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小说现代文四十四回
① 三国演义四十四回概括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
诸葛亮跟随鲁肃来到江东,面见江东众谋士,诸葛亮和众人展开舌辩,驳得众人无话可答。诸葛亮用激将法使孙权坚定抗曹的决心,但孙权最终还是犹豫不决,只得将周瑜从柴桑取回商议对策。
周瑜回来后,鲁肃带诸葛亮来见周瑜,周瑜说是来劝孙权降曹,诸葛亮便用计激他,借诗说出曹操想要江东的大小乔,只要给了曹操,曹操就退兵,小乔是周瑜的妻子,周瑜听后大怒,发誓与曹操势不两立。
次日周瑜见孙权,说明不能降曹,说出胜曹的把握,孙权听后决定抗曹,斩桌角,说再有言降曹者,犹如此桌,拜周瑜为都督,准备抗曹。
(1)三国演义小说现代文四十四回扩展阅读
该回主要角色简介:
1、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同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抵达夷州。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2、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渐见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② 三国演义34回主要内容
第三十四回蔡夫人隔屏听密语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曹操之子曹丕在邺城中发现袁绍儿媳甄氏,曹操为二人主婚。曹操在平原攻杀袁谭,又遣吕旷等人在壶关大破袁绍外甥高干。袁熙、袁尚投奔乌桓,郭嘉劝曹操攻打乌桓,二袁不得已又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却反被公孙康斩杀。
刘备攻打江夏张武、陈孙,缴获的卢马。蔡瑁屡次设计陷害刘备,但均未成功。刘表在襄阳摆下筵席,请刘备前来主持,蔡瑁想借此机会除掉刘备,但计谋被伊籍识破,刘备从西门逃脱,的卢马一跃三丈,跳过了檀溪。
(2)三国演义小说现代文四十四回扩展阅读
该回主要人物简介:
1、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
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渐见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曹操军事上精通兵法,重贤爱才,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将看中的潜能分子收于麾下;生活上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2、曹丕,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嫡长子,母为武宣皇后卞夫人 。
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学说,随父征战四方,拜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参与处理政事。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击败政敌曹植,成为魏国世子,平定魏讽之乱。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后,继任丞相,封为魏王。
逼迫汉献帝禅位,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魏国,年号黄初,定都于洛阳。采纳吏部尚书陈群意见,制定九品官人制,奠定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基础。平定青徐地区割据势力,完成北方地区统一。对外防御吴蜀,击退鲜卑部落,修好匈奴、氐族和羌族,恢复西域的建置制度。
