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二叫银钏的校园小说

孙灵槐
孙灵槐
发布于 阅读量 131
男主二叫银钏的校园小说

⑴ 有一个古装剧里有金钏银钏两个女人的

薛平贵与王宝钏吗,王宝钏不是有两个姐姐分别叫金钏,银钏

⑵ 与桥有关的成语、俗语、诗句、对联、故事、传说、新词、小说、散文各有哪些(出自名家之手)

1、桥的诗歌:
《诗经.大雅.大明》
造舟为梁,不显其光。
诗中写武王之母太姒来归之情,文王亲自迎亲于渭水,渭水无车,于是立即“造舟为梁”,以通亲好,显示了文王对太姒女的真挚感情和遇事果断的魄力,因而极大地显示了文王的光辉。这可以说是我国诗歌中最早出现咏桥的名句。
元稹(779-813)字微之,曾为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 《寄乐天》:“天下风光数会稽,灵汜桥前百里镜,安得故人生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灵汜桥在五云门外,今废。此诗写越州风光的优美,热情邀请白居易来越州销魂。
陆游(1125-1210),山阴人。古代爱国诗人,他一生所存9300 多首诗至少写到30多座桥,有百余首桥诗。陆游与云门寺结下深厚的感情,这里曾经是陆游早年读书之处,史称“ 云门草堂”。《五云桥》:“若耶北与镜湖通,缥缈飞桥跨半空。陵谷双迁谁复识?我来徙倚暮烟中。”第二句是描绘石桥的千古佳句。《秋思》:“山步溪桥又早秋,飘然无处不堪游,僧廊偶为题诗入,鱼市常因施药留”。
绍兴城里的桥,陆游也写了不少咏桥诗,如:《夏秋之交小舟早夜往来湖中绝句》:“城南天镜三百里,缭以重重翡翠屏。最好长桥明月夜,寄船策蹇上兰亭。”《月下自三桥泛湖归三山》:“素璧初升禹庙东,天风为我送孤篷。山横玉海苍茫外,人在水壶缥缈中。茅舍灯青闻吠犬,苹汀烟淡见惊鸿。白头尚耐清寒在,安得终年伸钓翁。”《秋夕虹桥舟中偶赋》:“解缆初离小市门,放篙冲破一溪云。露萤合散自成阵,水鸟飞鸣如觅群。枫落河疏秋渐老,河倾斗转夜将分。书生老负功名志,醉里长歌强一欣。”
徐渭(1521-1539),山阴人,为明代著名诗人、戏剧家、书画家, 我国青藤画派创始人,写了不少咏桥诗。如:《柳桥不知谁氏园,旧有梨树六株,花甚盛。余每当月夜坐观移时,拟买之屋而扁曰香雪园,今归谁氏,梨且斫尽矣》,这诗题目较长,对柳桥梨树表达了深切的情意:“六树梨花打百球,昔年曾记柳桥头。娇来靥靥西施粉,冷伴年年燕子楼。不受三郎催羯鼓、好当一梦入罗浮。今来斫尽谁家圃,鼙负山人扁额休。”
李慈铭(1834-1894),被尊为一代文史大师, 写过一些颂赞绍兴柳桥的诗:《寓山四负堂谒祁忠惠公像》:“一泓清绝寓园中,角巾屹然水中止。讲学同源幸得人,柳桥携手王元趾”句。《东郭门外渡东桥吊余忠节公尚书二首》:此诗作者有自注:“明季状元殉国者,公与杞县刘文正、吉水刘文忠三人而已。”“一死从容完晚节,二刘先后重拜名。隔城亦有尚书在,惭见桥东一水清。”另外还有一些桥诗如:《青田湖竞渡词十六首》:“虹桥三里小红楼,楼下人家早舣舟。钏影隔窗灯未灭,晓星帘幕各梳头。”《月夜待家慈近泛霞川》:“全家阑夜泛轻舠,烛影霞川五里遥。临水人家花夹岸,笛声吹月满红桥。”《鉴湖柳枝词十二首》:“三两渔庄老树边,渔娃补网橛船头。板桥茅屋湖南埭、带雨拕花更可怜。”《微雨中过湖塘二首》:“西跨湖桥雨到时,四山烟景碧参差。白云忽过青林出,一角斜阳贺监祠。”
周作人(1885-1967),绍兴人,是对新文学作出过多种贡献的作家, 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很高地位,写了不少歌咏绍兴桥梁与怀念的诗。如《苦茶庵打油诗( 二十四首)》其九:“惟念水澄桥下路骨灰瓦屑最难看。”《苦茶庵打油诗补遗(二十首)》其九:“柳桥无复清冷水,梅市空余暗淡山。 ”《吾家数典》诗其六:“清道桥下百姓家,逸斋遗教是桑麻。”《往昔三十首(三之五)》中的《河与桥》一诗:“往昔居越中,吾爱河与桥/城中多水路,河水劣容舠/曲折行屋后,舍橹但用篙/夏日河水干,两岸丈许高/洞桥如虹亘,石梁横空跷/亦常有过楼,步屦声非遥/(板桥上有屋通岸人家,名曰过楼,亦曰过桥,为居民所私设者,唯城内有之。) 行行二三里,桥影错相交/既出水城门,风景变一朝/河港俄空阔,野板风萧萧/ 试立船头望,炉峰干云霄/。”
2、桥的谚语:
桥头上跑马------走投无路
桥是桥,路是路------一清二楚
桥孔里插扁担-------担当不起
3、桥的名言佳句:
桥西暮雨黑,篱外春江碧。
桥通小市家林近,山带平湖野寺连。
轮势随天度,桥形跨海通。
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
4:桥的史话:
公元35年东汉光武帝时,在今宜昌和宜都之间,出现了架 设在长江上的第一座浮桥。
建于1706年的沪定铁索桥跨长约100m,宽约2.8M,由13 条锚固于两岸的铁链组成,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经 渡此桥,由此更加闻名。
灌县的安澜竹索桥建于1803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竹 索桥,全长34O余米,分8孔,最大跨径约61m,全桥由细竹蔑编粗五寸的24根竹索组成,其中桥面索和扶挡索各半。
