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说河间妇传在线阅读

高媛
高媛
发布于 阅读量 979
古代小说河间妇传在线阅读

㈠ 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渭,为什么会死在破草屋中

徐渭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是一个在中国写意花鸟画史上绝对值得大书特书的人。他笔下的花鸟作品豪放泼辣,水墨淋漓,一挥而就,但求神和,不求形似。这是他狂放不羁的性格和半生潦倒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他胸中逸气的抒发。徐渭以其独特的笔触,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画风,将传统的文人画提高到了一个更新的境界,对后世中国绘画影响极为深远。

郑板桥崇拜徐渭,甚至自刻一枚印章:“青藤门下牛马走”。齐白石直到四十几岁,才见到徐渭的真迹。看过之后他说:“青藤、雪个(八大山人,朱耷)、大涤子(石涛)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前生三百年,为诸君理纸磨墨,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

徐渭书画作品_图

所以,最后我们能够知道,“徐渭杀妻”,是因为此前徐渭已经丧失了性能力,又发现了妻子有出轨行为,但妻子很有手腕,掩饰的很好,徐渭一时没有实据,因此二人发生了口角争执,加上徐渭本性多疑,尤其是小子徐枳,其出生颇有疑问,比正常多了一个月。

徐渭最终一怒,失手击杀的妻子张氏的。但也成全了徐渭,正是在杀妻入狱后,在狱中徐渭开始学习绘画,最终成为中国画坛的一代宗师,以至于近代画家吴昌硕称徐渭是,“青藤画中圣,书法逾鲁公(颜真卿,被封鲁郡公)。”黄宾虹在《画学篇释略》说:“绍兴徐青藤,用笔之健,用墨之佳,三百年来,无人赶上他。”

㈡ 柳宗元哪篇散文成就最大

柳宗元的散文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他的散文风格自然流畅,幽深明净。他一生创作丰富,议论文、传记、寓言、游记都有佳作。 议论文笔锋犀利、逻辑严密,以《封建论》最有代表性;寓言多用来讽刺时弊,想象丰富、寓意深刻、言语尖锐,《三戒》是他著名的讽刺小品;传记散文多以真人真事为基础,略带夸张虚构,《捕蛇者说》、《童区寄传》、《段太尉逸事状》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作。

柳文中的山水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它们在柳宗元手里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柳宗元也因而被称为“游记之祖”。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著名代表作是“永州八记”。这“八记”并非单纯的景物描摹,而是往往在景物中托意遥远,抒写胸中种种不平,使得山水也带有了人的性格。

柳宗元散文语言简炼生动,他常运用虚实结合、夹叙夹议方法谋篇布局,使得文章意趣横生。此外,柳文多用短句,节奏明快而富于变化,这是他汲取骈文之长所致。

㈢ 《飞燕外传》为什么是禁书

中国古代禁书分九品 分别为
上等三品,通篇谈香艳:
上上:《杂事秘辛》、《飞燕外传》、《控鹤监秘记》、《汉宫春色》、《河间妇传》;
上中:《三山秘记》、《痴婆子传》、《闺艳秦声》;
上下:《金瓶梅》、《肉蒲团》、《海陵王》、《杏花天》;
中等三品,偶有香艳处:
中上:《西厢记》、《红楼梦》、《绿野仙踪》、《游仙窟》;
中中:《品花宝鉴》、《野叟曝言》、《帘外桃花记》、《女仙外史》;
中下:《倭袍记》、《如意奇缘》、《玉蜻蜓》、《凤双飞谈词》(姚注:此书出女子手笔,专谈男色,有女儿国王狎男妾之智);
下等三品,皆香艳说部也:
下上:《绣榻野史》、《株林野史》、《灯草和尚》、《桃花庵》;
下中:《隔帘花影》、《香闺秘记》、《桃花记》、《如意君传》;
下下:《牡丹奇缘》、《闺中秘史》、《情海缘》、《花下缘》。
此外,《花锦营》,半图半文,为明版,最为珍贵。《素娥篇》、《国色天香》、《花阵绮言》,皆珍本也。《浓情快史》亦负盛名,偶于坊间访见之,殊不见佳。《东游记》疑即《三山秘记》(又名《枕中秘》)。以上各书已罕见,可遇而不可求也。
其余如《新台秘史》、《玉娇李》、《摩登伽》、《恋情人》、《龙阳逸史》、《媚史》、《催晓梦》、《绣谷春容》、《丰韵情书》、《燕居笔记》、《闲情别传》、《僧尼孽海》、《灯月缘》、《巫山艳史》、《觉世梧桐影》、《春灯谜史》、《怡情阵》、《妖狐艳史》、《美妇人》、《绣屏缘》、《浪史奇观》、《碧玉楼》、《闹花丛》、《八段锦》、《风流和尚》、《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空空幻》等未入品。

