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隋唐的小说周成

程翰飞
程翰飞
发布于 阅读量 691
重生隋唐的小说周成

Ⅰ 隋唐英雄如意重生文

唐太宗李世民后宫中的这位杨妃虽然是隋唐之类的电视剧的常客,但史书中对她的记载实际上只有7个字:“恪母,隋炀帝女也。”可见杨妃虽然名义上为隋炀帝女,然而连生母为谁、排行第几、封号为何都不知晓。

杨妃没有公主封号,说明没有受过正式册封——隋炀帝登基后便去了洛阳,即使是册立太子也不过是下诏遣使回长安,更不用说还会特意记得要去册封一个留在长安的公主了。也由此可知杨妃的生母身份较低,且并不得宠,只是一名普通后宫。

而史官在史书中极为同情李恪,尽管完全列举不出李恪究竟有何政绩和才华,但仍旧对李恪是各种溢美之词,所以在其传记里特别提到“恪母,隋炀帝女也”这一句,就是为了表彰李恪生母身份与众不同。但即便如此也仍只有隋炀帝女这个头衔,而无更具体的封号,可见杨妃无论是在隋宫还是唐宫地位都不高。

同时根据岑仲勉先生的统计,杨广在位的十四年里,累计下来在长安待的时间只有186天,绝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巡幸的路上就是在准备巡幸,所以想来杨公主若是受宠的话,理应同其长姐南阳公主一样,陪伴在隋炀帝身侧远离长安才是。可事实却恰恰相反,依据李恪生于武德二年的情况来看,杨公主应当是武德元年便入了宫。换言之,李渊在长安甫一登基,杨公主便就此成了秦王府后院的一员,很显然这位杨公主虽然说起来也是隋炀帝的女儿,却根本得不到父亲的重视和宠爱,所以才会被遗忘在长安,被新建立的李唐王朝顺手接收。

何况李渊与杨广的母亲都是独孤氏,还是亲姐妹,独孤皇后曾对李渊颇为照拂;李渊建立的唐朝至少在名义上是从隋恭帝手上禅让过来的,结果李渊就这样将他表弟遗忘在长安的女儿丢给了自己的儿子做妾。李渊若还算看重这位与自己多少有点血缘关系的前朝公主的话,怎么说也要将其嫁做正妻而不是小妾——无论是嫁给皇子还是大臣。

而且就算是做妾,也该塞给太子李建成,而不是塞给秦王李世民。毕竟人家李建成好歹在武德九年前还是太子的身份,若无意外的话,这位杨公主作为李建成的小妾,等太子登基后怎么说也能混个五品以上的嫔妃当当,而给亲王做妾,最多只是个五品的孺人。

更何况根据杨广死于义宁二年三月(618年),李渊于同年五月登基为帝,李恪却在第二年就出生了的情况来看,杨公主很明显是在重孝期间怀的孕——别说是为亲生父亲守满27个月的孝了,竟然连一年的重孝都没守满,由此可见这位所谓的“隋炀帝女”在李唐王朝的眼中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了,更别说还能得到怎样的礼遇。若杨公主的身份还算尊贵,又怎会如此被人随意地打发,甚至连为父亲守个孝的机会都没有。

而杨妃会被如此对待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自古成王败寇,亡国之君的地位都摆在那儿了,更别说亡国公主了。想想秦灭六国后,六国“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的凄惨模样;想想陈朝灭亡后陈后主的几个亲妹妹分别被赏给杨素、贺若弼等人做妾,宣华夫人、弘政夫人被没入了隋掖庭,还有几个被赏给了朝中大臣和皇子;再想想宋徽宗的女儿柔福帝姬也是公主,在金朝过的却是什么日子,便可知这些亡国公主在新王朝眼里不过是战利品一样的存在。

再看她在后宫中的封号,尽管史书上称恪母为杨妃,但这并不能证明恪母生前就位列四妃之位,因为像唐高祖李渊的小妾莫丽芳,生前就没有得到任何妃嫔封号,死后才被追封为嫔,史书上却直接记载其为莫嫔。

唐朝贞观年间的四夫人封号以贵淑德贤为序,韦贵妃的封号是非常明确的,杨淑妃即杨玄奖之女,阴德妃因为儿子李佑谋反被杀后也遭到了连坐,德妃之位空了出来由燕贤妃晋封。还有一位郑贤妃,也是在燕贤妃升为德妃后随之晋位的。可见杨妃生前并非正一品的四妃,最多只是个二品的九嫔,死后才被追封为妃,提升了品级。

杨妃于武德二年生吴王李恪,武德八年之后生蜀王李愔——武德年间的皇子皇孙都是按例一岁时册封,而武德8年时,李世民的儿子中只有第五子李祐受封,所以第六子李愔最早也是武德八年之后才出生。杨妃没有女儿,因为唐太宗21位公主中只要生母身份较高的,史书或墓志铭都有记载,其余15位公主的生母因出身低微而不见载。

而杨妃的两子吴王李恪与蜀王李愔,虽然一直以来由于电视剧的宣传,很多人误以为李恪是唐太宗最喜欢的儿子,但就史实而言,论起唐太宗所有儿子中谁的待遇最差,李恪称第二,没人能比他更差。真相究竟如何,我们不妨一起来看一看史书是如何记载的。

首先根据史书的记载,李恪最迟贞观7年便去了封地,而与李恪同龄的李泰不仅不“之国”,唐太宗甚至还想过让其“入居武德殿”,最后还是被魏征力谏劝止。李治更是自长孙皇后去世后就一直由唐太宗亲自抚养,甚至在被封为太子后,仍让唐太宗不惜公然违反礼制也要继续留在身边,这便导致了褚遂良刘洎等人分别在贞观18年、20年相继上疏恳请皇帝不要留太子在身边一味溺爱,放其回东宫。

其次贞观7年李恪赴任齐州都督时,唐太宗对李恪说:“父子之情,岂不欲常相见耶?但家国事殊,须出作藩屏。”可见让诸王之藩是因为“家国事殊”,更是为了绝诸皇子的“觊觎之心”。但这一番冠冕堂皇的话,实际上更适合身为太子同母弟的李泰而不是庶出的李恪,毕竟作为太子同母弟,李泰对储位的威胁才是最大的。然而唐太宗在“家国事殊”面前却出于私心,不仅不让李泰之藩,甚至还想让他搬进武德殿居住;李治就更不用说了,唐太宗一直将这个儿子亲自带在身边抚养,绝口不提之藩的事,贞观16年甚至干脆直接让他上朝参政了,却偏偏将没什么威胁的李恪打发到封地上去。