在秦汉时期,我国已广泛修建石粱桥。世界上现在是保 存着的最长、工程最艰巨的石粱桥,就是我国于1053一1059年 在福建泉州建造的万安桥,也称洛阳桥,此桥长达800米,共47 孔,位于“波涛汹涌,水深不可址”的海口江面上。此桥以 磐石铺遍桥位底,是近代筏形基础的开端,并且独具匠心地用养殖海生牡蛎的方法胶固桥基使成整体,此也是世界上 绝无仅有的造桥方法,近千年前就能在这种艰难复杂的水文 条件下建成如此的长桥,实是中华桥梁史上一次勇敢的突破。
1240年建造的福建潭州虎渡桥,也是最令人惊奇的一 座粱式大桥,此桥总长约335m,某些石粱长达23.7m,沿宽度 用三根石粱组成,每根宽1.7m,高1.9m,重达200多吨,该桥一直 保存至今”历史记载,这些巨大石梁桥是利用潮水涨落浮运建 设的,足见我国古代加工和安装桥梁的技术何等高超。
我国古代石拱桥的杰出代表是举世闻名的河北省赵 县的赵州桥(又称安济桥),该桥在隋大业初年(公元605年左 右)为李春所创建,是一座空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净跨37m, 宽9m,拱失高度7.23m,在拱圈两肩各设有二个跨度不等的腹 拱,这样既能减轻桥身自重,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加美 观,赵州桥的设计构思和工艺的精巧,不仅在我国古桥是首屈一指,据世界桥梁的考证,像这样的敞肩拱桥,欧洲到19世纪中叶才出现,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多年,赵州桥的雕 刻艺术,包括栏板、望柱和锁口石等,其上狮象龙兽形态逼 真,琢工的精致秀丽,不愧为文物宝库中的艺术珍品,我国 石拱桥的建造技术在明朝时曾流传到日本等国,促进了与世 界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并增进了友谊。
广东潮安县横跨韩江的湘子桥(又名广济桥)此桥始 建于公元1169年,全桥长517.95m,总共20墩19孔,上部结构有 石拱、木梁、石梁等多种型式,还有用18条活船组成的长达 97.30m的开合式浮桥,设置浮桥的目的,一方面适应大型商 船和上游木排的通过,并且也避免了过多的桥墩阻塞河道, 以致加剧桥基冲刷而造成水害,这座世界上最早的开合式 桥,柱石桥之长、石墩之大、桥梁之多以及施工条件之困难 工程历时之久,都是古代建桥史上所罕见的。。 8. 1957年,第一座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胜利建 成,结束了我国万里长江无桥的状况,从此“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桥的正桥为三联3X128m的连续钢桁粱,双 线铁路上层公路桥面宽18m,两侧各设2.25m人行道,包括引 桥在内全桥总长1670.4物,大型钢梁的制造和架设、深水管柱基础的施工等,对发展我国现代桥染技术开创了新路。
1969年胜利建成了举世瞩目的南京长江大桥,这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施工,并使用国产高强钢材的现代大型桥梁,正桥除北岸第一孔为128m简支钢桁粱外,其余为9 孔3联,每联为3x l60m的连续钢桁粱。上层是公路桥面,下层 为双线铁路,包括引桥在内,铁路部分全长6772m,公路部 分为4589m,桥址处水深流急,河床地,质极为复杂桥墩基础 的施工非常困难。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显示出我国的建桥事 业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也是我国桥梁史又一个重要标 志。
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石拱桥是1946年瑞典建成的 绥依纳松特桥,跨度为155m。
世界上第一座具有钢筋混凝土主梁的斜拉桥,是 1925年在西班牙修建跨越但波尔河的水道桥,主跨为60.35m
西班牙的卢纳巴里奥斯桥,跨径达440m,采用了双 面辐射形密索布置,为目前世界上跨径最大的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
香港青马大桥横跨青马湾海峡,与香港新机场相连, 耗资9.15亿美元。该桥跨度为1377m。名列世界第五,与江阴长江大桥是“姐妹桥”。
日本明石海峡桥,横跨日本内海,使日本神户与淡 路岛紧紧相连。这座大桥全长3190M,中央跨度1990m将于 1998年竣工。它可以承受里氏8.5级地震,是世界第一的悬 索桥。
华夏第一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是我国“八五”规划的“两纵两横”国道主干线中沿海主骨架的跨江工程,是目前 中国第一、世界第四大跨径钢悬索桥。大桥由桥塔、主缆、锚旋和钢箱梁等主要部件组成。大桥全长3071 米,主跨1385米;桥面宽33.8米,双向六车道,设计车速100公里/小时;通航净空为50米,可通行五万 吨级巴拿马型散货轮。江阴长江公路大桥的两根主索,各长2400多米,直径近1米,每根重1.4万 多吨,主索用127根直径5.3毫米的钢丝搅成索,再由169股钢索组成主索。主桥每边有85个吊杆,每个吊杆2根,用以连结主索和桥面。 两岸索塔标高为196.236米,相当于65层搂高。北塔基长43.5米,宽73.5米,下有123根近90米长的基础桩。北锚的混凝土陈井平面长69米,宽51米(面积相当于一片足球场大)。沉入地面58米,被称为世界第一大沉井。江阴长江大桥于1994年11月22日正式开工,1999年10月1日胜利通车,名列“中国第一,世界第四”。

