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短篇小说阅读练习

在凝雁
在凝雁
发布于 阅读量 191
外国短篇小说阅读练习

『壹』 美国短篇小说精粹50篇有哪五十篇

『贰』 适合高中生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短篇)

推荐五篇深深打动过我的短篇小说,这些小说我视作第一流的短篇作品,但在80年代生人里,可能传播范围远不能与其成就相匹,信任我的人可以在闲暇时品酌一下。

《品质》 约翰·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thy)1867—1933 193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品质》描写了一个诚恳、高尚、忠于技艺的鞋匠,他和哥哥只承做定货,不出售现成靴子,他从不登广告,用最好的皮革,“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他的技艺赢得了竞争对手由衷地尊敬。然就这样最出色的鞋匠,最后却饿死了。因为浮躁的社会里,人们对靴子世俗要求承载不了完成一件艺术品所需的时间,况且,他做的靴子不会坏,你不需要再去买第二次。
高尔斯华绥出生在英国的豪富家族里,父亲是伦敦声名显赫的大律师,就是这样的一位作者,在小说里对这位日耳曼鞋匠充满了深笃的感情,短短四五千言,没有什么华丽而感情强烈的词藻,但每一行都透着坚定而深情地敬意。

《沉重的时刻》 托马斯·曼(Thomas Mann)1875—1955 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沉重的时刻》是为纪念席勒逝世一百周年而作。小说描写了席勒在创作中遇到困难而几乎丧失信心,但在心灵的感召下,又重新振作起来的过程。小说用细致深刻的内心描写,刻划了一个意志坚强、思想高尚的伟大灵魂。
我曾在札记本上从小说中摘抄了以下的文字,当自己为梦想而等待、失落、彷徨甚至想放弃的时候,看看它们,看看席勒那痛苦而深邃的灵魂,就会让我无比笃定。
“他是一个贫乏的人,一个流浪汉,一个厌世者,一个被压迫的、几乎没有人同情有人。但是他年轻,他还非常年轻!每一次不管他的腰弯得多么低,他的精神是高扬的。在长时间的痛苦之后,跟着来的是信心坚定,内心里充满了愉快的时候。这种时候不在来了,很难再来了……他失掉了对将来的信心,这信心就是他痛苦中的明星。事情就是这样子,这是一种绝望的真理:他认为是患难和考验的,痛苦和空洞的年代,实际上却是丰富而有收获的年代……”

《青鱼》 赫尔多尔·奇里扬·拉克司奈斯(Halldor Kiljan Laxness)1902—1998 195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拉克司奈斯出生于雷克雅未克郊区的农民家庭,由于贫穷,从未上过学,也许这对于天才是幸事,未被标准化教育统一过的人,往往能写出极具个人风格的作品,一如我少年时的偶像,沈从文先生。《青鱼》是很特别的小说,自成一格,小说中抒情与批判、幽默与讽刺浑然一体,刚柔并济。小说表现了一个小渔村中极度贫困、蒙昧和麻木的人们,但看完并不觉得他们如鲁迅小说中蒙昧麻木的人们那般可鄙,相反,他们很可爱,老卡达在刮青鱼时近乎舍命的状态,挖掘出了人性中最原始的,未经修饰和美化的自我追求。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 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跟之前的三人比起来,福克纳在中国传播应该是更为广泛,我在很多人家里都见过他的《喧嚣与愤怒》,作为美国最重要的现代派小说家之一,他对现在这些流行文学的影响也远甚于批判现实主义时期的作家。一直以来,对福克纳的研究很盛,诞生出了如“约克纳帕塌法世系”这样听着令人眩晕的成果。我还是很喜欢《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喜欢其怪诞、妖异的气氛,喜欢其高超的叙事技巧,让读者一点一点地接近人物内心世界,最后急转直下,读者才得以窥见完整的人物形象。作为“约克纳帕塌法世系”的组成部分,《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很好的体现了福克纳的风格。

《墙》 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1906—1980 1964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但萨特以“谢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为理由拒绝 作为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墙》的名气有些过于大了,这违背了我推荐一点“在80年代生人里,传播范围远不能与其成就相匹”的短篇小说,就像我没有选《老人与海》、《变型记》这样优秀,但路人皆知的短篇小说,或是被小资们重新推入畅销书榜的卡尔维诺和茨威格。但存在主义对我影响实在太大了,我很难克服自己绕开《墙》这部小说。
与之前四部不同的是,前面四部都着力塑造了极具特点、个性鲜明的小说人物,但这也正是萨特所反对的,他反对作品把人物典型化、集中化,认为作品塑造人物不应比现实来得更美或更丑,应该赤裸裸地把真实表现出来。《墙》里的反法西斯战士,生存或者死亡完全取决于偶然,他们并不高大,也不是英雄,只是一群“肮脏世界”里的“生存者”。我喜欢《墙》所表达的存在主义观点,存在先于本质,人不是预先规范好的,而是在行动中才形成的,“人是自己行动的结果,此外什么都不是”。

『叁』 《凡卡》的课后思考练习,急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文章是按写信的过程记叙的。开始叙述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老板娘和伙计们去教堂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给爷爷写信;接着,凡卡在信中向爷爷倾诉自己难以忍受的悲惨的学徒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到乡下去,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一是爷爷守夜的情景,一是过圣诞节的情景);最后写凡卡把写好的信塞进邮筒里,在甜蜜的梦中看见爷爷正在念着他的信。

本文表达上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讲凡卡的悲惨遭遇时,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他在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互相映衬。第二,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文中以引用写信的内容为主,凡卡向爷爷倾诉当学徒所受的虐待欺凌,基调是“苦”;文中插叙回忆的内容,主要讲在乡下生活的快乐,基调是“乐”。诉苦为主,以“乐”相衬,形成内容、情感上的对比,再加上作者对凡卡写信环境、动作、神态的描写,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凡卡内心的“痛”。最后,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暗示了他愿望的破灭,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们对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怒。

选编这篇课文,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让学生对外国文化有所了解,关注人物的悲惨命运;二是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三是激发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阅读,关注凡卡的悲惨命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结尾句子的含义。难点是体会文中回忆的内容和写信的内容对比、衬托的写法。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圣诞节前夜,他没躺下睡觉。他等老板、老板娘和几个伙计到教堂做礼拜去了,就从老板的立柜里拿出一小瓶墨水,一枝笔尖生了锈的钢笔,摩平一张揉皱了的白纸,写起信来。

圣诞节前夜,凡卡没躺下睡觉,是因为节日让他思念唯一的亲人爷爷,也是因为他还有一个心愿——偷偷地给爷爷写信,请求爷爷把他接回去。一个“等……就”看出凡卡心情的迫切。凡卡等所有人都不在了才敢写,害怕被人发现,也暗示了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

②他叹了一口气,跪在作台前面,把那张纸铺在作台上。

课文里关于凡卡写信过程的“叹气”还有两次,“凡卡叹了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凡卡伤心地叹口气,又呆呆地望着窗口。”对于一个年仅9岁的孩子来说,这叹气跟他的年龄是很不相称的,写一封信的过程中,他连续叹气,可见这样的生活的确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让他痛苦万分。

③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指望”是指生活的希望。凡卡来大城市做学徒,本指望学会做鞋,有个一技之长,养家糊口,可来这里做的事跟学做鞋没有一点关系;本指望从此有吃有住,却“饿得要命”,差点被打死,连狗都不如;本指望莫斯科这个大城市,活下去容易些,可是依然没有穷人的活路……饥饿、孤独、痛苦,彻底打碎了凡卡的梦想,所以他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文中几次提到死,也是反映了凡卡极度痛苦的心情。

