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金庸的武侠小说
㈠ 结合作品,分析金庸武侠小说的现代精神
坚持不懈,不达目的不甘休
㈡ 金庸的武侠小说好在哪
看金庸小说之前,你看看其他武侠小说,基本上就是侠客打怪升级,报仇雪恨的这种套路,而且相当简单,看起来特别无味。但在金庸武侠出现之后,这个情况就不一样了。金庸先生重新构造了一个完整的江湖社会,将侠义升级到了另一个境界。
在《神雕侠侣》中,就有这么一句话,“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种境界根本不是以前江湖草莽的小打小闹,而是上升到了民族的高度,并且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另外,金庸的武侠小说,情节曲折动人,文笔老练,确实是非常好。读起来会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㈢ 分析金庸笔下的人物
绝顶人物
令狐冲
令狐冲的一生,前半生风平浪静,当他的华山派大师兄,但是后半生却惊涛骇浪,几
乎没在江湖风浪之中淹死,好几次险死还生,居然得以不死,当其尼姑头,做其三山
五岳人物的盟主,任性而为,一副什么都不在乎的气概,又是金庸创造出来的另一种
活龙活现的豪杰人物,而和杨过、乔峰等又截然不同。令狐冲的际遇,是“置之死地
而后生”,几次皆是如此,以为万无生理,率性豁出去,结果却又峰回路转,柳暗花
明,又是一番境界。他自认必死,义助向问天,是死而复生;被囚西湖底,忽然又学
会了吸星大法,是死而复生;苦恋岳灵珊不遂,忽然又有任盈盈,也是死而复生。令
狐冲苦恋岳灵珊,而结果岳灵珊爱上了林平之,这是由于岳灵珊和令狐冲一起长大之
故,大凡青梅竹马的男女,恋爱很少会有结果,因为大家一起长大,相处太久,双方
之间就失去了神秘之感,一有第三者介入,吸引就会转移到第三者上面去。在武侠小
说之中,男主角几乎全部在恋爱上无往而不利,象令狐冲那样,居然失恋,可说绝无
仅有。令狐冲性格最可爱之处是在于不羁,名门正派的戒律,能使他的思想上有一定
的约束,但是在行为上,他却处处在突破这种约束。在自然而然之中,流露他的真性
情。他不执著,不在乎,潇洒浪漫之处,在金庸笔下所有男主角之上,允称第一。这
一点,连任我行这样聪明绝顶的人都未曾看出来。任我行第一次邀令狐冲入朝阳神教
,令狐冲拒绝,任我行就不知道令狐冲是真的不想加入,心口如一。任我行还以为令
狐冲是嫌他地位不稳。所以才有后来夺了教主之位,再邀他入教之争发生。而令狐冲
仍然不肯,终任我行一世,无法了解令狐冲何以不肯,这两人性格截然不同之故,任
我行热衷,令狐冲淡薄,近乎神仙中人。令狐冲的这种什么都不放在心上的性情,和
他的遭遇也有一点关系,他先是失恋,继而身中奇毒,朝不保夕,自然容易使他看得
开。但主要还是天性使然,别的人有这样的遭遇,一定痛不欲生,整日里愁眉苦脸,
哪里还会有这样的洒脱!令狐冲接近神仙境界,是绝顶人物。
韦小宝
扬州妓院丽春院中,一个年华老去的妓女的儿子,不知父亲是谁,自小在市井中长大
的小流氓、小无赖。在童年时,就学会了一切求活、求生存、求饱的方法。在他心目
中,适应环境,如何使自己更好活下去是最主要的目标。这种观念,实在是一切生物
的本能,自然也反映在人这种高级生物的身上。韦小宝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和郭靖
是一个假人,是两个绝对的对比。韦小宝几乎什么坏事都做,从赌钱骗人,酒不厌迷
眼,偷、拐、骗,无所不精,而且做得心安理得。但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偏偏又被金
庸写得如此可爱。如果要在韦小宝和郭靖之中,任择一人做朋友,别人怎样不知道,
本人一定拣韦小宝,那是因为韦小宝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缺点,但是也有优点,他最大
的优点是:懂得如何对付周围的人。人要拼命抬高自己的地位,使自己活得更好,这
是每一个人心中的愿望。苦行者在如今世上毕竟已经绝迹,满口仁义道德的人,心中
想的可以恰好相反,行为也可能更不堪。人要使自己生活得更好,就一定要别人对自
己好,韦小宝极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人人都乐于与他结交。韦小宝极看重朋友,出卖
朋友,万万不干。韦小宝有千般坏处,全是人的坏处,在你和我身上都可以找得到,
谁要谴责韦小宝的不是,请先在发言之前,扪心自问: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会怎么做
!不必将答案讲出来,自己心里有数即可,只怕答案会比韦小宝所作所为,更加不堪
。韦小宝这个人物,是完全反英雄的。传统观念上的英雄人物的作为,在他身上,很
难找得到。然而,他却是众人心目中的英雄,这样的人物,以前未曾在任何小说中出
现过,以后只怕也不会有了。韦小宝颇受“妇解分子”的诟病:娶了七个老婆,真不
象话。说这话的妇权先锋,不妨熟看《鹿鼎记》,然后掩卷、发问:“我的床头人,
是不是有韦小宝七分之一可爱?”很难有男人有韦小宝的七分之一可爱,那么,做韦
小宝七个妻子之一,就比别的女人幸福快乐得多。幸福、快乐才是人生要追求的目标
:礼法、制度、只不过是一些人制造出来的,不是人的天性。韦小宝是自由自在的典
型、是至情至性的典型、是绝不虚伪的典型。韦小宝撕破了许多假面具,破坏了许多
假道学,扬弃了许多假仁义。韦小宝是真。韦小宝是金庸笔下最成功的一个人物。韦
小宝是绝顶人物。
