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萧山河小说

钟媱
钟媱
发布于 阅读量 483
主人公萧山河小说

① 浙江杭州有名的一湖、一江、一河分别叫什么

分别指的是西湖、钱塘江、京杭大运河。

杭州非常著名且非常漂亮的三个地方,值得游玩。

② 萧山河上镇文化站长是谁

找俞晖问问

③ 萧山那些河钓鱼最好

潘水河 杭齿家属院里有个湖 我只知道这两个地方呢.

④ 萧山湘湖文化,急急急!!!

湘湖和以风景秀丽而被誉为杭州西湖的“姊妹湖”。湘湖还是浙江文明的发祥地。这里发掘的跨湖桥文化遗址,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把浙江文明史前推到八千年;湘湖城山之颠的越王城遗址,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当年勾践屯兵抗吴的重要军事城堡,见证了“卧薪尝胆”的历史风云,为迄今为止保存最好的古城墙遗址;湘湖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的故里,李白、陆游、文天祥、刘基等历代名人在此留有不朽诗文。

湘湖历史人物:贺知章、朱筠、周易藻 、魏骥 、毛奇龄、孙学思 、杨时

湘湖名人——杨时
杨时,字中立,学者称他龟山先生,将乐(今福建)人。北宋熙宁九年(1076)举进士,政和初任萧山县令。当时百姓苦于屡旱,要求城西1 km处的一片水田辟为湖。政和二年(1112),杨时“以山为界,筑土为塘”,建成了一个人工水库——湘湖。用湘湖的蓄水,灌溉9乡14万亩稻田。“水能蓄潦容干涧,旱足分流达九乡”这是后人对杨时关心农事的歌颂。
杨时即为“程门立雪”典故中的主人公。杨时40岁时到洛阳拜程颐为师,一日与同学游酢去程府求教,正巧碰上程颐静坐小睡,二人便肃立等候。当时天降大雪,待程颐觉醒,雪已经下了有一尺深了。后人用“程门立雪”、“立雪程门”、“程门度雪”、“程门飞雪”、“立雪”等比喻读书人毕恭毕敬就学师门。古代建有德惠祠以纪念杨时之功,今已不存。
湘湖名人——孙学思
孙学思,生平不可考,明代嘉靖年间人,为湘湖社区湖里孙氏族人。据史料记载,明朝嘉靖年间,孙姓中孙学思荣升中书舍人。嘉靖三十三年(1664),他为了便于湖西的孙氏与湖东的吴氏两姓往来,在湖上造了一座横穿湖面的跨湖桥。从此,湘湖被分为上湖(南湖),下湖(北湖)。 孙学思的建桥行动,从水利功用来讲,是具有不利影响的。民间就传有“孙学思筑湖堤,长害九乡水利”的民谣。
湘湖名人——毛奇龄
毛奇龄(1623-1716),字大可,又字齐于、晴初,别号河右。以郡望西河,称西河先生。毛奇龄为萧山城东里人,清代学者,文学家。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二十四年(1686)隐疾归里,专事著述。 毛奇龄通音韵学,善书画,山水、花卉,有创意到随笔之至,妙得天趣。传世作品有康熙二十一年《看竹图》轴,现藏日本大阪市美术馆,三十六年作《墨荷图》轴,现藏故宫博物馆。毛奇龄留有许多美术作品,被收藏于美术馆。
湘湖名人——魏骥
魏骥(1373-1471),字仲房,号南斋,又号斋。其故居在城厢镇桥下达魏家弄,出仕后,迁居万寿桥下街。 魏骥于明永乐三年中举人。次年,进京会试,中副榜,授松江府儒学训导。不久,魏骥奉调参与《永乐大典》的纂修工程。其后,历任太常博士、吏部考功员外部、南京太常寺少卿、吏部左侍郎、吏部尚书等职。
魏骥77岁告老还乡。萧山邻江近海,时有旱涝之灾,魏骥向当局提出兴修水利的规划。亲自主持修筑麻溪、西江、白露、湘湖、瓜沥等多处塘堰及徐家、螺山、长山等腰三角形闸,受益田地148000多亩。现魏骥墓仍在,位于湘湖边石岩乡徐家坞山麓。
湘湖名人——周易藻
周易藻,字芹生,号璐琴,晚号遁叟,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后裔。清同治三年(1864),在他70岁时总纂写了《周氏宗谱》。 清光绪十五年(1889)中举,但中举之后,命不济人、仕途坎坷。他先后出任萧山县劝学所总董(县里管教育的主要官员)、萧山县立高等小学校(当时萧山县内的高等学府)校长。1921年,68岁的他在湘湖缸窑湾造两间平房,自题“辛庐”。住在“辛庐”里,天天外出,“架一叶扁舟,浏览湘湖,穷幽探隐,日夕始返。夜则检查水利诸书,摘录历年卷宗,参互考订”,足足花了6个月,终于编成了《萧山湘湖志》8卷,之后又续编1卷。
《萧山湘湖志》一书现仍存,其文笔通顺,具有很高的文学史料价值,是了解湘湖主要的历史文献。
湘湖名人——朱筠
朱筠,字竹君,号笥河。他最大的业绩是建议乾隆征集收藏珍稀图书及手稿,并倡议编修一部大型书目提要,这便是编纂皇家大丛书《四库全书》的由来。朱筠在督学安徽期间还校订并重刊著名的古代大型字典《说文解字》,为中国的文字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湘湖八景:
1 城山怀古此景与清·乾隆湘湖八景中的“越城晚钟”都是记述越王城山,但“城山怀古”的景名更贴切。因为它突出了传承越王勾践“励精图治、自强不息”精神的永恒主题,更有时代特色。而且城山寺已于清·咸丰辛酉年(1861)毁废,所谓的“晚钟”之声已不复存在。

