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笔下的现代文小说

龙澜
龙澜
发布于 阅读量 976
名家笔下的现代文小说

① 中国近代,现代著名作家及其作品。

1、张爱玲,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专鸿章的长女。属就学于香港大学、圣约翰大学。代表作《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红楼梦魇》、《金锁记》、《小团圆》。

4、冰心,原名谢婉莹,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代表作《繁星·春水》、《闲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

5、余华,当代作家,他的作品多描述现实世界,描写人性,暴力,世界的黑暗。代表作《活着》、《许三观卖血记》,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② 现代文学作家。写的很美的文章

我最喜欢台湾的,那种风情和思索时最有灵性的,我现在有简贞的散文,需要就HI我

给你发一段王德威德评苏童(好文共赏之)你看看:

南方的堕落与诱惑

——评苏童

苏童天生是个说故事的好手。从《妻妾成群》到《城北地带》,从《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到《我的帝王生涯》,苏童营造阴森瑰丽的世界,叙说颓靡感伤的传奇。笔锋尽处,不仅开拓了当代文学想象的视野,也唤出影视媒体的绝大兴趣。

苏童的魅力何在?他引领我们进入当代中国的「史前史」,一个淫猥潮湿,散发淡淡鸦片幽香的时代。他以精致的文字意象,铸造拟旧风格;一种既真又假的乡愁,于焉而起。在那个世界里,耽美倦怠的男人任由家业江山倾圮,美丽阴柔的女子追逐无以名状的欲望。宿命的记忆像鬼魅般的四下流窜,死亡成为华丽的诱惑。苏童当然也写了不少他类作品;但就算是最具有「时代意义」的题材,也常在他笔下化为轻颦浅叹,转瞬如烟而逝。苏童的世界令人感到「不能承受之轻」:那样工整精妙,却是从骨子里就淘空了的。

评者对苏童的成绩已有不少的观察:他的颓废题材,及创作姿态最易让我们联想到世纪末的美学;他对遥远历史的凝视,其实反照了当代大历史的无常及消弥;他的家史演义小说暗藏了一则衰败的国族寓言;他对女性角色及角度的运用,已形成性别错位的奇观。这些批评都言之成理,但似乎仍未深入探讨苏童小说的地缘神景--南方,而我以为这是阅读的重要线索。检视苏童这些年来的作品,南方作为一种想象的疆界日益丰饶。南方是他纸上故乡所在,也是种种人事流徙的归宿。走笔向南,苏童罗列了村墟城镇,豪门世家;末代仕子与乱世佳人你来我往,亡命之徒与亡国之君络绎于途。南方纤美耗弱却又如此引人入胜,而南方的南方,是欲望的幽谷,是死亡的深渊。在这样的版图上,苏童架构--或虚构--了一种民族志学。

苏童生长于苏州,定居于南京。两座城市都饶有历史渊源。姑苏烟雨,金陵春梦,多少南朝旧事,曾在此起伏回荡。一个作家的创作视景当然不必与他的创作环境相辅相成。但苏童对于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显然有一份自觉与爱恋。顺著古运河的无数支脉,扬子江的滚滚长流,他「飞越」枫杨树故乡遍地烂漫的红罂粟,踏遍(苏州?)「城北地带」、香椿树街的青石板块。一种奇异的族类在此生老病死,一种精致的文化在此委靡凋零。而苏童以他恬静的、自溺的叙述声调,为我们叙述一则又一则的故事。

是的,「故」事。相对于那铺天盖地的历史,苏童只会,或只能,说故事。南方的「堕落」是从头就开始的宿命:南方或者是那巫蛊蔽障的原始国度,或是那淫靡虚浮的末世天堂。南方没有历史,因为历史上该发生的一切都归向了北方。偏安在时间的逻辑之外,南方却兀自发展了自己的传奇。但不论传奇多么绚丽动人,也不过是已经过去--死了--的故事,或是与现在及未来无关的虚构。但什么又是历史呢?历史不也是时间的蝉蜕,往事的遗骸,不也是说故事的一种方法么?而又是什么样的历史时刻,使苏童南方的故事如此动听?最重要的,南方到底在哪里?是在中原地理之南,还是在你我政治、文化及身体意识闳域之南?

③ 望月思乡主题的名家散文小说类文章,作者是现当代的。

月色如梦,乡愁如酒。独饮月光,我醉意朦胧,心底笼着淡淡的惆怅。我丢失了儿时的故乡——今年春节,我是在城里度过,因年迈的双亲已在城里安居。而以往春节,我几乎都是在乡下过的。在我记忆里,那灯火温馨的村庄,鸡鸣狗吠,填不满远山沟壑梦一般的雾霭。爆竹声声此起彼伏,山鸣谷应,似迎接新岁的春雨,许多心愿与向往,在雨中拔节生长……