黄初七年,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谥号皇文帝,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葬于首阳陵。诗赋文学,皆有成就,擅长于五言诗,连同父亲曹操和弟弟曹植,并称“建安三曹”。
著有《典论》,当中《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今存《魏文帝集》二卷。
③ 三国演义三十四回主要内容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曹操在金光处挖出一个铜雀,问荀攸是何兆,荀攸说是吉兆,于是听曹植的意见,修筑铜雀台于漳河之上,差不多一年之内完工,曹操养精蓄锐,等待半年,分兵屯田,准备南征。
刘备在荆州,刘表对他很好,刘备替刘表消灭了江夏作乱的反贼张武、陈孙,并夺得张武坐下马--的卢。刘表见的卢马十分骏,于是刘备将的卢献给了刘表,蒯越对刘表说,这匹马眼下有泪槽,额边有白点,名字叫“的卢”,骑了会妨主,张武就为了它死,劝刘表归还刘备。
建安二十六年春,甘夫人生下刘禅,乳名阿斗。有一次,蔡夫人在屏后听得刘备与刘表的谈话,刘备不赞同刘表废长立幼,于是想害刘备,令蔡瑁题反诗污蔑刘备,刘表想追而杀之,后想清楚,是自己误会了刘备。
第二天,蔡瑁借近年丰熟的理由,使刘表中计,邀刘备去襄阳赴宴,张飞劝刘备不要去赴宴,认为不利于刘备,可关羽却认为如果不去,惹人怀疑,于是刘备听从关羽的意见,去襄阳赴宴。席中,蔡瑁等人拖住赵云与三百军士,伊籍对刘备说此是蔡瑁之计,劝刘备回新野,于是刘备从西门而出,直至檀溪,此时蔡瑁已赶到,的卢从水中涌身而起,一跃三丈,飞上西岸,众军皆惊,此时赵云引三百军赶到。
④ 《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的原文是什么
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
却说吴国太见孙权疑惑不决,乃谓之曰:“先姊遗言云:‘伯符临终有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今何不请公瑾问之?”权大喜,即遣使往鄱阳请周瑜议事。原来周瑜在鄱阳湖训练水师,闻曹操大军至汉上,便星夜回柴桑郡议军机事。使者未发,周瑜已先到。鲁肃与瑜最厚,先来接着,将前项事细述一番。周瑜曰:“子敬休忧,瑜自有主张。今可速请孔明来相见。”鲁肃上马去了。古
周瑜方才歇息,忽报张昭、顾雍、张纮、步骘四人来相探。瑜接入堂中坐定,叙寒温毕。张昭曰:“都督知江东之利害否?”瑜曰:“未知也。”昭曰:“曹操拥众百万,屯于汉上,昨传檄文至此,欲请主公会猎于江夏。虽有相吞之意,尚未露其形。昭等劝主公且降之,庶免江东之祸。不想鲁子敬从江夏带刘备军师诸葛亮至此,彼因自欲雪愤,特下说词以激主公。子敬却执迷不悟。正欲待都督一决。”瑜曰:“公等之见皆同否?”顾雍等曰:“所议皆同。”瑜曰:“吾亦欲降久矣。公等请回,明早见主公,自有定议。”昭等辞去。知
少顷,又报程普、黄盖、韩当等一班战将来见。瑜迎入,各问慰讫。程普曰:“都督知江东早晚属他人否?”瑜曰:“未知也。”普曰:“吾等自随孙将军开基创业,大小数百战,方才战得六郡城池。今主公听谋士之言,欲降曹操,此真可耻可惜之事!吾等宁死不辱。望都督劝主公决计兴兵,吾等愿效死战。”瑜曰:“将军等所见皆同否?”黄盖忿然而起,以手拍额曰:“吾头可断,誓不降曹!”众人皆曰:“吾等都不愿降!”瑜曰:“吾正欲与曹操决战,安肯投降!将军等请回。瑜见主公,自有定议。”程普等别去。主
又未几,诸葛瑾、吕范等一班儿文官相候。瑜迎入,讲礼方毕,诸葛瑾曰:“舍弟诸葛亮自汉上来,言刘豫州欲结东吴,共伐曹操,文武商议未定。因舍弟为使,瑾不敢多言,专候都督来决此事。”瑜曰:“以公论之若何?”瑾曰:“降者易安,战者难保。”周瑜笑曰:“瑜自有主张。来日同至府下定议。”瑾等辞退。忽又报吕蒙、甘宁等一班儿来见。瑜请入,亦叙谈此事。有要战者,有要降者,互相争论。瑜曰:“不必多言,来日都到府下公议。”众乃辞去。周瑜冷笑不止。斋
