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研究

何钢
何钢
发布于 阅读量 699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研究

⑴ 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中以报仇为主线的作品有哪些 而且,报仇性格最强的是哪一篇

报仇的戏很多
最有名的,性格冲突最强的当然是《赵氏孤儿》

元杂剧《赵氏孤儿版》全名权《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剧,相关的历史事件记载最早见于《左传》,情节较略;到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刘向《新序》、《说苑》才有详细记载。戏剧情节叙春秋时期晋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在元杂剧基础上,后被改编为京剧、潮剧、秦腔、豫剧、越剧等剧目。亦有改编为小说、话剧、电影等作品。

⑵ 中国古代小说和中国古代戏曲之间的相互影响

戏曲源于说唱,小说源于话本,而说唱艺人的“剧本”就是话本,所以小说戏专曲具有天然的密属不可分的联系。它们在发展历程中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例如宋元时期三国故事的戏曲单刀会为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提供了素材和思路,而三国演义又促进了戏曲的改进。

⑶ 那些古代小说和戏曲等文学作品反映了商人的生活

小说必须是《金瓶梅》啊!世情小说的代表,反映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萌发对商人的影响。。。还有《红楼梦》也算集中反映吧,薛宝钗家不就是做生意的嘛~!
三言二拍中很多小说都反映“商人重利轻别离”,其中《蒋震卿片言得妇》、《转运汉遇巧洞庭红》等等,都反映了明代商人在时代大背景下的心理变化,及对政治地位的追求。
对了,还有《蜃楼志》,清朝谴责小说。写广州十三行洋商苏万魁儿子苏吉士的读书、经商及爱情故事。也反映了世情。这是商人做绝对主角啊。
戏曲方面,李渔的作品有反映商人的,“一人永占”几篇,还有吟风阁杂剧中也有,具体剧目想不起来了。。古代戏曲反映商人的不多,因为重农抑商嘛,商人没社会地位,没有话语权,自然也当不了主角。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大多是为富不仁,不讲情义的形象。当代地方戏的话,山西梆子有反映晋商的,黄梅戏《徽州女人》说徽商出门做生意的。。

⑷ 古代戏曲小说专题考试试卷和答案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 一、名词解释1、三言:“三言”是明代冯梦龙编辑刊印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总集。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集中收录的作品既有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也有明代的话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是明代成就最高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之一,其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更可以说是整个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二拍:明代凌蒙初编辑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等二部短篇小说集,合称“二拍”,每集收拟话本小说四十篇。作品多方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对拟话本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2.脂评本是《红楼梦》的一个重要的版本系统,这个版本系统共八十回,除正文外,大多附有各种形式的批注,批注者的署名以脂砚斋和畸笏叟为多,因此简称为“脂评本”或“脂本”。对批注者脂砚斋的身份,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但其中的评论对我们理解和研究《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以及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二、简答题1.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反映了哪些关于爱情婚姻的新思想、新观念?这主要有两类。一类从正面表现市民阶层在爱情婚姻问题上的新观念、新追求,如《卖油郎独占花魁》。另一类是描写情与礼的矛盾,或以悲剧结局来揭露和控诉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2、《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所反映的时代特色:即“情”与“理”的矛盾这是杜十娘悲剧的真正社会根源。李甲贵族公子的身份使他必须遵守封建礼教,但他对杜十娘确实有一定的真实感情。因此,从一开始,李甲就面临着封建礼教和与杜十娘的爱情之间的矛盾冲突。而最终在“情”与“理”的冲突中,选择了后者而背弃了杜十娘的爱情。而杜十娘与孙富的冲突,表面上看是金钱扼杀了爱情,实际上孙富却是借助以李布政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取得了胜利。而杜十娘对李甲“发乎情,止乎礼”的控诉,正因此而显得深沉凝重,悲愤有力。3、应该怎样评价《红楼梦》后四十回?贡献在于根据前八十回的线索,完成了宝黛爱情悲剧的结局,使《红楼梦》成为一部完整的小说,而且基本保持了前八十回的悲剧气氛,矛盾冲突的发展和人物处理,也大致符合曹雪芹原意。缺点在于宝黛性格有与前八十回不符的地方;而贾府家道复初的结局也与曹雪芹构思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不合,艺术上也较为逊色。(具体见教材第263—266页)4.试分析《聊斋志异》花妖狐魅形象的意义。作者极力把花妖狐魅人格化,把冥府、龙宫、仙界等幻想世界社会化,通过人鬼之恋、人狐之恋、鬼狐之恋、鬼鬼之恋,与花木虫鱼等精灵的恋爱,深刻地反映现实中的冲突,同时,充分利用花妖狐魅和幻想世界所提供的超现实特点,突出地表现作者理想中的人物和生活境界,讴歌了纯净的精神追求和美好的爱情,给好人以美好的结果,给恶人、坏人以应得的惩罚。(以小说中的故事为例)5.晚清谴责小说有哪些特点?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1)数量相当可观。(2)小说的主流,反映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些重要特点,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揭露世风的堕落和社会的黑暗,成为晚清小说的主要内容。(举例略)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1.鲁迅先生评价《儒林外史》时曾说:“戚而能谐”,试谈谈你对此的理解。讽刺的作法有多种,比如钱钟书的《围城》就是相对地坦率刻薄的。而《儒林外史》的讽刺风格,却不是剑拔驽张的“犀利”,而是娓娓道来的深沉,以含蓄、委婉的笔调来叙述故事,描写人物。也就是人们说的“亦婉亦讽”。而具体说来,如下一些手法在小说中是很明显的:第一,据实摩写,情伪毕现。就像第十七回,一群斗方名士辩论做官与做名士孰优孰劣,作者写来,无一贬词,却把当时文士们内心的空虚和生活的无聊揭露得十分深刻。第二,运用对照法,把人物前后相悖的语言行为相对照,在不经意中显现其真面目。如范进打算考举人时,胡屠户先是训斥范进为“现世宝”,“穷鬼”,“烂忠厚没用的人”,“赖蛤蟆想天鹅屁吃”,后来范进中了举,则又称之为“贤婿老爷”,是“天上的星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第三,点破法。顺其所始,攻其所弊。如十二回,张铁臂虚设人头会,作者一方面写张在屋顶上“行步如飞”,另一方面又“忽听房上瓦一片声的响”,这就一下子揭穿了这个假侠客的真面目。第四,合理的夸张。如周进的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胡屠户打了范进而手隐隐作痛,弯不拢来,严监生临死因点了两根灯草而不肯断气等,都通过合理的夸张,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2、谈谈你对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的认识。首先,宝黛悲剧的原因分析。第一,贾宝玉和林黛玉都具有叛逆思想。宝玉鄙薄功名,“乖僻邪谬”;黛玉不随流俗,卓尔不群,个性独特。这是当时的社会观念所不能容忍的。第二,宝黛之间的爱情。宝黛之间产生爱情是荣府所不能够接受的,它要求有一个能治内,能理外,能束缚宝玉的媳妇。第三,贾府的衰败。它要求用婚姻的维系,来支撑贵族生活的必需,来巩固并壮大势力,以满足复兴贾府的愿望。所以,宝黛悲剧是必然的。其次,悲剧的社会意义。《红楼梦》所写的宝黛爱情完全突破了传统小说戏曲中的郎才女貌、一见钟情的格式,其结局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夫贵妻荣的大团圆,而是一个具有深刻思想意义的社会悲剧。它着重表现男女主人公从生活道路到整个伦理道德观念上与封建正统派的尖锐对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宝黛爱情是封建末世一对地主阶级叛逆者的爱情,它在衰败没落的贵族家庭各种矛盾中产生,又在这些矛盾的发展和激化中被毁灭,预示了这个贵族大家庭不可挽回的衰亡命运,同时也预示了这个贵族之家所寄生的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的走向崩溃、衰亡的命运。

