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徐王庚小说

郝心远
郝心远
发布于 阅读量 959
主角徐王庚小说

① 陆小曼:一生半累烟云中, 奈何却将才情没

01

初闻陆小曼,只知她是民国女子中,美貌出众的一个。

后来翻看有关陆小曼的传记,才发现,这个女子,何止相貌出众,用多才多艺来形容她,再贴切不过。

然而,在很多人眼中,她与徐志摩的去世脱离不了关系。可以说,徐志摩的去世,让她成为众矢之的。无论是徐志摩的父母,还是徐志摩的朋友,又或者说是,我们这些后人,不能说所有人,只能说有一部分人,认为徐志摩是陆小曼害死的。

对,陆小曼有过错,她花钱如流水,整日纸醉金迷,使得徐志摩为了养家,到处兼职赚钱,最后飞机失事而去世。当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这一点上时,又有谁看到她的另一面呢。

不知,当你看完这篇小传,是否对陆小曼有不一样的了解呢。

02

一九零三年农历九月十九,据说这一天是传说中观音菩萨的生日,在上海市孔家弄降生了一个女子。这个女子就是我们的主人公,陆小曼。

陆小曼,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陆定,国民党高官,与林徽因的父亲一样,留学于日本早稻大学。不仅是晚清举人,更是中华储蓄银行的主要创团锋办人。母亲吴曼华,江南名门闺秀,贤良淑德,多才多艺,更擅长一手工笔画。陆小曼的绘画天赋,就遗传于她母亲。

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陆小曼无忧无虑地过着千金小姐的生活。也是因为这样,造成了陆小曼的前半生奢靡的性格。可见,一个人的家庭环境,对她性格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

然而,这并不影响陆小曼的多才多艺。

陆小曼的美,在当时的名媛圈里是有名的。胡适说她, 北京城里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徐志摩说她, 一双眼睛在说话 睛光里漾起 心泉的秘密 ;她还与唐瑛并称,“南唐北陆”;就连张幼仪也不得不夸赞她,是个美人坯子。

除了美,这一硬件条件之外,她的“诗文画艺”均有很高的造诣。陆小曼的文章,文笔优美洗炼,这一点可以从她与徐志摩往来的书信中得知。而且,她还写过剧本,小说、散文等,成就也较塌段晌高;陆小曼的绘画造诣,这一点更不用说了。她的母亲本就是个工笔画高手,在她母亲言传身教下,她先学习国画,再学油画,后有改国画。这一点会在文章后面详细展开,这里就不累赘地重复说明了;在“艺”方面,她不仅是现代交际舞的高手,更多次登台献艺演京剧。当然,这是后话。

而且,十七岁时,在圣心学堂的推荐下,她成为中外人员的口头翻译员。这可不是随便谁都能享有的殊荣。因顾维钧的要求,需要该女孩,既要年轻漂亮,又要精通英法两国语言。在当时,也就非陆小曼莫属了。

这一做,就是三年。

十八岁时,陆小曼成为北平社交圈的红人。但凡在北平有交际舞会,你就可以看见她曼妙的舞姿,瞬间,成为全场的交点。

这样的美人,在十九岁时,因父母之命,成为人妇,而对象就是王庚。

03

王庚是谁?估计大多数的人印象是,陆小曼不解风情的前夫。

其实,也并非全是如此。

王庚,比陆小曼大八岁,毕业于西点军校,与美国名将艾森豪威尔将军是同学。于一九一八年六月,他以第十名的成绩回国。回国后,就职于陆军部,后为陆军上校。在这时,他被介绍给了陆小曼。

当时的王庚,并没有多少钱,但是陆定夫妇就看中少年得志,前途无限的他,做为自家女婿。从王庚后来的仕途中,可得知,陆定夫妇的眼光很准。可惜的是,陆小曼却并不喜欢他。

两人的结合,很迅速。用今天的话来说,“闪电结婚”。从订婚到结婚,不到一个月。也就是说,两人在没有深入了解对方时,就突然步入婚姻的礼燃正堂。这样的快速,也造成了日后离婚的原因。

