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说作者大全

蒋菡
蒋菡
发布于 阅读量 264
古代小说作者大全

❶ 古代武侠小说著名作者有哪些

梁羽生啊,和金庸古龙并称武侠三大家。

代表作《七剑下天山》《白发魔女传》好回多了

大唐游侠答传
萍踪侠影录
散花女侠
七剑下天山
江湖三女侠
冰魄寒光剑
飞凤潜龙
还剑奇情录
萍踪侠影录
散花女侠
联剑风云录
瀚海雄风
广陵剑
塞外奇侠传
白发魔女传
女帝奇英传
冰川天女传
云海玉弓缘
冰河洗剑录
侠骨丹心
游剑江湖
牧野流星
弹指惊雷
绝塞传烽录
剑网尘丝
龙虎斗京华
草莽龙蛇传

❷ 现在有哪些有名的写古代言情小说的作者

看你是看传统的言情还是青春校园或者是原创小说了.
传统言情的话是古灵,于晴这些
青春的话参考楼上
原创小说排行更新比较快,建议去晋江看看

❸ 谁知道一些写古代言情小说的作家

将军令
作者:黄苓
[书籍简介]

他、他实在是太像那个在她坠崖梦中对她咆吼,
最后竟转身离去的男子。
那声音、那身形、那让她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不会错的,就是他!
但,为什么他会出现在这,还自称是她大哥?
难不成……他想赶尽杀绝?
她竟然忘了他?!
还误以为是他将她推下山崖的!
这、这一定是老天爷在跟他开玩笑。
看见她为他挡下一箭坠落山崖时,
他几乎要发狂崩溃。他疯了似的到处寻她,
因为他相信她不会就这样离开他。
可当他好不容易终于寻著她时,她却……
不认得他了!
http://www.xs8.cn/love/22086/index.html

富贵格格
作者:纪珞
[书籍简介]

唐君苡——一个孤苦无依的小孤女,千里迢迢北上寻亲,
不料,半途却被这个冷酷的男子抓回他的府中囚禁。
他不但任意的使唤她,还要她承担府里全部的大小粗活!
她应该是恨他的,可当冷漠的他身中剧毒时,她的心竟揪疼得厉害,
这才明白自己对他的爱已然泛滥成灾。
她愿意用尽一切方法救他,就算要她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袁磊——是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商业巨子。
他不但统摄着全国流通的商货,也掌控着全国的经济命脉,
向来说风是风,说雨是雨,从没有人敢当面说他的不是。
但这个前来投靠他,有着小鹿般单纯眼睛的小女人,
竟敢时时挑战他的耐性、违逆他的命令,
既然她那么喜欢玩「反抗」的游戏,那就让她好好的玩个够……
http://www.xs8.cn/love/17721/index.html

云倾玄武

作者:倌琯[书籍简介]

这个饥渴大色魔,怎么那么爱"吃"?
上回咱姑娘特意扮男装混进妓院,想偷窥妓女嗯嗯啊啊在干啥,
不料,他竟闯出来撕裂他的伪装,吃了她的胸前"小豆豆”!
讨厌啦!她沾了蜜吗,那么好吃?
这回她再扮伙夫,摸进贝勒的大船逍遥去,
但他却二度出现,趁刻薄总管毒打得她晕死时又想吃她小嘴,顺道威协她当他的贴身小厮,
敢情,小厮还得帮爷儿打水净身呢,而她不小心"挥"到他的"那个"居然撩拔他冲动的往她身子进攻,
天!他、他好伟大,她好害怕哦......
http://www.xs8.cn/love/5464/index.html

舞诱白虎

作者:叶双[书籍简介]

天底下的贝勒爷都像他这样吗?狠心的任她
冒雪夜跪将军府前,又趁渴打动以口补水轻薄她,
而她才骂了他一句--“邪恶的登徒子",他竟恼
羞成怒,拿她父兄三人的性命作筹码,逼她签卖身
契,供他奴役、发泄,可霸傲的他也太难伺候了吧,
她不驯,他愈要征服掠夺,她臣服,又嫌她像个没
生气的木娃娃,玩之无味,弃之可惜,难道她卖身
不交心也碍着他吗…
http://www.xs8.cn/love/10017/index.html

同心弄

作者:简璎[书籍简介]

想他征战边疆十二年,晋爵加封不在话下,
却沦落被皇帝主子卖了身,
和根本不知啥模样的花姑娘送作堆,
不过既是首富之女,该是气质一流的佳人,
可,这是什么情形?
那个在光天化日之下对男人毛手毛脚的,
竟就是他未过门的小妻子,
好呀!她素行不良,他也用不着跟她客气,
就罚她洞房花烛夜等不到郎,
独守空闺暗自啜泣,
谁知第二天她就擅自落跑回家,
还胆敢给他吃剩饭剩菜,
忍、忍、忍——
他宽大为怀原谅她,不计前嫌临幸她,
可从她内衫里,竟掉出别的男人的信物……
http://www.xs8.cn/love/8519/index.html

雷风大少

作者:唐茵[书籍简介]
大名鼎鼎威震北方的雷风堡大少爷竟是这副德性!
双脚重残,性情暴烈;人见人怕,鬼见鬼愁!
他居然还把她神医老爹的招牌瞧得扁扁扁,
哼!管他是雷风堡的正主儿,她和他卯上了!
非治好他的腿,大大露一手。
可怎么人人都说他俩是斗气冤家,早晚是一对儿,
连他也一副理所当然的暧昧样?
这下真不是一个惨字了得,
她想天南地北玩耍去,怎么可以喜欢他?……
啊!「情敌」上门抢人,要和她决斗定输赢!
那她该不该上场应战,捍卫爱人?……
http://www.xs8.cn/love/22668/index.html

掩月山庄

作者:可儿[书籍简介]
江北掩月山庄有个硬邦邦的庄主通人知晓
浑身上下砌满了最美丽、最冷硬的石头
连开口允婚,嘴里吐出的寒气都冻得死人
谁想得到这“冰山良人”乍见新嫁娘时
开口第一句话居然是:“她长得很美!”
曾几何时,冰人也开始对女人有感觉了?
对这个硬塞给他的新娘,他早早备好冷宫
此刻,他竟然犹豫了,不知该将她往哪放
原因是,他的小娘子怕冷、受不住寒
他想把温暖过给她、舍不得放开她……
面对她的聪慧可人,他几乎放了仇恨
面对她的善解人意,他不再愤世嫉俗
但是……她毕竟是“裴”家的大小姐啊
她曾经冠上那个可恨、贪婪的姓氏
对于她,他该防不该防、该爱不该爱?
唯有他的心能告诉他。而它,因她而融化
只要有心,爱的奇迹并不是没有可能……
http://www.xs8.cn/love/9611/index.html