乔峰
丐帮帮主,忽然身世秘密暴露,竟然是契丹胡人,乔峰的一生,注定是悲剧。这样的
一个英雄人物,竟遭到命运如此的捉弄,造化弄人,莫此为甚,每次看完《天龙八部
》中乔峰的情节,都不禁要狂浮三大白,以舒胸中郁气。金庸笔下的英雄人物极多,
但若论意气之豪迈,行笔之光明,胸襟之广阔,唯有乔峰。乔峰堪称是人中之龙,而
且他和郭靖全然不同,郭靖完美,但看来看去是一个假人,乔峰完美,看来看去,总
是一条凛凛大汉,就在你的面前。乔峰一生悲苦,连一个他所爱的人都不能保留,身
世的纠缠,江湖上对他的不谅解,逼得他在聚贤庄大开杀戒,他救过耶律洪基两次,
但是君臣之间的矛盾,自一开始,就是无可调解的,发生在乔峰身上的事,无一不是
解不开的死结,这些死结一个连一个,终于令得英雄如乔峰,也不得不悲剧收场,天
下人宜同声一哭。乔峰悲苦的一生中,也有值得欣慰之处,他得到阿朱倾心的时间虽
然短,但阿朱的柔顺和乔峰的刚强,形成对比,乔峰在那段短暂的时间中,至少是快
乐的,象这种快乐的日子,终乔峰一生,也只不过如此一段而已,而且,快乐光阴的
终结,如此凄苦!乔峰另外也有高兴的时候,少林寺前,面对群雄,只有段誉站在他
一边,忽然有虚竹大步走出,自称是他的结义兄弟,这是何等快事!难怪他立时要解
下皮囊,大口狂饮。武侠小说中尽多嗜酒的大侠,但从来也没有一个喝酒喝得如此豪
意格天的。金庸对这个豪侠,几乎一字也没有写过他内心之苦!只是写他的豪侠之处
,但是一件事又一件事紧逼过来,在豪侠气概之下的内心凄苦,却又表露无遗,这是
极其高超的笔法。尤其因为乔峰是这样的豪侠,所以他的内心的凄苦,也比常人更深
一层。但也正由于他是这样的豪侠,凄苦深自埋藏就可以,何必逢人就哭哭啼啼?乔
峰终于将断箭插入自己心口,结束了他的一生,就是内心深处无数凄苦积累的结果。
“虚竹和段誉只吓得魂飞魄散”,读者看到此处,也一样魂飞魄散。乔峰是绝顶人物
。
杨过
杨过,字改之。名字是郭靖所取,因为杨过的父亲杨康,认贼作父,卖国求荣,不是
好人。杨过自“……左手提着一只公鸡,口中唱着俚曲,跳跳跃跃走过来……脸上贼
忒嘻嘻,说话油腔滑调”出卖以来,一直是杨过,没有改什么。当然杨过有改变,他
的改变,是为了对附加在他身上的种种压力,在一次又一次的反抗过程中,他变得更
成熟,反抗的决心也更强。杨过的一生,是对抗压力的一生。杨过在出现之前生活如
何,不得而知,但是看他住天窑洞时,日子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他手里提的那只鸡,
多半是偷来的。作为一个孤儿,和生活的压力对抗,已足以养成日后对抗其他压力的
本能。杨过在被郭靖收留之后,日子不会比自己住窑洞更好。武氏兄弟和郭芙欺负他
,黄蓉歧视他,人家习武,他要学子曰诗云。郭靖的性格和杨过根本格格不入,而且
一副要杨过作圣人的期望,使得杨过几乎无时无刻都要反抗,才能生存下去。杨过在
这时候,虽然遇到过欧阳锋,教他“蛤蟆功”,但欧阳锋是一个失心疯,杨过在他那
里,绝对得不到什么感情上的慰藉。接下来,杨过到了全真教之中,遭遇更是苦不堪
言,受尽了欺负,终于逼得杨过,从心理上的反抗--到行动上的反抗,出手伤了鹿清
笃。杨过在全真教中的那段日子--是他一生中极惨痛的日子,一个生性高傲的少年,
处身于一群不知云的道士之中,受到歧视,其惨痛可知。所以后来杨过有了扬眉吐气
的机会,孙不二想借剑给他用,杨过连看也不看,便自拒绝。多少年以前的一口气,
到今日才得吐出来。杨过可以借这个机会和全真教修好,但稍有个性的人,心不肖为
,宁愿得罪到底,而杨过正是天下第一人个性之人!何况其中还有孙婆婆的恩怨。杨
过一生之中,直到见了孙婆婆,才知道什么叫做人类的温情,而孙婆婆偏又死在郝大
通之手,这对杨过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孙婆婆是一个极度热心的人,小龙女是
极度冰冷的人,但是杨过她们处得到了温暖,孙婆婆死后,杨过心目中只有小龙女一
人,在感情的发展上,完全可以理解。杨过日后,在神雕处得到了温暖,在郭襄处又
得到了温暖,终其一生,和小龙女是分不开的。小龙女的恬淡和杨过的激烈,恰成对
比,小龙女的不通世务和杨过的洞察世情,也成对比。正因为两人性格上有这样大的
距离,所以当两人携手对抗社会压迫努力之际,也格外惊心动魄,精彩纷异。杨过和
小龙女的名分是师徒,但他们硬是非结成夫妻不可。在杨过的心中是这样想:你们不
店铺这样做,我偏要这样做。在小龙女的心中是这样想:这又没有什么不对,为什么
不能这样做?两人要做一件事的目的相同,但是想各异。小龙女只是迷惑,杨过却是
有意识的反抗,但却又配合无间,终于使得各色人等,全败下阵来。杨过,是绝顶人
物。
㈣ 金庸武侠小说的价值及意义是什么
香港作为一个国际性贸易金融中心,在高度繁忙的商业活动中运转着。香港的作家不能不受到商业机制的制约,这就决定了香港的文学作品带有很强的商业化特点:娱乐性较强,通俗文学盛行。金庸的武侠小说作为一种通俗文学在整个香港文学中一枝独秀,有着重要的地位。
金庸是中国新派武侠小说的一代宗师,集新派小说之大成,广泛地吸收了中国传统武侠小说之精髓。著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说神侠依碧鸳”等14部小说,并以《笑傲江湖》、《天龙八部》、《鹿鼎记》、《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为代表作。金庸把武侠小说从一个较低的通俗娱乐层次提高到了于娱乐中负载人生哲理、生命体验、价值信仰的较高的艺术境界,具有极深的文化内蕴。成为雅俗共赏的成人童话,被誉为“香港三大奇迹”之一。
金庸武侠小说的历史文化内涵。
