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小说正月的主人公
1. 孙犁的小说被称为什么
精华答案 好评率:23% 孙犁“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小说被称为“诗体小说”。 文如其人。孙犁一生淡泊名利,深居简出,低调为人,爱憎分明。作家谢大光在《孙犁印象记》中说得好:“孙犁的作品和他的为人是完全一致的,可以信赖的。这里可以借用他在纪念俄国作家契诃夫时所说的一段话:‘我们只能从他的作品认识他。……对于像这样一个真诚的作家,我们只要认真地阅读他的作品,便可以全面地理解他了。 犁小说的艺术特色有三:首先,以革命现实主义为根基,糅进浪漫主义情调,是孙犁艺术风格最主要的特点。第二,孙犁的作品喷放着浓郁的泥土的芳香,激荡着作者对故乡的爱。孙犁的小说对美有一种特殊的追求,他着力描写、赞扬故乡的风光美和人情美。孙犁的小说是风格独具的美小说。第三,孙犁特别擅长描写农村的青年女性,不仅有一种描写她们的美丽容貌的特殊素养,而且更具有深入她们丰富、复杂的感情世界,从她们命运的变化反映时代风云变幻的过硬本领。 孙犁的小说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显示时代和社会的特征,创造美的意境,充分体现艺术的含蓄,人物性格、风习民情等方面充满浓郁的地方色彩,用质朴的语言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学作品.
2. 孙犁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
孙犁长篇小说代表作:《风云初记》1、《风云初记》内容简介:故事发生在冀中平原,紧靠滹沱河南岸,有一个叫五龙堂的村庄。1927年,这里曾发生了一次农民暴动。主持这次暴动的是高四海和他十八岁的儿子高庆山。可是暴动失败了,高庆山还负了伤,被迫和一起参加暴动的中学生高翔,离开了故乡。1937年秋天,日本鬼子侵占了华北。正在人民水深火热的当头,高翔、高庆山接受了党的使命,回到一别十年的家乡,动员群众,组织工、农、青、妇抗日救国会;整编了杂色部队,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在这一段艰苦的斗争中,高庆山和高翔执行了党的任务和政策,在人民的积极支援下,终于粉碎了敌人的阴谋,击退了日本鬼子的进攻,保卫了自己的家乡。
2、孙犁简介:
孙犁(1913-202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曾任教于冀中抗战学院和华北联大,在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日报》当编辑。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1949年起主编《天津日报》《文艺周刊》。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公副主席等职。1930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散文集《晚华集》《秀露集》等。
3. 孙犁的代表性著名小说有哪些
孙犁作品结集出版的有短篇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采蒲台》、《嘱咐》,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长篇小说《风云初记》
4. 孙犁的小说被称为_________
孙犁的小说被称为“诗体小说”
5. 白洋淀纪事中正月的内容
写作思路: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杂乱,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探索人生真谛,或谈论思想问题、治学精神,使读者受到启迪和教育。这样的文章有了哲理,给予读者的感受也就更加丰富了。
正文内容:
白洋淀,一个极其不引人注意的小地方,小到在读这本书之前我都不知道它在哪里。
《白洋淀纪事》是我最近在阅读的一本小说散文集,作者是孙犁先生。茅盾先生曾这样评价他:孙犁的创作有一贯的风格,他的散文富于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绝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虽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白洋淀纪事》以抗日战争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为背景,用乐观从容的态度描摹时代的风云变幻,以亲切轻柔的笔调表现战争的严酷和生活的艰难,以丰富多彩的笔触描绘人物,尤其是女性们勤劳、善良、聪明、勇敢的美好品质和崇高的精神世界。
读了这本书之后,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在如此战乱的年代,饱受着日本鬼子和地主们的侵略和压迫白洋淀人民却还是热爱生活。就如在《吴召儿》这一章节,鬼子又开始“扫荡”了。“我们”军队到神仙山反“扫荡”。吴召儿的姑妈一边照顾“我们”,一边每天到地里去照料庄稼。“我们”跟着姑妈来到地里,她捡来石块,小心翼翼地把地包镶起来,唯恐雨水把土壤冲走。
从“在这样少见阳光,阴湿寒冷的地方,庄稼长得那样青翠,那样坚实。玉蜀黍很高,扁豆角又厚又大,绿得发黑,像说梅花调用的铁响板。”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种地人细心的照料,对生活的热爱。孙犁先生用朴素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向我们生动地描绘出地里那庄稼长得是那样好。
而在鬼子的“扫荡”中有一批又一批的人民英雄,老百姓也锻炼出了坚强的意志。就如《采蒲台的苇》当中孙犁先生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写出白洋淀人民的坚强。“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得是那么紧。”
又道:“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成为冀中的名胜”苇充满火药的气息,和无数英雄的血液的记忆。是啊,如果这些苇塘没有故事,没有背后无数的英雄,它怎么会美呢?接着作者引入事件。一个冬天,八路军和村民被敌人围在冰上,他们钻进大苇塘,毅然拿出枪支,准备着最后战斗流血的时候。
一个四十多岁的村民被鬼子捉住。结尾大概是这样的:他被敌人杀死了,也不透露八路军藏身之处。他的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是刚强!妇女们忍不住,她们一齐沙着嗓子喊:“没有!没有!”“没有”两个字说得铿锵有力,坚贞、宁死不屈的高尚品质和精神却在这两个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两声“没有”将世世代代传送下去,让我们永远记在心中。
《白洋淀纪事》字里行间透露着中华儿女的骨气。人们过得凄惨,但对中国保持着万分忠诚。在《丈夫》这篇散文里,孩子的爹,在抗日前,天天窝在家里读军书。当抗日战争打响时,他立即参了军。
在白洋淀,八路军,民军还有许许多多的老百姓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创造了一个个奇迹,铸就了“保卫国家,宁死不屈”的精神品质。
(5)孙犁小说正月的主人公扩展阅读:
《白洋淀纪事》 是2022年3月1日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纪实类图书,作者是孙犁。 本书以一个个日常小故事串联,记录了白洋淀发生的故事。
孙犁(1913-2022),河北安平人。1913年生于河北省安平县,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孙芸夫、林冬苹、土豹等,芸斋、耕堂为其书斋名,亦作笔名。1933年毕业于保定育德中学,研究生。1936年参加工作,任安新县同口镇小学教师,1939年后参加抗日工作,曾任冀中抗战学院、华北联合大学、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教员和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日报》、晋察冀边区文联编辑。他经历了抗日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