催情舞姬

作者:林水漪[书籍简介]

为了报一家被灭门的血海深仇,
她混进杀手组织,更化身青楼名妓,
可怎地见到下手对象大司马大将军便……
失了心魂?
不,杀手是不被容许流露任何情绪的!
就在她苦无法子接近他时,
这不知死活的家伙竟翻墙送上门来,
真是天助她也!
先和他交个朋友套套交“情”再说,
岂料命运多舛的她遇上采花贼,
一时大意跌下断崖,
再醒来时,她已不知他是谁,
而他怎会服侍着她……
http://www.xs8.cn/love/14092/index.html

爱恋时光河

作者:丁千柔[书籍简介]
唐朝?麒玉公主?到底到演哪出戏码?
她只不过中了奖,到长江一游
怎会「游」成了唐朝的公主?!而这个驸马爷也真是小气,
人家明明说只有他的「琉玉」和她的「璃戒」,
能送她回二十世纪,他却整天「冰」着一号表情死都不肯借!
于是她决定,用最现代最粗野的动作
来证明……她不是他老婆!!

❹ 给我推荐几个写古代言情小说很好看的作者

秋夜雨寒的“三生三世”系列,分别是《跨过千年来爱你》,《若爱只是擦肩而过》,《终难忘》,都是一对一的,都是一心一意的,特别是《跨过千年来爱你》,很唯美的人,很唯美的故事,而且绝对不是小白文,女主慕容枫是很冷清的类型,很有气质,我很喜欢,男主也是一直只喜欢女主一个人,总之很美的小说。

还有就是藤萍的小说,比如《祸福朝夕》《名刀狻猊》,藤萍的小说都很好看,特别是文笔很好,但是很多都有点虐,但是这两篇是很温馨的,《祸福朝夕》里的奸商公孙朝夕啊很好玩又是超聪明的,我想你一定会喜欢的

再来就是倾泠月的小说,可能不够温馨,但是很好看,很大气,比如《且试天下》《兰因璧月》等等,主要是女主角很强,与男主角的能力、智慧是对等的,所以谈不上很虐,女主男主都很帅。

另外,彭柳蓉的小说也不错,特别是《凤凰泪》和《天心》,带着点恐怖和诡异,又唯美的不得了,比如《凤凰泪》讲的就是鬼王明月和凰如月之间从千年以前到千年以后的一连串故事,男主和女主都帅呆了啊-------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给你介绍几本类似的有点搞笑又文笔很好的小说吧,《香蜜沉沉烬如霜也是讲神仙的哦,很不错啊,还有《初了你我还能爱谁》,很搞笑,很好看啊,还有《红莲令》,女主很帅啊---

这些都是本人自己看过的,都是我很喜欢的,而且这些作者的文笔都是很好的,希望你能喜欢。

❺ 中国古代著作全部名录及作者

古典文学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以及词、赋、曲、民间神话传说故事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各种文体中,又有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从而使中国古典文学呈现出多姿多彩、壮丽辉煌的图景。战国策》《烈女传》(西汉)刘向、《搜神记》(晋)干宝、《太平广记》(宋)李昉﹑扈蒙﹑李穆等、《世说新语》(南北朝)刘义庆、《莺莺传》唐 元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全传》施耐庵、《金瓶梅》兰陵笑笑生、《醒世恒言》冯梦龙、《警世通言》冯梦龙、《喻世明言》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冯梦龙《初刻拍案惊奇》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凌濛初、《禅真逸史》方汝浩、《杨家府演义》作者不祥、《封神演义》陈仲琳、《红楼梦》(《石头记》)曹雪芹高鹗、《镜花缘》李汝珍、《聊斋志异》蒲松龄、《三侠五义》石玉昆、《小五义》石玉昆、《济公全传》郭小亭、《说岳全传》钱彩、《施公案》未著撰人、《绿野仙踪》李百川《隋唐演义》褚人获、《孽海花》金松岑 曾朴、《老残游记》刘鹗、《儒林外史》吴敬梓、《官场现形记》李伯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趼人、《大唐狄公案》(荷)高罗佩、《啼笑因缘》张恨水、《金粉世家》张恨水、《前汉通俗演义》蔡东藩----还包括《后汉通俗演义》、《两晋通俗演义》、《南北史通俗演义》、《唐史通俗演义》、《五代史通俗演义》、《宋史通俗演义》、《元史通俗演义》、《明史通俗演义》、《清史通俗演义》、《民国通俗演义》(部分)、《儿女英雄传》文康[1]。

❻ 求古代文学的作品和作者列表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

01、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

(1)上 古 时 期 ;神话传说
(2)先 秦 时 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
(3)两 汉 时 期:辞赋 乐府民歌 历史散文
(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
(5)唐 代 时 期:诗
(6)宋 代 时 期:词
(7)元 代 时 期:曲
(8)明 清 时 期:小说

02、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

(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
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
A、解 释 自 然 现 象 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
B、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 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C、反 映 社 会 斗 争 的: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

0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2) 在先秦,《诗经》统称《诗》或《诗三百》.直到汉武帝时,儒学者将其奉为经典,才名为《诗经》。
(3)《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形式上以四言为主,现手法为“赋”“比”“兴”。
(4)《诗经》的名篇有:《硕鼠》、《伐檀》、《关雎》等。
(5)《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基础。
(6)《诗经》名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 靡不有初,鲜克有初

04、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1)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出身贵族。他“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政治上主张修明
法度,联齐抗秦,遭保守派反对,先后两次被放逐(前——汉北;后——江南洞庭)。公元前278年夏
历5月5日投汨罗江而死.
(2)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得伸展抱负的愤懑。
名篇有:《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
(3)《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不朽的浪漫主义杰作,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抒情诗(第一首叙事诗是
汉代的《孔雀东南飞》)。诗中的名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它奠定了我国古典
诗歌的浪漫主义基础。
(4)我国诗歌史上有“风骚”并称。“风”指《诗经》国风,“骚” 指《离骚》,二者又代表了文学。

