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2022阅读答案
❶ 邓石岭小小说《信仰》阅读理解答案
我对蔡老头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答:由嘲笑转变为敬重。因为蔡老头改正了自己的错误,这让我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联系上下文,说说“解决了,我的问题解决了”在文中的含义。
答:在文中含义是尽管上访问题并没有解决,但是把问题看开了,问题就不存在了,等于解决了。
小说多次写到办公室里的人“笑”,有何作用?
答:每次“笑”的含义不同,通过“笑”的神态变化,表现故事情节。
❷ 小小说阅读训练一答案
乡村教师
岳 勇
()临近大学毕业的那段日子,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动,如无事人一般。
(2)我们同宿舍的几个姐妹都劝她出去活动活动,争取能在城里留下来。哪知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
(3)我们都吃了一惊,娟子的老家我们结伴去游玩过一次,在大巴山最深处,汽车在二十里以外就进不去了。村里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们当时都笑着调侃说那儿是全国最贫瘠的地方。而现在,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我们都替她惋惜。
(4)这时,娟子一本正经地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
(5)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个老师。班上有13名学生,那位乡村老师将他们从一年级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级。
(6)然而,就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
(7)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等大家发现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
(8)教室里的13名乡下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他一面教孩子们不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大火已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
(9)老师在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师看了她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
(10)烧得通红的门框呼地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来。
(11)他把那个女孩被盗安全地带,然后又急急地冲进了早已变成火海的教室。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教室烧塌了。老师和最后那名学生再也没有出来……
(12)讲完这个故事,娟子眼圈都红了。
(13)我们都猜了出来:“最后就出来的那名女同学就是你,是么?”
(14)“是的。”娟子含泪点点头,“但你们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再也没有被出来的同学是谁么?”我们都摇摇头。
(15)娟子说:“是老师的女儿呀!”
(16)说完这句话,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17)我们的眼圈也都红了。
(18)最后,我们宿舍有三个姐妹跟着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一名乡村教师。我是其中一位。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4 分)
答:即将大学毕业的娟子主动放弃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毅然决定回乡工作。同宿舍的姐妹们大惑不解,于是娟子给她们讲述了一个乡村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真实故事,为乡村教师的精神所感动,同宿舍的三个姐妹跟着娟子一同去她老家做了乡村教师。
答题要点:1、娟子的决定;2、乡村教师的事迹;3、事迹对我们的感染;4、“我们“的举动”。每个要点1分。
2.“乡村教师”这一题目有两层含义,请分别写出来。(2 分)
答:① 以此纪念舍己数学生的乡村教师;
② 以此赞扬去乡村任教的大学毕业生。
3.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从全文看,(5)一(11 )自然段采用了哪一种顺序?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3 分)
答:插叙。(1 分)
作用是:把娟子回乡下任教的原因交代更加清楚(2分)
4.在“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的时候,“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 ,这是为什么?( 4 分)
答:一是为小学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精神所感动(或“感激小学教师的救命之恩”,或“传承小学教师对学生的爱”),以当一名乡村教师为荣;二是想用自己的所学回报养育自己的家乡、让贫苦的家乡不再贫苦。
答题要点:1、精神鼓舞(或“载誉而归”,或“传承爱心”);2、回报家乡。每个要点2分。
5.读了这篇文章,你联想到汶川大地震救援中的哪些情景?感悟到了什么?( 4 分)
10、有人认为第三段中加点的成语“轻描淡写”用得不恰当,你的意见如何?请讲明理由。(2分)