⑸ 中国古代戏剧称之为什么是因为

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有两条主要线索,一是从西周末年的俳优滑稽表演到西汉百戏中的角抵戏,再到唐代的参军戏,故事表演日渐丰富,逐渐成为戏剧的主体。另一条是由原始歌舞到隋朝“九部乐”的制定,再到唐代代面、钵头、踏摇娘等歌舞戏的演出,民间歌舞艺术获得极大的发展,为戏曲官调、曲牌、声韵的成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宋代是戏曲发展的关键时期。宋代在参军戏的基础上,吸收融合历代歌舞艺术和民间说话、讲唱、影戏、杂扮等技艺的成就,对滑稽故事表演和歌舞戏两条线索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产生了宋杂剧、金诸宫调、金院本以及戏文等新的文学形式。到了元代,在金院本和宋杂剧的基础上,元杂剧具备了成熟戏曲的诸种因素,形成了前景壮观的发展势头。

元代是我国戏曲繁荣兴盛的时期。元代戏曲主要分为杂剧和南戏两大类,二者各有自己的发展轨迹。由于南戏在元代前期处于发展的薄弱阶段,还不能与杂剧一争高下,所以代表元代最高文学成就的是元杂剧。明清两代,在通俗白话小说获得长足发展、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 明清传奇也迎来了古代戏曲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戏曲到明清两代分为杂剧和传奇两大类。到清中叶乾隆年间,传奇被地方戏取代。
摘自《中华活页文选》

⑹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词戏曲等体裁与音乐有何关系

众所皆知,史上第一部诗集被称为诗歌,也就是所谓的诗经。诗经中有诗三百,每一首都是民间传唱比较广泛而又比较有意义的。那时候,还没有谁给“文”做出定义,只知礼与乐。礼不可废,而乐也一般无二。自然,所谓的诗就是乐,是以诗三百后又有乐府。纵然是隋唐后律诗绝句也都要押韵,如歌体一般让人传唱。所以说,诗歌是一体不分家的。至于词,那就不用解释太多,词一般都说词曲,所有的词都是按照曲子来填写,也即是给人来歌唱的。而戏曲则是融合了小说故事的词曲。俗话说,不懂音乐的人写的诗词戏曲都不完美,所以,二者兼具才是正理。诗词是音乐之体,而音乐则是诗词之韵。

⑺ 中国古代戏曲名著在当下社会如何传承与发展

《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创新》

蔡毅强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戏曲。

传统文化中的戏曲
传统文化中最为经典的莫过于《经史子集》。经,指的是四书五经;史,指的是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子,指的是老子、孟子那些;集,指的是汉乐府、小说。以前主要是通过口头传颂,文字来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主要通过文字、语言、舞蹈呈现与传播。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五千多年前的字,现在还在传颂,不得不感慨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民族的戏曲,正是结合了剧本、服饰、唱腔等传统文化的元素。“戏曲是以故事、人物、情节为核心,重新组织运用了歌唱、道白和动作等。”中国艺术研究院王宁宁说。
在早些年,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的年代,当时各地农村都有自己的戏班子来固定排一些戏,表演给当地的农民,这些农民自己也唱。于是,从早期临时的民俗戏剧表演到之后有固定场所的演出,久而久之各地就形成了固定的戏班子为当地农民演出。单纯靠口口相传非常难得,在传承的过程中,各个地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唱腔,逐渐发展成为各种地方戏。这是传统文化中早期戏曲的呈现、传播与生存。自元明清以来,传统诗乐舞一体的乐舞形态又进一步变化,演绎成为戏曲形式。明清时人们认为,戏曲是“古歌舞之变”,明代人认为周代《韶》《武》之乐是传播圣人事迹的一本戏曲。
谈及传统文化中的戏曲,首先会想到京剧,想到梅兰芳先生的京剧与昆曲。但在当下,提及京剧与昆曲的现状,会发现当年梅兰芳先生最爱的昆曲的传播力度远不及他的京剧。
提到现状就不得不提到京剧与昆曲的起源。
京剧非常年轻,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至今有200多年的历史。清中期(乾隆末,嘉庆初)四大徽班入京,得到了当年清政府的支持。当时,宫里纷纷学唱,形成了一股热潮。最早进京的徽班是“三庆班”,随后又有“四喜”、“春台”、“和春”诸班陆续进入北京,徽戏也就在北京扎下了根。“四大徽班”进京后,又融合了汉调、昆曲、秦腔等地方戏的唱腔和表演,逐渐发展成了今天大家耳熟能详的京剧。
昆曲起源于元末明初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是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很多地方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像晋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曲多方面的影响。昆曲唱腔柔美,载歌载舞,无声不歌,无动不舞。但曲高和寡的“百戏之祖”——昆曲渐渐淡出了大家的视线,“痛追年少乐,不许俗人知。”唐寅的诗句,恰恰了表达昆曲的态度。到了20世纪中叶,这个古老而优雅的艺术形式濒临了最大的困境。1956年,由政府出资组织编排了昆曲《十五贯》。起初主要是演给官员看,随着演出的进行,慢慢唤起一部分人对昆曲的注意,周恩来讲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就是指《十五贯》这出戏,若是当年没有这出戏,昆曲命运难测。
众多老一辈戏曲艺术家大多是从昆曲开始学起的,他们在昆曲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梅兰芳先生也是如此。在梅兰芳先生那个年代里,京剧以其更丰富的表现方式以及更直观的感染力受到更多人的喜爱,这也就是大多数人听过梅兰芳先生的京剧多于昆曲的原因。


传统戏曲的创新
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同样需要思想创造,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首先需要繁荣的是哲学社会科学。当下,不断有古典戏剧融入当代新元素,笔者为此登门拜访了著名媒体人,海航集团艺术总监、海航新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裁——杨浪。当谈到在古典戏剧中融入现代元素是否逐渐成为戏剧流行的新趋势时,杨浪说:“戏剧一直在创新,古典戏曲也是如此。”
梅兰芳先生就是一位勇于创新的艺术家。30年代梅先生赴美国演出,就作出了一个很大胆的改变,他表演的“圆盘舞”让当时的美国人十分惊奇。梅先生在戏台中央放置了一个电机带动的转动的大圆盘,自己则站在转动的圆盘上逆向跳舞,这是80多年前的美国前所未有的演出,在座的观众无不被梅兰芳先生的优美唱腔、柔美身段以及大胆创新所吸引。
中国的戏曲一路走来,无时不刻不在改变,在新的文化中继承优秀的部分,并且予以弘扬。在古典戏剧中融入新的元素是有“度”的,这个“度”便是不能改变传统戏剧的“魂”。“我与一些国家大剧院的老艺术家谈过,其中有林兆华导演,大家一致认为,戏可以改,但是不能失了传统戏曲的原貌,唱腔不能变,身段不能变,这也正是京戏的‘魂’。京剧回到老的传统戏这一套传统不能变的,传承瑰宝。甭管苏白、京白、韵白,因为语言是当中反映生活的语言。”杨浪说。所以,现在的戏曲中也渐渐有网络语言的植入。
目前传统的戏曲主要集中在国有院团演出,比较熟悉的像梅兰芳大剧院、国家大剧院、长安大戏院等等,老的艺术家以优美的唱腔,精湛的技艺吸引了众多酷爱戏曲的戏迷票友们的注意力。通过在这些剧院与正乙祠戏楼看戏,对比可以看出,往往这些国有剧院的观众都是年龄偏大,年轻人占的比例相对较少。而年轻人则喜爱有年轻人特色的东西,正乙祠戏楼的戏恰恰就是在保持传统艺术精髓的前提下,做了适合当下观众欣赏的改变,推出了新观念京剧。新观念京剧恰是相对传统京剧而存在的概念,是根据京剧自身的艺术特点,运用全新表现手法诠释京剧本质形态的艺术形式,旨在使古老的国粹艺术在当今时代能得到更多的审美认同和情感交托。“我敢说,虽然正乙祠戏楼中没有名‘角’,但是排出的戏受到了咱们票友以及更多年轻人的认可。也算是用咱们自己的方式将梅先生的京剧、昆曲带给了更多观众。同时也用自己的方式抓住了当下的流行趋势,适应了更多观众的需求。”杨浪说。