05、我国第二部诗歌总集——《楚辞》

(1)“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首的楚国人在本国民歌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的诗体。
(2)《楚辞》是汉人刘向将楚国屈原、宋玉以及汉代的东方朔、淮南小山和他自己的诗歌编为一个集子。
它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 集,有诗歌17篇,其中屈原的作品占绝大多数。

06、先秦历史散文

(1)《尚书》:上古之书,记言古史,上自唐虞,下到尚周。作者不详。今存
(2)《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内容从鲁隐公到鲁哀公共240多年的历史。
孔子编订。记事简单,类似现在的新闻标题。
(3)《左传》: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为春秋做传的,记事比《春秋》多13年,
作者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
(4)《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内容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500多年的历史相传作者为左丘明。
(5)《国策》:又名《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国别体史书,共12策33篇。西汉刘向编订。
(6) 名 句: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满招损,谦受益|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亡羊补牢,犹为迟也

07、先秦诸子散文

(1)《论语》:儒家经典。孔子弟子编纂。反映孔子思想(礼治),20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儒家创始人。
(2)《孟子》:儒家经典。孟子著,反映孟子思想(仁政),7篇。
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人,儒家重要人物。
(3)《荀子》:儒家著作。荀子著,反映荀子思想(唯物主义),32篇
荀子,名况,后人尊称“荀卿”,赵人,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
(4)《墨子》:墨家重要著作。墨子及弟子著,反映墨子思想(兼爱),53篇
墨子,名翟,鲁国人,墨家创始人。
(5)《老子》:即《道德经》,道家经典。老子著,反映老思想(无为)81章
老子,名耳,字伯阳,道家创始人 。
(6)《庄子》:即《南华经》,道家经典,反映庄子思想(清净无为),33篇
庄子,名周,宋国人,道家学派重要人物。
(7)《韩非子》法家重要著作。韩非著,反映韩非思想(法治),55篇。
韩非,先秦法家集大成者。
(8)《孙子》:即《孙子兵法》,孙子著。我国第一部军事理论著作,13篇。
孙子,名武,字长卿,齐国人,我国古代军事家。
(9)《吕览》:即《吕氏春秋》,杂家代表著作。吕不韦集门人编写,160篇。
吕不韦,韩国商人,曾为秦的相国。
(10)名 句 :工欲上其事,必先利其器|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是可忍,孰不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08、汉处著名文学家——贾谊

(1)贾谊,西汉初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世称贾生、贾长沙,33岁死。
(2)贾谊的著名散文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
贾谊的著名辞赋有:《吊屈原赋》,《 鸟赋》
(3)贾谊共有文章58篇,西汉刘向将其编订为《新书》。

09、汉赋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主要作家

(1)“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属于韵文。
(2)形成期(汉初---汉武帝)多为书写悲愤之情的“骚体赋”,有贾谊《吊屈原赋》, 枚乘《七发》等
全盛期(汉武帝---顺帝)多为歌功颂德的长篇“大赋”,有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赋》, 班固的
《两都赋》和杨雄的《甘泉赋》等。
转变期(汉顺帝---汉末)多为篇幅较小的抒情“小赋”,有张衡《二京赋》,蔡邕《述行赋》等。
(3)“汉赋四大家”是:杨雄、司马相如、班固、张衡

10、司马迁与《史记》

(1)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二十岁开始漫游,三十二岁继父职为太始令,四十二岁开
始写〈史记〉。后因李陵(李广之孙)降匈奴一事得罪汉武帝受宫刑并下狱。出狱后发愤著书,历经
十多年,完成《史记》。
(2)《史记》,又叫《太始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130篇,52万余字,分为本纪(12)
世家(30)、列传(70)书(8)、表(10)五部分,记载从传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历史。
(3)《史记》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鲁迅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司马迁还有辞赋8篇和著名的散文《报任安书》
(5)名 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11、班固与《汉书》

(1)班固,字孟坚,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其父班彪曾撰〈史记后传〉。班固曾被污入狱,其弟班超替其
力辩,出狱后任兰台史令,奉诏写史,历经二十余年,完成《汉书》。
(2)《汉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西汉)。全书共100篇,分为帝记(12)、列传(70)、表(8)、
志(10)四部分记载了从汉武帝到王莽共229年历史。
(3)班固 还是东汉著名的辞赋家(〈两都赋〉)
(4)名句: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12、汉乐府民歌

(1)“乐府”是两汉时期的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有二:一是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演奏,二是采集
民歌。后来,乐府就成了民歌的代名词。
(2)乐府民歌的最大特点是写现实生活,叙事性强。
(3)乐府民歌的佳作:《陌上桑》,《孔雀东南飞》,《长歌行》等。
(4)《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第一首长篇抒情诗是〈离骚〉),它与北朝的《木兰诗》
合称为“乐府双璧”。

13、先秦诸子散文

(1)《论语》:儒家经典。反映孔子思想(孔子,名丘,儒家创始人。)
(2)《孟子》:儒家经典。反映孟子思想(孟子,名轲,儒家重要人物。)
(3)《荀子》:儒家著作。反映荀子思想(荀子,名况,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
(4)《墨子》:墨家重要著作。反映墨子思想(墨子,名翟,墨家创始人。)
(5)《老子》:道家经典。反映老子思想(老子,名耳,道家创始人 。)
(6)《庄子》:道家经典。反映庄子思想(庄子,名周,道家学派重要人物。)
(7)《韩非子》法家重要著作。反映韩非思想( 韩非,先秦法家集大成者。)
(8)《孙子》:我国第一部军事理论著作( 孙子,名武,我国古代军事家。)
(9)《吕览》:杂家代表著作。吕不韦集门客编。(吕不韦,曾为秦的相国。)

❼ 中国古代小说的代表及作者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里程及其规律

第一部分,说明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说明我国古代小说在发展过程中的规律。第一部分是从纵的方面论述,第二部分是从横的方面论述,全文纵横交织,互相补充,完整地阐述了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一部分讲发展过程,作者是按几个阶段来写的。1.起源:神话传说。2.发展:魏晋南北朝志怪志人。上述两个阶段中,小说同历史归于一类。3.成熟:唐代传奇。脱离历史而成为独立的文学创作。4.继续发展:宋元话本小说、演义小说。5.顶峰:明清文人独立创作,写平凡的人和事。

