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小说阅读答案
⑴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后面题梁实秋在他的《清华八年》一文中,曾有过这样的描述:园里谈不到什么景致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D
⑵ 《再坚持一下》阅读答案
1.①不寒而栗:不寒而栗(拼音:bù hán ér lì)成语的意思是指天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害怕,恐惧。栗:打颤,畏惧
②甘拜下风: 甘:甘愿,乐意;下风:风向的下方,比喻劣势地位。指真心佩服别人,承认自己不如别人。
2、阿里获得胜利的原因是他不愿服输,靠着坚强的毅力和信念击败了强悍的对手
3、①、是真理,做什么事情只有靠着坚强的毅力和信念就一定能取得成功,除了那些不会把握机会的愚蠢的人
②、我赞同“坚持就是胜利”如
五零二年十月,麦哲伦的航船发现了今天的麦哲伦海峡。水手们高兴得狂叫起来,说发现了这海峡就是对国家的莫大贡献了,赶快回国吧!麦哲伦并不这样想,他说还应该继续前进。当时的情景是十分困难的:粮食缺乏,水手中饿死者已经相继出现了。麦哲伦坚定地鼓舞大家说:“就是吃帆布,我们也要继续前进!”于是,这才有了太平洋的发现。
狄更斯和爱迪生就是靠坚持而取得最后的胜利的。坚持,使狄更斯为人们留下许多优秀著作 ,也为世界文学宝库增添了许多精品;坚持,使爱迪生攻克了许许多多的难关,为人类的进 步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可见,坚持能够使人取得事业和学业上的成功。
那些失败者往往是在最后时刻未能坚持住而放弃努力,与成功失之交臂。曾记得瑞典一位化 学家在海水中提取碘时,似乎发现一种新元素,但是面对这繁琐的提炼与实验,他退却了。 当另一化学家用了一年时间,经过无数次实验,终于为元素家族再 添新成员——溴而名垂千古时,那位瑞典化学家只能默默地看着对方沉浸在胜利 的喜悦之中。这两位化学家,一位坚持住了,取得了胜利;另一位却没有坚持住,未能取得 成功。可见,能否坚持是取得胜利的最后一道障碍。在最黑暗的时刻,也就是光明就要到来 的时刻,越在这样的时刻。越需要坚持。因为坚持就是胜利。
钱 钟 书 生 平
童年时代——1910年11月21日,钱钟书出生于江苏无锡。他自小由伯父教养。伯父喜欢带他上茶馆,并照例会向书摊租一本小说给他看。钱钟书在家里已开始囫囵吞枣地阅读《西游记》《水浒》和《三国演义》等小说。在茶馆则津津有味地大看伯父租来的《说唐》《济公传》和《七侠五义》等通俗小说,由于贪看小说,他的眼睛开始近视。
钱钟书对读过的小说烂熟于心,能准确地讲出李元霸、关云长、孙悟空等人使用的武器斤两,却不认识阿拉伯数字。父亲关心孩子学习,又不敢得罪哥哥,只好伺机把钱钟书抓去学数学,学不好就“拧”,还不许哭,拧得钱钟书身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但他还是未学好数 学。后来报考清华大学时,数学只有15分。
钱钟书自幼爱好美术。七八岁时,常用薄纸蒙在面上,描上《芥子园画谱》和《唐诗三百首》上的插图。画完则署上自取别号“项昂之”。“项”指项羽 ;钱钟书佩服项羽;“昂之”是他想象中项羽 的英雄气概。
上小学后,钱钟书还混混沌沌。他把青蛙带进教室,小青蛙满地蹦跳;上课时玩弹弓,用小泥丸弹人。因而两次被罚站。日后他回忆说:“那时候幸亏糊涂,也不觉得什么苦恼。”
接触西方文学——10岁那年,钱钟书开始接触西方文学。他后来回忆,商务印书馆发行的两小箱《林译小说丛书》是他年少时的大发现,带领他进入一个新天地,一个在《水浒》《西游记》《聊斋志异》以外另辟地世界。他事先也看过梁启超译的《十五小豪杰》、周桂笙译的侦探小说等 等,都觉得沉闷乏味,接触了林纾的译木,才知道西洋小说竟那么迷人。他把林译里给葛德、欧文、司各特、迭更司的作品津津不厌地阅览。他在读里哈葛德《三千年艳尸记》第五章结尾刻意描写鳄鱼和狮子的搏斗时,紧张得眼瞪口开,气儿也不敢透。
他还回忆说,假如他当时学习英文有什么自己意识的动机,其中之一就是有一天能够痛痛快快地读遍哈葛德以及旁人的探险小说。钱钟书对西方文学的浓厚兴趣,也无疑是受到了林译小说的影响。
1929年秋,钱钟书如愿考上了清华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从此开始了对西方文学的系统阅读,当时,钱钟书和后来的大戏剧家曹禺及颜毓被本系师生誉为“龙、虎、狗”三杰。哈佛大学归来的吴宓教授当年也称赞说,自古人才难得,出类拔萃的人才尤其不易得;当今文史方面的杰出人才,在老一辈中要推寅恪先生,在年轻一辈中要推钱钟书,他们都是“人中之龙”。
同班同学饶余威则回忆说:“当时在班上,他受钱钟书的影响最大。他的中英文造诣很深,又精于哲学及心理学,终日博览中西新旧书籍,最怪的是上课时从不记笔记,只带一本和课堂无关的用书,一面听讲,一面看自己的书,但考试时总是第一。他自己喜欢读书,也鼓励别人读书”。