婚后不久,陆小曼就发现,她与王庚的性格和人生态度完全不同。

王庚,受到西点军校的影响,对工作极其认真与负责。同时,为了尽快得到提升,给陆小曼以更好的生活条件,周一到周六一直都在工作,是个典型的工作狂。即使周末,到了家里,也不会讨好妻子,更不用说给寂寞的妻子说笑之类的。他对于陆小曼是“爱护有余,温情不足”。

但,陆小曼需要的是丈夫的疼爱。她像个小女孩一样,希望丈夫带她出去玩,希望丈夫说说情话,希望丈夫多关心她一点。无奈,王庚在感情上,多少有点“榆木脑袋”的感觉。

为了打发寂寞空虚的时间,陆小曼整日沉迷于交际活动中,晚睡晚起,养成了日夜颠倒的生活习惯。虽然王庚有些微词,两人也经常吵架,但王庚还是包容陆小曼的。即使后面,陆小曼婚内出轨,他也依旧包容着。

我想大概,这是王庚对陆小曼爱的表形吧。他并不会讲太多的情话,可他却用实际行动来说明,陆小曼,他是爱她的。

那时,陆小曼最渴望的是爱情。王庚给不了,有一个人能给,那就是徐志摩,而且给的还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

04

徐志摩,浙江海宁硖石人,生于商人家庭。是父亲徐申如娶了两房太太后,生下的唯一的儿子。从小就望子成龙,百般呵护。

于是,五岁的徐志摩进入私塾,十八岁毕业于杭州第一中学,文章写得极好,在圈内有一定名气。这时,被张幼仪的哥哥看中,并在双方父母的撮合下,结婚,生子。

对张幼仪,徐志摩并不喜欢。第一次见面,就说张幼仪是“土包子”。可就是这样一个“土包子”,在徐志摩去世后,撑起了徐志摩一家,还一直赡养他的父母。当然这已是后话。(有关于张幼仪,也会有篇小传)

婚后不久,徐志摩出国求学。也是在那时,他见到了年仅16岁的林徽因,对其一见钟情,展开猛烈的追求。但林徽因是个理性的人,她拒绝了徐志摩的求爱。

在徐志摩情场失意时,陆小曼就这么闯了进来。

他们相识在一场舞会上,当徐志摩邀请陆小曼跳舞,陆小曼跟着她步入舞池,拉开了两人相识、相知、相爱、相离的序幕。

一个情场失意,一个婚姻不畅,他们同病相怜,在彼此的怀抱中,寻求温暖。

至少在此时,两人情投意合,你侬我侬,完全属于处于热恋中的情人。

不料,“地下情”最终还是曝光。

想想看,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有多少人能接受这样的恋情呢。他们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所有难听的话,恶毒的话,全部袭来。他们就这样忍受着来自社会上和家人的压力,无论外界说什么,都不理会,只想要拼尽全力在一起。

一九二五年,在泰戈尔的邀请下、胡适的说服下,徐志摩远走欧洲,陆小曼竟也支持他离开。这下,徐志摩是解脱了,所有的压力都转移到陆小曼身上。而徐志摩能做的,只有给陆小曼写信,以及给陆小曼的母亲写信。希望她能够允许他们在一起。结果可想而知。

徐志摩和陆小曼是这样的境地,王庚又在做什么呢?