⑶ 87红楼梦里扮演银钏的演员

《红楼梦》里没有“银钏”这个人物,只有金钏、玉钏。
金钏,是曹雪芹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王夫人房中的丫鬟。本姓白。有一个妹妹,叫做“玉钏”,同是王夫人房中丫头。后跳井自杀。
玉钏,金钏的妹妹,王夫人的丫头。金钏投井后,王夫人便把金钏的月钱给了玉钏。金钏周年,玉钏独坐廊下垂泪,可见底层人民的骨肉之情。
87版《红楼梦》:
金钏的扮演者:张迎玖
玉钏的扮演者:于杰

⑷ 秦腔剧本

王宝钏-----正旦(简称旦)
王允----老生(简称生)
家院----杂角(杂)
生(慢板)
我离了相府奔城南,寒窑里去看儿宝钏,
行来至鸿沟用目看,(二六)见一位妇人化纸钱,
她头上缺少帕儿苫,身穿一领布丁衫,
腰系罗裙少半片,足下的绣鞋露指尖,
前容儿不曾看得见,后影好似儿宝钏,
我二老双双都在世,儿与何人化纸钱?
是是是来明白了,因平贵命丧西凉川,
丞相家女儿识大理,妻与夫化钱理当然。
我一步来得迟罢了,我儿回上寒窑院。
观寒窑只有四堵墙,想要看天站厅堂,
下无砖瓦上无梁,到晚来还能见月亮,
怪道来奴才不回转,他为的冻暖夏又凉,
叫家院上前去叩门,你就说来了年迈人(齐)
杂:禀相爷,来到寒窑。
生:上前叩门。
杂:三姑娘开门来,相爷到了。
旦(二六):耳听窑外有人唤,言说是爹爹到窑前,
我这里开门把父见,王宝钏跪倒在父面前(留)
生(摇板):老了老了真老了,寒窑里老了儿宝钏。
旦:儿先问爹爹好不好,我的娘安康可安康?
生:问父好为父好,你的娘为你两泪汪。
旦:问爹爹你不在相府,来到了寒窑为哪桩?
生:我儿既问来路情,听父与你说心上,
(二导板)八月中秋摆宴场,(慢板)举家满门坐两厢,
父叫声金钏你大姐在,(二六)叫银钏你二姐她应一言,
父叫声宝钏人不在,推杯不饮泪下来,
细思想搬儿回相府,与儿另选意中人(留)
旦(二六):爹爹讲话无道理,孩儿我不进相府门,
当初击掌盟誓愿,老爹爹莫要费苦心。
生:栽松栽柏莫栽花,养儿女莫养外姓家。
旦:既然儿是外姓家,老爹爹就该忘记她。
生:穿绸穿缎莫穿纱,生儿女莫生女娃娃。
旦:既嫌儿是女娃娃,当初何不掐死她(留)
生(双椎带板)奴才讲话太可憎,气得老夫满腹疼,
叫家院催轿莫久停,今后权当儿莫生。
王宝钏,小蠢材,唉,蠢材呀(下)
旦(做看状,唱紧七椎)
我见得爹爹他走远(喝场)爹爹,尊堂父,老爹爹,
不由叫人泪不干,若要我把愁眉展(截)
除非是平郎回窑院。
平郎,平郎,唉,平郎呀。
(完)

⑸ 薛平贵与王宝钏的最后结局是什么

《薛平贵与王宝钏》大结局最后在一起了。

平贵封王母为皇太后,王母请求平贵让王允到万寿宫陪自己终老,平贵因此封王允为老太师。魏虎被乱棍打出金殿并斩首示众,平贵又命银钏手持金碗到街头行乞。银钏手中的金碗成了她讨不到钱的罪魁祸首,银钏懊悔不已。

平贵封葛青和小莲为公主、葛大和张伟为王,并赐小莲和张伟择日成婚。平贵任命凌霄为西凉王。代战来到金殿,宝钏和代战最终姐妹相称,平贵封代战为西宫,协助宝钏掌管后宫。

剧集评价:

《薛平贵与王宝钏》改编自民间传说,讲述的是流落民间的太子薛平贵与相国千金王宝钏历经磨难、不畏强权、不怕贫穷的真爱故事。该剧特别注入了不少时髦元素,以“宫斗”开篇,无论是京剧里还是史实记载,薛平贵都是出生穷苦的农民家庭,自幼习得一身好武功。

经过改编后,薛平贵不仅从草根变成了“低调”的贵族,桃花运也明显“旺”了不少,吸引到养父薛浩的亲生女儿薛琪、西凉国代战公主等。除了宫斗、抛绣球等高潮戏码,剧中更是重现了民间传说中的经典桥段,如华丽喜庆的“彩楼配”,悲情感人的“三击掌”,还有“红鬃烈马”展现了不少精彩武打戏份。

⑹ 薛平贵与王宝钏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平贵封王母为皇太后,王母请求平贵让王允到万寿宫陪自己终老,平贵因此封王允为老太师。魏虎被乱棍打出金殿并斩首示众,平贵又命银钏手持金碗到街头行乞。

银钏手中的金碗成了她讨不到钱的罪魁祸首,银钏懊悔不已。平贵封葛青和小莲为公主、葛大和张伟为王,并赐小莲和张伟择日成婚。平贵任命凌霄为西凉王。代战来到金殿,宝钏和代战最终姐妹相称,平贵封代战为西宫,协助宝钏掌管后宫。

(6)男主二叫银钏的校园小说扩展阅读

《薛平贵与王宝钏》唐朝,皇宫郑妃为了争宠和皇后的地位谋害魏妃母子,魏妃叫杜忠带太子逃离皇宫,逃到薛家庄,杜忠死在薛家庄。太子被薛家庄的薛祥抚养。

十八年后,太子是一个文武双全的薛平贵,因家道中落,至长安城投亲不周,辛经二位花郎收留并结拜。

王宝钏是丞相王允的三女儿,她天生丽质,聪明贤慧。她选中了薛平贵。不料其父嫌贫爱富坚决不允。无奈之下,她与父亲三击掌后断绝了父女关系,嫁给薛平贵住进了寒窑。后来,薛平贵从军征战,远赴西凉,王宝钏苦守寒窑。王宝钏贫病困顿,挖光了周围的野菜,苦度日月。