今夜,在无边的冷寂与落寞中,在钢筋水泥筑成的笼子中,我思绪的风又飞向故乡,我思念的村庄在月亮上。那黑幽幽的群山,浮在童年的梦里;那明晃晃的小河,在夜的胸腔汩汩流淌……面对记忆中那桃花源般的山村,我默默祈祷,正如已经信基督教的母亲为我祈祷一样。说到母亲,我心底的怅惘与她一样。她对那曾劳作一生的所在,有着刻骨铭心的依恋,我能读懂她老人家心底那失去“家园”的忧郁。我不止一次地纳闷:当初,我像许许多多的兄弟姐妹一样,怀着月光般美妙的梦想,“跳农门”冲出山野的包围;而今当我一步步陷入城市的喧哗与躁动、滚滚红尘,这才发觉我灵魂深处对故乡山水的眷恋!我的眼里弥漫着雾一般的迷惘——回望人类文明的足迹,科技的发展使我们步入了工业社会,步入城市化方向,却使我们渐渐远离了自然的怀抱!可谓有得有失,福祸相依。

于是,乡愁成为人类心底永恒的情结,成为诗人们笔下不尽的主题,成为中国文化中令人瞩目的篇章。唐诗宋词中飘溢出的缕缕乡愁,动人心魄。现代诗词也不例外,席慕蓉深情地吟唱: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远不会老去

乡愁每每与月亮连在一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我仿佛看见嫦娥正面对月镜蹙眉独坐,那思乡念家的心,如玉兔在怀中颤动;我仿佛听见吴刚伐桂树的美妙清音,我能感受到:那声声入耳的节奏与旋律,令嫦娥回肠荡气梦绕魂牵;那故乡八月的桂花馥郁着她的思念,那月亮边盈盈的星泪,在她的面颊上滚动流淌……

今夜,丢失了故乡的我,灵魂在月光里游荡,我把月亮作为了我的故乡。有多少与我一样的游子,把你当作了慈母的所在,把你的国度当作了灵魂的故乡。我能感觉到,此刻母亲的目光也在月亮上。母亲的目光与我的目光相聚,喜悦的泪花在月光中闪亮。月亮如眼,一路瞩望着我如山鹰一般飞翔。暴风雨曾折断我的翅膀,在夜的沼泽里,我破碎的心流着血;月亮如耳,聆听着我以及大地上的一切呻吟;月亮如帆,托举起所有不幸人们受伤的信念远行!在那些吉祥快乐的日子里,月亮如头戴白莲花的女王,与她所有的孩子们一起欢歌共舞。

月亮,你这千载独步的女王!你温柔而缠绵,明静而清洁,朦胧而含蓄,优雅而恬淡,神奇而消魂……你目睹过人世间无数悲欢离合,血腥残暴,团圆幸福。你美得令人心碎,你使无数人留恋生命,你给无数人送去遐思与梦想!有多少情侣望月怀远“情人怨幽夜,竟夕起相思”;有多少断肠人在天涯海角,视你为永生永世的伊甸园!高贵如唐明皇杨贵妃,平凡如市井男女渔夫村姑,莫不如此。“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多半是一句美好的祝词。谁都知晓牛郎织女的传说,也都知晓梁、祝化蝶的故事……有多少痴男怨女在梦中、在无边无际的长夜里深深叹息:那真正的爱在天边在月亮上!

我在月下徜徉,我在月夜里寻找——寻找我丢失的故乡。我用泰戈尔老人的名言安慰自己:“所谓的故乡,不过是我们的祖先漂泊旅程中落脚的最后一站。”我忽然顿悟:其实,我的故乡并没有丢失,她就在我灵魂深处,在我心空那轮美妙的月亮上。

郑远星: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

曾就读鲁迅文学院作家创研班

④ 跪求文学作家笔下的童年的文章,要全文,谢谢!!

