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原著小说阅读批注
⑴ 哈利波特摘抄加赏析
"如果你没有看清它的脑子藏在什么地方,就永远不要相信自己会思考的东西。"——亚瑟•韦斯莱
赏析:思考的力量之强大在于首先知道自己信仰的是什么。
"伏地魔制造敌意和冲突的手段十分高明,我们只有表现出同样牢不可破的友谊和信任,才能与之奋斗到底.只要我们团结一致,习惯和语言的差异都不会成为障碍。"——阿不思•邓布利多
赏析:没有什么比信任更可靠,只有彼此信任,我们才能重拍各种阻碍,取得胜利。
"如果你想杀掉哈利,你就必须把我们三人都杀死!"——罗恩•韦斯莱
赏析:这就是友谊的力量。
"我不过是用功和一点小聪明——但还有更重要的——友谊和勇气。"——赫敏•格兰杰
赏析:成功最重要的是什么,用功和聪明自然重要,但是也要靠朋友的帮助和一直坚持的勇气。
"真相是一种美丽又可怕的东西,需要格外谨慎地对待。"——阿不思•邓布利多
赏析:对待真相的态度是什么,找到真相自然好,但是你确定能承受这个真相吗。
(1)哈利波特原著小说阅读批注扩展阅读:
《哈利·波特》(Harry Potter)是英国作家J·K·罗琳(J. K. Rowling)于1997~2022年所著的魔幻文学系列小说,共7部。
其中前六部以霍格沃茨魔法学校(Hogwarts School of Witchcraft and Wizardry)为主要舞台,描写的是主人公——年轻的巫师学生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前后六年的学习生活和冒险故事;第七本描写的是哈利·波特在第二次魔法界大战中在外寻找魂器并消灭伏地魔的故事。
该系列小说被翻译成73种语言,所有版本的总销售量超过4.5亿本(截至2022年),名列世界上最畅销小说系列。
英国版由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Bloomsbury)出版发行,美国引进后做过部分修正由学者出版社(Scholastic)发行,简体中文版由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发行,繁体中文版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把这7集小说改拍成8部电影,前6集各一部,而第七集分成上下两部。哈利·波特电影系列是全球史上最卖座的电影系列,总票房收入达78亿美元。
⑵ 求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每章的句子赏析,越详细越好!
1. It is the quality of one’s convictions that determines success, not the number of followe.
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是其信仰的质量,而不是信徒的数量。——J·K·罗琳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赏析:一个人能否成功并不在于信徒的多少,而在于他的信仰是什么,一个人越渴望成功,才能做得越接近成功,也越容易成功。
2.“ 不要怜悯死者,哈利。怜悯活人,最重要的是,怜悯那些生活中没有爱的人。 ”——J·K·罗琳《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赏析:死者已逝,同情死者是毫无用处的。痛苦的人是失去亲人的人,而不是已经死去的人。所以,不要同情死者,而是怜悯活人,特别是那些生活中没有爱的人。
⑶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批注内容,越简单越好。
有一个男孩,叫哈利波特,有一天,他把伏地魔杀死了
⑷ 《哈利·波特》赏析
一
《哈利·波特》(Harry Potter),是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系列魔幻文学作品,本系列共有七本,描写的是主人公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七年的学习生活冒险故事。被翻译成六十二种语言,总销量为三亿本,仅次于《圣经》《毛主席语录》。目前J.K.罗琳已经出版了前六本,由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已经把前四部作品拍摄成电影。目前前三部的电影票房收入都在7亿美元以上,都在历史总票房排名的前15名前。
概述
尽管J·K·罗琳一再说明她在开始写哈利波特这系列小说时没有针对某个年龄段读者的想法,但是丛书的出版商在出版系列小说第一部的时候明显把读者群定位在9到15岁的青少年上。无论如何,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拥有了各年龄的拥趸。在一些国家,系列小说的出版趋向于同时出版两个版本——一个封面设计适合青少年的儿童版和封面设计成熟稳重的成人版,尽管它们的内容是完全一样的。并且,随着系列小说情节的发展,罗琳的写作风格也逐渐成熟老练,加之故事主人公哈利波特不断成长,不论从风格上还是内容上,整个系列一直在逐步发展。
第一本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英国原版在1997年7月由Bloomsbury出版,这是一家小型的中立出版社。随后的几个月中这本书受到了好评。第一本后来该系列的第二本(哈利·波特与密室)、第三本(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都获得了9—11岁年龄组Nestlé Smarties图书奖。系列小说第四本(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原版2022年在英国出版的时候比较高调,受到了大众和媒体的关注,且关注程度远高于一本普通新书的出版。几乎与此同时,中国的皇冠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开始将此系列小说引进中国大陆,分别出版了该系列小说的繁体中文版和简体中文版,引起了一定轰动效应,不少中文媒体纷纷报道这一消息和介绍这一系列小说。美国的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决定把本套小说搬上大荧幕并且在2022年正式发行了根据第一本小说改编的首部电影,后来美国艺电发行了哈利波特主题的运行在各种平台上的游戏。
第五本(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和第六本(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更是大作广告宣传,无论是原版在英国的首发还是其他语言版本在世界各国的首发,都非常高调,小说的销量也迅速进入各国图书销售排行榜。
根据作者罗琳的介绍,这个故事的灵感是1991年她在从曼彻斯特到伦敦的火车上萌发出的。她当时常常在爱丁堡的一家咖啡馆中撰写第一部小说。系列小说的热卖使如今的她的身价位居世界上第620位。[1]. 甚至比伊丽莎白二世还富有。
每一本书大体上叙述哈利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生活一年期间发生的故事。他在这所学校学习魔法、制造魔药,哈利也学会了战胜各种各样的困难——魔法上的、社会上的、感情上的。
