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说中有关老虎形象的论文

姚苹
姚苹
发布于 阅读量 846
古代小说中有关老虎形象的论文

① 有关虎文化

中国虎文化】
〖虎文化的渊源〗
艺术是最具人性意味的人类社会活动,因为它直接处理人的情感、感觉、梦幻乃至理智。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虎的艺术品的汇聚生成了虎的文化,渊源流长、生生不息。从旧石器、新石器的岩画,商周的再铜器,秦汉石雕,魏晋南北朝壁画,唐宋诗画至以明清文人画、小说中,虎的形象被历代艺术家刻划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这些作品的分布范围在中国的东南、西南、华南(黄河、长江流域),这正是华南虎的栖息地,艺术家表现对象只能是华南虎。
华南虎,世界上8个亚种虎之一,中国特有(英译 Panthere Tigris Amoyensis),帮国际上定义为“中国虎”。我们动物学家根据中国虎的主要颁布范围和栖息地在中国的华南地区,故冠名为“华南虎”。
-------------------------------------------------------
〖兽中之王〗
虎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它一直被当作是权力和力量的象征,也一直为人们所敬畏。虎在中国生肖中排位第三,并被认为是世上所有兽类的统治者,出生于虎年的人被认为是英勇的、乐观的,也是宽容的、慷慨的,他们能够长寿而且善于领导而非服从。
虎前额上的花纹构成中国的“王”字,事实上,中国的“王”字就是因了老虎而来的。虎是森林之王,因此中国人巧妙地以它前额上的花纹作为一个汉字,意思是统治者。如今,这个字已成为了百家姓中的一个了。虎是一种极具阳刚之气的动物,它具备勇敢与威严,虎也被人们认为是山大王,传说它能够驱除一切邪恶。在战争年代,虎头被绘制在战士的盾牌上用以吓阻敌人。
在中国的传说中,人们相信虎是极其有力的动物,它们能驱除家庭的三大灾难:火灾、失窃和邪恶。虎画经常被挂在墙上并正对着大门以使恶魔因害怕而不敢进入。乃至在当代中国,也有儿童戴着虎头帽、穿着虎头鞋用以驱邪,还有的人睡虎头枕以使自己更加强壮。在虎年,孩子们的头上都写上了红色的“王”字看似能增强他们的精力与活力。在早期的中国,老虎是主要的动物神灵,人们认为它能驱除旱灾,还有人相信一头虎在500年后将变得雪白,然后还能再活1000年,当它们死后,它的灵魂将渗透入地下变为琥珀,这便是“琥珀”一词的由来,意思是“虎之魂”。虎是高尚威望的象征,在早期的中国法庭上能见到“回避”、“肃静”的字样。虎符:虎形的木块是表示由帝王直接下达的军令的标志;古代的强盗首领也将虎皮铺在自己的座位上以显示自己的至高地位。带虎字的中国成语:龙腾虎跃、虎虎生威、如虎添翼……

② 古代人的文学作品里经常有骑危险动物的,比如豹子、老虎,之类的,这是真实的吗可以当坐骑吗

您说得对,骑危险动物这些场景,只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这当然不是真实的,只是人类美好的愿望之一,驱虎兽,御熊罴,由远古而降,一直是人类与大自然搏斗中的梦想吧。

③ 古人为什么喜欢用打虎来塑造英雄形象

古人喜欢用打虎来塑造英雄形象是因为打虎在古代是聪明机智、英勇强大的象征。
在古代,老虎被称为兽中之王,是野兽中最强大最凶猛的动物,非一般人力可以战胜的,可以打败杀死老虎的人都是拥有过人智慧或超凡武力的人,因此会被古人视为英雄。
比较有名的打虎英雄有:
武松
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武松曾经在景阳冈上空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武松打虎”的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武松最终在征方腊中痛失一臂,最后在六和寺病逝,寿至八十。
李逵
李逵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李逵背着老母上了梁山,后老母被虎吃,李逵怒杀一窝四虎。李逵惯使一双板斧,梁山排座次时,位列第二十二位,是梁山第五位步军头领。
周处
周处年少时纵情肆欲,为祸乡里,为了改过自新去找名人陆机、陆云,后来浪子回头,改过自新,功业更胜乃父,留下“周处除三害”的传说,三害之一就是南山白额猛虎。