金庸是一位历史学家,其小说中始终洋溢着一种历史英雄观,即英雄上历史的创造者。金庸将历史与小说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小说的方式演化历史事件与人物。作为英雄传奇小说,金庸武侠着重体现的是英雄人物对于历史的决定作用。英雄传奇首先要以情节为先,充分利用悬念起伏跌宕,用金圣叹的话来说情节往往发展到无路可走,作者再绞尽脑汁想出出人意料的办法。其次人物要扁平夸大,是超人,比平常人大一 号,但还要是“人”,是“神仙”也不行,也就是有杰出才能的“英雄”。
金庸武侠中的英雄人物上至帝王下至侠义志士、乞丐都是历史的创造者。其笔下的英雄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在善与恶的冲突中,生与死的抉择中,价值信仰与个人私利中塑造出人物的内心高尚的品格。并且还描绘了形形色色的百态人生,有豪杰志士、跳梁小丑,有野心勃勃争霸武林,有清心寡欲、无为无求,有儿女情长、多情多义……
小说中的帝王英雄,叱咤风云,纵横驰骋,尽显风流,从而缔造巩固千里江山。以〈射雕英雄传〉中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与〈鹿鼎记〉中的康熙大帝最为典型。铁木真从势力微弱到忍辱负重统一大草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铁骑踏遍草原。作者将一个弯弓射大雕的大汗刻画的淋漓尽致。〈鹿鼎记〉应该是以武侠的视角来写历史的一部小说最恰当不过了,整部小说贯穿了康熙大帝一生的丰功伟绩:除鳌拜、灭三藩、平定葛尔丹,俨然一个武侠式的〈康熙王朝〉,可见作者丰厚的历史功底。
侠士英雄是刻画的最精彩、动人的,容貌上犹如“白马王子”又总能力敌万夫,势不可挡,既侠骨柔情又肝胆相照,很纯情但是仅仅止于此。金庸就不能雅俗共赏了,他往其中装了很多理想性的东西,诸如儒家的大担当、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准则,从而拓展了小说的内存空间,所以才会有著名作家王蒙读《笑傲江湖》有身世之感的感动之哭,才会有人认为最有寓言品格的是《笑傲江湖》与《天龙八部》。
这些侠士英雄在金庸小说中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是另外一种类型的创造历史的英雄人物,也是作者最为青睐的一种,寄托着作者的终极理想。《射雕英雄传》与《神雕侠侣》中的郭靖以及《天龙八部》中的乔峰最具代表性。《射雕英雄传》中记叙了历史上著名的“襄樊之战”,北宋的南大门襄阳城决定了整个国家的命运,然而正是由于郭靖的镇守与保卫,才会被包围四年之久而没有失陷于元,延迟了北宋的灭亡时间。郭靖全身心地投入参与到了北宋对元的反吞并战争中,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态度与一种社会责任感誓死保卫自己的国家。乔峰又是另外一个最真心的英雄,具有一种大担当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身为汉人时积极阻挡辽的入侵,或许是命运的捉弄,又让他偏偏是辽人的后代,身为辽人则又竭力劝谏阻止对大宋的入侵。以一身豪迈的气度在宋辽之战中坚持着正义,最终悲壮感人的死去,留取一片丹心照耀青史。
从美学角度来看,金庸小说在广阔的历史空间中广泛地涉及动乱时代的生活领域。表现出了动乱人世的悲悯情怀,对于源远留长的东方文化给予深刻的透视与反思,建构了自己的理想模式。
金庸小说不象其他的武侠小说一样,刻意追求离奇怪异的故事情节,盲目虚构没有一点历史真实感。而是截取真实的历史背景,具有一种真实的艺术魅力。题材多取自宋元、元明之际。这一段历史时期政治局势混乱,军事势力割据,因此便于建构一种“乱世出英雄”、“乱世英雄乱世情”的审美境界。
作者并且还在历史的 长河中撷取许许多多的真实人物,重大的历史事件,有关历史的民间传说,然后再让精心虚构的英雄人物身置其中,纵横决荡,决战沙场,笑傲江湖,从而给人一种艺术真实的享受。因此读金庸的武侠总有一种读历史小说的感觉,真实的历史事件,真实的历史人物。如《射雕英雄传》中的靖康之难、襄樊之战等事件,以及王重阳、丘处机等道家人物《;鹿鼎记》中的除鳌拜、灭三藩、平定葛尔丹、顺治出家;〈书剑恩仇录〉中有关乾隆皇帝的出身的传说。在这一点上,金庸与19世纪英国小说家斯各特十分相似。斯各特把历史看成是挂他的小说的钉子,以历史来网络他的小说,金庸也是如此。
金庸武侠小说的传统文化内涵。
金庸以通俗的武侠小说的方式对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地洞察与反思,将儒、释、道三家思想方方面面地在他的小说当中渗透与解析,具有一种新的视角与方式对传统的儒、释、道三家思想进行反思与批判,建构树立起自己的一种价值观与理想模式,完善健全人的性格与本性,崇尚着一种豁达、明朗、有着道德准则与责任感而又不拘泥于旧的传统形式的自由。对三家思想发扬其光彩之处,丢弃其消极不足之处。