罗琳说她计划写七本书,一本比一本多一些黑暗色彩,随着哈利的年龄增长,他的敌人伏地魔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从罗琳出版第五本小说之后,她开始在她的个人网站上面发表一些暗示未来情节的内容。
这系列小说是用第三人称模式表述的,以哈利波特为中心人物,除了第一本、第四本和第六本的少数内容,全书全程透过哈利自己的视角来表述,这也是读者认为阅读这系列书有亲切感的原因之一。
罗琳驾驭精心设计的天衣无缝的情节的能力很强,她能创造出在幻想世界中令人信服的情节。哈利、赫敏·格兰杰、罗恩·韦斯莱是三个重要的人物,他们都是青少年。书中的成年角色刻画深刻,次要角色也都活灵活现,这都展现出了罗琳作为一个作家是很优秀的。
书中也有很多有关道德方面的内容,随着正义和邪恶的对抗不断激烈和明显化,一些人物面临着重要的选择,人性的阴影也被展现出来。
罗琳把现实社会中的种族主义观点、种族灭绝论等偏见加入了情节中,这些偏见正是伏地魔和食死人的想法。书中偶尔也会出现一些巫师和不会魔法的人(“麻瓜”)的交流。
一些出现在书中的物品被带进了现实世界,比如在一些国家,出现了叫做“柏蒂全口味豆”的糖果、魁地奇球衫和家庭小精灵制作的袜子。
小说及电影名录
简体中文版小说由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陆续出版发行,繁体中文版小说由皇冠出版社陆续出版。
英文原名: 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 (1997年6月26日)
美国版小说及电影名: 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
简体译名: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2022年9月,曹苏玲、马爱农译)
繁体译名: 《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2022年6月23日,彭倩文译)
故事时间:1981年,1991年—1992年
电影公映日期:2022年11月
电影全球票房排名:第3名(截至2022年10月31日)
英文原名: 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 (1998年)
简体译名: 《哈利·波特与密室》(2022年9月日,马爱新译)
繁体译名: 《哈利波特—消失的密室》(2022年12月22日,彭倩文译)
故事时间:1992年–1993年
电影公映日期:2022年11月
电影全球票房排名:第8名(截至2022年10月31日)
英文原名: 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 (1999年9月8日)
简体译名: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2022年9月,郑须弥译)
繁体译名: 《哈利波特—阿兹卡班的逃犯》(2022年6月22日,彭倩文译)
故事时间:1993年-1994年
电影公映日期:2022年6月4日
电影全球票房排名:第14名(截至2022年10月31日)
英文原名: 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 (2022年7月8日)
简体译名: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2022年5月,马爱新译)
繁体译名: 《哈利波特—火杯的考验》(2022年12月31日,彭倩文译)
故事时间:1994年-1995年
全球首映日:2022年11月18日
英文原名: 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 (2022年6月21日)
简体译名: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2022年9月21日,马爱农、马爱新、蔡文译)
繁体译名: 《哈利波特—凤凰会的密令》(2022年9月29日,皇冠编译组译)
故事时间:1995年-1996年
影预计首映时间:2022年
英文原名: 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Blood Prince (2022年7月16日)
简体译名:《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2022年10月1日,马爱农、马爱新译)
繁体译名:《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2022年10月1日,皇冠编译组译)
故事时间:1996年~1997年
英文原名:暂无信息
故事时间:1997年~1998年
二
哈利·波特与密室
片名: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
译名:哈利·波特与密室/哈利·波特2:消失的密室
导演:克里斯·哥伦布Chris Columbus
编剧:斯蒂夫·克洛茨Steve Kloves/J.K.罗琳J.K. Rowling(原著)
主演:丹尼尔·雷德克利弗Daniel Radcliffe
艾玛·沃特森Emma Watson
鲁伯特·格林特Rupert Grint
肯尼斯·布拉纳Kenneth Branagh
阿伦·瑞克曼Alan Rickman
约翰·克利斯John Cleese
大卫·布拉德利David Bradley
片长:161分钟 类型:儿童/家庭/冒险 级别:PG级
发行:华纳兄弟影片公司Warner Brothers
上映日期:2022年11月15日(北美)
官方网站:harrypotter.warnerbros.com
[剧情简介]
经过了漫长而痛苦的暑假,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第二个学年又开始了。可是才一开学,魔法学校里就怪事连连:几个学生和守门人的猫受到某种可怕的力量的攻击而石化……哈利的耳边时常传出幽灵般的声音:密室之门将被打开……为了解开一连串恐怖的谜团,哈利必须探索密室之谜,而致命的危机正一步步临近……
[幕后阵容]
第二集书中那些精彩纷呈、奇诡夸张的情节与角色:半透明状的冤魂、庞然大物一般的巨型蜘蛛、伏地魔的阴魂隐藏的日记本、小娃娃般的曼德拉草根、能让人在瞬间变成另外一个人的复方汤剂,当然还有紧张惊险的魁地奇赛事……把这样成型于每个人头脑中的画面再现在大银幕上,种种奇思妙想恐怕会让影片的拍摄者绞尽脑汁、无所不用其及,只求能让观众在电影院里满足他们最张扬的想象力……
[怀念——永远的老校长]
10月25日,也就在《哈利·波特与密室》正式上映前的20天,在剧中饰演霍格沃茨老校长邓布里多的英国资深演员理查德·哈利斯(Richard Harris)在伦敦的一所医院中病逝,享年72岁。这个突然大来的噩耗让很多影迷难以置信……据说在哈利斯住院期间,导演克里斯·哥伦布亲自前往探望,虽然重病在身,但病榻上的哈利斯仍轻松地跟导演开着玩笑说:“如果你敢在第三集里换角,我就杀了你!”没想到,就在这短短的十来天里,哈利斯便与世长辞,让许多影迷措手不及……
[三位小童星]
不久前,《哈利·波特》系列影片里的三位小童星丹尼尔·雷德克利弗、鲁伯特·格林特和艾玛·沃特森,都异口同声确定自己将出演第三集,粉碎了因他们快速长大而可能被换角的传言,看来,起码到明年的圣诞节,我们还可以再睹“霍格沃茨铁三角”的默契配合了。
[花絮集锦]
*在霍格沃茨学生宿舍走廊里出现的那些会动的画像,据说画里的人物都是以剧组就地取材,以各位幕后工作人员,比如剧务、灯光师、化妆师等等为模特绘制的。