作者阐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抓住了两个关键。第一个是文学与历史的关系。萧统的文学定义说,“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就是指出文学作品必须有想像虚构,还要讲求文采。神话传说、志人志怪,都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所以同历史归于一类。唐代传奇,有想像虚构并讲求文采,因此就离开历史而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第二个关键是文人加工民间传说与文人独立创作的关系。宋元话本小说、演义小说,都是文人采用民间传说而进行再创作的,写的都是非凡的人物,不寻常的英雄;明清小说,发展成为文人的独立创作,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抓住上述两个关键,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进程就容易理清了。

第二部分讲发展规律,作者列举了四条。这四条与第一部分的内容密切相关。例如第一条,“中国的小说是来自民间的,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反映。中国小说的每次发展、进步都是由优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这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几个阶段都可以得到证明。又如第二条,“史传文学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这从中国古代小说的几个发展阶段中,可以看得更加清楚。作者在课文中只谈了“对人的看法和描写”一点,在另外的文章中还谈了几点(参照“有关资料”)。

二、学习重点说明

1.融会贯通,理解课文

课文论述的内容极为丰富,从时间说,从远古到清末;从范围说,小说发展的规律,头绪纷繁。因此,必须下功夫贯通起来理解,才能正确把握课文的内容。

首先,把第一部分讲发展历程的内容按时间顺序串连起来理解。在这中间,可以把发展历程分为五个阶段、两个关键。理解了这些,就理解了第一部分内容。其次,把第二部分讲发展规律的内容与第一部分的内容结合起来理解。例如第二条规律,因为古代小说脱胎于史传文学,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对史传文学的传统有所继承,这首先表现在对人的看法和描写上。反之,理解了第二部分内容,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第一部分。例如,理解古代小说脱胎于史传文学,那么也就不难理解小说发展过程中话本小说、演义小说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了。

2.举一反三,用实例说明规律

在课文中,作者已经举了不少实例来说明规律。因此,学生从课文中不难得到启发,模仿着用自己熟悉的例子去进一步说明课文阐述的规律。例如,作者已经用《三国演义》《水浒传》说明第三条规律,但失之于简单,不妨要求学生把说明具体化。甚至有些学生熟悉的但作者没有涉及的例子,也不妨要求学生去说明课文中提到的某些规律。这是学习课文的延伸,也有助于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课文。

●解题指导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融会贯通,把握课文基本内容。

朝代
发展阶段
体裁特点
规律

魏晋南北朝以前
起源
神话传说
1.中国的古代小说是来自民间的,古代小说的每次发展都是由文人作家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2.史传文学对中国古代小说很有影响。3.古代小说创作立足于现实。4.由于受封建文化的压迫摧残,古代小说的发展极为艰难。

魏晋南北朝
发展
志怪志人


成熟
唐传奇

宋元
继续发展
话本

明清
顶峰
①演义小说
②文人独立创作,关注平凡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

二、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并说明它们在阐明课文观点上的作用。

1.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2.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

3.明镜照物,妍媸毕露。

4.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时纪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本题中所列引文,都是文言,需要学生切实弄懂,知道它们的含义;还要求学生了解它们在说明文章观点上的作用。

1.意思是,文学作品所描写的对象具有积极意义,其内容的表达、形式的安排,都经过作者深沉的构思、想像,其辞藻、音律、用典等艺术形式都比较讲究。事,指作品描写的对象。沉思,深沉的构思。义,指思想内容。翰藻,指作品的辞采。课文引用萧统的这两句话,是为了说明萧统对文学与历史等学术著作的区别已经有所认识,到唐代,我国的古代小说终于脱离历史而发展成为文学创作。

2.意思是,爱它而要知道它有缺点,恨它而要晓得它有长处。缺点、长处必须都写下来,这才是真实的记录。课文引用《史通》的这些话,是为了说明我国古代小说对史传文学传统的继承,首先表现在能够辩证地认识人和描写人。

3.意思是,明亮的镜子照物体,物体的美丽和丑陋全都清晰地显露出来。妍,美丽;媸,丑陋。课文引用这两句话,是为了说明《水浒传》写人艺术的高明。

4.意思是,虽然我的书名为志怪,也不专写鬼神,却时时写人间的变异,也略微蕴含着鉴戒。课文引用吴承恩的话,是为了说明《西游记》是立足于现实的。

三、作者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为例说明第三条规律,其中以《三国演义》《水浒传》为例的说明较简略,试把这两例中的一例的说明具体化。

以《水浒传》为例。作者写北宋宋江农民起义,是立足于现实的。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元末爆发了农民大起义,群众性的反抗运动风起云涌。它们规模宏大,波及的范围广泛,其间又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产生,因此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传说施耐庵同元末的农民起义运动有一定的联系,甚至亲自参加了起义的队伍。可见,《水浒传》描写的农民起义,正是立足于现实的基础上的。

四、试把读过的《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失街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范进中举》等课文联系起来理解,想想它们体现了本文提到的哪些规律,并写成一二百字的短文。

它们体现了课文提出的四条规律。写一二百字的短文,可以重点谈其中的一条。

●教学建议

一、指导学生以旧知求新知,旧知、新知融会贯通,理解课文。高三学生,应该读过一些中国古代小说,也读过不少史传散文,例如中国古代四大著名长篇小说、话本小说,志人志怪小说、神话传说等,又如《左传》《战国策》《史记》中的一些散文等。要调动学生的这些积累去理解课文,这样就容易得多。

二、理解我国古代小说与史学的关系,是把握课文内容的关键。第一部分讲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过程,小说脱离史学而独立,这是关键性的进步;第二部分讲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规律,小说继承史传文学的优秀传统,这是关键性的规律。因此,指导学生把握课文,要抓住关键不放松。

三、这篇课文有一定难度,不要求学生全部读懂,能懂多少就算多少。这篇课文的教学只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使学生知道怎样融会贯通地去阅读有一定难度的文章。

四、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可以把“有关资料”中某些东西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资料去阅读课文。

●有关资料

一、关于“文学”的含义(胡经之)

