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小说阅读根
① 高中生有哪些必读长篇小说
子夜
雷雨
② 推荐一些适合高中生阅读的小说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易中天品三国>
<于丹讲论语>
总之有很多都是不错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嘛!多读书,读好书便是了!
③ 推荐一本书
《一滴有自己声音的水》
这是一本散文集,收集了好多作家的作品,人生感悟,生活体验,很值得去看看,会有所收获的
④ 高中阅读书籍推荐书目
高中阅读书籍推荐书目
1、《论语译注》 李申编 中华书局 2022年8月第1版
她蕴涵了孔子丰富而明睿的儒家思想,广泛的内容中流淌着仁爱的人文关怀,言简意赅的语言,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二千多年来,浸润濡染着人民的道德、心理,对中华民族起着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
2、《三国演义》 罗贯中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5月第2版
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为经,以各具风采的战争为纬,作者构绘了群雄逐鹿全景式的历史画卷。“智”的诸葛亮、“义”的关羽、“奸”的曹操······鲜活的浮雕式的人物家喻户晓。错综的形势、睿智的计谋、成功的战例,打造了我国最杰出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3、《西游记》 吴承恩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年5月第2版
她创造了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天上地下、龙宫冥府,人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本领。孙悟空是中国的超人。情节生动,奇幻曲折,表现了大胆的艺术想象力。
4、《水浒传》 施耐庵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年8月第2版
一百零八位个性鲜明的人物描绘了壮丽的农民起义的历史画卷。它首开长篇英雄传奇的先河,民间文艺演绎它的故事不计其数。央视首播《水浒传》时,几乎万人空巷便有力佐证了它在人民群众中的强大魅力。
5、《红楼梦》 曹雪芹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年5月第1版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长篇小说,它透过贾宝玉、林黛玉至纯的情窗展现了广阔而丰富的社会生活,描绘了生动而鲜明的人物形象。它博大精深,成就巨大,很多人孜孜以求,终身研究,其研究专著汗牛充栋,在国际上形成了“红学”。不读《红楼梦》,你就不会了解中国文学。
6、《鲁迅作品精选》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22年3月第1版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是一座高耸的丰碑。他的小说不但写出人物的“血肉”,而且表现了“灵魂的深”。疯狂而且清醒的“狂人”、“精神胜利法”的阿Q、带着滴血的灵魂走向地狱的祥林嫂······
他是中国现代杂文的开拓者,形成生动形象、尖锐泼辣的“鲁迅风”。走进鲁迅,就能感受丰富的精神世界,就会感悟“民族灵魂”的真谛。
7、《子夜》 茅盾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0年4月第3版
《子夜》被瞿秋白誉为“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吴荪甫以第一位民族资本家的形象迈上中国文坛。阔大的场面、众多的人物、复杂的矛盾、跌宕的情节、细致的笔触,充分显示了作家深刻的理性洞察力和深厚的艺术功力。
8、《家》 巴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年9月第3版
中国现代文学馆大门上有一个巨大的凹雕手印,象征着一只巨灵之掌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大门。这个手掌印就是巴金先生的。这一殊荣标明了巴金先生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为她争得这一声誉的便是他的《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家》。
这部小说1933年出版单行本后,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先后出过30多版,销售数万册。新中国成立后三次被改编拍摄成电影。小说激情澎湃、坦率热烈,激动了许多青年追求新生活的心。
9、《骆驼祥子》 老舍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5年1月第1版
这是中国现代作家首次将笔触扎扎实实地投入城市贫民生活的优秀长篇小说。作品从社会、心理、文化的层面上展示了古皇城根下层劳动者的生活、趣味和理想。
它成功地塑造了祥子、虎妞等城市平民的艺术形象,丰富了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纯正的京味语言、浓烈的民族风格会使你领略“人民艺术家”的精彩。
10、《围城》 钱钟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年2月第2版
这是一本有趣的书,是学者钱钟书对人性的洞察与调侃。这更是一本睿智的书,显示给我们一个真正的聪明人是怎样看人生,又是怎样用文字来表述自己的“观”与“感”的。
围在城里的想冲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难道仅仅是婚姻吗?
