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史上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

江雪
江雪
发布于 阅读量 322
我国现代史上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

⑴ 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是什么

我国第一部白话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作的《水浒传》。

我国现代第一篇白内话小说是鲁迅于容1918年5月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一篇短篇小说,也是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1918年5月15日发表于《新青年》杂志。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它由13则日记组成,记录了“狂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深刻揭露了集权专制社会的“吃人”本质,表现出彻底反对集权专制社会的战斗精神。在艺术上运用了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⑵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是什么

《沉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
《沉沦》作者是郁达夫
郁达夫的原名是御文字打幅,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沉沦》(1921年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

⑶ 我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新诗集是《》。

我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新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
具体介绍如下:
一、简介:
《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开新文学运动之风气,是胡适先生里程碑式的著作。问世以来引起文学界、理论界的广泛争论,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二、创作背景:
胡适在家乡安徽绩溪接受过九年的私塾教育。1910一1917年由上海赴美留学,初人康奈尔大学农科,后来才弃农学文。1915年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跟从杜威研究哲学。留美的这几年是他一生非常关键的时期。首先,杜威的实用主义成为胡适思想吸收其理论主张的基础。由此,胡适提出了他的著名口号——“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此外,他与梅光迪、任鸿隽、杨杏佛等讨论文学改良,完成文学革命的发难之作—《文学改良刍议》,寄给国内的陈独秀,在《新青年》二卷五号上发表。为了实践自己的理论,胡适开始创作《尝试集》。《尝试集》的创作开始于1916年7月,第一编写于留美期间,后两编写于归国后。 出版于1920年,两年之内销售达一万部。1922年出增订四版,此版流传最广。《尝试集》初版与增订四版正文都分为三编,另有附录《去国集》所收诗篇,是胡适在1916年前所作的文言诗词。《自序》中说:“既已自誓将致力于其所谓‘活文学’者,乃删定其六年以来所为文言之诗词,写而存之,遂成此集。名之曰去国集”。因而,附录《去国集》既算是胡适对自己的过去的一个告别,也体现了胡适思想演进的一个背景。
三、主要内容:
尝试集》一共三编并附《去国集》。一编尚未脱胎于旧体诗,二三编则属自由诗体的大胆革新。
《尝试集》集初版于民国九年(1920)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印行,共出十四版,直到抗战事起无再版。从第二版到第四版,曾有增删。此拍品即为其中第二编第二版稿本,包括目录及自序一则,共录《一念》、《鸽子》、《人力车夫》、《十二月五夜月》、《老鸦》、《三溪路上大雪里一个孔叶》、《新婚杂诗五首》、《戏孟和》、《四月二十五夜》、《看花》、《你莫忘记》、《如梦令》、《十二月一日奔丧到家》、《关不住了》十四首白话诗及《老洛伯AuldRobinGray》、《希望》两首英文译诗并附原文铅印三张。胡适首倡白话文学,并努力进行试验,这本诗集是其1916年以来白话诗尝试成果之汇集。
四、代表作品:
(1)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2)鸽子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住,
夷犹如意,——
忽地里,翻身映日,
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
一颗遭劫的星
热极了!
更没有一点风!
那又轻又细的马缨花须
动也不动一动!
好容易一颗大星出来;
我们知道夜凉将到了:——
仍旧是热,仍旧没有风,
只是我们心里不烦躁了。
忽然一大块黑云
把那颗清凉光明的星围住;
那块云越积越大,
那颗星再也冲不出去!
乌云越积越大,
遮尽了一天的明霞;
一阵风来,
拳头大的雨点淋漓打下!
大雨过后,
满天的星都放光了。
那颗大星欢迎着他们,
大家齐说“世界更清凉了!”