戏曲文化的现状
“2022年北京市演出市场统计与分析”中戏剧类观众仅为57.9万人,其中京剧类观众40.6万人,地方戏类观众17.3万人,仅占2022年全市113家营业性演出场所观众总人数1100万人的5.26%。可见现代人新的审美体系受到了众多因素的影响。
戏曲类观众少,与剧场限制因素有关。同时,戏曲与相声、二人转等演出形式不同,观众数量有限。现在观众大多被好奇心吸引,演员中不乏“一脱成名”者,这当然吸引观众的眼球,但是传统文化中的戏曲从来就是一腔一调讲究“把式”。“越是受众少,越是曲高和寡,越是要做精,越是要做细,越要做尖端。”杨浪说。
正乙祠戏楼是300多年的老戏楼,不过才200多个座位。梅兰芳大剧院不过才2022多个座位,长安大戏院也是2022多个座位,北大的剧场也只有2022多个座位,国家大剧院把所有的场子的座位加起来不过才6000多个。中国传统的戏曲,限于场地要求,没法像电影那样通过院线在同一时期场场放映,咱们的戏曲,都是通过每位艺术家、每个“角”亲身演绎出来,而亲身到现场欣赏的,不得不受到剧场的座位限制。
2022年我们迎来了新一届两会、新的国家领导人,建设文化强国的基本方针,政府报告中和代表委员参政议政中不断提到文化“走出去”如何走、艺术应百花齐放、高雅艺术如何走进百姓等议题。
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更需要有新发展、培养新观众。可能大家会觉得现在在年轻人中间不流行了,年轻人不喜欢戏曲。但毕竟中华民族的戏曲是流传了几百年的东西,仍然有为数不少的年轻人喜欢、热爱这门古老的艺术。“现代人精神压力较大,年轻人往往欣赏重金属的节奏性强的音乐,所以大多数年轻人追流行音乐去了,这个没有错,流行音乐我也喜欢,接受一个多元的文化要比单一的只接受一种文化要好。”杨浪说,“但是,咱们的国粹,咱们的戏曲始终会有人喜欢,会有人传承。现在在地方,都有自己的戏曲学校,近几年都升为戏曲学院了,专门教授地方戏,都是些老艺术家,自己唱不动了,到高校里去教学生了。他们的学生,渐渐地活跃在舞台上,继续弘扬咱们的传统文化。”所以说,观众比例少,并不奇怪,接下来戏曲类观众依然会少。但是,咱们的文化,咱们的传统,始终都在被传承着。当然,这与咱们的国策有关系,尤其是十八大之后,文化强国成为了一项重要国策,传统文化更加得到了弘扬,成为了文化软实力。


传统戏曲有了新观众
看过梅兰芳大剧院的昆曲《西厢记》、正乙祠戏楼的京剧《梅兰芳华》和《凤戏游龙》,仔细对比,不难发现传统京剧、昆曲与新观念京剧、昆曲受众并不一样。而当代的新观众更加倾向于新观念戏剧。杨浪说:“正乙祠里一定要原汁原味的重现梅大师传统的唱腔、身段、服饰。”
梅葆玖先生非常喜欢正乙祠戏楼里的戏,当然不仅是因为正乙祠戏楼是当年梅兰芳先生驻场演出的地方,而且是个300多年的老戏园子,是北京唯一保留至今基本完好无损的纯木质戏楼。有学者称它为“中华戏楼文化史上的活化石”,的确纯木质的正乙祠戏楼适合古香古色的演出。“你提到的《凤戏游龙》,《梅兰芳华》,这是两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新观念京剧。《梅兰芳华》正是原汁原味的还原了当年梅兰芳大师的经典选段,一招一式都是当年梅兰芳先生的样子,中间加入了‘念白’贯穿所有剧情;《凤戏游龙》则是将传统京剧《梅妃》和《游龙戏凤》结合在一起,通过故事情节和表现手法的重新设置,讲述了一对唐朝的抱憾恋人在明朝重新相会的续缘故事,颇有‘穿越’的意思。”(杨浪)
梅葆玖先生来到正乙祠戏楼,第一眼就说:“这就是我父亲的(京剧演出舞台上缎面绣花的那个大帘子)”。其实正乙祠戏楼正是将梅兰芳先生最喜爱的戏服、场景一比一地重现出来。演员们穿着梅先生当年的戏服,唱着梅先生当年的曲子,再加上戏曲开场前那段无声的短片,声光电结合,既秉承了传统的服饰、唱腔、舞蹈、身段,又融入了的现代元素,从而吸引了大批年轻人以及外国人来欣赏京剧、昆曲,能让初次接触到京剧昆曲的人很快接受梅兰芳先生的戏。杨浪说:“接下来我们还要在正乙祠戏楼做昆曲版的《梅兰芳华》,要让更多人了解到咱们中国传统的昆曲。”

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将文化传承列入政府工作的考核中,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得到了全社会的认识与重视。从梅兰芳先生的京剧与昆曲中能够看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地在创新中传承与弘扬。“文化强国”的内涵正是提升国民文化素质,旨在塑造良好的民族和国家形象,形成强劲的文化创造力、吸引力、渗透力与影响力。

(作者蔡毅强,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

⑻ 找一位喜爱的中国古代小说与戏剧女性或者男性的形象,进行分析。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
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冼星海
留神细听所有的民歌,
因为他们是最优美的旋律宝库.
它们会打开你的眼界,
使你注意到各种不同的民族性格.-----------------舒 曼练习是伟大的魔术师,它使看来无法演奏的乐曲得以演奏,并使它变得容易,得心应手。--车尔尼

如果你问我,怎样成为好的钢琴家,那么你先告诉我,练了多少音阶。--车尔尼

必须认真地练习所有的音阶。--罗伯特.舒曼

Piano lessons boost children's memories --肖邦

即使是最简单的乐曲,要做得完美也是困难的,也要多加练习。--巴克豪斯

当你演奏的时候,别管你的听众是谁。当你演奏的时候,要永远觉得有一位大师在谤听。--舒曼

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贝多芬

当我坐在那架破旧古钢琴旁边的时候,我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慕。-- 海顿

音乐是上天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只有音乐能够说明安静和静穆 。--柴科夫斯基

音阶练习是很重要的,不仅是为了训练手指,也是为了训练耳朵对协调性的感觉,对音程的了解,以及对钢琴总的音域的理解。--霍夫曼.约瑟夫

我从来不喜欢练习,但当我开始练琴时,首先慢练十分钟的音阶,倾听弹奏的声音,每一个音都会产生回应,它给我动力,我一生将坚持这样做。--克里本.范

音阶、和弦、琶音的学习,对学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通过这些练习,学生才能掌握那些基本规律。钢琴作品结构中的种种变化形式都是这些规律发展而成的。--尼古拉耶夫.里安涅德

