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
① 求中国古代文化史(阴法鲁、许树安、刘玉才等编写)
中国古代文化史
② 《起源:万物大历史》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起源》([美] 大卫·克里斯蒂安)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起源
作者:[美] 大卫·克里斯蒂安
译者:孙岳
豆瓣评分:7.7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见识城邦
出版年份:2022-4-10
页数:340
内容简介:
人类的终极追问中,起源总是一个避不开的问题。
世界上有100多种起源故事,几乎所有的人类文化和宗教传统都有自己的起源故事:《圣经·创世记》上说万事万物是上帝创造的,中国的传世神话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古希腊神话中原始宇宙起始于大地女神盖亚等最早的神灵,印度神话里说众生之父梵天创造了宇宙万物,古埃及的起源故事开始于原始海洋神努恩,等等。
这些起源故事有一个共同目的,就是为当时的人们寻找一种对世界的整体性的解释。
与古代不同的是,今天的人们不再求助于传世神话,对世界提出整体性的解释,是科学家们在做的事,哥白尼、伽利略、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都为我们认知世界做出了颠覆性的贡献,但是我们至今没有一个基于现代科学的、长时段的、完整的现代版起源故事。
《起源:万物大历史》就是在这个全球化时代,在人类积累的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历史学等等的集体知识的基础上,为全球70亿人,重新编织现代的科学起源故事。
《起源:万物大历史》回归哲学-科学的传统,融通各个学科的新知识,讲述从宇宙大爆炸到地球形成、从生命起源到人类未来的138亿年的万物历史,不仅浓缩呈现了近百年来现代科学的成果,也开创性地提出宇宙开端、恒星诞生、恒星死亡生成新元素、太阳系形成、地球出现生命、智人问世、农耕时代、人类世来临等8个关键节点,以及“集体知识”“金凤花条件”“复杂性理论”“能量”“信息”“时间”等6个重要概念,更有人类历史是由集体知识推动的、宇宙的故事就是关于能量的故事、信息让我们面对复杂性并顺应能量的洪流跨越下一个节点等诸多创见。
追问起源大问题的永远是少数智者,但《起源:万物大历史》是写给大多数人看的,本书为全世界的读者编织了一个共同的宇宙演化而来的科学故事,虽然简洁,但对我们“人类中心主义”的世界观带来挑战。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我们奉为圭臬,但本书会让我们刷新认知,这句话应该改为:“万物是理解人类的尺度”。
-------------
见识丛书(见识城邦出品):
01《时间地图:大历史,130亿年前至今》[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02《太阳底下的新鲜事:20世纪人与环境的全球互动》[美]约翰·R.麦克尼尔
03《革命的年代:1789—1848》[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4《资本的年代:1848—1875》[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5《帝国的年代:1875—1914》[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6《极端的年代:1914—1991》[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7《守夜人的钟声:我们时代的危机和出路》[美]丽贝卡·D. 科斯塔
08《1913,一战前的世界》[英]查尔斯·埃默森
09《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法]费尔南·布罗代尔
10《基因传:众生之源》(平装+精装)[美]悉达多·穆克吉
11《一万年的爆发:文明如何加速人类进化》[美]格雷戈里·柯克伦 [美]亨利·哈本丁
12《审问欧洲:二战时期的合作、抵抗与报复》[美]伊斯特万·迪克
13《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美]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
14《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平装+精装)[美]雅克·巴尔赞
15《瘟疫与人》[美]威廉·麦克尼尔
16《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美]威廉·麦克尼尔
17《奥斯曼帝国的终结:战争、革命以及现代中东的诞生,1908—1923》[美]西恩·麦克米金
18《科学的诞生:科学革命新史》(平装+精装)[美]戴维·伍顿
19《内战:观念中的历史》 [美]大卫·阿米蒂奇
20《第五次开始》 [美]罗伯特·L.凯利
21《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精装+平装) [以色列] 尤瓦尔·赫拉利
22《黑暗大陆:20世纪的欧洲》[英]马克·马佐尔
23《现实主义者的乌托邦:如何开创一个理想世界》[荷]罗杰·布雷格曼
24《民粹主义大爆炸:经济大衰退如何改变美国和欧洲政治》 [美]约翰·朱迪斯
25《自私的基因(40周年纪念版)》(平装+精装) [英]理查德·道金斯
26《权力与文化:日美战争1941—1945》 [美]入江昭
27《犹太文明:比较视野下的犹太历史》 [美] S. N. 艾森斯塔特