2 览亭眺远览亭,即位于石岩山巅的一览亭,是全景式观赏湘湖和钱塘江的最佳位置。登亭西望,千顷湘湖尽收眼底,两岸青山历历在目。远望钱江银亮如练,渔浦烟光依稀,广袤的萧绍平原河流纵横,村落点点,一幅江南渔米之乡的锦秀画图。

3 先照晨曦一览亭旁的先照寺,系南宋古刹。每当旭日东升,万道霞光首先照亮古寺的黄墙飞檐。“旭日之光先照此寺”,寺名由此而来。晨曦中的先照寺,掩映在绿树丛中,金碧辉煌,并与暗绿色的石岩山一起,倒映在湖中,景色迷人。明代魏骥有诗咏此:“兰若岩山巅,凌虚依寥泬。阳乌忽东升,流光每先得。”

4 跨湖夜月跨湖桥堤一虹卧波,横断湘湖葫芦腰,白天景色迷人,月夜更有风韵。无论春夏秋冬,湘湖夜月都是风情万种,尤以秋夜为最。秋夜坐在跨湖桥旁亭内,山暗林疏,湖平似镜,夜凉如水。此时,一轮皓月冉冉升起,湖面波光闪烁。此景此情,使人尘虑尽消。

5 杨岐钟声湘湖西南的杨岐寺,有巨型铜钟,声震四野。清人王勉《湘滨秋泛》诗云:此中畅得游人意,湫口窑头都作记。借问霜天何处钟,船娘遥指杨岐寺。”即咏此。古代湘湖四周寺庙众多,不乏钟声,但杨岐钟声出类拔萃,名气最大。

6 横塘棹歌横塘即横筑塘,位于湘湖西南堤塘的外侧。传说早先有黄竹(芦竹的一种)栽于塘上,婆娑成林。因方言“横”、“黄”谐音,故俗称”黄竹塘”。明代魏骥诗句“黄竹依稀范蠡塘”,即指此。横竹塘长三里,塘内外皆河道,芦苇丛生,是捕鱼捉蟹的好去处。夕阳西下时,横塘放棹,渔舟唱晚,一派诗情画意。

7 湖心云影风和日丽的日子,登临湘湖中心的压湖山。但见湖面似镜,蓝天白云倒映于湖中,水草游鱼在云朵中穿行。而云影晨昏不同,四时有别,其景象如诗如画,变幻无穷。明代来曾奕有诗云:”湖山四顾渺无涯,几度低回幽兴赊。水底烟峦云影簇,桥旁渔艇柳荫遮。”即咏此。

8 山脚窑烟湘湖粘泥是制作砖瓦的好材料。湖边居民历来以制陶为业,环湖窑场林立。暮色苍茫之际,湖边山脚窑烟缥缈,成为湘湖特有景色。清代黄元寿《湘湖杂咏》诗曰:“日暮窑头添新火,轻烟散作半天云。”即咏此。