当时的王庚,已经在上海就职,陆定夫妇和王庚催促着她南下。陆小曼始终不肯。万般无奈下,还是去了上海。

与王庚的离婚,也不知是不是上天本就有意安排好的。

他与陆小曼在上海发生冲突,并让陆小曼受辱。本来反对他们离婚的陆定夫妇,一下子变成支持离婚。

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有一个关键人物——刘海粟。他先说服了陆小曼的母亲,然后在上海的“功德林”设宴,暗示王庚放弃陆小曼,成人之美。

王庚并非不知这场“鸿门宴”的含义。在回去后的两个月里,他深思熟虑,想了很多。他知道自己是爱陆小曼的,可佳人的心,并没有在他身上。他明白,拴住了陆小曼的人,也拴不住陆小曼的心。终于,他对陆小曼说: 我想了很久,如果你认为和我在一起生活已经没有乐趣科研,只有和徐志摩在一起才能得到幸福的话,我愿意离婚。

一九二五年底,陆小曼和王庚正式离婚。

陆小曼以为这是幸福的曙光,殊不知,徐志摩的父母并不同意陆小曼嫁入徐家。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一定要张幼仪同意才行。尽管后来张幼仪没有反对,但徐申如还是提出了三个条件:

一、结婚费用自理,家庭概不负担;

二、婚礼必须由胡适做介绍人,梁启超证婚,否则不予承认;

三、结婚后必须南归,安分守己过日子。

一九二六年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在北海公园举行了一场婚礼。虽梁启超大骂新人,也算圆满。农历九月初九,两人离京南下。

05

在徐家,徐申如夫妇并不喜欢这个儿媳妇,他们喜欢的是像张幼仪一样,贤良淑德,会持家的女人。因此他们从不与陆小曼交流,更看不起陆小曼”交际花“的出身。久而久之,陆小曼呆不下去,和徐志摩合计,于一九二七年一月移居去了上海。

当年的上海,繁花似锦,陆小曼沉迷于十里洋场、歌剧舞厅,又不受人限制,开始花钱大手大脚。徐志摩深知这一点,于是,四处兼职,写文章,转手卖古董字画,做房产的掮客,只为能赚钱,供陆小曼花。

尤其在当时,陆小曼染上了吸鸦片的恶习,开销越发大了。

说到鸦片,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翁瑞午。

翁瑞午,翁绶祺之子,擅戏曲,家藏名人真迹极多。这么说吧,他的祖上给他留下很多名人古玩和房产,以至于他可以结交上海的文人雅士。

与陆小曼就是因戏结缘,后来了解后,才发现两人有相同的兴趣与爱好。再加上翁瑞午喜欢陆小曼,不久,两人便形影不离。

后来,陆小曼总觉得这里痛,那里疼。于是,翁瑞午向她推荐了鸦片。鸦片最直接的效果是止痛。没过多久,陆小曼再也戒不掉了。

而她身体的痛楚,是先天和后天两方面造成的。她是陆定夫妇九个孩子中唯一活下来的一个,自幼身体就不好。而后日夜颠倒的习惯,是她的身体每况愈下。再加上为了和王庚毫无关系,与徐志摩在一起,她打掉了王庚的孩子。从那后,她失去了生育能力。

这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多么残忍。每当徐志摩渴望要一个孩子时,陆小曼不得已说有”阿欢“就够了。她怎会不知徐志摩内心的渴望呢。也许,失去生育能力,是上天给陆小曼的代价吧。

而鸦片,却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陆小曼心理和生理的压力。

徐志摩在得知妻子吸食鸦片后,不止一次写信告诉妻子,让她改掉陋习,做个新时代的女性。

其实,夫妻两人从刚开始的感情浓郁,到现在的为钱所困,两人的感情越走越远。

徐志摩是个理想主义的诗人。他喜欢的女子,是理想与现实结合的。最好是那种漂亮的、多才多艺的、有追求又有成就的女子。既是个贤妻良母,又是他精神上的伴侣。

所以,在他心里,林徽因就是那样的人。但林徽因明白,徐志摩喜欢的只是他想象中的林徽因,因此才拒绝和他在一起。

徐志摩的后半生为钱所困,四处赚钱,但他的临死前做的一件事,是坐飞机去看林徽因的讲座。不幸的是,飞机失事,徐志摩去世。

那天是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十九日,徐志摩三十四岁,陆小曼二十八岁。

正值芳华之年,怎奈丈夫就这样离去。公公还不让其参加徐志摩的葬礼。

你可知,本来得知心上人去世,就已肝肠寸断;无奈还不让她参加徐志摩的悼念会,这对于作为徐志摩妻子的陆小曼来说,是多大的残忍。

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再次遭到了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只是此时,只有她一个人承担,再也没有其他人帮助她。