毛泽东少年时代
埃德加.斯诺
我于八九三年生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我父亲叫毛顺生我母亲娘家名字叫文其美
我父亲原贫农年轻时候因负债过多而只好去当兵当了好多年兵来回我出生村子做小生意和别营生克勤克俭攒积下点钱买回了地
时我家有十五亩田地成了农靠此每年收六十担谷家五口年共吃三十五担——即每人七担左右——样每年还有二十五担剩余我父亲利用些剩余又积蓄了点资本来又买了七亩地样我家有富农地位了时候我家每年收八十四担谷
我八岁年开始本地小学堂读书直读十三岁早晚我地里干活白天我读孔夫子《论语》和四书我国文教员主张严格对待学生态度粗暴严厉常常打学生因缘故我十岁时候曾经逃过学我又敢回家怕挨打便朝县城方向走去县城山谷里乱跑了三天之终于被我家里人找了我才知道我只来回兜了几圈子走了久离家才八里路
我回家里想情形有点改善我父亲比前稍微体谅些了老师态度也比较温和些了我抗议行动效给了我深刻印象次罢课胜利了
我刚识了几字父亲让我开始给家里记账要我学珠算既我父亲坚持我晚上记起账来严格监工看得我闲着;没有账要记叫我去做农活性情暴躁常常打我和两弟弟文钱也给我们给我们吃又差每月十五对雇工们特别开恩给们鸡蛋下饭吃从来没有肉对于我给蛋也给肉
我母亲心地善良妇女人慷慨厚道随时愿意接济别人怜穷人们荒年前来讨饭时候常常给们饭吃我父亲场能样做了我父亲赞成施舍我家了事多次发生过争吵
我家分成两党党我父亲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内反对党统战线内部存着意见分歧我母亲主张间接打击政策凡明显感情流露或者公开反抗执政党企图都批评说国人做法
我了十三岁时候发现了同我父亲辩论有效方法用自己办法引经据典地来驳父亲喜欢责备我孝和懒惰我引用经书上长者必须仁慈来回敬指摘我懒惰我反驳说年纪大应该比年纪小多干活;我父亲年纪比我大两倍多所应该多干活我还宣称:等我样年纪时候我会比勤快得多
我满增加了我们家里辩证斗争断地发展着有件事我记得特别清楚我大约十三岁时候有次父亲请了许多客人家里我们两人们面前争论了起来父亲当众骂我懒而无用激怒了我我骂了离开了家母亲追上前来竭力劝我回去父亲也赶来边骂边命令我回去我跑池塘旁边恫吓说再走近步我要跳下去种情况下双方都提出了停止内战要求和反要求父亲坚持要我磕头认错我表示答应打我我跪条腿磕头战争样结束了我从件事认识我公开反抗保卫自己权利我父亲软了下来;我仍温顺驯服反而打骂我更厉害
回想起来我认我父亲严厉态度头来自招失败我学会了恨我们对建立了真正统战线同时严厉态度大概对我也有好处使我干活非常勤快使我仔细记账免得有把柄来批评我
我父亲读过两年书认识些宇足够记账之用我母亲完全识字两人都农民家庭出身我家里读书人我熟读经书喜欢们我爱看国旧小说特别关于造反故事我小时候尽管老师严加防范还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三国》和《西游记》位老先生讨厌些禁书说们坏书我常常学堂里读些书老师走过来时候用本正经书遮住大多数同学也都样做许多故事我们几乎背得出而且反复讨论了许多次关于些故事我们比村里老人知道得还要多些们也喜欢些故事常常和我们互相讲述我认些书大概对我影响大因容易接受年龄里读
我十三岁时终于离开了小学堂开始整天地里帮长工干活白天做—全劳力活晚上替父亲记账尽管样我还继续读书饥渴地阅读凡我能够找切书籍经书除外教我父亲生气希望我熟读经书尤其次打官司时由于对造法庭上恰当地引经据典使败诉之更样了我常常深夜里把我屋子窗户遮起好使父亲看见灯光样我读了本叫做《盛世危言》书本书我非常喜欢作者位老派改良主义学者国之所弱于缺乏西洋器械——铁路、电、电报、轮船所想把些东西传入国我父亲认读些书浪费时间要我读些像经书样实用东西帮助打赢官司
《盛世危言》激起我想要恢复学业厚望我也逐渐讨厌田间劳动了消说我父亲反对件事此我们发生了争吵我从家里跑了我失业法科学生家里里读了半年书我又位老先生里读了更多经书也读了许多时论和些新书
年发生了严重饥荒长沙有成千上万人饿饭饥民派了代表团抚台衙门请求救挤抚台傲慢地回答们说:们没有饭吃?城里有我总吃得饱饱抚台答复传人们耳朵里大家都非常愤怒们举行了群众大会并且组织了次游行示威们攻打清朝衙门砍断了作官府标志旗杆赶走了抚台姓庄布政使骑马出来晓谕百姓说官府要采取措施帮助们姓庄说显有诚意皇上喜欢责同暴民勾结结被革职接着来了新抚台马上下令逮捕闹事领袖其许多人被斩首示众们头挂旗杆上作对今叛逆警告
件事我们学堂里讨论了许多天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多数学生都同情造反们仅仅从旁观者立场出发们并懂得同们自己生活有关系们单纯地把看作件耸听事而感兴趣我却始终忘掉件事我觉得造反人也些像我自己家里人样老百姓对于们受冤屈我深感平
第二年青黄接时候我们乡里发生了粮荒穷人要求富户接济们开始了叫做吃大户运动我父亲米商尽管本乡缺粮仍运出大批粮食城里去其有批被穷苦村民扣留了怒遏我同情我又觉得村民们方法也对
时还有件事对我有影响本地所小学来了激进派教师说激进派因反对佛教想要去除神佛劝人把庙宇改成学堂大家对议论纷纷我钦佩赞成主张
些事情接连发生我已有反抗童识年轻心灵上留下了磨灭掉印象时期我也开始有了定政治觉悟特别读了本关于瓜分国小册子我现还记得本小册子开头句:呜呼国其亡矣我读了对国家前途感沮丧开始意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我父亲决定送我湘潭家同有来往米店去当学徒起初我并反对觉得也许有意思事差多时候我听说有非常新式学堂于决心顾父亲反对要里去学学堂设我母亲娘家住湘乡县我表兄里上学向我谈了新学堂情况和新法教育改革里注重经书西方新学教得比较多教学方法也激进
我随表兄所学堂去报了名我说我湘乡人所学堂只收湘乡人来我发现所学堂招收各地学生我改用湘潭真籍贯了我缴纳千四百铜元作五月膳宿费和学杂费我父亲也同意我进所学堂了因朋友们对说种先进教育增加我赚钱本领我第次离家五十里外地方去时我十六岁 ..
(毛泽东的,你看行不。)