㈣ 河间妇传何处下载

静晖先生按: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冠军,竟然有《河间传》此等被后人视为淫小说之开山鼻祖的作品问世,着实让人称奇。静晖不才,将网上下载所得之《河间传》原文贴之如下,原文似有若干错字,断句亦疑有不少谬处,静晖已经订正,但恐失原意,还是有待来日得观原稿再说吧。

河间传�

河间,淫妇人也,不欲言其姓,故以邑称,始,妇人居戚里,有贤操。自未嫁,固已恶群戚之乱宠,羞与为类。独深居为剪制众结。既嫁,不及其舅,独养姑,谨甚,未尝言门外事, 又礼敬夫。宾友之相与为肺腑者,其族类丑行者谋曰:“若河间何?”其甚者曰:“必坏之。”乃谋以车缕造门邀之遨嬉,且美其辞曰:“自吾里有河间,戚里之人日夜为饬励,一有小不善,惟恐闻焉。今欲更其故,以相效为礼节,愿朝夕望若仪状以自闲也。”河间固谢不欲。姑怒曰:“今人好辞来,以一接新妇,求为得师,何拒之坚也。”辞曰:“闻妇之道,以贞顺静专为。若夫矜车服、耀首饰,族出灌门,以饮食游观,非妇人宜也。”姑强之,乃从之游。过市,或曰:“市少南人浮图,有国工吴叟始图东南壁甚怪。可使奚官先避道,乃入观。”观已,延及客佐具食。帏床之侧闻男子咳者,河间惊,跣足出,召从者驰车归,泣数日,愈自闭,不与众戚通。戚里乃更来谢曰:“河间之遽也,犹以前故,得无罪吾属也?向之咳者,为膳奴耳。”曰:“数人笑于门,如是何耶?”群戚闻且退。�

期年,乃敢复召,邀于姑,必致之与偕行。遂入礼州西浮图,两阁叩槛出鱼艳食之,河间为一笑,众乃欢。俄而又引至食所,空无帷幕,廊庑廓然,河间乃肯入。先壁群恶少于北牖下,降帘,使女子为秦声,倨坐观之。有顷,壁者出,宿选貌美阴大者主河间。乃便抱持河间,河间号且泣,婢夹持之。或谕以利,或骂且笑之。河间窃顾视,持己者甚美。左右为不善者,已更得适意,鼻息然,意不能无动,力稍纵,主者幸一遂焉。因拥致之房。河间收泣甚适,自庆未始得也。至日仄食,其类呼之食,曰:“吾不食矣。”且暮,驾车相戒归,河间曰:“吾不归矣。必与是人俱死。”群戚反大闷,不得已俱宿焉。夫骑来迎,莫得见。左右力制,明日乃肯归。持淫夫大泣,啮臂相与盟,而后就车。既归,不忍视其夫,闭目曰:“吾病。”与之百物,卒不食,饵以善药,挥去。心怦怦恒若危柱之弦。夫耒辄大骂,终不一开目,愈益恶之,夫不胜其忧。数日,乃曰:“吾病且死,非药饵能已。为吾召鬼解除之,然必以夜。”其夫自河间病,言如狂人,思所以悦其心,度无不为。时上恶夜祠,其夫无所避。既张具,河间命邑臣,告其夫召鬼祝诅上,下吏讯验,笞杀之。将死犹曰:“吾负夫人,吾负夫人。”河间大喜,不为服,开门召所与淫者,裸逐为荒淫,居一岁,所淫者衰,益厌,乃出之。召长安无赖男子,晨夜交于门,犹不慊。又为酒垆西南隅,己居楼上微观之,凿小门,以女侍饵焉。凡来饮酒大鼻者,少且壮者,美颜色者,善为戏酒者,皆上与合,且合且窥,恐失一男子也,犹日呻呼懵懵,以为不足。积十余年,病髓竭而死。自是虽戚里为邪行者,闻河间之名,则掩鼻蹙额,皆不欲道也。