28《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 [美]尼尔·波兹曼
29《从丹药到枪炮:世界史上的中国军事格局》 [美]欧阳泰
30《起源:万物大历史》 [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31《为什么不平等至关重要》 [美]托马斯·斯坎伦
32《认知工具:文化进化心理学》 [美]塞西莉亚·海斯
33《简明大历史》 [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美]威廉·麦克尼尔 主编
34《专家之死:反智主义的盛行及其影响》 [美]托马斯·M.尼克尔斯
35《大历史与人类的未来》 [荷]弗雷德·斯皮尔
36《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美]斯蒂芬·平克
37《历史性的制式》[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38《希罗多德的镜子》[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39《出发去希腊》[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40《灯塔工的休息室》[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后续新品,敬请关注……
--------------------------
【编辑推荐】
追问起源,就是追问存在的意义。融合科学和历史,讲述宇宙大爆炸至今的起源故事。比尔·盖茨推荐:终身学习者一定会喜欢这部万物大历史
1.一部不以人类为中心的历史是如何讲述的
大部分人谈到历史的时候,关注的是国家的兴衰、王朝的更替,视野之内也多是围绕人类讲述的历史。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特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影响至今。我们习惯了人类中心主义,却长久地忽视了人类史之外更长时段、更息息相关的宇宙、地球、生命的大历史。
近100年的科学成果,让我们可以更好地追溯和书写更久远的万物起源故事。《起源:万物大历史》打破人类中心论,从138亿年前宇宙诞生讲起,涵括万事万物。宇宙大爆炸、恒星开始闪耀、恒星濒死后新元素的产生、太阳及太阳系的形成、地球上出现生命、微生物和大型生物、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等等一一呈现,从138亿年前“砰”的一声大爆炸开启到6500万年前又“砰”的一声小行星撞击地球,作者用了全书1/2的篇幅精彩演绎万物的来龙去脉,这是非常罕见的。大卫·克里斯蒂安融通科学与人文,汇集数十门科学、艺术和人文学科的无数见解,用无边界的融通知识,编织了一幅贯通宇宙万物的演化全图。
2.把所有新知识融合到一本书里,给我们一个关于世界的整体性的解释有多重要
我们从我们祖先那里继承了对统一的、包罗万象的知识的强烈渴望。近100年来的科技进步,让我们对宇宙图景的探究和描绘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到1964年阿波罗8号飞船拍出的第一张月球照片,到基因的发现,再到登陆月球、发现引力波等等,科学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对于宇宙和自身的认知。
科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答案。《起源:万物大历史》是在这个全球化时代,在人类积累的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历史学等等的集体知识的基础上,为全球70亿人,重新编织一个基于现代科学的、长时段的、完整的现代版起源故事。这是第一部涵括全球万事万物的起源故事,它融通各个学科的最新知识,为处于全球化时代的我们提供智慧的指引。
3.大历史究竟是个什么历史
大历史是关于你和我从何而来的故事,是关于我们周围的一切如何形成至今的故事。比尔·盖茨说:“大历史可以为我们理解自宇宙大爆炸至今的一切历史提供框架。通常,在学校里,科学和历史是分开教授的——有专门的物理课,也有专门的讲述文明起源的课程——但是大历史打破了这一界限。每当我学到新知识,不论是生物学的、历史学的,还有其他任何一门学科,我总是会努力将它放置在大历史的框架中。再也没有其他课程会对我看待世界的方式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
《起源:万物大历史》是大历史学派创始人、《极简人类史》《时间地图》作者大卫·克里斯蒂安新作。立足现代科学讲述大历史,达到知识大融通,没有人比大卫·克里斯蒂安讲得更好。如今比尔·盖茨与大卫·克里斯蒂安共建的“大历史项目”课程已辐射全球数千所大学和中学,覆盖欧美、澳洲,以及香港、北京和上海等中国国际学校,让大学和中学教育发生着崭新的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译者孙岳教授为国际大历史协会理事、首都师大外国语学院教授,多年来致力于大历史研究,是翻译本书的不二人选,译文优美,清晰、准确,流畅可读。
4.这本书的精彩观点
○宇宙的本源是能量。物质由能量构成,它催生万物,催生原子、质子、中子,催生恒星和地球,并创造生命。人类的实践从本质上讲就是获取能量并利用它改变周围的环境,进而改变人类的进化。它支撑科技,发动战争,也催生文明。如今的化石燃料革命面临新的创新,能量的进步已然成为科技发展的主旋律。
○能量引发变革,信息指引变革的方向。宇宙中的一切变化都是信息,它是宇宙、自然和生命构成及演变的奥秘。信息与能量一起在人类历次重大的文明进步中扮演主角。信息可以代代相传,使知识量猛增。人类会创造和分享越来越多的信息,并利用信息以求得更大更多的能流和资源。到了现代,新信息使人类拥有强大的科技能力,让我们有能力利用化石燃料,将世界联成一体。