*为了拍摄罗恩和波特开着飞天汽车赶去魔法学校一幕,剧组共动用了14辆一模一样的老爷车,以应付不同角度的拍摄需要。
⑸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1至10章,每章内容概括
第一章
伏地魔在马尔福家族庄园举行会议,斯内普带来哈利从女贞路4号转移的具体时间的消息,伏地魔很满意。一个教麻瓜研究的女老师在会议上被杀。伏地魔已经意识到他不能用自己的魔杖杀哈利,所以他要求卢修斯·马尔福把自己的魔杖给他。会议上他很受辱。德拉科也参加了会议,目睹老师被杀,成为纳吉尼的晚餐。斯内普提供消息说了哈利转移的时间,现在他极端受宠。好消息是:唐克斯和卢平结婚了。
第二章
哈利收拾屋子准备离开德思礼家。忙碌之间浏览了预言家日报,有个邓不利多的老朋友--Elphias Doge写了文章纪念他,说了一些邓不利多的往事。邓不利多有个迫害麻瓜并死在阿兹卡班的爸爸,妈妈、妹妹相继死了,对他打击特别大。丽塔·斯基特又写了一本不利多的报料书,说邓不利多不像大家想的那么好,我觉得她可能是挖到真料了,估计这本书会透露很多邓的往事。
第三章
为了德思礼家的安全,哈利劝说德思礼听从凤凰社的安排,转移了他们。临走之前,达力突然有点转变,不同意说哈利是没用的废物,还说哈利曾经从摄魂怪那里救过他的命,似乎有点感谢。佩妮姨妈走之前似乎想对哈利说什么,可是没说出口。估计后面会说到。
第四章
送走德思礼一家,哈利自己也要走了。本来的计划是穆迪一人来接哈利,两人幻影显形,哈利不满17岁要随从显形。但是计划临时改变,一下子来了13个人。新计划是:罗恩、赫敏、双胞胎、芙蓉、蒙顿格斯喝含有哈利头发的复方汤剂,6+1,于是有了7个哈利波特。并且安排了12个相似的目的地,想要迷惑食死徒,因为食死徒不知道哈利究竟会去哪一个落脚点。他们14人分成7组,可是刚刚出发,食死徒就包围了他们,激烈战斗。
后来海格从小天狼星留给他的摩托车上跳到一个食死徒的扫帚上,扫帚承受不住海格的重量,从半空掉下去,昏迷;海德微也被击中,不是死就是昏迷,很可能死了...哈利之前相信骑士巴士的售票员斯坦不是食死徒,只是被魔法部冤枉的无辜的人,可是,他出现在食死徒队伍里,攻击哈利;伏地魔出现了,要借一个食死徒的魔杖杀哈利。哈利准备等死时,他的魔杖突然自己动起来,发射出金色的火花,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伏地魔不知为何突然从半空中消失。哈利跌在地上。
第五章
虽然计划被发现,哈利和海格还是顺利到达他们俩的目的地--唐克斯的父母家,并被唐克斯的父母所救,基本恢复健康,赶上了早已安排好的门钥匙回到了陋居,他们的最终目的地。大家焦急的等待另外的人的归来。因为食死徒的突然出现并袭击,有几个人受了伤,乔治的一只耳朵被斯内普用恶咒击落,而且再也不能恢复了。
可是乔治却不在意,他们都为哈利的安全抵达而高兴。最后回来的是比尔和芙蓉,比尔带来一个令人更震惊的消息:疯眼汉穆迪,死了...被魔咒击中,掉下飞天扫帚,生还希望渺茫...大家都陷入悲痛和猜疑,因为只有行动内部的人才可能把行动的具体时间和内容透露出去给行动外的人。这时哈利要求大家相信自己人,因为只有团结才能合作。
哈利在出神时又在脑海中看到了伏地魔,伏地魔在折磨制造魔杖的奥利凡德。奥利凡德哀求伏地魔,说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伏地魔换了魔杖还是不能攻击哈利。赫敏听到哈利又能进入伏地魔的思想后很惊慌。
第六章
韦斯莱夫人竭力想问出哈利、赫敏和罗恩到底在计划什么行动,竟然要从霍格沃兹退学。哈利看到这一点,他不想让赫敏和罗恩一起去和他冒险,但是赫敏和罗恩却做了让他吃惊的事情。赫敏修改了她父母的记忆,让他们移民到澳大利亚去,并忘记自己有过一个女儿。
赫敏说如果她能活着回来,就会去找父母并打破她给他们的魔咒,如果不能回来,至少他们是开心的、安全的。罗恩在双胞胎和爸爸的帮助下把他家阁楼里的食尸鬼变形成一个长满水疱的人假装自己,这样他不去上学就不会有人怀疑了。赫敏不去上学可以说是和父母一起移民了。哈利很感动,他也知道朋友们都明白自己的选择有多么危险,因为他们都为家人的安全采取了措施。
赫敏用飞来咒取得了邓不利多关于魂器的藏书,她告诉哈利和罗恩要完全摧毁装着灵魂碎片的容器才可以彻底摧毁魂器。 韦斯莱夫人问不出什么东西,就派哈利、赫敏、和罗恩干不同的活儿帮她准备比尔和芙蓉的婚礼,始他们三个几乎没有机会在一起讨论婚礼后要去哪里、做些什么。
第七章 邓不利多的遗嘱
哈利生日的早上梦到一个叫做Gregorovitch的人,他认为这个人和魁地奇有关,却想不起来。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伏地魔正在国外找这个Gregorovitch。罗恩送给哈利一本叫人追女孩子的书。韦斯莱夫妇送了一个跟罗恩的表很像的金表作为成人礼,因为这是传统。金妮从哈利无意间的漏嘴知道了他要去结果伏地魔,她送的礼物是一个吻,希望哈利能记住,可是被罗恩粗暴的打断了。罗恩不希望哈利玩弄金妮的感情,已经说了分手还来扰乱金妮的心。
哈利向他保证自己不会再这样了。海格的礼物是一个驴皮袋子,可以挂在脖子上,而且只有主人才能从里面拿出东西。生日晚宴刚要开始,魔法部部长斯克林杰却来了。斯克林杰要求哈利赫敏罗恩跟他独处,并说邓不利多给他们三人留下了遗产。留给罗恩的是邓不利多用来使灯火熄灭和重燃的银质打火机,这是邓不利多自己发明的。留给赫敏的是一本给魔法界儿童的童话书,相当于我们从小看的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灰姑娘,不过是用魔文写成的原版书(还好赫敏选修了这门课)。
给哈利的是他在霍格沃兹第一场魁地奇球赛时抓到的金色飞贼。赫敏了解金色飞贼会对第一次用皮肤触碰它的人留下记忆,斯克林杰认为邓不利多用魔法确保了只有哈利能打开金色飞贼的记忆,可是当哈利被迫当着斯克林杰的面握住飞贼时,什么也没发生。部长极为生气,不满,差点对哈利使用了恶咒。
晚上三人秘密聚会时,罗恩在哈利的提醒下想起哈利的第一场魁地奇比赛时,哈利差点吞下了金色飞贼。哈利把飞贼放进口中,飞贼上出现了一行字: I OPEN AT THE CLOSE( 我也不明白,不知怎么翻译,先照搬了)。没人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第八章 婚礼
哈利生日的第二天,是比尔和芙蓉的婚礼。婚礼在韦斯莱家举行。芙蓉的父母和小妹妹加布丽两天前就到了。为了确保哈利的安全,哈利喝了复方汤剂,变成了村里的一个红头发男孩,取名叫巴尼.韦斯莱,假装是罗恩的表兄弟。哈利、罗恩和双胞胎负责将客人带到座位上去。卢娜和她的爸爸Xenophilius也来了,穿着黄色的袍子。
卢娜毫不费劲就从他的表情知道了巴尼是哈利。罗恩的穆丽尔姨妈也来了,带着给芙蓉的头冠,小精灵做的,很精美。这是个挺讨人厌的老女人,说话极不客气,谁都要得罪。克鲁姆也来了,芙蓉邀请他的,可是罗恩看到他很不高兴,拉着赫敏跳舞去了。克鲁姆看到卢娜的爸爸很不高兴,因为他的袍子上有黑巫师格林德沃的标志(就是1945年邓不利多击败的黑巫师,巧克力蛙卡片的背面有),而克鲁姆的祖父就是被格林德沃杀死的。
哈利看到克鲁姆的魔杖,突然想起了Gregorovitch也是一个魔杖制造者,克鲁姆的魔杖就是他制作的。哈利看到克鲁姆的魔杖,突然想起了Gregorovitch也是一个魔杖制造者,克鲁姆的魔杖就是他制作的。
哈利突然想到:Bathilda Bagshot是他在学校的课本《魔法史》的作者。更惊人的消息是:Bathilda Bagshot和邓不利多家以前都住在高锥克山谷!(哈利的爸爸妈妈也住在那里,记得吗?)哈利震惊极了,不明白为什么以前邓不利多不告诉他这一切。赫敏跳完舞来到哈利身边,问他怎么了。