柳先生曰:“天下之士为修洁者,有女。河间之始为妻妇者乎?天下之言朋友相慕望,有如河间与其夫之切密者乎?河间一自败于强暴,诚服其利,归敌其夫,犹盗贼仇雠,不忍一视其面,卒计以杀之,无须臾之戚,则凡以情爱相恋结者,得不有邪利之猾其中耶?亦足知恩之难恃矣。朋友固如此,况君臣之际,尤可畏哉!予故私自列云。”

附:浅涉柳学研究的禁区——《河间传》

读到柳宗元的河间传,几乎无人不摇头,以其太黄太滥之故。为何师法三代,如此严肃的古文大家,其雄深雅健的风格独不见于此篇?至若“发纤浓于古简,寄至味于淡泊”,更觉得格格不入,间有掩卷太息,匆匆跳过,不好谥为黄色小说的鼻祖。历来评论阙如,为贤者讳,不好表态也。

编书者将此篇列于外集,可见其心目中自有轻重,若非文中作者标明“柳先生曰”,则认为阑入他人之作,恐怕早把这篇奇文剔掉了。

其实大家都忽略了这篇文章的真谛。

刘禹锡说,贞元前后,文坛上如繁星丽天,而芒寒色正,人望而知敬者首数韩柳。韩文如山,柳文如水,此后他们相与颉颃。故韩有《圬者王承福传》柳即有《梓人传》;柳有《捕蛇者说》,韩即有《祭鳄鱼文》;韩有《进学解》,柳跟着有《起废答》;韩撰《平淮西碑》,柳同时上《平淮夷雅》;退之肆其学力为《毛颖传》,子厚亦极嬉笑怒骂之能事,发为《河间传》,然而此文仅为逞奇而作乎?

原来世间“万恶淫为首”,故柳宗元用此等笔墨把他们一个永贞革新的同志,后来沦为卖友求荣的叛徒痛诋为不齿于人类的淫妇,在这篇小说里倾泻了他全部的愤慨和鄙夷,其锋芒更比刘禹锡的《戏赠看花君子》为甚。

此人指谁?这里不能简单认为郡望河间就姓张,或是汉朝河间献王姓刘就引为同宗。(柳有《王叔文先太夫人河间刘氏志文》)以柳宗元戴罪之身,当然不能明言,后之学者又苦于文献不足征,徒见妙手空空,翩然而逝,故留下一个无解之谜。

然而此文既已流传,其挚友间自有灵犀一点。笔者少时读《柳子厚墓志铭》,很奇怪以韩文的精当严谨,竟夹杂了不少毫不相干的话,直到现在才懂得一点端倪。

“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涕泣,誓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之所不忍为,而其人自以为得计”。

韩愈把这些“平居里巷,酒食游戏相征逐”的无赖写得如此不堪,若说成用来反衬柳宗元的“节义”,岂非不伦不类!