④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凡卡梦想信很快到达爷爷的手里,爷爷读到信就来接他。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还有什么深层的含义呢?我们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凡卡写的信爷爷会收到吗?对这个问题不能仅停留在“凡卡没有写清收信人的地址,凡卡的爷爷收不到信”这个表面答案上,还要深入理解,即使收到信,爷爷会来接凡卡吗?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知道,凡卡的爷爷不过是个穷苦的守夜人,他恐怕没有能力抚养这个渐渐长大的孩子,在村子里又找不到可供凡卡吃饭的活儿,要不,怎么忍心把唯一的孙子送到陌生的大城市里寻找活路呢?即使收到,也无能为力。这样看来,凡卡的美好愿望就如他的梦一样,只是一个天真的梦而已。梦醒之后,悲惨的生活依旧,甚至更加悲惨,因为唯一的希望破灭了,他连梦也没有了。

(2)对词语的理解。

慈悲:慈善和怜悯。

指望:一心期待,期盼。

别墅:在市郊或风景区建造的供休养用的园林住宅。课文指供那些老爷们享乐的住宅。

祷告:教徒或迷信的人向天、向神求助。

抽噎:抽吸鼻子、低声哭泣的样子。

梆子:打更的响器,空心,用竹子或木头制成。

毡靴:用羊毛压成的靴子。

照应:课文指照料、照顾的意思。

卢布:俄国货币单位名。1卢布等于100戈比。

鼻烟:烟草制品之一,由鼻孔吸入的粉末状的烟。

二、教学目标

1.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来写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中“梦”的含义。

三、教学建议

1.《凡卡》一文篇幅较长,内容和形式比较复杂,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必须突出重点和难点。

(1)通过快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写法有个大致的了解,理清课文“准备写信——写信——寄信”这一线索。然后,让学生把文中信的内容和写信过程中的回忆内容分别做上不同的记号。这样,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动手标记,就基本整体了解了课文结构。这也是课后第1题的设计意图。

(2)教学中要突出凡卡写信的内容。本文内容很丰富,其中核心内容是凡卡写给爷爷的信,而信中最集中反映凡卡生活悲惨和内心痛苦的是第8、10、15自然段。教学中要把这三个自然段作为理解、体会的重点,尤其要把第8自然段作为重中之重,使内容和情感在学生心灵中打下深刻的烙印。

教学时,在学生找出信的内容之后,让学生把信的内容连起来读一读,找出凡卡给爷爷写信最主要的目的和原因。接着,围绕“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这句话,引导学生想象凡卡来做学徒,曾经有什么指望?然后采取自读和讨论的方式,弄清凡卡过着怎样的学徒生活,设身处地地体验凡卡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最后,把信的全部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3)结合文中回忆的内容与信相关的内容对比、衬托的写法,深入体会思想感情。作者在凡卡写信过程中穿插了两次往事回忆,一次是爷爷守夜的情景和乡村圣诞节前夜美丽的夜景,一次是跟爷爷一起去砍圣诞树时的“快乐”生活。这样安排,意在与现实的悲惨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凡卡在乡村的生活显然也是很苦的,凡卡回忆起来却感到很美好,很快乐,可见在城里的日子是怎样的痛苦。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凡卡三次叹气的心理活动,这样切实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凡卡极度痛苦的内心世界。

2.要以读为主,加强朗读指导。课后第2题“把凡卡信中的内容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提出的就是朗读的要求。对于本文来说,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既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学生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悟写法的重要手段。

凡卡的信要读出他生活的悲惨、痛苦,以及想回乡下的急迫心情;对于信之外的回忆乡村生活的段落,可以与信的内容对比着读,要指导学生读出乡村的贫苦生活在凡卡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象。

3.课后第3题设计的意图是落实领悟表达方法的教学目标,这项练习可在学完全文之后进行。学生深入学习课文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体会表达的特点,并且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要让学生根据各自的领悟,举出具体的语句、语段,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讨论,不可强求一致。学生说不出或举不出实例,教师可适当引导,但不可包办代替,不能把这项练习变成教师自己对课文写作方法的品析。

课后第4题是在语言积累上提出的要求。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丰满、情真意切。有描写人物外貌的,有描写景物的,也有抒发思想感情的。这些精彩的语句、段落都有积累的价值。要让学生自主选择,把他们喜欢的词句抄写下来。学生抄写以后,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课后的“小练笔”,意在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合理想象,“凡卡睡醒了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这是直接针对他的美梦的,通过凡卡美梦的破碎,进一步体会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这既是写话的练习,也为学生表达对凡卡命运的关注、表达对凡卡的同情,提供了一个平台。

4.课文第10、11、12自然段是连续引用凡卡写的信,所以第10、11段只有前引号,没有后引号。学生对引号的这种用法可能不大了解,教师要提示一下。

5.本文生字较多,会给学生通顺连贯阅读造成困难。所以,初读课文时应强调借助注音读准字音,指导朗读时要注意纠正读音的错误。学完课文后,要再次检查生字的读音,进行巩固。“揉、蘸、撇、噎”容易写错,要提醒学生注意写正确,写美观。本课多音字也较多,应指导学生读准。

6.学完了课文,可以向学生推荐读契诃夫其他的短篇小说或高尔基的《在人间》一书。

四、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背景

1.揭示课题。同学们,学完了安徒生著名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优秀的外国短篇小说《凡卡》。

2.补充资料,了解背景。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出示资料,默读思考:从这份资料中,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课件:

契诃夫和他的作品简介

契诃夫(1860—1904),俄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他的一生处于沙皇俄国最黑暗的统治时期,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俄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时代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分哪几个部分来写的?

(课文主要写了凡卡写信给他的爷爷,告诉爷爷他在莫斯科鞋匠家里当学徒的生活很痛苦,想让爷爷接他回去。课文大致可以分成准备写信、写信、寄信三个部分。)

2.交流初读课文时遇到的困难,扫除阅读障碍。

①读准读通外国名字。齐读,先把它们读正确,然后说说他们是故事中的什么角色。

(课件出示:凡卡·茹科夫、阿里亚希涅、康司坦丁·玛卡里奇、日发略维夫、菲吉卡、阿辽娜、艾果尔、卡希旦卡。)

②理解生僻词语,了解多音字的字音、字义。如,“楦头”“摩平”。

③交流生字表中容易写错的字。

如,“蘸”字是上下结构的字,不能写成左右结构。“撇”字的右边不能写成“宽敞”的“敞”等。

三、品读信的内容,体会文章情感

(一)初读信的内容,整体感知

1.凡卡在莫斯科当学徒,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为什么请求爷爷把他接回乡下?快速浏览课文,把信的内容标出来,看看是哪几个自然段?