11、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上文的故事内容,不超过55字。(2分)
12、小说作者叙述故事为什么用插叙而不用顺叙?(至少讲两个理由)(2分)
13、见文中划线的句子。乡村教师在“看了她俩一眼”到“最后咬咬牙”的瞬间是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文,悉心揣摩,合理想象,用3~5句话描写出他此时的心理活动。(2分)
14、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那位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乡村教师,也有人说是娟子。请对娟子这一人物形象作一点简要的分析(应当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从她的表现看她是怎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3分)
参考答案:10、开放题。不恰当:“轻描淡写”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仅淡淡带过,有范围限定,不能修饰“放弃”。恰当:“放弃”是指前文“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轻描淡写”修饰的还是“说”。
11、乡村教师从火海里救出娟子等12个学生,最后去救女儿时不幸与女儿一同遇难。娟子大学毕业后决定回乡村作教师。
12、造悬念,行文曲折;表现主题的需要,突出乡村教师无私博大的爱以及这种爱的无限延伸(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使结构紧凑,内容更丰富。(其它言之成理的也可以)
13、略
14、供参考:贫穷农村的孩子都希望改变命运跳出“农门”,而大学毕业的娟子却毅然决定回老家当一名乡村教师,为建设落后的家乡做贡献,这说明她是个有使命感、责任感的热血青年,她爱家乡,不忘本,有志向。娟子这一形象一方面在衬托她的老师,同时也在表现“乡村教师”这一代又一代的爱的延伸,也给只为改变个人命运而奋斗者立了一面镜子。
❸ 小小说阅读答案:雪夜
这是我以前回答的一个阅读题
悬念1、打开门发现一个人站在门口
2、没有想到歹回徒一上楼就掉答了下来,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太黑
3、老人们一个劲的维护儿子,后来才知道儿子早就死去
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批判
学校教育使孩子们学业负担过重,家庭望子成龙,给孩子造成了心理负担
❹ 小小说阅读伞阅读答案
1、本文运用顺抄叙的方法。
2. 本文以(伞)为线索,记叙了在冷风骤雨的天气里,公共汽车车厢玻璃破了以后,售票员和乘客(用伞堵住破窗)的事。
3..“大汉”“面带歉意”的原因是:把姑娘的伞弄破了。姑娘却朝“大汉”“感激地笑了”的原因是:大汉帮助她用伞把破窗堵住了。
4.阅读文中画线部分,想一想:“大汉”为什么要“欺骗”盲人夫妇?乘客们为什么又“都善意地笑了”?
答:因为大汉“欺骗”盲人夫妇是善意的,他怕盲人夫妇知道实情后内心不安;而乘客们也理解大汉的用意,故而善意的笑了。
5.文的情节可分为3个部分 可分为 震飞玻璃---堵住洞口---传下暖意。
6.联系全文,可见文章结尾处的“暖意”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友爱互助的关系。
❺ 阅读下面的小小说,回答问题。(10分)免 费[美]雪莉凯撒一天晚上,我正在准备晚饭,我的10岁的儿子
小题1:①一笑置之 ②以牙还牙③当真付给儿子④大声斥责(或许还有其他答法,意对即可)。
小题2:(2分)“我”的方法是高明的,让人肃然起敬。因为“我”的“免费”,不但使孩子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与亲情的无价,而且使孩子明确了自己的职责与义务。
小题3:“我”具有博大胸怀,热爱孩子,善于家教。
小题4:《免费》的最大价值,在于警示人们:良好的家教,不仅是孩子之福也是父母自己之福。
❻ 阅读下面一篇小小说,完成后面题目。(11分)
【答案】
【小题1】①引出小说的情节发展,是情节的开端;②与下文老人请“我”拍假电报形成鲜明对比;③创设灵魂迷失的典型环境。(一点1分)
【小题2】是“我”心理和情感发生变化的真实流露,在老人面前,“我”的灵魂受到洗礼,由防范到忏悔、到崇敬。
【小题3】A
D
【答案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情节的安排及其作用。小说开篇交待请老同学拍假电报,是情节的开端,引出小说的情节发展;这就与后文老人请“我”拍假电报形成鲜明对比。“我”请老同学拍假电报是想回家探亲,弄虚作假,老人请“我”拍假电报是一种善意的谎言;写出“我”和老人在“灵魂”上的差别。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中的“我”心理情感的变化。一开始我对老人的请求“爱理不理”,是因为“我”对老人有误解,认为老人是骗子。后写“望着人流中的老人,我庄严地举起了右手”,是因为“我”被老人的行为所感动,“我”的灵魂受到洗礼,由防范到忏悔、到崇敬。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3】
试题分析:A(没有运用反衬手法)D(并非指责,而是殷切的期望)
考点: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❼ 小小说【第一碗混沌】阅读答案
一碗馄饨
酒楼里来了两位客人,穿着不俗,看样子是一对出来旅游的夫妻。
服务员送上菜单。男的直接递给女的:“你点吧。”女的看也不看:“来碗馄饨。”
男人发话了:“吃什么馄饨,又不是没钱。”
女人摇摇头说:“我就是要吃馄饨!只要一碗!”服务员冲女人撇了撇嘴:“对不起,我们这里没有馄饨。”
女人很意外:“怎么会没有呢?”酒楼老板觉得很奇怪,小声吩咐服务员:“到外面买一碗,回来多收一倍的钱。” 说完开始观察这对奇怪的夫妻。
看到馄饨,女人的眼睛都亮了,轻轻搅拌着,好象舍不得吃,半天也不见送到嘴里。
男人一把拿起菜单:“你爱吃就吃吧,我饿了一天了。”女人不急不慢,等男人点完了菜。才对服务员说:“你最好先问问他有没有钱。”
男人气红了脸:“老子会没钱?”边说边往怀里摸去,突然“咦”的一声:“我的钱包呢?”
