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主人公为赵昰
① 宋朝共多少位皇帝
都城东京开封府时期,史称北宋 (公元960~1127年,共167年,历9帝) 宋朝(北宋)开国皇帝 (太祖) 赵匡胤 (“胤”读yìn) 【年号】建隆(960~963年)、乾德(963~968年)、开宝(968~976年) 宋朝(北宋)第二位皇帝 (太宗) 赵炅 (太祖 赵匡胤 二弟),(“炅”是多音字,这里应该读jiǒng,明亮的意义,如“炅炅有神”) 宋朝(北宋)第三位皇帝 (真宗) 赵恒 (太宗 赵炅 三子) 宋朝(北宋)第四位皇帝 (仁宗) 赵祯 (真宗 赵恒 六子) 【年号】天圣(1023~1032年十一月)、明道(1032年十一月~1033年)、景祐(1034年~1038年十一月)、宝元(1038年十一月~1040年二月)、康定(1040年二月~1041年十一月)、庆历(1041年十一月~1048年)、皇祐(1049年~1054年三月)、至和(1054年三月~1056年九月)、嘉祐(1056年九月~1063年) 【生卒】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四月十四日~嘉佑八年(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终54岁。葬于永昭陵。 【在位】1023~崩,共42年,登基时13岁。 【生平】本名 赵受益 ,立为皇太子后改为现名。 仁宗死前遗诏丧事从简。去世后全国百姓自发哀悼,连敌对国辽国皇帝(道宗) 耶律洪基 也握着大宋使者的手号啕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还将仁宗赠送的御衣下葬为衣冠冢年年纪奠。 【大事】仁宗在位期间,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官)交子。 仁宗庆历年间,平民 毕昇 在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进步进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仁宗期间,出了一批名人——廉官典范“包青天” 包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范仲淹 、倡导文章应明道、致用,领导北宋古文运动的 欧阳修 等等。 【谥号】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传位】侄(钜鹿郡公)赵曙(真宗之弟(商王) 赵元份 孙、(濮安懿王) 赵允让 十三子) 宋朝(北宋)第五位皇帝 (英宗) 赵曙 (仁宗 赵祯 侄、真宗之弟(商王) 赵元份 孙、(濮安懿王) 赵允让 十三子) 【年号】治平(1064~1067年) 【生卒】1032年2月16日~1067年1月15日,终36岁。 【在位】嘉祐八年(1063年)~崩,共5年,登基时32岁。 【生平】即位后因尊生父还是仁宗为皇考的争论(濮议),和群臣、太后争论十多月。后因体弱,疑为心脑血管疾病驾崩。 英宗本人对于“北宋中兴”抱有极大期望,相对其子神宗,政治手段也更为成熟。无奈寿短,使得宋朝过早进入神宗朝,从而失掉了可能的中兴计划,为神宗朝 王安石 的变法提供了机会。 【大事】治平三年任命 司马光 设局专修《资治通鉴》,神宗元丰七年成书,神宗亲作序。 【传位】长子赵顼 宋朝(北宋)第六位皇帝 (神宗) 赵顼 (英宗 赵曙 长子),(“顼”是多音字,该读xū或xù,他到底叫几声我还真不敢肯定,个人感觉应该是一声,否则他的儿子 赵煦 读音不就和他父皇一样了吗) 【年号】熙宁(1068~1077年)、元丰(1078~1085年) 【生卒】庆历八年(1048年)~元丰八年(1085年),终38年。葬于永裕陵。 【在位】1067年~崩,共19年。登基时20岁。 【生平】对宋朝积贫积弱深感忧心,而他素来都欣赏 王安石 的才干,故即位后命其推行变法,振兴大宋王朝,是为 王安石 变法,又称熙宁变法。但由于改革操之过急,不得其法,最终二十年后以失败收场。 励精图治灭西夏,但壮志未酬。 【谥号】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传位】六子(延安郡王) 赵煦 宋朝(北宋)第七位皇帝 (哲宗) 赵煦 (神宗 赵顼 六子) 【年号】元祐(1086年~1094年四月)、绍圣(1094年四月~1098年五月)、元符(1098年六月~1100年) 【生卒】1076年~元符三年(1100年),终25岁。葬于永泰陵。 【在位】元丰八年三月(1085年)~崩,共15年。登基时10岁。 【生平】登基时由高太后执政,任用保守派大官 司马光 为宰相。 司马光 一上台,就把神宗时的“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全部废止。哲宗对于 司马光 与高太后的执政与压制深感不满。元祐八年(1093年),高太后死,哲宗亲政,追贬司马光,并贬谪 苏轼 、 苏辙 等旧党党人于岭南(今广西一带),重用革新派 章惇 、 曾布 等人,恢复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减轻农民负担,使国势有所起色。次年改元“绍圣”,并停止与西夏谈判,多次出兵讨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 哲宗是宋朝较有作为的皇帝。但是由于在新党与旧党之间的党争不但没有获得解决,反而在哲宗当政期间激化,种下了北宋灭亡的种子。 【谥号】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 【传位】无子嗣,传位于弟赵佶 宋朝(北宋)第八位皇帝 (徽宗) 赵佶 (哲宗 赵煦 弟、神宗 赵顼 十一子),(“佶”读jí) 【年号】建中靖国(1101年)、崇宁(1102年~1106年)、大观(1107年~1110年)、政和(1111年~1118年十月)、重和(1118年十一月~1119年二月)、宣和(1119年二月~1125年) 【生卒】元丰年间(1082年)~天会十三年(绍兴五年,1135年)四月,终54岁。被俘后病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照当地习俗火葬(这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在位】1100~1125年,共25年,登基时19岁。 【生平】徽宗生前积极致力于发展书画艺术,广收字画古物,扩充翰林图画院(宫廷书画院),培养选拔书画人才。徽宗本人的艺术造诣相当相当高,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家,作品非常多,流传到今天的作品也很多,并且都是国宝级的。