慧薛平贵历尽风险,屡遭垂涎王宝钏美色的李明暗算,同时也屡闯难关,战功赫赫。后来,薛平贵娶了西凉国代战公主,当上了西凉国的国王。

十八年后,薛平贵接获义兄送来原配王宝钏血书一封,遂单骑走三关直奔长安城,与王宝钏寒窑相会,魏虎得知,又欲加害於薛平贵,却反使薛平贵乃大唐皇子李温的身份被证实,魏虎兵变谋反,幸代战公主率领西凉兵马解危,魏虎遭惩,平贵登基为帝,封为王宝钏为正宫皇后,封为代战公主为西宫,一家大团圆。

⑺ 关于红楼梦,非常急

真好我们怎么就没留过这样的作业啊……这下面的问题都是我觉得有必要了解的,有的是我写的,有的是从别的地方直接贴过来的~希望你考试能过啊~~
1、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薛宝钗、贾母这五位主人公的主要故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潇湘子雅谑补余香,病潇湘痴魂惊恶梦
王熙凤弄权铁槛寺,变生不测凤姐泼醋,王熙凤致祸抱羞惭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诉肺腑心迷活宝玉,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滴翠亭杨妃戏彩蝶,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史太君破陈腐旧套,宴海棠贾母赏花妖,散余资贾母明大义
2、林黛玉初进贾府时为什么那样紧小慎微? 一个水做的女孩儿,敏感又些许脆弱,寄人篱下的孤寂与自卑,勾心斗角的厌弃与彷徨导致她步步留神,处处小心,无非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得无奈举措。
3、红楼梦中香菱跟黛玉学诗,黛玉为什么要香菱先看王维的诗,再看杜甫的、再看李白的。然后才去看陶渊明等人的诗呢?为什么作者这样安排顺序?
由浅至深循序渐进啊,先看王维的,是因为我觉得描述中诗句里直抒胸臆或者直接的景物等的描写比较多,好理解;杜甫和李白的诗句具有大家风范能够为初学者定下一个很标准,层次又不显低的模版;至于陶渊明等人就过多的涉及到出世入世等深奥的问题了,是要在有一定的基础上才可以理解的。
4、贾府为什么由荣到衰
贾府是个诗礼簪缨之家,钟鸣鼎食之族,它由“烈火烹油,鲜花着锦”
的盛世,无可奈何的走向日暮途穷的“未世”,最后“忽啦啦似的大厦倾
错惨惨似的灯将尽”,一败涂地,表演了一出“树倒猢狲散”的家庭悲剧,
小说以贾府的衰弱过程为一条重要的副线,贯穿起史王薛等各大家族的没
落,描绘了上至皇宫,下及乡村的广阔历史画面,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封
建未世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趋
势。
一、安富尊者多,运筹谋划者少,这是贾府衰败的首要原因。主要表现在
四个方面。
其一,主子养尊处优,下人得过且过。
其二:主子滥用职权,损公肥私。
其三,奴仆刁钻,离心离德。
其四:矛盾错综复杂,冲突激烈残酷。
二、奢侈浮华,出多入少,这是贾府败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三、儿孙一代不如一代,后继无人,这是导致贾府衰败的第三个重要原因。
以上三个方面,注定贾府衰弱破败的悲剧结局,但是像这样的贵族大家
庭,毕竟有些“百足之虫”的本领,在一段时间内可以“死而不僵”,而且
它一度还给人以繁荣昌盛的假象。这是一个过程。

小说在开始的时候,贾府其实已处于“死而不僵”的状态,元春晋封为
贤德妃,像一剂强心剂,使它开始回光返照,此时正是元霄佳节,这种假象,
只能勉强维持了一年,侍到次年的元宵节,它便开始显露出僵硬的景象。第
五十三回五十四回,描写贾府过年的情景,“除夕祭宗祠”仍颇为隆重,但
到元霄开夜宴时,族人来者却寥寥无几。从此败越来越多,如第二十七回写
到贾链凤姐与鸳鸯商议典当贾府的“金银家伙”,以解燃眉之急,恰在这时,
夏太监又传话来“借银子”,令贾链哭笑不得,妄想“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
万的财就好了。”之后,林之孝便建议遗散些老奴及多余的丫环,说:“如
今说不得先时的例了,少不得大家委屈些,该使八个的使六个,该使四个的
使两个。”封建大家庭历来以人丁兴旺,奴仆成群相夸耀,然而贾府今非昔
比,过多的人口已经成了沉重的负担。待到这一年的中秋节,它那下世的光
景,就展露无遗,到处是凄清悲凉的景象;庸俗而不吉利的笑话,令贾母越
发不安,祠堂里发出了令人发骨悚然的悲叹声,百足之足的未日,已为期不
远。

按照曹雪芹原来的艺术构思,贾府的最终败落,是在次年的元霄节。其
方式,是被朝廷籍没家产,其结果是“是树倒猢狲散”,有人说,贾府之败
主要应归于抄家。其实,纵然不被抄家,贾府也必然要败亡,因为它僵死的
内因已经十分充分,抄家只是外因,只起了催命的作用,不过中雪上加霜而
已,后四十回基本是完成了这一悲剧结局,但留下了“延世泽”及“兰桂齐
芳”的光明尾巴,似不尽合雪芹原意。
5、
研究红楼梦人物名字意义是什么?
很多人的名字或是暗喻了他的本性或是暗示了他今后的命运
英莲-------实在命运应怜啊。
贾雨村姓贾名化--假话吧。表字时飞----也真弄出了不少事非呢。
甄士隐的家人霍启----不仅祸起---把英莲给丢了,而且火起---让甄士隐家也一把火烧光了。
甄士隐的丫头娇杏---确实侥幸,偶因一回头,便为人上人了。嫁给了雨村很快扶正生了孩子。
甄士隐——真事隐
贾雨村——假语存
冯渊——逢冤
卜固修——不顾羞
卜世仁——不是人
石呆子——实呆子
贾化——假话
单聘仁——擅骗人
坠儿——赘儿
靛儿——垫儿
戴权——大权
张有士——张有事
秦业——情孽
贾政、贾敬——假正
宁府与荣府更是宁者不宁,荣者不荣了。
冯渊实在是逢冤了,为了个丫头,居然被人打死。
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
元迎探惜(春)——原应叹息
秦钟更是一情种了。
詹光实在是---沾光
蘅芜苑——恨无缘