⑤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效率
小说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阅读小说。我觉得这关键有两点。一是要有一个适宜的阅读态度。小说是文学作品,它反映着人与现实之间的一种审美关系,我们必须以审美的态度来鉴赏小说中所写到的人和事,不能把小说里的人和事作“传记”或“新闻报道”式的分析。二是要交给学生读小说方法,才能实现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
小说的这两个教学目的,都需要“知识”的支持。过去我们反对语文教学中过多的传授知识,但语文本身并非不需要知识,恰恰相反,我们的许多教学目的,都需要知识教学这个载体,以知识教学为渠道来实现。我们不需要陈旧的知识,但我们迫切须要新知识。这新旧之别就在于,旧知识是客观的陈述教学对象的特征。新知识是从学生出发,帮助学生“阅读”的知识,帮助学生“实践”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就是“管用”的知识。在小说教学中“叙事视角”知识就是这样的知识,它教给学生如何阅读小说的知识。
在不断的反思中我还有更多的体会。小说的教学还要注意扎根语言教学。从文体的特点考虑,小说是叙事的艺术,是形象塑造的艺术,但它首先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根,叙事是干,形象是果。有时候教师见了这种形象之“果”就忍不住要从学生嘴里抢过来,自己津津有味的吃下去,结果小说课成了老师人物形象的图解演说。小说教学要扎根语言教学就要把“说”的机会,“说”的权力交给学生。小说的美是学生自己品出来的,而不是教师讲出来的。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揣摩品味语言,让学生自己看到小说情节的波澜。在语言的表达,交流中去构想鲜明的形象,体验独特的情感。
还有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学习如同登高,给学生一根绳子,让他们自己爬上去。我们要给学生一个探索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教学中不光需要匠心独运的构思与设计,更要有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发现。教师要带着欣赏的眼光有区别的去肯定他们的每一个发现。真正体现对学生主体性及个体性的充分而真诚的尊重与关怀。小说教学还要让学生读出他们的个性来。人们在现实中是有很多无奈的,无奈之一就是人在现实中的活法不只是一种。你选择了这种就意味着你放弃了千百种活化。小说则最大限度的满足了人体验另一种人生的可能。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入精神享受的王国。因为文学是引领人走向真善美的艺术形式。读着别人的故事,流着自己的眼泪。理想的小说阅读境界大抵如此。
总之,在小说教学中我们不断反思,就会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
2022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知识链接1.小说概念及三要素2.小说的情节结构3.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社会环境作用: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作用: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气氛等。命题角度(一)故事情节的把握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1.把握故事情节(1)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2)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3)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2.鉴赏故事情节。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常见题型: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内容作用+结构作用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4、照应前文。5、推动情节发展。6、刻画人物性格。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8、起线索作用。9、埋下伏笔。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结构),突出了……,表现了…… (内容)。 2、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如《睡美人》,开头说女A角失踪,制造悬念
⑥ 高中生如何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加强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爱读书
如果不爱读书,连书都看不下去,怎么能理解文章的含义呢?