自创书法字体——“瘦筋体(瘦金体)”(这种毛笔字体看上去像是用钢笔写的,看上去很“清爽”,属于“楷体”的一个变种),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的“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即为徽宗本人用瘦金体所书。关于徽宗在艺术方面成就,即使使用本篇文章全部篇幅来介绍也不一定够用。 徽宗对足球运动(蹴鞠)也很感趣,草民 高俅 (史上确有其人)因也踢得一脚好球而深得徽宗喜爱,在徽宗登基后最终被提拔为开府仪同三司(一品官),这点很多文献及文学作品(如《水浒传》)中都有提到。 但是,做为一名帝王来说,他的首要工作应该是带领人民“奔小康、构建和谐社会”,而不应“不务正业”,但徽宗恰恰正是这样的人。他是我国历史上失败得不能再失败的一个皇帝,昏君一个,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料儿。他当皇帝如果能有他画画的十分之一用心,也不至于国破被俘,我国历史也会被改写的。 【大事】见“(钦宗) 赵恒 【生平及大事】” 徽宗时,爆发了著名的方腊起义及规模较小的宋江起义,根据这两个历史事件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于明朝初年经艺术加工后被写成了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一般认为作者是 罗贯中 ,或其老师 施耐庵 ,或由二人合作完成。 【谥号】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传位】长子 赵恒 宋朝第九位皇帝、北宋末代皇帝 (钦宗) 赵桓 (徽宗 赵佶 长子) 【年号】靖康(1126年~1127年四月) 【生卒】1100~1156或1161年,终60岁左右(死期不详)。 【在位】1126~1127年,共2年,登基时27岁。 【生平及大事】宣和七年(1125年),金人南下入侵,徽宗无法应对,于腊月急忙传位于儿子 赵恒 ,自己则当上了“太上皇”,并带了 蔡京 、 童贯 、 蔡攸 等一帮亲信逃命到南方。 赵桓 接过了父亲徽宗的乱摊子,即了皇帝位,是为钦宗。即位后立刻贬 蔡京 、 童贯 等人,然后重用 李纲 抗金。但他懦弱无能,优柔寡断。后来听从奸臣谗言,罢免了 李纲 ,向金人求和。靖康元年(1126年),徽宗回到了都城东京(汴梁)。同年八月,金人再次大兵压境并于十一月兵临东京城下,钦宗入金营下跪求降,但未果。靖康二年(1127年),钦宗二次入金营谈判,但从此被扣留。同年四月,金人将被俘的钦、徽二帝及皇子、皇孙、后妃、公主、宫女、大臣(包括 秦桧 )、内侍、僧道、医卜、娼优、百工、技艺、民间少女等共3000多人以及掠夺的巨多金银财宝、古玩字画等等等等返回金国。这一事件史称“靖康之变”。同年,(金太宗) 完颜晟 下诏废徽、钦二帝,贬为庶人,强行脱去二帝龙袍。册封宋臣 张邦昌 为帝,国号“大楚”,北宋就此灭亡。 靖康二年七月,二帝被上迁到中京(今北京)。 靖康三年(天会六年,1128年)八月二十一日抵达金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城区)。二十四日,二帝著素服跪拜太祖庙,行“牵羊礼”,在乾元殿拜谒金太宗。(金太宗) 完颜晟 封徽宗为昏德公,钦宗为重昏侯,十月,二帝迁往韩州(今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偏脸城)。 天会八年(1130年)七月,又将二帝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城北旧古城)软禁。 天会十三年(绍兴五年,1135年)四月,徽宗病死于五国城,死后被金人焚烧制成灯油。 大约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六月,钦宗去世。死因众说纷纭,《大宋宣和遗事》中说是金国皇帝 完颜亮 叫当时57岁的钦宗和81岁 耶律延禧 去比赛马球,钦宗从马上跌下来,被马乱践而死( 耶律延禧 企图纵马冲出重围逃命,结果被乱箭射死)。五年后的绍兴三十一年(正陵六年,1161年)钦宗死讯才传到南宋,这使得对于钦宗去世于1156年还是1161年也产生争议( 耶律延禧 是辽国末代皇帝,也为金国俘虏。但《辽史》则称其早在金太宗天会六年(1128年)就病死了,死时只有54岁,而不是《大宋宣和遗事》中说的81岁,二者差了相当大)。 故,钦、徽二帝至死也没有回到大宋国土。 【谥号】恭文顺德仁孝皇帝 【传位】宋(北宋)亡后,其弟(康王) 赵构 南迁都城称帝,另起炉灶延续赵宋王朝,统治南部残存的半壁江山,史称“南宋”。 =============== 北宋至此灭亡,我中原淮河以北大片国土被外族侵占,人民涂炭。 =============== 都城临安时期,史称“南宋” (公元1127~1279年,共153年,历9帝) 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开国皇帝 (高宗) 赵构 (徽宗 赵佶 九子、钦宗 赵恒 弟) 【年号】建炎(1127年五月~1130年)、绍兴(1131~1162年) 【生卒】1107~1187年。终81岁,为宋帝之最,这个寿命在我国所有的帝王里可以排在第四,即使在医疗卫生水平发达的今天也算是高寿了。葬于永思陵(今浙江省绍兴市宝山)。 【在位】1127年~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共36年,登基时21岁。 【生平及大事】靖康之变时(1126年),(康王) 赵构 以亲王身分在金营中为人质,但金人怀疑他并非皇子而被遣还。之后金人马上发现是自己看走眼了,遂以大兵追赶,但最终还是被 赵构 逃脱到了南方,事后他自己还虚构了一个荒诞的“泥马渡康王”的故事来告诉别人是神灵助他大难不死。种种经历使得 赵构 的后半生对金人闻风丧胆。 建炎元年五月初一庚寅日(1127年6月12日), 赵构 南逃到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不是今江苏省南京市)登基称帝,改元“建炎”,建立南宋,后定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遥尊被掳到金国的生母韦氏为“宣和皇后”,封自己的外祖父韦安道为郡王,亲属三十人均任官职。并且从此不断派遣使者到金国求和要迎韦氏回南宋。 赵构 能当上皇帝完全是因为他是(徽宗) 赵佶 31个儿子中唯一逃过劫难的皇子。 