2.把信的内容连起来自由读一读,读后讨论,看看凡卡在信中都写了什么。

(二)细读信的内容,感受凡卡的痛苦生活

1.通过读信,你了解到凡卡在老板家过着怎样的生活。联系课文具体谈谈。

2.学习第8自然段和第15自然段中写凡卡痛苦生活的部分,了解凡卡挨打、挨饿、睡不好觉的痛苦。

① 课件出示第8自然段,自由读,注意用红线标出的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第8自然段,红线标出“揪、拖、揍、捞、直戳”等词语。)

②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写凡卡挨打的片段,要求学生边听边想,想象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③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④经常挨打还只是凡卡痛苦生活的一个方面。除了挨打,凡卡还经受了哪些痛苦呢?(挨饿、睡不好觉)

⑤小结: 9岁的凡卡在老板家过的就是这样痛苦的生活:挨打、挨饿、整天干活还睡不好觉。没有自由,没有尊严,连做人的基本权利都没有。所以,凡卡才写信乞求爷爷赶快带他离开,逃离这种非人的生活。

3.学习第8、10、15自然段中写凡卡乞求爷爷接他回家的部分,进一步感受凡卡的痛苦。

①他是怎样乞求爷爷的呢?找出凡卡乞求爷爷带他离开的段落和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指导朗读信中凡卡乞求爷爷带他离开的三段话。读出他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4.自由朗读课文第11自然段,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莫斯科是个很繁华热闹的城市。)

5.既然莫斯科这么繁华热闹,凡卡为什么还要苦苦哀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呢?

6.小结:现在我们读完了凡卡的信,知道凡卡在城里当学徒,挨打,挨饿,整天干活,睡不好觉,生活非常痛苦,所以他哀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去。

7.质疑:关于凡卡的信,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相机说明第10、11、12自然段引号的用法。)

8.凡卡小小年纪就受尽了苦难,那么他的命运将会怎样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布置作业

同学们课后把本课的生字组成词语抄写在作业本上。

第 二 课 时

一、感知凡卡的回忆,体会文章情感

(一)回顾旧知识,默读“回忆”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凡卡在信中都写了什么?

2.课文除了凡卡的信,还写了什么呢?默读信以外的其他几个自然段,读完后互相讨论讨论。(还写了凡卡对乡下生活的回忆。)

3.在课文中标出凡卡回忆乡下生活的段落。(第4、5、6自然段和第13、14自然段。)

(二)再读“回忆”,感受快乐

1.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回想起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家乡美丽的夜景以及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情景。)

2.凡卡是在什么情况下回忆起这些往事的?快速浏览课文,到课文中找找答案。(凡卡提笔给爷爷写信时就回忆起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回忆起了家乡美丽的夜景。当他写到自己在城里当学徒的痛苦生活时,就又回想起了在乡下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快乐时光。)

3.小结:课文就是这样,把凡卡给爷爷的信、以及他写信时对乡下生活的回忆,穿插起来写,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凡卡在城里的痛苦生活。

4.凡卡在回忆这些往事时,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5.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了凡卡的快乐呢?再读一读写回忆的这些段落,画出表现凡卡快乐心情的句子,还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6.交流。

①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感受凡卡回忆家乡美景时的复杂心情。

②朗读第4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感受凡卡和爷爷在一起时的自由和快乐。

(三)再读“回忆”,感悟写法

1.凡卡一边写着信,一边回忆着往事,让人感受到了凡卡回忆往事时的那份快乐。再仔细读读这几个自然段,想一想,凡卡在乡下的生活真的那么快乐吗?

2.讨论交流。

3.其实,凡卡在乡下也过着穷苦的生活,但他现在回忆起来为什么觉得那么快乐呢?

4.小结:课文穿插着凡卡写信时对乡下生活的回忆,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他在城里当学徒的悲惨生活。这部分穿插描写,对突出凡卡痛苦的心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结合课文插图,体会人物心情

1.看课文中的插图,仔细观察画面,课文哪个自然段描写了画中的场景?指名读第2自然段。

2.从这段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齐读第2自然段,体会凡卡当时的心境。

4.课文什么地方还写到了凡卡的叹气呢?指名读第7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的两次叹气。

5.一个九岁的孩子,按理说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凡卡却连声叹气。从这三次叹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讨论故事结局,感受人物命运

1.凡卡对爷爷充满了热切的期望,盼望爷爷早点接他离开这里。可是这一切,爷爷会知道吗?爷爷会把凡卡接回家吗?自由朗读凡卡写信封的那四个自然段,再跟同桌讨论讨论。

2.交流讨论。

①因为凡卡在信封上没有写明具体地址,爷爷肯定收不到凡卡的信,肯定不会来接他。

②如果写清楚了地址,凡卡的生活就会改变吗?

3.小结。不管哪一种可能,在沙皇俄国的黑暗年代,凡卡的悲惨命运都不可能改变。文章的每一个情节都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凡卡命运的悲惨。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故事的结尾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这就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笔下的《凡卡》。这个感人的故事,牵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凡卡后来的命运到底会是怎样呢?文中最后的省略号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四、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1.课文在凡卡熟睡并做着甜蜜的梦的时候结束了,这正是契诃夫的高明之处。但梦总是要醒的,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

2.契诃夫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不仅为我们塑造了“凡卡”这样一个令人难忘的形象,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同学们以后可以去读读他的其他作品。

五、相关链接

1.契诃夫(1860—1904),俄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以语言精练、准确见长,他善于透过生活的表层进行探索,将人物隐蔽的动机揭露得淋漓尽致,被认为是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杰出代表。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以其高度简洁的抒情艺术和文短意长的幽默笔法,在俄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被译成一百多种文字出版,至今畅销不衰。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是在我国影响最大的外国文学作品之一,鲁迅、赵景深、郑振铎等许多文学大家都曾翻译过他的作品。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苦闷》《变色龙》《套中人》《醋栗》等,中篇小说《草原》《跳来跳去的女人》《挂在脖子上的安娜》《六号病房》《一个女人的天地》等,戏剧《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姐妹》《樱桃园》等。

《凡卡》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在父亲的杂货店里,目睹了父亲对小学徒的虐待,十分同情小学徒的命运。

2.凡卡为何能写那么长的信?

《凡卡》是19世纪末俄国著名小说家契诃夫写的一篇著名小说,选入小学语文课本时,被编者删去了一段文字。这段文字在这篇小说中是补叙,交代了小凡卡在当学徒之前学文化的情况。原文在“爷爷把砍下来的树拖回老爷家里,大家就动手打扮那棵树”这一句的后面,还有这样一段话:“忙得最起劲的是凡卡的好朋友奥尔迦·伊格纳捷耶芙娜小姐。当初小凡卡的母亲彼拉盖娅还在世,在老爷家里做女仆的时候,奥尔迦·伊格纳捷耶芙娜小姐常给他糖果吃,闲着没事便教他念书、写字、学数数儿,从一数到一百,甚至教他跳卡德里尔舞。彼拉盖娅去世以后,他们就把孤儿凡卡送到仆人的厨房里去跟祖父住在一块儿,后来又把他从厨房送到莫斯科的鞋匠阿里亚希涅的铺子里来了……”

凡卡是个聪明的孩子,他九岁前已会念书、写字,当然也会写信了。俄语是用拼音文字写的,小学一二年级就初步掌握了常用语的拼写,小学毕业时已不存在识字的困难了。俄语与英语又有些不同,俄语只要掌握了33个字母,就基本上解决了识字、写字的问题。当然,会写信,还有个语法的问题,即语言组合的规律问题。语言组合的规律,说白了,就是语言的习惯。九岁的凡卡已具备了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说话能力),就完全有能力把想跟爷爷诉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至于信的长短与文化程度的高低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凡卡心里有吐不完的苦水,他要向爷爷倾诉个够,自然就会写出长长的信。我国的一二年级小学生,要写长长的信,即使都用他自己熟悉的话来写,也还是做不到的,因为还有好多字不会写。但如果把不会写的字统统写成汉语拼音,那么也能写出长信来的。由此看来,凡卡写出那么长的信是可信的、真实的。

另外,这是一篇文学作品,是作者借凡卡的信表达自己的思想。对文学作品的教学,应着重引导学生从人文角度去把握、理解,不必像学习科学类学科那样处处“较真”,否则就偏离了这类作品教学的主旨。(令怡)

3.凡卡为什么有两个不同的名字?