他所读过的西方文学作品,涵盖了一部西方文学史,从荷马史诗直到西方现代各种流派的作品,都在他的阅读视野之内,这就为他今后的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作家型学者——钱钟书是一位作家型学者,他在学术研究之余,创作了不少质量上乘、影响深远的文学作品,主要成果有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和旧体计集《槐聚诗存》。他的作品具有诙谐多智、意蕴丰厚的特点。尤其是影响最大的《围城》,更显示了他高超的讽刺才能和对世态人情的洞察力。《围城》在出版的当时即“以光芒四射,才情横溢的笔墨震惊了读者,震惊了像他一样正在从事小说创作的同行”。由于历史原因,《围城》在风行一时之后,便在海峡两岸长期湮没无闻。海外评论界却给予了高度评价,誉为“中国现代文学中写得最有趣、最细腻的小说,或许还是最伟大的小说”。1980年、英、俄译本先后问世。人民文学出版社随后也重新印刷发行了这部小说,从而在国内外一度引起“《围城》热”。除英、俄译本外,《围城》还被译成法、德、日、捷克、挪威等国文字。
钱钟书的成就主要还在学术研究方面。主要著作有《谈艺录》《宋诗选注》《七缀集》《管锥编》等,《谈艺录》是以传统的札记形式写成的一部文学评论集,内容包括诗论、文论及作家论、历代文学论等。书中提出了许多前人不曾提出过的问题,具有许多超前贤的创见。此书于1984年再版时,作了修订。该书在阐发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重要命题、范畴时,运用了不少20世纪西方的新学说、新理论和新方法,如结构主义、接受美学等,显示出会通中西学术的内在旨趣。《宋诗选注》提出了新的选诗原则,发掘了许多被埋没的诗人,并突破了旧有的注模式,创造了性地把注释和评论结合起来,对文学选本的编撰体例产生了很大影响。五卷本的煌煌巨著《管锥编》仍用札记形式写成,该书堪称中堪称中外比较文学研究的高峰及中外比较文化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该书考证了《周易正义》《毛诗正义》等十部古典著作中的众多问题,涉及文学、历史、哲学、美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化人类学等诸方面,着重研讨中西方作家艺术思维的共同规律,书中引用中外著作近万种、作家四千余人,广征博引,分析精当,可以说是融广博的知识和精深的见解一体,这也是钱钟书学术著作和文学作品的共同特点。
呵呵.这当然是全故事,你自己简要概括一下吧!
他人不允许抄袭!!!!!!!
⑶ 小说阅读题及答案
乡村教师
岳 勇
(1)临近大学毕业的那段日子,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动,如无事人一般。
(2)我们同宿舍的几个姐妹都劝她出去活动活动,争取能在城里留下来。哪知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
(3)我们都吃了一惊,娟子的老家我们结伴去游玩过一次,在大巴山最深处,汽车在二十里以外就进不去了。村里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们当时都笑着调侃说那儿是全国最贫瘠的地方。而现在,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我们都替她惋惜。
(4)这时,娟子一本正经地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
(5)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个老师。班上有13名学生,那位乡村老师将他们从一年级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级。
(6)然而,就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
(7)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等大家发现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
(8)教室里的13名乡下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他一面教孩子们不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大火已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
(9)老师在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师看了她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
(10)烧得通红的门框呼地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来。
(11)他把那个女孩被盗安全地带,然后又急急地冲进了早已变成火海的教室。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教室烧塌了。老师和最后那名学生再也没有出来……
(12)讲完这个故事,娟子眼圈都红了。
(13)我们都猜了出来:“最后就出来的那名女同学就是你,是么?”