虽然也算是一朝的开国皇帝,但高宗的这个开国皇帝显然做得太差劲了,背上了千古骂名、遗臭万年: 绍兴十年(1140年),金军大举入侵,宋军在反击金军南下的战役中,取得了顺昌、郾城等役的胜利, 岳飞 军收复西京(洛阳),前锋直抵朱仙镇,离原宋都城东京开封府(此时已被金人改称为汴京)仅45里之遥,已有收复的机会。但高宗却唯恐有碍对金的和议,他与秦桧迫令 张俊 、 杨沂中 、 岳飞 等撤军, 完颜宗弼 (金兀术)则乘机率重兵进军淮南,形成大军压境之势。为了彻底求和,高宗召 韩世忠 、 张俊 、 岳飞 三大将入朝,明升官职实解兵权。同时还撤销了专为对金作战而设置的三个宣抚司。 绍兴十一年,被金人关押在五国城的高宗生母韦氏托人送信给高宗,高宗在得知生父徽宗已死后,以能接回自己母亲为条件与金国订立和议誓约,即《绍兴和议》。金人提出的条件包括杀岳飞等人,以防止十万岳家军攻入黄河以北。 绍兴十一年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高宗和宰相 秦桧 以“莫须有”(大概可能吧、也许有吧的意思)的罪名杀 岳飞 、 岳云 父子及部将 张宪 于都城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 至此,高宗和宰相 秦桧 以称臣赔款,割让从前被 岳飞 收复的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为代价,签定《绍兴和议》,两国东以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高宗也于处死 岳飞 后立刻马不停蹄地成功迎回生母韦氏。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绍兴和议》被(金海陵王) 完颜亮 撕毁。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高宗以“倦勤”想多休养为由禅位给养子(太子) 赵眘 ,是为孝宗。孝宗登基后马上为 岳飞 等人平反, 赵构 却没发表任何意见,既不支持,也不阻挠。这也就说明,对于 岳飞 的错杀,高宗心里是非常清楚的。 高宗和其父徽宗一样,也为我国著名书法家,只要没什么大事就天天练字。元代书法大家 赵孟頫 早年即以高宗书法为榜样。 如果非要说出(高宗) 赵构 对党国和人民做过哪些积极的贡献的话,那一个就他成功地保住了自己的性命逃到了南方,保住了赵家的龙脉,延续了赵宋王朝政府,使得至少我大半江山还在我汉人政权统治下。再一个,就是他晚年英明地将帝位传给了养子,即后来的(孝宗) 赵眘 (事后历史证明 赵眘 是个明君),并且难能可贵的是(高宗) 赵构 是(太宗) 赵炅 的后人,而 赵眘 并不是(太宗) 赵炅 的这一支,而是(太祖) 赵匡胤 的后代(虽然 赵眘 也为皇室宗亲,但血缘关系已经和 赵构 远得可以忽略不计了,而高宗却正是将帝位传给了这一个几乎和自己没什么血缘关系、另外宗族的“陌生人”,可以看出高宗的胸襟还是很什么的)。 【谥号】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传位】元懿太子夭折后无子嗣(高宗当年逃命时被金人吓得没了生育能力),传位于养子 赵眘 。 宋朝第十一位皇帝、南宋第二位皇帝 (孝宗) 赵昚 (高宗 赵构 养子、太祖 赵匡胤 次子(秦王) 赵德芳 的七世孙,秀安僖王 赵子偁 子),(“眘”读shèn,同慎) 【年号】隆兴(1163年~1164年)、乾道(1165年~1173年)、淳熙(1174年~1189年) 【生卒】建炎元年十月廿二(1127年11月27日)~绍熙五年六月初九(1194年6月28日),终67岁。葬于永阜陵。 【在位】1162年~淳熙十六年(1189年),共27年,登基时35岁。 【生平】本名 赵伯琮 ,入宫时更名 赵瑗 、过继高宗时更名 赵玮 、立为皇太子时更为现名。 孝宗是宋朝较有作为的皇帝。登基后立志光复中原、收复河山,遂平反 岳飞 ,谥号武穆,追封为鄂国公。并命令老将 张浚 北伐中原,但在符离遭遇金军阻击,大败。接着金军趁胜追击,南宋军队损失惨重。 孝宗被迫于隆兴二年(1164年)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次年改元“乾道”,并又任用 王淮 理财备战。乾道年间,由于没有战事的干扰,孝宗专心理政,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一改高宗朝时贪污腐朽的局面。由于孝宗治国有方,所以使南宋出现“干淳之治”的小康局面。 虽然不是高宗亲生而只是养子,但孝宗对养父仍非常孝敬,被尊为“孝宗”名符其实。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高宗病卒,孝宗为了服丧,让太子赵惇参预政事。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又禅位于太子,是为光宗,孝宗自称太上皇,闲居重华殿,继续为高宗服丧。 尽管孝宗本人很孝,但他的儿子光宗却不像他这样。与父不和,长年不去探望孝宗。为此孝宗郁闷致病而崩。 从孝宗起之后的南宋皇帝都是(太祖) 赵匡胤 的后代。 【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 【传位】禅位于三子 赵惇 宋朝第十二位皇帝、南宋第三位皇帝 (光宗) 赵惇 (孝宗赵昚三子),(“惇”读dūn) 【年号】绍熙(1190~1194年) 【生卒】1147~庆元六年(1200年)春,终54岁。葬于永崇陵(今浙江省绍兴市宝山)。 【在位】1189~绍熙五年(1194年),共5年,登基时43岁。 【生平】体弱多病,没有安邦治国之才,是一们比较昏庸的皇帝。听取奸臣谗言,罢免 辛弃疾 等主战派大臣,又由心狠手辣的皇后 李凤娘 来执政,奸佞当道,朝政从孝宗时的清明转向腐败,光宗自己却不思朝政,沉湎于酒色之中。 光宗历来就与孝宗不和,孝宗逊位后他长期不去探望。绍熙五年(1194年),孝宗得病,光宗既不请人看病也不去探望,乃至孝宗病逝他也不服丧。因此,大臣 韩侂胄 和 赵汝 愚经过太皇太后的允许,发动政变逼迫光宗退位。光宗只好让位于太子 赵扩 ,自己闲居临安寿康宫,自称“太上皇”。 赵扩 主持完爷爷孝宗的葬礼后登基称帝,是为宁宗。 【谥号】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传位】次子 赵扩 宋朝第十三位皇帝、南宋第四位皇帝 (宁宗) 赵扩 (光宗 赵惇 次子) 【年号】庆元(1195年~1201年)、嘉泰(1201年~1204年)、开禧(1205年~1207年)、嘉定(1208年~1224年) 【生卒】1168~1224年,终58岁。葬于永茂陵。 【在位】1194~崩,共31年,登基时27岁。 【生平及大事】因其父光宗不守孝道,大臣 韩侂胄 和 赵汝愚 经过太皇太后的允许,发动政变逼迫光宗退位。