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曼施坦因同人小说
A. 大家来谈谈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
曼施坦因,战术天才,杠杆战术,6个师,其中五个步兵师把斯大林将近30个师给包饺子了。阿登山地突破就是他提出的。在东线战场营救保罗斯军团,虽然失败了,但是在重重俄军阻挠下推进到距离被围在斯大林格勒的部队只有20多英里;指挥库尔斯克会战,虽然失败了但是与其战术能力没有太大关系。古德里安,装甲战大师,闪击战的鼻祖,德国装甲部队的创建者,巴巴罗萨计划的主要创建者,他的装甲部队快速穿插以钳形攻势突击到明斯克让斯大林大为惊恐(他计划是穿插到斯摩棱斯克,被老希以风险太大为由否决,斯大林要是知道的话就不是惊恐了,估计直接卷铺盖到乌拉尔打游击了),他有句话很经典“没时间俘虏你们,放下武器站到一边去,别挡道”。隆美尔,老希的爱将,曾担任希特勒的私人卫队指挥官,装甲战大师,沙漠之狐,二战之初指挥一个乙种师(第七装甲师)在西欧平原快速穿插,,英法联军称之为“魔鬼之师”,第一个到达英吉利海峡沿岸将英法比联军合围,还有把英国人打到埃及边境这个大家都知道。 (非抄袭)
B. 曼施坦因、古德里安和隆美尔,他们三人的关系怎么样
光从军衔上来看曼施坦因和隆美尔都是元帅,而古德里安是大将。从担任过的最高职务来看,曼施坦因和隆美尔都担任过战区指挥官,古德里安是装甲兵总监,这个职务领域不太一样不好直接比较。
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关系更铁一些。他们的合作从进攻法国开始,曼施坦因就他的计划的可行性向古德里安请教,二人从此结下了很好的关系。古德里安认为曼施坦因是最优秀的指挥,曼施坦因认为古德里安是最厉害的坦克战专家,二人互相尊重,而且二人的回忆录里都把对方称为“朋友”或者“挚友”。
隆美尔和古德里安的关系就没那么铁,在诺曼底登陆时二人就防御方针发生了分歧,最后演变成了激烈的争吵。巧的是这两个人的回忆录里也都记下了这次争吵。
C. 德国名将隆美尔 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结局如何
二战中德军将领隆美尔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三人更是多次同时入选二战世界十大名将,其实德军的失败不能说是他们的错,从国际形势来看当时的德国战败已是不可避免的了。那么战后德军三大将结局如何?
隆美尔在北非最终被英军击败,返回欧洲后已无大作为。1944年,他受到谋杀希特勒的“7·20事件”的牵连,被迫服毒自尽。
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失败,此后败退至波兰边境,他对希特勒的错误指挥进行批驳,最终被希特勒解职。战后曾被英军监禁,获释后定居联邦德国,1973年去世。
古德里安的坦克部队在莫斯科败退,他被希特勒撤职,虽不久又被重新起用,但由于与希特勒的分歧,再次被贬。战后曾被美军俘虏,获释后定居联邦德国,当过一段时间北约装甲兵军事顾问,1954年去世.
D. 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和隆美尔私人关系如何(不要告诉我去买他们的战争回忆录哦)。
曼斯坦因和隆美尔基本上没什么交集,除了战争初期的西欧战场有那么一点点,就是曼斯坦因是参谋部的,而隆美尔是第七装甲师师长。后来一个去了东线,一个去了北非(后来到了西线)。所以谈不上什么关系好坏。
曼斯坦因和古德里安关系也谈不上多好,主要因为库尔斯克战役双方在战略上的分歧,任装甲兵总监的古德里安希望延迟发动会战,而曼斯坦因觉得机会难得,应该尽快发起。官司打到小胡子那里,小胡子采取了折中主义,反而非常被动。但是曼斯坦因和古德里安都是国防军的职业军人,对这个倒不太在意。惺惺相惜吧。
但有一点,曼斯坦因和古德里安好像从内心对隆美尔都不怎么看好,举得隆美尔的才能最多是个非常优秀的师长,其战略眼光太差。这其实有一定道理,不然为什么说隆美尔是优秀的师长,及格的军长,不合格的集团军司令呢,当然这和德国国防军的传统偏见有点关系。因为德国高级将领基本上都有在总参谋部任职的履历和经历,而隆美尔没有,而且又不是出身军事世家,这无疑在讲求贵族出身的普鲁士军队高层中人气不高。
E. 曼施坦因,隆美尔,古德里安 谁最厉害
曼施坦因: 曼帅不管是攻防都是最强的 中国军事专家 戴耀先 认为 他是二战德国中最会用脑子打仗的人 亦是二战德国中最强的人
如果不采用曼施坦因计划必然是一场拉锯战 如果采用黄色计划 英法早就对其有所防备 英法为此达成了三点共识 德军不可能强攻马奇诺防线 第二在阿登山区大规模运用装甲部队 这在他们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三点英法认为德军计划不可能超出施利芬计划的范畴 英法根据这三点制定了
布雷达计划 要知道 英法的军队人数 武器装备 还有坦克数量 都要强于德军 德军只所以能够取胜很大程度上要归功 曼施坦因计划 出奇制胜 要知道创造逻辑的人很多敢于违反逻辑的人却很少这样的人 往往需要很大的勇气
斯大林格勒的失败 根本原因是 希特勒把南方集群分成2个集群,1个攻击斯大林格勒,1个被派去攻击高加索,结果一个都没攻下来连高加索那只还险些也被围。分兵是造成这一悲剧的首要原因
再个在有包围迹象时禁止保卢斯突围是原因2 当时这个计划就遭到了 很多将军的反对 但是希特勒
没有听 在说了如果保卢斯当时听从曼帅 跟曼帅施行对角突围 斯大林格勒一半以上的人都会得救要知道那个时候保卢斯 还有20多万人啊!
