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的源流是什么

乔芮美
乔芮美
发布于 阅读量 955
中国古代小说的源流是什么

❶ 小说的起源是什么

小说是与诗歌、散文、戏剧文学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中国小说最早的起源,是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我国古代小说的形成与发展晚于诗歌,是随着城市商业和手工业的兴起和繁荣而发展起来的。到了唐代“始有意为小说”(鲁迅语)。小说的基本特征是以对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绘,借助于虚构与想像,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和真人真事的限制,自由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灵活地转换叙述角度,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心理活动以及自然景物、社会环境的描写来深入细致地刻画形形色色的人物性格,完整、充分、具体地展现一定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小说的分类就题材的时代性而言,有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等;就题材的内容而言,有战争小说、科幻小说等;就语言形式而言,有白话小说、文言小说等。通常根据作品的篇幅长短、容量大小,以及结构方式的不同,分为长篇、中篇、短篇三类。我国古代小说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从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到唐人传奇、宋元话本、明清小说,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艺术长廊。“五四”以来,以鲁迅为开山祖的现代小说,更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小说从内容性质可分为战争小说、爱情小说、科幻小说、侦探小说、历史小说、传记小说等。

鲁迅称《西游记》、《封神榜》、《三宝太监西洋记》为“神魔小说”。

❷ 中国古代小说的源流和历史变迁

鲁迅与周作人,一生中结撰编写的文学史专著不多。《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以下简称《变迁》)和《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以下简称《源流》)分别是鲁迅、周作人于20世纪20~30年代在高校时的讲稿。鲁迅在编撰《变迁》之前,已讲授并出版了《中国小说史略》,《变迁》可视为其简略本

❸ 怎样简述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源流(600字左右)

先秦文学
上古歌谣与神话

一、《尚书·尧典》、《吕氏春秋》、《毛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古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发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而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二、《弹歌》、伊耆氏《蜡辞》和《周易·贲辞》六四爻辞: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周易·贲辞》:贲如,蟠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三、神话的性质
神话就是关于神的故事。基本特征有:
是想像的、幻想的。
是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是被神化了的现实生活。
反映了初民解释自然、社会,征服自然、社会的愿望。
只能产生于远古时代。

四、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神话产生比传说早。
神话是传说的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神话有明显的非理性色彩,而传说含有人间的行为准则。

五、神话的劳动起源说与宗教起源说:
不论神话如何神异,总是表现着劳动生活,或者与劳动生活有关。
原始宗教出于对自然的敬畏,当初民从崇拜变成企图解释和支配自然力时,神话就产生了。

六、我国神话的基本特点:
围绕人的生存这一主题。
人物充满激昂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以及英雄气概。
情感浓烈,形象鲜明,想像力丰富。
集体创作。

七、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提示了方向:
人的生存这一主题成为后世文学的主流。
情感、形象、想像力方面的特征影响着后世文学发展。
神话故事成为后世文学发展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收录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另有笙诗6篇,有目无辞,不在305之列。
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采诗说出自汉代,见于《汉书》。
献诗说出自先秦,见于《国语》。
删诗说出自汉代,见于《史记》,不可信。

三、《诗经》的分类,系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
风:地方音乐。
雅:京畿附近的音乐。
颂: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四、《诗经》在先秦的作用。
祭祀、宴享时奏唱。
作为外交辞令。
教育。
五、《诗经》的流传:
秦火之后被毁,但因为是乐歌,在学者的记诵之中得以保全。
汉代有四家:鲁、齐、韩、毛。
毛苌晚出,且是古文经,未得立。东汉开,由于郑玄作注而大昌,其他三家亡,毛诗独传。
六、社会政治诗。
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如相鼠、伐檀、君子于役等。
官员表达不满的诗,如北山(对劳逸不均的愤懑)、正月(六月降雪、忧虑百姓、担心国运,说明了政治昏暗)等。
抒发生活郁闷和人生忧伤的诗,园有桃(不被理解的苦恼)、黍离(叹西周沦亡)等。
称颂统治者的诗,如甘棠(对召公的怀念)。
七、情爱诗。
有大胆直爽和温文典雅两种风格。
《将仲子》等诗说明:爱情同礼教、社会舆论之间的矛盾。
《氓》、《谷风》等诗说明:当时的婚姻制度男女不平等。
八、史诗及其他。
五篇史诗依次序是:
《生民》:周始祖后稷出生、种植五谷等。
《公刘》:远祖公刘率族人迁居,开荒定居。
《绵》:周文王的祖父公亶父率族人迁居、兴国。
《皇矣》:太王迁居、王季传位、文王伐密伐崇。
《大明》:王季生文王、文王生武王、武王灭商。
史诗的特点:不叙述全部历史,而是有选择的描绘具体事件。写心理感受、欢快的场面。
农事诗。
《七月》内容梗概:全诗八章,按月歌唱,写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止的劳作。
《芣苢》艺术特点:词语简练浅白、反复吟唱、情韵悠长。
九、《诗经》的文学成就
抒情与写实的统一,基于:
情感真实。
表达感情坦率。
叙事饱含感情。
形式与语言方面的特点:
重章复沓。
四言为主,参差变化。
节奏鲜明,音韵天成,灵活多变。
语言方面有:词汇丰富,多记山川草木之名。联绵词和叠字。
十、赋、比、兴。
朱熹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以彼物比此物。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李仲蒙:
赋:叙物以言情,情尽物。
比:索物以托情,情附物。
兴:触物以起情,物动情。