所以一定要培养自己爱读书的习惯,这不是能力,就是一种习惯。
如果说你真的就是不爱读书,并且也要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我下面会说。
2、会读书
读书不记忆,等于白读。
a) 记形
这里的记形不是单纯的说背诵,当然,你要是真能过目不忘,背个几百本名著,那不管是对阅读理解,还是对写作,都大有裨益。
诗圣就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但我们大部分人是没有这个特异功能的。所以我们退而求其次,要学会复述全文大概的意思。这就是在帮你将整本书再捋一遍,多复述几遍,全书自然印象就深刻了。
掌握全书的意思是了解全文整体框架,这样的练习使你能快速抓取阅读理解全文的意思,在考试中有很大的帮助。
b) 记神
内容不记得,那就记神。什么是神,就是这个文章要传递给读者的思想、情感、意识,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等等。总之,这是一种“道”,不是“术”。
神记多了,大部分考试文章的套路其实都差不多,作者所想表达的含义就呼之欲出了。
c) 记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是对读书笔记最好的诠释。时刻写下自己对于书中意思的理解,对作者思想的共情,不断地训练自己跟着作者的感觉走。训练多了,自然而然就能与作者“神交”。当你看到一篇文章,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那就说明你真的看进去了。
3、读好书
许多人书读得不少,也记得这个那个情节;但阅读水平、写作水平仍十分堪忧。基本上原因就一个:
质量较低的书读得太多,大家名译、经典名著读得太少。
天天吃馒头,或者天天吃洋快餐,要不就是瘦骨嶙峋,要不就是脑满肠肥,就没个健康的样子。健康的食物才能给人提供均衡的营养,才能帮助人更快地成长。
好书目录网上很多,要注意就是得选择甄别。
不是所有的好书都适合你,比如你非给一年级小朋友看《红楼梦》,他肯定看不下去,看下去了,也是吸收糟粕的可能性大,还不如不看。
所以具体看什么书,得看你的年龄和兴趣。
另外,首先考虑中文书,外国文学受翻译的影响,质量参差不齐,且不利于汉语语感的形成,不推荐。
最后
填前面的坑。
如果说你真的就是不爱读书,并且也要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怎么办呢?
就题论题,多做阅读理解。看答案,记答案,靠数量变质量。
阅读理解为什么不容易拿高分,因为本来一篇文章,大家见仁见智,理解不同是很正常的。可考试不行,它有标准答案。
两个选择,一是你写你自己认为对的,但拿不了高分;二是昧着良心写标准答案,可以拿高分。你选哪个?
答题是有一定套路的,掌握了套路,就能解决绝大部分问题
⑦ 高中语文阅读理论知识点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并更能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客观实在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五、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1)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
(2)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逻辑思维分,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②按篇章结构分,常见的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
六、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七、语言
1、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2、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
3、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八、表现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一般通用参考答案:
点:答题要点(写法、内容、结构)
面:与要点有关的文章内容
书:书写
序:答题有条理
⑧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有哪些套路或者答题技巧
要做好高中语文阅读,首先要提高阅读能力,包括阅读速度、整体感知、整理归纳分析等放方面。可以练习掌握一下快速阅读的能力,快速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培养直接把视觉器官感知的文字符号转换成意义,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方式。掌握快速阅读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脉络和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做题效率;同时海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
阅读能力较弱的同学建议去练习一下,具体练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软件》,在阅读速度、归纳分析、理解记忆等方面帮助较大。阅读能力是一方面,提高阅读答题正确率,还需要平时多练习,最好能给自己规划一下时间,每天或两天练习一篇语文阅读理解,各种类型的都要有,这样才不会导致眼高手低。
高考语文阅读题答题具体技巧,分别举例如下几点: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⑨ 高中语文教学中小说阅读的教学该如何进行
小说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阅读小说。我觉得这关键有两点。一是要有一个适宜的阅读态度。小说是文学作品,它反映着人与现实之间的一种审美关系,我们必须以审美的态度来鉴赏小说中所写到的人和事,不能把小说里的人和事作“传记”或“新闻报道”式的分析。二是要交给学生读小说方法,才能实现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