库尔斯克战役的失败 也是因为希特勒的举棋不定 造成的原定5月的计划 推迟到了7月这完全违背了曼帅的军事直觉 曼帅当时可以说愤怒到了极点 因为他知道如果再这样拖延下去会战势必失败告终
如果你制定了出一份几乎完美的计划 你的领导 却一再的否定 你的心里会怎么想 当然这计划早就被英国人知道 英国人把这份情报提供给了苏联人 有行动的地点 部队的位置番号 一份库尔斯克
战役德军部队的布置图 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 还能以伤亡比获胜 这不能不说是曼帅的实力造成的
在后期 曼帅作为东线主战场的指挥官,指出只要运用有技巧的弹性防御大量歼敌,即使以苏军那样无限的人力资源也会见底,东线仍然可以争取到一个不胜不败的结局。我本人曾经对此不以为然,专门去研究了双方指挥官的指挥特点,1943年各战役的损失情况,和苏联兵源在1944,1945年的资料,不得不承认他的战略概念是完全可行的,1943年甚至1944年初德军其实还是可以挽回全面溃败的结局。不幸这样的建议不被希特勒所采纳,因为希特勒不信任德国国防军将领。在忙于解救严峻的防御形势之余,在别人只是作绝望的挣扎的时候,能有这样清晰的战略思路实属不易
曼帅指出的希特勒对军事的不良影响,这里全面归纳。这里归纳总结一下:1)独裁,不能对下属充分授权,直接干预军事指挥,最细甚至到营级部队的调动;2)军事上短视,只有短期命令,没有长期战略指导;3)在指导战争时过份强调政治、经济因素,计较于一城一地的得失;4)目标太多,并且不知道取舍;5)军事思想保守,不敢冒险;6)过份看重技术、新型武器的作用;7)太过于相信意志的力量;8)言而无信,对于承诺的事情经常反悔;9)对自己不愿应对的事情,尽量拖延,每次都要火烧眉毛了被迫接受正确的方案
F. 关于装甲战术的书又哪些是哪些人写的巴顿、隆美尔、古德里安、曼施坦因都写过这类书吗
有,其中古德里安的最著名, 《注意——装甲兵》。书中阐明了他以后在战争中运用的坦克战术。1938年,希特勒任命古德里安为机动部队总监,统管装甲部队的一切组织和训练事项。这一年,德国又试制成功了两种新型坦克,这两种坦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德国装甲部队的基本装备。同年,希特勒吞并奥地利时,古德里安率两个装甲师打头阵。尽管路上有些战车因技术故障而抛锚,但还是在两天之内前进了数百公里,创造了部队机动速度的新记录。从而显示了装甲部队的优越性。
G. 古德里安、曼施坦因、隆美尔的军事著作
古德里安著有《注意!坦克》、《坦克指挥官》和回忆录《闪击英雄》等。曼施坦因著有回忆录《失去的胜利》(1955)。隆美尔1937年,出版了《步兵攻击》一书,获得希特勒赏识,书中贯穿了德国军事理论的进攻精神,提出「进攻,进攻,进攻!」强调了发扬火力的重要性。《进攻力学》(槓杆战术)战术的核心内容是正面佯攻敌人,而将主力迂回到被攻击方的後方或一侧,给敌人以致命打击。《隆美尔文件》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哈特整理隆美尔战术资料而发表的军事著作,其实该作品也融入了作者的军事思想。主要内容论述了「沙漠战争规律」,如包围战、遭遇战、消耗战等,并记述了沙漠战场上组织军队协同作战的方式。提出以炮兵为火力点、坦克用於机动作战,而步兵为辅的作战方法。
H. 隆美尔和曼施坦因谁厉害
开宗明义,曼施坦因比隆美尔的战绩厉害。但是没法说曼施坦因比隆美尔厉害。
后面看不看都行。
曼施坦因出场是实力对比1:2-1:4之间,制空平分,后勤仿佛。
隆美尔出场是实力对比1:4往上,制空大劣势或基本没有,后勤最低维持而对方后勤溢出。
舞台差别太大,所以没法直接比。
关公战秦琼,谁厉害没法知道,关公和秦琼也都有大优点和大缺点。
但是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不用创造相同的舞台,我五体投地,他们都比我厉害。
隆和曼是关公战秦琼,再拿他们俩和我比一下,就是两个兵乓球运动员和兵乓球的关系。
有本书,步兵进攻,看过之后,就知道,隆不在,属于军神级别。