⑤ 变形计萧山那期主人公叫什么名字

城里的叫魏程,山里的叫高占喜。七天的互换,最后魏程也考上了大学。

⑥ 萧山德信印江南前面的河叫什么河

线上课幸运将前面的河叫做德兴和。

⑦ 萧山抗战故事是什么

萧山的众多地名,深藏着萧山军民奋起抗战的故事,串起这些地名,是一部军民抗日的不屈史,也是“舍身报国”“国而亡家”坚决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文化记忆。还有抗日战争期间产生的如军事埂、炮台湾等地名,这些地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演变,有的虽已成为历史地名,有的知道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但这些地名有的记录战火纷飞的往事,有的记录日军残暴的罪行,给我们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特意编写了此刊,让我们记住这些地名及其包含的可歌可泣的往事,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难忘那血与火的岁月——抗日战争与萧山地名
民国26年(1937)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11月5日,日本侵略军在金山卫登陆后,萧山开始遭受战火的侵袭。11月30日,日本侵略军飞机28架次轮番轰炸萧山县城。12月24日杭州沦陷,一江之隔的萧山成为浙东抗日前线。地名是历史的记录,串起以下这些地名,唤起和还原抗战岁月的那段血与火的记忆。
一、军事埂这个地名,记录当时萧山是浙东抗日前沿
军事埂,这是一个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军事设施演变而来的地名。杭州沦陷后,驻守萧山的中国军队和萧山人民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抢修工事,奋起抗战。国民党萧山县政府征集民工,曾在盈丰新中村至利二村(今属宁围街道)修筑防御工事一条,长3800多米,并建碉堡12座。堤,萧山人称为“埂”。这条长近4000米的防御工事,当地村民称其为“军事埂”。国民党六十三师、六十二师和浙江保安第七团先后驻防于此。
军事埂,如今不复存在了,知道这个地名的人也不多了。但当时萧山军民凭借着军事埂这防御工事,击退日军一次又一次的渡江南扰,与盘踞杭州的日本侵略军隔江对峙达二年之久。这说明当时萧山是浙东抗日前沿。
二、六百亩头和双山嘴这两个地名,记录日军偷渡钱塘江,萧山沦陷的悲痛历史
六百亩头和双山嘴,如今知道这两个地名的人越来越少了。六百亩头,原是钱塘江滩涂,后为地块名,位于盈丰六甲。解放前夕,国民党陆军部队在“六百亩头”征草荡地修筑军用机场,建有临时跑道。但建成后未予启用。解放后,机场土地先划给盈丰劳改农场,该场撤销后,转给钱江农场。双山嘴是指北干山与长山之间的山垄地带。山嘴是指伸出去的山脚的尖端,山嘴与山嘴之间的地带,称双山嘴。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萧山人,提起这两个地名,就会想起民国29年(1940)萧山县城沦陷,日本侵略军占领萧山的悲痛屈辱的历史。
民国29年(1940)1月21日(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十三日),大雪。入夜,雪愈大。侵占杭州的日军在钱江大桥附近,集结汽艇七八十艘,冒雪强渡。国民党钱江南岸守军奋力抵抗,激战一个多小时,一次又一次击退日军。午夜,日军松井部队在四堡(今钱江二桥附近)以大雪为掩护,身穿白衣,悄悄划着橡皮艇,偷渡至盈丰六百亩头登陆。早晨,另一股日军又在钱江轮渡码头登陆。
日本侵略军登陆后,一路连夜横穿宁围,抢占长山头,一路攻占西兴,对县城形成夹击之势。国民党萧山县政府仓促应战,两个县自卫中队在北干山和西门设伏阻击。讵料日军不由西门而入,也不由北干山进犯,而由双山嘴小路直扑东门。守候在城西、城北的抗日自卫队全线撤退,其中埋伏在北干山的抗日自卫中队,撤至城郊与敌遭遇,展开激烈的战斗。然而寡众不敌,伤亡甚重。22日上午10时20分,萧山县城沦陷。国民党萧山县政府再次南迁河上店。萧山沦陷,使日本侵略军突破了浙东防线,打开了进犯浙赣通道的大门。
三、炮台湾与大爿山这两个地名,记录日军侵占萧山后的罪恶行径
提起这两个地名,上了年纪的萧山人,就会想起日本侵略军占领萧山后,筑碉堡,占据点,奸淫烧杀的罪恶行径,萧山人民从此过着血和泪的生活。
位于今新街街道盛乐村和宁围街道新华村之间的长山直河,解放前,当地人称为炮台湾。民国29年(1940)1月,萧山沦陷,日本侵略军为了控制钱塘江边一带,在河东岸的盛乐村建造碉堡。萧山沙地区称碉堡为炮台,称河为湾,故称炮台湾。