○人类史始于集体知识,它让人类与众不同。人类能够集体学习,让知识在一代人内部或是几代人之间都可以传播和共享。这是人类的特质,是一种全新的、更快速的“适应”环境的方法。当其他物种通过缓慢、耐心、共享基因来适应时,我们通过共享思想来适应。集体知识就是人类所共有共享的全部知识,是我们智慧的基础。集体知识是我们作为一个物种创造的源泉,也是我们独自拥有历史的原因。今天人类的集体知识已经达到一个巅峰。
○复杂性理论:现代起源故事的核心观念,对我们人类而言至关重要。每当宇宙间出现新的现象、新的特征甚至新的物种之时,也就意味着复杂性的不断提升,它是万物进化的一大奥秘。本书中的起源故事便围绕伴随复杂性不断提升的八个节点展开。
○金凤花条件:是一种很罕见的特殊前提和环境,“恰好”(刚刚好)容许某种新式复杂性出现。弄清复杂事物究竟如何涌现,以及涌现需要什么样的金凤花条件,对理解人类和世界的本质可谓意义非凡。
○时间:关于时间尺度,大历史有一个绝妙的比喻,让我们重新认识时间:如果把130亿年比喻成13年,那么宇宙大爆炸就发生在13年前,最早的恒星和银河系出现在大约12年以前,太阳和太阳系的出现在4.5年以前,最早的生命有机体出现在4年前,恐龙大约在3个星期前灭绝,最早的智人在非洲进化大约在50分钟以前,最早的农业繁荣大约在5分钟以前,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城市出现在大约3分钟以前,主导世界的现代工业革命发生在大约6秒钟以前,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大约2秒钟以前,人口到达70亿,第二次世界大战,首次使用原子武器,人类登月,电子革命发生,互联网普及,等等,都只不过是最后1秒钟的事。
5.他们在推荐——
比尔·盖茨是大卫·克里斯蒂安的粉丝,更是“大历史项目”的全力支持者,他第一时间阅读本书,多次在gatenotes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大力推荐,并亲自为中文版撰写序言《终身学习者一定会喜欢这部万物大历史》。
本书获评2022年Goodreads最受读者欢迎“历史类”榜单第1名,全球30多个国家相继出版,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全球杰出教育家肯·罗宾逊爵士、《七堂极简物理课》作者卡洛·罗韦利、世界历史协会主席梅里·威斯纳、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所长刘钝教授、清华大学科技史系吴国盛教授、北大哲学系刘华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江晓原、社科院考古所许宏研究员、FT中文网专栏作家和经济人读书会创始人徐瑾等纷纷推荐。
--------------------------
【名人推荐】
我一直是大卫·克里斯蒂安的粉丝。懂得了人类从哪里来,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我们下一步要到哪里去。《起源:万物大历史》用最新的知识为你讲述万物的由来,让你对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处境有更深刻的领悟。
——微软创始人、盖茨基金会主席 比尔·盖茨(Bill Gates)
《起源:万物大历史》是目前我们对宇宙、太阳系、海洋、山脉和矿物、地球上所有生命的诞生和发展,以及人类文化和成就的非凡结晶。它汇集了数十门科学、艺术和人文学科的无数见解,每一页都有引人入胜的想法,每一页都充满了惊悚小说的能量。在当今时代,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更清晰、更全面地理解我们在地球上的位置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这样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问世,可谓恰逢其时。
——全球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 肯·罗宾逊爵士(Sir Ken Robinson)
大卫·克里斯蒂安找到了一种令人惊叹的方式,利用历史来整理我们对世界的全部知识。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七堂极简物理课》作者 卡洛·罗韦利(Carlo Rovelli)
《起源:万物大历史》这部非凡之作将我们自以为是的人类放在宇宙中的适当位置,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人类的文化和知识,即克里斯蒂安所说的“集体知识”,对于理解当下世界和塑造它的未来至关重要。
——世界历史学会主席 梅里• 威斯纳–汉克斯(Merry Wiesner-Hanks)
大卫·克里斯蒂安教授的这个起源故事讲得非常之好,他为我们提供了一门现代科学的短期课程。这是宇宙的简史,也是一部优秀的大历史作品。
——《华尔街日报》
这是我所知道的跨学科历史写作中的最好的一本,没有之一。如果今年你只读一本书,那一定是这本。
——《时代周刊》主编 CNN人气时评类节目主持人 法里德·扎卡利亚(Fareed Zakaria)
《起源:万物大历史》是具有智慧和勇气的长时段科学。
——《自然》杂志(Nature)
将宇宙的时间尺度缩小至十亿分之一,其肇始距今才13年8个月,生命之花出现在地球也就是3年零9个月,而人猿揖别不过发生在两天半以前。在这短短的时间段里,这个星球和人类社会都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从碳、氢原子和生命孢子中演绎出语言、思想与智慧,最终化成一出人类从畏惧、征服自然直至开始领悟必须与之共存的多彩大剧,但是他们能够继续生活在无忧的伊甸园里的时间只剩下3秒钟了。《起源:万物大历史》是当代科学的“创世记”,大历史的“警世恒言”,孙岳教授的译文准确流畅,值得推荐给每一位关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读者。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所长 清华大学特聘教授 刘钝