至晚,人报鲁子敬引孔明来拜。瑜出中门迎入。叙礼毕,分宾主而坐。肃先问瑜曰:“今曹操驱众南侵,和与战二策,主公不能决,一听于将军。将军之意若何?”瑜曰:“曹操以天子为名,其师不可拒。且其势大,未可轻敌。战则必败,降则易安。吾意已决。来日见主公,便当遣使纳降。”鲁肃愕然曰:“君言差矣!江东基业,已历三世,岂可一旦弃于他人?伯符遗言,外事付托将军。今正欲仗将军保全国家,为泰山之靠,奈何从懦夫之议耶?”瑜曰:“江东六郡,生灵无限;若罹兵革之祸,必有归怨于我,故决计请降耳。”肃曰:“不然。以将军之英雄,东吴之险固,操未必便能得志也。”斋
二人互相争辩,孔明只袖手冷笑。瑜曰:“先生何故哂笑?”孔明曰:“亮不笑别人,笑子敬不识时务耳。”肃曰:“先生如何反笑我不识时务?”孔明曰:“公瑾主意欲降操,甚为合理。”瑜曰:“孔明乃识时务之士,必与吾有同心。”肃曰:“孔明,你也如何说此?”孔明曰:“操极善用兵,天下莫敢当。向只有吕布、袁绍、袁术、刘表敢与对敌。今数人皆被操灭,天下无人矣。独有刘豫州不识时务,强与争衡;今孤身江夏,存亡未保。将军决计降曹,可以保妻子,可以全富贵。国祚迁移,付之天命,何足惜哉!”鲁肃大怒曰:“汝教吾主屈膝受辱于国贼乎!”孔明曰:“愚有一计:并不劳牵羊担酒,纳土献印;亦不须亲自渡江;只须遣一介之使,扁舟送两个人到江上。操一得此两人,百万之众,皆卸甲卷旗而退矣。”瑜曰:“用何二人,可退操兵?”孔明曰:“江东去此两人,如大木飘一叶,太仓减一粟耳;而操得之,必大喜而去。”瑜又问:“果用何二人?”孔明曰:“亮居隆中时,即闻操于漳河新造一台,名曰铜雀,极其壮丽;广选天下美女以实其中。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东乔公有二女,长曰大乔,次曰小乔,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操曾发誓曰:吾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将军何不去寻乔公,以千金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操得二女,称心满意,必班师矣。此范蠡献西施之计,何不速为之?”瑜曰:“操欲得二乔,有何证验?”孔明曰:“曹操幼子曹植,字子建,下笔成文。操尝命作一赋,名曰《铜雀台赋》。赋中之意,单道他家合为天子,誓取二乔。”瑜曰:“此赋公能记否?”孔明曰:“吾爱其文华美,尝窃记之。”瑜曰:“试请一诵。”孔明即时诵《铜雀台赋》云:“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皇。御龙兮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主
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孔明急起止之曰:“昔单于屡侵疆界,汉天子许以公主和亲,今何惜民间二女乎?”瑜曰:“公有所不知:大乔是孙伯符将军主妇,小乔乃瑜之妻也。”孔明佯作惶恐之状,曰:“亮实不知。失口乱言,死罪!死罪!”瑜曰:“吾与老贼誓不两立!”孔明曰:“事须三思,免致后悔。”瑜曰:“吾承伯符寄托,安有屈身降操之理?适来所言,故相试耳。吾自离鄱阳湖,便有北伐之心,虽刀斧加头,不易其志也!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曹贼。”孔明曰:“若蒙不弃,愿效犬马之劳,早晚拱听驱策。”瑜曰:“来日入见主公,便议起兵。”孔明与鲁肃辞出,相别而去。次日清晨,孙权升堂。左边文官张昭、顾雍等三十余人;右边武官程普、黄盖等三十余人:衣冠济济,剑佩锵锵,分班侍立。少顷,周瑜入见。礼毕,孙权问慰罢,瑜曰:“近闻曹操引兵屯汉上,驰书至此,主公尊意若何?”权即取檄文与周瑜看。瑜看毕,笑曰:“老贼以我江东无人,敢如此相侮耶!”权曰:“君之意若何?”瑜曰:“主公曾与众文武商议否?”权曰:“连日议此事:有劝我降者,有劝我战者。吾意未定,故请公瑾一决。”瑜曰:“谁劝主公降?”权曰:“张子布等皆主其意。”瑜即问张昭曰:“愿闻先生所以主降之意。”昭曰:“曹操挟天子而征四方,动以朝廷为名;近又得荆州,威势愈大。吾江东可以拒操者,长江耳。今操艨艟战舰,何止千百?水陆并进,何可当之?不如且降,更图后计。”瑜曰:“此迂儒之论也!江东自开国以来,今历三世,安忍一旦废弃?”权曰:“若此,计将安出?”