对于文学是语言艺术这种认识,中外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才逐渐明确。

在中国,“文学”的含义曾有几度变化。在先秦时代,“文学”是“文章”(“文”)和“博学”(“学”)的总称,“文学”包括了整个文化,先秦诸子的哲学、道德、政论文章,都被说成是“文学”。到了秦汉时代,“文学”还是总括“儒学”和“文章”,但二者渐趋独立,“文学之士”逐渐分离为二:一类归“文苑”,一类属“儒林”。像司马相如这类从事辞章诗赋创作的文人,和那些专门研究儒学经术的学者分开来了。发展到魏晋时代,“文学”和经学、玄学、史学都分立发展。到了齐梁时代,更进而把“文学”细分为“儒”和“学”,把“文章”细分为“文”与“笔”。史传、奏议这一类文章归入“笔”,屈原、宋玉、枚乘、司马相如等人辞章诗赋一类算作“文”(梁元帝萧绎的《金楼子·立言篇》对此有所阐明)。“

❽ 推荐下写的好看的古代小说的作者

黑洁明的小说 凤凰传奇 系列都 很好看~~ 尤其《我爱你,最重要》是穿越的专,暖暖属温馨的感觉~~
决明 的小说,当铺那一系列很好看~~还有其他古代也都不错~~
席绢的很多古代小说 超经典《交错时空的爱恋》《点绛唇》《这个男人有点酷》还有好多,都是经典中的经典~
另外 还有 浅草茉莉 《银一两》《丫头》之类,也很好看~
PS:于晴 出新书了《南临阿奴》《就是皇后》《有女舜华》那个系列超好看,呵呵~~同道中人啊~

❾ 推荐几本关于古代的小说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语言生动、场面宏大、个性鲜明,塑造出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等许多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其出色的文学成就,使它的影响事实上已深入到中国文学、艺术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三国演义》全书出现以前,中国各类小说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几十个字。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中国小说如何由短篇发展至长篇,这点我们要注意。原来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正是敷演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著。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到辗转加工,集合成书,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集体创造。与由单一作者撰写完成的小说在形态上有所不同,很值得我们注意。这种源出众手的小说,后来还有神魔小说《西游记》和另一讲史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对后来的小说相信有一定的启导作用。讲史文学的源流,这部巨著本身的文学价值,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讨论。

一、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拥刘反曹

1、 拥刘反曹思想在作品中的表现;

2、 拥刘反曹思想的形成:四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的,罗贯中继承并将它熔铸到了作品中,毛宗冈在修改时又加强了它;

3、 拥刘反曹的内涵:反映了人们对德治仁政的理想和反对暴政的意愿;是民族思想的反映;是正统思想的反映。

二、刘备、曹操形象。

1、 曹操:奸诈、残忍、虚伪;雄才大略、远见卓识;——这是一个复杂的形象,罗贯中即写其短,也写其长,又不影响他的倾向性。

2、 刘备:即理想化的人君形象,同时又有统治阶级代表人物所特有的虚伪一面。

三、战争描写。

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

相似处:都是以弱对强、都用了火功、结局都是弱者胜。

不同的特点:斗争双方的特点不同、面临的情况不同等,使之写来绝不雷同。

学习内容

一、讲史文学之源流

宋代说话技艺十分发达。说话的演出地点不限于勾栏瓦肆,一般村野寺庙也有演出。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首都汴京著名艺人霍四究以“说三分”著名,说三分即讲三国故事,而尹常卖以说五代史见称,二人都是讲史好手。

说话人无论是否高手,都需要讲稿。当时有专门编写讲稿的“书会”。书会中人既要编写故事,就不能不具备较为深厚的文艺修养和广博的历史知识。说话人的稿本经过不断润色增删,就有可能演变成为篇幅越来越长的小说。

宋代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录说话四家:

说话有四家:一者小说,谓之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皆是扑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说铁骑儿,谓士马金鼓之事。说经,谓演说佛书。说参请,谓宾主参禅悟道等事。讲史书,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最畏小说人,盖小说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提破。

其中第四家为“讲史书,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战争之事。”说三国故事应属于这一类。

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可以说是直接或间接汇集了唐宋流传的三国故事,特别是小说者所讲“一朝一代故事”之讲稿材料,是经过无数次增饰修改而成的作品。下面提到的《全相平话三国志》虽是元代产物,但它的祖本可能源自宋代说话人的手稿。

说话材料如何成为话本小说?大概说话人起初靠口耳相传,不靠文本,但口耳相传,容易忘记,故事越增饰,则内容越繁复,越不易记忆,唯有利用文字记录下来,以免讲说时遗漏。文字记录不断整理,则篇幅越来越大。这里有两个小问题值得思考:一是最初稿本可能会较为简单粗糙,后来的整理增订本可能较为繁富复杂,但删节本却相反;二是初稿一旦钞写流传出去,因为由不同的艺人或文人各自润色演绎,同一故事稍后可能出现众多不同的版本。这里举一两个例子说明。现存《至治新刊全相平话三国志》三卷,是元朝英宗至治年间(1321年一1323年)建安(在今福建北部)虞氏刊本,每卷卷首都刻“至治新刊全相平话三国志”,一般简称《三国志平话》,原作者姓名已佚,学术界认为是元代讲史艺人说话的底本。这个本子现藏日本东京内阁文库,有一百三十八页,每页上下两栏,左右两页合起来,上面为一图,下面为文字。说话人拿着这个本子,看图览字,可以口沫横飞,随机敷衍。这不一定是说话人的初稿,却是一个较早版本的稿子,可以看出它较为简单粗糙的特点。另外一个例子是《三分事略》,又题为《三国志故事》,上图下文,三卷,不题撰人,也属建安书坊刻本。虽然上、中卷首行题刻“至元新刊全相三分事略上”、“至元新刊全相三分事略中”,又封面有“甲午新刻”四字,学术界大多认为并非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甲午(1294年)之刻本;乃书商故弄玄虚,实是元至正十四年或元明易代期间之产物。因为上、中、下三卷,每卷最后一页或二页之前,均故意漏刻二至三页故事,但页码却连接而无中断,明显是书商偷工减料,为欺骗顾客而做的手脚。删节本通常都是为了减省成本而印制的。

鲁迅称宋之说话人多高手,而不闻有著作;现存讲史平话多为元人作品(1982,127页)。其中《至治新刊全相平话三国志》和《至元新刊全相三分事略》,均具备《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是其雏形。