先秦散文
春秋时期诸子散文历史散文繁荣的原因。
经济原因:铁器、初税亩等革新。农业发达带动工商业发达。
政治原因:周室衰微,诸侯并起,豪强兼并。
文化原因:贵族的垄断打破,文化下移。
因此:
一些读书人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思想,游说君主或聚徒讲学。百家争鸣促成了诸子散文的繁荣。
另一些读书人撰作史著,希望为统治者提供政治借鉴,造成了历史散文的繁荣。
二、《尚书》是第一部历史散文集。今文尚书为伏生所传,后来亡佚;古文尚书于出孔壁。《逸周书》被视为《尚书》的余篇,是伪书。《春秋》为鲁国编年史。
三、《左传》
一般认为作者是左丘明,但尚存争议。
《左传》的文学特色。
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
人物形象生动,有立体感。
场面描写生动,细节传神。
善于描写外交辞令,富理文美。
四、《国语》
国别史。相传作者为左丘明,但不可信。文学成就不如左传。
五、《战国策》
作者不可考。为刘向编定。
文学特色:
铺张辩丽、夸饰恣肆。
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摹绘人物,形貌毕肖。
善用寓言。
六、诸子散文的发展趋向:
由简而繁,由疏而密,理性和逻辑性不断加强。
七、《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雄辩。
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
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
善于抓住典型事例、多用比喻、寓言等。
八、《庄子》
1、《庄子·寓言》自道其书“寓言十九,重言十七”,重言就是借重他人之言,但《庄子》中这类他人之言,大多是虚构的。庄子所谓寓言,与今义异,大抵是指有情节、有比喻寄托、言此意彼的故事。即使从今天的意思而论,有学者作过统计,《庄子》全书共有寓言181则,平均数百字中即有一则寓言。因此就形成了一个显著的特征:把思想融入到寓言故事里。闻一多说“读《庄子》,本分不出哪里是思想的美,哪里是文学的美”。这些都说明《庄子》寓言的特色即是《庄子》的特色。
2、《庄子》寓言的特色:
想像奇幻谲诡。
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
细腻逼真的描写。
谐趣与机刺横生。
九、《荀子》和《韩非子》
1、《荀子》的特点: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言。
2、《韩非子》
风格:犀利、冷峻、透彻、严密。
寓言:通俗浅白,故事加说理。
屈原和楚辞
楚辞的产生。
1、“楚辞”这一名称,从西汉时出现。刘向校理古籍,编屈宋等人作品,命名为《楚辞》。
2、辞与赋的区别:
从体式上说,楚辞用兮字。句式长短不齐。
赋很少用虚字,句式整齐。
从性质上说,楚辞是主观的。抒情意味。
赋是客观的。缺乏抒情。
楚辞的产生。
与楚声、楚歌的直接联系。
与楚国民间“巫歌”的关系密切。
描写楚地风物,使用楚方言。
北方文化的影响。
纵横家铺叙华辞的风气。
要之,楚辞的产生,既源于楚国固有的文化传统,也接受北方文化的影响。是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新诗体。
楚辞的文体特点。
楚辞有两种体式。一种类似于《诗经》而有所改造。四言,少用虚字。如《天问》、《橘颂》。这不是典型体式。
另一种则是“骚体”。骚体的特点:
诗风铺排夸饰,想象丰富。
篇幅极大增长,句式长短不拘。
多用方言、虚字(兮、些)。
二、《离骚》的主题。
1、“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
2、九死不悔的品格和疾恶如仇的精神。
三、《离骚》的艺术特点。
激情和想象。
主人公形象。峻美纯洁、独立不屈。
比兴手法的拓展。使之具有象征意义。
结构语言方面:篇章宏大,句式自由,散韵相间,主客问答,语言丰富。
四、《九歌》与《九章》及《天问》《招魂》
1、《九歌》是祭祀曲,多涉神鬼事。
《九章》非一时一地所作。
2、《九歌》把神灵人格化,多写神灵相思、人鬼空恋,形成凄清幽渺、清新奇异的风格。
3、《九章》直抒胸臆、平实朴素。
4、《天问》提出170多个问题,保存了很多远古神话,有较大史料价值。
5、《招魂》的特点:
结构精密。
长于铺排。
五、宋玉等。
1、“九辩”即“九遍”,是乐曲名。
2、《九辩》是宋玉自悲生平之作。
3、《九辩》与《离骚》之比较。