再者贞观12年唐太宗给李恪写的这封信,若只注意到“汝方违膝下,凄恋何已,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这么一句,自然会觉得其间是饱含了父子之情,然而此信的题目却是《诫吴王恪书》。诫者,告诫、警告之意,齐王李祐在封地上屡屡犯错时,唐太宗也曾写信“诰诫之”。所以这封信也不是什么诉说离别后的思念之情的,而是唐太宗写信来警告李恪要老老实实地待在自己的封地,不要再胡作非为了。

而且就在唐太对李恪说“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以避免李恪变得骄奢为由而不肯多给他财物,结果在面对李承乾与李泰时,唐太宗却又是截然相反的态度。唐太宗赏赐李泰时不仅“赐泰物万段”,每个月给李泰的东西甚至“有逾于皇太子”,对李承乾更是干脆直接取消了他出用库物的限制。

至于唐太宗会如何在书信中表达自己的爱子之情,不妨看一看唐太宗出征高句丽时给李治写的一封信,简直堪称是小肉麻。但是比起对李恪的谆谆告诫之意,或许唐太宗给李治的这封信才更似寻常间的父子之情吧。

《两度帖》原文:
两度得大内书,不见奴表,耶耶忌欲恒死,少时间忽得奴手书,报娘子患,忧惶一时顿解,欲似死而更生,今日已后,但头风发,信便即报。耶耶若少有疾患,即一一具报。今得辽东消息,录状送,忆奴欲死,不知何计使还,具。耶耶,敕。

译文:
两次收到大内送来的文书,却还不见稚奴你的书信。爸爸我担心的要死。刚才忽然得到稚奴你的亲笔手书,说娘子生病了,我的担心害怕顿时消失了,就好像死而复生一样。从今以后,只要你的头风病发作,就立刻写信告诉我。爸爸我如果生病,也会一一写信告诉你。今天得到辽东(战场)消息,抄录一份给你。想稚奴你想得要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要说的就这些。爸爸,敕。

最后,便是为很多人所津津乐道的唐太宗欲立吴王李恪为太子这件事了,甚至有人声称,如果唐太宗不喜欢李恪的话又怎么会要立他为太子?那么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唐太宗为什么会突然想到要改立李恪为太子。

贞观17年,唐太宗立了李治后过了大半年的时间,又觉得这个小儿子只有十五岁,一直养在自己的身边没有经过什么历练,作为帝国未来的继承人还不够强大有力,担忧他无法很好地驾驭朝政,毕竟“国赖长君”。于是唐太宗便想到了换储一事,而当时的李恪可以说是唯一适合的人选,因为看看除了李恪之外的其他几位皇子:

第二子李宽,早夭
第四子李泰,夺嫡被贬
第五子李佑,贞观十七年谋反被诛
第六子李愔,被唐太宗痛骂为禽兽不如
第七子李恽,好敛财,被有司弹劾
第八子李贞,仅比李治大一岁
第十子李慎,年纪比李治还要小

下面更加年幼的李嚣、李简、李福等人不是早夭,就是年纪太小。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比李治大了近9岁的李恪,唐太宗还有别的选择吗?

唐太宗欲立李恪归根究底就是因为除了李恪外,别的年长一些的皇子不是因为夺嫡被贬、被杀,就是实在是扶不起的阿斗,李恪尽管也曾因为踩庄稼和赌博这些小事被连续贬官和削户过多次,但除了李恪外,唐太宗已经别无选择。

不过很显然,唐太宗欲立李恪这个想法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而是一时冲动下的心血来潮之念。因为如果唐太宗真的考虑清楚了要改立李恪,或者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要换储了,那么长孙无忌是绝对没有“密争之”的机会的,更不可能只凭他一家之言便一锤定音。毕竟这天下是姓李的,不是姓长孙的。贞观十七年时的长孙无忌虽然位极正一品的司徒,但就唐朝的政府系统而言,司徒位高却只是个虚职。在根本没有实权的情况下,长孙无忌又如何把持得了朝政?此时的魏征固然已死,但房玄龄李靖这些大臣仍然健在,唐太宗也正值壮年手握兵权,怎么可能任由一个既无实权又无兵权的长孙无忌操纵朝政?

何况废立太子是国家大事不是儿戏,唐太宗若是下定了决心要换太子,肯定会把这件事拿到朝上廷议,再不济也要找几个心腹大臣一起来商量商量,就像当初要立李治一样,“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李绩等计议”,而不会只跟最不可能赞同的长孙无忌一个人商量,甚至被长孙无忌反驳后就此立刻作罢。

而从正史中对改立李恪这件事一笔带过的记叙来看,很明显唐太宗只是一时心血来潮,突然间有了这么一个想法,然后对长孙无忌露了个口风,长孙无忌反对,唐太宗想明白了自然也就彻底打消这个念头了。更不要说什么长孙无忌反对立李恪是因为他不是自己的外甥,事实上真正介意李恪不是嫡子的并不是长孙无忌,而是唐太宗本人。毕竟一旦改立庶子出身的李恪,李承乾、李泰、李治这三个嫡子的未来就很难有所保证了,这一点唐太宗显然比长孙无忌更为担心,因为当初唐太宗立李治的目的就是为了可以保全这三个心爱的儿子:

“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旧唐书·太宗诸子列传》)

唐太宗改立太子时,一直都是在嫡出的李泰与李治之间摇摆不定,决定立李治也是因为李治性情仁厚,就是做了皇帝也不会对自己的两个亲兄弟不利。而在这期间,唐太宗自始至终都没有想到过还有庶出但年长的李恪可以考虑,李恪在唐太宗的心中地位究竟如何可见一斑了。因为李恪若是在唐太宗的心中还算是有些分量的话,唐太宗在改立太子的时候绝对会首先想到他,而不是等到一切都尘埃落定后又过了大半年的时间,直到贞观十七年年底诸位皇子回京过年时,才发现原来还有这么一个庶长子可以考虑,而且还只是昙花一现的想法。

至于说什么李恪远离京城和朝中大臣没有交情,自然不会有人愿意保举他做太子。事实上朝中大臣的意愿怎样并不重要,关键仍在于唐太宗自己的态度如何。看看李治就能知道,李治这个太子可谓是唐太宗一手扶持上去的。为了册立李治,唐太宗甚至不惜拔剑欲在大臣面前自尽;在正式立了李治为太子后,唐太宗又倾力打造了一个强大可靠的东宫班底以辅佐太子。