光宗只好让位于太子 赵扩 ,自己闲居临安寿康宫,自称“太上皇”。 赵扩 主持完爷爷孝宗的葬礼后登基称帝。 宁宗在统治初期由于 韩侂胄 的作用对金朝持对抗态度,他追封 岳飞 为鄂王,剥夺 秦桧 的所有封职。但是1206年 韩侂胄 北伐失败后宁宗改变了政策。1207年11月他的皇后杨氏与 史弥远 一起秘密策划利用韩战败的机会谋杀了韩并将其首级送往金朝作为谢罪。1208年在 史弥远 的操纵下宁宗与金朝达成了嘉定和议,向金朝称伯,自己称侄,又向金朝进贡金银。 韩侂胄 死后 史弥远 成为宁宗的宰相兼枢密使,独揽宋朝大政。 史弥远 恢复了 秦桧 的王爵和官职。 宁宗时期,宋朝比较安定,百姓比较富裕。宁宗还恢复理学地位。 【谥号】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传位】宁宗先后有8个儿子,但都未及成年就夭折了,他立 赵竑 为养子和太子,但因为 赵竑 对史弥远专权不满,因此宁宗崩后宰相史弥远废黜了 赵竑 ,另立宁宗养子 赵昀 为皇帝。 宋朝第十四位皇帝、南宋第五位皇帝 (理宗) 赵昀 (宁宗 赵扩 养子),(“昀”读yún) 【年号】宝庆(1225年~1227年)、绍定(1228年~1233年)、端平(1234年~1236年)、嘉熙(1237年~1240年)、淳祐(1241年~1252年)、宝祐(1253年~1258年)、开庆(1259年)、景定(1260年~1264年) 【生卒】1205~1264年,终60岁。 【在位】1224~崩,共41年,登基时19岁。 【生平】本名 赵与莒 ,过继沂王时更名 赵贵诚 ,过继宁宗后更为现名。本不是皇子,宁宗死后,宰相 史弥远 篡诏废太子 赵弘 ,而立 赵贵诚 为帝,是为理宗。 理宗十分无能,登基后将所有国家事物都交给 史弥远 ,自己对政务完全不过问,直到1233年史死后理宗才开始亲政,但他依然对政治不感兴趣,将国家大事交给他的宰相丁大全处理,他本人崇拜理学。1234年南宋联蒙古国灭金。1259年,蒙古攻鄂州,宰相 贾似道 以理宗名向蒙古称臣,并将长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让给蒙古。 元朝时西藏喇嘛教僧人 杨琏真伽 盗掘南宋六陵,见理宗尸身保存完好,将尸体倒挂在树上三天,结果流出水银,又以理宗头盖骨奉给帝师八思巴为饮器,是为骷髅碗。明朝时(太祖) 朱元璋 得知此事,“叹息久之”,派人找回理宗的头颅,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以帝王礼葬于应天府(今南京),次年又将理宗的头骨归葬到绍兴永穆陵旧址。 【谥号】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 【传位】元子嗣,传位于侄 赵孟启 宋朝第十五位皇帝、南宋第六位皇帝 (度宗) 赵禥 (理 宗赵昀 侄),(“禥”读qí,同“祺”) 【年号】咸淳(1265~1274年) 【生卒】1240~1274年,终35岁。葬于永绍陵。 【在位】1264~1274年,共10年,登基时25岁。 【生平】原名赵孟启,1251年赐名赵孜,1253年立为皇子后赐现名。 度宗年少时聪慧,但长大后昏庸无能。即位后北方元军大举南下,多次出兵进攻南宋,宋廷虽腐朽,但是广大军民的抵抗,使得元军不得不撤回。国难当头他却将军国大权交给奸臣贾似道,元军猛攻襄樊,决定了南宋小朝廷兴亡役,然而 贾似道 密而不报,还说已经取胜,度宗在完全不予以审问的情况下竟对此言深信不疑。最后元军于咸淳十年(1274年)初攻破围攻5年的襄樊,为宋朝敲响丧钟,宋度宗闻知顿时昏倒,但是他仍然借酒浇愁。不久就因酒色过度而死。使得宋朝最终走向灭亡, 【谥号】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传位】次子 赵隰 宋朝第十六位皇帝、南宋第七位皇帝 (恭帝) 赵隰 (度宗 赵孟启 次子、端宗 赵昰 之弟、宋末帝 赵昺 兄),(“隰”读xí) 【年号】德祐(1275~1276年四月) 【生卒】1271年~1323年,终52岁。 【在位】1274~1276年,共3年,登基时3岁。 【生平】德祐二年(1275年),都城临安(今杭州市)被 伯颜 率领的元朝大军占领,5岁的恭帝和谢太后出城投降。遂北上入觐(元世祖) 忽必烈 于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大安殿, 忽必烈 封恭帝为瀛国公。后入吐蕃(今西藏自治区),成为萨斯迦大寺住,尝取汉藏佛经互译比勘,校订异文。法号合尊。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四月,因聚众谋反罪名于河西被赐死。 【谥号】孝恭懿圣皇帝 【传位】兄赵昰 宋朝第十七位皇帝、南宋第八位皇帝 (端宗) 赵昰 (恭帝 赵隰 兄),(“昰”读shì,同“是”) 【年号】景炎(1276年五月~1278年四月) 【生卒】1268~1278年,终10岁。葬于永福陵(今广东省江门市)。 【在位】1276~1278年,共3年。被立为帝时7岁。 【生平及大事】恭帝被俘后,其两个异母兄弟(益王) 赵昰 和(广王) 赵昺 在国舅 杨亮节 、朝臣 陆秀夫 、 张世杰 、 陈宜中 和 文天祥 等人的护卫下南逃。在金华, 赵昰 被封为天下兵马都元帅, 赵昺 为副元帅(晋升为卫王)。1276年,刚满7岁的 赵昰 在福州即皇帝位,是为端宗,改元“景炎”。元军统帅 伯颜 欲对宋朝皇室斩草除根,故对端宗的南宋流亡小朝廷穷追不舍。景炎三年(1278年),端宗死。 【谥号】裕文昭武愍孝皇帝 【传位】弟 赵昺 宋朝(南宋)末代皇帝 (永国公、信王、广王、宋卫王、宋帝昺、宋少帝、宋幼主) 赵昺 (度宗 赵禥 子、端宗 赵昰 弟),(“昺”读bǐng,光明的意思) 【年号】祥兴(1278年五月~1279年二月) 【生卒】1271~1279年,终8岁。 【在位】1278~1279,共1年。被立为帝时7岁。 【生平及大事】。恭帝被俘后,其两个异母兄弟(益王)赵是和(广王) 赵昺 在国舅 杨亮节 、朝臣 陆秀夫 、 张世杰 、 陈宜中 和 文天祥 等人的护卫下南逃。在金华, 赵昰 被封为天下兵马都元帅,赵昺为副元帅(晋升为卫王)。 端宗死后,南宋军心涣散,无心恋战,当时 陆秀夫 在碙州梅蔚(今香港大屿山梅窝或广州市)拥立 赵昺 做皇帝,改元“祥兴”,并逃往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市南海滩)避难。元朝命令大将 张弘范 大举进攻崖山的赵昺小朝廷。当时的宋军还未到岸,一行人还在海上。宋军水师在 张世杰 的指挥下进行顽抗,在崖门海域里与元朝军队交战,史称“崖门战役”,结果宋军全军覆灭。 公元1279年3月19日,43岁的丞相 陆秀夫 见大势已去,背着8岁的小皇帝 赵昺 跳海殉国,二人壮烈牺牲。随行十多万军民在敌军面前不做亡国之臣、与国家生死与共,相继跳海殉国。宋王朝灭亡。