❹ 中国古代小说起源于古代神话传说

A( 唐代出现的“传奇小说”在宋元时才出现的“话本小说”之前 )

❺ 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起源

追溯中国小说的起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神话传说。尽管古代文献对神话传说的记载十分简略,我们仍然可以从中看到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这两种重要的小说因素。神话传说原先在口头流传,有的被采入正史,遂逐渐凝固;有的继续在口头流传并不断丰富发展,分化出一些新的神和英雄,增添了新的故事情节。这些继续活在人们口头上的传说一旦记录下来,就成为具有浓厚小说意味的逸史。从神话传说到小说的这根链条中,逸史是关键的一环。甚至不妨说逸史是中国小说直接的源头,逸史中最接近小说或竟可视为早期小说的,莫过于《穆天子传》和《燕丹子》。前者对周穆王周行天下之事多有细节描写;其中的西王母与《山海经》中的记叙相比,减少了神性增加了人性。后者写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与《战国策》和《史记》相比,不仅增加了细节描写而且突出了燕丹这个复仇者的形象。(明)胡应麟称此书为 “古今小说杂传之祖”(《四部正讹》),不为无见。
其次是寓言故事。例如《孟子》、《庄子》、《韩非子》、《战国策》等书中都有不少人物性格鲜明的寓言故事,它们已经带有小说的意味。《韩非子》中保存寓言故事最多的《内储说》、《外储说》、《说林》,明白地用“说”来标目,也透露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显然,寓言故事可以看作小说的源头之一。
第三是史传。如《左传》、《战国策》、《史记》、《三国志》,描写人物性格,叙述故事情节,或为小说提供了素材,或为小说积累了叙事的经验。唐代传奇小说多取人物传记的形式,《三国志演义》径直标明是史传的演义,都证明了史传是小说的一个源头。在传统的目录学著作中,有些书或归入子部小说家类或归入史部杂传类,这两类缺少严格的区别,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史传对小说的影响之深。
《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小说15家,均已亡佚。今存题为汉人所著的小说,其实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伪托汉人的作品,如托名东方朔的《神异经》和《十洲记》,托名班固的《汉武帝故事》。题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很多,重要的如(三国魏)邯郸淳《笑林》,(西晋)张华《博物志》,(东晋)干宝《搜神记》,(宋)刘义庆《幽明录》、《世说新语》,(北齐)王琰《冥祥记》,(梁)沈约《俗说》,(梁)殷芸《小说》等,包括后人的辑本,共约五十种,足见其兴盛的情况。