哈利还没来得及说话,一个猞猁形状的银色守护神出现在婚礼跳舞欢庆的人群中,金斯莱.沙克尔(敖罗,凤凰社重要成员)的声音通过守护神说话了(凤凰社成员用守护神联系彼此):“魔法部被占领了,斯克林杰(魔法部部长)死了。他们来了。”
第九章 躲藏的地方
听到食死徒要过来,大家都慌了神,婚礼大乱。哈利看到穿着斗篷戴着面具的食死徒纷纷幻影显形。哈利赫敏和罗恩三人紧紧地手挽着手,赫敏幻影移形了,带着哈利和罗恩随从显形。他们来到了一条靠近国王十字火车站的麻瓜的大街,赫敏说在麻瓜世界里他们相对安全。而且赫敏早已做好了准备:她对一个小小的手提包施了魔法,把一切他们三人可能需要的东西都装了进去,哈利和罗恩的麻瓜衣服、哈利的隐形还有一大堆书。
哈利想着婚礼上的人都很危险,赫敏和罗恩制止了他回去的想法:食死徒找的是哈利,他回去会让大家更危险。三人不知如何是好,决定先进一家咖啡馆里喝点东西,讨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三人不知如何是好,决定先进一家咖啡馆里喝点东西,讨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罗恩想去住在破釜酒吧(就是对角巷入口那个),这样可以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被赫敏制止。他们进了咖啡馆,跟着他们进咖啡馆的是两个穿着工人制服的男人,坐在他们隔壁的隔间里。
哈利先在外面穿上了隐形衣以防万一,赫敏说他们最好找个安全的地方幻影移形去乡下。他们谈论的声音似乎没有降低。这时赫敏说我们走吧,然后伸手到口袋里找钱。哈利看到那两个穿工人制服的男人也同时把手伸进口袋,还没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也把手伸进口袋,结果三根魔杖同时出现。又一场较量,食死徒一个被击晕,一个被全身束缚,动弹不得。
哈利决定不要杀他们,一面暴露行踪。于是赫敏对食死徒施了遗忘咒,让他们忘记这次打斗,哈利和罗恩清理的现场,恢复原状。他们激烈讨论该去那里落脚,哈利主张去格里莫广场12号,赫敏和罗恩担心斯内普也会去,可是哈利认为有凤凰社的保护咒在就不会发生什么,而且他还正想撞见斯内普呢。
赫敏在想为什么食死徒会知道他们在这里,怀疑是不是就算哈利已经过了17岁,只要他使用魔法,食死徒还是可以追踪到他。他们去了格里莫广场12号,在小天狼星的妈妈的画像那里有了点麻烦,可是哈利用魔杖把她逼回了窗帘里面。
这时哈利又感觉到他的伤疤在剧痛,而且感到极端的生气,几乎是暴怒。他叫了一声,罗恩和赫敏很吃惊。他感觉伏地魔非常生气,急忙躲进卫生间里。这时他在脑海中看到伏地魔在折磨一个被赫敏施了遗忘咒的食死徒,而且伏地魔通过哈利的嘴说话了,他不满食死徒又让哈利逃走了,威胁要把食死徒喂纳吉尼,并命令面黄肌瘦的德拉科继续折磨这个食死徒。
罗恩的爸爸用他的守护神,一只鼬(就是黄鼠狼)传来消息:“家人都安全。不要回复。我们正被监视着”。
第十章 克力切的故事
他们找遍了雷古勒斯的房间,也没有发现挂坠盒,那个魂器。赫敏突然想到,两年前他们住在这里时曾经搞过大清洁,一个金的挂坠盒被当作垃圾扔了。哈利认为克利切肯定会把挂坠盒偷回来的,因为他认为这些都是布莱克家族的财产。三人来到厨房,发现克利切睡觉的橱柜里也不见挂坠盒。哈利叫了克利切的名字,把他召唤出来了。
克利切承认偷走了挂坠盒,还说挂坠盒是雷古勒斯少爷的,但他说蒙顿格斯又偷走了挂坠盒。哈利命令克利切说出一切关于挂坠盒的事,克利切就开始了。据克利切说,雷古勒斯16岁时加入了伏地魔,成为一名食死徒。一年后,他回到家告诉克利切伏地魔需要一个家养小精灵。雷古勒斯告诉克利切去做伏地魔吩咐他做的事,然后回家。克利切于是和伏地魔来到了哈利和邓不利多也去过的那个海边的大洞穴,按照伏地魔的吩咐喝下了那种绿色的(是绿色的吧?没时间回去查了)魔药。
克利切形容说喝下魔药以后他感觉身体内部都燃烧了,而且看到了可怕的事情。当他喝完以后,伏地魔把一个挂坠盒放进了石盆里,并大笑着离开了。克利切到湖边想喝水,却被湖里的阴尸拉住,然后他就幻影移形回家了。哈利不明白为什么克利切可以幻影移形而邓不利多却不可以。罗恩说小精灵的魔法和人的不一样,他们在霍格沃兹的场地里也可以幻影移形,人却不行。
哈利想不到伏地魔会如此大意,可是赫敏却指出伏地魔根本不把小精灵当人看待,不会想到他们和人一样有感情。克利切继续说,当雷古勒斯听他说完经历后非常非常担心忧虑,他让克利切藏起来不要离开家。
过了些日子,雷古勒斯在一个晚上神情奇怪的来到克利切的橱柜,让克利切带他去伏地魔去过的那个洞穴。他们到达后,雷古勒斯拿出一个与伏地魔的挂坠盒很像的盒子,让克利切拿着,然后他告诉克利切,当石盆空了以后,把这两个挂坠盒互换,然后一个人回家,并且不能告诉布莱克家族里任何人这件事。他还命令克利切回家后摧毁这个挂坠盒。
然后克利切就看着雷古勒斯喝完了魔药,接着被阴尸拖进了湖里…克利切回家后用尽各种办法,却不能损害挂坠盒一丝一毫。哈利不明白为什么克利切在伏地魔要害死他之后还是为他效命,出卖小天狼星给伏地魔,听从贝拉特里克斯和纳西莎的命令。赫敏解释说,家养小精灵队这种折磨习以为常了,只要谁对他好,他就听谁的话。虽然雷古勒斯最后转变了,想推翻伏地魔,可是他却没有向克利切解释,于是克利切还是服从了伏地魔。哈利沉默了。
当他再次说话时,他对克利切的语气柔和了许多。他请克利切为他办一件事:找到蒙顿格斯并把他带到格里莫广场12号来。哈利还灵感突现,把饰有布莱克家族族饰的假挂坠盒送给了克利切。克利切终于有了属于他自己的布莱克家族的东西,激动地半个小时都站不起来。他把假挂坠盒藏在橱柜里,走之前对哈利和罗恩鞠躬,对赫敏的方向抽动了一下,似乎像是表示尊敬(他刚来时叫罗恩血统背叛者,叫赫敏泥巴种,被哈利喝止),然后消失了。
(5)哈利波特原著小说阅读批注扩展阅读
作者.K.罗琳(J.K. Rowling),1965年7月31日出生于英国格温特郡,毕业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英国作家。
1965年7月31日,J.K.罗琳在英国格温特郡耶特车站大道240号的考特奇医院出生。1970年9月,乔安妮·罗琳在温特本尼的高地街上的圣迈克大教堂英语学校开始上小学。从小喜欢写作和讲故事的她在6岁时就写了一篇跟兔子有关的故事。1974年9月,乔安妮·罗琳在塔茨希尔教堂小学上学。1976年秋,罗琳开始在塞德伯里的韦迪恩综合中学上学 。
1982年,乔安妮·罗琳成为韦迪恩综合中学的学生代表 。1983年夏,罗琳从韦迪恩综合中学高中部毕业,参加了牛津大学的入学考试。同年秋,罗琳开始在英国埃克赛特大学学习,主修法语和古典文学 。1985—1986年大学第二学年,罗琳因参加了埃克塞特大学的“法国实践活动”而来到巴黎。她在那里教英语,这是她首次任教。
1987年春,罗琳从埃克塞特大学毕业 。1989年,24岁的罗琳在曼彻斯特前往伦敦的火车旅途中,一个瘦弱、戴着眼镜的黑发小巫师,一直在车窗外对着她微笑。他的出现使她萌生了创作哈利·波特的念头。虽然当时她的手边没有纸和笔,但她已经开始天马行空地想象。于是,哈利·波特诞生了——一个11岁小男孩,瘦小的个子,黑色乱蓬蓬的头发,明亮的绿色眼睛,戴着圆形眼镜,前额上有一道细长、闪电状的伤疤。哈利·波特成为风靡全球的童话人物 。
1990年,罗琳勉强同意男友提议搬到曼彻斯特和其居住。同年,罗琳在曼彻斯特商会找了一个秘书工作,后又在曼彻斯特大学工作了一段时间。1991年,罗琳在葡萄牙的奥波多一家英考特英语学校做了英语教师。
1996年2月,罗琳把《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小说大纲和故事的三章寄给了克里斯托弗·里特尔所在的代理商。同年6月,罗琳得了教师资格证。教学实习后,在利斯学院教学。