② 赵洞庭颖儿是什么作者名还小说名
赵洞庭颖儿
作者:贰蛋
状态:连载中
简介:主角:赵洞庭颖儿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这才是男人该有的生活!赵洞庭穿越成皇,为这个小目标不断奋斗。
③ 宋朝总共有多少位皇帝
共18位皇帝
北宋九个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宋英宗赵曙、宋神宗赵顼、宋哲宗赵煦、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
南宋九位皇帝: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眘、宋光宗赵惇、宋宁宗赵扩、宋理宗赵昀、宋度宗赵禥、宋恭帝赵显、宋端宗赵昰、赵昺。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
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重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并剥夺武将兵权。宋太宗继位后统一全国,宋真宗与辽国缔结澶渊之盟后逐渐步入治世。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导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绍兴和议后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1234年联蒙灭金,1235年爆发宋元战争,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咸平三年(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后世虽认为宋朝“积贫积弱”,但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
④ 昆仑的介绍
《昆仑》是2022年团结出版社首次出版的武侠小说,作者是凤歌。现连载于九度小说网(已完结)该小说以宋末元初为历史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梁萧由一个江湖浪子成长为一代大侠的传奇经历。
内容简介
南宋末年,蒙古大军大举南侵,少年梁文靖与父亲梁天德为躲避蒙古兵役进入四川,恰好遇见南宋主战的淮安王被刺。因梁文靖相貌酷似淮安王,淮安王府策士白朴便强迫他行李代桃僵之计,率领宋军对抗蒙古人。梁文靖连夜逃走,遇上蒙古女子萧玉翎和穷儒生公羊羽。公羊羽传授梁文靖“三才归元掌”,克制萧玉翎的黑水武功,谁知梁文靖和萧玉翎一番纠缠,竟生情愫。此时,蒙古大军逼近合州城下,大战一触即发。梁文靖被迫来到合州,再次被众人尊为淮安王。父亲战死,合州即将失守,面对国家危难,梁文靖终于克服懦弱本性,展露英雄侠义,解了合州之围……
梁文靖、萧玉翎之子梁萧自小顽皮异常,为邻里所不容,梁文靖只好带着他们母子前往蒙古大漠。不料萧千绝追蹑而至,设计杀害梁文靖,带走萧玉翎。小梁萧丧父失母,背负血仇孤身流浪。为习得太乙分光剑,救回被萧千绝带走的母亲,小梁萧与天机宫主人订下赌约,耗尽心力解答天机十算。没想到最后一问原本无答可解,梁萧用了五年时间,只解出九算,而且已然从中悟到天机宫主人的阴暗用心。为了报答花晓霜的真情,梁萧还是在天机宫面临莫大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却因此被天机宫叛徒明归挟持而陷入生死绝境。被挟持的梁萧与被冤枉偷了纯阳铁盒的柳莺莺不打不相识,暗生情愫。二人前往雷公堡夺取纯阳铁盒途中,偶然搭救了落难的蒙古大将伯颜,自此与云殊结下了不解恩怨。
在雷公堡,梁萧取出了纯阳铁盒,但又被云殊化去了所有内力。柳莺莺拼命带他突出重围,不料中途失散,梁萧被韩紫凝手下婢女阿雪带走,莺莺为云殊所救。梁萧误会莺莺移情云殊,不由心灰意冷。阿雪偷偷照顾着梁萧,待他解开了铁盒之谜后,其中的阴阳球助他恢复了功力。二人在明归、韩紫凝的双重追杀下,一路上互相照顾,情谊渐深,遂结为兄妹。他们在梁萧父亲曾经住过的山村中度过了一段无忧岁月,不料蒙古征宋,为了保护朝夕相处的朋友们,梁萧决定随行照顾,报投元军。襄阳城下,宋元两军你来我往、各逞其能,梁萧、云殊更是生死相搏。在一场场残酷的战争中,梁萧见战祸累及百姓,心生忏悔,暗起隐退疆场之意。
梁萧对战事毫无留恋,当知道还要讨伐蒙古诸王时,他决定带阿雪离开。不料路遇大宋皇室遗孤赵昰、赵昺,为保这两个孩子周全,梁萧被脱欢重兵围剿。阿雪拼死前来相救,为心爱的梁萧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梁萧一心求死,在与伯颜死斗时,在钱塘江大潮中消失,生死不明。侥幸逃生的梁萧后与花晓霜重逢,并与之一起前往天香山庄营救被软禁的柳莺莺。一番恶斗下来,莺莺终于得救,至此三人同行,一路醋海生波,冲突不断。崖山之战,赵昺再次陷入危难,为完成当日阿雪重托,梁萧决定带领一行人冲入宋军军营实施救援。多方殊死拼杀后,众人被困海上,梁萧更是受伤落入海中。海中沉浮,梁萧悟出鲸息功,得以成功脱险。此时,柳莺莺却决定成全梁萧、花晓霜,独自黯然离去……
柳莺莺独自离开后,梁萧、花晓霜等人一路行医救人。岂料神秘黑衣人布下圈套,却也让梁萧与失散多年的母亲萧玉翎重逢。萧玉翎为阻梁萧、萧千绝两败俱伤,飞身抢入二人战团,终于重伤不治,这令梁萧痛不欲生。而后梁萧巧遇天机宫众人,失手被缚,幸得花晓霜下毒救他脱身,但两人却就此分离……梁萧出得天机宫,独自落寞西行。在即将到达昆仑山时,他偶遇精绝族人,遭遇是非种种。漫漫十年自我放逐,梁萧不远万里再次踏足江南,只为再见哓霜一面。此时元朝已统一中原,但宋朝遗民却聚集在天机宫,还想复宋。天机宫决定合力杀掉“逆贼”梁萧,一雪宋朝之耻。然而梁萧在昆仑山请得天罚剑,天机宫众人尽全力亦无法取胜。在闻得元军大举袭击天机宫时,为保宋朝遗民撤离,梁萧与元军旧友割袍断义,与其死战,生死未卜……
⑤ 昆仑几月份出生
《昆仑》是2022年团结出版社首次出版的武侠小说,作者是凤歌。
该小说以宋末元初为历史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梁萧由一个江湖浪子成长为一代大侠的传奇经历。
南宋末年,蒙古大军大举南侵,少年梁文靖与父亲梁天德为躲避蒙古兵役进入四川,恰好遇见南宋主战的淮安王被刺。因梁文靖相貌酷似淮安王,淮安王府策士白朴便强迫他行李代桃僵之计,率领宋军对抗蒙古人。梁文靖连夜逃走,遇上蒙古女子萧玉翎和穷儒生公羊羽。公羊羽传授梁文靖“三才归元掌”,克制萧玉翎的黑水武功,谁知梁文靖和萧玉翎一番纠缠,竟生情愫。此时,蒙古大军逼近合州城下,大战一触即发。梁文靖被迫来到合州,再次被众人尊为淮安王。父亲战死,合州即将失守,面对国家危难,梁文靖终于克服懦弱本性,展露英雄侠义,解了合州之围……