《起源:万物大历史》综合宇宙史、生物史与人类进化史、人类文明史,汇成一幅宏伟壮丽的天人史诗,开阔了史家的眼界,开辟了科学与人文交汇的新疆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眼光还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历史哲学。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 吴国盛
从种族主义、民族主义、人类中心论到万物共生论的序列,是教条弱化、视野拓展、自我解放、人性改良的进程,也是人类世中天人系统可持续生存的必由之路。起源和演化的故事讲了又讲,克里斯蒂安采用新理念,整合新数据,修订了旧版本,启发人们克服狭隘。如果不能走出困局,将来在地外文明者的大历史叙述中将无关痛痒地忽略人这个自负、好斗而且贪婪的物种。
——北京大学教授 博物学文化倡导者 刘华杰
《起源:万物大历史》出入于科学与历史之间,实际上是一种古代文明常用的叙述视角,只是内容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之上。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 江晓原
克里斯蒂安教授延续了他“大历史”的宏大叙事风格,从宇宙的最初时刻到人类起主导作用的“人类世”的来临,八大历史节点娓娓道来,高屋建瓴,读来令人畅快淋漓。就当下与未来的问题向历史求解,是人类探索自然和自身奥秘的永恒主题。回观这一探索的历史,从神话传说到区域史,到世界史与全球史,再到穷极人类乃至生物圈起源的“大历史”,思想认知与文明演进同步。“大历史”的发想与探索实践,何尝不是始于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世的重要成果之一?克里斯蒂安教授贯通的史观史识及其一系列作品,相较于既往碎片化的研究,无疑具有无可替代的里程碑的意义。读此书,可以让我们少些自满和狂傲,有所忌惮有所敬畏,仰望星空而踏实前行……
——中国社科院考古学研究所研究员、二里头考古队队长 许宏
宇宙学是名副其实的大历史,而大历史本质上就是起源,《起源》展示了与此有关的系统知识。宇宙是一个奇迹,也是一个意外,更是复杂系统不断涌现的结果。向前看,就是为了向后看,谈宇宙起源,其实为了理解人类未来。人类的伟大,恰恰在于其能从渺小的地方起步,集体学习,不断进化;我们终将明白,人类不是地球的起点,也不是地球的终点。
——FT中文网专栏作家 经济人读书会创始人 徐瑾
和比尔·盖茨一样,我也是大卫·克里斯蒂安的“粉丝”。在第一时间购得英文版后,我酣畅淋漓、欲罢不能地一周内读完《起源》。以区区300页的篇幅,本书完成了讲述138亿年宇宙史这一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作为大历史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对世界史的把握少有人及,本书则进一步展现了他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广泛阅读和深入思考。在克里斯蒂安生花的妙笔下,从宇宙起源到人类未来,关乎全球命运的大问题第一次变得如此引人入胜。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International Sociology Reviews主编 李钧鹏
如今,万事万物都好像加快了节奏,以至我们会不时感觉正在慢慢逼近某种即将发生的大变故,所以说我们在未来几十年具体做些什么在数千年的尺度上将产生重大影响,对人类自身以及整个生物圈都是如此。不管怎么说,我们现在正操控着整个生物圈的命运,可能做得很好,也可能做得很糟。
——本书作者大卫·克里斯蒂安
作者简介:
大卫•克里斯蒂安(David Christian,1946— )
牛津大学哲学博士,曾专攻俄罗斯史及苏联史,自20世纪80年代起转向从大尺度钻研世界史,“大历史”(Big History)学派创始人,国际大历史协会首任创会主席。现任悉尼麦考瑞大学大历史研究所所长,麦考瑞大学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设计师兼首席主讲教师。2022—2022年,任韩国梨花女子大学“世界级大学杰出教授”。
2022年,克里斯蒂安与比尔•盖茨一同创设“大历史项目”(The Big History Project),旨在中学阶段推广大历史教育,目前已在全球——美国、澳洲,以及中国香港、北京、上海等——数千所大学和中学设立大历史课程。曾在世界各地做过多次大会的主旨演讲,包括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他所做的有关大历史的TED演讲《18分钟读懂大历史》(The History of Our World in 18 minutes)已有近1000万人观看。
主要著作有《时间地图》(Maps of Time: An Introction to Big History)、《极简人类史》(This Fleeting World: A Short History of Humanity)、《起源:万物大历史》(Origin Story: A Big History of Everything)等,深刻影响了大众读者对人类历史的认知。
---------
译者简介
孙岳,历史学(世界史专业)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翻译教学及文史类跨文化研究,尤其是近年来更多致力于大历史研究。2022年被选为国际大历史协会理事会理事。主要译作有《起源:万物大历史》、《大历史与人类的未来》、《历史学宣言》、《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合译)等。