“己丑,加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太子太师,司空、梁国公房玄龄太子太傅;特进、宋国公萧瑀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英国公李绩为太子詹事,仍同中书门下三品。”(《旧唐书·太宗本纪》)
“又以左卫大将军李大亮领右卫率,前詹事于志宁、中书侍郎马周为左庶子,吏部侍郎苏勖、中书舍人高季辅为右庶子,刑部侍郎张行成为少詹事,谏议大夫褚遂良为宾客。”(《资治通鉴》)

同时,唐太宗知道李治一直久居深宫缺少历练,便开始加强对他处理政务能力的培养,时常把他带在自己的身边言传身教。

“太宗每视朝,常令在侧,观决庶政,或令参议,太宗数称善。”(《旧唐书·高宗本纪》)
“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贞观政要》)

所以唐太宗若真的有意改立李恪为太子的话,完全可以把改立李治时的举动照搬过来,而不只是口头上提那么一提,被否决后既不见有过失落后悔的时候,更不曾见对李恪这个改立未果的儿子有什么内疚之情,甚至欲立李恪未果后没过两天,唐太宗就因为李治长子李忠的出生而举行了盛大的筵席,不仅在宴会上高兴地“酒酣起舞”“尽日而罢”,还一反皇孙只能封郡王的制度,破例将李忠册封为了亲王——完全将李恪的事情抛之脑后。反观刘邦欲立赵王如意失败后,为戚姬母子的未来安全得不到保障愁得长吁短叹,甚至“心不乐,悲歌”,不仅特意让周昌去做如意的相国,而且一听说樊哙要在自己百年之后诛杀戚姬母子,当即下令要陈平等人去杀了樊哙。

而同样提名未果的李恪不仅没有得到唐太宗的任何保护措施,反而被唐太宗严厉地告诫了一通:“你若是不遵纪守法,西汉的燕王刘旦就是你的下场,就算你是我儿子我也救不了你!”虽然有人认为这是唐太宗在“保护”李恪,要他小心谨慎一些,但李恪作为亲王,他的性命并不掌握在自己手里而是掌握在皇帝手里,光是告诫李恪自己谨言慎行是没有用的,只有让未来的皇帝李治知道要善待李恪才能达到保护李恪的目的。

也正因为明白这样的道理,所以汉高祖刘邦临终前特地留了封手诏给太子刘盈,要他日后一定要照顾好他曾经欲立未果的赵王如意;唐太宗在立李治为太子时也反复强调过立李治的原因是为了能同时保住李承乾、李泰、李治这三个儿子。而唐太宗既然能想到要为李承乾、李泰、李治的日后安危做打算,又为什么没为李恪日后的安危做出同样的安排呢?想来李恪若是能在唐太宗的心中占据一席之地的话,又如何会遭此待遇?

至于李恪不能当上皇帝是因为具有前朝血统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李恪的两朝血统并不是什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事,早在南北朝时就有许多两朝一脉的皇位继承人,比如后赵石虎的太子石世,生母就是前赵的安定公主;比如北周闵帝宇文觉的生母就是北魏冯翊公主。就连隋炀帝杨广的太子杨昭也是两朝一脉——杨昭的生母萧皇后,即西梁孝明帝萧岿的女儿。

再说如果前朝血统真的是问题,是忌讳,那唐太宗为何在明知李恪具有隋朝血统的情况下,还想立其为太子?长孙无忌又为什么不用这么好的理由来反对唐太宗立李恪呢?就像唐玄宗欲立武惠妃为后,大臣首先就用武家与李唐皇室有仇为由劝阻唐玄宗,而李恪这里却压根没人提及所谓的前朝血统这一点。所以李恪与储位无缘,和他的生母杨妃是隋炀帝的女儿根本没有任何的关系,而是因为李恪与杨妃均不得宠于唐太宗的缘故。

还有人因为唐太宗欲改立李恪便认为李恪是大唐的一代贤王,甚至如同某毛所说的那样李恪就一定是英物,李治就一定是朽物,唐太宗选择了李治作为继承人是懵懂一时(事实上看看某毛自己选定的继承人就知道他是什么眼光了)。然而通观李恪的生平,实在看不出他有什么文功武治的政绩。《旧唐书》中对李承乾的治国才能好歹还有一句“太宗居谅暗,庶政皆令听断,颇识大体”的介绍,对李泰至少还能知道他“少善属文”,也的确编修了一部《括地志》,其他庶出的皇子中,也有因为处理地方政务出色而被当地百姓称赞的。

然而关于李恪却只知其有文武才,相当笼统的一句赞美之词,至于具体有什么雄才伟略的事迹可以展现其贤能的,史书中便再无一字了。就连李恪的“善骑射”也不过是身为关陇军事贵族最基本的素养而已,在唐朝这个连后宫才人都能陪帝王骑射的朝代里,李恪的“善骑射”却根本没有丝毫的军功或突出的事迹可以证明。

李恪所谓的文才更是如此,就连李唐皇室成员中最常见的书法特长都毫无记载,而同样因谋反被诛的汉王李元昌,却能够以书法、绘画、射猎著称于各部史书。

《册府元龟》:“唐汉王元昌,高帝子,性警悟,有勇力,工骑射,颇涉文史,兼能隶书。”
《唐朝名画录》:“汉王元昌善画马,笔踪妙绝,后无人见。画鹰鹘、雉兔见在人间,佳手降叹矣。”
《法书要录》:“汉王童年,自得书意。夙承羲、献,守法不二。”
《历代名画记》:“天人之姿,博综伎艺,颇得风韵。自然超举,碣馆深崇,遗迹罕见。在上品二阎之上。”

一位专研经典名著,擅长音乐,绘画精妙,射猎如神的多才多艺的俊美皇子便栩栩如生地在后人心目挺拔起来,相比之下,李恪的才华无论是在史书还是墓志铭上,都没有分毫体现。

所以若只因为唐太宗的一句“英果类己”,便断定了李恪之贤,也着实武断了些。毕竟唐太宗只是觉得李治性格仁厚温和,并没有说他不如李恪贤能,又怎能由此草率地推断出李恪便是大唐众望所归的贤王呢?