梁文靖、萧玉翎之子梁萧自小顽皮异常,为邻里所不容,梁文靖只好带着他们母子前往蒙古大漠。不料萧千绝追蹑而至,设计杀害梁文靖,带走萧玉翎。小梁萧丧父失母,背负血仇孤身流浪。为习得太乙分光剑,救回被萧千绝带走的母亲,小梁萧与天机宫主人订下赌约,耗尽心力解答天机十算。没想到最后一问原本无答可解,梁萧用了五年时间,只解出九算,而且已然从中悟到天机宫主人的阴暗用心。为了报答花晓霜的真情,梁萧还是在天机宫面临莫大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却因此被天机宫叛徒明归挟持而陷入生死绝境。被挟持的梁萧与被冤枉偷了纯阳铁盒的柳莺莺不打不相识,暗生情愫。二人前往雷公堡夺取纯阳铁盒途中,偶然搭救了落难的蒙古大将伯颜,自此与云殊结下了不解恩怨。
在雷公堡,梁萧取出了纯阳铁盒,但又被云殊化去了所有内力。柳莺莺拼命带他突出重围,不料中途失散,梁萧被韩紫凝手下婢女阿雪带走,莺莺为云殊所救。梁萧误会莺莺移情云殊,不由心灰意冷。阿雪偷偷照顾着梁萧,待他解开了铁盒之谜后,其中的阴阳球助他恢复了功力。二人在明归、韩紫凝的双重追杀下,一路上互相照顾,情谊渐深,遂结为兄妹。他们在梁萧父亲曾经住过的山村中度过了一段无忧岁月,不料蒙古征宋,为了保护朝夕相处的朋友们,梁萧决定随行照顾,报投元军。襄阳城下,宋元两军你来我往、各逞其能,梁萧、云殊更是生死相搏。在一场场残酷的战争中,梁萧见战祸累及百姓,心生忏悔,暗起隐退疆场之意。
梁萧对战事毫无留恋,当知道还要讨伐蒙古诸王时,他决定带阿雪离开。不料路遇大宋皇室遗孤赵昰、赵昺,为保这两个孩子周全,梁萧被脱欢重兵围剿。阿雪拼死前来相救,为心爱的梁萧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梁萧一心求死,在与伯颜死斗时,在钱塘江大潮中消失,生死不明。侥幸逃生的梁萧后与花晓霜重逢,并与之一起前往天香山庄营救被软禁的柳莺莺。一番恶斗下来,莺莺终于得救,至此三人同行,一路醋海生波,冲突不断。崖山之战,赵昺再次陷入危难,为完成当日阿雪重托,梁萧决定带领一行人冲入宋军军营实施救援。多方殊死拼杀后,众人被困海上,梁萧更是受伤落入海中。海中沉浮,梁萧悟出鲸息功,得以成功脱险。此时,柳莺莺却决定成全梁萧、花晓霜,独自黯然离去……
柳莺莺独自离开后,梁萧、花晓霜等人一路行医救人。岂料神秘黑衣人布下圈套,却也让梁萧与失散多年的母亲萧玉翎重逢。萧玉翎为阻梁萧、萧千绝两败俱伤,飞身抢入二人战团,终于重伤不治,这令梁萧痛不欲生。而后梁萧巧遇天机宫众人,失手被缚,幸得花晓霜下毒救他脱身,但两人却就此分离……梁萧出得天机宫,独自落寞西行。在即将到达昆仑山时,他偶遇精绝族人,遭遇是非种种。漫漫十年自我放逐,梁萧不远万里再次踏足江南,只为再见哓霜一面。此时元朝已统一中原,但宋朝遗民却聚集在天机宫,还想复宋。天机宫决定合力杀掉“逆贼”梁萧,一雪宋朝之耻。然而梁萧在昆仑山请得天罚剑,天机宫众人尽全力亦无法取胜。在闻得元军大举袭击天机宫时,为保宋朝遗民撤离,梁萧与元军旧友割袍断义,与其死战,生死未卜……
⑥ 穿越成皇小说里面的赵昺后来怎么样了
被美女红袖用轰天雷炸死了
⑦ 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的例子
鲁迅先生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鲁迅先生出生在一个封建地主家庭,但他在少年时代就非常同情劳动人民,而没有像其他有钱人那样欺压人民。成年后他以笔代枪深刻地偈露了封建社会的丑恶面目。
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这些变赤变黑的都是什么样的人?会是高风亮节,立志报国的人吗?会是志在千里,矢志不渝的人吗?又会是坚持本心,超凡脱俗的人吗?当然都不会是!
这些具有超群品质的人必然拥有自己完善,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他们做事从不偏离轨道,即便偶尔迷失也会迅速折返正途,即使偏激也是由于具有的各种极致的个性交汇碰撞造成的,无伤大雅.其人生的主线仿佛早已确定,就好象掌心的纹路一样清晰,只要他们捏紧拳头,世界便在其掌握之中.
他们能够做到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经历重重污垢涤荡仍象出清水之芙蓉一般,天然去其凋饰,保持原始本心.
我想变赤变黑的过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是人心历路程的转折,但核心的腐烂保留不住外表的鲜华,结果只能是人生堡垒的彻底沦陷和坍塌!
这样的人让人觉得可悲与惋惜.他们没有人格的主心骨,象是抽走骨架的伞怎么也支撑不起来,象头重脚轻的墙上芦苇,根底太浅,象是嘴尖皮厚的山间竹笋,腹中太空!他们的胸膛里可能有热血,骨子里也有干劲,但却不知人生的方向在哪儿,于是随波逐流成了习惯,人云亦云成了信条.他们的人生画板上也可能有过的一笔也变得暗淡,只看见各种颜色掺杂,趋于灰暗.这个时候,变赤变黑都是可能的.
选择令人敬仰的人生还是令人悲悯的人生全凭自己,关键在于理想信条的选择与坚持,从而把握住自己的立场与格局,让人生的调色板上主色鲜明,光彩夺目.
1、 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老师、家长也常常以此古训来教育我们,但我却对此提出了质疑。
近朱者真的赤,近墨者真的黑吗?这或许只代表了一种人,那就是自控能力特别差的人。如果一个人真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我真为他感到悲哀,因为他做人太失败了,没有头脑,没有立场,很容易就受到他人的影响。
“近朱者赤”,人人都这样吗?就拿我身边的事例来说吧。我们学校最近开除了几名初一的学生,其中一名是我的小学同学。按理说,我的这位同学在小学受到的教育是良好的,因为我们学校管理较严格,班主任是一位尽职的老师,班风也很正。而现在我们就读的中学,更是重庆一流的好学校。这里,有着良好的学习风气、高素质的老师、勤奋努力的同学,但他为什么不接受这些良好影响呢?还一天到晚不好好学习,经常打架逃课,以至于最后被学校开除。不是“近朱者赤”吗?
“近墨者黑”也是人人如此吗?还是拿我们外语校的事例来说吧。在初一几个非正取班中,没有一个人在入学考试中进入了前80名,大部分同学的成绩都不是太好,但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十班就有一名同学进入了年级前10名。按道理说,他们非正取班班风不如那些正取班,成绩也要差一些,但这位同学为什么没有受到那些不良影响呢?不是“近墨者黑”吗?