1997年2月,因为罗琳之前的申请,苏格兰艺术协会给了罗琳一笔13000美元的费用,以资助她进行创作。出版社于1997年6月推出哈利·波特系列第一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获得英国国家图书奖儿童小说奖,以及斯马蒂图书金奖章奖。随后,罗琳又分别于1998年与1999年创作了《哈利·波特与密室》和《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⑹ 哈利波特的赏析
第10放映室对哈利波特系列的鉴赏还是很不错的(或者也可以上Rottentomatoes或翻墙上IMDb去看影评,前提是英语要好)
下面是转载来的第10放映室文字版节选:
第一份是N年前的一个哈波专题,当时只拍到第4部
如果你对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感到陌生的话,那么你至少有四年没去过书店、也没有进过电影院了。无论是图书还是电影,《哈利·波特》都在全世界掀起了追捧的风潮,尽管那样的魔法世界和中国的文化背景存有大段距离。不过,中译本和电影一出,仍是洛阳纸贵,创造了无数销售佳绩和高票房。
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借助匪夷所思的特技运用电影工作者为银幕前的我们打开了一扇魔法的大门,其中,有“光轮两千”的飞天扫帚、有光怪陆离的魁地奇比赛、有隐身衣、魔法棒、甚至还出现了挪威龙和半人马——当然,更重要的是一群一群的魔法师和女巫们,他们充满智慧,操纵魔法,完成着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使命。在扫把、咒语和妖怪的带领下,电影引导了一大群“麻瓜”——也就是完全不懂魔法的普通人——进入不可思议的魔法世界。
但故事又并非仅仅是关于魔法——这个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仍只知其名而未见其形的东西。从接触《哈利·波特》的第一个画面开始,你不得不承认,这一系列的电影非常好看。
故事开始于一个阴沉灰暗的星期二,那个“活下来的男孩”被送入一个再正常不过的家庭,他的生活从备受虐待和碗橱柜开始——在这里,我们看到一个类似童话《灰姑娘》的情节安排。但当哈利·波特遇见那个看似粗豪的海格开始,故事的节奏就越来越快,当哈利跨进九又四分之三月台,出发前往魔法学校,故事就不可思议的铺陈开来——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就如同每个人所拥有的、欢乐和痛苦并存的学生时代,有迷宫般的校舍、寄宿生活、学生和老师间的矛盾、朋友和敌人。
哈利·波特的系列故事共有七集,而电影到现在为止一共拍摄了四部,电影叙事的线索已经删去了小说中许多的旁枝末节,银幕上展现的情节,主要围绕着丹尼尔·雷德克利夫所扮演的哈利身上,记述了他从一个内向自闭的小男孩成长为拥有高超魔法的巫师的过程,在这条道路上陪伴他的,不仅仅有好朋友罗恩和赫敏、霍格沃茨的众多老师,更有故事中最大的反派——邪恶巫师伏地魔和他的手下。
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中,哈利·波特不仅仅要应付繁重的课业,紧张精彩的魁地奇比赛,还要随时阻止伏地魔的野心。谁说年纪小就不能成为英雄?在哈利·波特的身上,现实中的孩子们多少看到了一点自己的影子,而且希望能在自己身上找到更多哈利·波特的品质。因为,孩子们的心灵远远比大人想象得要复杂。有时候,孩子们所要面临的生活中的烦恼,远远超过了大人们所习惯的范畴,《哈利·波特》让孩子们有了一个看到自己和证明自己的机会。
可以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哈利·波特,每个现实生活中的孩童甚至成人,在一成不变的规律步调中,多少都曾经动念想要跳开,在繁重的课业或是生活压力当中张开翅膀飞起来。当哈利·波特从碗橱的灰色命运跳脱开始冒险历程,大家也都跟着逃离了现实,进入了那个光怪陆离的魔法世界,重温惊险刺激的魔法试炼,重温龙与地下城的世界,重温这穷极想象的魔法电影系列中的传统与现代、真实与幻想,甚至是对立与统一。
根据J-K-罗琳女士的畅销童话改编的系列电影《哈利·波特》,自一问世以来就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一本儿童读物,首印500万册依然供不应求;一部儿童电影虽然被打上了12岁以下儿童不宜观看的记号,却依然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狂潮。《哈利·波特》系列书籍和电影的出现使其它同时代的畅销儿童书籍和电影黯然失色。《哈利·波特》的成功之处,在于书中将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魔法世界和现实世界,以一种介于真实和幻想之间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具有极强的时代特征。
传统与现代
哈利·波特的故事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今天的孩子们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他们的生活体验完全不同于上一代人。生活在一个远离自然的人工世界里,他们很难想象田野、丑小鸭或者大灰狼,连一只猫或许都是从动物园,或宠物商店里认识的。对这些孩子而言阅读农业社会的童话经典,他们的感受远不如以前的孩子来得鲜活生动。安徒生和格林的童话是经典的,他们依旧会引导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去体会人世间的真善美,但现在的孩子仅有这些经典是不够的,每个时代都有着每个时代的童话故事。
《哈利·波特》讲述的是古老的魔法故事,但作者却巧妙地将它移植到了现代社会之中,而且做得十分有技巧。哈利·波特属于这个时代,这是他这个仿佛离我们的生活极其遥远的小魔法师,能够紧紧牵住我们的内心的原因。他的身上具有英雄的神性,又具有普通人的人性,它暗合了后现代社会里人们阅读的期待,不论这些人们是大人还是孩子,在种种有趣而神秘的预兆中哈利·波特注定了他一生的不平凡。
在失落了英雄的时代,每个人都在日复一日的简单生活中极度地渴望着奇迹的到来,而哈利·波特正投射了人们这样的心理愿望,他不时表现出的懒惰、恐惧、信心不足,甚至有些报复心强等等性格,也几乎是每个读者和观众都有的缺点。
闭上眼睛幻想一下:假如你是哈利·波特!一岁的你,失去了父母之后神秘地出现在姨夫姨妈家的门前。你在那个家饱受欺凌,度过十年极其痛苦的日子,姨夫和姨妈好似凶神恶煞,他们那混世魔王儿子达力—— 一个肥胖、娇惯、欺负人的大块头,更是经常对你拳脚相加。你的房间是位于楼梯口的一个又暗又小的碗橱,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你显得矮小瘦弱、沉默寡言。这时,你的名字哈利·波特对你而言并不意味着什么,十年来从来没有人为你过生日。
这样的情节设定无疑与传统文学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小说的作者罗琳有意无意地用她的作品,重演了人类文明童年时期的神话与史诗,采取了读者熟悉的‘英雄成长’的主题。
同样地,在《哈利·波特》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英国经典文学作品的影子,哈利·波特在姨夫家备受歧视、虐待和压抑,这方面继承了狄更斯在《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以及夏洛特-伯朗第的《简-爱》等大量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传统。电影中海格带领哈利所到的那个小酒馆,就有着经典的狄更斯式的气氛。