炮台四周拉起铁丝网,阴森森地像个杀人魔窟。八九米高的炮台上,架着机枪,几个日本兵身穿黄狗皮,脚踏黑马靴,手拿挂着膏药旗的步枪,时而用望远镜东张西望,时而用步枪东指西瞄,寻开心时胡乱地放几枪。
大爿山在闻堰之东,是浦阳江、富春江、钱塘江三江口的咽喉。民国29年(1940)1月22日(农历十二月十四)下午,日本侵略军强渡钱塘江后,占领了大爿山、火烧尖和东山陈村。接着日本侵略军到处抓人,在村里和大爿山、火烧尖,建起了5座碉堡。为建碉堡,当时东山陈村的房子几乎全被烧光。碉堡建成后,日本兵对附近村庄任意炮击,还到周围的村庄奸淫烧杀。当时东汪村深受其害,民谣云:“东汪、东汪,眼泪汪汪!”
四、虎爪山、严家畈、塘坞等地名,记录萧山军民为狙击日军侵犯而英勇奋战
民国29年(1940)2月中旬,日本侵略军分三路侵犯义桥。一路由浦阳江口西岸登陆,另一路由浦阳江东岸的孔家埠登陆,侵占浦阳江口两岸,其汽艇直趋义桥之南;还有一路由湘湖南岸的大湾山登陆,向义桥进犯。中国军队在义桥附近,与日本侵略军进行一系列激烈的战斗。
虎爪山形似虎爪,故名,又称傅家山。位于义桥镇西北,横亘于浦阳江口与湘湖之间。中国军队守在虎爪山上,控制浦阳江口。2月14日,日本侵略军全天不断地用重炮,轰击虎爪山上中国守军阵地。下午三四点钟,日军步兵在炮火的掩护下,向虎爪山进攻。中国守军一次又一次击退敌人的进攻。当晚,日军增援部队又在浦阳江口登陆。次日,日军250余人窜入义桥镇上。黄昏时,日军从背后攻击虎爪山。中国守军虽面临两面作战,却沉着应战,以预备队击退背后之敌,并奋勇追到镇上,经过四小时的激烈巷战,16日凌晨,日军退出义桥镇,向东窜犯。
严家畈在义桥东南里许, 2月16日(农历正月初九),日本侵略军一个中队经峡山头,顺着西河沿向义桥窜犯。其时国民党一九○师扎营于傅家山、赵家山、茅山;一九二师埋伏在对江眠犬山。当日军进入严家畈外塘时,傅家山阵地发出了号令,眠犬山伏兵用机枪扫射,日军被迫窜入严家畈村。一九○师马上调集兵力,包围了严家畈、日军以大樟树、房屋作为掩护体,负隅顽抗,一九○师虽然伤亡比较严重,但仍发起多次的冲锋。两军相持两天两夜。
日军松井部队获悉其军在严家畈遭伏击的消息后,派两架飞机到严家畈上空投掷粮食,又派骑、步兵250余名增援。一九○师被迫撤离。这次战斗,击毙日寇40余名,一九○师阵亡130余名。
日军进犯义桥后,遭到中国守军的阻击,迟滞不前。日军企图集中兵力,强行南下。国民党一九二师得到消息后,悄悄地准备在党岐岭伏击日本侵略军。党岐岭位于戴村镇上董村与凌山村(现半山村)之间,西北接云石七都山麓。岭虽不高,却是义桥到河上、楼塔的捷径,也是日军南下的必经之路。加上岭西边山势陡峭,树木繁茂,形同畚箕,是一个理想的伏击战场。中国军民在李家坞集结。为防止走漏消息,在戴村、云石七都山一带的交通要道上布满岗哨。2月15日(正月初八)黄昏生火做饭,午夜进入预伏阵地。16日,日军一队人马全副武装,从义桥耀武扬威地向党岐岭方向扑来。当日军进入埋伏圈,即遭到迎头痛击,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纷纷溃退。当日军明白中了埋伏,马上组织疯狂反扑,利用高大威武的大洋马和精良装备,向中国军民的阵地扑来,却遭到一九二师火力的顽强狙击。双方激战多时,日寇始终无法冲破中国军民的防线,只得狼狈逃窜。战斗一打响当地百姓积极投入战斗。挑水送饭,运送弹药,抢救伤员,当军队发出追击命令,由老百姓组织的抗日自卫队更是勇猛顽强,冲锋在前。这次战斗打死打伤日军数十人,战马三匹,俘获一人,一九二师有数人牺牲。党岐岭战斗极大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当地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信心和决心,在萧山的抗战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塘坞坐落于茅草湾山坞中,因村西曾筑有一条堤塘,故称塘坞。民国29年(1940)2月17日,日本侵略军由钱塘江东洲沙渡江,经许贤乡向浙赣铁路沿线进犯。驻守富阳岭下的一九二师闻讯后,在师长吴达率领下,进驻沈村,并派出一一九团把守猫头山进行伏击。日军不备,仓皇应战,双方展开了殊死的激战,最后日寇不支,被迫退入塘坞村,设指挥部于村校教师沈佩兰家中。一一九团包围塘坞,但因不明敌情,形成对峙局面。沈佩兰见此情景,不顾个人安危、从后门潜出,奔赴国民党军阵地,报告了敌军指挥地点和敌军火力点。一一九团弄清敌情后,迅速发起进攻,集中火力用迫击炮猛轰日军指挥所(即沈佩兰家的房屋),日军顿时失去“屏障”,乱作一团。一九二师又兵分三路,中路由何家桥直攻塘坞,左翼向塘坞村后的安山湾迂回前进,右翼由观音桥出击。三面包围,终于全歼塘坞200多名日军,缴获了全部辎重。为褒扬沈佩兰,浙江省赈济会特从优拨给奖恤金600元,国民政府向她颁发了于右任书的“国而忘家”的匾额。是年3月、4月间的《东南日报》、《大公报》、《扫荡报》对沈佩兰此壮举均作了报导,称沈“如此中国弱女,不畏艰险,实属难能可贵”。这次战斗中牺牲的30多名国民党将士,埋葬在沈村旗牌山上。