瑜曰:“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将军以神武雄才,仗父兄余业,据有江东,兵精粮足,正当横行天下,为国家除残去暴,奈何降贼耶?且操今此来,多犯兵家之忌:北土未平,马腾、韩遂为其后患,而操久于南征,一忌也;北军不熟水战,操舍鞍马,仗舟楫,与东吴争衡,二忌也;又时值隆冬盛寒,马无藁草,三忌也;驱中国士卒,远涉江湖,不服水土,多生疾病,四忌也。操兵犯此数忌,虽多必败。将军擒操,正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屯夏口,为将军破之!”权矍然起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所惧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誓不两立!卿言当伐,甚合孤意。此天以卿授我也。”瑜曰:“臣为将军决一血战,万死不辞。只恐将军狐疑不定。”权拔佩剑砍面前奏案一角曰:“诸官将有再言降操者,与此案同!”言罢,便将此剑赐周瑜,即封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如文武官将有不听号令者,即以此剑诛之。瑜受了剑,对众言曰:“吾奉主公之命,率众破曹。诸将官吏来日俱于江畔行营听令。如迟误者,依七禁令五十四斩施行。”言罢,辞了孙权,起身出府。众文武各无言而散。周瑜回到下处,便请孔明议事。孔明至。瑜曰:“今日府下公议已定,愿求破曹良策。”孔明曰:“孙将军心尚未稳,不可以决策也。”瑜曰:“何谓心不稳?”孔明曰:“心怯曹兵之多,怀寡不敌众之意。将军能以军数开解,使其了然无疑,然后大事可成。”瑜曰:“先生之论甚善。”乃复入见孙权。权曰:“公瑾夜至,必有事故。”瑜曰:“来日调拨军马,主公心有疑否?”权曰“但忧曹操兵多,寡不敌众耳。他无所疑。”瑜笑曰:“瑜特为此来开解主公。主公因见操檄文,言水陆大军百万,故怀疑惧,不复料其虚实。今以实较之:彼将中国之兵,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袁氏之众,亦止七八万耳,尚多怀疑未服。夫以久疲之卒,御狐疑之众,其数虽多,不足畏也。瑜得五万兵,自足破之。愿主公勿以为虑。”权抚瑜背曰:“公瑾此言,足释吾疑。子布无谋,深失孤望;独卿及子敬,与孤同心耳。卿可与子敬、程普即日选军前进。孤当续发人马,多载资粮,为卿后应。卿前军倘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亲与操贼决战,更无他疑。”周瑜谢出,暗忖曰:“孔明早已料着吴侯之心。其计画又高我一头。久必为江东之患,不如杀之。乃令人连夜请鲁肃入帐,言欲杀孔明之事。肃曰:“不可。今操贼未破,先杀贤士,是自去其助也。”瑜曰:“此人助刘备,必为江东之患。”肃曰:“诸葛瑾乃其亲兄,可令招此人同事东吴,岂不妙哉?”瑜善其言。主
次日平明,瑜赴行营,升中军帐高坐。左右立刀斧手,聚集文官武将听令。原来程普年长于瑜,今瑜爵居其上,心中不乐:是日乃托病不出,令长子程咨自代。瑜令众将曰:“王法无亲,诸君各守乃职。方今曹操弄权,甚于董卓:囚天子于许昌。屯暴兵于境上。吾今奉命讨之,诸君幸皆努力向前。大军到处,不得扰民。赏劳罚罪,并不徇纵。”令毕,即差韩当、黄盖为前部先锋,领本部战船,即日起行,前至三江口下寨,别听将令;蒋钦、周泰为第二队;凌统、潘璋为第三队;太史慈、吕蒙为第四队;陆逊、董袭为第五队;吕范、朱治为四方巡警使,催督六郡官军,水陆并进,克期取齐。调拨已毕,诸将各自收拾船只军器起行。程咨回见父程普,说周瑜调兵,动止有法。普大惊曰:“吾素欺周郎懦弱,不足为将;今能如此,真将才也!我如何不服!”遂亲诣行营谢罪。瑜亦逊谢。次日,瑜请诸葛瑾,谓曰:“令弟孔明有王佐之才,如何屈身事刘备?今幸至江东,欲烦先生不惜齿牙余论,使令弟弃刘备而事东吴,则主公既得良辅,而先生兄弟又得相见,岂不美哉?先生幸即一行。”瑾曰:“瑾自至江东,愧无寸功。今都督有命,敢不效力。”即时上马,径投驿亭来见孔明。孔明接入,哭拜,各诉阔情。瑾泣曰:“弟知伯夷、叔齐乎?”孔明暗思:“此必周郎教来说我也。”遂答曰:“夷、齐古之圣贤也。”瑾曰:“夷、齐虽至饿死首阳山下,兄弟二人亦在一处。我今与你同胞共乳,乃各事其主,不能旦暮相聚。视夷、齐之为人,能无愧乎?”孔明曰:“兄所言者,情也;弟所守者,义也。弟与兄皆汉人。今刘皇叔乃汉室之胄,兄若能去东吴,而与弟同事刘皇叔,则上不愧为汉臣,而骨肉又得相聚,此情义两全之策也。不识兄意以为何如?”瑾思曰:“我来说他,反被他说了我也。”遂无言回答,起身辞去。回见周瑜,细述孔明之言。瑜曰:“公意若何?”瑾曰:“吾受孙将军厚恩,安肯相背!”瑜曰:“公既忠心事主,不必多言。吾自有伏孔明之计。”正是:智与智逢宜必合,才和才角又难容。