③ 求清华MOOC公开课程 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史》视频 要完整的
02潘谷西
链接: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④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和生活存在有何对应关系
1.教材。想要学习中国古代文学是一定要有教材的,我们当时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一共四卷,大多数高校应该也是用的这套。除了要有文学史方面的书,最最重要的是文本阅读。可以选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编),分上中下三编。
2.听课。考虑到你是工科生,之前没有学习文学的基础,自学什么的可能会很痛苦。第一个选择是去本校中文系蹭课,中国古代文学是中文系必修课程,一定会有的。如果说平时课多不方便蹭,你可以去超星、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网易公开课等网站去搜一下古代文学的网络课程,基本上都是公开免费的。注意要选择文科水平较强的高校(可参考双一流学科名单),那些老师基本上都是学界大牛。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有港台大学的古代文学课就不要看大陆的。】中文系的老师同学基本都知道,港台那边的文学教育水平要更厉害。我们古代文学老师说过,大陆文学课基本讲文学史,追求四平八稳,方便guanfang控制思想(中文系学生要是决意突破思想,是很容易搞出大事情的);但是港台那边学术要走在更前沿的位置,更重视知识的运用,学生们从小就接受古代文学的教育,学了汉赋就会写赋,学了唐诗就会写诗,这点大陆还差得远。
3.阅读。仅仅是文学史和文选当然还是不够的。你可以选择某一文学流派或者是一位诗人,然后去读所有的作品,这样和你只去读他最著名的作品就完全不一样了,会有一个更系统更全面的认识。要注意的是,阅读尽量选择中华书局或者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书,这两个比较有权威性。还有就是锻炼自己的繁体字识别能力,要是连繁体字都认不清,那可能连入门的水平都没到。
4.理解。就是要对看过的文学作品有所认识,《中国文学史》那套书会对部分作品进行分析,如果觉得不够可以去知网上搜论文。看一些文学理论的书也可以提高理解水平,比如《文心雕龙》《诗人玉屑》等等……
5.背诵。古代文学必须要有知识储备,需要背诵经典篇目。这个需要坚持,但你背着背着会发现,凡是你觉得写得出彩的部分,其实不用费大力气就能背下来。(老师:你背不下来不是你的错,说明他写的不好)
6.写作。试着写写诗,一开始可以不管格律的问题,从五言律诗开始。一段时间以后开始注意写诗的格律(可参考王力《诗词格律》),模仿你喜欢的诗人词人的风格。写一写对学习古代文学还是有帮助。
⑤ 我在中国大学mooc上选了课,没有及格没什么影响吧(不是学校要求的自己挑的)
不是大学特别要求的,或者是学校选课系统要求在软件上选的课,那些自己感兴趣选的课对学校的成绩没有影响。
选课是指学生可以通过登陆该选课网,实时查询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各种相关情况,也可以在线咨询管理员以及在线教师,通过在线答疑来解决各类疑难问题。
选课系统一般称选课网,但实际功能远远不限于选课这一单功能。学校在教务、课程以及其他各项教学安排等相关信息有关通知,都是通过在选课网发布消息以使得信息的传播。学生可以通过登陆该选课网,实时查询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各种相关情况,也可以在线咨询管理员以及在线教师,通过在线答疑来解决各类疑难问题
⑥ 慕课网和中国大学mooc是什么关系
没有关系的。
中国大学mooc的内容的类别较为丰富,是为广(如:心理学、历史、艺术,外语等等),慕课网是专注于it编程行业,而为精(如:前端web开发工程师、后端开发工程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
⑦ 中国大学mooc app上下载学习视频,请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导出吗
可以导出,导出方法:
准备一台可以登录qq的电脑,在电脑端打开你要下载的慕课视频,复制视频网址,通过QQ粘贴视频网址发送到手机QQ端。
手机端安装腾讯qq和QQ浏览器,打开QQ,找到从电脑端发送来的慕课视频网址,点击查看视频,在视频界面的右侧你会看到下载图标,点击它,这时就会跳转到QQ浏览器下载文件界面,视频就开始下载了,下载完成就导出成功了。
中国大学MOOC app是一款由网易公司与教育部爱课程网联合推出的一款在线学习平台软件。中国大学MOOC安卓版汇集了中国顶尖高校的MOOC课程,并通过全新的在线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看视频、做试题、交作业,与老师进行互动交流,使学习变得不再枯燥乏味。
有了中国大学MOOC app,用户可以大大减轻做笔记的苦恼,复习的时候可以随时翻阅之前的课程。而且学习时间也可以自由分配,利用大量碎片时间就可以轻松完成课程,最大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软件特色:
1、丰富的名校名师课程。
来自985高校的顶尖课程,从基础科学到文学艺术、哲学历史到工程技术、经管法学到农林医药,内容应有尽有,完全免费。
2、专业权威的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讲师签名证书,给你无可替代的权威认证。