宝玉却保不住玉,黛玉居然没有带玉。
6、形容一下林黛玉
掩棺扶琴荷锄葬花的林妹妹,如此灵秀的女孩子,没有薛宝钗的温婉娴淑,没有史湘云的率真直爽,没有秦可卿的妩媚多情,没有探春的大气爽利,没有王熙凤的果断机智也没有元春的雍容华贵但是她也不像薛宝钗一样圆滑世故,不像史湘云一样口无遮拦,不像妙玉一样孤标傲世,不像迎春一样怯懦软弱,更不像王熙凤一样心狠手辣。她就像是出水的芙蓉,香远益清纯洁无瑕,并且敢于反抗封建家族追求自己的爱情并不惜所需付出的代价,是个完美主义者。但是从小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得她敏感而脆弱,但即使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生活林黛玉依旧是坚持自己碾冰为土玉为盆半卷湘帘半掩门的性格
7、评价贾宝玉
长得特招女人稀罕,无论哪个年龄段的女人
有才气,有能力却又非常厌恶官场上的人情世故,不愿意参加科举,不愿意学习那些所谓的好书
性格体贴而又敏感,有些执拗,在那个封建社会中,他待人处事等行为举止都为大家所纳罕。
他说女孩子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土的材质,见了女孩子就清爽;
他说女孩子年轻时是价值连城的宝珠,结婚后是失去光彩的珠子,等到老了就成了鱼眼珠了,都是至理名言啊
稀罕起东西来,一针一线都是好的,不痛快起来,任它金银还是珠宝,都不放在心上。
总之,在那个时代,是个叛逆而又体贴的人,而他的叛逆,又只是因为他在率真的追求他心中真正想要的。
8、简述探春的性格特征
作为贾府的小姐,庶出的身份颇为尴尬。赵姨娘和贾环的愚昧无知又经常令她很丢脸。天性好强又天资聪颖的探春,容貌出众,却为了摆脱这种尴尬处境,极力想要摆脱,从中又可以看出她的决断。很多方面她和王熙凤有好多相似之处,都争强好胜,都是口齿伶俐,都是一百个男人也比不过她。不过,探春不光有能力,也有一颗敢于创新的心,敢说敢干,力挽狂澜于即倒。可惜仅凭一己之力,又是女儿身,在那个年代,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带着一颗破碎的心,远嫁
9、简述晴雯的性格特点
晴雯被称做林黛玉的影子,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她刀子嘴,豆腐心;从赶丫环坠儿一事可以看出,拿簪子扎坠儿,是惩罚她,希望她能记住这次教训,以后不要再做这种事情;赶紧赶走她,是因为她了解这府里的情况,知道凤姐是怎样的人,知道如果凤姐查到坠儿,事情就不只是赶走这样简单,是为了坠儿着想才会如此。
争强好胜;宝玉骂了她以后,她独自生闷气,对于主子的使唤不闻不问,直到撕扇换千金一笑,事情才罢了。
对于不公平看不惯的事情敢于提出异议;袭人不知不觉间就享受了收房丫头的事情遭到了晴雯的冷嘲热讽。
是一个敢于追求的人,被宝玉看作红颜知己。
10、红楼梦中黛玉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
宝玉说到“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和她生分了”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所叹者,你既为我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矣,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今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至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d恐不能持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不禁滚下泪来。
11、红楼梦的历史意义
为了社会,为了文学——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寻踪
200多年前,曹雪勤先生创作了长篇小说《红楼梦》向世人奉献了一部辉煌的文学巨制,将中国的文学创作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为国人留下了一份足以傲视天下的精神文化遗产。对于这样一部作品,大家当然很想洞察作者的创作动机以及作者究竟想通过作品表达什么,200多年来,许多人通过不同的方式对此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红楼梦》已是发愤之作
之所以首先提到这个问题,是因为他不仅预示出《红楼梦》的分量价值,更重要的是他使《红楼梦》创作的最前端,是这件事发生的由头。
中国人有发愤立言,发奋著书的传统。司马迁在史记自序中就提出过: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遂作《离骚》,左丘失明,阙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红楼梦》正是这样孕育,发生,横空出世。
用沧桑二字来概括曹雪芹的经历是再贴切不过的了,其由童年、少年,到青年、中年,及至人生尽头,真正是沧海桑田之变化。曹家有着那个时代最为荣耀的背景,其曾祖母为皇帝的乳母,祖父系皇帝的奶兄弟,祖上的官爵为皇帝钦点,且又是当时的第一等肥差,其荣华富贵非一般官宦所能比拟。然而,随着朝廷主子的变动,顷刻间曹家似大厦倾覆,树倒猢狲散,锦衣纨绔的他沦为饥寒交迫的穷小子。翻天覆地的变故,天堂地狱般的反差,对他心灵造成的巨大撞击,在他灵魂深处造成的深重创痛,只有他自己深知,别人谁也无法准确道出。而曹雪芹是何等聪明之人,何等饱学之士,有着何等的才情?能不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吗?不平则鸣,有感而发。于是,他倾全部精力,即毕生所学,用血泪凝结成荡气回肠的《红楼梦》
《红楼梦》的创作发端于作者对女性的钟爱与同情。
曹雪芹说过,《红楼梦》是为闺阁昭传,记述闺友闺情。书中所塑造的一个个光彩夺目的女性人物形象,以及作者对女性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表明了他的真心实意。