小说的这两个教学目的,都需要“知识”的支持。过去我们反对语文教学中过多的传授知识,但语文本身并非不需要知识,恰恰相反,我们的许多教学目的,都需要知识教学这个载体,以知识教学为渠道来实现。我们不需要陈旧的知识,但我们迫切须要新知识。这新旧之别就在于,旧知识是客观的陈述教学对象的特征。新知识是从学生出发,帮助学生“阅读”的知识,帮助学生“实践”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就是“管用”的知识。在小说教学中“叙事视角”知识就是这样的知识,它教给学生如何阅读小说的知识。
在不断的反思中我还有更多的体会。小说的教学还要注意扎根语言教学。从文体的特点考虑,小说是叙事的艺术,是形象塑造的艺术,但它首先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根,叙事是干,形象是果。有时候教师见了这种形象之“果”就忍不住要从学生嘴里抢过来,自己津津有味的吃下去,结果小说课成了老师人物形象的图解演说。小说教学要扎根语言教学就要把“说”的机会,“说”的权力交给学生。小说的美是学生自己品出来的,而不是教师讲出来的。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揣摩品味语言,让学生自己看到小说情节的波澜。在语言的表达,交流中去构想鲜明的形象,体验独特的情感。
还有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学习如同登高,给学生一根绳子,让他们自己爬上去。我们要给学生一个探索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教学中不光需要匠心独运的构思与设计,更要有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发现。教师要带着欣赏的眼光有区别的去肯定他们的每一个发现。真正体现对学生主体性及个体性的充分而真诚的尊重与关怀。小说教学还要让学生读出他们的个性来。人们在现实中是有很多无奈的,无奈之一就是人在现实中的活法不只是一种。你选择了这种就意味着你放弃了千百种活化。小说则最大限度的满足了人体验另一种人生的可能。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入精神享受的王国。因为文学是引领人走向真善美的艺术形式。读着别人的故事,流着自己的眼泪。理想的小说阅读境界大抵如此。
总之,在小说教学中我们不断反思,就会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
2022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知识链接1.小说概念及三要素2.小说的情节结构3.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社会环境作用: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作用: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气氛等。命题角度(一)故事情节的把握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1.把握故事情节(1)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2)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3)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2.鉴赏故事情节。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常见题型: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内容作用+结构作用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4、照应前文。5、推动情节发展。6、刻画人物性格。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8、起线索作用。9、埋下伏笔。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结构),突出了……,表现了…… (内容)。 2、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如《睡美人》,开头说女A角失踪,制造悬念,结尾写她在观众席上鼓掌,揭穿谜底,使事故情节完整,又表现了人物性格,突出了主题。又如《雪夜》开头结尾都写雪花飘舞,渲染凄凉气氛,暗示了人物命运。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制造悬念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如《书法家》。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解题技巧1、找出情节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2、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3、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描写中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4、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命题角度(二)人物形象的揣摩: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常见题型: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命题角度(三)·环境常见题型: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环境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④渲染气氛、奠定基调;⑤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⑥揭示或深化主旨。命题角度(四)·主题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解题模式:(1)梳理文章结构。(2)概括内容主旨。(3)联系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主题的概括:这篇……(或文本)通过对……的记叙(或描写),反映了(表现了)……精神;歌颂了(赞扬了)……品质;揭示了(揭露了)……实质(罪行、问题)。