⑤ 求名家短篇散文20篇最好短一点

1、朱自清《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5、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⑥ 有没有作家的现代文和它的赏析啊

巴金和他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随着新文学运动的成长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作家,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艺术风格,并且通过不同的创作途径,在不同的艺术领域内,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最初,是“五四”的风暴,使他们的思想受到震动和鼓舞,同时激发了他们对于新文学的兴趣。从二十年代中后期起,他们陆续投身于文学工作;到了三十年代,就成为深受欢迎的著名作家。他们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继承发扬了“五四”文学革命的战斗传统,坚持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的政治要求和为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呼号的现实主义的艺术原则,把新文学创作推向新的水平。其中,取得了突出成就的,是巴金、老舍、曹禺三位作家。

巴金,原名李芾甘,一九�四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少年时代曾目击封建大家庭内当权势力的种种腐朽丑恶生活,青年们受压迫以压牺牲的遭遇,“下人”们的极为悲惨的命运;这使他产生深切的激愤。在“五四”浪潮冲击之下,他由最初朦胧的觉醒进而形成了强烈的民主主义革命要求。早年的这些生活和思想经历,在他后来的创作中都有反映。一九二三年,他从封建家庭出走,到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一九二七年初赴法国,在更为宽广的天地里,接触到各种社会思潮。其中,最吸引他的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所揭示的民主主义理想。后来,他曾经说过:“我们都是法国大革命的产儿”(注:《巴金短篇小说集第二集·法国大革命的故事》)。一些俄国虚无党人的主张和行为,也使他受到鼓舞。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这些内容复杂的思想影响的深浅不同的印记。

巴金的创作生活开始于一九二七年的旅法期间。当时,正当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由于大资产阶级的背叛,从蓬勃展开的大好局面一下子跌进失败的深渊。革命转入低潮。美国政府不顾世界舆论的抗议,处死巴金奉为“先生”的无政府主义者凡宰地的消息,更使他感到震惊和悲痛。这些,都给他最初的创作带来一种特殊的不安、骚乱的氛围。早期作品《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等都写一群知识青年在军阀统治的环境中所从事的种种活动。作者揭露封建军阀统治的残暴与不义,怀着很大的热情塑造了杜大心、陈真、吴仁民、李佩珠等人物形象,赞美他们憎恨黑暗现实、追求光明未来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这样的思想主题,和人民革命的反帝反封建任务是一致的。因此,作品在当时不资产阶级青年读者中曾经引起较大的反响,有助于激发读者变革旧现实的热情;而通过上述人物的失败和牺牲的命运,客观上也显示出了个人反抗的悲剧。但这些正面形象的思想性格中都有以“救世主”自居、脱离群众和狂热、偏激等毛病,他们自由散漫,肯定行刺暗杀等个人恐怖手段,视牺牲为自己唯一的神圣责任,这正突出地表现了他们的弱点和错误。作者在描写中对他们采取了无批判的态度,事实上就是赞扬了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和极端民主自由的思想。在《爱情三部曲》的第三部《电》中,这种倾向表现得极为明显。作品从工会,妇女协会、学校等各方面错综地描写了某小城市中一个激进团体的反军阀活动,着重写了团体内部一群青年的生活、斗争和死亡。虽然其中的阴郁气氛已较最早的《灭亡》等作品有所减少,但从这个寄托了作者理想的革命团体的活动中,却可更具体地看到思想方面的弱点和生活方面的破绽。这里没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没有坚强的群众基础,只有一些彼此思想接近的青年,凭着自己的热情和勇敢就企图在残暴的反动统治下立刻打开一个局面。作者对那种只是出于狂热,并不能给革命事业带来切实好处的单纯的献身精神,也采取赞美的态度。这是一些瑕瑜互见的作品,在主要是鼓舞读者向黑暗现实展开斗争的同时,也不免会发生一些消极的影响。

在写作《爱情三部曲》的同一个时期里,巴金曾于一九三一年冬到一个矿区生活了短时期。两年后利用所得的素材写成《萌芽》(《雪》),因遭禁,两度改名后自费出版。前此的小说《砂丁》,已经写了矿工的苦难;而到《萌芽》,则进一步写出矿工们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和团结一致地进行的斗争。面对着新的生活题材,作者一时来不及充分熟悉,因此有些人物形象写得不够真实,但是,在这些作品中,作者不仅开拓了新的描写领域,而且把憎恨黑暗现实的激情同对工人生活斗争命运的真挚关切结合起来,表现了较有现实意义的内容。这是巴金创作的一个发展。

他的代表作是《激流三部曲》,包括《家》(一九三一年在《时报》连载发表,一九三三年初版)、《春》(一九三八年初版)、《秋》(一九四�年初版)三部,内容是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来写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作者以很大的激情对封建势力进行揭露,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并与这种家庭决裂。对题材的熟悉的作者感受的深切,使这部作品获得强烈的感染力量。在对青年进行反封建的启蒙教育方面,《激流三部曲》,尤其是其中的《家》,曾起了很大的作用。