曹雪芹是这样表白的也是这样实实在在做的。翻开《红楼梦》,作者浓墨重彩的描写了一批千古不朽的女性人物形象。她们光彩照人,典型生动,决无一人类同以往作品。她们是生活中的人物,有浓厚的生活基础,但又不是自然主义的搬造生活。她们是作者由生活的富矿中提炼出的典型,更鲜明更有代表性。曹雪芹对她们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向世人展示她们丝毫不逊色于男子,甚至在诸多方面超过男子。然而,一方面,他生活中确实有一些非常杰出的女性,她们不仅相貌出众,而且性情才智过人,有的如黛玉般有诗人的天分和气质,有的如宝钗般德才俱佳,有的如熙凤般有杀伐决断的能力……从她们身上反映出人类的精华光彩。这是基础。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面,这些人才秀杰,以及她们的同类,命运却是如此的不幸。她们被浓重的黑无所笼罩,被种种的枷锁所禁锢,她们的价值不被认可,没有做人的正当尊严;不仅如此,她们总是被欺凌,压迫,摧残和侮辱,还有许多人被残酷的夺取了生命。曹雪芹强烈的感受到了严酷的现实。他为之痛苦,为之不平。于是他决定以家庭兴衰为背景,将这些有着不公命运的可怜女孩们推向舞台的中央,尽情的展示,用另一种方法让人们反思。
《红楼梦》的创作主旨是揭示现实世界的矛盾。
他要为闺阁昭传,说明女子中历历诱人,但这终究还是一种载体,而非其根本旨意。根本上,他要反映的是,没有君仁臣良父慈子孝,衰落是必然的结果。他通过描写贾府,描绘出一个烈火烹油,先画着锦的画面,但实际上,男主子与女主子之间,嫡与庶之间,长与幼之间,主与仆之间,仆与仆之间,各种矛盾重重,纷繁复杂。而这种矛盾不是简单的,表层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根源,在封建社会内部根本无法解决。曹雪芹之所以要反映这些矛盾,一则他又切肤之痛,二则他不是一个孤立的人,那个社会的周围环境对他有直接影响,三则曹雪芹对家族的覆灭非常惋惜,他看到了家庭内部的深层矛盾,也深恶那些蛀空家庭栋梁的蛀虫。他还是希望家庭延续,不愿他衰败,他希望通过揭示矛盾以醒世人,挽狂澜于既倒。
12、
“红学”研究《红楼梦》的什么问题?
红楼梦可以说是一个谜,它的每一个故事,每一句话语,都不是只凭字面意思就能理解的。红学就是在探索、在研究更深层次的意思以及背后真相。比如众所周知的刘心武老师提出的秦可卿身世之谜,这是因为曹雪芹先生在文中没有明示,所以我们要寻找到蛛丝马迹来破解。还有关于林黛玉之死之谜,究竟是沉湖还是病重而亡呢?这是因为曹老先生后面的手稿没有流传下来,我们是在推测以曹老先生的意愿,林妹妹究竟是怎样死的呢?我想,她一定是会香消玉殒的,因为曹先生已经有过很多暗示:绛珠仙子下反以泪包神瑛侍者灌育之恩,泪尽而亡。我想,她应该是沉湖而逝,因为宝玉说女孩子都是水做的骨肉,而林妹妹又是女孩子中极灵秀的,所以她的死应该会和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还比如说,每一个人名,也都有着很深刻的含义,通过研究这些人名,也不难看出曹老先生为他们设计好的人生追求或是最终结局。比如贾芸的舅舅卜世仁,谐音“不是人”,就不难想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还有甄英莲,通“真应怜”,也许,最后她的悲剧性的结局,也是早就注定好了的吧?其他的还有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存)、娇杏(侥幸)等等。
还有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大观园中姐妹们的诗作,无一不是暗藏玄妙,等待着红楼爱好者的进一步发现。好让我们通过红学家的深入,更好的了解曹雪芹先生所创的“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绝世佳作!
13、
红楼梦的中心思想
通过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他们对封建的反抗,表达了作者对封建思想的批判以及封建思想必然灭亡的中心思想。
社会的荒谬造成了家族的兴衰剧,家族的兴衰剧演绎了婚姻爱情的悲剧,婚姻爱情的悲剧注定了人生的悲剧。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14、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在红楼梦中的地位和意义
感觉楼上好像没明白提问者的意思吧!
黛玉是红楼梦中的女主角,是一个被艺术化、理想化的人物形象,姿容绝丽、才华出众。她是宝玉的知己。
个人觉得在黛玉与宝玉身上都是作者寄托了个人的情感与理想,故而,他二人给人感觉有些脱离现实,比如黛玉,感觉更像仙女,很难与柴米油盐去联系。
宝钗是历来与黛玉一同被提起的人物。无论是原著中还是评论,总是将她二人进行比较。她与黛玉是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美丽,不同的性格。在这种比较中,各好的突出了两个人的形象。
宝钗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对淑女的要求。而黛玉则是反叛。
也有人认为,钗黛的原型本是一人,曹在写作的时候,将性格拆开,把反叛的部分给了黛玉,而把另一部分给了宝钗。
王熙凤则描写的十分真实而鲜活。虽然她在书中不是第一主角,但确是全书最精彩的人物。有人说,红楼梦没了凤姐,就少了1/3的可看性。
王熙凤是全书的线索人物,他的身份及性格决定了她是全书中接触面最广的人物,既可以接触到闺阁中的小姐们,又可以接触贾府的男性管理者。还可以接触到贾府的所有下人,甚至是社会上的三教九流。
15、
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服饰描写对刻画其性格的作用
我觉得,一个人的服装,是一个人的整体气质个性的外在最重要表现之一。就像现在来说,从一个人的衣着打扮也不难看出这个人平日的个性,喜好,还有气质。
贾宝玉是荣国府正统的嫡孙,在世袭官宦贾家中男丁的地位其实是很高的。但是宝玉偏生不爱四书五经经济仕途,整天在脂粉堆里打滚。根据书里的描写他长的并不英武神气,而是长的很漂亮,有小女儿姿态,再加上他本人的性格是温柔多情的,因此贾宝玉这个人物身上的女性色调会比其他的书里的男人要多。所以他的衣服都是比较艳丽而偏向女性化的。比如在颜色上,花纹上,都是凸显了他柔美的气质,温和的个性。
王熙凤虽然只是个女子,但是她是名副其实的大观园的掌权者,从某程度上来看,如果把大观园比喻成一个小国家,那么王熙凤就是当之无愧的女王。她泼辣的个性,喜欢掐尖要强,在众人面前爱显示自己的聪明伶俐,因此她的打扮自然而然的会比别人更加华贵,与众不同。对王熙凤那一段经典的出场描述,作者说她恍如神仙妃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至于林黛玉,名义上是侯府小姐,但事实上是因为父母双亡,无处可去才来到贾府寄人篱下的。她既不像宝玉有厚实的身份,也不像王熙凤掌管家政大权。甚至她过来的时候就是独身一人,自然免不了凡是都比别人多想几分。而且她自幼多病,心性狭窄,表现在外面就是她那让人无法接受的个性,所以她的服饰都是以清淡,冷色为主,不仅凸显了黛玉的自视清高,也凸显了她不与众人为伍的个性。
16、红楼梦中探春理家做了哪些开源节流的改革
探春理家主要做了两方面的改革