女人不慌不忙地说道:“钱包和手机我昨晚都扔到河里了。这次带出来所有值钱的东西,我都扔河里了。我身上还有五块钱,只够买这碗馄饨了!”
男人瞪着女人:“你真是疯了!身上没有钱,那么远的路怎么回去?”
女人却一脸平静:“急什么?我们还有两条腿,走着走着就到家了。”
女人继续说:“二十年前,咱们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不也照样回到家了吗?那时侯的天,比现在还冷呢!”
男人不由地瞪直了眼:“你,你说什么?”
女人叹了口气:“看来,这些年有了几个钱,就真的把什么都忘了。二十年前,第一次出远门做生意,被人骗了个精光,经过这的时候,你要了一碗馄饨给我,我知道,那时候你身上就剩五毛钱了……”
男人一震,打量了四周:“这,这里……”女人说:“对,就是这里,那时它还是一间又小又破的馄饨店。”
男人默默低下头,女人捧起面前的馄饨,拨了一大半到另一只空碗里,轻轻推到男人面前:“吃吧,吃完了我们一块走回家!”
男人很久才说了句:“我不饿。”女人眼里闪动着泪光,喃喃自语:“二十年前,你也是这么说的!”
男人说:“你怎么还不吃?”女人又哽咽了:“二十年前,你也是这么问我的。我记得我当时回答你,要吃就一块吃,要不吃就都不吃。现在,还是这句话!”
男人默默无语,拿起了汤匙。不知什么原因,拿着汤匙的手抖得厉害,舀了几次,馄饨都掉下来。他终于将一个馄饨送到了嘴里,使劲一吞,整个都吞到了肚子里。当他舀第二个的时候,眼泪突然“叭嗒”往下掉。
女人见他吃了,脸上露出了笑容,也拿起汤匙。馄饨一进嘴,眼泪同时滴进了碗里。这对夫妻就这样和着眼泪把一碗馄饨分吃完了。
放下汤匙,男人抬头轻声问女人:“饱了么?”
女人摇了摇头。男人很着急,突然好象想起了什么,弯腰脱下一只皮鞋,手往里面摸,没想到居然摸出了五块钱。他怔了怔,不敢相信地瞪着手里的钱。
女人微笑地说道:“二十年前,你骗我说只有五毛钱了,只能买一碗馄饨,其实呢,你还有五毛钱,就藏在鞋底里。我知道,你是想藏着那五毛钱,等我饿了的时候再拿出来。后来你被逼吃了一半馄饨,知道我一定不饱,就把钱拿出来再买了一碗!”顿了顿,她又说道,“还好你记得自己做过的事,这五块钱,我没白藏!”
女人说:“你可别怪我,我只是想在分手前再和你一起饿一回。苦一回!”