(14)“是的。”娟子含泪点点头,“但你们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再也没有被出来的同学是谁么?”我们都摇摇头。
(15)娟子说:“是老师的女儿呀!”
(16)说完这句话,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17)我们的眼圈也都红了。
(18)最后,我们宿舍有三个姐妹跟着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一名乡村教师。我是其中一位。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4 分)
答:即将大学毕业的娟子主动放弃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毅然决定回乡工作。同宿舍的姐妹们大惑不解,于是娟子给她们讲述了一个乡村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真实故事,为乡村教师的精神所感动,同宿舍的三个姐妹跟着娟子一同去她老家做了乡村教师。
答题要点:1、娟子的决定;2、乡村教师的事迹;3、事迹对我们的感染;4、“我们“的举动”。每个要点1分。
2.“乡村教师”这一题目有两层含义,请分别写出来。(2 分)
答:① 以此纪念舍己数学生的乡村教师;
② 以此赞扬去乡村任教的大学毕业生。
3.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从全文看,(5)一(11 )自然段采用了哪一种顺序?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3 分)
答:插叙。(1 分)
作用是:把娟子回乡下任教的原因交代更加清楚(2分)
4.在“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的时候,“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 ,这是为什么?( 4 分)
答:一是为小学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精神所感动(或“感激小学教师的救命之恩”,或“传承小学教师对学生的爱”),以当一名乡村教师为荣;二是想用自己的所学回报养育自己的家乡、让贫苦的家乡不再贫苦。
答题要点:1、精神鼓舞(或“载誉而归”,或“传承爱心”);2、回报家乡。每个要点2分。
5.读了这篇文章,你联想到汶川大地震救援中的哪些情景?感悟到了什么?( 4 分)
10、有人认为第三段中加点的成语“轻描淡写”用得不恰当,你的意见如何?请讲明理由。(2分)
11、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上文的故事内容,不超过55字。(2分)
12、小说作者叙述故事为什么用插叙而不用顺叙?(至少讲两个理由)(2分)
13、见文中划线的句子。乡村教师在“看了她俩一眼”到“最后咬咬牙”的瞬间是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文,悉心揣摩,合理想象,用3~5句话描写出他此时的心理活动。(2分)
14、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那位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乡村教师,也有人说是娟子。请对娟子这一人物形象作一点简要的分析(应当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从她的表现看她是怎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3分)
参考答案:10、开放题。不恰当:“轻描淡写”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仅淡淡带过,有范围限定,不能修饰“放弃”。恰当:“放弃”是指前文“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轻描淡写”修饰的还是“说”。
11、乡村教师从火海里救出娟子等12个学生,最后去救女儿时不幸与女儿一同遇难。娟子大学毕业后决定回乡村作教师。
12、造悬念,行文曲折;表现主题的需要,突出乡村教师无私博大的爱以及这种爱的无限延伸(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使结构紧凑,内容更丰富。(其它言之成理的也可以)
13、略
14、供参考:贫穷农村的孩子都希望改变命运跳出“农门”,而大学毕业的娟子却毅然决定回老家当一名乡村教师,为建设落后的家乡做贡献,这说明她是个有使命感、责任感的热血青年,她爱家乡,不忘本,有志向。娟子这一形象一方面在衬托她的老师,同时也在表现“乡村教师”这一代又一代的爱的延伸,也给只为改变个人命运而奋斗者立了一面镜子。
⑷ 求一篇小说阅读试题的答案
现代文阅读训练——
乡村教师
岳 勇
(1)临近大学毕业的那段日子,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动,如无事人一般。
(2)我们同宿舍的几个姐妹都劝她出去活动活动,争取能在城里留下来。哪知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
(3)我们都吃了一惊,娟子的老家我们结伴去游玩过一次,在大巴山最深处,汽车在二十里以外就进不去了。村里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们当时都笑着调侃说那儿是全国最贫瘠的地方。而现在,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我们都替她惋惜。
(4)这时,娟子一本正经地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
(5)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个老师。班上有13名学生,那位乡村老师将他们从一年级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级。
(6)然而,就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
(7)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等大家发现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
(8)教室里的13名乡下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他一面教孩子们不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大火已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
(9)老师在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师看了她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
(10)烧得通红的门框呼地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来。
(11)他把那个女孩被盗安全地带,然后又急急地冲进了早已变成火海的教室。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教室烧塌了。老师和最后那名学生再也没有出来……
(12)讲完这个故事,娟子眼圈都红了。
(13)我们都猜了出来:“最后就出来的那名女同学就是你,是么?”
(14)“是的。”娟子含泪点点头,“但你们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再也没有被出来的同学是谁么?”我们都摇摇头。
(15)娟子说:“是老师的女儿呀!”