作品以“五四”的浪潮波及到了闭塞的内地——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用作家自己的话说:他“所要展示给读者的乃是描写过去十多年间的一幅图画”(注:《〈激流〉总序》)。高氏豪门外表上诗礼传家,书香门第,但遮掩在这层帷幕之后的,却是内部的相互倾轧,明争暗斗,腐朽龌龊,荒淫无耻。为了维护这个作为封建制度的支柱而又面临崩溃的家庭,以高老太爷和克明为代表的那些卫道者,竭力奉持着礼教和家训,压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年为代价。这就又加深了新与旧、当权势力与被压迫者的矛盾,并使年轻人遭受巨大的痛若。在《家》中,就有梅的悒郁致死,瑞珏的惨痛命运,鸣凤的投湖悲剧,婉儿的被逼出嫁,——这些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无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礼教、迷信迫害的结果。作者通过这些描写,表现了深切的同情和悲愤,并向垂死的制度发出了“我控诉”的呼声。

然而这个家里的新旧矛盾,毕竟已发生在“五四”时代。“五四”的浪潮掀起了青年一代的热情和理想,也回深了他们对于旧的制度和生活的憎恨。《家》中的重要人物觉慧,便是这种受到新思潮冲击的新生的民主主义力量的代表。他坚决反对大哥觉新的“作揖哲学”和“无抵抗主义”,他的信念很单纯,对旧势力 “不顾忌,不害怕,不妥协”。他的确是“幼稚”的,对周围的一切还不能作出科学的分析,甚至感到“这旧家庭里面的一切简直是一个复杂的结,他这直率的热烈的心是无法把它解开的。”但基于“五四”时代对旧的一切表示怀疑和否定的精神,他知道这个家庭是“无可挽救的了”。他并不想对“家”寄托什么希望,而热心于交结新朋友、讨论社会问题、编辑刊物,创办阅报社等等社会活动,“夸大地把改良社会、解放人群的责任放在自己的肩上”。即使在他与鸣凤热恋的时期,他在外面也“确实忘了鸣凤”,只有回到那和沙漠一样寂寞的家里时,才“不能不因思念她而苦恼”。最后,觉慧无所顾忌地离开家而远走了。作者通过觉慧写出了革命潮流在青年中的激荡,写出了包含在旧家庭内部的新力量的成长,也通过觉慧来对觉新的“作揖主义”和别人的懦弱性格作了批判。在《春》与《秋》中,从淑英、淑华等人的成长过程,可以看到觉慧的行动对这个家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这一性格的确是给读者带来了鼓舞、带来了“新鲜空气”的。觉慧到上海是为了向往那里的“未知的新的活动”,“还有那广大的群众和新文化运动”;作品并没有正面地具体描写觉慧离开家庭以后所走的道路,但对封建家庭的叛逆,常常是知识分子走上民主革命的起点。根据觉慧性格的逻辑发展,在中国具体历史条件下,他是有可能经过较长时期的摸索而找到人民革命的主流和领导力量的。虽然环境气氛和时代精神在《激流三部曲》中表现得不够充分,使人不能十分真切地感受到那个家庭与当时各种社会关系的联系,但作品写到了“五四”革命浪潮的影响,写到了四川军阀混战对人民的骚扰,也写到学生们向督军署请愿和罢课的斗争,以及地主派人下乡收租等情况。这一切都表示这是一个人民革命力量正在观苦斗争和不断壮大的时代,而这种背景就给觉慧这些青年人的叛逆性格和出路提供了现实的根据。

觉新和觉民是始终贯串在《激流三部曲》里的人物,特别是觉新,作者对他所花的笔墨最多,而且可以说是整个作品布局的主干。这是一个为旧制度所薰陶而失掉了反抗性格的青年人,心底里虽然有着是非和爱憎的界限,也理解夺去了他的幸福和前途、夺去了他所最爱的梅和瑞珏的是“全个礼教,全个传统,全个迷信”,但他无力挣扎,只能伤心地痛哭,忍爱着精神上的痛苦。他是旧礼教制度下的牺牲者,但同时又不自觉地扮演了一个维护者的角色。作者对他是有一些批判的 (通过觉慧,曾多次批判他的怯弱),但更多的是同情和原谅。读者只有在把他当作一个牺牲者的心情下才可能产生一点惋惜;这种情绪却往往又为人物自己的行动所否定了。觉民的性格是沉着的,也是比较定型的;作者给他安排了一个比较顺利的遭遇,使他胜利地得到爱情,跨过了逃婚的斗争。他也有改变和发展,但都是顺着一条路向前的,他自信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在《春》和《秋》中,他已站在斗争的前缘,不妥协地和那些长辈们当面争辩,并卫护着淑英、淑华的成长。在给觉慧的信中,他说:“我现是在‘过激派’了。在我们家里你是第一个‘过激派’,我便是第二个。我要做许多使他们讨厌的事情,我要制造第三个‘过激派’。”这第三个就是淑英,淑英的成长和出走,是贯串在《春》里面的主线,而觉民的活动就为这件事的开展准备了条件。