至于《旧唐书》中所说的“既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要知道李恪作为唐高宗李治最年长的皇兄,德行比起下面几个弟弟也还说得过去,有声望并不足以为奇,没有名声才是要值得奇怪的。毕竟唐中宗时,身为相王的唐睿宗就是“望实素高”;唐文宗的弟弟漳王李凑也是“贤而有人望”;唐太祖的曾孙李孝逸同样是“素有名望,自是时誉益重”;唐高祖之子韩王李元嘉在则天朝受到安抚重用,不仅是因为“地尊望重”,更是为了“顺物情”。

李恪被冤杀后史书中又言“以绝众望,海内冤之”,看似评价很高,然而唐太宗在任命魏征做太子太师的时候,也曾说过“用绝天下之望”这样的话。不仅如此,武三思在杀桓彦范等人时,是为了“绝其归望”;王世充杀害杨侗时,也是为了“绝众望”;武则天杀李元嘉更是为了“绝宗室之望”;源休劝朱泚剪除唐宗室的时候,同样是为了“绝人望”。而格辅元刘晏被杀都是“海内冤之”,卢崇道父子被杖毙也是“四海冤之”,崔宁被缢杀后“中外称其冤”,安思顺兄弟被诛更是“天下冤之”,李林甫被构陷同样是“天下以为冤”。可见所谓的“以绝众望,海内冤之”不过是史官的惯用语罢了,究竟能有几分分量,可以自行掂量一番。

何况当时的唐人并不觉得李恪是冤枉,睦州刺史夏侯绚的墓志在提及永徽四年的谋反案时就明确写道“荆吴构逆”,认为荆王李元景与吴王李恪都是大逆不道的谋反,这样的态度与史官所说的“海内冤之”完全截然相反。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夏侯绚的身份,夏侯绚曾是蜀王李愔的长史,而李愔不是别人,正是李恪的同母弟弟,李恪谋反被杀后,李愔也因此被废为庶人。所以按照夏侯绚这样的身份,在提及顶头上司的胞兄被诬陷谋反时理应是为之喊冤,而不是直言他就是“构逆”。连原本最该为李恪喊冤的人都认为李恪就是谋反,当时能有多少人认为李恪是冤枉的可想而知。

事实上李恪在大唐王朝就是一个普通的皇子,只不过是近年来的一些电视剧与小说将历史篡改戏说得太厉害了,以至于误导了很大一部分观众,认为李恪是唐太宗最心爱的儿子唐朝最贤明的皇子。但凡愿意认真读一读正史的,看看史书上所记载的唐太宗是如何宠爱他的三个嫡子的,就可以知道真正的唐太宗爱子应该是什么样子。

相比三位嫡子数不胜数的得宠事迹,仅凭唐太宗心血来潮之下的“欲立吴王恪”,以及立储这种环境下的一句“类己”(在立太子这种情况下,不说“类己”难道要说这个儿子“不类己”?),便要妄图证明李恪的受宠,显然是不成立的。何况《旧唐书》中是“太宗常称其类己”,《唐会要》记载为“太宗尝称其类己”,可见这里的常是通假字,通尝,意思是唐太宗曾经说过李恪类己,而不是经常说李恪类己——如果唐太宗经常说李恪类己却又不给他任何保护措施,那么此举根本不是在爱李恪而是在害李恪。

特别是贞观2年李恪与李泰同时受封,却明显受到了不同的待遇。李恪受封益州都督,封地只有8州,李泰却不仅是扬州大都督兼越州都督,封地更是多达22州!

且先不说单就数量而言,李泰的封地几乎是李恪的两倍。而李恪的封地益州,也就是今天四川一带,在唐朝时可绝对不是什么香饽饽,“扬一益二”的说法还得等到安史之乱以后。蜀地自古地势天险,古时候交通又不发达,想想当初唐高祖李渊私下许诺唐太宗要改立他为太子时就曾说过,要将李建成改封在蜀地,原因就是“地既僻小易制。若不能事汝,亦易取耳”。可见蜀地在唐初时候人们的心中是怎样一种存在了。而扬州的富庶则不必多言,更何况封地里还包括了苏杭一带。

更不用说李恪受封的不过是益州都督,而不是和李泰一样都是大都督。根据《唐会要》的记载,益州的大都督府于“贞观二年二月二十日,去‘大’字”,直到唐高宗龙朔2年才由都督府升级为大都督府——就在李恪受封前三个月,唐太宗就将益州由大都督降级为了都督。所以贞观二年五月李恪与李泰虽然同时受封,但是李恪只被封为了益州都督——不仅都督府的规模远不及李泰的大都督府,封地更是比李泰少了近三分之二。

后来李恪在贞观11年的时候,不过是因为打猎时踩坏了庄稼,就由安州都督降职为安州刺史,还被削户300(当时亲王实封只有800户)。看上去封地还是在一个地方,但实际上所管辖的地方却大大减少了,因为作为都督时,李恪可以“督安、隋、温、沔、复五州”军事,然而作为刺史就只能管辖安州这一州之地。后来李恪又因为和乳母的儿子赌博,再次被罢官削户,自此一直到贞观23年共12年的时间里,李恪再也没有官复原职过。这样的待遇除了李恪,也就只有他那个被唐太宗斥为“不如禽兽铁石”的胞弟李愔同样享有了,而其他犯过远比踩庄稼更严重错误的皇子们,也从来没有遭受过如此严厉的惩罚。

唐太宗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但在面对自己的爱子时,仍旧只能如同普通人一般,寻常人家是怎么疼爱儿子的,唐太宗就是怎么做的。

所以李承乾就算犯下了谋逆这等杀头大罪,唐太宗也要想方设法保住他的性命;所以李泰夺嫡失败后,唐太宗仍旧说他是“朕之爱子,实所钟心”,甚至被贬后不到四年的时间就又重新晋封为濮王;所以李治虽然一直和唐太宗住在一起,褚遂良、刘洎为了这事上谏过多少次,也没见唐太宗以“家国事殊”为理由,把李治打发出宫去住。

对李承乾、李泰、李治这些爱子们宠溺至极,以至于一次又一次招来了魏征这些朝臣的上疏与进谏,偏偏对李恪这些儿子该罚的罚,该杀的杀,一个都没手软。就这样,还能说李恪是唐太宗的“爱子”吗?

至于杨妃的次子李愔直到贞观13年才得到了亲王应有的800户食邑,比其他皇子整整迟了3年。又因为李愔在封地上屡屡胡作非为,唐太宗曾十分厌恶地说:“就算是禽兽,只要好好驯服还能让其听命于人;就算是铁石,只要好好炼制也能做成可用之物,只有像李愔这样的人,连禽兽和铁石都不如!”当即便削去了李愔一半的封地食邑和蜀王府中的官员,又将他贬为虢州刺史,刚刚上任没几个月的蜀王师盖文达也因此被免官。

所以唐太宗贞观年间别的皇子都是都督,唯独李恪、李愔两人是刺史;别的皇子都是实封800户,唯独李恪与李愔一个被削户600一个被削户400。想来杨妃要是得宠的话,如何会在史书上仅留下7个字的记载,而她的两个儿子又如何会在李世民诸子中待遇如此之差?