之前的哈利,显然是处在英雄受难的时期,随后所有故事的设定无一例外要为我们的英雄提供命运的转机。在麻瓜世界备受压抑的哈利,在魔法世界找回了自己的身份和尊严,他最终摆脱了现实的压抑与束缚进入魔法学校学习,开始了自我成长的历程。
哈利的成长环境-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是充满了古老欧洲风味的城堡,移动的楼梯、有生命的图画,故事在此披上了中世纪神话的色彩。
‘英雄学艺’是哈利成长的必经之路,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中,他会结识各种各样的朋友,拥有大批的追随者,也将面对各式各样的困难和敌人。因此,他才能最终向邪恶发起攻击,这个过程暗含了英雄征战和获得胜利的史诗主题。
原著与改编
当然传统上来说,从小说改编的电影大多会遭到书迷的质疑,相信熟读小说《哈利·波特和魔法石》的人一定记得书的开场方式:
“那是一个阴沉灰暗的星期二上午,成群的猫头鹰大白天像流星雨般从人们的头顶飞过,以及地上超级大麻瓜德思礼呆愣的一张脸。”然而在电影中这个画面被转移到了十年后,那是个阴沉的星期天,原本没有人送信的日子,铺天盖地的猫头鹰叼着哈利的入学通知,冲入水腊树街4号的那所房子,加上德思礼一家惊声尖叫的一张张脸孔。
我们知道,很多的《哈利·波特》迷是抱着验证的心情来看电影的,但即使有这些小小的出入我们也不能不承认,这部电影的改编相当成功,仍然有一些情节会流露出这部小说独有的神秘、迷人又耐人寻思的味道。
在‘意若思镜’面前,哈利所体验的就并非单纯魔法所能解释,而是混合了人性与欲望的试炼过程。顾名思义,‘意若思镜’是一面能够反应人类内心深处渴望的镜子。(哈利在这面镜子当中看见的就是自己的父母,这是哈利开始真正了解自己的第一步,同时也让他潜意识中树立起了一个能够模仿的、理想人物的形象--那就是自己的父亲。他在镜中与父母的相遇是一种具有强大力量的回忆,能够温暖心灵让他在面对未来的敌人时,爆发出不可估量的力量。)然而睿智豁达的邓不利多校长却意味深长地说:“镜子显现的不是真实的样子,而是人们希望的样子,多少人在这镜像前自我满足耗掷一生。”
又如同魔法石的出现方式,也是非常“意若思”的,它只会出现在真心想找而非想利用它的人的身上。(这既是邓不利多校长和魔法石的制造者尼可拉斯-弗勒梅未卜先知所达成的协议,也是哈利-波特的故事有别于其他魔法小说的特点之一。)除了相当忠实于原著的剧情发展和气氛营造之外,本片匪夷所思的视觉效果也同样是令这部电影,如此受到孩子们推崇的原因。小说中哈利在学校里每年都要参加的‘豪斯杯魁地奇比赛’,就成了电影成功改编的一大亮点。
罗琳女士在小说中介绍的魁地奇,是结合了美式橄榄球、英式橄榄球和棒球的巫师球赛。这项比赛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巨大的影响力等同麻瓜们的世界杯。能够在这项赛事中脱颖而出,无论是谁都能立即戴上英雄的光环。在霍格沃茨学院的魁地奇历史上,葛莱芬多学院和史莱哲林学院的针锋相对已经延续了许多世纪,而继承了父亲成为搜捕手的哈利,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抓住那颗神出鬼没的‘金探子’,为自己所在的葛莱芬多学院加分。
但是,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这场惊险刺激的魁地奇比赛,是哈利第一次在公众面前证明自己的机会,电脑特技在此更多的是一种辅助技巧,它除了推进这场比赛的真实性和娱乐性之外,并不能让我们真正感动。更为精彩的,应该是小说和电影所要共同描绘的一幅画面:我们的英雄勇敢坚定的向着‘金探子’飞去,他幼小的身躯中渐渐显露出英雄的影子。
如果说故事的第一到第三集里,魁地奇还仅限于霍格沃茨内部的小打小闹的话,那么到了电影的第四集我们则真正见识了这项运动在巫师世界的巨大影响力,魔法师们对魁地奇的狂热比起麻瓜们对世界杯的激情,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根据小说作者罗林女士的设定,公元1000年住在魁地奇沼泽附近的格蒂·凯德尔记载了一种由当地的男巫和女巫骑在飞天扫帚上玩的游戏,这种游戏经过几个世纪的流传最后演变成魁地奇比赛。1269年,在魁地奇比赛中巫师委员会的主席芭芭拉·布莱奇释放金探子,并在一方队员抓到金探子时奖励了该队额外的150分,这种制度流行开去,以至于后来的魁地奇比赛增加了一个新的球队职位——搜捕手。他们的唯一职责就是抓住在比赛期间被放出的金探子,在魁地奇职业联赛中这些搜捕手成了当仁不让的明星。
很显然,电影拍到第四集特技已经比第一集进步了许多,然而不管科技和人类社会如何变化,人性中渴望战斗、获得胜利从而证明自己的这些本性是不会改变的,而融入了现代科学口味的史诗和神话恰巧是很能够体现这类本性的艺术形式。
当然,由于原著越写越长,电影改编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导演的更换让《哈利·波特》这一系列的电影质量有些参差不齐。尤其是电影的第三集,竟然在导演阿方索·库隆的手中删减了故事中最为重要的几段情节:
其一:哈利得到了一张能够显示霍格沃茨秘密通道和人物活动情况的活点地图,但电影却并没有像原著小说那样揭露地图制作者的身份其实就是哈利的父亲詹姆、小天狼星·布莱克、卢平教授以及后来背叛詹姆的小矮星彼得,根据各自变身动物之后的不同属性,他们的昵称就分别是鹿角、兽足、月影以及虫尾巴。
其二:当哈利在湖边昏倒之前,他曾看到一头发光的牧鹿驱散了当时正在追逐他和小天狼星的摄魂怪。我们从后来的剧情得知,这是从另一个时空赶来的哈利回到了过去,施展呼神守护咒语召唤出的守护神。之所以这个守护神呈现出牧鹿的样子,是因为哈利的父亲詹姆·波特是一位阿尼玛格斯,也就是拥有变身为动物的特殊能力的巫师,而詹姆的阿尼玛格斯形态就是一头牧鹿。哈利在卢平教授的指引和自身的旁敲侧击之下得知了这一点,守护神的形态会与施咒者心中最向往的形态靠拢,鉴于哈利对父亲的崇敬他的守护神才会变成父亲的阿尼玛格斯形态。这一点看似容易理解,但如果观众不看原著就欣赏电影的话一定会在这一部分发出疑惑的问号。
虽然电影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然而当我们回想一下这个魔法的故事却不得不承认,无论是图书还是电影其成功是不言而喻的,《哈利·波特》写着孩子们的故事却让童心未泯的成年人不忍释卷,活泼紧凑的节奏、吊人胃口的悬念、引人入胜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尾、加上一个不同寻常的童话世界场景,寄托了我们每每渴望心想事成的单纯欲望。另外,添加适量的搞笑场景和血腥恐怖同样非常适合在空虚的精神世界里追求刺激的现代都市人群,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
对立与统一
熟悉剧情的人们可能还记得,当哈利·波特刚刚到达学校要选择学院的情节:在第一年新生的分类仪式上,久经考验的分院帽遇到了难题。不过与其说是分院帽的难题,不如说是哈利自己的,我们的主角要决定自己的巫术未来的走向。
哈利放弃了有天赋却正邪难辨的史莱哲林学院,最后选择了勇气、毅力及友谊的代表葛莱芬多,但这些不过是各个学院表面所代表的含义,霍格沃茨的各个学院的名称背后其实隐藏了异教想象的各种原型。