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例子,是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实归根结底,原因还是在于我们本身,当然不排除环境对我们是有一定影响的。
进朱者未必赤,进墨者未必黑。
2、 近墨者未必黑
中国有句古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是指周围的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然而,近朱者就必定赤,近墨者就必定黑么?我认为,黑的影响固然重要,但更看近墨者本人如何。近墨者未必黑。
(提出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事物的变化中,有内因和外因两个因素,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同样,对一个人说,周围的“朱”或“墨”当然对人有一定的影响,但作为近朱者和近墨者来说,其本人的智力、毅力、辨识则是变赤或黑的决定因素。如果他是非混淆不清,别人怎样说他就怎样做,不会自己分析、决定,那近墨者必黑;如果他头脑清醒、意志坚定,那么无论怎样的墨也是难以使他变黑的。总之,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当看近者如何。(讲道理,分析问题)
从古至今,近墨而黑者有之,而近墨不黑者也不乏其人。汉代的李陵、苏武,同是汉官,面对匈奴的高官厚禄的利诱,李陵动摇了,最终身败名裂;苏武坚贞不屈,宁肯茹毛饮血,誓死不同流合污,从而流芳千古。在近代,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革命家鲁迅,更是近墨而不黑,出污泥而不染的典型。这些人保持自己的坚定信念,在墨中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从而成就了伟大事业。(摆事实)
如何能做到近墨而不黑呢?只要有清醒的头脑,坚定的意志,那么就能近墨而不黑。周恩来、鲁迅等无数先人以他们的实际行动为我们作出了榜样,愿我们每个人不管什么环境中都能保持住自己的坚定信念,永不变色。(结论)
近朱者未必赤:国民党特务
近墨者未必黑:中共地下党
以上为笑谈------------
转入正题:
明末清初,抗清武力失败,江山易主,中流砥柱者
虽然不能如伯夷叔齐不食周粟,但终不做贰臣,而且继承了先圣之绝学,反省明末"圣人多如狗,街道两边走"的情形
提倡经世致用...
如学术系统,虽然在武力上没有成功,不过在文化上没
有低头,所以没有真正的亡国,这才是真正意义的反清
复明.............
如:
王船山,顾炎武兄弟、李二曲、黄宗羲、朱舜水等
其中朱舜水还去日本借兵,不过每成功,结果带动了日本的儒学..........
1.再说几个奇闻轶事,第2条再介绍简介
aa年羹尧的老师: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里是说教育方法的原则。所谓"愤",就是激愤的心情。对于不知道的事,非知道不可,也是激愤心理的一种。如有一件事,对学生说,你不行,而他听了这句话,就非行不可,这是刺激他,把他激愤起来。"启"就是发,在启发之前,先使他发愤,然后再进一步启发他。这种教育方式,有一个很好的例子:相传清代名将年羹尧,是汉军镶黄旗子弟,幼时非常顽劣,他父亲前后为他请了好几个老师, 都被他打跑了。后来没有人敢去应聘教他,最后有一个老师是隐士--有说是顾亭林的兄弟,顾亭林虽然一生不做清朝的官,从事反清的地下活动,但为了同胞的福祉,还是叫别人出来做些事--自愿任教。年羹尧的父亲说明自己儿子的顽劣,老先生说没关系,唯一的条件是一个较大的花园,不要设门,而且围墙要加高。就这样开始教了,年羹尧最初想将这位老师打跑,不料老先生武功很高,打又打他不着,却什么也不教他,到了晚上,老先生运用他高强的轻功,一跃出了围墙,在外逍遥半天,又飘然跳了回来,年羹尧对这位老师一点办法都没有。老先生有时候吹笛子, 吹笛是可以养气的,年羹尧听了要求学吹,于是利用吹笛来使他养气,这才开始慢慢教他。后来老先生因为有自己的私事,一定要离开,临走时说,很可惜,这孩子的品质还没有完全变过来。虽然如此,年羹尧已经够得上是文武双全了,所以后来成了平藏的名将。而他以后对自己孩子的老师,非常尊敬,同时选择老师也很严格,有一副对联:"不敬师尊,天诛地灭;误人子弟,男盗女娼。"就是他写了贴在家里的。这个故事,可说明孔子所说教学的原则,必先刺激他的思想,使他发愤,非要有坚强的求知心,才能启发出他本有的智慧来。
2.康熙与李二曲
当时,中国知识分子中,反清复明的人太多了,如顾亭林、李二曲、王船山、傅青主这一班人都是不投降的,尤其是思想上、学说上所作反清复明的工作,实在太可怕了。结果呢?康麻子利用中国的“孝”字,虚晃一招,便使反清的种子一直过了两百年才发芽。清兵入关,有三部必读的书籍,哪三部书呢?满人的兵法权谋,学的是《三国演义》,还不是《三国志》,在当时几乎王公大臣都读《三国演义》。第二部不是公开读的,是在背地里读的——是《老子》,当时康熙有一本特别版本的《老子》,现在已经问世,注解上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当时每一个清朝官员,都要熟读《老子》,揣摩政治哲学。另一部书是《孝经》。但表面上仍然是尊孔。说到这里,诸位读历史,可以和汉朝“文景之治”作一比较,“文景之治”的政治蓝本,历史上只用八个字说明——“内用黄老,外示儒术。”这么一来,康熙就提倡孝道,编了一本语录——《圣谕》,后来叫《圣谕宝训》或《圣谕广训》,拿到地方政治基层组织中去宣传。以前地方政治有什么组织呢?就是宗法社会中的祠堂,祠堂中有族长、乡长,都是年高德劭,学问好,在地方上有声望的人。每月的初一、十五,一定要把族人集中在祠堂中,宣讲圣谕,圣谕中所讲都是一条条作人、做事的道理,把儒家的思想用进了,尤其提倡孝道。进一步分析,康熙深懂得孝这个精神而加以反面的运用。要知道康熙把每一个青年训练得都听父母的话,那么又有哪一个老头子、老太太肯要儿子去做杀头造反的事呢?所以康熙用了反面,用得非常高明。此其一。其二:当时在陕西的李二曲,和顾亭林一样,是不投降的知识分子,他讲学于关中,所以后来顾亭林这班人,经常往陕西跑,组织反清复明的地下工作。康熙明明知道,他反而征召李二曲作官,当然李二曲是不会去作的。后来康熙到五台山并巡察陕西的时候,又特别命令陕西的督抚,表示尊崇李二曲先生为当代大儒,是当代圣人,一定要亲自去拜访李二曲。当然,李二曲也知道这是康熙下的最后一着棋,所以李二曲称病,表示无法接驾。哪里知道康熙说没有关系,还是到了李二曲讲学的那个邻境,甚至说要到李家去探病。这一下可逼住了李二曲了,如果康熙到了家中来,李二曲只要向他磕一个头,就算投降了,这就是中国文化的民族气节问题;所以李二曲只好表示有病,于是躺到床上,“病”得爬不起来。但是康熙到了李二曲的近境,陕西督抚以下的一大堆官员,都跟在皇帝的后面,准备去看李二曲的病。康熙先打听一下,说李二曲实在有病,同时,李二曲也只好打发自己的儿子去看一下康熙,敷衍一下。而康熙很高明,也不勉强去李家了。否则,他一定到李家,李二曲骂他一顿的话,则非杀李二曲不可。杀了,引起民族的反感;不杀,又有失皇帝的尊严,下不了台,所以也就不去了。安慰李二曲的儿子一番,要他善为转达他的意思,又交待地方官,要妥为照顾李二曲。还对他们说,自己因为作了皇帝,不能不回京去处理朝政,地方官朝夕可向李二曲学习,实在很有福气。康熙的这一番运用,就是把中国文化好的一面,用到他的权术上去了。可是实在令人感慨的事,是后世的人,不把这些罪过归到他的权术上,反而都推到孔孟身上去,所以孔家店被打倒,孔子的挨骂,都太冤枉了。
查看全部2个回答
天津墙板厂家直招代理 12元/㎡ 免费送货上门 试销一个月再合作
墙板厂家
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关于“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的事例有哪些?