通过这一段话,固知“落阱下石”者,即“河间”其人也。

墓志又说:“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这“为将相于一时”几个字,亦有特别含义,决非泛泛之语。这把“河间”的身份圈在两个焦点上:一是为将相,二是一时(作不久)。

查柳宗元、韩愈的仕履,与他们以此有关或是可能发生矛盾的宰相有两人:皇甫镈和程异。皇甫镈和韩愈有关系而和柳宗元无来往,可忽略不计。另一个符合条件的便是“八司马”之一的程异了。

程异,长安人。“精吏治,为叔文所引,由监察御史为盐铁扬子院留后。叔文败,贬郴州司马。”(新旧唐书有传)

永贞八司马,“宪宗欲终斥不复,乃诏虽更赦令不得原”!但他由于得到李巽的保荐,不久便复出(李巽卒于元和四年),一直当到宰相。《旧唐书。裴度传》:“程异、皇甫镈者奸纤用事,二人领支盐铁,数贡羡余钱,助帝营造”。《新唐书》传同:“程异、皇甫镈以言财赋幸,俄得宰相,度三上书极论不可……卒为异镈等所构”,以此则知程异之为人。

程死于元和十四年四月,为相才半年。他与柳宗元是永贞革新的重要成员,又一同被贬。所贬郴州与永州相距不远(今为298公里),与其它人相比,他两人最相近,按理开头还是有来往的。后来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诗没有提到他,因为此次进京,柳宗元更清楚他变成了“河间”。

被贬逐的柳宗元一直希望重新回到朝廷为国家干一番事业,所以他有很多“书明谤责躬”的书启。友人也好,政敌也好,他顾不得许多,想得到他们的谅解和帮助。直到元和十三年,他在柳州已三年,还有《上门下李夷简相公陈情书》,李是弹劾他岳父杨凭之人,杨因此由江西观察使贬为临贺尉。这样的人,明知无用,柳宗元都希望他援救,其心情急切可知。同年七月李夷简罢职,九月程异便升为宰相。柳宗元对于战友、故人的高升,不管怎么样,不能不抱最后的希望。当年宪宗下令要他们这几个人“虽更赦令不得原”,但程异先成例外,而今程异比当年的李巽更有权势,更得到皇帝的信任,完全可以拔陟澡濯他。

但是这个程异不知是老奸巨滑,恐受影响,还是另有目的,终究没有帮助柳宗元,还“落阱下石”!

若是别人倒也罢了,程异之举,简直“禽兽夷狄所不忍为”。柳宗元一切的幻想彻底破灭,他愤懑之极,写下了这篇辛辣的小说,其笔调和风格为一生仅有,不能不令人感到奇怪,而且在他的文稿中,不留下他们之间的任何酬酢。

《柳子厚墓志铭》写于元和十五年,异镈二人已或死或贬。韩愈多少可以表示一下他的快意,并藉以告慰故友。通过以上材料,加深了我们对本文的理解;“河间积十年,病竭而死。柳先生曰:天下之士为修洁者,有如河间之始为妻妇者乎?天下之言朋友相慕望,有如河间与其夫之切密者乎?河间一自败于强暴,诚服其利,归敌其夫犹盗贼仇雠,不一忍视其面……亦足知恩之难恃矣。朋友固如此,况君臣之际,犹可畏哉!”

这十年当是指程异复出到升为宰相之期,说到程异原是很“修洁”的,就像当初的河间一样;他与朋友的感情,像河间原先与其夫一样恩爱。现在人家稍一威迫利诱(韩愈说:“仅如毛发比”),不但把其夫当作盗贼仇雠,还“卒计杀之”,当然这种朋友关系就不用谈了。但是小说从朋友又转到君臣关系,把一个淫妇与皇上扯在一起,岂非离题万里!原来这是柳宗元明白告诫唐宪宗:像程异这种反骨无情之辈,怎可视为股肱之臣?若把国家重任交给他,是多么可怕啊!