有本书,失去的胜利,看之前,就知道,曼不群,属于军神级别。
评论李白苏轼这样的人物,谁写诗写的好,没有立足点。你只能选择,我喜欢李白,或者我喜欢苏轼。我相信没有人能说服自己,李白和苏轼谁更厉害。就是鹅鹅鹅这首诗,我都忘了是谁写的,可见是个无名鼠辈之作,你看,字数都没对齐。虽然事实俱在,无可争议,但是我都不想说,这位的诗,水平不如李白,数量也不如李白,所以这人不如李白厉害。我只愿意说,我喜欢诗仙。
到达了一定境界之后,都是大师。大师还是超级大师,其实并不绝对,因为一个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中。每个人的境遇不同,不可能都展现出所有的才华留存于世。
越说越跑题,不过我想起来一句话,六亿神州皆尧舜。感慨万千,在不世出的英雄看来,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I. 邓尼茨 隆美尔 古德里安 海德里希 凯特尔 曼施坦因 保卢斯
第一个问题,你说的除戈培尔和海德里希外的几个人,全都是优秀的军人,包括一般人都认为只会排马屁的凯特尔,他也是优秀的军人.这几位军人所为之战斗的虽然有一部分是对于元首的崇敬,但是更大的是为了德意志的荣誉,哪个国家的军人不想成为世界强国?哪个国家的军人不想在别国耀武扬威?更何况他们中大部分都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更要重新夺回本属于德意志的荣耀.戈培尔是个被希特勒迷住了的人,他可以说是为了元首的野心和知遇之恩.海德里希算是盖世太保和党卫队头子,他是个魔鬼,但是也是个幽雅的魔鬼,他纯粹是为了自己的野心而为第三帝国效力的.
2,希特勒并不憎恨共产主义,纳粹党的全称就是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纳粹党党徽就是红底白圆心,中间嵌一个黑色“卐”字,那红色的底象征着社会主义,白圆心象征着民族主义,可以说,希特勒的思想和主义中都掺杂了社会主义.他之所以仇视苏联,是因为苏联是完全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与纳粹主义不同,他们的思想是要实现生产资料绝对的公有制,而不是私人的,而纳粹主义说白了就是帝国主义发展出来的一种极端,正是与共产主义相反的思想.况且苏联是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她的制度是没有人尝试的,自然被当时的一切国家都视为洪水猛兽.更因为波兰的灭亡后,苏联分掉了波兰一半的土地,而且掌握了德国需要的石油资源.况且德国和苏联都是强国,两个强国接壤,肯定不会有好事,所以希特勒进攻了苏联,也可以说,进攻苏联是正确的,总比先被苏联打好.
3,当然是第三帝国更专制残暴,你想想,美国人把苏联和纳粹相结合的原因无非是因为两者都是一党专政,都有可怕的警察制度.但是你想想,希特勒在1942年后基本就失去应有的判断力了,但是还是说的算,谁都听他的,而综观苏联领导人,只要最高苏维埃委员会认为这个领导人不适合继续任职,投票表决通过后,他就得下台.(赫鲁晓夫)就从这一点看,我觉得把红色苏联跟纳粹比,实在是牵强.
4,我要纠正大部分人的理论,邓尼茨不是元首,把他称为国家元首其实就跟我们现在介绍国家领导人中使用的"国家元首"一词是一样的,根据希特勒的遗嘱,邓尼茨就任德国总统,而德国总理是戈培尔.希特勒的"元首"头衔是把总统和总理和为一起的,而在他死后的邓尼茨只是总统,而不是元首.
5第三帝国的政治制度其实是帝国主义发展到极端的一个变种,就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头了,自己国家已经满足不了了,就要对外扩张,而对外的扩张有好多种,第三帝国选择了武力和种族灭绝的方式,这应该称为"法西斯主义".
J. 以前和《热血豪胆--巴顿》、隆美尔、曼施坦因、华西列夫斯基、尼米兹等一套丛书,丛书叫什么名字
二战将帅,世界知识出版社,共十六位二战将帅,我书架里有收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