凤凰山在衙前镇境内,海拔90米,因山形似一只伏地的凤凰而得名。这里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民国29年(1940),为阻击日本侵略军向绍兴进犯,驻守凤凰山麓衙前镇和卫家村(现凤凰村)的国民党第十集团军第八支队官兵约4000人,先后在长山、新街、龛山(今坎山)三岔路阻击日军。国民党第五、六两个支队奉命前来增援,这样凤凰山下国民党官兵已有一万余。民国29年(1940)2月17日(正月初十)凌晨,日军分两路,一路出动铁甲车重武器从长山经新林周大塘进入,一路从安昌过钱清由南直下,在离国民党驻军地约200米处的如意祠登陆。当天早上8时许,两路日军对国民党部队左右夹攻。一万多国民党官兵虽进行了长达10多小时的拼死抵抗,但终因装备落后,难敌日军,死伤官兵数千。傍晚时,大部队向杨汛桥撤离。可是到了桥边才发觉杨汛桥已被日军所炸。面对三四十米宽的江面,国民党军队别无退路,只得爬鱼箔过江,时值隆冬,官兵门穿着棉袄棉裤、带着枪枝弹药,一不小心就掉入江里,许多官兵在西小江中淹死。另有一路国民党军队,由卫家一村民带路翻莫家岭,过昭东大义太雷桥,往绍兴新甸方向安全撤退。晚上8时左右,日军攻克防线,占领衙前。
东蜀山一峰孤峙于南门江之东,西蜀山则孤立于南门江西。南门江上有座章潘桥,这桥是东西蜀山之间往来的通道。两山海拔均不到50米,但当时是蜀山平原的制高点,也是县城的南大门。南门江又是县城通往临浦、义桥、所前的水上要道。谁占领这两山,谁就可控制南门江这条水上交通线。民国29年(1940)5月,中国军队在东蜀山、西蜀山一带多次阻击日伪军。5月15日,中国军队在东蜀山阻击汪伪军第三大队,伪大队长徐剑琴被击毙。17日,日伪军向城南地区扫荡,中国军队奋力阻击,抢占东蜀山、西蜀山。日伪军伤亡近百,伪军少校大队附陈冠英被击毙。5月20日,日伪军数百,由中岛中队长指挥,在炮兵掩护下,向城南中国军队发起攻击,东蜀山和西蜀山失守。午后,中国军队发起反击,夺回东、西蜀山,又向岳大桥猛击。日伪军增援顽抗,岳大桥得而复失三四次,结果为中国军队收复,日军被击退。这次战斗,日伪军死伤150余名,中岛负伤,中国军队伤亡100余名。
民国29年(1940)5月,驻扎在所前镇山联村夏山埭的国民党一九○师五○七团三营八连,得到命令,命他们立即前去西蜀山接防。八连当即向西蜀山挺进。哪知道情报有误,日军已在西蜀山上设下埋伏。八连官兵走到章潘桥东侧的河边,士兵们纷纷下河饮水。这时日军的重机枪响了,疯狂的扫射使八连伤亡惨重。八连地处平坦地带,日军踞高临下,地形对八连十分不利。八连官兵头上戴着用柳条编成的帽子隐蔽在田间,双方隔着南门江展开枪战。从上午八九点钟打到中午,还没有打过章潘桥,枪管都烫得手抓不住,只好用毛巾裹住接着打。士兵们为自己弟兄报仇心切,斗志高昂。在下午终于冲过了章潘桥,攻上了西蜀山,迫使日本侵略军逃进萧山城里。八连作战英勇,称为“忠勇师”。在这次战斗中,连长程利科和班、排长15人以及更多的士兵牺牲。后埋葬在所前夏山埭村鹭鸶头颈的山坡上。至今还留有“抗日阵亡将士之墓”及墓志铭。章潘桥战斗后,盘踞萧山的日本侵略军很久不敢出城作恶。
抗日战争时期,萧山是浙东抗日的主战场。
五、河上店,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国民党萧山县政府所在地,萧山抗战的指挥中心。
河上店地处永兴河上游,故名。旧称和尚店,即今河上镇。说起河上店,就会想起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萧山县政府两次南迁河上店。民国26年(1937)11月30日(农历十月廿八),侵华日军飞机28架次,轮番轰炸萧山县城2个多小时,投下了100多枚重磅炸弹,县城被炸成一片废墟。国民党县政府被迫南迁河上店,翌年8月,迁返县城。民国29年1月22日,萧山县城沦陷,国民党萧山县政府再次南迁河上店。次年4月,日本侵略军分兵三路包抄河上镇,国民党萧山县政府三面受敌,流亡至东阳岘北周,后走水路经兰溪、建德、富阳回驻河上镇,直至抗日战争胜利。河上店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国民党萧山县政府所在地。当时萧山县政府驻扎在河上店凤凰坞,即今河上镇凤坞村。国民党萧山县四任县长以及中共萧山县工委抗日自卫团队、军工队和政工队,驻守凤坞村办公。这里是当时萧山抗战的指挥中心。在长达5年多的时间里,因为县政府搬迁至此,河上镇凤坞村成为日本侵略军袭击的重要目标,饱受日军重点进攻和血腥轰炸。至1944年5月,县政府在凤坞村办公用的30余间民房被日军烧毁,文昌阁和岩将庙两处名胜古迹被炸毁,数十名无辜百姓惨遭日军枪杀。