在现代女性主义神话学启发之下,学术界已经普遍接受了一个观点。就是在现存的父权制文本中,除了显性的女神之外还隐藏着一批有待我们发掘的隐形女神。《哈利-波特》无形中为这种再发掘提供了线索示范:
其一、女神的隐形方式之一是命名中的原型意向。葛莱芬多学院的名称隐含了神话怪兽葛莱芬,她又被认同为报应女神的化身,在西方异教传统神话的怪物谱中葛莱芬是出现频率仅次于人面狮身女妖斯芬克斯的一个。罗琳让她钟爱的男女主人公在这样一所学院里学习的确是耐人寻味的。
罗琳还给霍格沃茨的副校长,同时兼任葛莱芬多学院院长的教授取名米勒娃·麦格,这个名字影射着希腊的智慧女神雅典娜,扮演这一角色的玛吉·史密斯再现了这位严肃却并不古板、严格又能宽容、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般爱护学生们的女老师。(利的每一个学年中麦教授都能够在关键时刻帮助我们的主角,在哈利第一次参加魁地奇比赛之前,麦教授秘密地赠送了哈利时下最流行的扫帚光轮两千。)
其二、女神隐形的另一种方式是化身为女巫。魔法世界与麻瓜世界的对立如果从性别尺度去划分,那么魔法世界也就等同于女巫的世界、阴性的世界;而麻瓜们的世界则为阳性的世界。连接两个世界的是一列神秘的、必须经由九又四分之三站开出的火车。
在电影的第一集《哈利·波特和魔法石》中,少年主人公们逃离麻瓜世界来到魔法世界,在象征的意义上就是--逃离了基督教的父权统治,重新回到了女神的怀抱。
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中最典型的场景就是学生们骑着扫帚飞行,而我们都知道扫帚是女巫的标志。电影的第一集中哈利最初显现出的魔法天赋也同样是在第一堂飞行课上。
《哈利·波特》的主要冲突除了魔法世界与麻瓜世界的对立,还有魔法世界内部的善恶对立。而表现后一对立的原型是古埃及的鹰蛇之战的传统神话母题,伏地魔代表蛇的一方,魔法学校代表鹰的一方。(之前讲到过)哈利所在的葛莱芬多学院影射的是鹰头狮身的怪兽,由于狮子与老鹰分别是统治大地与天空的动物之王。所以,鹰头狮身的葛莱芬成为阳界的主宰、统治力量与德行的象征,成为阴暗与邪恶的蛇的对立面。
在故事中,最大的反派伏地魔,他的代表就是一条蛇。而往往产生邪恶巫师的史莱哲林学院也就是以蛇为标志的。除此之外,德拉科这个词在拉丁文中是龙或蛇的意思,所以德拉科·马尔福作为哈利在学校中的对立面而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伏地魔是人类欲望和贪念的化身,他的欲望对象主要是长生不死。这从巴比伦史诗时代开始就一直是神话英雄们追求的理想,但是到了今天追求长生已经具有了罪恶的性质,因为它是违反自然的,是人类狂妄自大的表现。
在电影中,伏地魔的罪恶表现其一就是他为了重获生机竟然屠杀了最纯洁的生物独角兽。伏地魔的贪欲就是人类自身的贪欲;伏地魔的弱点也就是人类自己的弱点,这位终极邪恶的巫师所代表的其实是人类对自身的恐惧,伏地魔就像诱惑亚当和夏娃的那条蛇,是堕落天使露西弗的化身,他的强大力量之一就在于能蛊惑人心的言语。
伏地魔是个绝对的利己主义者,原名汤姆·玛沃洛·里德尔的他因为憎恨自己身体里的一半麻瓜血统,所以妄图建立一个由纯血统巫师统治的王国,由于被婴儿时期的哈利·波特莫名其妙地打败,他必须在生死之间挣扎求存。因此,在每一集的故事里哈利都必须为了阻止伏地魔完全复活而艰苦战斗,伏地魔和哈利对决的场所在电影的第二集中被设定为密室,这个极其隐蔽的地点既邪恶又充满了诱惑力,和神话中对龙的巢穴的描述相吻合。传说,龙穴中隐藏了不计其数的秘密和宝藏,同时埋伏了凶险的机关和魔兽。不过对于熟悉神话的人们来说,恐怕不需要看完电影就能猜到密室的入口。在心理分析的案例中,涉及女性的物件往往被当成即邪恶又具有诱惑的象征,而神话传说中,龙或者蛇又往往都和女性纠缠不清。罗琳对于密室入口的设定--一间闹鬼的女厕所,其隐含的意义已经十分明显。
(伏地魔的血统来自上古时期的强大巫师史莱哲林,在预言中,他将会杀死所有非纯血的魔法师。伏地魔精通爬虫类的语言、拥有蛇妖作为奴仆,并且对于阻挡在自己道路上的障碍毫不留情。对伏地魔而言任何人和事都可以利用,他利用了无辜的小女巫、利用了哈利的信任、甚至利用了自己的记忆。在电影的第二集《哈利·波特与密室》中伏地魔则使尽了手段,妄图驱逐邓不利多校长、杀死哈利。)
虽然伏地魔的代表是蛇,但是鉴于西方幻想文学中龙蛇不分的困惑,伏地魔的蛇身代言看起来即像蛇、又像龙。而它的魔力在于看到它的眼睛的人都会死,这一设定借用了古希腊神话中蛇妖美杜莎的能力,然而借助凤凰佛克斯的力量蛇妖被弄瞎了双眼。
对于哈利与伏地魔之间的关系,罗琳在改造埃及的鹰蛇之争的主题时也融入了某些英国式成分,英国历史上把入侵的北欧海盗加以妖魔化,表现为火龙;而代表正义的英雄圣乔治,他屠龙的故事则是古代英格兰最流行的传说。而哈利在密室中与蛇妖的对决,正是翻版的勇士斗恶龙。
千百年来,人类都在对规矩的破坏与重建之中不停前行。希望无限延长人体自身的物质存在,当然是人类一切物欲的终极目标,但鉴于这种目标的非人性和反自然,于是我们必须动员人间的一切力量去战胜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心魔。而哈利在此时就成了这种力量的最佳代表。
在电影的第四集《哈利·波特与火焰杯》里,由于种种阴谋的实施伏地魔终于成功地复活,拥有了实体形态。
对哈利而言,伏地魔是永远的梦魇,也同时是无法抹去的牵绊。是他破坏了魔法世界的平衡,杀死了哈利的父母并且给了哈利一道无法磨灭的伤疤。但正是因为那道伤疤,哈利的身上被赋予了伏地魔的某些特质。同时,因为伏地魔的第二次复活借用了哈利的血,他们之间的羁绊就更加强烈。所以,对于我们的主角哈利而言他面临的最大考验就是——是否会成为第二个伏地魔。人类对自身的骄傲与恐惧在哈利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对立统一。
哈利之所以一次又一次挫败伏地魔的阴谋,不仅是为了给父母报仇,也是一种自我拯救。在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勇敢与决心,正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缺少并且渴望的。因为,无论是哪一个故事胜利都永远属于勇者。
回想一下这个魔法的故事,我们大概都记得《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中那令人恐惧万分的催狂魔。这些飘忽不定的生物又叫做摄魂怪,因为他们能够夺取人类心中最美好的回忆,从而令我们在痛苦中发狂。从象征的角度上来说,催狂魔可以被当成是当代人心理抑郁症的实体化表现。我们可以发问,是什么东西摄走了当代人的灵魂,令他们陷入迷茫和苦闷、孤独发狂?当我们看到异教想象的无孔不入,看到哈利在魔法中找寻自我,也许就能够有所领悟,魔法的复兴其实是要为丧失了灵性的当代人招魂。
“不是神也不是佛”当哈利念出那句咒语驱逐了催狂魔的时候,我们发现,拯救我们的其实正是我们自身。
或许我们也应该在11岁的时候,收到霍格沃茨的入学通知,只不过送信的猫头鹰永远没有抵达,所以我们注定了还是那些不懂魔法的麻瓜,在哈利·波特的世界里拼命地找寻自己的影子。但是,到现在为止,这也就足够了。
哈7上评价(11年春节时的盘点):
