现代小说的形成过程

余山
余山
发布于 阅读量 363
现代小说的形成过程

Ⅰ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脉络、几个阶段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脉络: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中国已进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必然地出现一种新的性质的文学形态。

到50年代后期,"新文学"的使用已大大减少,开始出现了以"现代文学"加以取代的趋向,而"当代文学"是"社会主义文学"的这一理解,一直延续到80年代以前的若干当代文学史的写作中。

改革开放后,当代文学的多元化使得各种当代文学论著异彩纷呈。

以启蒙主义为特征的"五四"文化传统是一种一元化价值取向的知识分子的运动,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实践被认同为新文学传统的主流。

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形成了两种传统:"五四"新文学的启蒙文化传统和抗战以来的战争文化传统.这两种文学传统,有时是以互相补充或者比较一致的方式,有时则以互相冲突以致取代的方式来影响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8年

"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使长期被分离在两个地区(国民党统治区和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的文学工作者终于"会师"。

"五四"新文学的战斗传统和战争中形成的解放区文化传统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合流了,并且正式确立了毛泽东的《讲话》所规定的中国文艺新方向为全国文艺工作的方向。

在当时,当身带硝烟的人们从事和平建设以后,文化心理上很自然地保留着战争时代的痕迹,在这种文化氛围的制约下,文学观念由军事轨道转入政治轨道,两军对阵的思维模式具体地表现为片面强调阶级斗争的教条模式。

第二阶段:1978年--1989年

文学的真正"复苏"来说,是以1978年8 月开始的"伤痕文学"为标志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抗战以来影响了中国文化建构四十年的战争文化规范被否定。

1979年10月在第四次文代会上,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辞,明确提出了"不要横加干涉"的意见,并且承认文艺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

党"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

1980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针。1984年胡启立代表中共中央出席第四次作家代表大会作出了"创作自由"的许诺。

80年代的文学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创新精神和活跃气氛,"五四"新文学传统又渐渐地恢复了活力。

第三阶段:90年代——新世纪

90年代初的文化特征:知识分子在"共名"状态下持有的一元化的政治社会理想被淡化,多元文化格局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

在文学创作上则体现为作家放弃了宏大历史叙事,转向个人化的叙事立场,特别是由此走向了对于民间立场的重新发现与主动认同。新文学的传统在90年代表现出新的活力。

(1)现代小说的形成过程扩展阅读:

现状:

中国当代文学体制沿袭1949年以后的官方文学体制,培养出大量庸俗腐朽,阿谀逢迎体制内作家,旷日持久地制造出人类文明时代以来巨量的文学垃圾。

而少数具有精神自省的自由作家所创作的有着较高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学精品难以面世,导致中国当代不仅文学界,而是全社会腐朽庸俗之风日盛,精神与思想面临全面崩溃的局面。

文学作为引领人类精神的灯塔的作用日益退化。

近代文学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

1、在当时的社会大的环境影响下,西方的各种思想文化流入中国对当时中国传统的文学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传统文学在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的吸收结合融合产生了近代文学;

2、在当时中国的自身原因,八股文在当时己经不适用了,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当时的知识分子进过不断摸索学习产生了近代文学,也对当时的思想启蒙运动以及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当时特色的社会背景下,近代文学有其显着的特点。它的创作目的就是为了让当时的人名摆脱旧的文体的束缚,梁启超倡导新体散文,从小说戏剧方面,改革的呼声也非常强烈。

Ⅱ 现代白话文是怎么诞生的

指汉语普通话的书面表达形式。与“文言”相对。是唐宋以来在北方话口语基础上形成,初只用于唐代变文,宋、元、明、清的话本和小说等通俗文学作品,五四运动以后逐渐取代文言,成为普遍使用的书面语形式。用白话写的文章,叫做“白话文”。

Ⅲ 复述文学产生的过程

作为一种新型的写作方式,先锋作家的文学批评不仅对经典作品进行了诗意表达和"复述"改写,而且还以艺术化的创作行为,不断游走于小说与批评这两种异质文体之间。在此过程中,先锋作家普遍遵循了对原作故事情节的"复述"原则,并以个人化的思想旨趣与审美经验,在"心理填空"和"心理代入"式的情节补写中,实现了与批评对象的精神对话。先锋作家这种跨文体的批评方式,在重申现代小说之艺术本源的同时,也为重构当前文学批评的话语谱系提供了参考价值。