Ⅱ 求一本穿越到隋朝的小说。主角叫做易风。是杨广的私生子,后来成为皇帝。

重返大隋 作者:木子蓝色

简介(部分省略):

开皇十八年,大隋帝国甲兵强盛内,风行万里,如日中天。容

这一年,杨坚垂垂老矣,君臣相猜,父子相忌。

这一年,杨广依然坐镇江淮四十四州,暗里拉拢江东士族,结交朝中权贵,继续扮演着天下最贤皇子,却阴谋夺宗。

这一年,突厥已经向大隋跪着唱征服,尊称隋帝圣人可汗,这一年,高句丽却还在厉兵秣马,积谷备战!

此时,秦叔宝、程咬金、单雄信、徐世绩、李靖、尉迟恭、罗士信、张须陀等英雄还未出山!

此时,李渊、李世民、李密、杨玄感、窦建德、王世充、杜伏威、萧铣、薛举、刘武周等枭雄还未问世!

凌云就在此时来到大隋,却因江中救起溺水女子,面临着被逼上门入赘的尴尬困境。

重返大隋,我意任逍遥。
我本卑微,却君临天下!

Ⅲ 求一穿越到唐朝小说,主角原名李闲穿越后为周王李显,他的太傅也是重生的,急,在线等!

盛唐不夜天

Ⅳ 曾经看过一篇穿越小说,是女主穿越到隋唐的,不知道这本书的名字。

我也比较喜欢看穿越小说呢.
这是我在红袖添香言情小说站上看到过的,,还不错.
你可以找时间看看看的..
《死王爷,本妃要改嫁!》文 / 叶雪
品香楼史笑嫣,一笑嫣然,倾城于世。
出身青楼,有着最不堪的身世,却是铮铮傲骨活于世。
是京城第一花魁,也是皇上一手栽培的刺客,更是武林神秘门派的一门之主。
想娶她的人,只差没有挤破门槛。
谁说刺客皆无情,她偏偏多情。
一颗心深系那位深不可测的君王。
她说,你爱不爱我,好,你不爱我没关系,我嫁人——。
一次赌气,阴差阳错嫁给了恶名昭彰的九王爷。
洞房花烛夜。
皇上派人躲在屋顶,二王爷守在门外,四王爷躲在床下,坚决不让他们洞房成功。
《嗜血王爷的弃妾》文 / 薄荷轻
她是初云国足智多谋的丞相,权倾朝野。却没想到,一场阴谋算计的战争,把她从云端拉入了地狱。
兵败之日,他当着三军将领的面,残忍的夺取了她的清白……
两国联姻,她本是他明媒正娶的王妃,洞房花烛夜,等待她的却是最暴戾的羞辱,那个恶魔般的男人,一遍遍的占有她,口中却喊着另外一个女人的名字。
他本无心帝位,却被太子当做心头大患,为了迎回被囚禁的心上人,他被迫娶她为妃。
为了权势,他把她送到了敌人怀里。为了自保,最终把她送上了断头台……
无垠荒漠,他故意置她于死地,冷眼看她爬出海蜃须弥,却不知她为了救他,牺牲了腹中骨肉。
他扬言要这个天下,她便不择手段为他打下这片江山,众人眼中她是佞臣是祸水,无论她付出再多,在他眼中她却不是他要的那个她!
涅槃重生,那年桃花树下的姻缘线上,缠绕了谁和谁?
《凤帷春醉》文 / 水凝烟
身为丫鬟替嫁入宫,本想安身立命寻求清静,怎奈后宫从来就不是如履薄冰便可自保之地,本想站在局外看她人勾心斗角,怎成想自己早已便是局中人。
她说,我本想只做后宫一树清雅梨花,是你们将我逼上这权势巅峰……
既然只有帝王宠爱才能周全自身,争来又何妨?那看似温情的眼神,和宠极一时的荣华,在自己陷入深情后,才渐渐看清一切是假……原来,帝王爱不得。
满地尸骨也罢,杀罚决戮也罢,都只是步步为营的心机。
金冠霞衣站在高处,她是那么的令人尊崇光荣,然而对着那满地清魂,梨花如雪,她辨不清到底是谁才是真正的赢家,亦,无人知道红颜背后的痛和——惶恐……
白骨血腥中,她分明记得,那日朝霞初升,香风拂吹,他曾经笑挽着她的手指天而誓,“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只以为从此天荒地老,却原来,此恨绵绵无绝期!
我的这个发生在宫廷里的故事,依旧是淡淡的开头,淡淡的说着一个女孩子的一生,没有谁一开始就狠毒,并不是所有的秀女进宫后,立刻就要面对那么多的阴谋,她位份太低,阴谋里显然不愿意加上她这样无足轻重的人,她面对的只有别人居高临下的轻视和凌辱,在逼迫和欺凌下,当忍让和谦卑全都不能保得自己平安的时候,她只能闭着眼睛往前走,期望着这样或许能杀出一条血路来!
她不停的告诫着自己,皇帝是狠虐没有真心的,可是她还是陷了进去,他身上的杜衡香,是她心内温暖的来源,亦是,她一世的心伤……!
《美人夫君,欺上娘子!》文 / 乙君
她,苏唯一,青昭国护国大将军之女,竟在一夜之间嫁作他人妻!
嫁人就嫁人吧,干嘛把她迷昏了给搬到床上?应该是华丽的新房吧,怎么变成在这荒无人烟的破茅草屋?
夫君就夫君吧,怎么弄了个比她还美的男人?
凑合着也过吧,不过这一拨一拨的人是怎么回事?
一会儿来个皇上,一会儿来个千金,一会儿来个表妹,
深情款款表明爱意,不过对象竟是她那美人夫君!
可,为何平静的日子仍离她那么远?
他,第一美公子,桀骜不驯,却阴差阳错成为她的夫君!
撩拨着敞开的上衣,露出精壮的胸膛,诱~惑地说:“娘子,难道仍欲~求不满?”
他,原州齐王爷,胆小懦弱,却是韬光养晦,敛去锋芒,誓要称帝青昭!
将她禁锢在身边,夜夜同眠共枕,霸道地说:“今生,你便是朕的皇后!”
他,神医大师兄,温和谦逊,却是一次又一次地错过她!
违心将一切隐瞒,只为留住迟来的幸福,决然地说:“此生,我绝不放过你!”
他,邻国战神王,邪魅阴险,却因战场上那惊鸿一箭而难以释怀!
狠心囚她于皇宫,百般凌辱,威胁地说:“我,得不到的女人,别人也别想得到!”
——而最终,谁,又能拥有“唯一”的爱?
——与之携手,共度此生…