本片导演大卫·叶茨执导了三部“哈利波特”电影,分别是凤凰社、混血王子和半部死亡圣器。他未必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最有艺术水准的导演,但他绝对算得上是最会走钢丝的高手,一直在书迷、影迷、电影公司和J·K·罗琳之间小心翼翼搞平衡,虽然每次都在搞砸和满堂彩之间让人替他捏一把汗,但他居然也平安无事地一路走了下来,现在终于要完成他的历史使命了。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中文版有559页,仅次于《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的575页,但这一部被拍成了上下两集,从好的角度来看,这是电影公司吸取了《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教训,顺应广大书迷的心声,让原著故事能够完整地呈现;而从邪恶的角度来想,这是电影公司面对史上最赚钱的电影系列之一,在最后结局来临之前,恋恋不舍地想从这棵摇钱树上再最后摇点钱下来。
伴随着商业上的成功,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所带来的商业利益已经膨胀为一个庞大的商业体系,作为这个商业体系的一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特别是后期的几部电影,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非艺术因素的干扰。从《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开始,即使我们排除掉对大卫·叶茨导演在个人艺术能力方面的质疑,他在相关改编电影中所呈现的那种小心翼翼、试图八面玲珑的拘谨状态,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这三部电影的完整度。这种完整度并非基于电影是否忠实于原著,而是看导演是否忠实于电影本身。大卫·叶茨执导的三部哈利特波电影,都很遗憾地在电影本体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但同时我们也都知道,这未必与他的艺术能力有直接关系。
从本片我们可以看出大卫·叶茨或者华纳电影公司的一种明显态度转变:既然怎么拍都有人不满意,那么在大结局来临之前,我们就优先照顾书迷吧。于是本片就变成了这样一部电影,如果你不是书迷,那么你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很可能会在故事方面有无数困惑;如果你是书迷,那么这部电影拍成什么样其实你都不在乎。因为感动你的永远是你自己,这种感动和电影其实无关。
哈7下评价:
文字版一下子找不到……见谅了
⑺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好句及赏析
1. It is the quality of one’s convictions that determines success, not the number of followe.
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是其信仰的质量,而不是信徒的数量。——J·K·罗琳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赏析:一个人能否成功并不在于信徒的多少,而在于他的信仰是什么,一个人越渴望成功,才能做得越接近成功,也越容易成功。
2.“ 不要怜悯死者,哈利。怜悯活人,最重要的是,怜悯那些生活中没有爱的人。 ”——J·K·罗琳《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赏析:死者已逝,同情死者是毫无用处的。痛苦的人是失去亲人的人,而不是已经死去的人。所以,不要同情死者,而是怜悯活人,特别是那些生活中没有爱的人。
⑻ 哈利波特主要内容以及赏析。
主要内容:
从小被寄养在姨丈家里的哈利波特,饱受姨丈一家人的歧视与欺侮,然而就在11岁生日那天,哈利波特得知了自己原本是巫师,并且被录取为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中的一员。
登上霍格沃茨特快列车,哈利开始了他的魔幻旅程,一切都那么新奇,在那里,他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好朋友:罗恩和赫敏。许多魔法课程也正在等着他研习:有飞行课、黑魔法防御术、魔药学与变形魔法等等,当然还有让所有魔法师疯狂的魁地奇球赛。
另一方面,魔药学的斯内普教授似乎总是对哈利不友善;哈利也无意间发现了魔法石的秘密。
邪恶的阴谋在平静的霍格沃茨里悄悄地滋长,哈利、罗恩与赫敏决定一同去探个究竟,凭借他们的勇敢智慧,哈利最终阻止邪恶阴谋的发生保护了魔法石,同时哈利也第一次直面他的宿敌:伏地魔。
赏析:
《哈利·波特》小说中的善与恶的矛盾对立主要分为两条线索:第一条是以哈利与伏地魔为代表的善与恶的对立,第二条是以哈利自我心中对于恶的抗争作为暗线而展开的。正是因为故事的设定有着哈利的自我抗争,也才使其英雄形象更为饱满。
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中,哈利梦见自己是蛇,伤害了好友罗恩的父亲韦斯莱先生。并且能够多次感知到伏地魔的思维动向。
而小说的前半部分以哈利额头上的伤疤为纽带,暗示了他与伏地魔之间的紧密联系,也预示着哈利的思想随时会被伏地魔操控,从而一些恶的思想也无形地暗藏在哈利的身体里,他们之间相通的心灵使得一些恶念有可能驱使哈利做邪恶的事槽。
而是否能够战胜自我,战胜心魔却是成就“善”还是成就“恶"的重要区别。哈利最终战胜了心魔,从而回归自我,从真正意义上完成了他从普通人向英雄人物的转变。
这也昭示着作者罗琳对于恶的看法,恶也非完全是与生俱来的,伏地魔也并没有一出生就是一个魔头,他也曾是一个优秀的学生,而哈利虽然是一个正面的形象,但一些恶念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积存在于自己的思想中。
怎么样能够克服这样的思想,做到不被恶意支配是罗琳彰显著与恶母题的潜在用意。
(8)哈利波特原著小说阅读批注扩展阅读:
作者简介
J.K.罗琳,1965年7月31日出生于英国格温特郡,毕业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英国作家。
1989年,24岁的罗琳有了创作哈利·波特的念头。1997年6月,推出哈利·波特系列第一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随后,罗琳又分别于1998年与1999年创作了《哈利·波特与密室》和《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2022年,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决定将小说的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搬上银幕。
2022年6月,她再创作出第五部作品《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2022年,罗琳荣登《福布斯》富人排行榜,她的身价达到10亿美元。
2022年7月推出了第六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2022年7月推出终结篇《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截至2022年,《哈利·波特》系列7本小说被翻译成67种文字在全球发行4亿册。2022年,哈利·波特电影系列的完结篇《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拍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