《凡卡》一课中,开头介绍人物时写道:“九岁的凡卡·茹科夫……”;而他在给爷爷信的末尾署名是“你的孙子伊凡·茹科夫”。同一个人为什么会有两个不同的名字呢?

这是因为,俄罗斯人的姓名书写时,名在前,姓在后,中间用间隔号隔开。“凡卡”是名,“茹科夫”是姓。“凡卡”是“伊凡”的爱称,相当于我国小孩名字前加个“阿”字或“小”字,叫成“阿×”或“小×”。这种爱称一般只限于在亲人或亲戚之间使用,故凡卡在给爷爷信的末尾署名为“伊凡·茹科夫”。(令怡)

『肆』 外国短篇小说,内容是一个女人出车祸,昏迷在床上梦见自己结婚生子幸福的生活。等到有一天醒来却发现现

我是初中做过这个阅读理解,忘记名字了但内容印象深刻,倒叙的手法,女主和未婚夫马上结婚了可这时候女主出车祸了昏迷了但是未婚夫对她不离不弃她终于醒过来了和未婚夫顺利结婚生了很多孩子,白头到老儿孙满堂,有一天她突然病倒了到医院,结果醒来才发现自己已经昏迷了六十年一切都只是她的一场梦,现实生活中她的未婚夫等了她几年之后早就和别人结婚生子了。她躺在病床上感慨老天爷待她真不薄啊。结尾这句话也同时暗含了两种意思

『伍』 求多篇适合高三练习的外国小说阅读语段(最好附答案)

美好的声誉

文/比尔·盖瑟

一天下午,本吉和我一起在院子里工作,这正是大学的暑假期间,在我儿子前途未卜的时候。我真想向他说些什么。

休息时,本吉环视着我那15英亩的土地,有溪流,有树林,还有如碧波起伏的青草地。

“这地方真美。”他说,显出沉思和迷恋。

于是,我就将这片土地的来历告诉了本吉。

我们的第一个孩子苏珊娜出生不久,格洛丽亚和我在我长大的那个镇上教书。我们很需要一块土地来建造房子。我注意到在镇南面农民放牧牛群的那片土地,那是92岁的退休银行家尤尔先生的土地。他有许多土地,但一块也不卖。他总是说:“我已对农夫们许诺,让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放牧牛群。”

尽管如此,格洛丽亚和我还是到银行拜访了他。他依旧在银行里消磨退休的岁月。我们走过一扇森严可畏的桃花芯木制的门。进入一间光线暗淡的办公室。尤尔先生坐在一张办公桌后面,看着《华尔街日报》。他几乎没有挪动一下,只从他那副眼镜上方看着我们。“不卖,”当我告诉他我们对这块土地感兴趣时他自豪地说,“我已经将这块土地许诺给一个农民放牧了。”

“我知道,”我有点紧张不安地回答,“但是我们在这里教书,也许你会卖给打算在这里定居的人。”他噘起嘴,瞪着眼看着我们,“你说你叫什么名字?”

“盖瑟。比尔·盖瑟。”

“嗯!和格罗费·盖瑟有什么亲戚关系吗?”

“是的,先生,他是我的爷爷。”

尤尔先生放下报纸,摘下眼镜,然后他指着两把椅子。于是我们就坐下来。“格罗费·盖瑟是我农场里曾经有过的最好的工人。”他说,“他到得早,走得晚,他把所有要干的事都干了,用不着吩咐。”老人探身向前。“如果有拖拉机要修理,让它搁着,他觉得不好受。”尤尔先生眯缝着眼,眼神中流露出遥远隐约的记忆,“你说你要什么,盖瑟?”

我又将买地的意思对他说了一遍。

“我想一想,你们过两天再来。”

一周后我又到他的办公室。尤尔先生说,他已经考虑过了。我屏住气息。“3800美元怎么样?”他问。以每亩3800美元计,那我要付出约6万美元,这不明摆着是拒绝吗?“3800美元?”我喉咙里仿佛梗塞着什么。“不错,15英亩卖3800美元。”我无限感激地接受了。

将近30年后,我和本吉漫步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本吉。”我说,“这全都因为一个你从未见到过的人的美好的声誉。”

在爷爷的丧礼中,许多人对我说,爷爷宽容、慈祥、诚实和正直。这使我记起了一首诗:“我们要选择的,是美好的声誉,而不是财富,是爱的恩泽,而不是金银财宝。”美好的声誉就是爷爷盖瑟留给我们的遗产,我希望本吉将来在这片温柔的地上散步时,也将这个故事告诉他的儿子。”

(选自《青年文摘》2022年第2期)

12、小说第一节,比尔·盖瑟想对儿子说些什么?他为什么选择在儿子前途未卜的时候讲这个故事?(6分)

答:

13、小说在第五、第六两节为什么极力渲染银行家尤尔先生不肯卖土地?(4分)

答:

14、先概括小说主人公爷爷的品质,再分析小说为什么没有直接描写爷爷的音容笑貌,而是通过其他人的语言来介绍他的人品和声誉。(8分)

答:

15、分析小说结尾所引用的那首小诗的作用。(4分)

答:

12、想对儿子说这片美丽的土地的来历;(3分)儿子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希望他能有正确的价值观,继承爷爷的美好品质。(3分)

13、与下文尤尔先生不仅卖土地而且低价出卖的情节形成对比,(2分)从而证明爷爷的美好声誉在这件事中起了巨大作用。(2分)

14、勤劳、宽容、慈祥、诚实、正直;(5分)通过他人之口介绍爷爷的品质更真实可信,更能表现一个美好声誉的广泛影响。(3分)

15、作用:升华文章的主题和情感;(2分)照应开头。(2分)

(一)病 人

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且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都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楼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个点儿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下一趟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仍然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只有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会想:这人真多事。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掉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按钮并捡起那枝玫瑰,她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是想把那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姑娘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浪漫温馨的玫瑰,一枝可以疗伤的玫瑰。但她没有想到,她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及时触动了上行的按钮。“神经病!”她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

(选自《北京晚报》)

【练 习】

1.开头一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小说总共写了“她”做的4件事,请根据文意概括,并写出这4件事的共同点。

3.小说的标题是“病人”,从全文看,①到底谁是病人?②得的是什么病?③以“病人”为标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4.这是一篇优秀的小小说,请你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其艺术特色。(80字左右)

