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体现现代小说形式

袁明煦
袁明煦
发布于 阅读量 979
评书体现现代小说形式

⑴ 以〈小二黑结婚〉为例,谈谈赵树理评书体小说特点及局限性

赵树理“评书体”小说大量运用经过加工提炼的群众口语进行叙述、描写,沿袭中国传统小说“讲故事”的结构特点,讲究情节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人物的来龙去脉、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但又摒弃传统章回体的形式框架,把人物放到故事情节的发展中,放到矛盾冲突中进行塑造,不作静止的心理描写。例如《李有才板话》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和语言驾驭上,都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所创造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小说民族形式,开辟了新文学发展的新生面。后来人们把这一群体的作家,形象而友善地称为“山药蛋派”,赵树理是这一文学流派的当然的领袖。

⑵ 《小二黑结婚》的表现主题

《小二黑结婚》写于1943年5月,取材于太行山农村。当时“土改”刚刚开始,地主利用农民群众的愚昧和封建迷信思想妄图阻挠“土改”。为了使“土改”顺利进行,反对封建意识、破除愚昧思想就具有必要性。

基于以上背景,《小二黑结婚》就表现出了对时代的强烈的关注意识,它虽然是以农村日常生活、家庭婚姻为题材,但是蕴含着尖锐的现实针对性。它对农村问题的揭示,也成为对农村生活的启示录。


简介

《小二黑结婚》是现代小说家赵树理写于1943年的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抗战时期解放区一对青年男女为追求婚姻自由,冲破封建传统和守旧家长的阻挠,最终结为夫妻的故事。

小说塑造了二诸葛、三仙姑两个落后农民和小二黑、小芹两个年轻进步农民的形象,通过这两对思想观念截然相反的农民的对照,揭示了当时农村中旧习俗的封建残余势力对人们思想行为的束缚,以及新老两代人的意识冲突与变迁,说明实行民主改革、移风易俗的重要性,同时歌颂了民主政权的力量,反映了解放区的重大变化。

小说结构完整,情节跌宕,语言通俗,富于地方色彩,开创了中国评书体的现代小说形式。

⑶ 《中国当代文学史》中赵树理的创作在当代小说中的意义。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个小说流派“山药蛋派”。这个流派以著名作家赵树理为代表,因其作品具有新鲜朴素的民族形式,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清新浓郁的乡土气息,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这个流派还包括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一批小说家。在50年代后期,他们结成了一个作家群体,创作出众多带有“山药蛋味”的优秀作品。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三里湾》、《李家庄的变迁》、《登记》,马烽的《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个上级》,西戎的《盖马棚》、《姑娘的秘密》,孙谦的《伤疤的故事》,胡正的《两个巧媳妇》,以及年青作家韩文洲、杨茂林、李逸民、义夫、成一等人的作品。

“山药蛋派”的开创者赵树理,以其巨大的文学成就被称为现代小说的“铁笔”、“圣手”,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他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植根于晋东南这片家乡的土壤,熟悉农村,热爱人民,大量描写了晋东南独特的区域民俗事象,或作为作品深厚的民俗文化背景,或作为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理,推进人物性格发展的手段,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赵树理小说的可贵之处就在于:通过自己的审美加工,把混沌稚朴的民俗变成活生生的文学创作题村,具体深刻地反映了30年代到60年代太行地区的农村生活,为找们展出了一轴生动的农村风俗画卷。

赵树理小说几乎涉及了晋东南民俗的各个方面,举凡生产劳动、饮食居住、婚丧嫁娶、宗教信仰、民间文艺都有描写,最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家庭、家族和乡里社会的民俗。在《三里湾》第二节里,介绍了王宝全、王金生的居住环境,按东西南北的顺序介绍了窑洞房子及使用习俗。例如西边四孔窑洞的分工是这样的:金生、玉生兄弟俩已娶妻成家,各住一孔。王宝全老两口住一孔。女儿玉梅住一孔,但却是套窑,与父母住的那孔窑相通,有窗无门,进进出出必须经过父母的门。这表明,一方面闺女大了,需和父母分开居住;另一方面又因她未出嫁,要谨防越轨乱礼,和父母的窑洞串在一起,一举一动都可受到父母的监督、约束。在这里,窑洞已不是简单的物质客体,而是寄寓了传统的民俗心理,成为一种综合的文化现象。