其实,这并不是她一个人的错,是所有的事情串联起来,最后造成徐志摩的去世。追到源头的话,假如徐申如并不奢望徐志摩望子成龙的话,后面的事情都不会发生。只是,在中国的历史上,少了一个诗人徐志摩。

所以,每件事情都是把双刃剑。事到如今,并不是追究过错的时候,而是如何好好活下去。

或许陆小曼就该嫁给王庚这样的军官,保她一生衣食无忧。而不该选择徐志摩这样的书生。可是,爱情来了就是来了,谁也挡不住。如何守住激情褪去后的平淡生活,是他们该考虑的问题。只是,两人并没有意识到。

07

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大彻大悟。

她说: 我一定做一个你一向希望我所成的一种人,我决心做人,我决心做一点认真的事业。

此后,她深居简出,闭门谢客,远离一切社交活动。专心画画、编撰徐志摩文集、看书、写文章、写诗成为她生活的重心。

尤其是画画。本来她的底子就好,再跟随老师学上几个月,完全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她在画画上一直不断地努力,竟成为上海画院的专业画师。目前留于世上的画作,高达百余幅,均被收入博物馆或私人馆珍藏。追其原因,还是徐志摩去世时,带在身边的山水画,是她画的。

也许她觉得,唯有这样,才能接触到徐志摩的灵魂。画画,已成为她精神上的寄托。

不仅如此,她开始搜集与徐志摩有关的所有诗文信件。无论这一条路多么难走,无论要遭受上世人多少的不解,她还是一步步走下去。

上天总喜欢捉弄人,《徐志摩全集》的出版一波三折。本来陆小曼搜集徐志摩的文集就并非易事,没想到因为战乱,出版社竟将这本书的稿子遗事了。等这本书出版时,已是一九八三年。当时,距离一九三六年陆小曼整理稿子时,竟已四十七年。而陆小曼,也早已不在。

但不知,她看到这本凝聚她心血的稿子出版,是否在泉下也安心了呢。

幸好,《爱眉小札》并非同一个出版社,这才得以在她在世时,亲眼看到出版。

除了上述这些,她还做了一件对她来说并非易事的事——戒毒。

一九四七年,她住进医院独自解毒。几十年的毒瘾一下子戒掉,怎非易事。然,凭着她坚强的意志,最终成功解毒。并于一九五零年,已经五十三岁的陆小曼,获得了有生以来第一个工作——上海文史馆任馆员。这个机会来之不易,她踏实工作,闲暇之余,依旧绘画不辍。

直到一九六零年十月,因病住院。

一九六五年四月三日,于上海华东医院逝世。

这一年,陆小曼六十二岁。

临终的遗愿,是和徐志摩葬在一起。

可惜,直到现在,她依旧孤单一个人葬在江苏苏州,与浙江硖石的徐志摩相隔千里。

08

那么一直陪伴陆小曼后半生的人是谁呢?

也就只有他,翁瑞午了。

陆小曼说,她和翁瑞午之间只有感情,并没有爱情。因为她把这一生唯一的爱,给了徐志摩。

漫漫三十多年,翁瑞午就这么陪她走下来了,还是以不清不楚的关系走下来的。

翁瑞午是个有妻室的人,但陆小曼不要他离婚。估计是考虑到他的妻子年纪已大,一旦离婚,少了经济来源,恐怕会走投无路。所以,她宁愿这么不明不白地与翁瑞午同居。

反观翁瑞午,他也是爱陆小曼的。不然也不会靠变卖家产来维持陆小曼庞大的生活开支。他总是尽心尽力地照顾陆小曼。

人心都是肉长的。

我想陆小曼应该感受到他的真心。因为三十多年的陪伴,并非一朝一夕,也并不是每个人能做到的。

09

陆小曼,世人都将她与徐志摩联系在一起。

只知她美艳动人,只知她奢侈铺张,却不知她的才情也是如此高。

不知后人,是否能完成陆小曼简单的心愿呢?