⑷ 我国现代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一篇短篇作品,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它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新青年》月刊。内容大致上是以一个“狂人”的所见所闻,指出中国文化的朽坏。《狂人日记》在近代中国的文学历史上,是一座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
《狂人日记》写于一九一八年四月,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小说,也是现代中国的新文学的第一篇杰出作品。发表于《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后收入《呐喊》集,编入《鲁迅全集》第一卷。
《狂人日记》的主题,据鲁迅说,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弊害”何在?乃在“吃人”。鲁迅以其长期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深刻观察,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封建主义吃人!
鲁迅曾说,《狂人日记》“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抨击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的确,《狂人日记》在近代中国的文学历史上,是一座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
鲁迅在发表《狂人日记》之前,不但写了《文化偏至论》、《魔罗诗力说》等文学论文,翻译了许多“域外”的进步小说,还创作了文言小说《怀旧》,其主要思想都在于唤起人们的觉醒。然而,作为一个先进的知识分子,声音虽然激进,但毕竟缺少呼应,不能造成一个运动。而《新青年》向封建思想和封建文化首先发难后,虽然也一时有些寂寞,但大家一起鼓动,终于形成了一股势力,其影响就震撼人心了。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周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秉臣。笔名除鲁迅外,还有邓江、唐俟、邓当世、晓角等。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人称“文教思革”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县,小时享受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败变得贫困。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但是因为一部影片,深知仅仅医生是不能拯救中国人,从此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鲁迅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时年38岁。在此之前,他是一名医学院学生,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鲁迅生平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1923年因家庭琐事和弟弟周作人决裂,搬出了八道湾。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六卷)。2022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八卷)。他的著作主要有《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从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小说《祝福》《阿Q正传》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⑸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鲁迅 《狂人日记》

⑹ 鲁迅先生的什么作品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现代白话小说。令人惊异的是,这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具有开山意义的作品,已经显示出极其成熟的特色,使后来的许多研究者为之倾倒. 下面,我将对《狂人日记》进行个人化的解读,其中自然有偏颇之处,然而作为一位读者,我想也可以有放肆一下的权力。 翻开《狂人日记》,首先进入读者视野的是“狂人臆想的世界”。这个狂人臆想的世界,是通过“常人视角”叙述出来的:狂人发病枣旁人侧目枣家人延医救治枣狂人复原。这一层的意思凡识字者均可以解读出来,因为在小说的“序”中清楚地交待了: 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 通过常人视角,我们可以合理地解释狂人眼中他人对其的“迫害行为”。比如小说的第一节中狂人记道: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根,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因为得知狂人发了狂,因此大家对他有些害怕,并且议论他的事情,然而落在狂人的眼里,却认定是大家谋划好了,要害了他了。 再如,狂人的大哥请了医生来给狂人诊治,开了药,嘱咐大哥赶快给狂人吃下,然而在狂人的眼里,却是这样的情形: 老头子跨出门,走不多远,便低声对大哥说道,“赶紧吃罢!”大哥点点头。原来也有你!这一件大发见,虽似意外,也在意中: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 有了这些描写,于是我们得到一个完整的符合逻辑的故事:一个年轻人由于脑筋出了毛病,因此疑神疑鬼,臆想所有人都在对他进行迫害,并且吃人,但不久之后由于医生的治疗年轻人的疯病治愈了,重新进入了正常人的生活轨道(赴某地候补矣)。我们所看到的“狂人日记”就是这样一个医学上的病例的记载。由于鲁迅曾经学习过医学,并且护理过患精神病的家人,因此这份“狂人日记”模拟得十分真切、详尽。 以上是对《狂人日记》的第一层解读,然而大多数人都可以很轻易地透过病例的假象,看到鲁迅以象征的形式对封建传统所进行的批判枣在这里,我将它作为我的第二层解读,即狂人“狂行下的表层批判”。 当我们以“狂人视角”对作者笔下的世界进行关照时,我们就开始了解狂人眼中的世界真相:狂人忽然醒悟“传统”杀人、吃人的罪恶枣周围人无法容纳清醒者开始对他进行迫害:加之“疯”的罪名枣狂人重新屈服于恶势力,同流合污(或被吃)。 这是在《狂人日记》发表的当时和以后,大多数评论者所解读出来的共同结果。在这种解读中,出现了一个时代化的批判对象:“传统礼教”----这正是新文化运动着力批判的对象。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以此为自己批判的焦点,是无可置疑的,而且也的确是鲁迅当时的创作目的,在作品中,也用狂人的自白清楚地昭示出来: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另外,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也曾表示《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正因为有了这种共同的解读,《狂人日记》才被作为“五四”启蒙运动的一个文学范本,通过它,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打起一面大旗:“救救孩子”! 然而一个文本在它被创作完成之后,便脱离了作者成为独立存在的事物,因此在不同的时代中,不同的读者将会有不同的解读出现。正如世纪末的今天,在我的眼中,《狂人日记》可以解读出的第三层意义:这就是狂人“对人类的深层批判”。 依然是通过“狂人视角”关照周围世界的真相:敢于对世界和人生做抽象思考的狂人,发现了人与人之间提防、倾轧、残杀,并且已经成为一种难以扼止的恶性循环: 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都用着疑心极深的眼光,面面相觑。…… 于是狂人呼吁人类和睦相处: 去了这心思,放心做事走路吃饭睡觉,何等舒服。这只是一条门槛,一个关头。 然而: 他们可是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师生仇敌和各不相识的人,都结成一伙,互相劝勉,互相牵掣,死也不肯跨过这一步。 绝望当中狂人呐喊、呻吟,发出“救救孩子……”的绝望之音。 对人类整体的批判也许并非鲁迅创作时清醒的本意,但狂人眼中的常人世界却具有广阔的共时性和世界性,因而其批判便决不仅止于五四前的中国国民而可以延伸到整个人类;其批判所指的人类劣根性也不是仅仅消灭“封建文化制度”并可以根除----也许它本就是人类基因中根深蒂固的一个分子,永远无法消除,并将在最终导致人类的自我毁灭。这征兆,我们在今天已经可以看出:可以将地球毁灭几千次的核武器、每个人都参与其中的对地球的污染、因人类道德沦丧爆发出来无法治愈的世纪疾病“爱滋”……鲁迅正是因为看到了人类的这种难以根除的劣根性,因此才感到深深的绝望,“救救孩子”的呼声之后才不是一个“感叹号”而是“省略号”。在他看来,这呼声俨然如将封闭在无法打破的铁屋子里的将死之人唤醒,使他们感到无法解脱的痛苦。 然而鲁迅始终是一位直面现实的勇士,即使他内心中已经感到绝望却仍然站起来进行绝望中的反抗。而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在今天也并非全部灭绝,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已经有人在呼吁保护地球、建立绿色家园,有人在“以笔为旌”,寻找人类的终极价值……虽然这呼声十分微弱,但却令人看到了人类世界的最后曙光