抓住小说的文体特征,也就抓住了小说命题的精髓。那就是人物、情节和环境。在应考时要充分认识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这三者是紧密联系的,在任何一点上设置问题,都可以联系到其他另外两点,特别是人物与情节之间。 一、把握故事情节。分析情节是深入理解小说的基础。所谓情节,是指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既是生活片段的有机剪辑,又是小说中矛盾冲突发生、发展的过程。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最能凸现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把握住情节是分析人物的前提。故事情节常见题型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XX事物、XX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为塑造人物服务,体现人物的某种性格征;表现作者对其人或其事、物的某种特定情感;二为推动情节发展服务,造成情节的起伏,创造悬念,更引人入胜或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三是为表现小说的主题服务;四是前后照应;五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六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然后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3、概括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对事件的完整叙述,其一,我们一般按照何时何地何境何人何事何情的格式加以概括,万万不能粗枝大叶,丢失了本该有的要素;其二,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故事情节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二、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小说主要通过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进行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来塑造鲜明而独特的形象。我们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须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感受到作者倾注在人物上的爱憎感情,同时要注意到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的关系。(一)人物形象常见题型: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1、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以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侧面等描写为切入点来分析方法并点出其作用,常用语就是“通过以上描写,充分表现了人物的某某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此的某某情感。2、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要全文阅读,首先看文中有无对其人性格特征直接概括的词语,如乐观向上,自私等;然后要根据针对其人的描写和情节,来概括人物在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在答题时要对性格特征进行归类整理,使答案更加清晰。对内与对外分开,正面与反面分开,前期与后期分开等。概括人物形象题与概括性格特征类似。不过人物形象试题在答题模式上常采用以下形式:一般要首先加以概括,然后在分词在文中找到体现点。小说塑造了一个(或A是一个)abcd的人物形象。“……”可见其a;“……”可见其b;3、对文中人物或人物的行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本题一般情况下属于主观开放性题目,6分,很能拉开差距。对此,一般可从以下四方面把握: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分析人物时还要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理解。第四、通过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对立双方的矛盾冲突,来分析人物性格。第五、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在回答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态度。然后结合小说情节、人物描写来分析观点。三、分析环境作用。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常见类型: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对于环境描写的作用,我们可从几个方面进行思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也就是交代背景。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⑤推动情节的发展。⑥象征暗示作用。⑦对比烘托,也叫比衬。⑧揭示或者深化小说主题。⑨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审美愉悦。对于要求“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一定要明确写作对像或主体,充分利用写作技巧,力争语言生动形象,要符合小说整体的氛围特点。四、挖掘作品主题。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主题思想常见题型: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①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1.设置了悬念。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4.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5.