目前不知,但愿以后有可能。虽然深知这种可能性很小,毕竟里面的关系错综复杂。

世事难料,愿有那么一天。

一生半累烟云中, 奈何却将才情没。

目录传送门: 《民国女子知多少》

下篇预告:《陈横哲:一日西风吹雨点,乱世飘摇要造命》

图:来自网络

② 徐志摩死后,王庚找陆小曼复婚了吗

徐志摩死后,王庚曾托人代话给陆小曼,愿意继续照顾她,但她没有接受。当年陆小曼是京城名媛,在外交部做翻译。王庚年少得志,陆父又是财政司长。所以王陆的婚礼由陆家出资全权办理,十分豪华,震动京城。陆小曼跟王庚一起,陆家还是有点优越感。结果后来陆徐相恋,最后王庚离婚书是在监狱中签下的。闹到这个地步,再复合也难相旁雹桥处。但若说小曼跟翁瑞午鬼混,这话也过了。她病的厉运猛害吸鸦片止胃痛上了瘾是实情,徐志摩信中有明写。翁瑞午进出她家,是以中医的身份肆御。翁瑞午是梧州知府的二公子,名中医丁凤山的徒弟,是当医生请出家里的。况且当时住宅是三层,还有陆母,男女仆人司机若干。但徐申如后来断了小曼生活费,确实是翁瑞午跳出来说,他愿意以后养陆小曼。

③ 民国才女陆小曼的爱情有多坎坷

说起陆小曼,除了会想到才女外,大多人肯定想到的是一些不光彩的评价——挥霍无度,吸鸦片,私生活混乱。

但仔细回想一下,她的一生仿佛只为自己而活,无论是感情还是物质生活都没有委屈自己。没有留下任何子女和钱财,人间这一遭只为自己,以至于最后自己的尸骨流浪了二十三年才找到了归属。

她去世殡葬时,竟还穿着一件满是破洞的旧棉袄,赵清阁见状目不忍睹,便送了她一套新的绸衣衫裤穿上,如此,方得体面入殓。

火化后由于陆小曼一生并未留下子女,所以她的骨灰一直无人认领。

直到1988年,陆小曼的堂侄和堂侄女想到姑姑陆小曼死后还没有墓地,于是便在苏州东山华侨公墓为她建造了纪念墓(衣冠冢)。

墓碑上的照片竟还是陆小曼学生时代的照片,总之,陆小曼总算是被下葬了。

只不过,这一天,陆小曼等了整整二十三年。

④ 你把美貌当你的唯一资本,那你未免太天真

最近「裸贷」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各路神仙都出来发表自己的观点,主流意见是「反对,反对,坚决反对」,因为「用裸照换钱,太没自尊,太拜金,太败坏社会风气」。

和小伙伴们聊起这个事情,一个学「经济学」且「脑回路清奇」小伙伴表示:

「用「美貌」换钱,不是一直都有吗?那厅模些傍大款的年轻女孩、做小三、嫩模的女孩,古代哪些入宫的妃嫔,不是用「美貌」变现吗?

且从经济学角度来说, 「美貌」本来就是稀缺资源,被资本追逐,合情合理啊。 」

我说: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是你也不能这么挑战公序良俗,物化女性啊。」

我一直觉得,在一个成熟理性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除非触及法律且你是执法人员,否则旁人是无权置喙的。你可以鄙夷,但你无权干涉。

也因此,对于小三、傍大款、裸贷等现象,我都不予置唤饥评。因为,只有你自己是你人生的「摆渡人」,别人都爱莫能助。究竟你过得舒不舒心,也只有你自己知道。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于「美貌」是资源且可变现,我也愈发了解。