⑺ 中国现代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什么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一篇短篇作品,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专。它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属白话文小说。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新青年》月刊。内容大致上是以一个“狂人”的所见所闻,指出中国文化的朽坏。《狂人日记》在近代中国的文学历史上,是一座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另有果戈里的同名作品《狂人日记》。

⑻ 鲁迅创作的( )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短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一篇短篇小说,也是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1918年专5月15日发表于《新青年》属杂志。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它由13则日记组成,记录了“狂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深刻揭露了集权专制社会的“吃人”本质,表现出彻底反对集权专制社会的战斗精神。在艺术上运用了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支持10楼)

⑼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是什么

第一部白话短复篇小说集:郁达制夫的《沉沦》。

1、第一部新诗集:胡适的《尝试集》。
2、第一部话剧剧本:胡适的《终身大事》。
3、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郁达夫的《沉沦》。
1921年10月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
4、第一无产阶级的诗歌集:郭沫若的《恢复》。
5、第一无产阶级的戏剧团体:1929年由夏衍、郑伯奇等组织的上海艺术剧社。
6、最早的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
7、最早使用意识流手法写作的短篇小说:郭沫若的《残春》。
8、最早的一个诗刊:《诗》朱自清等编。
9、最早出现的报告文学作品:瞿秋白的《饿乡纪程》和《赤都新史》。
10、最早写童话的作家:叶绍钧。

⑽ 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

鲁迅<狂人抄日记>

《狂人日记》是袭鲁迅的一篇短篇小说,也是第一篇白话小说。1918年5月15日发表于《新青年》杂志。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它由13则日记组成,记录了“狂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深刻揭露了封建主义的“吃人”本质,表现出彻底反封建的战斗精神。在艺术上运用了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江雪在2023-06-23 21:24:03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yanqing/60799.html


上一篇:男主姓冷的总裁小说替身妻子
下一篇:小说嫁给总裁三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