⑤ 《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的标题是什么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1、第四十四回概括:周瑜从鄱阳湖回柴桑议事。 孔明以献二乔可退操兵激周瑜,瑜决计抗操。 权听瑜言,以剑赐瑜,使其兵抗曹。 瑜向亮问破操之策,亮言权惧操兵多,未决绝;瑜入见权,权果惧操兵多,瑜为之开解。瑜于是嫉妒诸葛。 周瑜叫诸葛谨以兄弟之情说亮事吴。反被亮以骨肉之情说其事备。
2、《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满意请采纳
⑥ 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白话文)
给你一个网址,这是梗概:
http://www.jhsyzx.com/gms/Article_Show.asp?ArticleID=854
具体一点的: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周瑜从鄱阳湖回柴桑议事。
孔明以献二乔可退操兵激周瑜,瑜决计抗操。
权听瑜言,以剑赐瑜,使其兵抗曹。
瑜向亮问破操之策,亮言权惧操兵多,未决绝;瑜入见权,权果惧操兵多,瑜为之开解。瑜于是嫉妒诸葛。
周瑜叫诸葛谨以兄弟之情说亮事吴。反被亮以骨肉之情说其事备。
⑦ 三国演义小说第四十四回内容简介该怎么写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周瑜从鄱阳湖回柴桑议事.
孔明以献二乔可退操兵激周瑜,瑜决计抗操.
权听瑜言,以剑赐瑜,使其兵抗曹.
瑜向亮问破操之策,亮言权惧操兵多,未决绝;瑜入见权,权果惧操兵多,瑜为之开解.瑜于是嫉妒诸葛.
周瑜叫诸葛谨以兄弟之情说亮事吴.反被亮以骨肉之情说其事备.
●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亮在鲁肃 前揭穿周瑜使蒋干 中计之事,瑜欲斩亮,令亮十日内造箭真十万枝.
诸葛亮于大雾之日草船借箭.
亮与瑜各写破操策于手心,皆"火"字.
操派蔡瑁族弟蔡中,蔡和诈降东吴,瑜将计就计.
黄盖夜见周瑜,愿为诈降之人,献苦肉计.瑜打黄盖.
●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亮为瑜医病,愿为借风,瑜派人于南屏山筑七星坛.
孔明祭风,周瑜见风派丁奉,徐盛往杀孔明,赵云已接之去.
周瑜调军有方,亮亦调兵遣将.
黄盖出发往赤壁,程昱提醒操防诈防火,文聘往阻黄盖而不得中旗被风吹倒南船俱下, 火烧北船,操被张辽救 下小船,黄盖追之,被张辽射中肩窝,翻身落水.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
玄德为云长告免.
周瑜与鲁肃同往油江欲杀玄德.
孔明教玄德回答周瑜:东吴先取南郡,若取不下,刘备再取.
周瑜派蒋钦,徐晃,丁奉往取南郡,败于曹仁,牛金而回.周瑜亲自出马,得彝陵;曹仁,曹洪弃城而走,周瑜入城,落入陷坑左肋中箭,瑜回营诈死,曹仁等劫寨 中计,大败而走,瑜到南郡,赵子龙已占南郡 .还说孔明令张飞已取荆州,令云长已取襄阳,瑜听后金疮迸裂.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
孙权差人至柴桑郡报知周瑜玄德招亲弄假成真之事,瑜又用计,欲软禁刘备于吴中,然后以兵击之.
玄德被声色所迷,子龙拆诸葛第二个锦囊,对备言操攻荆州,刘备与孙夫人以到江边祭祀为由,辞国太而去.
行至柴桑界口,周瑜派徐盛,丁奉堵截,孙权派陈武,潘璋赶来,均被孙夫人骂退.蒋钦,周泰又持吴侯剑至,已去多时.