3、令人赞叹的教学模式。
全新在线教学模式,看视频、做测验、交作业,与同学老师交流互动 ,让学习不再枯燥。
⑧ 中国农业大学怎么发展MOOC
MOOC:更好和更时髦的教育系统 你是不是想问问这个? 2022年10月,Time杂志发表名为《大学已死。大学永存!》的深度报道,探讨MOOC给现有大学带来的冲击。 “MOOC就像一口超越现实的深呼吸。绝望的父母祈祷应验,免费中国上大学终于可以缓解学费重担。而对学校官员来说,变化带来的恐慌随处可见。哈佛大学和MIT花6000万美元成立非营利性的MOOC机构edX。明天将要发生什么?这很可能是非常有选择性的——实体大学将继续蓬勃发展,最棒的大学继续提供中国上教育无法覆盖的服务,而中等的、昂贵的赢利大学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TIME杂志毫不吝啬地把2022年称为“MOOC年”——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中国络课程)。这场从硅谷、MIT发端的在线学习浪潮,理想是“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传播到地球最偏远的角落”。免费获得全球顶尖高校明星教师的课程,甚至取得学位,并非不可能。 2022年圣诞节,斯坦福大学计算机学教授吴恩达(Andrew Ng)正在和父亲逛街,父亲忽然说:“到点了,我得回去做作业了!”于是把吴恩达一个人扔在了街上。他是去吴恩达创办的在线学习平台Coursera,完成杜克大学的“思维与推理”课程作业。 Coursera诞生于2022年,目前拥有来自全世界62所大学的337门课程,其注册人数的增长速度“比Facebook还快”。在这所体量庞大的虚拟学校里,有来自220个国家的300多万名“同学”。 Coursera与Udacity和edX一起,被视作MOOC三大巨头。它们集结了哈佛大学、MIT、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布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等全美国同时也是全世界最优质大学的资源,为每一位学习者免费提供优质课程。 视频公开课并不新鲜,而MOOC有什么不同,何以具有颠覆的能量? MOOC式学习之魅 果壳中国目前拥有全中国最大的MOOC线上社区,“MOOC自习教室”。创始人、CEO姬十三认为,中国内地接受的中国络课程经历了3个阶段:文字翻译最早出现,中国友们把MIT教材翻译成中文放在中国上;2022年出现中国易公开课等一批视频公开课,涌现了以《正义》、《幸福课》为代表的一大批明星教授课程;第三阶段,也就是2022年MOOC出现,区别于以往的最大特点是“力求真实模拟课堂,用技术作为根本手段,最大程度符合中国络使用习惯”。 编辑的话:果壳中国MOOC自习教室是当前全球最大的中文MOOC讨论区,组员已经超过20220人。你还在寂寞地自学嘛?或者对MOOC感兴趣?都欢迎你来看一下~ 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张峥在2022年成为了Coursera的一名学生,最让他上瘾的是,视频课程被切割成两三分钟的更小视频,由许多个小问题穿插其中连贯而成,答对,才能继续听课。“你被课程内容吸引住,根本不可能开小差,一秒钟都不能”——MOOC深谙大脑的学习特点与反应机制,这和游戏通关的设置异曲同工。 Coursera另一位创始人达芙妮·科勒(Daphne Koller),斯坦福大学教授,这样描述MOOC给她带来的空前满足:“在传统课堂上,当我提出一个问题,大概有75%的孩子还停留在对上一个问题的困惑里;15%的孩子沉浸在Facebook里;剩下10%的聪明蛋们喊出了正确答案。而我把课程放上中国,上万名学生必须在同一个思考节奏上给我反馈。”【了解更多:在Coursera,随时都是学习的好时候】 张峥所选的3门课分别由斯坦福大学、多伦多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授授课,其中多伦多大学的乔夫利·新顿(Geoffrey Hinton)教授,是神经中国络的顶级大师。“虽说我读博士的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也算个名校,可这些课单还是让我心里痒痒的。”张峥介绍说,乔夫利·新顿跟神经中国络这一支死磕了40多年,是业界公认的一杆大旗。 在MOOC上课,你需要回答问题、做作业、参加考试,每结完一门课,你可以拿到一张证书。 张峥上的许多课程,作业都由机器打分,这为教师们分担了大量工作,也大大扩大了这门课程的“教室座位”,万人大课在MOOC的世界里再正常不过。庞大的数据开始显现魔力,“在传统课堂里,如果有两个学生的答案错得一样,老师根本无法发现。而机器批改后,2022人得出了同样的错误答案很容易凸显,这时候教师要做的就是,向这2022人发送一条具体指点,这就是新型的‘开小灶’”,Coursera的两位创始人都是人工智能专家,他们擅长通过追踪数百万学生在线学习的过程,实现个性化服务。 挺进中国 果壳中国“MOOC自习教室”,目前已拥有16449名学习者。在果壳自习教室管理员的号召下,组员们相继在23个城市举办了见面会。16449这个数字,对人口数量惊人的中国来说极其微小。但这同时预示着,对MOOC来说,中国潜力巨大。 在线教育公司都将目光瞄准了中国—这里在拥有极深教育传统的同时,还拥有极不均衡的教育资源。 吴恩达正在中国努力寻找合作伙伴,他将目标锁定在第一流大学。他掏出手机,为记者展示他记在记事本上的8个字:“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下面还有每个字的拼音。这位华裔青年努力地念出每个字,他说,孔子的这句话是他的座右铭,“每个人的教育”是他的目标。“好的中文课程也会使欧美国家的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今年,他已经与台湾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建立了合作,设立中国历史、诗歌和昆曲等课程。