Ⅳ 现代小说在30年代形成的创作潮流有哪些

四大创作潮流

ABCD
现代小说在20世纪30年代走向高潮,形成四大创作潮流。一是以革命文学组织"左翼"为主的"左翼小说",代表作家是张资平、叶灵凤;二是远离文学党派性与商业性的"京派小说",领衔作家是沈从文;三是注重图书市场效果的"海派小说",代表作家有蒋光慈、柔石,以现代主义为特征的"新感觉派"也属于这一脉;四是"社会剖析派",强调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析指导创作,领军人物是茅盾。

Ⅳ 我国现代文学的体裁形成于什么时期

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一般的划分是把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称为当代文学,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称为现代文学,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称为近代文学,鸦片战争之前的称为古典文学。

“五四”文学革命由倡导白话文开始﹐就体现了文学必须能为最广大的群众所接受的历史要求。文学革命的先驱者提出了“国民文学”﹑“平民文学”的口号﹐以表现普通人民生活﹑改造民族性格和社会人生为文学的根本任务。在创作实践上﹐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从未有过的彻底反封建的新的 主题和人物 ﹕普通农民与下层人民﹐以及具有民主倾向的新式知识分子﹐取代封建旧文学中常见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成为文学的主人公﹐展示了“批判封建旧道德﹑旧传统﹑旧制度”﹑“表现下层人民的不幸”﹑“改造国民性”与“争取个性解放”等全新的主题。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流是人民的文学 !“五四”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引起的历史性变革﹐集中地表现为大大加强了文学与人民群众的结合﹐文学与进步的社会思潮及民族解放﹑人民革命运动的自觉联系。这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历史特点与传统。

中国现代文学是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体并包有多种创作方法﹑流派的文学。 “五四”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引起的另一个历史性变革﹐是大大加强了文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打破“瞒”与“骗”的封建文学原则和方法﹐按照生活本来面目去反映现实生活﹐揭示现代中国社会真实的矛盾运动﹐以激发人民群众变革现实的热情﹐这一历史要求贯串于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全过程﹐使革命现实主义成为现代文学文艺观和创作方法的主流。“

五四”文学革命在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把“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写实文学”作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之一(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以后鲁迅又进一步提出了“取下假面,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论睁了眼看》)﹐“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的严格的现实主义要求。这一时期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提倡﹐充满著反封建传统的批判精神,强调了文学清醒地揭露﹑批判黑暗现实的功能,显示了启蒙主义的特色。

“五四”时代是一个历史的开放时期﹐先驱者以恢宏的气魄﹐进行了多种创作方法与艺术流派的开拓。鲁迅和他所支持的文学研究会等社团的作家﹐在开创中国现代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同时﹐又汲取了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艺术流派的某些艺术手法,为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鲁迅的短篇小说《呐喊》﹑《彷徨》达到了时代﹑民族思想艺术的高峰。《阿Q正传》等经典作品,不但堪称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之作﹐对中国现代作家有著深远的影响,而且引起国际文坛的注目,成为中国现代文学进入世界文学之林的代表作。与鲁迅同时出现的叶圣陶﹑冰心﹑朱自清等一批各具特色的作家﹐也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以郭沫若﹑郁达夫为代表的创造社,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社﹐以田汉为代表的南国社等社团的作家,主要从浪漫主义文学汲取艺术营养﹐同时也受到西方现代主义不同程度的影响﹐《女神》﹑《沉沦》﹑《死水》等作品开创了现代文学浪漫主义的传统。