1、陶渊明躲避世俗,归隐山林 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从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对生活充满幻想,希望通过仕途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宏愿。自29岁起,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 他不满当时土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县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仅80多天就辞官回家,作《归去来兮辞》,自明本志。从此“躬耕自资”,直至63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 2、鲁迅 鲁迅在半殖民地人民受到屈辱欺压的环境之下,是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民国十四年(1925年),“女师大风潮”进一步升级,鲁迅因支持进步学生正义斗争被教育总长章士钊免除佥事职务,同年,鲁迅向平政院状告章士钊。 民国十五年(1926年),3月,“三一八惨案”发生。4月,鲁迅作《死地》《记念刘和珍君》,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抨击段祺瑞政府屠杀学生的罪行,遭追捕,避难于山本医院。避难期间笔耕不辍。8月,《彷徨》出版。 3、周敦颐 周敦颐,字茂叔,晚号濂溪先生,少时喜爱读书,志趣高远,博学力行,后研究《易经》,在亲友之助下,谋了些小官,不久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创办了濂溪书院,开始设堂讲学。周敦颐曾作《爱莲说》,提出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千古名句,体现了其高洁清廉的品行。 4、屈原 屈原,名平,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传为湖北秭归人。 屈原出身贵族,曾做左徒、三闾大夫,怀王时,主张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贵族排挤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汉北,于是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谮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汩罗江而死。 屈原虽遭遇流放,但是仍然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体现了其忠贞不渝、清洁、坚毅的性格。 5、文天祥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 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将援常州,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退守余杭。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 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 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鲁迅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文天祥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周敦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陶渊明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屈原
9 浏览1052 2022-05-20
急求“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为中心的议论文事例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在颍州当长官的时候,手下有一个名叫吕公著的年轻人。有一次,欧阳修的好友范仲淹路过这里,便到他家中拜访,欧阳修邀请吕公著一同待客。席间,范仲淹对吕公著说:“你能在欧阳修身边做事真是太好了,你应该多向他请教作文写诗的技巧。”此后,在欧阳修的言传身教下,吕公著的写作技巧提高得很快。
解放前,一位名叫穆时英的青年作家,写了一本揭露旧社会黑暗的小说《南北极》,轰动了文坛。但是当他到了十里洋场之后,受到那种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竟也歌颂起了纸醉金迷的生活来,这可谓是对“近墨者黑”最好的诠释了。
8 浏览960
近朱者未必赤800字作文(古代名人的例子)谢谢大家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社会中的常见现象。 孔子有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意思是说,与好人相处会变好,和坏人相处会变坏。告诫人们交友时必须谨慎而行。现实生活中,由于交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而被拉下水的或在好朋友无私帮助下改邪归正的大有人在。鉴于古人的训诫和现实的经验,我们必须审慎地选择与自己相处的人。 但是,并不是所有近朱者会赤,所有近墨者会黑。因为“近墨”和“近朱”只不过是外因,而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所以,近朱者是否会变赤,近墨者是否会变黑,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思想意识。在一定条件下,确实会出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情况,在另一种条件下,也可以出现”近朱者不赤,近墨者不黑“的情况。 在古代,也有近墨者不黑的例子。田园诗人陶渊明,置身于当时的黑暗官场,不要人民尘芥之物,可谓出淤泥而不染;海瑞,刚正不阿,敢于向邪恶势力宣战,与黑暗社会中高悬起一方青天,他们都是“出淤泥而不染”的任务。虽然,陶渊明后来消极避世,海瑞的那方青天也显得软弱无力,但至少他们能在黑暗社会中保持高尚节操,这确实难得可贵。 在近现代,近墨者黑这句话就愈显起偏颇了。如果说陶渊明'海瑞的坚持操守还存在某种不足的话,那么鲁迅则是从地地道道的旧家庭过来的:他憎恨熟识的阶级,继而就认识到“唯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于是他杀回马枪,向着原属于他的阶级进攻,进行起改造那旧阶级'旧社会的斗争。从鲁迅身上,我们非但看不见半点“近墨者黑”的影子,相反,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经过了改造的伟大共产主义战士。 而在今天,更有许多忠诚于人民事业的人,不怕“近墨”,主动去接触那些失足的和犯错误的人,耐心教育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使那些墨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重新成为共和国的好公民。“黑”变“赤”了,“近墨者”的品质更显其高尚,心地更显其赤诚。 由此可见,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 作为先进青年,我们要勇于近墨,而又不能被其所染,这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就要抱着为帮助墨者去和他们交往,要相信经过坚持不屑的努力,“赤”必能胜“黑”;正确的立足点就是要有坚定的立场,不能为墨者的不良习气所左右。这样,就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了。 在改革和创新的形势下,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传统观念。不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应认真择友。但是,复杂多样的社会生活要求我们采取积极措施,而不是消极防范。一方面,对那些落后的甚至失足的青年不能冷眼相视,退避三舍,应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使墨能变赤;另一方面,近朱者不能因条件优越而放弃自己的思想改造,须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44 浏览3853 2022-11-27
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议论资料
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这些变赤变黑的都是什么样的人?会是高风亮节,立志报国的人吗?会是志在千里,矢志不渝的人吗?又会是坚持本心,超凡脱俗的人吗?当然都不会是!
这些具有超群品质的人必然拥有自己完善,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他们做事从不偏离轨道,即便偶尔迷失也会迅速折返正途,即使偏激也是由于具有的各种极致的个性交汇碰撞造成的,无伤大雅.其人生的主线仿佛早已确定,就好象掌心的纹路一样清晰,只要他们捏紧拳头,世界便在其掌握之中.
他们能够做到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经历重重污垢涤荡仍象出清水之芙蓉一般,天然去其凋饰,保持原始本心.
我想变赤变黑的过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是人心历路程的转折,但核心的腐烂保留不住外表的鲜华,结果只能是人生堡垒的彻底沦陷和坍塌!
这样的人让人觉得可悲与惋惜.他们没有人格的主心骨,象是抽走骨架的伞怎么也支撑不起来,象头重脚轻的墙上芦苇,根底太浅,象是嘴尖皮厚的山间竹笋,腹中太空!他们的胸膛里可能有热血,骨子里也有干劲,但却不知人生的方向在哪儿,于是随波逐流成了习惯,人云亦云成了信条.他们的人生画板上也可能有过的一笔也变得暗淡,只看见各种颜色掺杂,趋于灰暗.这个时候,变赤变黑都是可能的.
选择令人敬仰的人生还是令人悲悯的人生全凭自己,关键在于理想信条的选择与坚持,从而把握住自己的立场与格局,让人生的调色板上主色鲜明,光彩夺目.
33 浏览3393 2022-03-11
有关“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的说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