目前,他正积极在北京和上海游说谈判。他表示,未来可能会在香港建立分支机构,为Coursera拓展中文世界的疆域。 许多大学和教育机构都闻到了“海啸”到来之前空气中弥漫的海腥味。 北京大学前校长周其凤在卸任前曾表达过自己的梦想:“希望所有想做北大学生的人都能成为北大的学生。”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方洋同时也是Coursera的学生,他说,他正在参与北大老师的一个在线学习平台项目。“北大许多老师都意识到了MOOC的冲击力,他们都很想早早采取行动。但具体的做法还不能公布。”吴恩达曾在2022年年底拜访北京大学并做了以在线教育为题的演讲,并于2022年年初拜访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现场座无虚席。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党委书记、教授孙茂松表示,学校会从战略层面考虑在线教育课程。在学校的层面,国内高校极有可能自己牵头来做,而非选择与国外已有品牌合作。与此同时,在教师个人层面,与Coursera等课程合作相对容易,可操作性也较强。 大学之外,更多机构虎视眈眈这块大蛋糕。 三人行中国络教育联席CEO邱无言在中国站36氪上撰文,认为中国复制的MOOC中国站都是橘生淮北。“善于山寨的中国当然不甘落后,2022年和2022年,数家以 MOOC 方式进行在线教育的公司相继问世,基本都有风险资本介入。”他总结它们共同的特点:基本以美国的教育“平台”模式为主,打造一个基于视频教学的中国络互动平台。其“平台”概念在于:中国站本身不产生内容,而依靠用户产生内容,并吸引其他用户学习。“这种低水平山寨忽视了中美商业环境的不同。”他毫不客气地评论道。 他认为,MOOC 以教育“平台”方式在美国爆发,缘于其“平台”的两端—教育内容的供给和需求都有保障,而中国MOOC中国站的希望在于优质内容的自给自足。 未来MOOC “未来50年内,美国4500所大学,将会消失一半。”American Interest杂志在2022年初发出预测。MOOC预示了颠覆现有教育的可能性,它将取代大学教育的预测为时尚早,但确实向那些收费5万美元的大学发出挑战:如果知识可以从互联中国免费获得,你得提供什么才值这5万美元? 与“大学消失论”相比,更多人对MOOC带来的震荡有着更为温和的判断:传统学位制度退居二线,个体学习变成一个连续性、终身式的过程。 传统教育与MOOC的交融已经开始出现。2022年2月,Coursera旗下5门中国络课程的学分获得美国教育委员会的官方认可——在授予学生学分和学位时,美国有超过2022所大学参考美国教育委员会的推荐。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开始在两种教育的转换间获益:一位17岁的印度男孩阿莫尔·巴韦(Amol Bhave)因为在 edX 电路与电子学课程中的考试得分在前3%之列,被 MIT 录取。 “现实课堂教育将不会被取代。”悉尼大学校长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老师的作用、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课堂氛围将不能被取代。”与很多传统教育人士一样,斯宾塞非常期待“翻转课堂”发挥作用——“我们已经开始尝试在课堂上播放视频,让老师充当辅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这一尝试非常有效。” 由于长期与中国合作,斯宾塞非常了解中国的大学。此外,他曾在牛津大学待过20年,担任过牛津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法律并主管牛津大学四大分支之一的社会科学部13个学院。他认为,美国一流大学的教育资源流入中国后,会对一些学校造成影响,但中国的大学有自己的生命力,这一冲击将会有多大的影响仍未可知。 MOOC铁杆粉丝、果壳中国心理学编辑 0.618 认为,尽管MOOC在过去的中国络课程基础上已经有重大飞跃,但“想象力仍然极其有限”。“这就像是刚刚从广播转做电视的时候,人们以为电视就是对着镜头念广播。其实电视可以做的事太多了。” 孙茂松非常同意这个观点。他认为现在的中国络技术仅仅为MOOC提供了人与人在线交流的平台,却没有真正实现人与机器的互动。机器暂时难以理解人类的所有提问,但这一壁垒可以逐渐通过群体智慧来打通:用户提问和回答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机器可以帮助匹配和删选回答,从而提供有效答案。 另一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赢利。 很多人建议课程收费,但这似乎不是吴恩达想要的方案。“对我而言,学生是最重要的,‘免费’是我们的承诺。”吴恩达说,“即使只收5美元,也会让许多人上不起课。我们要的是,每个人都能来上课。”他表示,未来Coursera会增加“智能猎头”的角色。“在学生允许的情况下,向雇主推荐学生,并向雇主收费;或者印发有大学标志的结课证书。” 但这些方案,并不是正在观望的投资人想要的。带着理想主义的光环,吴恩达正在试图拉平世界教育。 “看起来,我们确实有可能建立一个改善全球教育的学习平台,现在,我们才刚刚开始。这种教育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比尔·盖茨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在支持MOOC项目发展的同时,提出了一些疑问:如何将MOOC与学校联系起来?如何确保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有动力?科技在其中所能扮演的角色到底是什么样的? “但是,这种努力仍然很有必要。因为高等教育的成本很高,人们持续学习的需求也很强烈,同时,教育质量也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高度。”盖茨对这一新生事物持乐观态度,“我认为,10年之后,我们会真正理解如何利用它们,并且让全世界拥有更好的教育系统。