(二)演 戏



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有那股傻劲,在众目睽睽之下假装昏倒。我要证明什么?新加坡人的冷漠感?老实说,这个灵感还是来自长堤彼岸的一则新闻,一个记者,为了测试人的反应,与一个警察合作,他扮演抢匪,与扮演警察的警察在大街上追逐。结果他获得了满意的答案:没有人加入追逐的行列。由此而证明人类的自私等等,据说很是轰动。我请芬和我合作,我们扮演一对情侣,我们的目标是乌节路的一座购物中心。我们选择人最多的时刻走进去,然后按照计划,我仿佛喝醉了酒,一颠二摇就倒在地上。芬发出了尖锐的叫声,叫得蛮像的,多亏她练了三天的尖叫。这叫声果然奏效,一下子吸引了几个人上前来看。我虽然闭着眼,但两耳很清楚地听到皮鞋和高跟鞋的声音,心里稍稍感到温暖。“请你们帮帮忙,我的男朋友昏倒了。”芬以颤抖的声音说。她是我们戏剧团的成员,这点演技当然难不倒她。我正期待有一双强而有力的手,往我胳肢窝一夹,把我从地板上扶起来。然而,几分钟过去了,除了耳边嘈杂的声音外,那双手始终没出现。忽然肩膀被人拍了一下,芬的声音钻入耳根:“起来吧,戏演完了。”我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周围的人还是那么匆匆忙忙,仿佛刚才那一幕未曾发生过。倘若地上躺的是一具死尸,会不会有人走过去看一眼呢? 我们转移阵地到另一座购物中心去,如法炮制再昏倒一次,我始终无法接受那个叫做冷漠的现实。这次,倒有一对情侣上前来看几眼,不过也仅仅是几眼,什么话也没留下就走了。我正要睁眼的时候,一个洋妇(大约六十岁)走来了,我听见她问:“怎么回事?”芬说:“我男朋友昏倒了。”

“快送医院吧,需要我帮忙吗?”

芬还没回答,我已经忍不住爬起来了,老妇有点惊异,我把原委告诉她,她笑笑走开。我和芬都笑得很苦涩。“还要试下去吗?”芬问。

朋友,你说呢?

(选自新加坡怀鹰小小说集《哀悼青春》)

【练 习】

1.

(1)“我”为什么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假装昏倒?

(2)“我”进行的测试是不是和那个新闻记者一样希望获得“满意的答案”?为什么?

2.

(1)“我虽然闭着眼,但两耳很清楚地听到皮鞋和高跟鞋的声音,心里稍稍感到温暖。”

为什么?

(2)“周围的人还是那么匆匆忙忙,仿佛刚才那一幕未曾发生过。倘若地上躺的是一具死尸,会不会有人走过去看一眼呢?”这句话表达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3.小说最后写道“我和芬都笑得很苦涩”,试结合全文分析这“苦涩的笑”的含义。

4.下列对小说的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 )

A.新闻记者所做的测试,之所以让“他”很满意,是因为“他”深信人类是自私的、冷漠的。

B.在乌节路的购物中心,芬的尖叫声吸引了很多人来关心她,这让“我”感到心里很温暖。因为虽然没有人来帮助“我”,但至少证明人们并不是冷漠自私的。

C.小说最后芬问“还要试下去吗?”不仅表达了她对这次试验的失望,而且向读者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使小说显得余韵悠长。

D.本文深刻揭露了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人们感情麻木、道德沦丧、尔虞我诈的黑暗的现实。

E.小说情节平淡无奇,布局谋篇也没有大起大落的波澜,但由于内容反映了人道关怀这一社会性的问题,所以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

(三) 修 面



随着九爷推子擦擦的声响,父亲浓密而微卷的胡子一绺一绺地掉在白色的围布上。父亲紧闭着眼,一动不动。

很快,九爷就将父亲的络腮胡子和嘴唇周围的胡子推了一遍,父亲剩着胡碴的脸像收割后的麦地。

九爷放下推子,说你爹怕有一两个月没剃胡子了吧?

我说是的,他病了两个多月了。

九爷取出香皂盒,吩咐我去倒点热水来。

我提起墙角那只父亲用了许多年的铁壳水瓶,倒了开水,又从缸里舀出冷水对上,试了试水温,把脸盆端给了九爷。

九爷拿出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脸帕,卧进水里,停了一会儿后捞起,稍稍捏捏水,便用帕子在父亲的腮上和嘴唇四周来回地润;润过后,才用细毛刷子刷上香皂沫子,刷在父亲刚推过的胡碴上;然后九爷才掰开剃刀,向父亲抹满香皂沫子的脸上刮下去。我看着九爷努力地叉开腿,弓下身,不断地变换着姿势,以便更好地剃掉父亲粗壮的胡碴……

小的时候,父亲总爱用他的胡碴扎我的脸。记得有一次我拉着父亲的手,指着墙上的马克思、恩格斯像对他说:爹,你为啥不留个他们那样的“大扫帚”呢?父亲笑着刮刮我的鼻子,说那多不方便,吃饭还得撩着胡子。说着父亲就做了一个撩起胡子的动作,惹得我哈哈大笑。其实我知道。作为民办教师的父亲工资微薄,同时也没有足够的时间经常去理发修面,因为每天都有两个班七八十名学生的课等着他去上、作业等着他去批改,还有许多永远做不完的家务。而父亲的胡子又属于长得特别快的那种,像割后的韭菜,因此父亲不得不每隔两三天,就用剪刀剪掉自己的胡子。父亲不是那种不修边幅的人,相反,他在学生面前总保持严肃、端庄、整洁的形象,剪掉胡子可以说是父亲不多的课余时间里十分关注的事情。 九爷的剃刀刮过,父亲的腮边及嘴唇四周一片铁青。应当说,刮了胡子的父亲是个相貌堂堂的男人,尽管那脸庞多少显得有些苍白和瘦削。二十多年来,父亲很少正经八百地修过面,现在父亲有时间躺下来享受那每个成熟男子应当享有的刀子轻轻拂过的快感了……九爷是个地道的老剃头匠,每道工序都极熟练极认真,不多时,九爷的剃刀就又刮完了父亲的额头、眉下、鼻梁、耳廓,最后拧一把热毛巾,给父亲擦了脸。这样,修面的全部工序才算结束。九爷撤去围布,我扣上父亲半新的中山装的风纪扣,然后走出门,对等在门外的一长串臂缠黑纱、手拿白花的学生说,你们可以进去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

【练 习】

1.写出你对“剪掉胡子可以说是父亲不多的课余时间里十分关注的事情”的理解。

2.“等在门外的一长串臂缠黑纱、手拿白花的学生”中“一长串”一词可否删去?为什么?

3.故事的结尾出人意料,但并不是故弄玄虚,文中有多处伏笔,请写出其中的3处。并写出这样结尾的作用。

4.作者晓尧曾说:“小小说就是那种真正让自己感动过的东西,久久萦绕于怀之后,最终以绝佳的方式流泻出来。”在这篇小说中,①真正让作者感动过的“久久萦绕于怀”的是什么?②“绝佳的方式”又指什么?

(一)1.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②烘托人物的外在美和典雅的气质。 2.①电梯超载,“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②农民大伯不明白什么是“双层停”,她走出电梯送大伯。③电梯里有人对要去的地方不肯定,她主动指点。④急忙下电梯的姑娘的玫瑰花掉了,她迅速捡起追了出去。共同点:主动帮助别人。 3.①电梯上戴眼镜的女士和剩下的十余。②冷漠、自私自利。③揭示了当前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冷漠病态的关系,从而唤醒人们的良知,宁可被冷漠的人视为“病人”,也不要成为不知关心别人只知关心自己的冷血动物。 4.参考角度:写作角度独特,以小见大,把生活中最平淡无奇的事,浓缩在乘电梯这样一个平常而又独特的场景,使情节更集中,人物更突出。小说所反映的事发人深思,却没有教条的说教,褒贬也不露声色,符合小小说创作的重要法则:“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本身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点出来”(恩格斯)。以人物自身的言行表现人物形象。用对比的手法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主题更突出。

[二]