⑧ 萧山有多少山,多少河,多少人口

山地约259平方公里,有低山、高丘、低丘、陆屿等,海拔最高744米,最低10米。山体基本呈西南~东北方向展布,为龙门山、会稽山、天目山的分支和余脉,分别从西南部、南部、西北部入境。1、低山。分布于本区与诸暨、富阳接壤的地区,主要山峰高程500米以上,少数达700米。占山地面积的15%。2、高丘。零星分布于西南与东南部,高程300~500米,占山地面积的30%。3、低丘。断续分布于南部,高程~300米,地形破碎,占山地面积的35%。4、陆屿。零星散布于海湾堆积平原和早期围垦成陆的三角湾堆积平原上,共有大小不等的50余个,高程10~257米,占山地面积的20%。
萧山区有山地约259平方公里,有低山、高丘、低丘、陆屿等,海拔最高744米,最低10米。山体基本呈西南-东北方向展布,为龙门山、会稽山、天目山的分支和余脉,分别从西南部、南部、西北部入境。
萧山的常住人口为151.13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22年11月1日零时的123.33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27.80万人,增长22.54%,年平均增加2.78万人,增长2.05%。
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00.22万人,占66.3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1万人,占33.69%。同2022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50.57万人,乡村人口减少22.77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26.05个百分点。

⑨ 萧山河上镇中打架事件

暂时缄默让步吧.!.其实你要多看看书听听歌..或者练习练习书法,人就会显得更宽容,多发善心,多做好事。

⑩ 杭州文二西路边的河叫什么河

杭州文二西路边的河叫什么河?我觉得这个河应该是你问一下当地政府部门吧,看叫什么?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钟媱在2023-06-24 19:08:46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zhurengong/275121.html


上一篇:女主是侍寝宫女小说
下一篇:求一部主角被带到外星的小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