儒家学说尽管有宣扬封建正统、等级观念及纲常礼教的糟粕,但它之所以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自有其超越时代的价值存在。儒家的“仁”确立了人的精神生活与行为实践的出发点,充满了博爱的精神。“义”确立了行为价值的最终评价标准。儒家积极入世,强调社会的担当感、责任感和道德准则。金庸的武侠小说中着墨最多的也是这一点,成为小说中的一个亮点,绚丽多彩。《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便是儒家“仁”、“义”的化身,还有《神雕侠侣》中的杨过与《天龙八部》中的乔峰。他们都视仁义如生命,重义轻利、舍生取义,对社会、生活具有极强的责任感,固守一个铁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担当重任、临危不惧、忍辱负重,诚如孟子所云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大丈夫。作者批判的是与之相反的价值观,如《射雕英雄传》中的杨康见利忘义,为贪图富贵而视民族气节于不顾,身为汉人却认金人为父,狡黠善变至死而不思悔改,与忠厚善良、仁义正直的郭靖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的高明之处,还在于两个人的名字恰恰是“靖康耻”中的一“靖”一“康“。郭靖时时不忘的国耻又是杨康最为贪图富贵而又不顾的因而使整部小说负载了一种很深的思想内涵,而非一般武侠小说浅显意义上的恩怨仇杀,所以也就使整部小说具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金庸小说以儒家的不屈、不移、不淫的浩然正气,谱写了一种积极的人生哲学,以民族中的精英确立和显现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儒家中狭隘的爱国主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在金庸小说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其小说由一个层次的打打杀杀上升到了忠诚报国的艺术高度,由微乎其微的家仇上升至国仇。在其代表作《射雕英雄传》中,郭靖持一种憨厚、朴实、忠诚的品质,永不妥协积极进取的态度,仁义至上的信条表现出对于大宋的一片赤诚忠心,从而构成了他高尚品格的三维空间,并以爱国主义思想为核心。郭靖的爱国主义思想表现得最为感人,一切利害冲突在它的面前都显得无关紧要了,特别是与成吉思汗吞并大宋统一全国的矛盾冲突。茫茫草原上弯弓射大雕的一代天骄是抚养他长大的人,情同父子。然而即便如此,郭靖在他面前明辨是非,深深执行知晓自己是汉人,应该保卫自己的国家不应屈从于蒙古人 的差遣。再次是郭靖对于传授武艺的老师哲别的民族矛盾冲突也是如此,私情与国仇泾渭分明,坚持铁的原则,不屈不挠,充分显示出 维护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的民族气节。因此,郭靖的爱国主义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另一代表作《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表现的则是痴忠,同样具有动人心魄的感人力量。无论师父岳不群如何误会,甚至陷害,他依旧一片忠心不改,以致于致他于死地,令狐冲仍把他当作养父对待。
金庸不仅是一位历史学家,而且 对于佛家也颇有研究,通过其作品便可窥豹一斑。金庸在他的小说中不但巧妙地运用佛家经典来贯穿组织故事,而且运用佛家思想来点化人生,阐明一种为人处世的人生哲理,解决人生中的矛盾,改善人之间的关系,劝戒众生弃恶从善,放弃抛掉种种琐碎的恩怨,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真、善、美的传统美德,用佛家 语来说:普渡众生。以《天龙八部》、《鹿鼎记》最为典型。《天龙八部》这部书的名字本身就是佛教中的一个用语,指八位护神。其中一个主人公段誉便是作者的佛家思想的化身与代言人,他从小就违背大理段氏家族的门规弃武而学佛,痴迷于佛经典故。段誉身上体现的是佛家的文化痕迹,“善”字当头,“忍”字当先,虽做不到四大皆空但心中永有一方净土,佛祖永留心中。因为决不强求非己之物所以才能心底无私,心静如水,无欲无念立地成佛,尽管他不是佛门中人。另外小说中肖家与慕容氏家的矛盾从不可调和至妥善解决,恐怕只能借助于佛家,最终皈依佛门。《鹿鼎记》中金庸巧妙地借用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部经书《四十二章经》组织串联起整个故事,并以顺治皇帝(即行痴)来渲染佛家的影响。但金庸对佛家思想也进行了反思与批判,指出了佛家不合人性不合常理的地方。如《鹿鼎记》中顺治与康熙的相见,不过是以婉转|间接的方式轻轻地点击而已。
道家思想在金庸的小说中也是显而易见的,金庸以极高的热情及传奇的方式密切关注着道教的发展。从〈天龙八部〉中的逍遥派(当然这一门派或许是虚构的,名字是源于庄子的思想)到〈射雕英雄传〉中的全真教(这便是符合历史史实了,包括其中的人物王重阳、丘处机等)再至〈倚天屠龙记〉中 的武当派。用传奇色彩结合着历史史实全力描绘着道教的故事。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却以内含的方式蕴藏在小说的丝丝缕缕之中。〈笑傲江湖〉中令狐冲的性格,洒脱、毫无拘束、狂放不 羁,正是道家顺其自然、逍遥自在、仙风道骨的形象体现与写照。同时也体现了对中国因循几千年的正统文化的一种叛逆,更是作者极力所建构的一个理想性格。令狐冲正是这样无拘无束,所以才被正统的正道人士所不容。金庸通过打破严格的正邪界线的一种反传统的方式,建立了一个正人不正、邪人不邪的江湖新秩序,这便是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文化提出了质疑。在小说当中作者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来显示他们的背叛传统,譬如嗜酒、不循规蹈矩、结交“奸邪”等第。《鹿鼎记》中的韦小宝也是最为典型的一个,好赌、贪财、好色、胆小,俨然一个反面小人的角色。然而就在他身上却寄托着作者的一种理想的美好的东西——对于正统的叛逆,对于江湖道义的看重。义字可以说是韦小宝的核心品质,也是最有密度与质量的品质。尽管在他身上还汇集着很多的缺点,但这些都不能抵消他的光彩。