练习音阶和琶音必须坚持不懈,这些技巧都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钢琴技巧。--玛格丽特.朗

学习技术必须耐心、刻苦,并持之以恒;没有技术,艺术就不过硬,就没有风格,没有特性。练习曲、音阶、琶音、和弦等是非常货真价实的,不能骗人。--帕德雷夫斯基.简

和弦能增强音程的感觉,弹奏的力量与稳定,并能训练手在钢琴上的合适位置。--柯尔托.阿尔弗莱德

基本功练习包括五指练习、音阶、琶音、哈农等,这些内容每天要练习,要持之以恒。在练习时,音色要有颗粒性,音乐要有连贯性;每个音之间都要有一定的倾向性,指尖的感觉敏度、力度、速度、颗粒性以及音色的各种变化,都可以通过基本功练习,找到自己需要的方法。--朱工一

该强调音阶、琶音及巴赫作品的练习。每天都练半小时以上的音阶、琶音,一定都要加上表情。只练那些旋律动听、自己非常喜欢的作品是很有害的,不能认为只把技术上困难的地方练好就是达到了目的。--巴克豪斯

每天练习的时间应随着每个人的体力、精力而定。最重要的是身体不觉得疲劳,提倡身体放松,精神集中地演奏音乐。--阿劳

练习好音阶、琶音是必须的,练习时要根据自己的弱点,需要而有所不同。练习和弦是要用很慢的速度来弹,把手放在键盘上感受它的扩张。--拉罗查

练习时要弹得很慢,不用踏板,听清乐曲中的每个音,然后用“心”来弹奏。如果需要一些特别的技巧,如八度就找一些八度的曲子来练。--卡扎德絮
音乐是上天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只有音乐能够说明安静和静穆 。———柴科夫斯基
音乐之目的有二,一是以纯净之和声愉悦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感动或激发人的热情。———罗杰·诺斯
拥有音乐,对人的一生而言已然足够,但是,只用有限的一生去拥抱音乐,是不够的。———拉赫曼尼诺夫
音乐与音符并没有任何关系,音符不过是传达音乐实体的媒介物而已。 ———柴利毕达克
拥有音乐,对人的一生而言已然足够,但是,只用有限的一生去拥抱音乐,是不够的。 ———拉赫曼尼诺夫
音乐使一个民族的气质更高贵。———福楼拜
音乐只对安宁的心境具有魅力。———蒲柏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大声不入里耳、 曲高和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乐也。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古人
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贝多芬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冼星海
留神细听所有的民歌,因为它们是最优美的旋律的宝库。它们会打开你的眼界,使你注意到各种不同的民族性格。---舒曼
艺术正如生活那样,他是无穷无尽的。因此......也不可能有什么能使我们认为:还有比本身就是时代的海洋的音乐更美好的东西。---罗曼.罗兰
音乐是一种语言,它能确切地反映个人和人民的精神品质。——艾涅斯库
人们时常埋怨音乐是这样的模糊,听音乐时,简直不知如何去想才好。但每个人对文学总是能够理解的。不过,对我来说……一首我喜爱的乐曲所传达给我的思想和意义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不是因为音乐不够具体,而是因为它太具体了。因此,我发现:每当我试图用文字或语言来说明一段音乐时,好像是说过了,但又好象说的都不令人满意。——门德尔松
音乐是属于群众的,这是人人有份的。——威尔第
生活的苦难压不垮我。我心中的欢乐不是我自己的,我把欢乐注进音乐,为的是让全世界感到欢乐。——莫扎特
不同生活接触,不能为其生活的创作;不锻炼自己的人格,无由产生伟大的作品。——聂耳
真正创造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只不过是把 它们编成曲子而已。——格林卡
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 贝多芬
当我坐在那架破旧古钢琴旁边的时候,我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慕。 —— 海顿
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 —— 雨果
音乐常使死亡迟延。—— 伊索
不爱音乐不配作人。虽然爱音乐,也只能称半个人。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作人。 —— 黑格尔
音乐家必须不断地反身自省,培养自己最内在的东西,以便使它转向外界。 —— 歌德
音乐家的艺术不在于直接描绘形象,而在于把心灵置于这些对象能够在心灵里创造的情绪中去。 —— 卢梭
世界在音乐中得到了完整的再现和表达。它是各种艺术当中第一位的,帝王式的艺术,能够成为音乐那样,则是一切艺术的目的。 —— 叔本华
最好的音乐是这种音乐,它能够使最优秀、最有教养的人快乐,特别是使那个在品德和修养上最为卓越的一个人快乐。 —— 柏拉图
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 —— 贝多芬
我深信:质朴和真实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美的原则。 —— 格鲁克
一首我喜爱的乐曲,所传给我的思想和意义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 —— 门德尔松
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 海顿
通过与诗的内在联系,音乐获得了新生。 —— 李斯特
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更好得多。 —— 门德尔松
最好是创作出真实情景,而不是照搬。 —— 威尔弟
我在旋律上花费很多功夫。重要的事情不在于旋律的开始,而是把它继续下去,发展成完满的艺术形象。 —— R.斯特劳斯
作曲并不难,但剔除多余的音符却是极为困难的。 —— 勃拉姆斯
作曲家在创作一个作品时是全力以赴的。他轮番地经历了相信、怀疑、热心、绝望、欣喜和痛苦。 —— 比才
我非常热爱音乐。正因为我热爱音乐,我试图让它脱离使它受到抑制的贫乏的传统。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是室外的艺术,象自然那样无边无际,象风,象天空,象海洋。绝不能把音乐关在屋子里,成为学院派艺术。 —— 德彪西
音乐之目的有二,一是以纯净之和声愉悦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感动或激发人的热情。 ——罗杰.诺斯
人们认为:我的艺术创作是轻而易举得来的。这是错误的。没有人像我那样在作曲上花费了如此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没有一位大师的作品我没有再三地研究过。 —— 沃.阿.莫扎特
音乐是心灵的迸发。它不象化学那样能进行实验分析。对伟大的音乐来说只有一种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感情。 —— 弗德雷里克.柏辽兹
对一个作曲家来说,从他对农民音乐的研究中获得全部益处的方法是什么呢?那就是要完整地吸收农民音乐的语汇,以致达到除这种语汇以外忘掉一切的地步,并把这种语汇作为自己的音乐母语来使用。 —— 巴托克

⑼ 简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中国小说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小说,晚熟于诗歌、散文,略早于戏曲。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小说一向受到封建正经统文人的鄙视。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认为:中国古代小说,是在封建正统文人“每訾其卑下”的歧视眼光下发展繁荣起来的。这也是一种“逆反”。

中国古代小说起于何时,源于何书?我们似不可拘泥于一时一书,因为小说在叙写技法上,虽不似戏剧那样要求各种文学艺术的高度融合,但较之诗歌、散文要求却更多更高,非一时所能形成,更非一书所能标志,只宜概而言之。我们把先奏两汉看作是中国小说的萌芽时期,实际上是基于我们并不认为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已经产生符合小说文体基本条件的小说作品。就实际情形而论,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等,都孕育着小说艺术的因素,为小说文体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同时也呈露出了中国小说童年时期便已形成志人、志怪两大类别的端倪。不过中国古代早期的小说与历史传记难以截然分开来,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事实。