男人居然号啕大哭,“我真被好日子冲昏了脑袋啊!回去我就把那张离婚协议书烧了。”
在旁观看的老板摸出了两张百元大钞递过去:“既然回去就把离婚协议书烧了,为什么还要走路回家呢? 当年那碗馄饨,就是我妻子做的。”
老板回到办公室,取出那张早已拟好的离婚协议书,怔怔地看了半晌……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件平常小事,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婚姻伦理问题,对读者来说教益匪浅。
B.从全文看,酒店老板叫服务员到外面买一碗馄饨,回来多收一倍的钱,充分反映了这个老板唯利是图的本质。
C.小说中的妻子为了报复提出离婚的丈夫,背着丈夫把这次带出来的所有值钱的东西,统统扔进水里。
D.这篇小说构思巧妙,别具匠心。小说利用特殊的地点来解决矛盾,二十年前二人在这里吃过馄饨,如今仍在老地方吃。不过性质不同,意义不一样。
E.这篇小说写得很成功,在语言上,没有华丽的词藻,人物语言生活化,符合小说中的人物身份。
(2)小说中“女人”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3)小说中间部分写二十年前这对夫妻曾在同一个地方吃过馄饨,这一情节在前文已埋下了伏笔,请找出并分析。(6分)
(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夫妻二人,设计酒店老板这个人物是多余的,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参考答案:
(1)B、C(B项是为了与后文对比,深化主题。C项是为了教育丈夫)
(2)①机敏聪慧。为了使丈夫回心转意,想出了再回馄饨馆忆苦的主意。
②钟情重义。十分珍惜与丈夫20年的婚姻感情。
③宽厚隐忍。对丈夫的背叛给…历年中考小说阅读训练100则答案…反映中国人传统的婚姻观,也说明了人应具有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言之成理就行,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几点中的任何两点进行探究,观点明确给4分,论述合理给4分)
请采纳
❽ 语文阅读侯琢玉答案
《侯琢玉》三点导读
江苏省海门中学 杨妙新
【美点赏析】
一、尺水兴波,扣人心弦。阿·托尔斯泰认为:“小小说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小小说作家袁炳发也曾说过,小小说的“小”“只是一种形式.而不是它的分量”。是的,一篇优秀的小小说只要容量厚重,它的份量就决不低于一部长篇小说,80后的写作新锐叶孤的小小说《侯琢玉》就是这样的一个容量厚重的作品,虽然篇幅才1600多字,但是尺水兴波,扣人心弦,在简短的篇幅里概括出了普通长篇小说应具有的全部情节。这篇作品虽然时间跨度大——长达几十年,但是在结构上,作者把时间、场所、人物都尽可能地进行压缩、集中,使作品显得简练精巧,如同微雕工艺品那样:从一个点(学徒侯琢玉)、一个画面(古董店学艺)、一个瞬间(行家赏鉴)、一个对比(偷买玉璧前后行事)、一声赞叹(对古董行家萧老佩服不已)之中,捕捉住了小说,那特有的一种智慧、一种美感、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 一种新鲜的思想。