《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药师也是一个传统的叛逆。他的口头禅就是“迂腐”,反对一切过时的不合理的东西。这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被认为“邪”,所以有“东邪”之称。然而作者却不这样认为,反之对他是大加推崇,精心地将他放置在一个纯洁无任何干扰的世外桃源———桃花岛中生活。黄药师性格豪放,不为世俗所拘囿,与一个年轻他几十岁的青年称兄道弟,体现出了人类rlie 本性生命力的张扬,这就是作者寄托他的反传统的叛逆型人物身上的一种理想。这种理想以一个江湖意义上的“义”字为价值取向,追求人类本身固有的一种纯真。身在江湖,“义”字当然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封建性的东西,但它更多地包含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成分—— 同心协力、救危扶困、上报国家、下安黎民。
儒、释、道三家思想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至深。儒家在塑造中华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上有着不容否认的历史地位;道家在塑造人的世界、人生观的文化心理结构上也广泛地被民众所认可与接受;佛家自从两汉之际传入中土,对整个中国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金庸小说则汲取三家思想之精华,立于一个新的更高的角度,对其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从而确立了自己的一种新的人生哲理、价值观、世界观。譬如金庸小说中的一句名言: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无招胜有招。
金庸武侠小说的通俗文化内涵。
金庸是古典式的,金庸小说蕴涵了深厚的古典文学底蕴,借题发挥由一首古诗便能演绎出一个传奇故事。整体上规模宏大,情节结构波澜起伏,气势非凡,既武侠又言情,难怪台湾作家三毛评论金庸说“只写一个‘情”字。金庸小说的灵性在于,常常以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景观作为背景环境,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作为人物活动的衬托,使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一种人天合一的效果,产生动人心魄的独特艺术感受。作者以饱满的热情将中华大地的壮丽山河融入他的小说,设置了一个充裕、优美的人物活动空间,描绘名山、大川的种种风彩,讲述它们的文化与历史。作者笔下将祖国的三山、五岳、草原、海岛一一点染,在一幅流光溢彩的优美画卷中编织一个个惊心动魄又缠绵悱恻的故事。河海之大波,江湖之风云,儿女之情长相映成辉,并由此产生一种壮美。以《笑傲江湖》最为璀璨夺目。五岳雄奇的风光,恒山的悬空寺,衡山的归雁楼,嵩山的封禅台,浩荡的长江,滚滚的黄河,尽纳其中。还有《射雕英雄传》中茫茫的大草原,带给人一种厚重、深远的文化享受。并且辅以琴、棋、书、画等高雅的艺术品位精心构思出纷繁多样的传奇故事,从而使整部小说显得典雅、雍容,含有一种深厚的艺术底蕴。《天龙八部》中的枯容大师与四大恶人的棋局之赌,无亚子的真龙棋局;《笑傲江湖》中的琴棋书画“江南四友”,还有那一曲琴箫合奏的《笑傲江湖》曲。作者的精妙构思也在于此,以一支乐曲组织全篇,演绎出一段回肠荡气的江湖故事。
总之,金庸通过通俗小说洞察了整个东方几千年的文化脊髓,具有极深的文化内蕴,并对于传统文化进行观察与反思。金庸的武侠小说在历史、虚幻、人生、江湖中贯通,从佛禅、老庄思想中得到解脱与升华。任自然而得旷达,由一瞬而转换为永恒。悲慨之中容有超脱,包容种种的人生态度,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融合在开阔博大的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历史画卷之中,系于一个个爱恨悠悠的情节。金庸小说在一种阔大辽远的自然、社会的范围之内,完成了一种入世与超世、乐观与达观的深远的艺术境界。
㈤ 金庸小说人物分析
首先复我要说的是,他说的不对。制 我解释下为什么:在<鹿鼎记>这个书中,金庸一改往日的侠义精神,与狭隘的民族情结,把一个不会武术的普通人写的那么神奇,而天地会却是一事无成,武功已经不成为武侠小说的主流,这点与老舍的《断魂枪》是异曲同工的妙处。而康熙最后放掉韦小宝,完全是出于朋友情,兄弟义,与当时社会的形势共同作用的结果,康熙并没有把韦小宝当奴才,这都是海大富作为一个“资深太监”奴才思想作祟的结果。 看金庸小说,直到《鹿鼎记》才是笔锋一转,由武侠转为无招的江湖,没落的江湖,这个妙处必须要领会到。整部小说,不仅没有了以往抗金,反清,抗蒙等等的狭隘民族情结,反而把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大清国写的如此国富民强,这是金庸的创新,也是我们必须领悟到的。 所以,我们要看到康熙这个帝王平凡人性的一面,也要看到金庸笔下,一代明主的风采,所以忽略海大富的那句话吧,韦小宝到最后也是康熙的朋友···