从后汉至唐代以前,是中国小说的童年时期,或者说是中国小说初步形成的时期。鲁迅先生把唐以前的小说称为“古小说”,这是为了与唐人小说和唐以后的小说区别开来。因为唐人小说是公认的中国文言短篇小说完全成熟的标志,而“粗陈梗概”的六朝小说,显然是不成熟的。可以认为,“童年期小说”与“古小说”就是相似相通的。这一时期的小说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强调事物的“真实”而非强调艺术的真实。作品大都不作“幻设语”,作者所写的是作者所相信实际存在的,因此作品大致带有“传景”性质。就志怪小说而论,不是像后来的作者借非人类的故事来反映人世间事,而是确信“阴阳残殊途,人鬼乃皆实有”。从根本上讲,作者还不知怎样做小说,更非“有意为小说”。这种带有原型状态的小说,无疑表现了童年时期的特点。童年期小说以刘义庆《世说新语》为代表的志人小说和以干宝《 神记》为代表的志人小说两大类别的兴起,既与时代文明氛围和社会习尚有密切的关系,又是萌芽期所孕育倾向的发展的不然,对尔后文言短篇小说的发展与分流奠定了基础,甚至对某些长篇小说的创作也产生了影响。

“小说亦如诗,至唐而一变”。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的角度来审视,唐人小说是一次质的飞跃。唐人小说,仅《太平广记》一书收录的单篇就有四十余篇,专集四十余部,约在千篇之数,大体分为两类:一为传奇,一为志怪。唐人小说繁荣发达的原因,除对童年小说创作经验的继承发展外,与当时的政治昌明、文化发达以及科举“行卷”、“温卷”之风有直接关系。

小说发展到宋代,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就是话本的产生。从此,以文言短篇小说为主流的宋以前小说史,从宋代开始,逐渐转为以白话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同时文言短篇小说的沿着它的轨迹发展。这样中国小说史自此由文言、白族 两条线索交互发展,它们既有各自的特点,又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千姿百态,美不胜收,高潮迭起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地位也越来越高。

就文言短篇小说发展的这一条线,至宋,文言短篇小说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传奇体,这是唐人小说的余绪;二是笔记体短篇小立,它是童年期志人小说的演化;三是志怪体,这是童年期志怪小说的延续。宋人传奇小说的成就远不如唐人。“唐人大抵写时事;而宋人则多讲古事,唐人小说少教训;而宋则多教训”。“大概唐时讲话自由些,虽写时事,不至于得祸;而宋时则忌讳多,所以文人便设法加避,去讲古事。加之宋时理学盛极一时,因为小说也多理性化了。”总之,宋代传奇多与历史题材,总体成就不高,但也不乏散金碎玉之作,如奏醇的《谭意歌伟》、无名氏的《李师师外传》等。宋人笔记特多,为以前所不曾有过之现象。其中不少为说或近似小说。北宋初期,多记唐五代事,如孙光宽的北梦琐言;北宋中期以后,多记本朝事,如司马光的《涑水纪闻》;而南宋人则多记北宋旧年,如周辉的《清波杂志》等。宋代的志怪小说,“平实而乏文采”,其成就还不如记历史琐闻的笔记,但也有几部颇有影响的作品,如洪迈的《夷坚志》、吴淑的《江淮异闻录》等。宋人的文言短篇小说的成就虽不甚高,然数量与种类繁多,在小说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而宁人对文言小说的最大贡献,在于编辑了一部卷帙浩繁的《太平广记》,北宋初年以前的许多文言短篇小说,多赖以保存下来。

金元时期的文言短篇小说,无论数量或质量都未超过宋代水平。但发展线索未断,且有一些较有影响的集子,如元好问的《续夷坚志》、刘祁的《归潜志》、淘宗仪的《南村辍耕录》等。

明代的文言短篇小说虽不能与同时代的白话长、短篇比肩,但在文言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著名的传奇、志怪、清言小说集有:瞿佑的《剪灯新话》、李祯的《剪灯余话》、邵景詹的《觅灯因话》、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何良俊的《何代语林》等。这些集子中有许多文情并茂的作品。另外,有些散文大家如宋濂、刘基、马中锡的文休中,亦间有日干小说名篇。

以宋初至明末的六百多年间,文言短篇小说大多晋唐,然又无一能逾越于唐。至清代而大变,文言短篇小说高度繁荣,产生了具有世界意义和影响的《聊斋志异》,把文言短篇小说的发展推向了最高峰。“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概括了《聊斋志异》写作与内容两方面的基本特征。《聊斋》的“志怪”与六朝的“志怪”的根本区别在于:蒲松龄的“志怪”而不信“怪”,六朝人则“志怪”而信“怪”;六朝人“志怪”是有竟无意地宣扬“怪”,而蒲松龄的“志怪”乃是有意寓托于“怪”。《聊斋志异》有云:“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聊斋》一出,作出蔚起,虽无一能与之颉颃,但亦各有自己的成就。甚影响较显者有:王士祯《池北偶谈》、袁枚《子不语》(即《新齐谐》)、沈起凤《谐锋》、满人和邦额《夜谭随录》、曾衍东《小豆棚》等。之后, 时治至光绪年间有王韬的《遁窟谰言》、《松隐漫录》、《淞滨琐话》和宣鼎的《夜雨秋录》等。鲁迅评后几种集子云:“其笔致又纯为《聊斋》者流一时传布颇广远,然所记载则已狐渐稀,百烟花粉黛之事盛矣。”另有程趾祥《此中人语》和贾名的《女聊斋》等。可见《聊斋》的影响及信作之盛况。《聊斋》风行百余年后,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相继问世。纪的对《聊斋》颇有微词,谓其为“才子之笔,非著书者之笔”。“訾

(zhǐ底毁)其有唐人传奇之详,又杂以六朝志怪者之短”。(鲁迅语)鲁迅赞评《阅微》,谓其“隽思妙事,时足解蒉;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雍容淡雅,天越盎然,故后无人能夺其席。”但《阅微》侧重记事以明理,故事情节不够丰富,人物形象不够丰富,且议论过多,因而缺乏《聊斋》那样浓厚的小说意味,其学述价值高于文学价值。《阅微》之后,信者亦夥。清人笔记盛况空间,在文言短篇小说中,笔记小说所占比重最大。但笔记中普非全为小说,只是笔记中有不少符合小说要求的作品。它有待我们去鉴别与整理。

我们再从宋代谈谈白话小说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宋人话本的产生带有革命的性质。其积极意至少有以下几点:①由文言到白话,既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又扩大了读者面,因而提高了小说的社会功能。②作品描写的对象由表现封建士子为主转向了平民,尤其是市民,因而作品的思想观点美学情趣随之发生了变化。③奠定了白话短篇和长篇小说的基础。枕头人话本的兴起,“实在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鲁迅语)

“话本”原是说话人的底本。“说话”就是讲故事。作为一种伎艺,起源于唐而盛于宋究其渊源则很久远。唐以前的“说话”活动仅限于士大光之间,多半供统治阶段娱乐消遣。到了唐代“说话”作为一种伎艺,有向“市民文学”发展的趋势。因唐人的文言小说、变文等,无论内容和形式,对话本都有影响。