(16)说完这句话,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17)我们的眼圈也都红了。
(18)最后,我们宿舍有三个姐妹跟着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一名乡村教师。我是其中一位。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4 分)
答:即将大学毕业的娟子主动放弃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毅然决定回乡工作。同宿舍的姐妹们大惑不解,于是娟子给她们讲述了一个乡村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真实故事,为乡村教师的精神所感动,同宿舍的三个姐妹跟着娟子一同去她老家做了乡村教师。
答题要点:1、娟子的决定;2、乡村教师的事迹;3、事迹对我们的感染;4、“我们“的举动”。每个要点1分。
2.“乡村教师”这一题目有两层含义,请分别写出来。(2 分)
答:① 以此纪念舍己数学生的乡村教师;
② 以此赞扬去乡村任教的大学毕业生。
3.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从全文看,(5)一(11 )自然段采用了哪一种顺序?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3 分)
答:插叙。(1 分)
作用是:把娟子回乡下任教的原因交代更加清楚(2分)
4.在“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的时候,“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 ,这是为什么?( 4 分)
答:一是为小学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精神所感动(或“感激小学教师的救命之恩”,或“传承小学教师对学生的爱”),以当一名乡村教师为荣;二是想用自己的所学回报养育自己的家乡、让贫苦的家乡不再贫苦。
答题要点:1、精神鼓舞(或“载誉而归”,或“传承爱心”);2、回报家乡。每个要点2分。
5.读了这篇文章,你联想到汶川大地震救援中的哪些情景?感悟到了什么?( 4 分)
10、有人认为第三段中加点的成语“轻描淡写”用得不恰当,你的意见如何?请讲明理由。(2分)
11、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上文的故事内容,不超过55字。(2分)
12、小说作者叙述故事为什么用插叙而不用顺叙?(至少讲两个理由)(2分)
13、见文中划线的句子。乡村教师在“看了她俩一眼”到“最后咬咬牙”的瞬间是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文,悉心揣摩,合理想象,用3~5句话描写出他此时的心理活动。(2分)
14、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那位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乡村教师,也有人说是娟子。请对娟子这一人物形象作一点简要的分析(应当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从她的表现看她是怎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3分)
参考答案:10、开放题。不恰当:“轻描淡写”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仅淡淡带过,有范围限定,不能修饰“放弃”。恰当:“放弃”是指前文“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轻描淡写”修饰的还是“说”。
11、乡村教师从火海里救出娟子等12个学生,最后去救女儿时不幸与女儿一同遇难。娟子大学毕业后决定回乡村作教师。
12、造悬念,行文曲折;表现主题的需要,突出乡村教师无私博大的爱以及这种爱的无限延伸(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使结构紧凑,内容更丰富。(其它言之成理的也可以)
13、略
14、供参考:贫穷农村的孩子都希望改变命运跳出“农门”,而大学毕业的娟子却毅然决定回老家当一名乡村教师,为建设落后的家乡做贡献,这说明她是个有使命感、责任感的热血青年,她爱家乡,不忘本,有志向。娟子这一形象一方面在衬托她的老师,同时也在表现“乡村教师”这一代又一代的爱的延伸,也给只为改变个人命运而奋斗者立了一面镜子。
⑸ 梅贻琦:尖峰时代的清华 阅读答案
12.答D得三分,答B得二分,答A得一分 A分析不全面。除了能体现梅校长语言风趣幽默外,也含蓄地表现了梅贻琦作为清华的校长不负众望,能堪此重任。C“几乎不大想到有位校长”并不是清华校友对梅校长的轻视,这是从侧面烘托了梅校长所倡导的民主思想。E原文是梅校长并不主张学生“脱离学习盲目参加救亡运动”,而不能表述为“不赞同学生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而“国难当头,唯有努力学习,才是学生的真正要义”这样的表述也曲解了原文(2)文章借写陈寅格住院后清华师生昼夜轮流守护,照顾得非常周到一事,侧面烘托清华大学对教师十分的尊重,有力地突出了梅校长对清华大学校风建设的贡献。(3)明确了大学的标准和教授的责任;重视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指出人才培养的标准;广纳贤才,尊重教师,广泛聘请一流的大师来清华任教;倡导民主,真正做到“教授治校”;发展了工程科学教育,并注重“同识教育”;指出在国家危亡面前学生的责任和方向。(4)赞同梅贻琦校长的观点,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应教会学生做人。 求学和做人是相关联的,求学的目的是更好地做人 作为教师,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应该重视让学生知道如何更好地做人。 作为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任务,学会尊重他人,既要学好知识,更要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