❻ 简述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

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演变“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 其意指“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也就是所谓的“残丛小话”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概念出现于汉代,西汉刘歆编的《七略》中已有“小说家” 的明确类目。桓谭在他的《新论》中说:“若其小说家,合残丛小说,近取譬论,以作短书, 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这段话,既说明小说的形态特点是短篇体制,运用比喻说事,又 强调了它的社会功用。东汉班固在《汉书 艺文志》中进一步明确了小说的内涵及特点: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议,道听途说之所造也。 因此,在他的《汉书 艺文志》中,小说家被排斥在九流之外,排在十家的最后一家。 综合汉人对小说的理论,大致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小说的内容来自民间传说,属“街谈巷语”、“道听途说”,是不符合“大道”、不见 于经典的琐闻杂说或神怪故事。 2.小说的形态特色是“残丛小语”,即短篇体制,运用比喻、夸张的虚构手法,因此具 有生动性和形象性。 3.通过说故事或叙事对生活进行指导,既具有传奇性又具有知识性和说教性。 一、中国古代小说与神话的关系 小说究其根本,应来源与神话与传说。明代胡应麟说《山海经》是“古今语怪之祖”(《少 《山海经》是我国先秦典籍中独具风貌的作品,自古被称为“奇书”,此书共十八卷,分《山经》和《海经》两部分。 《山经》以纪五方山川为纲,系之以古史、草本、鸟兽、神话、宗教等内容;《海经》 除著录地理方位之外,还记载远方异人的状貌和风俗,夹杂着大量的神话片段。 《山海经》是录著我国古代神话最多的一部典籍,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西王 母”、“黄帝与蚩尤之战”、“鲧禹治水”等。是孕育后世小说的胚胎。 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为《山海经》乃“小说之最古者尔”。 西晋太康年间出土于河南汲县魏襄王冢中的《穆天子传》,以相当可观的篇幅描写了周 穆王以造父为驭者、以河伯为副车,驱八骏巡行天下。《穆天子传》代表着神话向小说的过 渡,并开了后世英雄传奇的先河。 中国的神话有一个历史化和宗教化的过程,神话人物常会被逐渐纳入帝王家谱和宗教神 谱,反映这种变化的,在中国小说史上有一种由神话过渡到“仙话”的现象。仙话更多地表 现了后世人的理想和欲望。这表现了小说一方面吸取神话的幻想,一方面,又开始脱离神话 那种先民心理,回归到现实的人情。 二、中国古代小说与子书的关系 古代小说在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图书分类目录中一般属子部,故称子部小说。 《晏子春秋》在写作上很有特色,故事简洁完整,语言清新流畅,许多篇章已具有了小 说的叙事特点,如著名的“晏子使楚”。 先秦诸子为了形象地阐明道理,往往用寓言来说事。这些寓言既具有讽谕性、哲理性, 又具有故事性、形象性,有些寓言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已具有小说的特点。 《孟子 齐人有一妻一妾》;《韩非子》中的寓言,诸如“和氏璧”、“买椟还珠”、“自相 矛盾”。《庄子》中的寓言如“疱丁解牛”、“匠石运斤”、“佝偻者承蜩”等。宋代黄震说庄子 是“诙谐小说之祖也”。 三、中国古代小说与史书的关系 从《左传》开始,史家在著述历史的时候,便常杂以流传民间的遗闻佚事,使历史事件 故事化,而且叙事完整翔实,并运用逼真的细节来描写人物,使历史人物性格鲜明,形象生 动。如:出亡中的晋公子重耳,谏假道的宫之奇,哭师的蹇叔等。 《战国策 齐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可以说是一篇很生动的小说。 从《左传》到《史记》、《汉书》,这些历史散文都证明了“史有诗心、文心”的观点。 同是,它们的叙事方式、结构形态、语言技巧也常常的影响了中国小说文体的发育、发展。 此外,中国小说中也有一些被称为“野史”的作品长期窜入史书的领域,如《吴越春秋》, 是一部采用虚构手法的小说,而不是史书。 从《左传》开始的史学,的确是“小说之祖”。

❼ 中国古代小说源远流长,小说在唐代叫做什么

小说在唐代叫:传奇。

传奇:中国唐、宋时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一种,以作意好奇为特点;明、清两代的长篇戏曲,一般每本由二十余出至五十余出组成

小说 :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拥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的文学作品。 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是文学的一种样式,一般描写人物故事,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但亦有例外。

它是拥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的文学作品。而对话是不是具有鲜明的个性,每个人物说的话是不是有独特的语言风格,是衡量小说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这里所说的小说,是指琐碎的言谈、小的道理,与现时所说的小说相差甚远。文学中,小说通常指长篇小说、中篇、短篇小说和小小说(微型小说)的形式。

❽ 中国古代小说源流是在哪呢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小说”一词最早出现于《庄子》,意思是“琐屑之言”(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先秦两汉时期所谓“小说”实际指的是出于街谈巷语、内容荒诞浅薄、形式短小杂乱的杂记杂说,与后来“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意义完全不同。真正具有故事性并对后来的小说有着源头意义的是神话、宗教传说和史传文学,以及诸子散文中的寓言等。