总括这一小节内容:中国讲故事的源流很早,宋代说书人尤其喜欢讲史。北宋时已有霍三究以说三分著名。但三国故事的零星片段流传甚早,于唐代已有记载。宋人致力增饰铺张,因而内容更丰富,情节更精彩。现存《全相平话三国志》是元人作品,应该是《三国志演义》的胚胎。

二、《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年代和版本

这一节“作者、版本和成书年代”提供的资料,其中涉及争论的问题甚多,建议不要死记材料,知其梗概便可。

作者

在漫长的专制帝王统治时代,很奇怪的是,中国小说和戏剧一直遭受正统文士的忽略和歧视,以致这类作品多半是遮遮掩掩、偷偷摸摸的出现。其作者或用化名,或不留名,总是难得清清楚楚知其生平,使人遗憾。我们这个课程选讲的几部巨著,其作者无一不有类似的情况。

《三国演义》的作者,一般说是罗贯中。有关其籍贯、生平事迹的记载很是分歧,材料也都很简略。

关于罗贯中的籍贯主要有四说:一是太原人,二是杭州人,三是东原(山东东平)人,四是庐陵人。数十年来,以前两种说法为多,但迄无定论。今人刘知渐、王利器、沈伯俊、周楞伽等人均持东原说。从现有资料看,以东原说较为可信。

—、太原说

明佚名《录鬼簿续编》云:“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

二、杭州说

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三云:“《三国》、《宋江》二书,乃杭人罗本贯中所编。予意旧必有本,故曰编。”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卷二十五“委巷丛谈”云:“钱塘罗贯中本者,南宋时人,编撰小说数十种。”

明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七“经籍考·传记”类云:“《水浒传》罗贯著。贯字本中,杭州人。”

三、东原(东平)说

明庸愚子(蒋大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云:“若东原罗贯中,以平阳陈寿传,考诸国史,自汉灵帝中平元年,终于晋太康元年之事,留心损益,目之曰《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

王利器《罗贯中与〈三国志通俗演义〉》(1983,240-265页)从元代赵偕(字子永,慈溪人)《 赵宝峰 先生集》卷首所附《门人祭宝峰先生文》所列三十一门人中找到罗本和高克柔二人,认为罗本即罗贯中。这涉及《水浒传》的作者,《水浒传》中唯一的好官是东平太守陈文昭,何以如此?原来慈溪县令陈文昭向邑人赵宝峰执经请业,行弟子礼,宝峰以治民事告之。因此清人编《宋元学案》就将陈文昭也列为宝峰先生门人,于是不难解释《水浒传》唯一好官是陈文昭之谜。《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撰、罗贯中纂修”,罗贯中分明是罗本,东平是其父母之邦。把这个好官说成是东平太守,王利器认为是“罗贯中精心安排的”。

周楞伽《关于罗贯中生平的新史料》(谭洛非编,1992,119-130页)也从《 赵宝峰 先生集》和《宋元学案》找寻资料,认为罗贯中原来名本,字彦直,东平人。元亡后投奔居于浙江慈溪的兄长罗拱字彦威,罗拱为宋宗室后裔赵宝峰的门人,所以罗本也师事赵宝峰。贯中恐是别号。

至于罗贯中的生平,有以为是南宋人。有以为是元未明初人,《漫稿》以为元未明初人这说法较合理,理由是元末明初动乱的经历和作家的政治抱负对《三国演义》的创作有实质的影响。以下引述周邨、冯其庸、章培恒、周楞伽等人的说法:

—、南宋人(周邨)

周邨《书元人所见罗贯中〈水浒传〉和王实甫〈西厢记〉》(1985,76-82页)一文,认为“罗贯中可能是南宋人或宋元间人。”其说可约略参考前面“讲史文学之源流”一节我们所引周邨的意见。

二、约生于 1295年前后(冯其庸、章培恒)

冯其庸《论罗贯中的时代》(1991,80-93页),认为既然罗贯中与葛可久并提,葛是元人,罗当然也是元人。从《录鬼簿续编》的记载推算,罗贯中大约生于元贞元年(1295年)前后,死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前后,大约活了八十五岁。

章培恒《关于罗贯中的生卒年》(1982,第三期,120-126页)坚持以书中今地名来考证一本书的成书年代,并藉以追查作者在生时间,他认为《三国演义》约成书于1329年前后,其时罗贯中当在三十岁以上。

三、约生于1330年(鲁迅、周楞伽)

鲁迅《史略》(129页)认为是“元明间人”(约1330-1400年)

周楞伽《小说札记》(1981,第四期,76-82页)同意鲁迅的说法,认为罗贯中“是由元入明的元末明初人”,且可能是慈溪人。

结合各家意见,大致是这样:罗贯中东平人,原名罗本,字彦直,别号贯中,又号湖海散人。大约为元末明初时人,曾入张士诚幕府,后来隐居浙江慈溪,从事创作,明初去世。著有杂剧三种,今存《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又著小说六种《三国演义》、《小秦王词话》、《隋唐志话》、《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一般相信,《水浒传》这部小说也包含了罗贯中的心血。

成书年代

《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主要有四说:一是宋或以前,二是元代中期,三是明初,四是明中叶。无论如何,因为不能否定罗贯中为《三国演义》的编撰者,则写作年代就无法跳出罗贯中生活的时代,成书年代必须结合罗贯中的生卒岁月来看。

一、宋以前说

周邨主张《三国演义》成书于宋或北宋以前,我们前面已引述他的说法(见本单元,第3页)

二、元代中期说

袁世硕《明嘉靖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乃元人罗贯中原作》(1991,94-108页)一文认为该书用三百三十多首诗来品评人物,收束情节,与宋元间的平话很近似。且引用时或言唐贤,或言宋贤,不言“元贤”,实是元人口吻;书中小字注中所提及的今地名,除了个别几个笔误外,几乎全与元代行政区名称相符。因为其中江陵、建康、潭州均为元天历二年(1329年)以前的旧地名,因此将作注的时间断在此年,再往后延伸十几年,基本上可以确定书成于元中期,大约是十四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他并认为罗贯中生卒年约为1300年至1370年,而嘉靖刊本可视为罗贯中原作。