20年代末与30年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得到了有力的倡导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向文学的现实主义提出了加强与工农大众实际生活的联系﹑自觉地揭示历史发展趋向﹑表现无产阶级理想等要求。并有了“新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革命现实主义”理论的介绍与提倡。革命现实主义文学在自己的历史发展中面临着全新的课题﹕如何把无产阶级的思想要求及倾向性,与作品的艺术真实性的要求统一起来;如何认识与解决无产阶级文学必须表现工农兵的历史要求与作家对工农生活不熟悉之间的矛盾。革命文艺界为从理论与艺术实践上解决这一历史课题作了巨大努力,同时产生过理论的失误与背离现实主义的公式化概念化的创作倾向。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正是在不断克服自身错误的过程中日趋成熟,在创作实践上获得了新的突破,产生了茅盾《子夜》这一里程碑式的作品。出现了巴金﹑老舍﹑曹禺﹑丁玲﹑张天翼﹑沙汀﹑艾芜﹑吴组缃﹑李劼人﹑叶紫﹑萧红﹑萧军﹑殷夫﹑蒲风﹑艾青﹑臧克家﹑夏衍等一大批有著鲜明艺术个性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家。他们都以具有反映现实的深度和艺术上比较成熟的力作,为现实主义艺术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沈从文﹑戴望舒﹑施蛰存﹑何其芳等作家各自为吸取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等艺术养料﹐发展多种艺术流派﹐进行了多方面的艺术探讨﹐其理论与艺术实践的得与失﹐都对现代文学丰富多样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与人民解放战争进一步加强了作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出现了各种流派﹑创作方法的作家向革命现实主义归依的趋向。这反过来又促进了革命现实主义向反映现实的深度﹑广度与多样化方向的发展。艾青﹑田间及“七月诗派”的诗歌创作﹐茅盾﹑巴金﹑沙汀﹑老舍﹑路翎的小说以及曹禺﹑夏衍﹑陈白尘﹑宋之的﹑吴祖光的戏剧创作,代表著这一时期革命现实主义艺术所达到的新的水平。以郭沫若的《屈原》为代表的历史剧创作则是继《女神》以后革命浪漫主义艺术的另一高峰。

同一时期﹐革命根据地的作家长期地深入工农兵群众生活,参加实际斗争﹐初步解决了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所面临的表现工农兵的历史要求与作家不熟悉工农兵生活的矛盾,获得了创作上的新成就。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李季《王贵与李香香》等作品,在表现工农兵﹐并努力达到鲜明的思想倾向性与艺术真实性的统一上﹐为社会主义时期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贺敬之﹑丁毅的《白毛女》等作品则显示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结合的趋向。

Ⅵ 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

小说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魏晋南北朝,文人的笔记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雏形;唐内代容传奇的出现,尤其是三大爱情传奇,标志着古典小说的正式形成;宋元两代,随着商品经济和市井文化的发展,出现了话本小说,为小说的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高峰,至今在古典小说领域内,没有可超越者,四大名著皆发于此;民国时期,尤其是五四以来,舶来文化的冲击,中国小说发展出现多元化,代表性人物有“鲁郭茅巴老曹”六大家;21世纪(2022年以后),网络文学的出现,使小说的发展更加多元,大批网络作品涌现,如玄幻文学(起点为代表)、新言情(晋江和红袖为代表)等等,也出现了大批网络作家,玄幻领域如萧鼎、我吃西红柿、血红、梦入神机等,言情领域如四小天后、六小公主、八小玲珑等。

Ⅶ 新小说派是如何形成的

新小说派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的法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和西方最重要的主要的小说流派之一,代表人物有罗伯·格里耶(1922—)、萨洛特(1902—)、西蒙(1913—)、杜拉斯(1914—)等。新小说派在思想上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帕格森的生命哲学和胡塞尔的现象学影响,艺术上则对意识流小说和超现实主义文学有所继承。他们认为现实主义小说的艺术模式已僵化、过时,无法表现现代世界的真实面貌。

Ⅷ 现代小说产生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这是本末倒置的说法。理论是伴随小说而产生的。

Ⅸ 简述小说发展的历程

小说发展的历程

1、先秦两汉萌芽: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与史传文学等。

2、魏晋南北朝的雏形:志怪与志人,实录。干宝《搜神记》为志怪小说代表,“发明神道之不巫”;刘义庆《世说新语》为志人小说代表作,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名士风流轶事。均缺乏自觉的小说创作意识。短小,语言精炼,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注意人物言行的描写。为后来的小说发展打下重要基础,但它们还不是成熟的小说作品,只是粗陈梗概的小说雏形,是从“丛残小语”到成熟小说的过渡。

3、唐代的成熟:轶事小说、志怪小说、传奇小说三类。

1)古典小说在唐代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是,作者有了自觉的小说创作意识及由此而决定的小说新的审美特征。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三十六:“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也讲到唐人“始有意为小说”。