④ 小说里面打老虎的描写

不知道你在这里所提及的老虎是否指贪官大老虎?长篇小说《省委一号大院》中的打老虎细节描写很到位有趣,很有品味。有空点击看看,大饱眼福。

⑤ 哪些历史名著中有与虎有关的故事

有《水浒传》的"武松打虎"、《西游记》中有妖精将唐僧变虎的故事、李逵连杀四虎的故事。
一、《水浒传》的"武松打虎"。
武松(绰号:行者武松)回家探望哥哥,途中路过景阳冈。在冈下酒店喝了很多酒,踉跄着向冈上走去。兴不多事,只见一棵树上被刮了树皮,还写着:"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冈客商,应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
武松认为,这是酒家写来吓人的,为的是让过客住他的店,竟不理它,继续往前走。
太阳快落山时,武松来到一破庙前,见庙门贴了一张官府告示,上面还有官府的印章。武松读后,方知山上真有虎,待要回去住店,怕店家笑话,于是又继续向前走。
由于酒力发作,便找了一块光滑的大青石,仰身躺下,刚要入睡,忽听一阵狂风呼啸,一只吊睛白额大虎朝武松扑了过来,武松急忙一闪身,躲在老虎背后。老虎一纵身,武松又躲了过去。
老虎急了,大吼一声,用尾巴向武松打来,武松又急忙跳开,并趁猛虎转身的那一霎间,举起哨棒,运足力气,朝虎头猛打下去。
只听"咔嚓"一声,哨棒打在树枝上。老虎兽性大发,又向武松扑过来,武松扔掉半截棒,顺势骑在虎背上,左手揪住老虎头上的皮,右手猛击虎头,没多久就把老虎打得眼、嘴、鼻、耳到处流血,趴在地上不能动弹。
武松怕老虎装死,举起半截哨棒又打了一阵,见那老虎确实没气了,才住手。从此武松威名大震,被人们称为“打虎英雄”。
二、《西游记》中有妖精将唐僧变虎的故事。
猪八戒和沙僧隐藏实力,十个回合便被黄袍怪打败。
沙僧被擒,猪八戒逃跑。
再后来黄袍怪,化身美少年,来到宝象国,拜见国王,并且说唐僧就是那个当年掳走百花羞公主的老虎精。
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他当众施法将唐僧化为老虎。其实,这个法术只是仙界很寻常的障眼法。但是,宝象国君臣都是肉眼凡胎,不能看破。
唐僧被关在铁笼子里,不日就要当众问斩。
(5)古代小说中有关老虎形象的论文扩展阅读:
施耐庵所著《水浒传》之中,武松的首秀是景阳冈打虎,武松回家探望兄长,途经景阳冈,至酒家沽饮十八碗,醉后欲行赶路。酒家告以冈上有虎伤人,劝其勿行。
武松不信,在冈上果遇一条吊睛白额大虫。武松奋起平生之力以双拳将虎打死,景阳冈打虎是千古绝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后来都无法望其项背。但是武松打虎的背后隐藏着古代中国一个奇怪的灾害,虎灾。
中国虎文化渊远流长,它很早就成为中国的图腾之一。由于虎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自古以来就被用于象征军人的勇敢和坚强,如虎将、虎臣、虎士等。
古代调兵遣将的兵符上面就用黄金刻上一只老虎,称为虎符。在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中,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国人对虎感情很是复杂,爱恨交加,为虎作伥、养虎为患、谈虎色变。虎灾的频发是时人的梦魇,自春秋战国起,即史不绝书。
中国人打虎的历史很悠久,大概在三四千年前就已经出现在甲骨文和兽骨的记录上了。远古社会,人与虎的距离很近,为了生存人虎之间免不了有冲突。
例如“武王狩,禽虎二十有二”讲的就是周武王狩猎的事情,春秋时期孔子路过泰山脚下,见老虎伤人的事情感慨万千,说出千古名言:苛政猛于虎也。
参考资料:网络-武松打虎

⑥ 文学作品中关于打虎的故事有哪些

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岗武松打虎(武松打虎)
假李逵剪径劫单身 黑旋风沂岭杀四虎(李逵杀虎)
解珍解宝双越狱 孙立孙新大劫牢(解珍、解宝猎虎)

⑦ 玄幻小说中有人穿越来是一个老虎

万妖之祖
前世为人今生为妖!妖族,是否天生就应该是弱者,天生就是供修仙者建立名声,夺取内丹增强实力的踏脚石?妖族,是否注定是配角? 妖族,是否天生就不如人? 重生为丛林中百兽之王的老虎,机缘之下,踏上成妖之路,以己身之力,誓要扭转天下妖族的悲惨处境。 向世界发出呐喊:妖,并非是任人宰割。