⑨ mooc中国现代文学的测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沈从文《长河》中的女性形象是(C)。
A.翠翠 B.贞贞C.夭夭D.香香
2.以《抗战文艺》为会刊的社团是(B)。
A.“左联”B.“文协”C.中国诗歌会D.九叶诗派
3.《平民文学》一文的作者是(C)。
A.陈独秀B.胡适C.周作人 D.刘半农
4.晚清文坛“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是(B)。
A.梁启超B.黄遵宪C.裘廷梁 D.谭嗣同
5.“鸳鸯蝴蝶派”通常又称(D)。
A.“才子佳人”派 B.言情派C.游戏消遣派 D.“礼拜六”派
6.郭沫若的自叙传小说是(B)。
A.《瓶》B.《漂流三部曲》C.《爱情三部曲》D.《南冠草》
7.二十年代中期与冰心齐名的“闺秀派”女作家是(D)。
A.庐隐B.凌叔华C.苏雪林D.白薇
8.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D)。
A.《还魂草》B.《火》第三部C.《第四病室》D.《寒夜》
9.“汉园三诗人”得名于(A)。
A.三位诗人合出的一部诗集名《汉园集》B.三位诗人共同的书斋名“汉园”
C.三位诗人经常在名为“汉园”的公园里聚会吟诗D.三位诗人都来自“汉园”地区
10.《毁灭》是朱自清的一部(A)。
A.抒情长诗 B.叙事长诗C.抒情散文 D.写景散文
11.吕纬甫这一人物,出自鲁迅小说(C)。
A.《风波》B.《离婚》C.《在酒楼上》D.《孤独者》
12.鲁迅收入《野草》一集中,为纪念“三•一八”惨案而作的文章是(B)。
A.《淡淡的血痕中》 B.《纪念刘和珍君》C.《为了忘却的纪念》 D.《铸剑》
13.《猫城记》是(B)。
A.老舍的童话体小说B.老舍的寓言体小说C.张天翼的童话故事D.张天翼的讽刺小说
14.被誉为“七月”派“小说重镇”的作家是(D)。
A.绿原B.鲁藜C.胡风D.路翎
15.话剧最初被称作(A)
A.文明新戏(“新剧”) B.爱美剧 C.歌剧 D.戏剧
16.《金粉世家》的作者是(B)。
A.徐枕亚B.张恨水C.周瘦鹃 D.包天笑
17.新月诗派提倡“新格律诗”的阵地是(B)。
A.《新诗》 B.《诗镌》C.《诗创造》D.《诗》
18.1938年成立的“文协”的全称是(A)。
A.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B.中华全国文化界抗敌协会
C.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日协会 D.中华全国文化界抗日协会
19.三十年代提倡幽默、闲适、性灵小品的主要是(C)。
A.新月派B.京派C.论语派D.“自由人”
20.无名氏的创作总体上倾向于(B)。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C.现代主义 D.后现代主义
21.田汉创作的以刘金妹、梁若英、李新群三位女性为主人公的作品是(B)。
A.《三个叛逆的女性》B.《丽人行》 C.《三姊妹》D.《漳河水》
22.老舍笔下信奉“钱本位而三位一体”的市侩哲学的主人公是(C)。
A.“张大哥”B.张天真C.“老张” D.“张先生”
23.《暴风骤雨》中的老孙头是(C)。
A.土改积极分子 B.地主C.赶车老把式 D.小商贩
24.现代最早的白话新剧剧本是(A)。
A.《终身大事》 B.《泼妇》C.《幽兰女士》 D.《咖啡店之一夜》
25.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的理论建设文章是(B)。
A.《文学改良刍议》B.《文学革命论》C.《建设的文学革命论》D.《人的文学》
26.以主人公赵惠明的日记暴露国民党特务统治黑幕的小说是(C)。
A.《第四病室》B.《蚀》C.《腐蚀》 D.《灭亡》
27.曾在上海与丁玲、胡也频一起编辑《红黑》、《人间》等杂志的作家是(A)。
A.沈从文B.郁达夫C.柔石D.徐志摩
28.以老子《道德经》中“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作题记的作品是(B)。
A.《原野》 B.《日出》C.《子夜》 D.《骆驼祥子》
29.以浓郁的异国风光和人物的流浪生活、求生意志为内核的新型浪漫抒情小说的作者是(D)。
A.许地山B.郁达夫C.沙汀 D.艾芜
30.艾青到达延安以后创作的诗作是(D)。
A.《火把》B.《吹号者》C.《北方》D.《黎明的通知》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以下作品中,合称为“农村三部曲”的有(BD)。
A.《幻灭》、《动摇》、《追求》B.《春蚕》、《秋收》、《残冬》C.《惶惑》、《偷生》、《饥荒》
D.《青龙潭》、《香稻米》、《五奎桥》E.《古潭的声音》、《湖上的悲剧》、《获虎之夜》
2.收入鲁迅所编“奴隶丛书”的作品有(BDE)。
A.《八月的乡村》B.《丰收》C.《祝福》D.《生死场》E.《呼兰河传》
3.以下作品中,历史小说有(AB)。
A.《采石矶》B.《屈原》C.《大泽乡》 D.《子夜》E.《上海屋檐下》
4.有关“萧红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B)。
A.是一种介于小说和散文之间的小说别体B.力求写真而不浓抹重彩
C.结构严谨、情节紧凑D.人物性格鲜明、形象完整E.词藻华丽、文采飞扬
5.以下剧作中,在延安解放区较有影响的戏剧有(BDE)。
A.《刘胡兰》B.《白毛女》C.“好一记鞭子” D.《王秀鸾》E.《兄妹开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