不止我,越来越多的年轻女孩也明白这个道理,减肥、化妆、微整形等词汇频频出现在媒体上,微博微信上上 「颜就是正义」 「这就是个看脸的「社会」」 等词汇泛滥成灾。

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我们被鼓励追求自我,我们被告知「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只要你想、你有能力,你可以过上你想要的生活,而这都是我们的父辈所不具备的。

但是,也是 欲望最放肆 的时代,每个人都被鼓励去追求自己的欲望。 过去,我们离婚是因为不幸福,而现在,我们离婚则是因为我们可以更幸福。 「网红」经济,流量小生、小花,都是这个浮躁时代下的产物。

正如恶喵奶爸所说, 「美貌」绝对是一项资源,而且是一项自带光环的资源,如果我们能认真开发对我们的事业是一件非常好的助力。

看到这,也许你会皱起眉头,指责我这是在物化女性。对此,我只想说, 要想解决任何问题,一味对抗一定是下策,耗时耗力。与其如此,不如理性分析利弊,合理借力,从而获得平等对话的权力。

但时至今日,懂得充分利用「美貌」,并发挥出其最大价值的女孩实在是太少了。

多数女孩只懂得在20-30岁这十年利用「美貌」换取一些蝇头小利,而意识不到「美貌」这项资源和「时间」、「知识」一样,都是可以创造「复利」。

尤其是来自普通家庭但貌美的女孩,往往都没意识到,「美貌」于她们而言,往往到最后成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美貌」的确是资源,但绝对不是「稀缺资源」。因为这个世界上从来就不缺美人,缺的是「智慧的美人」。

除非你是身处艺术类院校,在一般院校里面,漂亮女孩总是非常打眼她们总是被男生围绕、追捧,学习再好上一些也就成了我们所说的人生赢家。

但其实,这未必让人羡慕。

普通女孩利用这段时间不断充实内在,她们却大多疲于应对来自男性的邀约和干扰。如果她们的父母不够明智、不懂得适时引导,又或缺乏富足的物质把「有心之人」屏蔽在外,这些女孩的未来往往危机四伏。

而且「美貌」是有时效性的,无论你如何精于保养,一旦你年过35岁岁月的痕迹自然会爬上你的面庞。这个时候,你用年轻美貌兑和伏返换的富足生活自然是岌岌可危。

陆小曼就是一个典型「把好牌打坏」的例子。她出身名门,从小养尊处优,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样貌也是极好的,被誉为是「上海难得一见的风景」。但由于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父母只知宠溺,让她养成了一幅唯我独尊的性子。

也因此,爱上徐志摩之后,哪怕她当时怀着王庚的孩子,也要依然打胎嫁给徐志摩,从此落下一身病痛。和徐在一起以后却不改大手大脚消费的习惯,让徐疲于往返于两地之间教学,最终徐飞机失事,她也从此沉寂。

看陆传记,看到她晚年不无凄苦地对晚辈说:「我的前半生好像一场噩梦,母亲谢世,翁瑞午有了新欢,我又无儿无女,孤苦伶仃,形单影只,真是海一般地凄凉和孤独,不像旁人有儿有女有丈夫,该有多么美!」

看了陆的传记以后,我感慨万分, 对于「美貌」这个资源,如果我们不懂得恰当利用,最终很有可能被「有心人士」掠夺,把一手好牌打烂。

那些真正聪明的美人是怎样的?