一是“节流”,哥儿小姐笔墨纸张钱、头油脂粉费用有重复支取的现象,还严格财务纪律,禁止破例冒领;

二是“开源”,将大观园里的田地、苗圃、花木等发包给专人管理,这样不但大观园里的鸟食、插花等开销可免了,还可收租金,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劳动积极性,除了按规定上交的,剩下的都归承包者所有。
17,[1.]《红楼梦》以一部专书的形式形成了一门独特的学问,就是—红学—。
[2.]《红楼梦》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网络全书——,是一部浓缩的二十四史。
[3.]曹雪芹在小说中,借“假语村言”,将—真事隐去—。
[4.]按照周汝昌先生《红楼经历》的编年,到第八十回的时候,贾宝玉已经——15——岁。
[5.]《红楼梦》的通行本是一百二十回,一般认为后四十回是——高鹗——所作。
[6.]1981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本《红楼梦》是以——庚辰本——为底本的。
[7.]《红楼梦》中涉及到贾府五代人,即(水)字辈、“代”字辈、(文)字辈、“玉”字辈、“草”字辈。
[8.]《红楼梦》第一回至(第五)回堪称小说的序幕。
[9.]《红楼梦》中警幻仙姑所介绍的乳名“兼美”的是(秦可卿)。
[10].大观园中,宝玉住在(怡红院),林黛玉住(潇湘馆),宝钗住(蘅芜苑),李纨住(稻香村),迎春住(缀锦园)
18,18、红楼梦 中 金陵十二钗 各自代表什么花?
黛玉—芙蓉
宝钗—牡丹
元春—桃花
迎春—菊花
探春—杏花
惜春—水仙
妙玉—梅花
李纨—兰花
巧姐—梨花
凤姐—玫瑰
可卿—樱花
湘云—芍药
十二丫环:晴雯、麝月、袭人、鸳鸯、雪雁、紫鹃、碧痕、平儿、香菱、金钏、司棋、抱琴。