玄备离柴桑到刘郎浦. 简介就是诸葛亮把周瑜给气死了。人生启迪应该是不要嫉妒别人的才能,别人能有我们努力也能有,还有就是不能太吝啬。
⑧ 三国演义44回白话文
周瑜听说曹操大兵压境,连夜赶回柴桑。孙权的使者还没出发,他已回来了。鲁肃来到他家,把孙权与文武各执己见的事说了一遍。周瑜说:“我自有主张,你可去请孔明来相见。”张昭、顾雍、张纮、步骘来见周瑜,力主投降。周瑜说:“我也愿降。”刚送走四人,程普、黄盖、韩当来见,力主抵抗。周瑜说:“我头可断,誓不降曹。”不一时,诸葛瑾、吕范又来见,也主张投降。接着吕蒙、甘宁等来见,有要战的,有要降的,争论不休,周瑜说:“明天见了主公再议。”
晚上,鲁肃引孔明来见。周瑜迎出中门,叙罢礼,分宾主而坐。鲁肃说:“曹操南侵,主公拿不定主意,将军是什么见解?”周瑜指出曹兵强大,又以天子的名义出师,战则必败,应该投降。鲁肃与周瑜力争,应该坚决抵抗,不应投降。二人争论激烈,孔明只是冷笑。鲁肃困惑地问:“你冷笑什么?”孔明说:“我笑你不识时务,公瑾想投降,很有道理。”周瑜说:“还是孔明有见识,和我同心。”鲁肃责问:“孔明,你怎么说这种话?”孔明说:“曹操善于用兵,过去吕布、袁绍、袁术、刘表敢于对敌,都被他消灭了。只有刘豫州不识时务,落得逃亡江夏,存亡不保。周将军决心降曹,可以保妻子,可以保富贵,至于国家的兴亡,管他呢!”鲁肃大怒,指责:“你教我主屈膝受辱于国贼吗?”孔明说:“我有一计,既不用牵羊担酒,纳土献印,也不用亲自渡江。只消派一个使臣,用小船送两个人过江,曹操的百万大军必退。”周瑜说:“用哪两个人可退曹兵?”孔明说:“我在隆中时,就听曹操在漳河畔建一铜雀台,极其壮丽。他听说江东乔公有二女,叫大乔、小乔,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扬言:‘我一愿扫平四海,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他提兵百万下江南,就是为此二女。将军何不去寻乔公,用千金买二女献给曹操。”周瑜问:“你有什么根据?”孔明说:“曹操的幼子曹植,字子建,曾作《铜雀台赋》,说他家该当天子,誓取二乔。”周瑜问:“你能记下来吗?”孔明说:“我爱它文字精美,能背下来。”就把赋背诵一遍。其中有一句:“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其实,赋中所指为连接玉龙、金凤三台的两座飞桥,孔明故意借谐音曲解其意,把“二桥”说成“二乔”,以激怒周瑜。果然,周瑜勃然大怒,指着北方大骂:“老贼欺我太甚!”孔明说:“当年汉天子许公主与匈奴和亲,将军何惜民间二女?”周瑜说:“先生不知,大乔是孙伯符将军的夫人,小乔是我妻子。”孔明故作惶恐,连连赔礼:“我实在不知,胡说八道,死罪死罪!”周瑜说:“我与老贼誓不两立!”孔明又将他一军:“此事要三思,以免后悔。”周瑜说:“我受孙伯符临终重托,哪有屈身降曹的道理?我早有北伐之心,虽刀斧加头,也不会改变主意。请孔明助我一臂之力。”
次日孙权升堂,左边站三十余名文官,右边站三十余员武将。周瑜入见,孙权慰问后,周瑜先问孙权对曹操南侵的看法。孙权说有劝他降的,有劝他战的,他还没拿定主意。周瑜就先让张昭把降的理由说一遍,然后加以批驳,最后列举了曹兵的四大忌:第一,曹操亲率大军南征,马腾、韩遂占据西凉,是后患;第二,北军不习惯水战,与擅长水战的东吴争衡;第三,时值隆冬,马匹缺少饲草;第四,中原的士兵不服南方的水土,生病的很多。曹操犯了兵家的四大忌禁,虽多必败。他愿领精兵进驻夏口,大破曹军。孙权站起身,立誓说:“孤与老贼,誓不两立!”周瑜说:“我愿为将军决一死战,就怕将军犹豫不决。”孙权拔佩剑砍掉奏案的一角,说:“诸官再有说要投降的,这案子就是榜样!”说罢,他封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把剑赐给周瑜,不论文臣武将有不听号令的,可立即用此剑杀死。周瑜收了剑,对众官说:“我奉主公的命令,率领大家破曹,明天都到江畔我的行营听令,如迟到者,按七禁令五十四斩处罚!”