二、以微知著,以近知远。因为是小小说,就限制了作者在选材上不能选取生活中的大场景,只能在大场景中取小场景来概括叙述。《侯琢玉》,篇幅短小,人物也少,情节更是简单;但是作品显得“小而精”,“微而妙”,做到了以少胜多,以微观反映宏观。虽然故事讲的以前社会的情形,但是现实感特别强,不给人隔世之感,反而给人人生的启迪,让人以近知远联类无穷。以主人公侯琢玉而论,他本是“孤儿一般在泗州城游荡”,但“眼明手快,能说会道”,因为“读过几天私塾”,所以不久便在城中“一品轩”古董店谋了个伙计的差事。因“干活卖力,也很聪明,嘴油舌滑”,又深得老板董玉轩的喜欢、看重、栽培,工作一干就是十多年,还“踏实好学,在干好自己伙计该干的事情外,还旁敲侧击地向老板董玉轩讨教学习古董知”识。于是,故事就开始了:一方面做伙计做学徒的要学,一方面做老板做师傅的愿不愿意教。有了这一矛盾冲突,怎么解决?于是做师傅的精心设了一计谋,令侯琢玉在南墙碰壁后“下定决心死心塌地跟董玉轩好好学好好干”,终生留在一品轩,20年后遂成为“泗州城数一数二的古董行家”。这个故事很细微,但是故事主人公人生转折的涵义却十分丰厚,也耐人寻味。
三、新奇巧妙,出人意料。小小说的成功多半离不开一个“奇”字,“奇”在情节的“陡折逆转”,“奇”在结尾的“出人意料”。《侯琢玉》做到了:侯琢玉做伙计想学艺,师傅则怕他学艺一成会离他而去,所以不能倾囊相授;于是侯琢玉只能学得皮毛,但他不满现实,急着想赚钱离开师傅自己独自谋生,这才背着师傅偷偷用自己的积蓄“买玉”。“买玉”这个情节既是情节发展的必然,也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它实现了侯琢玉人生命运的重大转折。而结尾处的情节——师傅在临死前告诉侯琢玉,让他改变性格乃至命运的20年前“卖玉”这个老妇是自己故意安排的——也是出人意料的;而侯琢玉的冷静、理智的反应,更是出乎意料的,但它却形象地说明了侯琢玉的成长和成熟,给故事赋予了更为深广的涵义。
四、人物描写,性格鲜明。《侯琢玉》通篇以概括的叙述为主,但是不乏精彩的人物描写,正因为如此,不但作品厚重耐看,而且人物形象鲜明,着实给人欣赏的美感。作品写到侯琢玉“终于用自己攒了十几年的三百块大洋,悄悄将玉璧买下”以后瞒住老板“趁一日得闲”悄悄揣玉璧至山阳城“找到了古董界泰斗萧老”鉴赏玉璧时,行文开始腾挪跌宕,妙趣横生。这里有萧老初见玉璧时“顿时两眼放光”,侯七“见了心中一喜”的神态;又有萧老“的确是一块好玉,应该明末之玉”的赞叹,和侯七“又是心中一喜”的神态;更有萧仔细鉴定以后的兴奋赞叹“此玉隐约有一股华贵之气!”,以及侯七“兴奋”坦白和对萧老的由衷敬佩;最后则以萧老的“恍然大悟”之语“难怪”“可惜”,和侯七从“神情恍惚”“心灰意冷”“一把将玉璧摔了个稀巴烂”到“后悔自己十几年来学得不专心”而“下定决心死心塌地跟董玉轩好好学好好干”,完成亮丽转身。 就在这三“喜”一“叹”中,既完成了情节的层层递进和跌宕起伏,又把宾主二人的神态、心情描摹得栩栩如生入木三分,同时这也就给读者带来了鉴赏阅读的情感愉悦和审美满足。
【难点指津】
把握这篇小说的寓意,是个难点。小小说选取小场景中的小事,必然要寻求“以小见大,以一当十”的功效,不然作品就不会存在人生的哲理、教育意义等可以留给读者品咂玩味了。《侯琢玉》这个作品就是运用了最经济的语言来表达生活中最精彩最生动最感人的片断。那么,它要告诉我们什么?是赞扬侯琢玉学艺态度的转变,要告诉人们勤奋做人、积极进取、学海无涯的道理吗?是赞扬董玉轩不露声色,机智巧妙地使侯琢玉懂得学海无涯的机智,要告诉人们一个人立身行事需要超越寻常的睿智吗?抑或是批评侯琢玉不该瞒着师傅偷偷买玉自讨苦吃,要告诉人们做事要安守本分吗?又抑或是批评董玉轩不应该用如此这般的欺骗手段来留住爱徒,要告诉人们做人怎么可以不光明磊落吗?此外,是否旨在告诉人们人生的成功来自于自身的不断磨砺呢?不同的人去解读它,自然会见仁见智。
【考点训练】
1.这篇小小说在材料的剪裁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是什么?