神话传说富于想象,内容多与创世造物、自然、战争和发明创造相关,如“女娲补天”、“大禹治水”、“黄帝战蚩尤”、“后羿射日”,自然质朴,开创了神怪题材,为后世小说的发展提供了母题和想象空间。先秦诸子多善于用譬喻的方式说理,留下许多生动的寓言故事,如“叶公好龙”、“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浅近简短,精辟形象。史传文学具有高超的叙事艺术,奠定了我国古代小说基本的叙事结构,其人物描写、历史题材和教化作用也对小说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小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初具规模。这一时期作品数量较多,内容丰富,主要分为两类:谈论神鬼的“志怪”与记录人物轶闻琐事的“志人”。“志”是记录的意思,志人志怪小说受史传文学“直笔实录”观念的影响很深,这时期的作品虽然在结构、情节、人物描写等方面有了基本的形貌,但缺少艺术的虚构。如志怪集《搜神记》,作者干宝是东晋史学家,他在《搜神记序》中表明自己力求“实”“信”的态度,明确写作目的就是证明鬼神的存在。《搜神记》的内容包括地理博物、鬼神灵怪、佛法灵异几个方面,其中一些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传说为题材的怪异故事有着反映社会现实的作用,表达了人民的情感态度,如“干将莫邪”的复仇故事,长期以来为人们所乐道。

这一时期重要的志怪小说还有南朝人刘义庆编撰的《幽明录》,记录了许多关于现实生活中道人俗士的奇闻异事。刘义庆还编撰了魏晋南北朝最重要的志人集《世说新语》,主要记录魏晋时期名士们的逸闻轶事,是一部品评人物的小故事集。《世说新语》语言简约生动,特别在人物刻画方面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世有着深刻的影响。

西厢记插图一般认为,中国小说的真正开端是在唐代,“至唐人始有意为小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唐代出现了许多文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后世称之为“传奇”,如《莺莺传》、《任氏传》、《南柯太守传》、《昆仑奴》等。传奇是唐代继魏晋志人志怪后新兴的一种文学样式,发展兴盛是在中唐时期,题材涉及爱情、豪侠、历史、仙梦等,其中爱情题材占有极大比重而艺术价值尤高。

爱情传奇以真实、热烈、生动、深切的男女恋情撼动人心,把异闻和言情相结合,反映现实生活。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大都有着青春浪漫的愿望、果敢大胆的追求、顽强不渝的抗争、勇敢坚贞的品格,追求真爱,生死不渝,但是往往因地位卑微得到凄冷残酷的悲剧结局。可以说,爱情传奇的兴盛代表了唐代传奇的成熟,是唐传奇全盛时期的主要内容。唐代传奇语言华美,情节曲折完整,人物性格鲜明,标志着中国短篇小说体制成熟。

宋、金、元代,小说全面发展,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传奇和志怪作品,如传奇小说选集《云斋广录》、志怪小说集《夷坚志》。另一方面,话本小说悄然兴起,与文言小说分流,并逐渐成为后来小说创作的主要流脉。话本即“说话”的底本,“说话”是市井中以说唱方式演出,取悦听众的一种表演形式,在宋元时期得到充分发展,日益繁盛。它以内容世俗化、语言口语化为主要特征,话本小说继承了这些特点。话本小说有固定的体制,一般分为入话、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通常开头用一首或一组诗词引起话题,结尾再用一首诗词作总结。其题材内容以爱情和公案为主,还包括灵怪、朴刀杆棒、神仙妖术等,代表作品有《碾玉观音》、《简贴和尚》、《错斩崔宁》、《西湖三塔记》。

元未明初,是中国小说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出现了《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等长篇章回小说。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它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一章回内容相对完整,可以自成一个段落,但各个章回之间又相互联系,连缀成一个整体。

长篇章回体通俗小说是明清文学的主要代表。明代(1368—1644)“四大奇书”《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词话》带动了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和人情小说的繁荣。长篇小说创作逐渐从历代累积、集体创作走向个人独创,内容逐渐由历史重大事件走向日常生活,人物形象从英雄走向平常百姓,益加世俗化、平凡化、口语化,更加能体现现实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

话本在明代大量刊行,一些文人有意识地模仿话本创作了供案头阅读的短篇小说,即“拟话本”。明代白话短篇小说集主要有冯梦龙编著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漾初编著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分别总称为“三言”、“二拍”。同时,文言短篇小说的创作也仍然大量存在。