在青年女性中,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牺牲者外,作者在《家》里还写了琴和许倩如,这是正面力量的萌芽,虽然许倩如只是一个影子,而琴还正在觉醒的过程中。到《春》里,这种正面力量就有了成长,不仅琴的性格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出现了淑英。她从觉慧的出走引起了心灵的波动,从蕙的遭遇又深切地感到摆在自己面前的危机,于是在觉民、琴等人的鼓舞下,逐渐变得坚强起来,终于走上了觉慧的道路,理解了“春天是我们的”这话的意义。《春》和《秋》中所展开的是比《家》中更加深化了矛盾。在长辈们的虚伪与堕落的衬托下,《春》里面主要描写一些心灵纯洁的少年男女的活动,为淑英性格的成长和觉醒提供了条件。情节的开展比《家》来得迂缓,而精神仍是一贯的。淑华的活动主要在《秋》里,这是一个性格单纯开朗的少女,她的爽直快乐的声音常常调剂了某些场面中的忧郁情调,给作品带来了一些明朗的气氛。她最后也逐渐成长起来,有了“战斗的欲望”,而且与旧势力进行了面对面的争辩。和她成为对比的是淑贞的命运,正当淑华争取到进学堂的机会的时候,淑贞就跳井自杀了。这是个生活在愚蠢和浅妄的包围中而从来没有快乐过的木然的少女,通过她的遭遇暴露了那些长辈们的虚伪和丑恶,说明了封建主义对于人们的精神上和肉体上的严重的摧残。这些少女们的活动,包括绮霞、倩儿、翠环等人,是作品中的重要构成部分。

对于那些虚伪、荒淫和愚昧的老一代的人们,作者并没有把他们漫画化,却仍然投予了深刻的憎恨和无情的诅咒。从高老太爷和《秋》里面死去的克明身上,揭露了旧制度的卫护者们那种表面十分严峻而其实极端虚伪和顽固的本质。《春》里面作者更多地勾画了克安、克定等人的荒淫堕落的活动,他们的盗卖财物、私蓄娼优、玩弄丫头奶妈等行径是不堪入目的;而在他们的放纵和影响下,觉群、觉世等小一辈品质的恶劣也已逐渐成型,这正说明了这种制度和教育的腐朽、野蛮和残酷。《秋》里面所写的面更扩大了,已不限于高家的范围,周家和郑家也占了很大的比重;通过周伯涛、郑国光、冯乐山、陈克家等不同人物性格的描写,所谓书香缙绅之家的虚伪、堕落和无耻的面貌是更多方面地揭露出来了。这就不只补充了对高家那些“克”字辈人物精神堕落状况的揭露,而且说明了这是一个制度的产物,充分地显示了这些形象的社会意义。另外一些庸俗、泼辣和愚蠢的女眷们的活动,例如陈姨太、王氏、沈氏等,更以她们的丑恶形象引起了人们的深深的厌恶。而通过一些性格善良的人们的牺牲,例如蕙的死和葬,枚的死,以及一些不幸的丫环的命运,封建统治阶级的“吃人的”面貌和作者的极端憎恶的感情就表现得更为鲜明。

在《秋》的最后,觉民说:“没有一个永久的秋天,秋天或者就要过去了。”作者曾说他“本来给《秋》预定了一个灰色的结局,想用觉新的自杀和觉民的被捕收场”,但在友情的鼓舞下,他决定“洗去了这本小说的阴随的颜色”(注:《〈秋〉序》)。这个预定的计划更接近于他在《爱情三部曲》或者《灭亡》、《新生》等作品中一再作过的艺术安排;但在愿望给读者以乐观和鼓舞的情绪支配下,他终于改变了预定的计划,给作品增添了健康和明朗的色彩。早期作品中有所流露的无政府主义的思想影响,在这里已经很难找到了。小说关于新的力量和新的道路虽然都还写得相当朦胧,但仍然有很大的鼓舞力,能够吸引读者憎恨那种腐朽没落的制度,并为美好的未来而斗争。封建社会在中国经历了特别漫长的历史岁月。到了现代,在狂风暴雨般的人民革命的连续打击下,它的解体仍然是极其缓慢的;而且一面走向列亡,一面继续虐待、摧残、杀害各阶层的人们,包括封建阶级成员自身。所以,以控诉封建家庭、封建制度的罪恶为主旨的《激流三部曲》,具有强烈的战斗意义,它曾激动了几代青年读者的心灵。