这篇小说详写侯琢玉的前十几年在一品轩做伙计,特别是偷偷买玉和请人鉴定玉璧的事,而略写他此后二十年在一品轩做伙计兼跟师傅董玉轩学习经营的事。前面的东西详写了,写实了,才能托起整个的故事,成为后文情节陡折逆转的基础;后文的描写因为有了前文铺垫的依托水到渠成,就不再需要大量的笔墨,使文章更加精简凝练。
2.探究一下这篇小小说的主题。
参见难点指津。
侯琢玉
叶孤
侯七家住泗州城郊外,原名侯小宝,因在家中排行老七,所以人们都称呼侯七。由于爹妈死得早,加之六个哥哥姐姐也不管侯七的死活,侯七便如孤儿一般在泗州城游荡。侯七虽识字不多,倒也读过几天私塾。侯七在泗州城晃荡,但眼明手快,能说会道,不久,便在城中“一品轩”古董店谋了个伙计的差事。
侯七干活卖力,也很聪明,嘴油舌滑,一品轩老板董玉轩甚是喜欢、看重,数年间将侯七的工钱涨了几番。而侯七也没有辜负董玉轩的栽培,将一品轩打理得井井有条。侯七在一品轩一干就是十多年,从一个晃荡的毛头小子干成了三十多岁的大青年。十几年间,侯七倒也踏实好学,除了干好自己伙计该干的事情外,还旁敲侧击地向老板董玉轩讨教学习古董知识。董玉轩何等聪明,知道一品轩之所以能在泗州城屹立数十年不倒,全靠自己对古董行业几十年侵淫的专业判断。如果侯七得到自己真传,势必到哪都有立足之地。董玉轩有两子,但一个留了洋,一个当了兵,竟无一子肯跟随他做古董生意。董玉轩也想过将自己的一身技艺找个传人,侯七也曾是董玉轩衣钵的考虑对象。但董玉轩精明如斯,想到自己一旦倾囊相授,侯七艺满必会离开一品轩,另谋高就,或是另起炉灶,这样自己十几年的栽培也就付之东流了。
因此,侯七只学到了董玉轩的皮毛。侯七也明白董玉轩不会轻而易举的传授自己,十几年来,侯七也攒了一笔钱,时刻准备着自己当老板。
一日,店里有一老妇来卖一块玉璧,侯七见这玉璧呈椭圆形,头大尾小,通体圆润,光泽明亮。侯七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块上了年代的真品好玉,一问价,老太太竟要价不菲,说这玉璧是明末长平公主之物,要五百大洋,侯七虽吓了一跳,但想到这玉璧有几百年历史,又是宫廷之物,如果将之买下然后再伺机出手,说不定可以大赚一把,那时自己另起炉灶就大有希望了。于是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侯七终于用自己攒了十几年的三百块大洋,悄悄将玉璧买下,老板董玉轩自是瞒住不说。
趁一日得闲,侯七悄悄揣玉璧至山阳城,找到了古董界泰斗萧老,萧老一见玉璧顿时两眼放光,侯七见了心中一喜,能让古董界泰斗两眼发出光芒的自然不会差的玩意了,这回自己多半赚大了。
萧老双眼光芒放完,方道,的确是一块好玉,应该明末之玉。侯七听毕又是心中一喜,自己三脚猫古董皮毛并没有看走眼,这玉璧果然是一块明代的好玉。其实侯七当时并没有十分的把握,完全靠多年的感觉,想不到这老妇竟没有说谎。
侯七正要问这块玉璧价值几何之时,突见萧老将玉璧贴在唇鼻之间,仔细闻了起来,嗅允再三,萧老兴奋道,此玉隐约有一股华贵之气!侯七连忙兴奋道,卖的人说此玉璧乃长平公主贴身玉璧。同时也对萧老佩服不已,连这华贵之气也能闻出来,不愧是古董界的泰山北斗。
萧老一听,恍然大悟道,难怪,难怪!继而又叹道,不过,可惜的是此玉乃长平公主死后下葬时用来覆盖阴部的,虽玉质名贵,但裹污秽之气,已经不值钱了。侯七大惊,再细看玉璧形状,果真相似女人阴部。侯七不甘心问道,那这玉璧到底能值几钱?萧老叹道,最多三十大洋。不可能……不可能……我花三百大洋卖的玉怎么可能呢……侯七神情恍惚地出了萧宅。萧老在后面又道一句,如若不信,回去后你用温热毛巾覆于玉璧上,片刻再闻闻看你就明白了……
心灰意冷的侯七回到泗州城一品轩,悄悄拿来热毛巾裹住玉璧,一会侯七再拿起玉璧一闻,果然闻到一股女人下体骚味。侯七又怒又恼,一把将玉璧摔了个稀巴烂。
侯七后悔已晚,但更后悔自己十几年来学得不专心,假如自己出去开店,迟早得倒闭。侯七下定决心死心塌地跟董玉轩好好学好好干。
二十年后,管理一品轩数年的侯七已是泗州城数一数二的古董行家。