《三里湾》还描写两个旧式大家庭的劳动分工、经济分配、生活管理以及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复杂的关系,揭示了家长权威和旧伦理观念对旧式家庭的影响。《李家庄的变迁》里“吃烙饼”这一晋东南乡里民俗的描写,更富有深刻的社会内涵。“吃烙饼”的民俗特点是,村里发生了纠纷,由双方当事人请村落的头人、族长或地方上有影响的人物,在吃烙饼的过程中评理,地点设在村子的庙堂里。等评理人作出裁决后,输了的一方要承担责任并付给吃烙饼的费用。小说中写农民张铁锁与村长李如珍的侄儿发生纠纷,村长武断地评张铁锁输理,霸占了张铁锁的土地,并让他付出吃烙饼的费用。张铁锁回家后气愤之下说了几句过头话,被村长的人听到,就把他们夫妇锒铛入狱,最后赔了土地与房产,才了结此难。作品深刻揭露了集神权、政权于一身的封建势力代理人,依靠军阀统治者支持,对劳动人民残酷的压迫。

二、恋爱婚姻习俗。赵树理小说中有大量恋爱婚姻习俗描写,借以反映农民生活思想面貌和时代精神。《小二黑结婚》里的三仙姑,30年代嫁给于福时,刚刚15岁,是前后庄第一个俊俏的媳妇。但是在落后愚昧的迷信思想影响下,渐渐成了一个装神弄鬼、争艳卖俏的女人。她“虽然已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褪上仍要镶边”,每天都要涂脂抹粉,乔装打扮一番。作者活画出了一个病态心理和被扭曲了性格的女性形象,揭露了封建买卖婚姻带来的恶果。《登记》里的小飞蛾本来已有个相好的叫保安,可是父母却把她嫁给了张木匠。她虽然极不情愿,可还得按照传统婚俗顶着红头盖,吹吹打打被抬到婆家,任青年小伙子闹新房,照惯例在大年初一由两个妇女搀着到各家磕头、拜年,带丈夫“回娘家”。后来因和保安交换了爱情信物,而被张木匠毒打,婆婆和邻里也认为她“名声不正”。小飞蛾的婚姻悲剧,也是由封建礼教造成的。《邪不压正》则表现了妇女对以势压人的不合理婚姻的反抗,反映了当时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时代的变迁。《登记》中的“罗汉钱”,是小飞蛾和艾艾母女两代人都曾用过的爱情信物,也是晋东南特有的习俗,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三、民间文艺表现手法的运用。赵树理成功地借鉴民间文艺里“讲故事”的手法,以故事套故事,巧设环扣,引人入胜,使情节既一气贯通,又起伏多变。语言运用上,大量提炼晋东南地区的群众口语,通俗浅近而又极富表现力,使小说表现出一种“本色美”。