巴金还有《复仇》、《光明》、《将军》等短篇小说集,从更多的方面,反映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如《还乡》写乡民们反对恶霸乡长的尖锐的斗争;它的姊妹篇《月夜》描写了这个恶霸杀死了参加农会的农民的惨象。《煤坑》通过一个初下窑的矿工的感受,描写了煤矿工人的悲惨生活。也有许多篇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描绘了知识分子的不同面貌,如《知识阶级》和《沉落》都是揭露某些大学教授的卑劣行径和虚伪的丑态的。《春雨》里则写了一个不满哥哥只求混饭吃而自己勇敢地走向革命的知识分子。此外,作者还根据自己广泛的经历和知识,写过好些篇取材于外国社会生活的小说。《马赛底夜》描写了隐藏在资本主义豪华都市中的罪恶和荒淫。《马拉的死》取材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历史事件。《神·鬼·人》短篇集中的几篇则写出了某些日本人的精神空虚的面貌。《将军》描写流落在中国的白俄贵族的沉沦。这些短篇一般都是摄取一个生活片断或就一两个人物的性格来写的,不只反映的生活面较长篇广阔,在构思和艺术表现的集中精炼上,也有它独特的成就。有些作品,如《狗》、《幽灵》等,主要采用象征的笔法,描绘现实生活中严酷的矛盾和斗争。这些短篇,处处都显示出作家对于人世间不幸和苦难的高度敏感,迷漫着由此而来的内心不安和痛苦,同时却又激荡着对于美好前景的憧憬和追求:它们都是巴金短篇小说共同的思想特色。这些作品,大多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这个时期里,巴金还有《忆》、《短简》、《旅途随笔》、《生之忏悔》等散文集,其中大部分是谈自己的生活、思想和创作的。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巴金可能是最喜欢跟读者谈论自己的作家了,而且总是那么亲切,那么坦率,从不掩饰自己的爱憎、欢乐和懊丧。这些散文清丽流畅,将叙事和抒情融合在一起:感情在叙述中回荡,事实随着情绪的急流展开,虚实相间,挥洒自如,写得很有魅力和光彩。

抗战期间巴金写了长篇小说《火》,共分三部。前两部描写抗战爆发后上海青年的抗日救亡活动,以及上海沦陷后由这些青年人组成的战地服务团所进行的各种抗战宣传和组织民众的工作情形,比较鲜明地刻划了其中一些成员的性格特点,表现出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对侵略者的愤慨。第三部写于一九四三年,抗战后期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情况给作者带来了阴随失望的情绪,因此它和前两部虽然在故事情节上尚有一些联系,但气氛和情调却显然不同,而且通过一个基督徒来宣扬“人类爱”,在思想上既有明显弱点,在艺术上也比较枯燥。

作者这种阴郁失望情绪也表现在他一九四四年以后所写的几部作品里。在长篇《憩园》、《第四病室》、《寒夜》和短篇集《小人小事》中所写的故事,可以说都是生活在“寒夜”中的一些“小人小事”。这些作品的内容大致都是通过那些善良人物的不幸遭遇,揭露国民党黑暗统治的后果,表现了作者对那个社会的悲愤的控诉和抗议。作者在《第四病室》的《小引》中说:“我一个朋友刚刚害霍乱死去,这里的卫生局长(用我们家乡的土话解释,他倒是名符其实的‘卫生’局长了)还负责宣言并未发现霍乱。”他对国民党反动统治怀有不可抑止的愤怒,不过在早期作品中较多见的作家主观热情的宣泄,已被对于社会生活的细致刻划所代替了:同样是对于旧世界的抨击,在表现手法上却有所不同。这些小说所写的都是些平淡而悲痛的故事,虽然气氛比较低沉,但并未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对黑暗势力的揭露仍然相当有力。

在《〈沉落集〉序》中,巴金曾说他的作品都是在“愤慨的情绪下写成的”,而且自述:“态度是一贯,笔调是同样简单。没有含蓄,没有幽默,没有技巧,而且也没有宽容。这也许会被文豪之类视作浅薄、卑俗,但是在这里面却跳动着这个时代的青年的心。我承认我在积极方面还不曾把这个时代青年的热望完全表现出来,但是在消极方面我总算尽了我的力量:在剪刀和朱笔所允许的范围内,把他们所憎恨的阴影画出来了。”这段话大体上是可以概括他的作品的特色的。作者创作力量旺盛的时代是青年时期,他笔下的人物也大致都是青年,而他的作品的读者主要也是青年。在《家》的《后记》中,他说:“我始终记住:青年是美丽的东西。而且这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泉源。”事实上,巴金正是把自己的作品看作青年的赞歌的:他歌颂青春的美丽和成长,而诅咒那些与青春为敌的摧残生命的势力。这里显示了他创作的特点,也包含了他创作的弱点。青年知识分子热情勇敢,富有朝气,易于接受新思想,自然值得赞美;但这些小资产阶级的知识青年虽然渴望进步,而出身和教育所赋予他们的缺点也很多,作者未能站在更高的水平上来看待这种进步力量,引导他们克服自己的缺点,却往往站在同一水平来同情的原凉他们,这就不免带来某些消极影响。巴金的这种创作态度,和创作品风格特色也是有密切联系的。因为是青年人彼此间的热情的鼓舞和心灵的交流,所以它不需要含蓄或幽默,也没有余裕来从事艺术的雕镂;它需要的是单纯、热情、坦白、明朗,这样才能够沟通彼此间的感情,打动对方的心曲。加上巴金的语言流畅,就更容易使人很快为作品中人物的命运、他们的悲哀和欢乐所吸引,而且自然地引起了人们的激动。贯串在他作品中的那种对旧制度强烈的憎恨和热情地鼓吹反抗和变革的精神,鼓动了许多青年读者的正义感和不满旧现实的激情,并引导他们走向反抗和革命的道路。“五四”以后的新文学,就整体而言,很长一段时期里都是以学生、青年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尽管如此,和其他许多作家比较起来,在与青年读者关系之密切、影响之广泛等方面,巴金的作品仍然获得特殊的成就。他一直是位深受青年喜爱的作家。