2)唐代传奇与六朝志怪之间一个重要区别就是现实性大大增强,描写社会人事,关注现实人生,由神怪走向现实。题材扩大,大致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A、爱情婚姻:元稹《莺莺传》、白行简《李娃传》、李朝威《柳毅传》、蒋防《霍小玉传》、陈玄佑《离魂记》等;B、侠义英雄:杜光庭《虬髯客传》、袁郊《红线传》、裴铏《昆仑奴传》《聂隐娘》等;C、历史题材:陈鸿《长恨歌传》;D、梦幻题材:沈既济《枕中记》、李公佐《南柯太守传》等,实际上是借梦的形式来反映现实生活。

3)唐代传奇的创作艺术成就也远远高于六朝小说。A、故事情节完整、曲折、生动;B、人物形象的描写,以各种手法表现人物的性格。C、语言方面,文辞华艳,很有文采。人物对话生动传神。

4、宋元的开拓:话本小说。

1)话本小说来自民间的“说话”艺术,属于通俗白话小说,它萌芽于唐代,繁荣于宋元,从此以后,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就出现了文言与白话两条道路。

2)“说话”艺术的产生与城市经济的发展直接相关,市民阶层的壮大,文化娱乐的需求。于是“说话”艺术便随之出现。当时的“说话”分为四家:A、小说(银字儿),特指短篇故事,内容多现实故事。B、说经,又分为“说参请”(讲宾主参禅悟道等事)和“说浑经”(多包含滑稽、诙谐内容)。C、讲史,指讲长篇历史故事,以说为主,有说有评,又称平话。D、合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形式,大概是两人表演,对答指物咏题,没有什么故事,可能跟小说的发展关系不大。四家中,“小说”、“讲史”与小说发展密切相关。

3)话本小说特点:

A、小说创作的目的有了很大的不同。完全是为了满足听众的文化娱乐的需要,这一目的决定其题材内容、形式体制、表现手法及艺术风格等多方面特点。这些特点往往由听众的社会地位、生活经历和审美趣味所决定,同时又反过来影响群众的思想和审美趣味,在长期发展中,便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通俗小说的艺术传统。B、短篇小说的话本,在题材内容上几乎都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因此其中人物形象就由志人、传奇的官僚、知识分子而变成主要是城市下层人民(包括手工业者、商人、妓女等),而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主要是市民阶层的。

C、表达的语言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加工提炼而成的白话,通俗性是其最鲜明的特色。

D、故事性强,有头有尾,线索清楚,生动曲折,善于布置悬念,非常引人入胜。

E、注意写人,特别是注意展示人物的命运。在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时,多从其自身的语言和行动来刻画,而且多在故事的流动发展过程中完成,很少静止的剖析性的心理描写。

G、在结构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开头常有“入话”,中间或结尾处,常穿插或引入诗词韵语。

总之,宋元话本使得中国古典小说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明清小说的繁荣打下坚实的基础。

4)话本小说的题材内容与代表作品:

小说话本的题材内容可分八种:灵怪、烟粉、传奇、公案、朴刀、杆棒、神仙、妖术等,其中传奇讲爱情故事,灵怪、神仙、妖术讲神鬼精怪的故事,公案讲判案的故事,朴刀、杆棒将英雄好汉的故事,烟粉讲妇女的故事,切多与鬼魂有关。比较重要的是爱情故事、公案故事和英雄好汉故事。描写爱情的作品有《碾玉观音》、《快嘴李翠莲记》、《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志诚张主管》等;表现判案的作品有《错斩崔宁》、《简帖和尚》等,写英雄好汉故事的作品有《宋四公大套禁魂张》等。宋元话本以宋为主,大多已经亡佚。明代出现一些集本,如洪楩《清平山堂话本》、熊龙峰的《通俗小说四种》、冯梦龙的“三言”(又收入明代作品)。

今存讲史话本有:元代刊印的《全相平话》五种(武王伐纣平话、七国春秋平话、秦并六国平话、前汉书平话、三国志平话),另有《新编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等,大致而言,讲史话本比较粗糙,思想以上价值不高,但对后来的长篇章回小说的创作积累了经验。

5、明清的繁荣:

1)繁荣的标志有三:A、古典小说的各种形式体制都已经完备、成熟,出现了全面繁荣的局面。话本、拟话本、白话长篇小说、文言小说中的志怪体与传奇体。B、作家辈出,名作如林。明代的“四大奇书”,清代的《儒林外史》《红楼梦》《聊斋志异》等。C、现实主义艺术,在创作方法和具体的表现手法上,都已走向成熟,总的特色是丰富、细腻、深刻。