无论是赞美抑或贬低,是承认抑或否定,总之,在短暂却不失灿烂辉煌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都是一个躲不开、绕不过,非正视不可的富有个性特色的作家。在上一世纪40年代的解放区文坛上,赵树理横空出世,以其独树一帜的文学作品称雄文坛,独领风骚,高举起一面民族文学的大旗,其创作模式“对整个解放区乃至五、六十年代的文学,都影响巨大”[1](P475),甚而逐渐形成了一个颇具阵容的“山药蛋”派作家群。物换星移,大浪淘沙,历经半个世纪的沧海桑田,从文学观念到表现手法,从审美对象到欣赏趣味,有关文学的一切都发生了巨变。相对于昔日的轰动与风流,今日之文坛,赵树理“显然是个陌生人,至多,模模糊糊有个土里土气象山药蛋似的印象……足以使放眼世界的人们微笑着敬而远之”[2](P452)。往昔名重一时的赵树理,在当今之文坛,难道真已成了“隔日黄花”了吗?赵树理的小说果真如某些新潮评论家所言,既无高雅之艺术品位,亦无宏深之思想涵蕴,充其量只不过因其创作上的大众化成就而在当年那特殊的历史环境中侥幸获一时之殊荣吗?窃以为,赵树理的出现,乃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赵树理的小说模式,不仅在当年有其不容抹杀的历史意义,即便在当下及日后之文坛,仍有其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本文旨在拔开当前赵树理研究的迷雾,解构、颠覆对赵树理及其作品的不公之论,还之以本来面目,站在历史的了望台,锁定赵树理小说的历史意义,用发展的眼光,预见赵树理小说模式之于当下及日后文坛的重要借鉴意义。
一、何谓赵树理小说模式
名不正则言不顺。要界定赵树理小说模式的历史意义及当代价值,首先必须弄清究竟什么是赵树理小说模式。在此,必须把赵树理小说和赵树理小说模式这两个密切相关但又不容混为一谈的概念区分开来,正如马克思著作不等于马克思主义一样,赵树理小说也不等于赵树理小说模式。
赵树理小说独树一帜,概言之,主要有两大特色:一是从文本内容看,赵树理小说是典型的“问题小说”,其小说十有八九是为问题开药方。“我在作群众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非解决不可而又不是轻易能解决了的问题,往往就变成我要写的主题”[3],“感到那个问题不解决会妨碍我们工作的进度,应该把它提出来”[4](P30)。由此可见,提出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不仅是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出发点,同时也是其小说创作的归宿点,为问题而创作成了赵树理小说内容上的一大显著特点。二是从艺术形式看,赵树理“把中国传统的评书改造成为现代小说,创造了一种评书体的小说形式,推进了‘五四’白话小说的民族化”[5](P519)。赵树理的小说故事情节完整,有头有尾,单线发展,环环相扣;人物塑造主要运用传统手法,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来展示其性格特点,栩栩如生;文本语言去粉饰,勿卖弄,善用白描手法,清水出夫蓉,“熔大众化和艺术化于一炉”[6](P259),“一方面从人民群众的语言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予以充分地加工,一方面借鉴中国古典小说、民间文学或戏曲的语言及表达方式,加以创造性地运用,从而成功地将农民群众的口头语言提炼为准确、鲜明、生动的文学语言”[6](P259)。此外,在“绰号”艺术的运用、民情风俗的描绘等方面,赵树理的小说均颇具民族风味。总之,“赵树理的创作把文艺的民族化、群众化推进到新的阶段,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7](P379)。
与赵树理小说的特点相适应,赵树理小说模式的核心内容也有两个方面,就内容而言,文学作品应在不损害其审美功能前提下,积极张扬文学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充分发挥文学“干预生活”的职能。作家应义无反顾地走出象牙塔,成为时代生活的弄潮儿,而不是做一个远离尘世的冷漠的生活旁观者,无关时代气息的风花雪月,与赵树理小说模式是绝缘的;就艺术形式而言,赵树理小说模式具有“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即应适合中国大众的审美习惯,欣赏趣味,能为大多数中国人所接受。过于“洋化”的,仅为极少数“知识贵族”所欣赏的艺术形式与赵树理小说模式同样是无缘的。简言之,内容上的“干预生活”,艺术上的本土风味,构成了赵树理小说模式的经纬之网。

⑷ 赵树理有哪些作品

《小二黑结婚》、《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李有才板话》、《锻炼锻炼》等。

1、《小二黑结婚》

《小二黑结婚》是现代小说家赵树理写于1943年的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抗战时期解放区一对青年男女为追求婚姻自由,冲破封建传统和守旧家长的阻挠,最终结为夫妻的故事。

小说塑造了二诸葛、三仙姑两个落后农民和小二黑、小芹两个年轻进步农民的形象,通过这两对思想观念截然相反的农民的对照。

揭示了当时农村中旧习俗的封建残余势力对人们思想行为的束缚,以及新老两代人的意识冲突与变迁,说明实行民主改革、移风易俗的重要性。

同时歌颂了民主政权的力量,反映了解放区的重大变化。小说结构完整,情节跌宕,语言通俗,富于地方色彩,开创了中国评书体的现代小说形式。

2、《李家庄的变迁》

《李家庄的变迁》,赵树理编著,描写李家庄激烈尖锐的阶级大搏斗。主人公铁锁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人物形象。

他是李家庄的外来户,一个勤劳、忠厚、憨直的贫苦农民。他安分过日,却遭到地主李如珍、小喜、春喜等人的欺压迫害,以致破产,为养家糊口去太原做工,又受到军阀欺凌。

在共产党员小常的帮助下,他提高了觉悟,团结群众,与地主展开正面斗争,并在斗争中逐渐成长,后来参加了八路军,走向了武装斗争的道路。

通过铁锁的个人生活的线索寓于整个李家庄的变化之中,将抗日战争作为大背景,叙述了农民与地主的斗争取得的阶段性的胜利。

3、《三里湾》

《三里湾》,赵树理著长篇小说,成于1955年(乙未年)。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优秀作品。

华北解放区模范村三里湾在进行着如火如荼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秋收、整党、扩社 、开渠……合作化运动给农村带来新气象,但由此也引发了有关于两条道路、两种思想、两种生活方式的种种矛盾,三里湾在发生着巨变。