㈥ 金庸创作小说任务及背景分析
自五十年代中期金庸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问世以来,此后十余年,他笔耕不辍,总共发表了十五部作品,其中十二部是长篇,另外三部是中短篇。四十多年来,金庸的作品广泛流传于华人社会,先是在香港,继而是东南亚、台湾,七十年代末在大陆出现了金庸作品的盗印本,九十年代有了全套的三联版正式授权本在大陆发行。毫不夸张地说,金庸的作品拥有最多的读者。香港著名红学研究专家林以亮说:“凡有中国人,有唐人街的地方就有金庸。”据不完全统计,大陆、台湾及海外的金庸读者超过了一亿人。与此同时,金庸的作品也得到了学术界的承认。北大严家炎教授撰文指出,金庸作品“实际上是以精英文化去改造通俗文学所获得的成功。”并认为是继“五·四”文学革命,“使小说由受人轻视的闲书而登上文学殿堂的另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陈平原教授说,金庸“把儒释道、琴棋书画等中国文化通俗了,所以金庸小说可以作为中国文化的入门书来读。”红学专家冯其庸先生说:“金庸小说的情节结构,是非常具有创造性的。我敢说,在古往今来的小说结构上,金庸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金庸本人在一九八八年获香港大学名誉博士头衔,被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名誉教授,一九九四年被北京大学聘为名誉教授,一九九九年被浙江大学聘为文学院院长。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小说卷》中,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王一川更是将金庸列于鲁迅、沈从文、巴金之后,位列老舍、郁达夫、王蒙之前。金庸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史确实是个震憾。本文试图从人物塑造、文化修养、语言风格及创作心态四方面对金庸作品作一探讨,以分析金庸成功的原因。一金庸的写作相当自觉地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优秀传统,并在新的环境下进行了努力的探索与创新。因此,金庸的武侠小说一方面具有悠久文学传统所造就的独特趣味;另一方面,他又有许多创新的地方,特别突出的是他注意刻画和表现人性,因而全面提升了武侠小说这一类型作品的品味,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境界。在人物塑造的过程中,或者说在刻画人性的过程中,金庸既坚持了善恶是非分明的价值传统,又为表达分明的具体价值观念带来了新的时代内容。中国传统文学价值的核心是求善,讲究善恶分明,扬善惩恶,读者也期望在作品中体会到善恶到头终有报的心理快感。作为传统文学模式之一的武侠小说,其价值取向自然不能例外。在金庸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到很多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进步与倒退的对决场面,其结果大都是善战胜了恶,正义压倒了邪恶,如此写作满足了人们的心理期望,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如仅止于此,那么金庸的小说与别人作品就没有太大的区别。但事实是,金庸在坚持传统的是非分明价值观的同时,又对其进行了充满时代感的改造,这突出表现在对人物刻画方面的求真上。于是,在金庸的笔下,善人身上同样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而从恶人的表现上也照样能看出人性的闪光点。其实,人性本是复杂的,多侧面的,用正、邪,善、恶这样简单的标签去概括活生生的现实中的人,是不真实的。进而,真实的人生,也往往不是我们想象和期望的那样简单和完美,没有那么多的大团圆结局,真实的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在《书剑恩仇录》中,陈家洛既大义凛然、旗帜鲜明地反清复明,充满英雄之气,在对个人感情的处理上,又表现出对霍青桐、喀丝丽的自私与狭窄胸襟。《神雕侠侣》中的杨过,既行侠江湖,又处事偏激,性格乖戾。《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天生仁厚,但缺乏临机决断的领袖气魄,所以不能担当大任,不得不让出明教教主之位。金庸小说里,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人生归宿,“拔剑四顾心茫然”而退隐江湖的人也不在少数,如陈家洛、袁承志、张无忌、狄云、令狐冲等。从金庸的小说中,我们体会到了人生的欢乐与悲凉,事业的成功与迷茫、情与仇、爱与恨交织在一起。金庸的小说虽无一例外地写古人古事,并且也确实写出了历史的情境与古典风貌。然而,在精神里却又与众不同且出人意料地写出现代人生的神韵,表现出个人的人文情怀及现代人生的深刻品味,并以此与现代的读者产生广泛的共鸣。