1.(1)希望能够推翻一个新闻记者证明的“人类是自私”的说法,测试一下新加坡人的冷漠感。不相信人们真的会那么冷漠。(2)不希望。“我”不相信人们真的会那样冷漠。 2.(1)感到有人来帮助自己,证明人们并不是冷漠麻木的,自己演戏的目的达到了。(2)对麻木冷漠的人们一种深深的失望和悲伤。 3.我不相信人与人之间是冷漠的,不相信新加坡人没有同情心,然而事实证明了现实就是如此,惟一愿意帮助自己的还是一个大约六十岁的外国妇女。我对这样的现实感到痛苦和失望,同时也包含了对这种结果的不甘心。 4.BD

(三)1.①父亲不是那种不修边幅的人。②父亲工资微薄,工作量大,家务繁重,没有时间去修面。③父亲很尊重自己的学生,在学生面前总是保持严肃、端庄、整洁的形象。 2.不能删去。“一长串”表明来悼念父亲的学生很多,更能表现父亲在学生们心中的地位。从而使父亲作为一个地位卑微的民办教师的形象更突出、更高大。 3.伏笔:①父亲紧闭着眼,一动不动。②我说是的,他病了两个多月了。③现在父亲有时间躺下来享受那每个成熟男子应当享有的刀子轻轻拂过的快感了。作用:扣人心弦,震憾人心。 4.①父亲默默无闻、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②侧面描写。通过我的回忆以及我、九爷、学生们对父亲的态度来写父亲。

该文章转自[苏教版高中语文网]:http://www.sjyw8.com/sj/xxsht/202204/7347.html

『陆』 求欧亨利短篇小说《二十年以后》的阅读理解

答案A c 2.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第二次,渲染气氛,转 换情节。 3 答案1重视友情,信守诺言;2乐观开朗,心直口快;3企图逃避 法律。 4. 勃值得同情,因为他重情守信。

『柒』 八年级(骆驼祥子)名著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练习题:

1、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 》中的一个人物形象。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 次买车又 次失去。 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女主人公是?

2、老舍作品与 ?、? 的长篇创作一起,构成现代长篇小说的三大高峰 。

3、语言以?为基础,是?的源头 。

4、祥子最大的梦想是?。他一共买了两辆车,第一辆?,第二辆因?而被卖掉 。

5、“两只大圆眼,大鼻头,方嘴,一对大虎牙.......”这段文字描写的是?,后来成为祥子的?。

6、老舍的作品用了许多老北京话,举出几例 ?

7、祥子前后有何变化,原因是什么?

8、骆驼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和祥子有什么外在和内在的关系?

9、刘四爷对祥子和虎妞的态度如何?反映了他什么思想?

10、为什么在烈日和暴雨下祥子还要去拉车?

11、刘四爷为什么在寿诞之日与虎妞争吵至闹翻?

12、祥子和虎妞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实质呢?

13、小福子和祥子的感情如何?她对祥子后半生有什么影响?

14、祥子为什么一直不离开北平?
答案:

骆驼祥子 虎妞

2.茅盾、巴金

3.北京话 写书

4.拥有一台自己的车 因为战乱被逃兵抢了 就快攒好钱,就被一个侦探骗光了钱

5.虎妞 老婆

6.麻利儿 丑儿 这会子 点卯 见天 走了眼 框外的事 老着脸 张着神 翻扯 翻车 二意思思 轴 晕了菜 念秧儿 颠儿了 拉了胯 摔咧子

7.变化:祥子原是一个年轻健壮的农民,忠厚善良,勤劳朴实,沉默寡言,坚忍要强,但经过三起三落挫折打击,他的理想终于破灭,性格扭曲,堕落成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原因:旧军阀旧封建社会对祥子这个老实人的压榨和剥削,3次有了车,3次都丢了,最后放弃了心中那可怜的理想

8.在小说中,祥子其实本来就叫祥子,前面没有骆驼。骆驼只是个代号,因为那是祥子从日本兵那逃出来时看到有几只骆驼,他就牵走了,把它们卖了,用换来的钱,租了四爷的车子,继续拉车,从新开始他的新人生,人们就开始叫他骆驼祥子。其实就是通过写骆驼表现出他的踏实,坚韧,有自己奋斗目标的底层劳动人民的形象。

9.反对 歧视在社会底层生活的人

10.赚钱养家,这是旧社会的压迫使他不得不这么做啊。

11.怀疑祥子是因为贪图他的钱财而娶虎妞的

12.关系:夫妻。

实质:有夫妻之实,却没有夫妻之名。说到底是祥子喝醉了,一不小心上错了床。

13.生死相许 深远的影响

14.因为那里有他最重要的记忆

拓展资料:第六小题北京话的解释含义

麻利儿:赶快,快点的意思。 这个说法现在常用,与“麻利”意思相同。例如:“炒菜没酱油了,你麻利儿跑一趟。”注意其读音:“利”要读li第一声,而不是如“胜利”的“利”读第四声。不用儿化音的“麻利”,“利”要读li第四声。例如:“他干活很麻利。”

丑儿:京剧里的丑角。 不仅京剧里的丑角这样称呼,马 戏团里也有小丑儿,另常引申用于对表现低劣的人的讽刺。

这会子:时间很长,即这么半天的意思。 现在这种说法比较少了。“这会 子”与“这会儿”不同。例如:“他老早就出去了,这会子还没回来。”(嫌时 间长了的意思。“会”读hui第三声。) 再如:“他出发一个钟头了,这会儿快要到了。”(说的是现时。)

点卯:到那儿报到或看一眼,打个照面的意思。 这个说法现在常用。例如:“我到 厂里点卯之后就来你这儿了。”

见天:天天的意思。 “天”字常使用儿化音。例如:“他生意很忙,见天儿往外跑。”

走了眼:把东西看错了。可引申为分析问题不正确。 在文物收藏界对花大价钱买了赝品,叫作看走了眼。引申用法如:“没 想他会犯错误,我真是看走了眼。”

框外的事:即出格的事,带有违法乱纪的意思。 老北京人常使用这种说法。例 如:“我这人从来不做框外的事。”又如:“他从来不做框外的事,你放心吧。”

张着神:即留心,留意。 这一说法较少见。“神”应使用儿化音。

老着脸:舍脸的意思。“老”在这里即“厚”的意思,老着脸即厚着脸皮。例如:“说不得我得老 着 老北京土话集录及评注 1/8 脸见她一面了。”

翻扯:发急,发火的意思。此解释似有不妥。发急,发火应 是“翻车”(见另条)。“翻扯”似应解释为乱翻东西,或引申用于重提旧事。例如:“你在我衣柜里瞎翻扯什 么。”又如:“你又翻扯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

翻车:即翻脸的意思。 这是现在常说的话,是翻脸的意思,也是发急、发火的意思。例 如:“我说完这事,他立马儿翻车了。 ”“车”字的读音,常读如“斥”,轻声。

二意思思:犹豫不决,三心二意的意思。 早年有这说法,一般用于对别人 处事态度的评论。例如:“他对这事二意思思。”

轴:指脾气执拗。 一般用于对别人的评论。例 如:“他这人可轴了。”

晕了菜:晕眩的意思。 现在常说“晕菜”,而没有中间 的“了”字。“晕菜”多用于说自己。例 如:“当时我晕菜了。”与“菜”字相关 的还有“坏菜”(坏事的意思)、“歇菜”(停止的意思)等说法。

念秧儿:跟人说自己的意思,但又故意让旁边的人听见。 念秧儿的目的是让不好直接面对的那个人明白自己的意思,即:对张三说话而目的是让李四明白。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直接讲自己的想法或要求,而念叨相关的事情。例如:(他 不好面对的那个人会说)“你在这儿念秧儿没用,有什么话直接对我说!”