Ⅳ 有没有穿越到隋唐英雄传之薛刚反唐的小说,最好是和薛刚一样反周复唐的小说

“虫二”=“风月无边”,你又怎么看?回到正题:一、什么是通假字?“通假”专就是“通用、借属代”,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你提到《薛刚反唐》,就是典型的例子,“反”同“返”,同音不同义。最早

Ⅵ 一本穿越到隋朝末年的小说名字

这些小说都是我看完了收集起来的,总共83部. 都挺不错,文笔优美,情节细腻,...隋,胭脂扫峨眉

Ⅶ 有部小说,求书名,(里面主人公叫周成,是一部洪荒小说,主人公穿越到混沌青莲化身,)

《逆天之路我和盘古是兄弟》望采纳

Ⅷ 求一本小说名字~是女主角穿越到隋唐时期的

谁是李世明
我在下面附上了第一个章节,你看下是不是···
要是你找不到这本书,就给我留你的邮箱地址,我再发给你。
是在打仗啊~~并且后面也提到了杨广···
作者:深水城
第1章:谁是李世民 (1)
一幅奇怪的画
2022年10月10日。
人民体育馆里正在举行女子太极剑比赛。
“下一位,十三号选手——风明。”等了半天,场馆里的大喇叭里终于报出了我的名字。
我缓缓走到场中央,向前面的评委及四周的观众行礼,而后徐徐地抽出剑。
舞剑,要心静、气稳、手平,容不得半点虚华。
每一招一式都要全神贯注,心要与剑融合,绝不能受外界一丝一毫的干扰。
所以我听不见掌声,也看不见周遭的人。
我只是一个人在灯光下舞剑。
我的气息悠长、动作舒缓,起势从简单的一横开始,速度仍是不急不徐,剑尖有花朵开放,一朵、二朵、三朵……剑影纷飞,人影纷飞,剑光灯光交映成辉。
剑不只是剑,人不只是人;剑光,不仅只是剑光。
我的剑,连贯均匀、圆活自然、协调完整、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一般。
“刷”的一声,我舞出最后一朵剑花,收势站立。
这时我的视线才渐渐清晰,也听见了周围雷鸣般的掌声。
**************************************
“叮叮当当……”轻快的驼铃声响起,我从背包里掏出手机,瞄了一眼来电显示,接了起来:“老爸。”
“明明啊,比赛怎么样了?”爸爸低沉的声音从手机那头传了过来,“为了怕你会分心,我和你妈都没敢去现场看你的比赛。”
“呵……放心啦,我得了冠军!”我忍不住笑了起来,摸了摸背包里的奖杯,“也不看看我是谁的女儿,哪有可能会输。”
“那倒是!我可是从四岁起就开始训练你了,想当年,你……”爸爸兴奋地清了清嗓子,又准备开始回首话当年了。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我现在要去美术馆看书画展,周末回家再聆听你的教诲。”为了拯救我的耳朵,我急忙敷衍他,“哦,你说什么?我听不见!信号不好!听不见!好,好,就这样,拜拜!”
我像逃难一样,拇指一按,就把手机给掐断了,抬脚往美术馆方向走去。
今年升上高一后,我就开始住校了。离开父母虽然有些孤单,但是生活却过得自由自在。
书画展今天是最后一天了,我低头看了看时间,下午3点,美术馆5点关门,还有时间。
听说这次展出的书画有一百多幅,展出的作品既有长达十余米的宏篇巨制,也有巴掌大小的,听说其中还有很多名家古迹。
老爸老妈从小就教诲我——“腹有诗书气自华”,因此我的琴棋书画都有一点点小造诣,勉勉强强可以算是半个文人骚客。
估计现在的人对传统的国画、工笔画,书法都没有什么兴趣,偌大的展厅稀稀拉拉的就只有几个人,显得冷冷清清的。
看书画的人寥寥,于是书画也寂寞着,就如那个守在门口留着披肩长发、戴着眼镜,瘦瘦的有些艺术气质的男生。
我慢慢地走着,每幅都仔细地看了一遍,虽然学了几年的画,但我从来不刻意地从专业角度去分析哪一幅画,我只凭感觉说出自己究竟喜欢哪一幅。
沿着东面的壁上有一整排的玻璃柜,玻璃柜里摆着几幅年代久远的古画,我趋近细细看去,终于被一幅画吸引住,长久地站立着。
那幅画里画着九个人,九个都是男人,九个古装的男人。
那九个男人围着一张大桌在喝酒,有的站着,有的坐着,动作都不相同,长相就更不必说了,每个人都各有各的的面容,各有各的气质。但奇怪的是把他们放在一幅画里,那合起来的感觉却好像是一个人一样。男人的友情就像男人的眼泪一样,珍贵得不得了。而画中的他们正举杯豪饮,连手势、眼神也是同一个意思。要一起闯过多少生死、闯过多少风霜、闯过多少岁月才会有这幅画上的情感和意境啊!
我定定地看着,觉得这幅画就是一个梦,一个轻快、愉悦的梦。
这画名为《隋唐十杰》,画的应该是隋唐时的人,但不知道是不是在隋唐那个时期画的。年代久远,已无迹可寻了。
我眯着眼,一个个认真瞧过去。
奇怪的是,我算来算去,居然都只有九个人。
只有九个人?那为什么这画叫十杰?这画肯定少了一个人,但是少的人又是谁呢?
我又仔细地看了一遍,这次我注意到了中间那个穿着白色锦袍的男人。
他是个好看的男人,眉宇间有着掩饰不了的英气,他的嘴角微微弯着,似乎是在笑,但是墨色的眼睛却很沉、很冷。可就在这似有若无的冷淡里,他仿佛还流露出一丝温柔,一点忧郁。
他是谁呢?
我就这样眼眨也不眨地凝视着他,那双冷漠却有着淡淡温柔的眼睛也在深深地凝视着我。
“扑通”一声,我觉得自己的心脏忽然脱离了频率,重重地跳了一下。
一下,两下……心终于不可抑制地开始狂跳起来,像是有把钝刀在胸腔里来回挫着,不知名的迷乱惊骇让我的五脏六腑如小鹿般乱蹦乱跳、四处冲撞。
我的心从来没有这样跳过,若要从今生算起,那这颗心从未这样跳动过。
第2章:谁是李世民 (2)
“唉……”我摇了摇头,忍不住叹了口气,这才赫然发现自己的手正无意识地伸出,想去触摸那幅画,但却被冰冷的玻璃挡住了。
“哎呀。”我低叫了一声,急急地想收回手,却看见手腕上缠着一圈耀眼的光环。
“这是……”我还没反应过来,手却像是被人用力拉了一把似的,身体向前一扑,踉跄着就穿透了玻璃,跌进那幅画中。
我只觉得眼一黑,头一晕,就什么意识都没有了。
第二章初到古代
头,好痛……身体,好热……眼皮,好重……
“唔……”我好不容易才睁开那几乎要粘在一起的眼皮,发现自己居然躺在一片黄土地上。
“这里是?”我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张望了下,原来这里是一个小山包,上面没有石头,全是由黄色的泥土堆积形成,“这里究竟是什么地方呀?”
天空犹如燃烧的火焰之光,骄阳狂燥地炙烤着大地,恶毒地烘烤着我的四肢百骸。四周没有人迹,没有房舍,没有车水马龙,没有噪音,什么都没有。
“好热……见鬼了,我明明是在学校的美术馆里啊……”脚下一个踉跄,我低头一看,背包正可怜兮兮地被我踩在脚下。
“还好,还好,背包还在。”我手忙脚乱地翻着背包,“手机,手机,赶快打电话找人来帮忙……”
“站住!不要跑!”远处忽然传来一个男人低沉的叫声。
我一愣,连忙抬头看去。
只见十几个穿着奇怪衣服的男人从前面的小山包后转出来,正向我这个方向狂奔过来,他们各个手里都提着兵器。
“喂……”我本来想问他们这究竟是哪里,但看他们那凶神恶刹的样子,到了嘴边的话硬是吞了回去。
“屈天威,你罪恶滔天,今天是绝对跑不掉了,乖乖地和我回官衙吧!”又一个男人从山包后面转出来,不过他的样子显然要比刚才那些人好看许多,很明显不是一路人。他很高,轮廓分明,眼睛很黑、很亮,身上穿着件铁灰色的半短不长的袍子。