真正聪明的美人,她们必然是清醒自持的,她们既深知美貌带给她们的关注度,又深知美貌是一块包裹蜜糖的毒药。她们只从美貌借力,但是却不会依赖「美貌」。

李嘉欣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她的美貌毋庸置疑,连最刻薄的港媒都用「石破天惊」来形容她的美貌。她是一个典型的贫穷而美貌的女孩,但是硬是用自己的智慧和美貌让豪门屈身迎娶。

她深知自己的最大优势就是「美貌」,但她不想单单沦为「交际花」角色。她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鲁豫问她什么样的男人会是她的理想型?她坦然表示,需要事业成功,需要专一,而且可以驾驭家庭。

在数段感情中,你看不到她为感情憔悴的模样,出现在媒体面前的她,永远是光彩照人。一旦她发现这个男人给不了她想要的,她就会立马抽身,及时止损。

让人叹服的是,不像时下很多年轻情侣分手后撕逼,老死不相往来。她和前任们的关系非常好,即使06年她已和许晋亨在一起,前任刘銮雄依然包下整版报纸,送给她做生日礼物。

李嘉欣曾说过一段话:「 爱情对我来说是非常伟大的,但是,我也不是非它不可」 。她的冷静,她的清醒,让她最终达到了自己目标-找到一个专一的豪门公子,对方还费尽心思只为求得她的点头。

纵观她的情史,你会发现她不仅美丽,还聪明,还冷静,还果断,还有野心,有眼光,所以她才能做到在众多富豪中周旋,但无一人怨她

之前看她上《志云饭局》,才知道她从小成绩优异,语言能力优异,精通六门外语,还会画画和品酒,还学习心理学。

我一直觉得,真正的「女神」,大多都是雌雄同体的,act like a lady,think like a man。

黄佟佟曾对李做过深度访问,其中一段很有意思,我简单描述一下。黄问她:「你觉得为什么和你同时代的很多美人都没你过的好?」

她说:「 很多女人是希望有个男人来拯救她的,但越想这样就越得不到,我后来想明白,与其靠男人拯救自己,还不如让自己给自己想要的生活。」 时常能看到很多女孩子自傲于自己的年龄,自己的胶原蛋白,自己的活力,但其实这并不是一件那么值得骄傲的事。

张爱玲早就说过:「你年轻呀,过几年,也就老了,谁都只有这几年新鲜。」

那么有什么方法能让「美貌」不贬值,反而升值的吗?

当然有,「美貌」是把双刃剑,端看你怎么用?

第一点:你必须明白,当你有一个宝贝,但是没有相应的能力捍卫它,这反而会招致灾祸。

所以,在你已经拥有「美貌」这项资源以后,你一定要卯足劲提升你的其他才能。

如果你家庭背景很牛逼,你就再接再厉,利用好你的天然优势「美貌」和「背景」,实现资源最大化,继续提升社会阶层。

但是除了那些自带背景的美人,普通家庭的美人一定不要抱着光凭美貌就能嫁入豪门的心思。

因为没有一个富豪会只想娶一个木头美人回家。嫁入豪门后,社交、家庭、公司,这三者都需要你能很好处理,如果不能,你的位置根本不牢。

对于家庭背景一般的女性,我的建议是:玩命学习,玩命工作。尽可能充实自己,尽可能赚多的钱,用钱屏蔽掉一些猥琐的男人,用钱让自己爱的坦荡、平等。

第二点: 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美貌」优势,给自己的事业和作品加分。

学习化妆,学习穿搭,学习健身,学习舞蹈,让自己外表无懈可击,让仪态优雅迷人,不求变成李嘉欣,最起码也要变成最好看的自己。

如果你事业已经很好了,那就大可花70%的时间和精力在提升外表上但如果你的事业不行,那最多建议你花费40%时间和精力去提升外表

谨记:一定要把主要精力花费在你最薄弱的地方。

第三点:尽可能多的读书,涉猎多种类别的书籍

之所以 强调「读书」的重要性,一方面是因为读书是性价比最高的知识获取渠道,另外一方面是因为进入社会以后,女性很容易被年龄大的男性吸引,他们成熟睿智有魅力。一旦把握不好,只会失身失心。

而坚持读书的姑娘,精神上是相对独立的,读书过程中会逐渐建构起自己的三观和思考力,这样一来也不太容易被坑。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书籍最好是哲学类、思辩类、财经类、商业类书籍,这类书籍有助于让我们「think like a man」 ,至于小说、言情等书籍最好只做消遣,毕竟我们平时看的已经够多了,不妨看些开拓思维的书。