宋代“说话”十分发害遍及瓦子、勾栏、茶楼、酒肄、街头巷尾、宫廷寺庙、府第乡村。这样,便出现了一批专业化的“说话人”,还有编写话本的团体,有“说话人”的行会。“说话人”有专业上的分工叫做“家数”;在“家数”中,影响最大者是“小说”与“讲史”二家,尤其是“小说”这一家。从“说话”到话本小说,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初期,作为“说话人”底本的话本,不是供人阅读,而是为了师徒传授和讲给人听的;编写话本,不是基于文学的目的,而是由于职业的需要。随着市民对文化要求的提高和印刷事业的发达,供“说话人”使用的底本——话本逐渐被加工润色,印刷流传供人阅读坑味了。话本—经公开流传,白话小说也便随这诞生了。从此,也使这种伎艺和话本在一定意义上分了家。

宋元时代,话本多是单篇流传、多出于民间艺人之手,流传于市井之间几乎无一署名,致使不少作品至今弄不清写作的具体年代,尤其是宋元两代更难分辨。于是治小说的人只好把它们眼就一起,统称为“宋元话本”。“宋元话本”到底有多少,至今尚无精确统计,当代学者认为,小说话本共67篇,其中以宋代居多。“讲史”[又称“平话”(或“评话”)]话本。多出自元代,据《永乐大典》目录卷四六记载,共26篇(惜多已失传,今仅存《编五代史平话》、《全相平话五种》、《大宋宣和遗事》和“讲经”话本只是近似小说而非小说,只是对章回小说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

宋代“说话”伎艺的勃兴,与当时都市经济的畸形繁荣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从《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梦梁录》和《武林旧事》诸种笔记可以清楚地得到说明。

明代是白话小说谎蓬勃发展的时代。就白话短篇小说而言,明人从三个方面作出了贡献:一是加工润色宋、元、明三代艺术上有缺陷忍气吞声话本,二是搜集整理话本小说集,三是创作了大量的拟话本。明代白话小说(短篇)最繁荣的时期是在万历以后,尤其是南方,都市经济发达,市了阶层形成士大夫生活日趋放诞,因而以反映市民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白话短篇小说日益蓬勃地发展起来。最有代表性的集子是洪缏biān(木名)的《清平山堂话本》和冯梦的“三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醒世恒言》)及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清平山堂话本》原分六集共收话本60篇,总名《60家小说》。仅存27篇。书中多宋元旧作,未加润饰;少数为明人作品。“三言”共收白话小说谎百开篇,其中有经冯梦龙加润饰的话本,也有他创作的拟话本,以明代作品居多。“二拍”则全为凌蒙初创作的拟话本。 冯梦龙是一位“全能”通俗文学家,对通俗小说理论也有卓越的见解。他编的“三言”题材广泛、佳作颇多、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艺术上多所创造。从中可以看出宋元明话本的突出成就。 “二拍”是与“三言”同时的最早的拟话本集,共收作品80篇。凌蒙初的思想远不及冯梦龙进步,书中糟粕较“三言”严重得多。但在艺术上“抒情写景,如在耳目”。(孙楷第语)

请初“抱瓮老人”从“三言”、“二拍”精选出四十篇作品,定名为《今古奇观》,在“三言”、“二拍”一度失传的情况下,赖此书我们得以了解明代白话小说的基础情况,这个选集在广大群众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明末清初,在“三言”、“二拍”的影响下,出现了拟话本创作热潮,集子有四十余部。它们的思想与艺术性虽不及“三言”、“二拍”,但去相存精,也还有些作品值得一读,如崇祯年间出版的“天然知叟”的《石点头》、明末清初李渔的《十二楼》、“元亨主人”的《照世杯》、周清源的《西湖二集》、“东鲁古狂生”的《醉醒石》等。

清乾嘉以降,考据之风盛行,士大夫不热衷于小说,直到清末,这种现象才发生变化,小说又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明初,《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又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从此,中国小说史以短篇小说为主转而进入到了以长篇小说为主的新时期。虽然短篇文言、白话小说一直在按照身的规律发展前进,并且时有佳发,时有高潮,但总体说来,其成就与规模则无法与长篇小说相比拟。“四大奇书”在所属各类题材中独占鳌头:《三国演义》既是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历史小说的典范;《水浒传》既是第一部全面描写农民起义的巨著,也是一部英雄传奇的典范;《西游记》既是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也是一部神魔小说的典范;《金瓶梅》既是第一部写世情的长篇小说又是第一部由文人独力创作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它们各自开创了一个长篇小说的创作领域。“四大奇书”的巨大成就深刻地影响着长篇小说的创作,以至形成了长篇小说创作的几个系列:《三国》系列、《水浒》系列,《西游》系列,《金瓶梅》系列,也影响着整个社会、影响着文化思想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这种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

清代乾隆年间,《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两部长篇巨著问世,两世之前,中国小说史上虽不乏讽刺之作,但却没有一部称得上讽刺小说的样板,所以鲁迅对《儒林小史》的好评特多:“《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 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蹙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三篇)《儒林外史》在“四大奇书”之外,另辟了一条蹊径。它不仅直接影响了晚清谴责小说的创作,也影响后来鲁迅的杂文。至于《红楼梦》的成就和影响就无庸多言了。无论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是中国小说史和文学史上的巅峰,也是世界文学中的名著。它的巨大成就,可视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现实主义创作艺术的光辉总结。如果说《三国》、《水浒》、《西游》在民间影响极大,而《儒林》、《红楼》的影响则在士大夫之间。尤其是《红楼》的读与讲,则早在士大夫中成为了一种习尚和时髦:“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相互理解在。”这说明在清代知识阶层中不仅有一股“《红楼梦》热”,而且还把是否通《红楼梦》当成了衡量一个人学识高低的标准。在《红楼梦》尚未西世时就有人评点,两百多成来,评论者比肩接踵,续作汗牛充栋,其研究者之多,研究成果之富,在中国小说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对《红楼梦》的研究,早已形成一种学派——“红学”,而今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这是中国的人骄傲。

《红楼梦》之后,由于时代的原因,小说创作走向了低谷,至晚清,小说才又繁荣起来。由于清廷的极端腐败,社会处于了大变革昀时期;小说理论高度发达,众多杂志创刊问世,印刷事业也发达兴旺,是为小说提供了创作面世的便利条件。据近人粗略统计,晚清长篇小说当在千种以上。“四大小说家”(李伯元、吴 yiàn(足企也)人、刘鹗、曾朴)中,仅李伯元、吴 (这个字打不出来)人二就创作了长篇小说数十种。晚清小说不论内容还技法,都有许多新因素,体现了变革时期的特点。对晚清小说的研究与整理,阿英(钱杏顿)先生贡献最大,魏绍昌先生也作了许多基础性的工作。从总体上讲,较之明代和前清小说的研究,似乎显得还很薄弱。可以纪的是“四大谴责小说”: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 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综前所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大体是:宋代以前,是文言短简小说的单线发展;宋元时代,文言、白话、长篇、短篇、多线发展,呈现出多资多彩的状态。

⑽ 简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小说,晚熟于诗歌、散文,略早于戏曲。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小说一向受到封建正经统文人的鄙视。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认为:中国古代小说,是在封建正统文人“每訾其卑下”的歧视眼光下发展繁荣起来的。这也是一种“逆反”。