颠儿了:撒腿跑了。 这是现在常说的话。“颠儿了”并 不是狂跑,或许不跑也可说是“颠儿 了”。例如:“听说有球赛,他早就颠 儿了。”“颠儿”应是一种状态描写,表达的是人在某种心情下颠着走路的样 子。还有一种用法如:“瞧他乐得屁颠屁颠的。”

拉了胯:服软的意思。 这个解释似有不妥。“拉了胯”应是表达累坏了的意思。一般不说中间 的“了”字,例如:“一整天都没闲着, 我简直拉胯了。”解释为“服软的意 思”,或为早年斗蟋蟀(蛐蛐儿)游戏中,一只蟋蟀被另一只蟋蟀咬伤,拉着一条不能动的后腿不再斗的状况。

摔咧子:发脾气的意思。 “摔咧子”是发脾气中的一种。它不是与矛盾对象直接面对面发脾气,而是高声表达不满,让相关的人听 到。就像《骆驼祥子》剧中虎妞的爸 爸在院子里高声嚷嚷,表达对虎妞的不满那样。

『捌』 有什么短篇故事的外国小说,英语阅读

t

『玖』 推荐一些外国名著 读一读顺便练习打字

古希腊 001.《荷马史诗》荷马 002.《伊索寓言》伊索 003.《俄狄浦斯王》索福克勒斯 004.《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挨斯库罗斯 005.《岛》阿里斯托芬 006.《美狄亚》欧里庇得斯 英国 001.《指环王》约翰·罗纳德·瑞尔·托尔金 其他作品 《精灵宝钻》、《未完成的故事》 002.《荒原》T.S.艾略特 002.《尤利西斯》乔伊斯 003.《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 其他作品 《理智与情感》 004.《莎士比亚全集》莎士比亚 005.《论人生》培根 006.《失乐园》弥尔顿 007.《鲁滨孙漂流记》笛福 008.《格列佛游记》斯威夫特 009.《拜伦诗选》拜伦其他作品《唐璜》 010.《雪莱诗选》雪莱 011.《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 其他作品《教师》、《维莱特》、《雪莉》、《艾玛》(未完成) 012.《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 013.《大卫·科波菲尔》狄更斯 其他作品《双城记》《匹克威克先生外传》《远大前程》 《董贝父子》《马丁·瞿述伟》、《荒凉山庄》、《圣诞故事集》 014.《福尔摩斯探案集》柯南道尔 其他作品 《遗失的世界》 015.《道连·葛雷的画像》王尔德 016.《德伯家的苔丝》哈代 其他作品 《远离程嚣》、《还乡》 017.《华伦夫人的职业》萧伯纳 其他作品《圣女贞德》 018.《牛虻》伏尼契 019.《月亮与六便士》 毛姆 其他作品《刀锋》 020. 《艾凡赫》司各特 其他作品《城堡风云》 021. 《汤姆琼斯史》 菲尔丁 022. 《东方快车谋杀案》阿加莎·克利斯蒂 其他作品《阳光下的罪恶》、《高尔夫球场谋杀案》、《三幕悲剧》、《学生宿舍谋杀案》 023. 《哈利波特》 罗琳 024. 《时间机器》 威尔斯 其他作品《莫罗博士岛》、《隐身人》 025. 《坎德伯雷故事集》 乔叟 026. 《动物庄园》 乔治·奥威尔 027.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劳伦斯 《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 028. 《蝴蝶梦》 达夫妮·杜穆里埃其他作品《牙买加旅店》 029. 《名利场》 萨克雷 其他作品 《潘登尼斯》、《亨利·埃斯蒙德》、《纽克姆一家》、《弗吉尼亚人》 030. 《蝇王》戈尔丁 031. 《爱丽丝漫游仙境》 查尔斯�6�1勒特维奇 �6�1道奇森 其他作品《爱丽丝镜中奇缘》 032. 《白衣女人》 威廉·威尔基·柯林斯 033. 《金银岛》 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 034. 《天路历程》 约翰·班扬 035. 《卢宫秘史》 安东尼·霍普 036. 《阿格尼丝·格雷》 安妮·勃朗特其他作品《怀尔德菲尔山庄的房客》 037.《雾都孤儿》 狄更斯 038.《奥塞罗》 莎士比亚 039.《第十二夜》 莎士比亚 040.《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 041.《罗密欧与朱丽叶》 莎士比亚 042.《唐璜》 拜伦 美国 001.《教父》 普佐 002.《红字》 霍桑 其他作品 《福谷传奇》 003.《汤姆叔叔的小屋》 斯托夫人 004.《草叶集》 惠特曼 005.《汤姆·索亚历险记》 马克·吐温 其他作品《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傻瓜威尔逊》、《傻子出国记》、《约瑟朝廷上的美国佬》 006.《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集》 马克·吐温 007.《欧·亨利短篇小说集》 欧·亨利 008.《马丁·伊登》 杰克·伦敦 其他作品《荒野的呼唤》、《热爱生命》 009.《美国的悲剧》 德莱塞 《巨人》、《嘉丽妹妹》、《珍妮姑娘》 、《放牧者》 010.《了不起的盖茨比》 菲茨杰拉德 011.《喧哗与骚动》 福克纳 012.《永别了,武器》 海明威 其他作品《丧钟为谁而鸣》、《乞力马扎罗的雪》、《太阳照常升起》 013.《白鲸》 麦尔维尔 014.《飘》 米切尔 015.《愤怒的葡萄》 斯坦培克 016.《麦田里的守望者》 塞林格 017.《第二十二条军规》 海勒 018. 《雨王汉德森》 索尔·贝娄 019. 《战争与回忆》 赫尔曼·沃克 其他作品《战争风云》、《凯恩舰哗变》 020. 《幼狮》 欧文·肖 《乞丐与窃》、《富人与穷人》 021. 《钢窟》 阿西莫夫 其他作品《我,机器人》、《赤裸太阳》 022.《皮袜子故事集》 库柏 代表作《打鹿将》、《最后一个莫希干人》 023. 《大街》 辛克莱·路易斯 其他作品 《巴比特》 024. 《大地》 赛珍珠 025. 《小妇人》 路易莎·奥尔科特 026. 《裸者与死者》 诺曼·梅勒 027. 《一位女士的画像》 亨利�6�1詹姆斯 028. 《幕府将军》 詹姆士·克拉维尔 029.《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马克·吐温 030.《老人与海》 海明威 法国 </B> 001.《伪君子》 莫里哀 其他作品《喜剧六种》、《太太学堂》 002.《忏悔录》 卢梭 003.《梅里美中短篇小说集》 梅里美 004.《红与黑》 司汤达 其他作品《巴马修道院》 005.《欧也妮·葛朗台》 巴尔扎克 其他作品《驴皮记》《交际花盛衰记》、《绝对之探求》(全集总纲《人间喜剧》) 006.《基督山伯爵》 大仲马 其他作品《玛戈王后的项链》、《四十五卫士》、《蒙梭罗夫人》 007《三剑客》 大仲马 续集作品 《二十年后》、《布热日隆子爵》 008《茶花女》 小仲马 009《包法利夫人》 福楼拜 010.《恶之花》 波德莱尔 011.《悲惨世界》 雨果 其他作品《冰岛恶魔》、《九三年》 012.《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集》 莫泊桑 013.《萌芽》 左拉 其他作品《小酒店》、《娜娜》、《金钱》 014.《约翰·克里斯朵夫》 罗曼·罗兰 015.《追忆似水年华》 普鲁斯特 016.《局外人》 加缪 017.《情人》 杜拉斯 019.《巨人传》 拉伯雷 020.《蒙田随笔》 蒙田 021. 《海底两万里》儒勒·凡尔纳 续集作品《格兰特船长的女儿》、《神秘岛》 022. 《巴黎的秘密》欧仁·苏 023 《小王子》圣·埃克苏佩里 024《安德洛玛刻》 拉辛 025《巴黎圣母院》 雨果 026《费加罗的婚姻》 博马舍 027《高老头》 巴尔扎克 028《幻灭》 巴尔扎克 029《吝啬鬼》 莫里哀 苏俄 </B> 001.《普希金抒情诗选》 普希金 002.《叶甫盖妮·奥涅金》 普希金 003.《钦差大臣》 果戈理 004.《死魂灵》 果戈理 005.《父与子》 屠格涅夫其他作品《猎人笔记》 006.《战争与和平》 列夫·托尔斯泰 007.《安娜·卡列尼娜》 列夫·托尔斯泰 008.《卡拉马佐夫兄弟》 陀斯妥耶夫斯基 009.《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契诃夫 010.《樱桃园》 契诃夫 011.《童年》 高尔基 其他作品 《我的大学》 012.《静静的顿河》 肖洛霍夫 013.《一个人的遭遇》 肖洛霍夫 01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 015.《日瓦格医生》 帕斯捷尔纳克 016.《彼得大帝》 阿·托尔斯泰 其他作品《苦难的历程》 017. 《青年近卫军》 法捷耶夫 018.《奥勃洛摩夫》 亚历山大罗维奇�6�1冈察洛夫 019. 《怎么办?》 尼古拉�6�1加夫里洛维奇�6�1车尔尼雪夫斯基 020.《大雷雨》 奥斯特罗夫斯基 021.《复活》 列夫·托尔斯泰 022.《母亲》 高尔基 023.《上尉的女儿》 普希金 024.《罪与罚》 陀斯妥耶夫斯基 德国 </B> 001.《少年维特之烦恼》 歌德 002.《浮士德》 歌德 003.《阴谋与爱情》 席勒 004.《海涅抒情诗选》 海涅 005.《查拉斯图特拉如是说》 尼采 006.《布登勃洛克一家》 托马斯·曼 其他作品《魔山》 007.《西线无战事》 雷马克 008.《铁皮鼓》 君特·格拉斯 009.《格林童话》格林兄弟 奥地利和波兰 </B> 001.《茨威格中短篇小说选》 茨威格 002.《变形记》 卡夫卡 003.《城堡》 卡夫卡 004. 《十字军骑士》 显克微支 其他作品《君往何处》、《火与剑》、《洪流》 005. 《费尔迪杜凯》 贡布罗维奇 西班牙和葡萄牙 </B> 001.《堂吉诃德》塞万提斯 西班牙 002. 《庭长夫人》 克拉林 003. 《阿马罗神父的罪恶》 若泽·马里亚·埃萨·德·克罗兹 004.《羊泉村》 维伽 西班牙 意大利和瑞士 </B>001.《神曲》 但丁 002.《十日谈》 卜伽丘 003.《斯巴达克斯》 乔万尼奥里 004. 《爱的教育》 亚米契斯 005. 《绿衣亨利》戈特弗里德�6�1凯勒 006.《女店主》 哥尔多尼