⑧ 有关虎的文学作品

汉魏六朝的乐府古辞有《猛虎行》,南朝宋谢惠连的一首杂言《猛虎行》,其中第四首以猛虎遭擒杀为喻,讽刺了那些得势猖狂、为非作歹于朝中的奸佞。诗云:猛虎凭其威,往往遭急缚。雷吼徒咆哮,枝撑已在脚。忽看皮寝处,无复睛闪烁。人有甚于斯,足以劝元恶。借题发挥,言志抒情,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明代商辂有一首《虎》诗,是题画的七古,其中如:“壮哉於菟豪且雄,猛气不与凡兽同。吞牛食豹爪牙利,空谷一啸来天风。黑为文兮白为质,光彩斑斑炫晴日。妥尾横行不畏人,百兽满山皆股栗。”将虎的勇猛气势写出,很见精神,寄托了诗人“清妖氛”的畅想。清代著名诗人黄景仁,诗多抑塞之气。他的七古《圈虎行》别开生面,通过在北京观看虎戏的一次经历,对于那咆哮山林、威震荒野的山君却甘心任庸人摆布并“似张虎威实媚人”的逢场作戏,甚是轻蔑;在诗中,诗人对虎质问道:“汝得残餐究奚补,伥鬼羞颜亦更主。旧山同伴倘相逢,笑尔行藏不如鼠。”显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一己不平之气。清代的文言小说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有几个写虎的名篇,一向脍炙人口。《苗生》写一虎化作伟丈夫,与读书人周旋事。苗生的粗豪率直、朴野鲁莽,正是虎性情的体现;而几位读书人的酸腐可厌与狡诈刻薄也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苗生化虎吃了几个这样的读书人,似乎寄寓了作者对那些穷酸读书人的憎恶之情。

⑨ 借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中老虎的形象来描述老虎

老虎是向往自由,勇敢,坚毅,不屈服于压迫,高傲,拒绝庸俗,不甘堕落,心中怀揣着远大理想的。(这是从牛汉的《华南虎》中感受到的。)

⑩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打虎形象

给你说下史上有记载的打虎豪杰:
孔县令身先士卒斗猛虎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记载∶北宋顺阳县(今河南省淅川县)县令孔(日为),某日得知有只猛虎窜到城南,当即亲率手下吏卒前往抓捕,并身先士卒,走在队伍的最前列。虎见状,据山大吼。吏卒大多闻声丧胆,不敢靠近。
此时,虎朝孔(日为)扑来,一小吏挺身而出保护孔县令,不幸被虎叼去。孔县令手持猎户毒箭,奋力追虎,身边的吏卒都齐声劝阻,孔县令正色道∶“彼代我死,我何忍不救之?”结果“逐虎入山十余里”,并用毒箭射中老虎,夺回被叼在虎嘴上的小吏而还。
封建社会的官吏,常因贪赃枉法,被百姓视为猛虎。明朝诗人张羽,有诗谓∶“行人莫讶深山虎,一入城中虎更多。”孔县令身先士卒奋力打虎,真令天下“城中虎”愧死矣!
“杀虎张”一生射虎数十
元人“杀虎张”打虎,更是英勇绝伦。
元代史料记载∶真定县(今河北正定县)人张万户“平生射虎数十”,而且常常一箭即可把老虎射死。一日,他未带弓箭去山中砍柴,突然见一只老虎朝他扑来,他闪在老虎背后。那大虎一扑,一掀,一剪,捉不着他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老虎又兜一圈回来,朝张万户扑过来,他两只手把老虎顶花皮疙瘩揪住,就势一跃骑上虎身。那大虎咆哮起来,把身底下刨起两堆黄泥,做成一个土坑。
张万户将虎的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并腾出右手连打几十拳,打得老虎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流出鲜血来。这时,他突然记起民间传说的“生虎之髭(嘴上边的胡子)”可治“齿疾”。于是,他拔虎髭,虎已“生息垂尽”,挣扎了一会便在痛苦中死去。
张万户一生打死数十只老虎,本已令人瞠目,竟敢动手拔虎髭,何其勇战!故当年被人誉为“杀虎张”。
一村童以奇谋缚虎
明朝中叶,一村童以奇谋缚虎的事迹,堪称古今一绝,阅之无不称快。
据记载∶浙江四明山地区的象山县,有一村童入山砍柴,遇一受伤之虎,只见它“行倦而气促”,行走困难。村童跃骑在虎身上,并用手抓住“虎阴(生殖器官)”。老虎刚想发怒,只见村童不停搔摩虎阴,“虎怒息,且舒畅”,久之虎睡并发出鼾声。
这时,村童左右环视,见身旁有一老树根,于是,他从腰间解下捆柴用的绳索,以绳一头缚住树根,一头系住虎的生殖器,尽力一拉绳,只见虎阴脱离虎身。老虎痛得咆哮起来,但几经挣扎便一命呜呼了。村童快速跑回家,带了家人扛回了死虎。
农家少妇钢叉战猛虎
在打虎英雄中,明朝万历年间镇江城南大树村村民刘松之妻徐氏,尤为令人钦敬。
当时浙江鄞县诗人沈明臣,曾专门写了一首《大树村刘氏少妇打虎行》一诗讴歌此事∶“……晓炊未罢日始高,卒地猛虎来咆哮,老小出门尽惊走,犬亦唬虎声嗥嗥……刘家少妇夺老姑,气猛视虎如匹雏。手提钢叉刺虎目,虎血溅面红模糊。”一个农家少妇,在猛虎面前毫不惧色,真是可敬可佩。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姚苹在2023-06-25 10:28:46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zhongsheng/359098.html


上一篇:展昭的穿越小说叫猫
下一篇:古代求皇帝的小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