正是因为金庸利用武侠小说这一传统的载体形式,诠释了现代人情感,或曰用现代的手法改造、提升了武侠小说这一传统文学类型的层次,才使他真正跨越了古今,沟通了雅俗,从而赢得了绝大多数人的喜爱。二人们普遍认为,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的中国文学,最突出的成就是语言形式的变革,即运用白话文来打倒文言文,推进了自清末以来的语体文运动,使得白话文在教育领域迅速普及,扩大了新思潮在知识阶层的影响力,构建了新的白话文学的语言体系,从而彻底改变了千百年来中国文学言文分离的不良传统。但事实上,“五·四”文学革命所造成的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白话文,而是新体白话文,它与当时的启蒙思想有密切的关系,其明显特征是采用大量音译或意译新词、欧化的语言表达、新思潮的价值观。由于新文学在文坛的绝对主流地位,这种欧化的白话成了书面语言的主流,加之新文学采取新诗、话剧、短篇小说等外来的文学形式,它的欧化程度更加严重。即使是提倡新文学的人,也不满意新文学的白话文上存在的问题。实际上,中国的白话文源远流长,自宋元时代起中国就有了白话文的传统,胡适的《白话文学史》就将白话文学的源头追溯到宋元话本,且长期以来,白话文学的读者一直是社会的普通民众。大众使用的语言、大众喜爱的形式、大众认同的趣味,与白话文学保持着最密切的关系。金庸承继了中国传统白话文的优点,进而赋予其新的时代内容,使传统的白话文闪烁出耀眼的光辉。金庸小说的语言表述,初期的《书剑恩仇录》从雅,其中有大量诸如“丽若春梅绽雪,神如秋蕙披霜,两颊融融,霞映澄塘,双目晶晶,月射寒江”之类的骈体文言,中期的《雪山飞狐》、《飞狐外传》是从新,内有许多所谓的“新文艺腔”,自《射雕英雄传》开始趋向成熟,至《天龙八部》、《鹿鼎记》而臻化境。总体来看,金庸小说的语言真正做到了口语化,明白流畅,言文一体;语言优美,生动活泼,继承了古典诗、词、曲、赋的优秀语言传统并将其融入小说的叙事语言之中,发挥了汉语特有的诗化优点;语言丰富多彩,将成语、方言、俗语全部归入现代化的口语之中。清末民初之时,传统文学的白话文虽然也有少数比较清新自然,但大多数市井气味较浓。至三十年代,出现了张恨水,他的小说非但能流畅地叙事,也可以自然地描写,使白话文的市井味稍减。金庸小说中的白话文,继承了白话文接近大众的特点,并且消除了它在早期艳俗的弊端,丰富了白话文的表现力,从而造就了一个现代白话语言的宝库。横向比较,金庸小说中的语言没有新文学所造就的白话文的欧化腔及各种各样的政治腔,纯粹是地道的白话,因而更能为大众所喜好,被大众所接受。在思想文化阵地西风劲吹的今天,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受到严峻挑战的时代,金庸重振民族文化价值的语言选择对我们不无启迪。三武侠小说与言情小说、侦探小说等其他通俗文学类型的重要区别在于,武侠小说具有极大的兼容性,它可兼容政治与社会、文化与历史,有足够的空间供作者纵横驰骋。武侠小说的这一特征,对作家的学识和修养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金庸在其武侠小说中,向人们展示了他渊博的历史知识与丰厚的文化修养。以致于冯其庸先生称:“一个小说家具备如此丰富的历史、社会知识,而且文章如行云流水,情节似千寻铁链,环环相扣,不可断绝,而且不掉书袋,不弄玄虚,平平叙来,而语语引人,不可或已,这已是十分难得的了。”严家炎说:“我们从来不曾看到过有哪种通俗文学能象金庸小说那样蕴藏着如此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具有如此高超的文化学术品位,金庸的武侠小说,简直又是文化小说,只有想象力极其丰富而同时文化学养又非常渊博的作家兼学者,才能创作出这样的小说。”金庸的小说纵横万里,其中人物南来北往,东奔西走,跟随其后,可令人们畅游万里江山,领略千种风情。金庸对祖国的名城故都、古迹名胜、名山大川、沙漠戈壁、草原海洋等各种各样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了准确、细致、生动的艺术描写。使人坐拥山水、神游乾坤。金庸的小说不但有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医卜星相,而且有佛经道藏、儒墨之书,及至摩尼教等奇异教派的经典习俗。至于文章典故更是信手拈来,俯拾皆是。除此之外,金庸最为突出的是对中国历史的整体把握。金庸的小说上下千年,对辽、金、宋、元、明、清历朝历代的历史线索、民族矛盾、政治体制、典章文物以及野史典故、神话传说均有涉猎。金庸小说的背景,大都是在朝代更替之际,如宋辽之际、元明之际、明清之际,而此时往往聚集着激烈的民族矛盾。金庸在处理民族矛盾时,充分利用了其渊博的历史学识,表现了不凡的才情与见解。表现在:他突破了严守华夷之辨的正统观念。金庸在其作品三联版序中如此说:“我初期所写的小说,汉人王朝的正统观念很强。到了后期,中华民族各族一视同仁的观念成为基调,那是我的历史观比较有了进步之故。这在《天龙八部》、《白马啸西风》、《鹿鼎记》中特别明显。”史学家持此观点不足为怪,作为小说家,能做到这一点,实属难能可贵,而这恰恰可说是金庸小说成功的一大关键。因此,在描写国家、社会、历史时,金庸用现代意识突破狭隘的民族———国家界限,消解了大汉族主义,质疑了通行的本质化了的“中国人”定义,使得金庸的小说成为全球华人的共同语言和共同梦想。四缺少自由精神是中国传统写作中的痼疾,无论是古代、近代还是现代,作家大都受“文以载道”观念的制约。