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②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尤其注意高潮和结局,矛盾双方的结局;③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④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⑤注意从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角度给小说定性,是悲剧性的、喜剧性的还是悲喜交加的。在把握主题时,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出现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在没有认真阅读原文,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五、捕捉精妙技巧。 小说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捕捉精妙技巧的题型主要有三种:①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或者说表达技巧、艺术特色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这就需要考虑到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或句式灵活,富于变化)、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用词准确而形象(特别注意动词的使用)、词语丰富而多样、语言幽默风趣或清新自然质朴等,巧妙使用技巧,形象生动;使读者能感受到哪些艺术审美情趣。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可以从下几方面去分析:①表达方式。一般涉及到描写的角度,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叙述顺序的安排手法的运用及作用。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人物形象或内容更加充实丰满,与上文或下文对比照应;人物前后变化的对比照应。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描写的特点——白描、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特别注意,如果是对景物的描写,要注意:A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描写;B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描写角度;C常见技巧的使用②表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③从结构安排角度。看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六、小说题目有什么作用1.设置了悬念。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4.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5.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七、小说的语言常见题型: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此时一定要充分理解词语的本来义和其在文中的临时义,结合作者情感和主题来分析,此时该词的意义。如“我将吞咽这大好春色”,吞咽就应该是指尽情欣赏美好春光的意思。解题思路:一是瞻前顾后,结合文意理解;二是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词语(句子),使用了……手法,写了……,表现了……3、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答题句式与诗歌鉴赏同。注:与题目照应是常常要用的作用。
⑩ 《根》的介绍
二十年前,当《根》风靡美国的时候,它是被列在“非小说类畅销书”中的。
1977年4月,美国国家书籍奖金委员会把历史特等奖授予了《根》,以表彰这部“非
虚构的历史作品”。但是它二十年来在全世界的流传表明,读者们通常并不是把
《根》当作一般意义的历史来阅读,他们更多的是沉浸在对《根》所描述的家族命
运的关切之中,为它深刻的主题、活生生的形象和丰富的情感所打动。《根》更应
该是一部文学作品,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小说。虽然作者信誓旦旦地说他怎样在尘封
的故纸堆中寻找历史的线索、书中的人物怎样是他的爷娘祖奶奶,这些都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它的历史真实性是融合在它的艺术价值之中的。
因此《根》应该进入世界文学名著的行列。
强调《根》是文学作品,并不意味我们贬低它的历史含量和认识价值,恰恰相
反,形象大于思想,正是它的艺术再现,使读者们更深刻地认识了美国黑人乃至美
国的一段历史。
回顾美国文学,以最敏感的黑人问题为题材的作品已形成了一个专门的类别,
据说其中是《汤姆大伯的小屋》、《飘》和《根》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其实,
前两部作品还不能和《根》相比,完全以黑人的生活为主要情节且以黑人为主人公
的作品,《根》是有开创意义的。尤其它的独特的叙述方式,“从头道来”,从
“根”挖起,以一代一代黑人的命运,以他们的苦难和追求,雄辩地展示了主题,
赋予了《根》以史诗的光辉。
《根》挖掘了一条美国黑人之根。这条根开始在1750年早春,西非冈比亚河上
的嘉福村。这是作者所称由他上推七代的祖先降生之地,这条根也是所有美国黑人
之根的代表和象征。请看康达·金特从出世到被白人奴贩即“土霸”掳掠去之前,
那一段非洲部落的生活是多么淳朴和谐。那播种和丰收季节的歌舞与祈祷、篝火前
的长老议事会、森林中的男子成年典礼……这一切都显示着他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是优雅自如的,是和谐的;而那晨雾荡漾的肯必·波隆河上,独木舟划破了平静的
水面,惊醒了狒狒,惊散了野猪,林间百鸟鸣啭,河上苍鹭齐飞……这又是一个多
么和谐的自然环境!人们常说应该以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来检测一
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应该看到,康达·金特的民族决不是野蛮的。野蛮的是把他们