中国古代小说起于何时,源于何书?我们似不可拘泥于一时一书,因为小说在叙写技法上,虽不似戏剧那样要求各种文学艺术的高度融合,但较之诗歌、散文要求却更多更高,非一时所能形成,更非一书所能标志,只宜概而言之。我们把先奏两汉看作是中国小说的萌芽时期,实际上是基于我们并不认为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已经产生符合小说文体基本条件的小说作品。就实际情形而论,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等,都孕育着小说艺术的因素,为小说文体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同时也呈露出了中国小说童年时期便已形成志人、志怪两大类别的端倪。不过中国古代早期的小说与历史传记难以截然分开来,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事实。

从后汉至唐代以前,是中国小说的童年时期,或者说是中国小说初步形成的时期。鲁迅先生把唐以前的小说称为“古小说”,这是为了与唐人小说和唐以后的小说区别开来。因为唐人小说是公认的中国文言短篇小说完全成熟的标志,而“粗陈梗概”的六朝小说,显然是不成熟的。可以认为,“童年期小说”与“古小说”就是相似相通的。这一时期的小说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强调事物的“真实”而非强调艺术的真实。作品大都不作“幻设语”,作者所写的是作者所相信实际存在的,因此作品大致带有“传景”性质。就志怪小说而论,不是像后来的作者借非人类的故事来反映人世间事,而是确信“阴阳残殊途,人鬼乃皆实有”。从根本上讲,作者还不知怎样做小说,更非“有意为小说”。这种带有原型状态的小说,无疑表现了童年时期的特点。童年期小说以刘义庆《世说新语》为代表的志人小说和以干宝《 神记》为代表的志人小说两大类别的兴起,既与时代文明氛围和社会习尚有密切的关系,又是萌芽期所孕育倾向的发展的不然,对尔后文言短篇小说的发展与分流奠定了基础,甚至对某些长篇小说的创作也产生了影响。

“小说亦如诗,至唐而一变”。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的角度来审视,唐人小说是一次质的飞跃。唐人小说,仅《太平广记》一书收录的单篇就有四十余篇,专集四十余部,约在千篇之数,大体分为两类:一为传奇,一为志怪。唐人小说繁荣发达的原因,除对童年小说创作经验的继承发展外,与当时的政治昌明、文化发达以及科举“行卷”、“温卷”之风有直接关系。

小说发展到宋代,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就是话本的产生。从此,以文言短篇小说为主流的宋以前小说史,从宋代开始,逐渐转为以白话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同时文言短篇小说的沿着它的轨迹发展。这样中国小说史自此由文言、白族 两条线索交互发展,它们既有各自的特点,又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千姿百态,美不胜收,高潮迭起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地位也越来越高。

就文言短篇小说发展的这一条线,至宋,文言短篇小说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传奇体,这是唐人小说的余绪;二是笔记体短篇小立,它是童年期志人小说的演化;三是志怪体,这是童年期志怪小说的延续。宋人传奇小说的成就远不如唐人。“唐人大抵写时事;而宋人则多讲古事,唐人小说少教训;而宋则多教训”。“大概唐时讲话自由些,虽写时事,不至于得祸;而宋时则忌讳多,所以文人便设法加避,去讲古事。加之宋时理学盛极一时,因为小说也多理性化了。”总之,宋代传奇多与历史题材,总体成就不高,但也不乏散金碎玉之作,如奏醇的《谭意歌伟》、无名氏的《李师师外传》等。宋人笔记特多,为以前所不曾有过之现象。其中不少为说或近似小说。北宋初期,多记唐五代事,如孙光宽的北梦琐言;北宋中期以后,多记本朝事,如司马光的《涑水纪闻》;而南宋人则多记北宋旧年,如周辉的《清波杂志》等。宋代的志怪小说,“平实而乏文采”,其成就还不如记历史琐闻的笔记,但也有几部颇有影响的作品,如洪迈的《夷坚志》、吴淑的《江淮异闻录》等。宋人的文言短篇小说的成就虽不甚高,然数量与种类繁多,在小说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而宁人对文言小说的最大贡献,在于编辑了一部卷帙浩繁的《太平广记》,北宋初年以前的许多文言短篇小说,多赖以保存下来。

金元时期的文言短篇小说,无论数量或质量都未超过宋代水平。但发展线索未断,且有一些较有影响的集子,如元好问的《续夷坚志》、刘祁的《归潜志》、淘宗仪的《南村辍耕录》等。

明代的文言短篇小说虽不能与同时代的白话长、短篇比肩,但在文言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著名的传奇、志怪、清言小说集有:瞿佑的《剪灯新话》、李祯的《剪灯余话》、邵景詹的《觅灯因话》、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何良俊的《何代语林》等。这些集子中有许多文情并茂的作品。另外,有些散文大家如宋濂、刘基、马中锡的文休中,亦间有日干小说名篇。

以宋初至明末的六百多年间,文言短篇小说大多晋唐,然又无一能逾越于唐。至清代而大变,文言短篇小说高度繁荣,产生了具有世界意义和影响的《聊斋志异》,把文言短篇小说的发展推向了最高峰。“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概括了《聊斋志异》写作与内容两方面的基本特征。《聊斋》的“志怪”与六朝的“志怪”的根本区别在于:蒲松龄的“志怪”而不信“怪”,六朝人则“志怪”而信“怪”;六朝人“志怪”是有竟无意地宣扬“怪”,而蒲松龄的“志怪”乃是有意寓托于“怪”。《聊斋志异》有云:“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聊斋》一出,作出蔚起,虽无一能与之颉颃,但亦各有自己的成就。甚影响较显者有:王士祯《池北偶谈》、袁枚《子不语》(即《新齐谐》)、沈起凤《谐锋》、满人和邦额《夜谭随录》、曾衍东《小豆棚》等。之后, 时治至光绪年间有王韬的《遁窟谰言》、《松隐漫录》、《淞滨琐话》和宣鼎的《夜雨秋录》等。鲁迅评后几种集子云:“其笔致又纯为《聊斋》者流一时传布颇广远,然所记载则已狐渐稀,百烟花粉黛之事盛矣。”另有程趾祥《此中人语》和贾名的《女聊斋》等。可见《聊斋》的影响及信作之盛况。《聊斋》风行百余年后,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相继问世。纪的对《聊斋》颇有微词,谓其为“才子之笔,非著书者之笔”。“訾

(zhǐ底毁)其有唐人传奇之详,又杂以六朝志怪者之短”。(鲁迅语)鲁迅赞评《阅微》,谓其“隽思妙事,时足解蒉;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雍容淡雅,天越盎然,故后无人能夺其席。”但《阅微》侧重记事以明理,故事情节不够丰富,人物形象不够丰富,且议论过多,因而缺乏《聊斋》那样浓厚的小说意味,其学述价值高于文学价值。《阅微》之后,信者亦夥。清人笔记盛况空间,在文言短篇小说中,笔记小说所占比重最大。但笔记中普非全为小说,只是笔记中有不少符合小说要求的作品。它有待我们去鉴别与整理。

我们再从宋代谈谈白话小说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宋人话本的产生带有革命的性质。其积极意至少有以下几点:①由文言到白话,既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又扩大了读者面,因而提高了小说的社会功能。②作品描写的对象由表现封建士子为主转向了平民,尤其是市民,因而作品的思想观点美学情趣随之发生了变化。③奠定了白话短篇和长篇小说的基础。枕头人话本的兴起,“实在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鲁迅语)