周瑜回到住处,请孔明来议事,说:“今天孙将军已决心抗曹,请先生为我出谋献策。”孔明说:“孙将军还有疑虑,不可决策。”周瑜不信,孔明让他立即见孙权。周瑜见了孙权,孙权果然还有疑虑。周瑜就把曹兵的实力再作分析,以充分的证据证实曹操自称百万大军,其实不过四五十万人马,而且久战疲乏,虽多并不可怕,他只要五万精兵就足以破曹。孙权才下定决心,让周瑜尽快进军,他带领人马支援,若不能取胜,他亲自与曹操决战。周瑜退出,暗忖,孔明计谋高我一筹,是江东的大患,我必杀他。就连夜命人请来鲁肃,商量如何杀孔明。鲁肃劝不下他,就提议让诸葛瑾去劝孔明投东吴。次日天刚放亮,周瑜坐在中军帐,聚集文官武将听令。程普是孙坚的老将,对周瑜官比他大很不高兴,就推说生病,让大儿子程咨代他去。周瑜指挥得当,调度有方。程咨回家跟父亲一说,程普才佩服周瑜是真正的将才,忙去行营请罪。诸葛瑾请弟弟到家,还没来得及劝他投东吴,孔明早看出哥哥的意图,先劝哥哥投刘备。诸葛瑾无言以对,只好作罢。
⑨ 三国演义43回和44回的主要内容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诸葛亮和鲁肃到达吴地,和孙权的谋士舌战,将他们认为降曹的理由一 一推翻,和孙权讲了此战成功的方法,让孙权相信只有对抗曹操,才能保住东吴。而鲁肃又进一步说明不能降曹的原因,鲁肃便让周瑜回来,劝孙权抗曹。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
周瑜回来后,鲁肃带诸葛亮来见周瑜,周瑜说是来劝孙权降曹,诸葛亮便用计激他,借诗说出曹操想要江东的大小乔,只要给了曹操,曹操就退兵,小乔是周瑜的妻子,周瑜听后大怒,发誓与曹操势不两立。次日周瑜见孙权,说明不能降曹,说出胜曹的把握,孙权听后决定抗曹,斩桌角,说再有言降曹者,犹如此桌,拜周瑜为都督,准备抗曹。
(9)三国演义小说现代文四十四回扩展阅读:
1、《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2、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3、小说创作背景: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由此就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
⑩ 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的原文
周瑜听说曹操大兵压境,连夜赶回柴桑。孙权的使者还没出发,他已回来了。鲁肃来到他
家,把孙权与文武各执己见的事说了一遍。周瑜说:“我自有主张,你可去请孔明来相见。”张昭、顾雍、张纮、步骘来见周瑜,力主投降。周瑜说:“我也愿降。”刚
送走四人,程
普、黄盖、韩当来见,力主抵抗。周瑜说:“我头可断,誓不降曹。”不一时,诸葛瑾、吕
范又来见,也主张投降。接着吕蒙、甘宁等来见,有要战的,有要降的,争论不休,周瑜说
:“明天见了主公再议。”
晚上,鲁肃引孔明来见。周瑜迎出中门,叙罢礼,分宾主而坐。鲁肃说:“曹操南侵,主
公拿不定主意,将军是什么见解?”周瑜指出曹兵强大,又以天子的名义出师,战则必败,
应该投降。鲁肃与周瑜力争,应该坚决抵抗,不应投降。二人争论激烈,孔明只是冷笑。鲁
肃困惑地问:“你冷笑什么?”孔明说:“我笑你不识时务,公瑾想投降,很有道理。”周
瑜说:“还是孔明有见识,和我同心。”鲁肃责问:“孔明,你怎么说这种话?”孔明说:
“曹操善于用兵,过去吕布、袁绍、袁术、刘表敢于对敌,都被他消灭了。只有刘豫州不识
时务,落得逃亡江夏,存亡不保。周将军决心降曹,可以保妻子,可以保富贵,至于国家的
兴亡,管他呢!”鲁肃大怒,指责:“你教我主屈膝受辱于国贼吗?”孔明说:“我有一计,