一九九六年八月二十日柳州日报

二零零二年三月柳州师专学报

第17卷第1期

二零零四年二月十七日台湾《史学联机》

㈤ 北齐书列传第二十七翻译

翻译:

陆卬,字云驹。年少机智聪明,风韵神态美好,好学不倦,博览群书,五经多能通晓大义。善于写文章,很被河间邢邵赏识。邢邵又与陆卬父亲陆子彰交往,曾经对陆子彰说:“我认为你是老蚌出了明珠,我想与你为纪群之交可以吗?”因此陆卬名声日渐提高,儒者与官员尤其推崇赞许。

从家中征召出来任员外散骑侍郎,历任文襄大将军主簿,中书舍人,兼中书侍郎,还以本职兼任太子洗马。自从梁、魏两国交好,每年互派使者。陆卬屡次兼任宴请接待的官吏,在皇帝的宴席上赋诗,陆卬一定先完成,虽然不是全都精巧工整,但是凭借机敏迅速被称赞。

任中书侍郎,撰修国史。因为父亲去世离任,守丧尽礼,因哀痛身体受损消瘦到极点。皇帝下诏以原来的官职起用,文襄当时镇守邺城,嘉奖他的卓越品行,亲自登门来宽慰勉励他。陆卬的母亲是魏上庸公主,当初封于蓝田,是个显贵的妇人,很有志向操守。

陆卬兄弟六人,全都是公主所生。所以邢邵常对人说:“蓝田生玉,果然名不虚传埃”公主教育小孩,都秉承大义方略。即使创伤巨大悲痛深重,出于天性,然而行为依照礼数法度,也是母亲的训导埃陆卬兄弟相继在墓侧建造守丧的草庐,背土堆成坟,朝廷十分赞叹推崇。陆卬服丧完毕应当承袭父爵,却不忍心继承(他父亲的)侯爵。

天保初年,常山王推荐陆卬的气度才干,文宣帝当面授给事黄门侍郎,升任吏部郎中。上洛王思宗任清都尹,征辟为邑中正,食贝丘县的俸禄。遭遇母亲丧事,哀伤思慕毁形憔悴,几乎不能承受丧事,病势极其沉重,困顿昏迷伏于枕上。

又感染了风疾。第五个弟弟陆搏生病临终时,对他的兄弟们说:“大哥瘦病成像这样,性格又极其慈爱,我死的时候,一定不能让大哥知道这件事,哭泣声一定不可太大而让他听到,使他感伤悲痛。”家人到了葬礼时,才告诉他。

陆卬听说而悲痛,一痛便断气,当时四十八岁。陆卬自从在朝中,宽厚谨慎,严谨小心,不说人家的短处,不夸耀自己的长处,言谈清明高远,有审察识别人物优劣的才能,朝野之人都非常悲痛惋惜他。追赠卫将军、青州刺史,谥号为文。所著文章十四卷,流传于世。北齐的祭祀祖先神明的各歌赋,大多是陆卬所做。儿子陆乂,继承始平侯爵位。

原文:

陆卬,字云驹。少机悟,美风神,好学不倦,博览群书,五经多通大义。善属文,甚为河间邢邵所赏。邵又与卬父子彰交游,尝谓子彰曰:“吾以卿老蚌遂出明珠,意欲为群拜纪可乎?”由是名誉日高,儒雅搢绅,尤所推许。起家员外散骑侍郎,历文襄大将军主簿,中书舍人,兼中书侍郎,以本职兼太子洗马。自梁、魏通和,岁有交聘。卬每兼官燕接,在帝席赋诗,卬必先成,虽未能尽工,以敏速见美。

除中书侍郎修国史以父忧去职居丧尽礼哀毁骨立诏以本官起文襄时镇邺嘉其至行亲诣门以慰勉之。卬母魏上庸公主,初封蓝田,高明妇人也,甚有志操。卬昆季六人,并主所生。故邢邵常谓人云:“蓝田生玉,固不虚矣。”主教训诸子,皆禀义方。虽创巨痛深,出于天性,然动依礼度,亦母氏之训焉。卬兄弟相率庐于墓侧,负土成坟,朝廷深所嗟尚。服竟当袭,不忍嗣侯。

天保初,常山王荐卬器干,文宣面授给事黄门侍郎,迁吏部郎中。上洛王思宗为清都尹,辟为邑中正,食贝丘县干。遭母丧,哀慕毁悴,殆不胜丧,至沉笃,顿昧伏枕。又感风疾。第五弟搏遇疾临终,谓其兄弟曰:“大兄尫病如此,性至慈爱,搏之死日,必不得使大兄知之,哭泣声必不可闻彻,致有感恸。”家人至于祖载,方始告之。