“哼!你以外你抓得住老子吗?!”那个叫做屈天威的男人一个健步跑上来,把我像拎小鸡一样抓了过去,长长的刀随后也架上了我脖子,“你不要再过来了!再过来我就一刀结果了这小子!”
等等!这是什么状况?!
我的头脑有些发晕,努力地分析此刻的状况。
十几个穿着古怪的男人……说着奇怪的话……几把亮闪闪的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只有一个解释比较合理,他们是在拍戏。
虽然明知有些愚蠢,但我还是不能免俗地想着。
那摄影机呢?导演呢?剧组其他人呢?
架在我脖子上的那把大刀亮如明镜,一看就知道锋利无比,很显然,这不是道具。
“屈天威,你拿一个小孩子做挡箭牌,算什么英雄好汉?”灰袍男人皱了皱眉,“快把他放了。”
“哼!老子本来就不是什么英雄好汉!弟兄们!上!今天就把这个臭捕快给剁了!”屈天威怪笑着,抓着我领子的手越收越紧,我都快喘不过气来了。他右手一挥,身后那些大汉立即一拥而上。
灰袍男子很轻松地就避开了如雨点般劈过来的大刀,他的右手抓出,已经准确地扣住一名大汉的喉头,轻巧地一扭,只听见“喀”的一声脆响,那大汉连一声都来不及叫,脖子就以奇怪的角度垂下来,像一滩烂泥一样倒在地上。
一条人命就这样没了……不是拍戏……这绝对不是拍戏!
我想起了看过的那些关于穿越时空的小说,心里忽然咯噔了一下。
我不会也穿越时空了吧?
这样血腥的世界,不是我所认识的世界。
我终于有些明白自己的处境了。
我忽然觉得很郁闷,穿越时空也该挑个好地方,怎么我就这么倒霉,一穿过来就被人抓去当人质的?
无故被卷入这莫名其妙的杀戮中,连逃都不能逃,大刀架在脖子上,我想远离风暴点都不可能。
我慢慢地镇定下来,看来如果我只是安静地等待这场打斗结束,那我的命大概也要结束了。
灰袍男人与那群大汉厮杀在一起,刀光剑影,鲜血四溅,血肉横飞。黄土混合着血液,变成一种奇怪的颜色。尸体与断臂残肢四散在地上,生命的火花在转瞬间就熄灭了,残忍得根本就不像是真实的。
围攻灰袍男子的那十几个汉子,如今已经全部变成尸体躺在地上。灰衣人笑了笑,朝我们步步逼近。他的笑是悠然自得的,仿佛他刚才不是在杀人,而只是弹掉了袍上不经意沾到的灰尘。
“你不要过来!”屈天威大声狂喝,但阻止不了灰衣人的脚步,他还是慢条斯理地走了过来。
屈天威下意识地退了一步,手中的长刀握得更紧,利刃划过我的脖颈,一缕温热的液体缓缓流下。
我没办法低头去看脖子,只是觉得有点疼,估计是流血了。
屈天威抖着声音喝道:“你……你不要再过来,否则……否则我就杀了这小子……”
灰衣人似乎觉得这情形很好笑,他的唇边甚至有了一丝笑意,“就算你杀了他,又与我何干?”说着,他又向前跨了一步。
第3章:谁是李世民 (3)
“你……你不是捕快吗?难道会眼睁睁地看着无辜的人丧命?”屈天威踉跄着又退了一步,几乎要崩溃地大喊起来,“你再靠过来,我真的会杀了他,我真的会!”
“那你就杀吧。你杀了他以后,我再杀了你。”灰衣人整了整衣服,轻描淡写地说着,“把你活着逮回衙门,我还要问案、落供,很麻烦的。如果你现在就死了,我能省下许多功夫。”
我皱了皱眉头,刚想开口骂这个没心没肺的捕快,却瞥见他眼里一闪而逝世的担忧。
看来他并不是那么铁石心肠的人,他用的是激将法,先击垮屈天威的意志,再寻机救我。这办法虽然冒险,但是说不定能救得了我。
可我还是宁愿相信自救者天救。
我的右手缓缓地摸着背包,包的右边缝着一个长长的大口袋,那里放着我用了十年的长剑。从7岁学太极剑开始,这剑就很少离开过我。这剑在我15岁的时候,爸爸就托专人为它开了锋,如今是锋利无比,足可伤人。
“你,你不要逼我!”屈天威吼道,将长剑握得更紧。
要命,脖子越来越痛,要是他再用力点,估计我的小命就没了。
灰衣人眼中异光一闪,瞬又敛去,他弹了一下手指,笑意不减地说道:“这样吧,反正横竖你们两个都是要死的,我索性送佛送上西天,我就先替你了结了这小子,也省得你自己费功夫。”话声刚落,他手掌已然拍出。
屈天威估计怎么也想不到,那灰衣人会冷血到如此地步,竟然下得了手杀一名无辜的小子。他本能地拉着我后退了一步,下意识地横剑去挡。
就是现在!
我摸到背包里的长剑,刷地抽了出来,转身狠狠一划。
剑光闪过之处,屈天威的左臂离开身体,飞了起来。
灰衣人欺身上前,把我拉进怀里,握着我的手,借着剑势,又挥了一剑。这次屈天威是人头飞了起来,离开脖颈,断颈处鲜血狂喷,溅了我一身。
灰衣人拥着我往旁闪去,准确地避开了断头尸身倒下的方向,
我已经忘记了惊慌,也忘记了尖叫,甚至忘记了自己仍然在一个陌生男人的怀里。
浓稠而腥臭的血液由脸颊滑落到颈间,温热黏腻的感觉让我觉得想吐。我不由地伸手摸了摸脸颊,一手都是血。我蹩起眉看着手上的红色血液,又使劲回手去擦,可是却怎么也擦不掉。
我杀了人么?是我杀的么?
为什么我要掉到这么一个莫名其妙的地方?以后我到底该怎么办?我要如何在这个世界里存活下去啊?
灰衣人很客气地问道:“小兄弟,你是什么人?要去哪里?为什么会一个人在这荒郊野外?”
“我,我……”对啊,我算是什么人?我要去哪里?这里到底是哪里啊?!我无奈叹气道,“我,我也不知道该去哪里。”
“看你的样子,似乎是异族。”灰衣人看了看我身上的衣服,瞅了瞅我一头利落的短发,“听你的口音,应该是南方人。”
“先不要问这些好么?总之我无家可归了。”又惊又饿又累,我真的已经没有多少气力了,“这位捕快大哥,你可以收留我么?随便介绍个活给我干就行了,我很能吃苦的。”
“你?”灰衣人眯起眼睛上下打量着我,似乎在估量我到底是不是个危险份子。
过了好一阵,久到我以为他不会再开口说话了,他忽然说道:“好,你和我一起回衙门吧。”说毕,他便转身朝前走去。
“多谢了。对了,我还不知道你的大名呢。”我拉过背包,小心地背在身后,这可是我唯一的财产,无论如何都不能弄丢,我三步并做两步地追上他,“我叫风明,你呢?”
他正在前头引路,听到我问他,头也不回地答道:“我姓秦,单名一个琼,字叔宝。”
第三章和陌生男人同床共枕
古人的衣服真的很麻烦,光是绑个腰带就弄了我一头的汗。手忙脚乱了半天,费了好大的功夫,我终于把全套的衣服穿在身上。
这套衣服很不合身,穿在身上肥肥大大的。袍子太宽、袖子过长也就算了,最糟糕的是衣服的后摆长得不得了,走路的时候一不留神就会踩到,非常碍事。
唉……没想到我居然穿越到隋末来了,还遇见了正在齐州当捕盗都头的秦琼。这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却也是个男人主宰世界的时代。为什么我不穿越到武则天那个时代呢?好歹也让我过过女权主义的瘾。
“捕快大哥,你就没有合身一点的衣服给我穿么?”我挽着袖子,拖着袍子,五步一大颠,三步一小颠,好不容易才走到大厅,忍不住对着秦琼大发牢骚,“你好歹也是个捕头,看你也不像小气的人,怎么连一套好衣服都舍不得借给我?”
秦琼抬头瞄了我一眼,神情变得有些古怪,似乎在强忍着笑意:“今日天色已晚,来不及去集上给你买新衣服了,这里只有我穿的衣服,你将就着先穿吧。”
“好吧。可是这衣服也实在太大了……你没事长那么高大做什么?”事到如今,也只有勉强穿着了,我自己的那身衣服又是土又是血的,根本无法再穿,我泄气地说,“那明天你一定要记得给我买新衣服。”