4、《李有才板话》

《李有才板话》是现代作家赵树理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1943年发表。小说主要内容为:抗战时期,地主阎恒元把持了敌后根据地阎家山的村政权,村干部贪污盗窃,营私舞弊,欺压群众,却居然骗取了“模范村”荣誉。

李有才带领小字辈,以“快板诗”为武器,同他们进行智斗,并取得胜利。作品采用有说有唱、夹叙夹议的板话形式,生动活泼。

5、《锻炼锻炼》

《锻炼锻炼》是赵树理的小说。赵树理与农民有深厚的感情。五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创作要求体现国家意志和时代声音。

作为代表农民思想情感的赵树理在表面上不得不随时代强流而迎合国家政治的需要,但是在潜意识和灵魂深处却始终与农民共命运,同呼吸。《锻炼锻炼》无疑就是这方面的显著代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赵树理

⑸ 赵树理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对现今创作有何借鉴意义

赵树理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作家,是一个从思想气质到生活习惯都农民化了的作家,他同劳动人民有着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精神的血肉般的联系。赵树理对他的拟想读者和描写对象达到了烂熟于心的程度。正如赵树理自己所说的:“他们每个人的环境、思想和那思想支配的生活方式,我大体上能推测出他要说什么——有时候和他开玩笑,能预先替他说出或接他的后半句话。”[1]正是因为赵树理对农民的命运、思想、心理有深刻的了解,才能站在农民大变革的历史情景中深入地观察、把握农民的思想感情,才能真正地写出属于农民自己的文学作品,从而成为真正的“为民立言”的农民作家。新文学史上,“五四”时期出现了以鲁迅为代表的乡土小说流派,三十年代有以茅盾为代表的左翼作家的农村小说,赵树理可以说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三代作家。他也继承了文学史上描写农村生活、探索农民问题的传统。但不同的是,五四时期的乡土小说作家大多是侨寓在北京或上海的知识分子,他们是站在知识分子的启蒙立场上审视农民身上的愚昧和麻木,得出的是农民必须接受先进思想启蒙的主题。以茅盾为代表的左翼作家则是站在先进阶级的立场上观察农民社会,探讨的是在民主革命时期农民的出路问题。赵树理所生活的是已经实行了民主改革的根据地、解放区的农村生活,他笔下展示的是不同于五四和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国农村社会,这里有新的时代、新的生活、和新的政权。郭沫若在读完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时,曾经有这样的感慨:“我是完全被陶醉了,被那新颖、健康、朴素的内容与手法。这儿有新的天地、新的人物,新的感情,新的作风,新的文化,谁读了,我相信都会感着兴趣的。”[2]赵树理把党领导下根据地农村的巨大变化、人民政权下农民生活的日新月异及新时代新风尚下农民的精神状态作为表现的主题,把塑造历史变革中的农民形象作为主要任务,这是赵树理为新文学史所作的开拓性的贡献。总而言之,赵树理完全是一种新型文学方向的代表。这种新的方向,就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指出的方向。由此,赵树理的作品成为最能体现《讲话》所提出的文艺路线的典范。这种典范意义在当时的整个解放区乃至建国后五六十年代的文学创作,都有巨大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赵树理本身就是农民的一分子,他不同于此前的写农村题材的作家,不是以知识分子居高临下的俯视视角来观看农民身上的缺陷或劣根性,而是以“平视”的视角体味农民的喜怒哀乐。赵树理与他的描写对象在思想感情上完全能融为一体,与小说中的人物血肉相联,他曾自述说他小说中人物流的血,“连我自己也差一点染到里边去。”[3]赵树理的小说反映的是农民的理想和追求,艺术形式也是农民的,其所使用的语言也是农民的日常口语,小说结构也是符合农民审美心理的传统线型结构,这使他的小说成为真正的农村题材小说。
赵树理的小说有明显的时效性,他的大部分小说都是为了配合社会变革而作的,带有鲜明的宣传鼓动性。赵树理始终遵循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执着地反映社会现实,也并不回避现实矛盾,力求真实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由此创作了一批反映现实的有血有肉的艺术品。