2)明清小说的发展,有四个值得注意的倾向和特点:A、从无名的广大群众与文人作家相结合的集体创作,发展为文人作家独立创作。B、在题材内容上,由写历史题材发展为写现实题材,特别是转到细致地描写日常家庭生活,通过普通而平凡的生活现象的描绘,反映重大的社会主题,《金瓶梅》的出现。C、在艺术表现上,从重情节发展到更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在人物描写上,又主要是带有理想色彩的传奇式的夸张描写发展到写实,即通过真实、丰富的细节来表现人物,表现生活。人物和生活情状更贴近于现实。D、长篇小说从题材内容上划分,产生了几种最具特色的小说类型: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人情小说、讽刺小说、公案侠义小说等。E、出现了两部带有总结性的作品:《红楼梦》是古代长篇小说的总结,《聊斋志异》是古典短篇小说的总结。

6、近代的转型:1840-1919 古代到现代的过渡与转型。

1)近代小说特点:A、数量多。B、小说与现实政治斗争结合紧密,主流是反帝反封建。“四大谴责小说”。C、应政治斗争需要而作,故艺术上提炼不够,比较粗糙。D、受西方小说的影响,在小说的形式与叙事模式上都产生了新的特点,同时又保留了传统的章回小说形式。

2)形成近代小说以上特点的主要原因:A、社会与时代的变化。帝国的入侵、政府的腐败无能,引起了文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故通过小说形式来揭露和抨击社会政治。B、新的小说理论的兴起,对小说社会作用的认识有了极大的提高。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C、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产生和发展,印刷业的发达,新闻报刊杂志的大量出版发行,为小说的创作与发表提供了客观条件。D、翻译小说的大量出现,必然对小说创作产生巨大的影响。

3)近代小说中影响最大的是“谴责小说”,代表作有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此外,还有侠义公案小说文康《儿女英雄传》、石玉昆《三侠五义》。及写倡优生活的狭邪小说:陈森《品花宝鉴》、魏子安《花月痕》、韩邦庆《海上花列传》

革命小说:陈天华《狮子吼》、黄小配《洪秀全演义》等。

Ⅹ 请教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及特点等问题

我国的小说源远流长。“小说”这一名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篇》。我国小说的萌芽,可溯至上古劳动人民的口头传说与远古神话。这部分遗产主要记载和保存在《山海经》《穆天子传》等书中。先秦两汉时期,“小说”一直不能登上大雅之堂,根本算不上一种文学体裁。到了魏晋以后,别具风格的所谓“志怪”、“志人”小说的大量产生,使我国的早期小说出现了一个较为繁盛的时期,如干宝的《搜神记》、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都是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但这时的小说,因为是“志”,即搜集记录下来的,还算不上创作,所以人们把它同历史归于一类。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是唐代以后的事。唐代经济文化发达,文人思想比较活跃,于是产生了依照传说创作而成的传奇小说。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随之兴起的是话本。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了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明代出现了章回小说。如《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还出现了由文人模拟“话本”体制写成的作品“拟话本”。冯梦龙编撰的《三言》中,不少作品就属拟话本小说。这以后再发展,便有了文人独立的创作。这一时期出现的长篇小说《金瓶梅》,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清代的《红楼梦》发扬了这个传统,使中国古代的现实主义小说达到了辉煌的顶点。

古今小说有许多相通之处,但古代小说也有其自身特点。因而欣赏时,应根据古代小说自身的特点来加以欣赏,具体可以从了解古代小说的特点、欣赏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鉴赏古代小说的语言三个角度入手。

古代小说来自民间,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反映;古代小说有现实主义的传统,立足现实,反映现实,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古代小说重情节,通过情节表现人物,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现人物心理;古代小说继承了史传文学的传统,描写人物,一方面有善恶、是非之分,一方面好人身上也有缺点,坏人身上也有长处;古代小说由“话本”发展为章回小说,结构上形成一种模式,回目往往是一副对子;古代小说的语言有文言白话之分,就是古代白话,与现当代小说语言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余山在2023-06-24 18:30:46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zongcai/261429.html


上一篇:都市小说男主角姓秦
下一篇:妲己重生的现代的小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