卬闻而悲痛,一恸便绝,年四十八。卬自在朝,笃慎固密,不说人短,不伐己长,言论清远,有人伦鉴裁,朝野甚悲惜之。赠卫将军、青州刺史,谥曰文。所著文章十四卷,行于世。齐之效庙诸歌,多卬所制。子乂嗣,袭爵始平侯。

此文出自隋唐·李百药《北齐书•陆卬传(第二十七)》

(5)古代小说河间妇传在线阅读扩展阅读

写作背景:

《北齐书》是唐朝史家李百药撰,属纪传体断代史,共50卷,纪8卷,列传42卷,记载上起北魏分裂前十年左右,接续北魏分裂、东魏立国、北齐取代东魏,下迄北齐亡国,前后约五十馀年史实,而以记北齐历史为主。

《北齐书》是二十四史之一,唐代李百药撰。它虽以记载北朝北齐的历史为主,但实际上记述了从高欢起兵到北齐灭亡前后约八十年的历史,集中反映了东魏、北齐王朝的盛衰兴亡。到南宋时,五十卷的《北齐书》仅剩一卷帝纪、十六卷列传是李百药的原文;其余各卷,都是后人根据唐代史家李延寿所撰《北史》抄补修成的。

在科学技术方面,书中记载了信都芳和綦母怀文的事迹。从《北齐书》的记载中我们了解到:信都芳是个发明家,他明习算学,为发明之事常常废寝忘食。他著有《器准图》3卷,书中把古来浑天、地动、欹器、漏刻等发明汇编在一起,配上图样及文字说明,是一部可贵的古代科学发明史专著。綦母怀文是灌钢技术的发明者。他总结劳动人民的经验,发明了用生铁灌注熟铁之中的灌钢冶炼法,用这种材料制造的刀,能砍透三十层铠甲。

作者简介:

李百药(564年—648年),字重规,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隋唐时期大臣、史学家、诗人,隋朝内史令李德林之子。

博学好文,初仕隋朝,拜太子舍人,辅佐太子杨勇。隋炀帝即位,贬为桂州司马,迁建安郡丞,卷入农民起义。武德年间,归顺唐朝,流放泾州。贞观二年,征为中书舍人,参与修订五礼律令,迁礼部侍郎,转太子右庶子,辅佐太子李承乾。人品耿直,直言上谏,作《封建论》。撰写《北齐书》。以修史之功,迁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转宗正卿,封安平县公。

这时,隋末农民起义如火荼地兴起。李百药前往建安的路途经过乌程(今浙江吴兴南)时,隋炀帝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于江都,导致隋朝统治机构陷入混乱。所以,李百药没能到达建安郡就职,被迫参加隋末农民起义,先后跟随沈法兴、李子通、杜伏威。杜伏威占有江南地区的同时,北方地区的李唐王朝势力浩大。

唐高祖李渊派使者招抚杜伏威时,李百药力劝杜伏威归唐。杜伏威听从他的建议,亲自前往京城长安,命部将辅公祏与李百药留守。但是,杜伏威途中犹豫后悔,遂写信密令辅公祏杀死李百药。幸亏杜伏威养子王雄诞极力保护,李百药得免于死。随后,辅公祏起兵反唐,以李百药为吏部侍郎。

于是,有人告密李渊“李百药与辅公祏同反”,导致李渊大怒。平定辅公祏后,李渊准备治李百药之罪,恰好发现杜伏威令辅公祏杀李百药的密信,证明李百药并非反贼同党。李渊怒气稍平,以反唐罪名,将李百药流放泾州(今甘肃泾川北)。终武德之世,李百药始终未获任用。李百药过往经历坎坷,几经贬官,数遭谮害,死里丧生。生活阅历丰富,积累政治经验。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高媛在2023-06-25 10:21:32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zhongsheng/316812.html


上一篇:女主姓安男主姓王的穿越小说
下一篇:穿越小说女主与男主在战场上相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