『拾』 一篇外国小说(短篇)名称,阅读理解

篇名:等着的轿车 体裁:小小说 作者:欧·亨利 黄昏来临了,身穿灰色衣服的姑娘又来到了小公园的那个安静的角落,坐在一张长椅子上开始读书。她的脸看起来很秀气,那件灰色衣服却是普普通通的。前一天也是这个时候来到这里,再前一天也是如此,有个小伙子知道这些情况。 这个小伙子慢慢地靠近她。就在这时,姑娘手中的书滑到了地上。小伙子顺势捡起书,有礼貌地递了过去,随便地讲了几句关于天气的寒暄话,就静静地站在一旁。 姑娘看了一眼小伙子简朴的衣着,一张并不引人注目的普普通通的脸。 “如果你愿意,就请坐吧。”她深沉地低声说,“光线太暗了,无法看书,我现在想聊聊天儿。” “你知道吗?”他说,“你是我一生中见到的最漂亮的姑娘。昨天我就见到你了。” “不论你是谁,”姑娘冷冰冰地说,“你得记住,我是一位小姐。” “实在冒昧,”小伙子说,“都是我的不是。你也不知道——我的意思是公园里有这么多的姑娘,你也知道——当然,你不知道,但是……” “换个话题谈谈吧。当然,我知道了。讲讲这些来往的游客吧,他们去哪儿?为什么那么匆忙?他们感到幸福吗?” 小伙子一时还没搞清, 自己究竟应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我所以到这里来坐,只是因为我能接近这么众多的游客。我跟你讲话,是因为我想找一个天性善良的人,一个没有铜臭、不是唯利是图的人聊聊。你不知道我是多么厌恶钱哪——钱,钱,钱!我讨厌我周围的那些男人。我不喜欢自得其乐,看不上珍珠宝石,也懒得游山玩水。” “我可总是这么认为,”小伙子说,“钱是个好东西。” “当你有了成百万块钱,你就可以兜风、看戏、跳舞、赴宴。可我对这一切腻透了!”姑娘回答。 小伙子很有兴趣地看着姑娘。 他说:“我可很喜欢研究和探听富人们的生活。” “有时候,”姑娘继续说,“我想,如果我要恋爱的话,就要爱一个普通的小伙子。——你的职业是什么?” “我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是我希望我能在这个世界上出人头地。你刚才说的当真是这个意思:你会爱上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当然啦!”她回答。 “我在饭店工作。”小伙子说。姑娘心里一惊,问道:“该不会是个跑堂儿的吧?” “我就是这个饭店的出纳员,你看见那里耀眼的有‘饭店’两字的霓虹灯招牌了吗?” 姑娘看了看手表,站起身来问:“你怎么不上班!” “我上夜班。”小伙子答道,“离上班时间还有一小时呢!我能再见到你吗?” “不知道,也许可以。我得马上走了。哦,今晚我要去赴宴,还有一个音乐会呢。你进来时,可能看到公园门口有一辆白色小轿车吧?” “是的,我看到了。”小伙子回答。 “我正是坐这辆车来的,司机正在等我呢,再见!” “现在天已黑了,”小伙子说,“这公园里坏人太多,要不要我送你上小轿车。” “你还是在长凳上坐十分钟再走吧。”说完,姑娘就朝着公园大门走去。小伙子盯着姑娘漂亮的身影,然后起身跟在她的后面。 姑娘走到公园大门口,转过头看了一眼那辆小轿车,就走了过去。她横穿马路,走进那个有耀眼的“饭店”两字的霓虹灯招牌的饭店。店里的出纳柜台上一个红头发姑娘看见她来了,就离开了座位,这位身穿灰色衣服的姑娘就接替了红头发姑娘的工作。 小伙子把手插进口袋,在街上慢慢地踱着。然后,他走近那辆轿车,钻了进去,对司机说:“去夜总会,亨利。”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在凝雁在2023-06-25 10:35:17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yanqingxiaoshuo/413569.html


上一篇:6月小说网收费
下一篇:小说荒岛类型小说排行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