⑻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里面翠翠的身世是什么样的

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就是这样一个关于湘西苗族的“民族寓言”的经典文本。 用人物象征和心理分析的方法,透视《边城》的深层文化隐喻,可以发现沈从文先生对湘西苗族文化的形象思维图腾和他对苗/汉、中/西文化冲突的思考与隐忧。 (一) 翠翠 是沈从文心目中的湘西苗族文化女神,是沈从文用“他者”(西方)的眼光看出来的湘西苗族文化的“本质”。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在水边玩耍了”。 这个形象可以说是“优美、健康、自然”。不过这形象也含有深深的隐痛:“黄麂一样……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隐喻苗族先人在汉族的压力下,从中原地区向洞庭湖地区迁徙,并溯沅水退入湘西的深山里。深山是他们最后的庇护所和自由天地,在这里他们是“在家的”。 翠翠的形象取材于泸溪绒线铺的女孩、青岛崂山的乡村女子和“身边的新妇”沈夫人。《边城》里的爱情故事,讨论的是文化问题,性的话语和文化的话语交织在一起。翠翠的形象凝聚了沈从文的文化恋母情结,铭刻下沈从文对湘西苗族文化的无尽伤逝和眷恋。 翠翠的身世是个悲剧,翠翠的父亲是个绿营屯戊军人,严格地说,对苗族文化而言是一种异质(heterogeneity)。翠翠本身是汉文化(父系文化)和苗文化(母系文化)融合的产物。从翠翠父母的爱情悲剧里,我们可以看到汉文化同苗族文化的不平等关系,以及这种权力关系在苗-汉文化关系上的历史冲突和历史悲剧(如乾嘉苗民起义)。 翠翠这个无所归依的孤雏无疑是湘西苗族文化的象征。 “在一种近于奇迹中,这遗孤居然长大成人,一转眼便十三岁了”。 爷爷这个阅尽人事、饱经风霜的老人是苗族古老历史的象征。“爷爷和翠翠”是苗族“民族古老、文化年轻”的形象的说明。爷爷目睹了翠翠父母的悲剧,“口中不怨天,心却不能完全同意这不幸的安排”。“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地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翠翠大了,他也得把翠翠交给一个人,他的事才算完结!交给谁?必需什么样的人方不委屈她?”年迈衰老的爷爷是翠翠唯一的依靠,“假若爷爷死了”,翠翠这个历史的孤儿能否加入到新的历史的脚步中去呢? 黄狗与苗族盘瓠崇拜和犬始祖神话有关,也与二老傩送有关。《边城》第十节,二老划龙舟翻船落水,翠翠斥黄狗说:“得了,装什么疯,你又不翻船,谁要你落水呢?”又《凤子》第三章,绅士将他的狗取名为“傩送”——“那绅士把信件接到手上,吩咐那只较大的狗:‘傩送,开门去罢’。” 白塔 苗族传统价值观念的象征,如风俗淳朴、重义轻利等,也就是沈从文说的“正直素朴人情美”。 渡船 这只方头渡船很有特点:船上立一枝竹竿,挂一个铁环,在两岸牵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废缆上,牵船来回过渡——这是一个封闭、单调的意象,是一种与河流(线性时间、一元历史)无关的存在状态,隐喻苗族古老的生活方式。 “凤滩、茨滩不为凶,下面还有绕鸡笼;绕鸡笼也容易下,青浪滩浪如屋大。爷爷,你渡船也能下凤滩、茨滩、青浪滩吗?” 时间观翠翠“轻轻哼着巫师十二月里为人还愿迎神的歌玩”,请张果老、铁拐李、关夫子、尉迟公、洪秀全、李鸿章等“云端下降慢慢行”,“今来坐席又何妨!”——这是一种原始的时间意识。在这里,所有的时间段落:过去、现在、未来都共时性地展现。以祖先崇拜和原型回归为基础的时间描述,通过节日期间的神话和礼仪庆祝活动,不断地获得再生。 边城的人们用端午、中秋、过年等周期循环的节日记录时间,汉族的改朝换代对他们几乎没有影响,西历(公元纪年)还没有进入边城,以西方的眼光看来,“边城”在世界历史之外。 在不舍昼夜的川流上,翠翠一家守着渡船,日复一日地,过着十分拮据的生活。白塔守护着渡头,守护着翠翠一家,守护着翠翠的梦(翠翠在白塔下午睡,梦里为山鸟歌声所浮)。 (二) 翠翠大了,多了些思索,多了些梦——看到团总家王小姐有一副麻花绞的银手镯,心中有些韵羡、发痴。“白鸡关出老虎咬人,不咬别人,团总的小姐派第一……大姐戴副金簪子,二姐戴副银钏子,只有我三妹没得什么戴,耳朵上长年戴条豆芽菜”。翠翠通过与其他女孩的区别来认识自己,这是形成“自我”的必然途径。 船总顺顺家向翠翠提亲,翠翠想到许多事:“老虎咬人的故事,与人对骂时四句头的山歌,造纸作坊中的方坑,铁工厂熔铁炉里泄出的铁汁……”。 “老虎咬人的故事”与团总王小姐有关。王小姐以碾房陪嫁与二老攀亲的事重重地压在翠翠心上,“白鸡关出老虎咬人,不咬别人,团总的小姐派第一”,这是翠翠对“碾房陪嫁”这件事的虚幻的超越。 “四句头的山歌是看牛、砍柴、割猪草的小孩子随口乱唱的” ——翠翠其实仍未脱离童雏状态。 “方坑”与性有关(凹形物),也与死亡有关(爷爷的坟是“方阱” )。从某种意义上说,翠翠(苗族文化)的新生、成人,就是爷爷(苗族古老历史)的死亡。 “铁汁”是少女发育成熟,性的觉醒——翠翠处于少女和少妇的边缘。 翠翠的年龄——十五六岁的少女——很关键。湘西苗族文化的这种“本质”(少女),是沈从文用作为“他者”的西方的眼光看出来的;或者说,在这里,湘西苗族文化被“少女化”了。用(日本)竹内好的话来说:对非西方民族而言,“现代性”首先意味着一种自己的主体性被剥夺的状态。 翠翠和大老二老的关系是黑格尔的主客体二元对立的关系:翠翠是少女、被看者(spectacle)和听者,大老二老是男人、看者(spectator,大老二老都夸过翠翠长得好看)和说者(说媒和唱歌)。翠翠只有得到男性(汉族、西方)的唤醒和肯定,才能从少女长大成人,才具有成人才有的“主体性”。翠翠爱情的美满,既是翠翠个人的成人仪式,也是湘西苗族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在这里,翠翠个人的发育成长过程与历史的发展是同步的。通过个人的经历展现民族的自我改造,这是成长小说(德语Bilngsroman)的模式。当然,在《边城》的结尾,翠翠的成长并没有完成。 大老二老同时爱上翠翠,这是两种文化观念为争夺湘西苗族文化女神的归属权而发生的历史冲突。大老二老的形象以及他们对翠翠的不同的“看法”和“说法”,应该按照“国家话语密码”来解读。

⑼ 校园小说里的女主角的服装描写和跳舞时的舞姿怎么写急求啊

她的舞姿如梦。她全身的关节灵活得象一条蛇,可以自由地扭动。一阵颤栗从她左手指尖传至肩膀,又从肩膀传至右手指尖。手上的银钏也随之振动,她完全没有刻意做作,每一个动作都是自然而流畅,仿佛出水的白莲。
她的舞姿如画。每一个动作都书写着不一样的唯美。脚尖轻起轻落,触到了地面,一丝凉意贯穿全身,深吸一口气,高傲的抬起头,顶起纤手,自然的回旋。身体在优雅的旋律中不慌不忙的转动,那样的优雅,唯美。

服装:一身荷白色碎花短裙,精致地围在身间,恰到好处。淡粉色蕾丝花边点缀其上,跳动着欢快的气息。鹅白色纯丝袜,点在纤细的腿上,不时旋转着。隐隐约约的荷花镶在其上,似乎散发出淡淡荷香。随着身体的旋转,裙边若落花翩翩起舞,唯一不异的是,这样的舞蹈永远都不会停息,伴着自己内心的梦想永远的燃烧着。

⑽ 言情小说女主穿越,收养了几个小孩叫金钏儿,银钏儿,开了家酒楼,男主是个王爷,好像有个什么锁的,锁心之类的

《穿越之异世情缘》作者:西窗雨内容简介:她本是来自现代的白领丽人,独立自主。看她如何在吃人不吐骨头的红楼里以柔弱纤细的林黛玉的身份活出自己的一份精彩,一改黛玉的悲凉结局。如何与自己心目中的恋人共谱一曲恋歌,成就一段美好姻缘。我以我笔写我心,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红楼,我笔下写的仅是我...心目中的红楼,我希望林妹妹有的生活。不知道你说的是不是这本。希望能帮到你。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孙灵槐在2023-06-25 10:31:33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xuanyixs/384805.html


上一篇:综漫有什么小说好看的
下一篇:求几部好看的重生战争小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