“话本”原是说话人的底本。“说话”就是讲故事。作为一种伎艺,起源于唐而盛于宋究其渊源则很久远。唐以前的“说话”活动仅限于士大光之间,多半供统治阶段娱乐消遣。到了唐代“说话”作为一种伎艺,有向“市民文学”发展的趋势。因唐人的文言小说、变文等,无论内容和形式,对话本都有影响。

宋代“说话”十分发害遍及瓦子、勾栏、茶楼、酒肄、街头巷尾、宫廷寺庙、府第乡村。这样,便出现了一批专业化的“说话人”,还有编写话本的团体,有“说话人”的行会。“说话人”有专业上的分工叫做“家数”;在“家数”中,影响最大者是“小说”与“讲史”二家,尤其是“小说”这一家。从“说话”到话本小说,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初期,作为“说话人”底本的话本,不是供人阅读,而是为了师徒传授和讲给人听的;编写话本,不是基于文学的目的,而是由于职业的需要。随着市民对文化要求的提高和印刷事业的发达,供“说话人”使用的底本——话本逐渐被加工润色,印刷流传供人阅读坑味了。话本—经公开流传,白话小说也便随这诞生了。从此,也使这种伎艺和话本在一定意义上分了家。

宋元时代,话本多是单篇流传、多出于民间艺人之手,流传于市井之间几乎无一署名,致使不少作品至今弄不清写作的具体年代,尤其是宋元两代更难分辨。于是治小说的人只好把它们眼就一起,统称为“宋元话本”。“宋元话本”到底有多少,至今尚无精确统计,当代学者认为,小说话本共67篇,其中以宋代居多。“讲史”[又称“平话”(或“评话”)]话本。多出自元代,据《永乐大典》目录卷四六记载,共26篇(惜多已失传,今仅存《编五代史平话》、《全相平话五种》、《大宋宣和遗事》和“讲经”话本只是近似小说而非小说,只是对章回小说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

宋代“说话”伎艺的勃兴,与当时都市经济的畸形繁荣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从《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梦梁录》和《武林旧事》诸种笔记可以清楚地得到说明。

明代是白话小说谎蓬勃发展的时代。就白话短篇小说而言,明人从三个方面作出了贡献:一是加工润色宋、元、明三代艺术上有缺陷忍气吞声话本,二是搜集整理话本小说集,三是创作了大量的拟话本。明代白话小说(短篇)最繁荣的时期是在万历以后,尤其是南方,都市经济发达,市了阶层形成士大夫生活日趋放诞,因而以反映市民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白话短篇小说日益蓬勃地发展起来。最有代表性的集子是洪缏biān(木名)的《清平山堂话本》和冯梦的“三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醒世恒言》)及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清平山堂话本》原分六集共收话本60篇,总名《60家小说》。仅存27篇。书中多宋元旧作,未加润饰;少数为明人作品。“三言”共收白话小说谎百开篇,其中有经冯梦龙加润饰的话本,也有他创作的拟话本,以明代作品居多。“二拍”则全为凌蒙初创作的拟话本。 冯梦龙是一位“全能”通俗文学家,对通俗小说理论也有卓越的见解。他编的“三言”题材广泛、佳作颇多、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艺术上多所创造。从中可以看出宋元明话本的突出成就。 “二拍”是与“三言”同时的最早的拟话本集,共收作品80篇。凌蒙初的思想远不及冯梦龙进步,书中糟粕较“三言”严重得多。但在艺术上“抒情写景,如在耳目”。(孙楷第语)

请初“抱瓮老人”从“三言”、“二拍”精选出四十篇作品,定名为《今古奇观》,在“三言”、“二拍”一度失传的情况下,赖此书我们得以了解明代白话小说的基础情况,这个选集在广大群众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明末清初,在“三言”、“二拍”的影响下,出现了拟话本创作热潮,集子有四十余部。它们的思想与艺术性虽不及“三言”、“二拍”,但去相存精,也还有些作品值得一读,如崇祯年间出版的“天然知叟”的《石点头》、明末清初李渔的《十二楼》、“元亨主人”的《照世杯》、周清源的《西湖二集》、“东鲁古狂生”的《醉醒石》等。

清乾嘉以降,考据之风盛行,士大夫不热衷于小说,直到清末,这种现象才发生变化,小说又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明初,《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又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从此,中国小说史以短篇小说为主转而进入到了以长篇小说为主的新时期。虽然短篇文言、白话小说一直在按照身的规律发展前进,并且时有佳发,时有高潮,但总体说来,其成就与规模则无法与长篇小说相比拟。“四大奇书”在所属各类题材中独占鳌头:《三国演义》既是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历史小说的典范;《水浒传》既是第一部全面描写农民起义的巨著,也是一部英雄传奇的典范;《西游记》既是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也是一部神魔小说的典范;《金瓶梅》既是第一部写世情的长篇小说又是第一部由文人独力创作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它们各自开创了一个长篇小说的创作领域。“四大奇书”的巨大成就深刻地影响着长篇小说的创作,以至形成了长篇小说创作的几个系列:《三国》系列、《水浒》系列,《西游》系列,《金瓶梅》系列,也影响着整个社会、影响着文化思想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这种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

清代乾隆年间,《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两部长篇巨著问世,两世之前,中国小说史上虽不乏讽刺之作,但却没有一部称得上讽刺小说的样板,所以鲁迅对《儒林小史》的好评特多:“《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 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蹙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三篇)《儒林外史》在“四大奇书”之外,另辟了一条蹊径。它不仅直接影响了晚清谴责小说的创作,也影响后来鲁迅的杂文。至于《红楼梦》的成就和影响就无庸多言了。无论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是中国小说史和文学史上的巅峰,也是世界文学中的名著。它的巨大成就,可视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现实主义创作艺术的光辉总结。如果说《三国》、《水浒》、《西游》在民间影响极大,而《儒林》、《红楼》的影响则在士大夫之间。尤其是《红楼》的读与讲,则早在士大夫中成为了一种习尚和时髦:“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相互理解在。”这说明在清代知识阶层中不仅有一股“《红楼梦》热”,而且还把是否通《红楼梦》当成了衡量一个人学识高低的标准。在《红楼梦》尚未西世时就有人评点,两百多成来,评论者比肩接踵,续作汗牛充栋,其研究者之多,研究成果之富,在中国小说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对《红楼梦》的研究,早已形成一种学派——“红学”,而今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这是中国的人骄傲。

《红楼梦》之后,由于时代的原因,小说创作走向了低谷,至晚清,小说才又繁荣起来。由于清廷的极端腐败,社会处于了大变革昀时期;小说理论高度发达,众多杂志创刊问世,印刷事业也发达兴旺,是为小说提供了创作面世的便利条件。据近人粗略统计,晚清长篇小说当在千种以上。“四大小说家”(李伯元、吴 yiàn(足企也)人、刘鹗、曾朴)中,仅李伯元、吴 (这个字打不出来)人二就创作了长篇小说数十种。晚清小说不论内容还技法,都有许多新因素,体现了变革时期的特点。对晚清小说的研究与整理,阿英(钱杏顿)先生贡献最大,魏绍昌先生也作了许多基础性的工作。从总体上讲,较之明代和前清小说的研究,似乎显得还很薄弱。可以纪的是“四大谴责小说”: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 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综前所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大体是:宋代以前,是文言短简小说的单线发展;宋元时代,文言、白话、长篇、短篇、多线发展,呈现出多资多彩的状态。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何钢在2023-06-24 20:30:43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zhongsheng/289481.html


上一篇:重生到小鱼儿与花无缺的小说
下一篇:重生冰与火之歌乔佛里小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