赵树理在表现根据地解放区农民的生活时,注重从农民的精神面貌、心理状态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角度去进行历史的考察。他深深地懂得,中国农民的痛苦并不仅仅在于在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更主要的是几千年的封建思想给予他们的精神上的奴役。因此,他在探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农民的命运问题时,特别注意对农民思想上存在的固疾的揭露。中国农民长期处在封建统治的重压之下,生活环境狭窄封闭,封建人伦观念根深蒂固。在新的生活环境中,这是阻碍农民成为新型的具有现代意识的农民的关键所在。赵树理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民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问题尤其关注,并深知这种改造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在《小二黑结婚》中,小二黑和小芹的恋爱受到二诸葛和三仙姑的阻碍,主要是因为这些封建家长们落后的封建思想意识。二诸葛是一个被封建迷信观念扭曲了的人物,在金旺、兴旺捆起小二黑和小芹时,他跪在金旺面前哀求,表现了内心底对封建权力的惧怕。他不同意小二黑和小芹的婚事的原因是“命相不对”,怕小芹会克小二黑,可见他是也是爱护小二黑的,只不过这种爱护极其愚昧,实质是对儿子幸福的扼杀。三仙姑是封建婚姻的受害者,然而她用同样的封建观念充当了戕害女儿幸福的刽子手。《李有才板话》中的老秦,是受封建等级官念毒害极深的人,当他认为从县里来的老杨是官时,对老杨毕恭毕敬;但当他知道老杨也是长工出身的人时,马上又看不起他了。对封建官本位的崇拜和由此滋生的奴性心理就是这样结合在善良的农村人身上。《李有才板话》中的小元,原来是受苦最深斗争性最强的青年积极分子,但在当了武委主任之后,分了地主的房子、土地,便立即以高人一等的“主子”自居,从服饰装扮到行为语言都地主化起来了,强迫软英嫁给他儿子,甚至让民兵为自己服劳役。可见其内骨子根深蒂固的封建等级思想。《邪不压正》里的小昌也是如此。鲁迅笔下的阿Q革命的目的是为了奴役别人,小元、小昌和阿Q异途同归,斗地主的目的也是为自己谋私利。这表明封建思想意识已深入到农民骨髓,很难立竿见影得到改变。赵树理在这里敏锐地发现革命胜利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保证革命政权的纯洁性和人民性,是胜利后的群众、干部们都需要警惕的问题。
赵树理在指出农民中存在的消极、落后的心理固疾的同时,更以极大的热情歌颂了根据地和解放区出现的新人新事新风尚,展现出在解放区占主导地位的光明面和进步力量。解放区的时代毕竟不同于旧中国,农民取得了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翻身,他们的精神状态也不同于此前任何的历史时代。赵树理写出了解放区出现的新生事物,这也是此前文学史所没有表现的新质内容。
小二黑和小芹是赵树理作品中塑造的光辉的新人形象。他们与现实黑暗面、及封建家长的斗争表现出新一代农民不畏强暴、敢爱敢恨、对胜利充满信心的精神风貌。《李有才板话》中的李有才,也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血肉丰满的新人形象。生活给予了他智慧。他头脑冷静、深沉老练、幽默风趣,同时又正直、开朗、顽强。他爱憎分明、思想敏锐,在地主面前毫不畏惧,敢于揭露他们的罪恶,又善于团结贫苦农民和地主阶级作坚决的斗争。赵树理赋予这个人物以极崇高的性格魅力。《传家宝》中的媳妇金桂是新一代的妇女形象,她向世人宣告:革命政权下的妇女不现是低眉顺眼、逆来顺受的小媳妇,而是已挺起腰杆,开始自强自立新生活的时代新女性了。赵树理用较多的笔墨歌颂农村中的新生事物和先进力量,使人感受到解放区生活扑面而来的激昂人心的时代气息。
在创作手法上,赵树理适应时代倡导的民族化大众化的艺术和语言形式,创作出了使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他吸取了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话文学的积极因素,融合了五四以来新小说的长处,确立了一种“评书体”的现代小说形式。首先在结构上,赵树理采用具有历时态性质的线型结构,注重故事的完整性和情节的连贯性。他的小说开始总要设法介绍清楚人物,故事连贯到底,最后必定交待人物的结局、下落,做到故事来龙去脉清楚明白,有头有尾。在情节发展过程中又设法悬念、扣子,使故事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如《小二黑结婚》开头前五节都是介绍人物,第六节情节发展,第十三节“看看仙姑”故事结束,但又加上一节交待两位“神仙”的结局。故事有头有尾,符合老百姓的阅读习惯。其次,在描写与叙事的关系上,赵树理采用评书体小说的手法,以叙述为主,将描写融化到叙述中去。他的小说注意把人物放在充满矛盾对立的动态环境中,通过人物自身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而少有对景物和人物心理的静态描写。最后,在创造民族化大众化的语言方面,赵树理的小说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赵树理的作品从叙述语言到人物对话都作到了彻底的口语化,而且是一种活生生的土生土长的口语,用词准确表达精到。日常生活中的大白话,在赵树理的笔下,也即可焕发出生命。在语言的艺术性和通俗性的结合上,赵树理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为创造和发展现代白话文学语言作出了独特贡献。