Ⅸ 推荐一些好看的穿越到唐朝的小说

1、《开国功贼》是在17k小说网连载的一部架空历史小说,作者是酒徒,被称作称为“隋唐三部曲”之一。小说讲述了唐朝一个码头上扛包的苦力逐步成为开国功贼的故事。顾城作为一个码头上扛包的苦力,只想着吃上碗饱饭,娶个媳妇伺候老娘。

命运却一次次地将他抛上天空,然后又一次次摔下来,鼻青脸肿,小说气度恢宏,语言凝练,情节曲折,讲述了真正冰冷而现实的乱世,对战争场面的描述非常有画面感,勾勒出一个气魄雄浑的大时代。

4、《大唐明月》是一本历史时空类小说,上、中两部于起点女生网连载完结,下部则以实体书形式出版发行,作者是蓝云舒。小说女主穿越到唐朝,成为史称“儒将之雄”的名将兼名臣裴行俭夫人库狄氏。

小说正是以唐高宗永徽四年到武则天垂拱元年间武周夺唐的千古大观(公元653—685年)为背景,以男女主为主要人物线索,讲述了那个特殊的时代波澜壮阔。

小说在网络上具有极其强大的人气和影响力,里面的剧情很考究,尽量向历史靠拢,而且节奏快,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很很好看的唐朝小说。

5、《大唐贞观第一纨绔》作者危险的世界,是一本完结唐朝穿越小说。现代草根宅男因为判官的失误,附身大唐太子李承乾。上有千古一帝的老爹,下有万世人镜魏征,前有千古贤后的老妈,后有万世老魔程妖精。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是大唐贞观年,而他是这个强大帝国的太子殿下;是这个时代最牛逼的纨绔——皇二代。小说故事背景设定在大唐贞观年,讲述了一个皇二代的故事,情节设置非常新颖有趣,喜欢穿越文的朋友一定不能错过。

Ⅹ 男主角穿越到隋唐当上皇帝后带师妃宜到三国的小说

郭嘉新传 天生郭奉孝 重生三国之我是郭嘉 三国鬼才郭嘉 三国之平民军师 三国之宅行天下 我是蒋干 三国策之贾诩传 至忍枭雄司马懿 三国的悠闲生活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程翰飞在2023-06-25 10:28:29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zhongsheng/356155.html


上一篇:同人小说浮萍百度云
下一篇:重生之最强豪婿小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