到了清代(1644—1911),小说达到了长篇章回体裁创作的最高峰。吴敬梓创作的《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杰出代表,它以独特的结构方式将科举制度下几代知识分子的境况遭际穿连于百年历史图景之中,博大而深刻,饱含了作者对当世文人命运的思考。曹雪芹的《红楼梦》一书更以高超的艺术水平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广传天下。

小说在近代继续发展,侠义公案和人情世态等题材随着社会文化的变更发生一定转向,出现了谴责小说、鸳鸯蝴蝶派小说等大量作品,取得了卓著的创作成绩,为“五四”后白话小说的发展提供新的启示和影响。

❾ 中国小说的起源有哪几个方面

小说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 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系统,即文言小说系统和白话小说系统。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是文言小说。这时的小说可以统称之为笔记体小说,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叙社会上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或其只言片语。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人物性格的描写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作品的数量也已相当可观。但就作者的主观意图而言,还只是当成真实的事情来写,而缺少艺术的虚构。它们还不是中国小说的成熟形态。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唐传奇,白话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宋元话本。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杂篇《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以“小说”与“大达”对举,是指那些琐屑的言谈、无关政教的小道理。后来,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小说与《庄子》所说的“小说”含义虽不完全相同,但在古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始终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在这一点上,二者仍然是接近的。 东汉班固据《七略》撰《汉书?艺文志》,把小说家列于诸子略十家的最后。这是小说见于史家著录的开始。诸子略共4324篇,小说就占了1380篇,是篇数最多的一家。班固据《七略?辑略》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这是史家和目录学家对小说所作的具有权威性的解释和评价。他认为小说本是街谈巷语,由小说家采集记录,成为一家之言。这虽是小道,尚有可取之处。班固明确地指出小说起自民间传说,这对认识中国小说的起源有重要的意义。 追溯中国小说的起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神话传说。尽管古代文献对神话传说的记载十分简略,我们仍然可以从中看到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这两种重要的小说因素。神话传说原先在口头流传,有的被采入正史,遂逐渐凝固;有的继续在口头流传并不断丰富发展,分化出一些新的神和英雄,增添了新的故事情节。这些继续活在人们口头上的传说一旦记录下来,就成为具有浓厚小说意味的逸史。从神话传说到小说的这根链条中,逸史是关键的一环。甚至不妨说逸史是中国小说直接的源头,逸史中最接近小说或竟可视为早期小说的,莫过于《穆天子传》和《燕丹子》。前者对周穆王周行天下之事多有细节描写;其中的西王母与《山海经》中的记叙相比,减少了神性增加了人性。后者写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与《战国策》和《史记》相比,不仅增加了细节描写而且突出了燕丹这个复仇者的形象。(明)胡应麟称此书为 “古今小说杂传之祖”(《四部正讹》),不为无见。 其次是寓言故事。例如《孟子》、《庄子》、《韩非子》、《战国策》等书中都有不少人物性格鲜明的寓言故事,它们已经带有小说的意味。《韩非子》中保存寓言故事最多的《内储说》、《外储说》、《说林》,明白地用“说”来标目,也透露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显然,寓言故事可以看作小说的源头之一。 第三是史传。如《左传》、《战国策》、《史记》、《三国志》,描写人物性格,叙述故事情节,或为小说提供了素材,或为小说积累了叙事的经验。唐代传奇小说多取人物传记的形式,《三国志演义》径直标明是史传的演义,都证明了史传是小说的一个源头。在传统的目录学著作中,有些书或归入子部小说家类或归入史部杂传类,这两类缺少严格的区别,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史传对小说的影响之深。 《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小说15家,均已亡佚。今存题为汉人所著的小说,其实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伪托汉人的作品,如托名东方朔的《神异经》和《十洲记》,托名班固的《汉武帝故事》。题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很多,重要的如(三国魏)邯郸淳《笑林》,(西晋)张华《博物志》,(东晋)干宝《搜神记》,(宋)刘义庆《幽明录》、《世说新语》,(北齐)王琰《冥祥记》,(梁)沈约《俗说》,(梁)殷芸《小说》等,包括后人的辑本,共约五十种,足见其兴盛的情况。

麻烦采纳,谢谢!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乔芮美在2023-06-23 22:59:13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zhongsheng/140272.html


上一篇:有斗罗3穿越小说
下一篇:重生之天尊吾邪昔臣小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