多了救世之心,少了创作真文学之意,无怪乎陈寅恪当年为精神的沦亡而感叹。纵观历史,包括文学史,可见精神的独立、思想的自由乃是大学问形成、大作品出现的先决条件。金庸保持了文学的自由精神,他如同自己笔下的大侠一样,无拘无束,敢爱敢恨,堂堂正正做事,本本色色做人。他顶住了商业利益、大众趣味的诱惑,宁愿放弃巨大的商业利益,在创作的鼎盛时期时毅然封笔,继而费时十年,全面修订已发表的作品,此举在武侠小说史上可说是前无古人,金庸对文学执着的信念可见一斑。还有一点不能不提的是,金庸本人以武侠小说的创作为副业,主业是为《明报》撰写政论文章,对中国大陆六十年代因三年自然灾害发生的难民潮,文革中的左翼思潮与作法等,他均逆流而上,持批评态度,而成为众矢之的,可见其勇气。此种勇气,不仅体现于行事,也体现在他的小说写作之中,作家的作品总是与其人格紧密联系的。金庸的自由精神,使他获得了创作心态的松弛,从而达到了心理境界和艺术创作中的本质回归。使其于有意无意之间,兼具了雅文学与俗文学的共同性,综合了两者之长,扬弃了两者之短,在雅俗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金庸小说中的许多人物和情节,在一般人看来是匪夷所思的,所谓的雅文学作家更是难以想象。他的小说有时比现实主义更讲究细节的真实与可信,有时比浪漫主义更讲究虚构与夸张,有时比古典主义更加古典,有时比现代主义更加现代。故事、传奇、神话、历史、寓言,他的小说兼而备之,令人耳目一新,摆脱了传统中国文学平庸乏味的局面。在审美内涵上,突破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只有国家、社会、历史的单维现象,增加了神奇世界的内容。同时,在冲破了前人规范和禁忌之后,金庸并未忘乎所以,而是注意了探寻和创造自己的艺术规则,把握住艺术分寸。金庸的小说是传奇的故事,但并非一味的为奇而奇,恰恰是奇而求真,他的奇幻荒诞的情节构成了一种艺术与哲学的本真的世界,成为现实世界的艺术寓言。以自由心态看待艺术,以严肃的态度从事创作,将游戏与艺术真正统一起来,将游戏的自由愉悦与艺术的求真求美结合起来,于是,便造就了金庸小说。
㈦ 以金庸武侠小说为例说明如何运用文化研究分析通俗小说
运用文化分析小说,这个说法比较奇怪。
不过对于金庸的小说,从不同的角度都可以做出分析,历史,人文,文学,伦理,等等。
举例:神雕侠侣,历史背景复杂,可以分析小说对实际历史时间和事件的利用和发散性描述;地域跨度明显,可以通过对情景的描述分析与人文地理风俗环境的结合和运用,如何利用这些来塑造人物性格和推动事件发展;人物阶层复杂,多样的语言特色如何丰富文学作品;还有其中的人性、道德、伦理观念,更是这本书中可以浓墨分析的灵魂所在。
现在有很多分析金庸小说的著作,可以先读一读。
㈧ 分析金庸小说的一个人物(400字以上)
金庸小说人物评——包不同
在一部情节紧张的小说中,高明的作者常常会塑造一个或几个有趣的人物。
这种发噱的角色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憨大,如《隋唐演义》中的程咬金,《英烈传》中的胡大海,《笑傲江湖》中的桃谷六仙。另一类人物以机智令人发噱,如《三侠五义》中的翻江鼠蒋平。《天龙八部》中的包不同也是一个成功的典型。
包不同亮相在剑拔弩张的香水榭,当时云州秦家寨寨主姚伯当与四川青城派高手司马林正在慕容府斗殴,人称包三先生的包不同像耍小孩子一样,把两派武林高手戏弄一番。
读者看好包不同,不仅因为他武艺出众,而是他出口便是“非也非也”。包不同当然不是咬文嚼字的书呆子,他脾气刚烈,出手狠毒,但为人正直,“以彼之道,还施其身”。金庸写包不同让姚伯当、司马林大出洋相,是为了衬托出乔峰的拔俗超群,包不同在一般好手面前如鱼得水,但在乔峰手下,他精娴的武艺却一点也施展不出来,于是,学乖的包不同性子再怪,也自知与乔峰交手只是鸡蛋碰石头,自己多说一句话,就是多丢一分脸。他输得极为潇洒:“走罢,走罢,技不如人兮,脸上无光,再待十年兮,又输精光!不如罢休兮,吃尽当光!”包三先生高声而吟,扬长而去。可见包不同是一个表面上看起来鲁莽有趣其实却很有心机的睿智人物。
慕容复手下有四员大将:邓百川、公冶乾、包不同、风波恶。这四人的相貌也与其性格相仿:邓百川方面大耳,身形魁梧,身穿枣红长袍;公冶乾五十上下,青色儒巾,微眯眼睛,背了个酒葫芦;包不同瘦骨棱棱,身材极高,满脸病容,大有戾色;风波恶则身材瘦小,神色剽悍。这四个人的外貌与个性,大抵与《三侠五义》中的五鼠相似。邓百川宽厚,公冶乾风雅,包不同精怪,风波恶勇猛,金庸都写得恰到好处,其中写风波恶的喜欢打架与包不同的胡扯争闹最为传神。
包不同与人争辩,一是引经据典,常常搬出不相关的古人来与人胡缠;二是好开玩笑,嘴巴上占人便宜。正因如此,他的手上功夫还不如嘴上功夫厉害,没理也要说成有理,是个武林中有名的“铁嘴”。
邓、公冶、包、风四人随慕容复多年,一直以为慕容复是人中龙凤,直到慕容复认段延庆为父,他们才与主人绝交。其中以包不同最为大义凛然,痛斥慕容复那番话,令人肃然起敬,慕容复恼羞成怒,居然将这个看着他长大的包三先生一掌毙命。包三先生虽死犹荣,而慕容复则如行尸走肉。
摘自 曹正文 《金庸小说人物谱》
个人忠告:如果你是搜集资料素材的,我觉得这篇文章该很值得推荐,如果你是为了抄袭的,假如被人追究的话,我可不为你负责任的,因为我已经注明了文章的出处。
㈨ 以金庸小说作品为例,谈谈金庸武侠小说的现实意义
比如说天龙八部吧,就体现了诸子百家,尤其是佛家精神,其中无人不冤、有情皆孽;天龙八部和鹿鼎记还揭示了名族矛盾、融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