第四点:尽可能多的旅游,开阔自己的眼界。

文案天后说过:「旅游是后天混血,旅途上的气候、风俗、居民都是对我们原有狭隘思维的冲击,从而可以让我们不断更新迭代」。

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先天背景,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让我们自己变得更有魅力,旅游就是一个最好的方式。

至于什么没钱(没时间)没法旅游等言论,我只能说:「根据你自己的情况,丰俭由人,只要想去,一定是千方百计会去的。」

最后的最后,如果你还问我还要什么建议的话?

那我借用一下恶喵奶爸的话:赚钱,赚钱,赚钱。

说了这么多,也说的差不多了。

最后送你们一段话吧,来自趁早王潇

王潇说: 我觉得,有能力有担当又自信的男性会喜欢这样的女人:

在工作中忘记性别,在生活中把它想起来。

我也是, 你呢?

PS:本来今天是不打算讲这个话题的,但正好看到了恶喵的奶爸的一篇文章《貌美女性的正确生存指南》,文中分析了一个来自普通家庭的貌美女性该怎么合理利用自己的「美貌」有尊严的在社会上生存。他的观点是从成年男性的角度分析的,我觉得这个问题也应该补充女性视角,故作此文。

⑤ 王赓有几位夫人,有几个小孩

王赓的夫人是陆小曼,在与陆小曼离婚以后王庚一直单身,因此王庚没有小孩。

王赓1911年清华毕业后保者消送美国,先后在密西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就读,1915年获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学士后转入西点军校,在西点一贯成绩优异。

1918年西点毕业时为全级137名学生中第14名。王庚回国后曾任职于北洋陆军部,并以中国代表团武官身份随陆徵祥参加巴黎和会。

后任交通部护路军副司令并晋升少将。王庚和陆小曼以及徐志摩在当年是热门新闻,王将军以优雅的绅士风度主动退出了纠纷,并一生独身。

(5)主角徐王庚小说扩展阅读:

王庚非常爱小曼,不幸的是他是一个工作狂,起先执教于北大,很快又做了哈尔滨的员警厅长,整日埋头苦干,全然没有想到徐志摩此时正在竭尽所能勾引他老婆,陆小曼很快就做了愿者,两人情来意往愈演愈烈。

风声终于传到王庚耳里,王庚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写了一封快信给陆小曼,声言:"如念夫妻之情,立刻南下团聚,倘若另有所属,决不加以拦阻。"但是这也没有作用。坠入爱河的女人,九牛也难以拉回来。

在这种情况下,陆小曼打了三封电报到欧洲:"徐志摩,快回来,再不回来,我顶不住了。"徐志摩接到电报马上赶回北京,于是陆小曼又"活"起来了。

他询问陆小曼,小曼开始死活不肯承认,直到有一天王庚掏出手枪,她才将事情从实招来。王庚并没有朝小曼开枪,反倒是自己心中被狠狠地剜了一刀。

这时轮到诗人的朋友们为诗人担忧了,因为这时王庚已经做了五省联军总司令部的亏嫌氏参谋长,既然枪杆子里面能出政权,那么枪杆子要除掉个把诗人想必太简单了。

然而,让人敬佩的事发生了,王庚并没有把刺刀或子弹送给徐志摩,而是在和小曼办完离婚手续后,当面送给了徐志摩一句让人心颤的话,他说:"我们大家是知识份子,我纵和小曼离了婚,内心并没有什么成见。

可是你此后对她务必始终如一,如果你三心两意,给我知道,我定会以激烈手销散段相对的。"据说,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时还发了一份请柬给王庚,王庚虽然没参加徐陆婚礼,但却准备了一份厚礼祝贺他们白头偕老。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郝心远在2023-06-25 21:29:20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zhujiaoxiaoshuo/420368.html


上一篇:女主全能的星际小说
下一篇:找女主可预知未来小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