董玉轩的两个儿子,老大留洋娶了个洋妞定居法兰西再也不回来了,这可把董玉轩气得够呛。而更让董玉轩伤心欲绝的是,老二当兵参加了革命党,被砍了头。董玉轩一病不起。
董玉轩临死的时候告诉侯七,二十年前,那个老妇卖玉,是自己安排的,目的就是让侯七留在一品轩。还说一个古董行家没有几十年成不了行家。
侯七也明白了老板的良苦用心,不经过几番磨砺,又怎么能成为今日开了几间分店的侯琢玉呢。
发表2022年6月《小小说大世界》
❾ 《败笔》田玉莲阅读答案
败笔
田玉莲
①姥爷念过私塾,虽说腹中墨水不多,却极喜好收藏古玩和古画,在小镇繁华地带租了一处房子,开起了一家经营古玩和古画的店铺。
②一天,姥爷的店里走进一位衣着得体的客人。交谈中,姥爷得知此人是经营茶叶的南方商贩。那人在店铺里溜达了一圈,看中了一幅画。那幅画是一人牵一驴过一座小木桥,小桥很狭窄,仅能容人和驴子走过。因为桥过于狭窄的缘故,驴子非常胆怯,执拗着不肯过桥,牵驴人就用力拽着它前行。
③商贩非常喜欢这幅画作,在跟姥爷讨价还价之后,以二百两银子成交。商贩先付了一百两银子给姥爷作为定金,剩下的一百两银子,待他回到住处筹措够了再来取画。
④等那商贩走了之后,姥爷高兴极了,掂量着那一百两银子,喝下了一大黑瓷碗地瓜酿的烧酒。姥爷想,这幅画能卖二百两银子,恐怕开三年店也赚不了这么多钱。姥爷得意地哼着小曲
⑤鸡叫天亮,商贩带着银子来了,在重新打量一番那幅画后,竟不乐意了,硬要姥爷把预付的一百两银子退还给他。
⑥姥爷一头雾水:“说得好好的,怎么说变卦就变卦呢?这不是耍弄人吗?”
⑦商贩见姥爷十分委屈,解释道:“这幅画,画的是一个人牵驴子过桥,画上并没有画出缰绳,但仍能清晰地感觉到牵驴人拖拽的力度,这正是‘此处无声胜有声’啊!”商贩接着说,“此处不落一笔,却蕴含着无限的奥妙,可谓神来之笔。然而,这么一幅好画,却让你平白无故地给毁了。”商贩长吁一声,晃晃头,极为惋惜。
⑧听着商贩的话,姥爷不由自主地“哎”了一声,懊悔得直跺脚。
⑨昨晚,姥爷喝下一碗地瓜烧后,喜不自禁地把那幅画展开来看,突然,他发现画中有一处瑕疵——牵驴人虽然在用力拽驴子,却没有缰绳。嗨,他禁不住埋怨起作画的人来:太粗心,真是马大哈!他庆幸自己发现得及时,要不然,明日商贩要是察觉了这一疏漏,这二百两银子还不打水漂了!于是,他研墨拈笔补上了一条粗壮的缰绳……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2年第二期,有删改)
【问题】
17.说说题目“败笔”的含义。(3分)
18.第④段,在小说的故事情节发展中起什么作用?(3分)
19.如何理解第⑦段中的“此处不落一笔,却蕴含着无限的奥妙,可谓神来之笔”?(3分)
20.情节的开端与结局有怎样的联系?结局有怎样的艺术效果?(4分)
8.第④段,在小说的故事情节发展中起什么作用?(3分)
19.如何理解第⑦段中的“此处不落一笔,却蕴含着无限的奥妙,可谓神来之笔”?(3分)
20.情节的开端与结局有怎样的联系?结局有怎样的艺术效果?(4分)
【参考答案】
17.(3分)既指姥爷自作主张一笑,又指姥爷自作主张画一笔的行为。
18.(3分)采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姥爷谈好一桩成生意之后的兴奋自得,为下文生意失败后后悔做铺垫,使情节有起伏,增强文章可读性。
19.(3分)“画上并没有画出缰绳,但仍然晰地感觉到牵驴人拖拽的力度”。舌断意连,形断意不断。这是艺术上的“留白”,会给人以更大想象空间,同时也表现了画家的艺术品位与追求。(或:这是一咱虚与实的结合,以虚笔的处理达到一种画趣或韵味)
20.(4分)开端写姥爷“腹中墨水不多”,为结局写姥爷自作聪明一笔毁掉好画更正伏笔,结局的处理与开端交代“腹中水不多”形成关联,构成一定的因果关系。结局采用了“欧·亨利”式的结尾,有一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