三、明初说

欧阳健《试论〈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年代》(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983,280-295页)一文认为《三国演义》成书于明初。他不同意袁世硕断书中小注年代于天历二年(1329年)以前,认为地名情况复杂。他认为罗贯中在明初开笔,第十二卷写作不早于洪武三年(1370年),全书初稿完成于1371年以后。他还认为根据《门人祭宝峰先生文》以齿序排名,罗本处于第八位乌斯道(1314年生)和第十三位王桓(1314年生)之间,生年约在1315年至1318年之间,卒年估计在1385年1388年之间。开笔时罗本贯中约五十馀岁。

四、明中叶说

张国光《〈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明中叶辨》(1983,266-279页)一文认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三国志平话》为基础写成,而元刊《三国志平话》为新安虞氏至治年间(1321-1323)所刊五种平话之一,篇幅仅有八万字,文笔粗糙简陋,《三国志通俗演义》篇幅为其十倍,手法成熟,从发展过程看,必远远产生于平话之后。张国光因此认为,“此书的撰成,既不会是元代,也难以肯定是明初,其时当在明中叶。为此书写序的庸愚子蒋大器很可能就是它的作者。”他估计由于蒋大器写序后无钱刻书,过了二十年才由修髯子印行。

值得注意的是,张国光是抛开罗贯中作为《三国演义》作者来立论的,这样就不必顾虑成书年代是否与罗贯中生卒年配合。如若结合罗贯中生平来看,以第二和第三两种说法较为接近事实。如果第四种说法合理,则明中叶是开始流传的时间。

版本

—、嘉靖本

现存明嘉靖壬午(1522年)刊本。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各则题目唯七字。书署名“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要注意的是,以前很多学者认为它是最接近罗贯中原作的版本,甚至是罗的原著,但现在怀疑者不少。

二、志传本

现存有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刊刻的几个版本,简称“万历诸本”。以刘龙田乔山堂刊本、余氏双峰堂刊本较早。值得注意的是,内容与嘉靖本有些不同,文字较质朴。不少学者认为“志传本”的祖本较嘉靖本早。

三、李评本

“ 李卓吾 先生批评三国志”,系万历后、天启间无锡人叶画假李卓吾之名伪作评语刊行,故又称“伪李评本”。将嘉靖本回目每两则并为一回成一百二十回本,不分卷。现存明建阳吴观明刊本等几种。清代毛宗岗据以删削修订为毛评本。

四、毛本(毛评本)

“毛宗岗评三国志演义”,清康熙刊本,六十卷一百二十回。毛纶、毛宗岗父子假借金圣叹名义评改“伪李评本”,全面修订而成。鲁迅说毛氏父子主要进行三项工作,一曰改,二曰增,三曰削,其余小节则“一者整顿回目,二者修正文辞,三者削除论赞,四者增删琐事,五者改换诗文”而已。应该注意的是,李悔吾认为该书比以前的版本更强化封建正统思想,而在艺术加工方面则大大超越以前各本。

这四个版本系统,总归起来,实际只是三种而已:一是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系统,二是《三国志传》系统,三是毛评本系统。至与“李评本”因为被毛宗岗修订后已融入毛评本,跟毛评本应属同一系统。目前书坊排印的本子,绝大多数是毛评本系统,不过在校勘时通常会参考嘉靖本的异文做些改动。

三、三国故事的形成经过

晋陈寿编撰《三国志》,刘宋时裴松之引书四百馀种为之注。我们知道魏晋六朝品评人物风气盛行,品评人物总须根据具体事迹;后来《世说新语》更具载不少魏晋时期各种人物的妙人妙事。品评人物风气流传一段时间,影响所及,许多人对于当时人物的言行十分熟悉。在谈说过程中,一方面兴趣浓厚不减,而口耳相传之间又增添讲者的主观意见和个人色彩,对于人物和事件的描述刻画遂有越来越精彩的现象。

例如说两晋南北朝记叙、描写、歌咏三国故事和人物的文献有三十多种。这是现存文献而言,实际一定不止此数。

唐代论述三国的诗文一百四十多篇,宋代则有约八十篇。这些也都是指今日所知材料而言,当时出现而遗佚的必定更多。

元朝除诗文外,元杂剧以三国故事入戏的有六十多本。这更值得注意,一是当时三国故事个别片段巳发展得很成熟,才能编为戏本,二是戏比诗文流传更广泛,影响更大,与小说发展变作互为因果。而宋以来流传的说三分,此时成为平话小说《三国志平话》和《三分事略》,更成为三国演义小说的基础。

《三国演义》是长篇小说,但原来的故事却是零星存在的。这些零星材料如何最终组织成长篇巨著,实是一个有趣的过程。这过程可说是年深月久。由于它根本不是正史——如果雷同正史,则《三国志》成书后就无须再编撰甚么《三国演义》了。当然《三国演义》的取材,既有直接取自《三国志》的,也有间接取自《三国志》的注文以及其它六朝文献的史料,更多的则是后世已敷演充实的(俗语“加料”)故事材料。尤其是元代戏剧作品,已将三国故事贯串成有血有肉的生命。综论三国故事的形成经过,可以分为下述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陈寿《三国志》成书以前的记载,大部分是史料,包括历史人物的出身、言行等记录和传说。陈寿《三国志》录取其中一部分做材料,编撰正史,但更多的材料则遗留在文人笔下或民间。

第二个阶段是《三国志》成书后初期,尤其是东晋、南北朝,因为去三国未远,仍有大量文献和民间传说流行,但故事内容大约无可避免开始出现增添或转变的情形。

第三个阶段是唐,宋时代文人的歌咏和说故事者的敷演,前者可使故事传说走向理趣,后者则使零星故事组合成较长的单元。

第四个阶段是元剧作品。元代许多剧作家都尝试将三国故事敷写成情节精彩的剧本。就以吕布和貂禅的故事为例,现存的剧本有无名氏《锦云堂暗定连环计》,郑光祖《虎牢关三战吕布》,武汉臣《虎牢关三战吕布》(残缺),于伯渊有《白间斩吕布》。另外元南戏有《貂蝉女》(残缺)。见微知著,可以估计元剧作家对全部三国故事发扬光大之贡献。

第五个阶段是罗贯中的成书。“三国志通俗演义”一书“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确是的论,尤其是博采各种典籍包括史注、笔记、传说、平话、剧本、诗文等,共冶一炉,成为巨著。这当中实际上汇集了千千万万人的心血;在罗贯中以前,在故事文字和情节方面进行修改加工的无名作者,也同样功不可没。罗贯中可以说是后期一个集大成者。