当猎物掳掠去的白人“土霸”。这个后来成为美国黑人的家族的苦难史就是从康达
·金特被捕捉开始的,他们的非洲之根就从此处断了。
曾有人批评《根》所描绘的非洲生活情景过于理想化和浪漫化了,不够真实。
这样的指摘其实还是一个历史小说中“历史”和“小说”之间关系的老问题。《根》
不是功能学派的社会人类学考察报告,它的细节应该服从它的主题和更深刻的历史
真实。当第一代黑奴在遥远的异乡受尽凌辱又孤苦无告时,那只能在梦中相见的故
土自然也就显得和天堂一样美好。作者所写的是一个民族的象征的历史,那非洲的
根已被注入了深层的含义,是终极追求的代称。
尽管已经有很多作品记录了美国黑人所遭受的苦难,但读一读《根》仍然会使
我们的心为他们的苦难而震颤。从越洋运奴船上那些“土霸”们种种令人发指的暴
行,到美国南方种植园里无穷无尽的苦役,黑人们是生活在血泪之中。读者不会忘
记这样一个情节:在黑奴拍卖台上,一位黑人母亲当众摔死了自己亲生的婴儿,为
的是“你们对我所做的一切,休想再做到我孩子身上”。白人们对她做了什么?不
必细说我们就可以想象这位母亲所蒙受的必然比死亡还要惨烈可怕,以致他不惜摧
毁女儿刚刚获得的生命,免得她再经历母亲的苦难。然而《根》更突出了美国黑人
精神上所受的虐待,那种失去了人的尊严而给心灵带来的痛苦。书中反复地指出: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知道自己是什么人,是从哪儿来的;而“土霸”们最恶毒之处
就是不让黑人有自己的语言、自己的风俗,让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根”。因此,黑
人们无法真正得到解放。用书中的话来说:“就是为白人工作一千年后,你还是黑
奴。”没有了来历,没有了归属感,黑人们只能世世代代被卖来卖去,即使在废奴
以后,也只能是茫然的漂泊者。“我漂泊,我旁徨,兰斯顿·休斯之语也正是代表
了这种心态。《根》就是把这种归属感的寻求作为己任,在一个黑人家庭七代的历
史中开辟艰苦的探访之路。
经过十二年的探索,作者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根”。他把这一过程写在了小说
的最后部分,增加了此书的纪实色彩。他通过祖祖辈辈口耳相传的片言只语的非洲
话,终于找到了冈比亚河畔祖先的村落,找到了他的黑奴第一代祖先康达·金特的
来历。
掘到这条“根”是很了不起的,也使全书的主题完成了自己的乐章。受此鼓舞,
事实上七十年代末许多美国黑人也掀起了一股寻根热潮。但是,是不是找到了自己
祖先的村落也就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尊严和价值了呢?恐怕不尽如此。美国的黑人问
题是一个社会问题,而种族问题只是这个问题的标签。找到了种族意义上的根,并
不等于找到了解决这个社会问题的根。割断黑人的民族传统,以蒙昧压制他们,并
不是白人统治者肆虐的主要手段,至少不是唯一手段。即使到今天,即使在一些方
面的境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即使寻到了根,美国黑人要想获得真正的平等、
自由与解放,他们也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不过那是《根》以外的事情了。
其实《根》不仅挖掘了美国黑人之根,它也必然触及美国白人之根。
美国是白人统治的国家,黑人是以奴隶的身份被强制送到美洲大陆的。因此白
人是主人。书中就描写了几位不同的主人:买下康达的约翰主人冷酷残暴,他的哥
哥华勒主人“富有同情心而仁慈”,买下济茜的李主人下流无耻,是十足的人渣,
墨瑞主人又似乎分外开通。然而所有这些主人--“好”主人和坏主人,都有一个
共同处,那就是一切必须按照白人的规则行事,黑人永远只能听任宰割,在主人面
前只能说“是”。在这个黑白分明的世界里,就白色主人整体而言,伪善和残暴只
是对黑人交替使用的手段。对这一点,《根》揭露得很清楚。几个不同面目的白人
主人其实都有这一根靠奴隶制度以自肥的根。
美国的白人来自何处?他们不用探寻也知道,来自欧洲。到“新大陆”来寻发
财梦的人,大多数是走投无路而背井离乡。他们当中冒险家、受迫害者、破产者和
赌徒有的是。在美洲这块“充分自由”的土地上,他们的劣根性在对待有色人种时
便不再受伦理道德乃至法律的约束而得以自由地表现。因为他们的意志就是法律,
他们的欲望就是伦理。正如书中的黑人所说:“在他们成立一个新殖民地后,首先
就盖一座法院,以通过更多的法律,然后再盖一间教堂来证明他们是基督徒。”鲁
滨孙靠火枪和《圣经》征服了星期五,美国的白人征服者也是靠这两样役使他们的
奴隶。当他们靠剥削黑人致富了,甚至当他们的孩子吃黑人奶妈的奶长大了,他们
仍然没有忘记给黑人奴隶多加一条锁链。书中不止一次借鳄鱼和小男孩的故事叹道:
这是一个思将仇报、弱肉强食的世界。白人对黑人是有太多的历史欠账,时至今日
也没有真正解决的美国黑人问题就是蓄奴制和种族歧视的后果,也是美国的一条病
根。
美国常常以“最民主、最自由、最讲人权”自诩,而《根》正是向世人揭示了
最没有民主、最没有自由、最没有人权的黑人家族的历史,它的社会认识意义与
《美国的悲剧》、《愤怒的葡萄》等美国文学史上的名篇是一致的。
《根》当然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在它问世之初就有颇多争议。但是经过了二
十年时间的冲刷,它没有淹没在无数过眼即逝的畅销书中,说明它具有名著的生命
力。也正因为此,它值得我们进一步指出它的不足之处。
作者把主题建立在“寻到根就寻到一切”这一观念上,他希望黑人寻到根就寻
到了尊严;白人寻到根就能了解和理解黑人;天下所有人都来寻根,就能相容相通。
这只能是一个善良的愿望。我们尊重这个愿望,希望这个愿望能促进人类的和睦相
处;但是从思想意义上说,与前人的作品相比,《根》的主题并没有本质的突破。
所以书中的黑人们大多是在忍耐、顺从和对剧变的恐惧中度过一生。当他们得到自
由,经营有成以后,自建的教堂、草地上野餐便成了他们莫大的快乐。
《根》在艺术上的成功显而易见。它塑造的人物各有特色,即使身份相似,性
格也决不雷同。最为人难忘的自然是康达·金特和鸡仔乔治。前者的刚强坚毅、后
者的聪明善良和乖巧浮浪莫不跃然纸上。几个白人主人也描写得栩栩如生不落俗套。
尤其是华勒主人,他有教养。仁慈、宽容,作为医生四处救死扶伤,可是一旦他觉
得自己的规矩被侵犯就立刻变得冷酷残忍。这个白人形象很有代表性。
作者是以写家史的心态来创作,因此这部作品没有小说传统的结构方式。它大
体按照二百多年的时间顺序安排情节,详略得当,只是有关斗鸡的描写,虽然精彩
但有些冲淡主题。它的叙事质朴自如,引人入胜。它以饱满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力
和优美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弦,使我们读完这本书掩卷沉思之时,会想到更多
的东西--关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