既不用牵羊担酒,纳土献印,也不用亲自渡江。只消派一个使臣,用小船送两个人过江,曹
操的百万大军必退。”周瑜说:“用哪两个人可退曹兵?”孔明说:“我在隆中时,就
听曹操在漳河畔建一铜雀台,极其壮丽。他听说江东乔公有二女,叫大乔、小乔,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扬言:‘我一愿扫平四海,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
,虽死无恨。’他提兵百万下江南,就是为此二女。将军何不去寻乔公,用千金买二女献给
曹操。”周瑜问:“你有什么根据?”孔明说:“曹操的幼子曹植,字子建,曾作《铜雀台
赋》,说他家该当天子,誓取二乔。”周瑜问:“你能记下来吗?”孔明说:“我爱它文字
精美,能背下来。”就把赋背诵一遍。其中有一句:“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其实,赋中所指为连接玉龙、金凤三台的两座飞桥,孔明故意借谐音曲解其意,把“二桥”
说成“二乔”,以激怒周瑜。果然,周瑜勃然大怒,指着北方大骂:“老贼欺我太甚!”孔
明说:“当年汉天子许公主与匈奴和亲,将军何惜民间二女?”周瑜说:“先生不知,大乔
是孙伯符将军的夫人,小乔是我妻子。”孔明故作惶恐,连连赔礼:“我实在不知,胡说八
道,死罪死罪!”周瑜说:“我与老贼誓不两立!”孔明又将他一军:“此事要三思,以免后
悔。”周瑜说:“我受孙伯符临终重托,哪有屈身降曹的道理?我早有北伐之心,虽刀斧加
头,也不会改变主意。请孔明助我一臂之力。”
次日孙权升堂,左边站三十余名文官,右边站三十余员武将。周瑜入见,孙权慰问后,周
瑜先问孙权对曹操南侵的看法。孙权说有劝他降的,有劝他战的,他还没拿定主意。周瑜就
先让张昭把降的理由说一遍,然后加以批驳,最后列举了曹兵的四大忌:第一,曹操亲率大
军南征,马腾、韩遂占据西凉,是后患;第二,北军不习惯水战,与擅长水战的东吴争衡;
第三,时值隆冬,马匹缺少饲草;第四,中原的士兵不服南方的水土,生病的很多。曹操犯
了兵家的四大忌禁,虽多必败。他愿领精兵进驻夏口,大破曹军。孙权站起身,立誓说:“
孤与老贼,誓不两立!” 周瑜说:“我愿为将军决一死战,就怕将军犹豫不决。”孙权拔佩
剑砍掉奏案的一角,说:“诸官再有说要投降的,这案子就是榜样!”说罢,他封周瑜为大
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把剑赐给周瑜,不论文臣武将有不听号令的,可立即用此剑杀死。周瑜收了剑,对众官说:“我奉主公的命令,率领大家破曹,明天都到江畔我
的行营听令,如迟到者,按七禁令五十四斩处罚!”
周瑜回到住处,请孔明来议事,说:“今天孙将军已决心抗曹,请先生为我出谋献策。”
孔明说:“孙将军还有疑虑,不可决策。”周瑜不信,孔明让他立即见孙权。周瑜见了孙权
,孙权果然还有疑虑。周瑜就把曹兵的实力再作分析,以充分的证据证实曹操自称百万大军
,其实不过四五十万人马,而且久战疲乏,虽多并不可怕,他只要五万精兵就足以破曹。孙
权才下定决心,让周瑜尽快进军,他带领人马支援,若不能取胜,他亲自与曹操决战。周瑜
退出,暗忖,孔明计谋高我一筹,是江东的大患,我必杀他。就连夜命人请来鲁肃,商量如
何杀孔明。鲁肃劝不下他,就提议让诸葛瑾去劝孔明投东吴。次日天刚放亮,周瑜坐在中军
帐,聚集文官武将听令。程普是孙坚的老将,对周瑜官比他大很不高兴,就推说生病,让大
儿子程咨代他去。周瑜指挥得当,调度有方。程咨回家跟父亲一说,程普才佩服周瑜是真正
的将才,忙去行营请罪。诸葛瑾请弟弟到家,还没来得及劝他投东吴,孔明早看出哥哥的意图,先劝哥哥投刘备。诸葛瑾无言以对,只好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