四、《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

坊间流行的《三国演义》毛评本在书前有一篇《读〈三国志〉法》。这是一篇教人如何欣赏《三国演义》的文章,包括内容和文学技巧的剖析。当中不是每一个观点都正确,但却是很有启发性的,不可不读。

主题思想

三国演义这部巨著大致上以陈寿《三国志》的历史范围为基础,从文学角度再现了汉末黄巾起义到西晋统一这八九十年间的演变过程。因为历史大事不便随意纂改,但其中细节却可尽情发挥,作者在编写时可以融入个人的主观成分,成为思想性较明显的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以蜀汉为正统,处处尊刘贬曹,与陈寿《三国志》以魏晋为正统有别,历来视此为《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扬刘抑曹是《三国演义》的主调,尤其是现在流行的毛评本,说“强调正统”是该书主题,应该不会错。而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观念,也与作者所处元未明初的时代背景有些关系。

五、《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一、描写战争:二、塑造人物形象;三、结构艺术;四、语言特色。

描写战争

第一点是战争的多样化。书中描述了上百次战争,可以分为陆战、水战,或水陆混合战,例如水淹七军;又可分为攻战、守战;或分伏击战、偷袭战;或分阵地战,游击战;或主将比试,或两军混战,形式多样化。

第二点是军事行动与政治策略相结合。如曹操南侵并非毫无目的,是为了完成统一大业,刘备联吴抗曹是为了有立足之地,然后振兴刘氏的汉室基业。诸葛亮南征是为了解决与南方少数民族的纠纷,稳定后方,以便全力对付势力强大的曹魏。

第三点,战争的胜负系于智谋。关键在于运筹者的智能,能不能采纳部下的善计良策,能不能正确判断敌情,能不能客观分辨忠奸,能不能冷静处事。大小战争的胜负无不与斗智用计拉上了关系。《漫稿》举了许多例子,建议翻阅原书。

第四点,着重写人,不着重写战争过程。吸收《左传》描写战争的经验而详写谋略,略写战斗过程;详写占得上风者,略写位处下风者;详写将胜者,略写将败者。通过几场交锋,逐步将人物性格形象塑造出来。

塑造人物形象

由于鲁迅在《史略》批评《三国演义》“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过去的评论家多受影响,不敢推翻其说,几成定论。其实鲁迅的看法是有偏颇的,《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或有忠奸分明的主观意图,但并非黑白分明一面倒。孔明料事如神,但并非永无错误,曹操是奸雄,也不是毫无优点。关羽忠义勇俱全,然而骄傲自用,不顾大局,屡屡如此。例如:要与马超比试武功;谩骂孙权,拒不联婚;耻与黄忠并列,不受五虎将印;四是轻视陆逊,因而招致失败。

结构艺术

三国故事基本上以魏、蜀、吴三国兴亡为纵线,以战争发展和人物活动为材料。九十多年的兴亡史大约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由黄巾之乱至赤壁之战为第一阶段;三国鼎立至诸葛亮病逝为第二阶段:此后至晋统一天下为第三阶段。其间穿插以魏、蜀、吴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纷争,把各种大大小小的战争和文臣武将的奇谋险计逐一带出,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大故事。由于传统章回小说的结构回合之间前后呼应,在紧随主线发展之下,分散之中有集中,首尾一贯,形成一个统一的小说系统。

但是,在处理长达九十七年的历史事件中,由开始至诸葛亮病逝共五十一年用了一百零四回,而后面的四十六年,时间长度其实几近一半,却只用了十六回来概括历史演变,其分量安排明显并不平均。原因何在呢,因为《三国演义》以蜀汉为正统,前五十年正是蜀汉由无至有,由弱至强,遂能联吴抗曹,三分天下这些光辉事迹自然值得大书特书,但诸葛亮一死,形势急转直下,蜀汉开始面临溃亡,时日无多,因而篇幅大为缩小。可见作者在结构方面,处理时间这一因素是有轻重之分的。

对魏、蜀、吴三国的描写,蜀、魏之间有战无和,蜀吴之间和多于战,吴魏之间则战多于和。然而重点始终放在蜀、魏这边,对吴国描写是有些忽略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研究三国人物者也有意无意间偏重于蜀、 魏 君臣方面。换句话说,作者在确定主次方面,也是颇用心思的。

由于《三国演义》是战争小说,描写战争题材,从围绕大小战争故事所形成的特殊情节去观察,也可以理出一个结构脉络。郑铁生《三国演义艺术欣赏》就尝试这样去分析其结构,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三大战役为主线,中间夹杂一些较次要的辅助性战役,贯串了全书,形成一个战争系统(1992,246-273页)。冒忻和叶胥也有类似的说法,他们以赤壁之战为例:从起因到结束,共计八回,其间包括曹操下书,诸葛亮舌战群儒,蒋干中计,黄盖用苦肉计,孔明借箭,借东风,华容道释曹操等一系列小故事,各小重点组成了大重点,成为组织严谨的结构。

语言特色

《三国演义》是用浅白的文言写成的,言简意赅,语气明快。这在封建时代一般稍能识字者,大约均可欣赏,有利于传播。

《三国演义》一书,特别是毛评本,移用了古代文学家很多诗词,与白话文比较,使用浅白文言文,更能够使之与这些诗词在语言风格上较为统一和谐。

《三国演义》一书创造了很多成语,引用或自造许多谚语,生动活泼,丰富了中华民族的语言。

六、《三国演义》对后世文学之影响

《三国演义》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有几个方面,一是该书是历史小说鼻祖,后世历史小说不少以之为典范,模仿其体制结构;二是该书故事精彩,明清以至近世戏剧家多从中取材改编为剧本;三是后世诗文作品取以为典故,或作为咏唱题材;四是《三国演义》语言精警,能丰富后世作家之用语。

❿ 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作家

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传》《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5、屈原

屈原(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参考资料来源1:网络-孔子

参考资料来源2:网络-墨子

参考资料来源3:网络-孙武

参考资料来源4:网络-孟子

参考资料来源5:网络-屈原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蒋菡在2023-06-25 10:21:34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zhongsheng/317159.html


上一篇:男主重生到高考当天的小说
下一篇:历史穿越小说中的历史错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