⑹ 小说和评书有哪些区别

1、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科幻、公案、传奇、武侠、言情、同人、官宦等。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2、评书又称说书、讲书,广东粤语等地区俗称讲古,古代称为说话,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在宋代开始流行。各地的说书人以自己的母语对人说著不同的故事,因此也是方言文化的一部份。清末民初时,评书的表演为一人坐于桌后表演,道具有折扇和醒木,服装为长衫;至20世纪中叶,多不再用桌椅及折扇、醒木等道具,而以站立说演,服装也较不固定。而在中国改革开放后,在电子媒体及推广普通话的冲击之下,一些方言的说书文化日渐式微,处于濒临消失的状态,但还仍然有其活力。
3、区别:
①小说与评书属于两个不同的艺术概念。小说是一种语言艺术,它是通过读者阅读文学作品,产生形象而获美感和教育。评书则不同,它是一种表演艺术,是通过说书演员讲演故事,辅之以动作,使听众受到艺术感染和教育。因此小说与评书,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小说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塑造形象,描写情节,反映社会生活的;评书是通过声音和造型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的。小说的读者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至少要识字;对评书、不识字的人也可以听懂和欣赏。
②欣赏方式不同。小说通过人们的视觉器官,对语言文字所描写的情节产生联想,从中获得愉悦和教育。这种欣赏方式一般是单人进行的,很少同时几人甚至几百人同看一部小说。即使有时两人同时欣赏同一小说,两个读者欣赏小说的速度和产生的联想差异也很大。评书是通过人们的听觉器官,对评书演员所讲述的情节和人物产生联想,以获得快感和教育的。欣赏评书一般是集体进行的,听众少则2人,多则几百人乃至百万人之众,同时欣赏一部作品(电视台播评书听众达数百万),并且听众的欣赏速度和评书演员的评述速度成正比。
③小说故事情节的描写是平铺直叙式,而评书讲述故事是通过“柁子”来进行的。小说对故事性的要求具有可塑性,而评书对故事性的要求十分严格,它靠“故事”取胜。小说和评书都要求故事情节有头有尾,这是汉民族的欣赏习惯。但小说在展示故事情节时,或以时间为序、或以事件为序依次描写。评书虽是写的同一事件和人物,在展示情节时就不同小说,它把整个故事情节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柁子”。
④ 评书的基本要素是“扣子”,小说对扣子的设置要求不严。评书中的梁子中有若干扣子,所谓“扣子”是指扣人心弦的悬念。扣子有大扣子和小扣子。“大扣子”以叙述故事情节为主,结构严谨,丝丝入扣。“小扣子”是以塑造人物为主。
⑤小说描写人物采用综合手法,而评书靠 “开脸儿”塑造人物。
⑥在环境和场景的描写上,小说离不开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评书仅作自然环境的简单讲述,叫作“摆砌未儿”,即对书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场合作必要的交待。如城池、院落、村舍景色等地方进行讲述,将景、人、情节三者结合,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小说对人物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也多作复杂详尽的描述,但评书往往只作简单的交待,不作大段的细致描写。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是简明扼要的,写环境也是伴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展示。
⑦语言上,评书也有不同于小说的特征:
A、语言的音乐性。
B、用“垛句”,即用大量的排比垛句加以夸张形容,以描述事件或人物。排比垛句气势磅礴,铿锵有力,可渲染气氛,感染听众。
C、语言的大众化、口语化。
D、评书语言的形象感。评书与小说都要求具有形象感,但评书比小说要求更高,因评书属讲唱艺术,没有高度的形象感就无法吸引听众。
⑧小说的语言分为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评书的语言分为“评”、“表”、“白”三类。 “评”指评价书中人物语言行为、思想。“表”指以说话人口气叙述故事情节和介绍人物事件。 “白”指摹拟书中人物言谈和声音笑貌。“评” 和“表”、“白”是紧相连的,即将故事情节和摹描人物的声貌、评价人物结合进行。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袁明煦在2023-06-25 10:35:27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yanqingxiaoshuo/415033.html


上一篇:总裁又喜欢前妻的小说
下一篇:总裁小说留住女主怀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