鲁迅曾经称赞说,“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注:《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他在旧中国的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先后写下四百多万字的作品,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同时,巴金还有大量的译作,其中包括屠格涅夫等人的文学名著。由他主编的《文学丛刊》,编选出版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内中不少是青年作家的处女作。他还编过《文学季刊》、《文季月刊》等刊物。所有这些,都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⑦ 中国著名文学小说

有:《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等等。

1、《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红楼梦》版本可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大系统。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脂本是程本的底本。

2、《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3、《水浒传》

《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或编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

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4、《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5、《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

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

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⑧ 现代优秀散文作家有哪些

1.林语堂。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今漳州)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林语堂散文所涉领域极广。他认为理想的散文“乃得语言自然节奏之散文,如在风雨之夕围炉谈天,善拉扯,带情感,亦庄亦谐,深入浅出,如与高僧谈禅,如与名士谈心,似连贯而未尝有痕迹,似散漫而未尝无伏线,欲罢不能,欲删不得,读其文如闻其声,听其语如见其人”。

2.周作人。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是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周作人一生当中研究日本文化五十余年,深得日本文学理念的精髓。钱理群指出周作人散文存在着一种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情”,“气味”,或者“境界”,“这种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情”,“气味”,或者“境界”,是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生命所在,它正是与日本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3.毕淑敏。毕淑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中共党员,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注册心理咨询师。

毕淑敏的散文质朴真诚,诉说的是对世界的惊奇,对生命刻骨铭心的感悟,对生活始终不变的热爱。尽管她的笔下也有伤害、委屈、愤怒的负面情绪,但通篇读完,感到精彩而充满智慧的文字随处可见

4.张爱玲。张爱玲(1920.9.30—1995.9),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

张爱玲的小说,与丁玲、冰心等女性作家的作品相比,具有更为鲜明的女性主义特征。20世纪40年代的张爱玲远离抗日救国的主流话语,把眼光投向了“婚姻、爱情、家庭、女人的挫折、女人的处境——一个充满女性气息的世界”。

5.三毛。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女,原名陈懋平(后改名为陈平),中国现代作家,浙江定海人。

三毛的作品情感真实,没有太多的粉饰,而是展现生活的原貌和生活中的智慧与趣味。

6.史铁生。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22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史铁生当然是优秀的。因为他是个残疾人,所以他的作品中有别的作家所没有的一股静气。史铁生的作品过于关注生死、宗教、信仰等问题,有人对这一点持保留意见,但我觉得他的思想是有深度的。——王蒙评

⑨ 能推荐几个文笔特别好的现代言情小说作家吗

1:《浅爱,深喜欢》作者:师小札

推荐阅读指数:★★★☆☆

精彩剧情:他是英俊清冷、作风低调的知名建筑师,也是一个被冠以爱无能的男人。漫长的岁月里,他一直在寻觅一个答案:该如何爱上一个女人。
她是温暖风趣、乐观积极的女厨师,也是一个内心藏着伤疤的女人。她在自己的生活中一路奔走,同样地寻觅那个属于自己的答案。
一道意大利肉酱面让他们邂逅,他们从相识、争执、磨合到相恋相伴。
对他而言,她是黑暗隧道口的*道光芒;对她而言,他是此生*不可思议的心动。
他们的爱情从浅浅的喜欢到深深的眷恋,他们静水微澜的生活因为对方经历天翻地覆,幸而抵达花好月圆。
当然,他们*终也找到了那个答案……

书评:“爱是一门已经失传的学问,没有人能教你如何去爱,除了你自己。那些命中注定的,来临的时候你才知道唯有接受,不可能有别的选择……”小编是被这一句话吸引来的,看到鼻子发酸,跟我太像了。看完这个故事,越发觉得,爱是需要实践才能学习的,遇到对的人,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2:《军装下的绕指柔》作者: 折纸蚂蚁

推荐阅读指数: ★★★★☆

初来乍到的夏初暂时借住在母亲朋友的家里,而显然,这家太富贵了,和她这身军装非常不搭。进出小区的住户、访客都有名车开道,不是名车最起码也是四个轮子的。她没有名车,也没有四个轮子,只有两只脚。第一次来的时候,被物业保安拦住盘问了半天。去医院实习之后,她每日穿着军装进出,清丽的面容、利落的马尾、高挑纤瘦的身材、一身剪裁合体的绿军装,让她成为小区里最靓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再名贵的车子都没有她引人注目。

书评:小编当初因为看了梁牧泽和夏初之间的爱情和经历,看了军官的感情和生活,心里充满了向往,梁牧泽被挑去当特种兵那段好精彩,还去执行了秘密任务,特别喜欢夏初的聪明和懂事,夏初的医术也超赞!没有太多曲折的剧情,但确是甜腻的军旅言,喜欢吃甜食的,不要错过。文笔较轻松,相见甚少却常挂心中。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龙澜在2023-06-24 18:27:47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zongcai/260269.html


上一篇:紫气阁小说都市花语
下一篇:从古代穿越现代卖丹药的小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