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乾隆皇帝阅读顺序

尹妶
尹妶
发布于 阅读量 837
小说乾隆皇帝阅读顺序

㈠ 康熙雍正乾隆的顺序

康熙的儿子是雍正,雍正的儿子是乾隆!
清朝皇帝的顺序是: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帮助

㈡ 一本最有代表的关于乾隆历史的书

不知道你想知道的是史籍呢还是学者著作??史籍类:《清实录》、《乾隆起居注》、《乾隆朝上谕档》、《星源集庆》、《清皇室四谱》;书籍类:《爱新觉罗家族全书》、《正说清朝十二帝》、《清宫秘档》; 注:《清史稿》错误较多,不推荐,二月河的《乾隆皇帝》为小说,并非正史,不推荐 对于乾隆了解的不多,如果是喜欢雍正的话我可以多介绍一些

㈢ 小说《乾隆皇帝》每一部的主题分别是什么意思

一、风华初露:登基伊始,万事革新,指点江山,初露风华,这是对乾隆刚即位时壮怀激烈、飞扬气魄的反映。

二、夕照空山:一直觉得这个书名有点突兀,毕竟才只是全书的第二部,应当是壮年时期的乾隆励精图治走向盛世的阶段,夕照空山怎么都给了人很颓废的感觉。不过看了小说内容也稍稍能够理解了,这部书里不管是金川失利还是追捕邪教的失败,整体感觉虽然乾隆很努力,但国家气象仍旧捉襟见肘、力不从心。很有粉饰太平的景象。

三、日落长河:这个名字就很典型了。一方面这本书里国家各个弊端不断出现,朝中贪腐、战场失利、后宫不宁,一切都如长河落日一样难以挽回。另外,这一本里,白莲教的情节终于告一段落,金川方面由于傅恒即将出马也有了新的转圜,所以长河落日还有一个旧时代结束,新时代开始的寓意。

四、天步艰难:这个名字挺写实也挺无奈的。朝内朝外矛盾的激化,皇后的逝世,一切都艰难万分。纵使乾隆旰食宵衣,也是步步维艰、如履薄冰。

五、云暗风阙:隐喻生动的书名。傅恒去世,和珅崛起,内忧外患,危机四伏。虽然一切还没有爆发,但山雨欲来风满楼,云暗风动之间必有雷霆阴霾。

六、秋声紫苑:这是最凄凉的一个名字。紫苑是皇帝的居所,秋声是冷落的形容,辉煌已过,末世之路,不只是乾隆本人,还包括大清皇朝。记得最后一章里新茶旧茶、太上今上的描述,其实挺让人心酸的。一代帝王即便英雄一世,也逃不掉世态炎凉的结局。

㈣ 乾隆后面的皇帝顺序是什么

乾隆后面的皇帝顺序是颙琰(嘉庆)、旻宁(道光)、奕詝(咸丰)、载淳(同治)、载湉(光绪)

1、嘉庆是清朝的一个年号,在乾隆之后,道光之前,共计25年。1795年10月3日,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立爱新觉罗·颙琰为皇太子,并下令从1796年2月9日开始改用“嘉庆”年号。1796年2月9日(嘉庆元年正月初一日),清高宗传位给颙琰,正式退位,颙琰正式即位。

㈤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的顺序是

清世祖顺治—— 清圣祖康熙——清世宗雍正 ——清高宗乾隆

1、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清世祖(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出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年号顺治,在位十八年。

2、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

蒙古人称他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3、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4、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5)小说乾隆皇帝阅读顺序扩展阅读

清朝中后期皇帝介绍

1、嘉庆帝

嘉庆皇帝是乾隆帝的第十五个儿子,嘉庆帝很想保持康乾盛世的局面,但清政府已经腐败不堪,开始慢慢的走下坡路,再加上没有好的政策跟新鲜思想的摄入,导致整个清朝像死水一般。

嘉庆帝即位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铲除和珅这个大贪官。嘉庆帝的想法固然是好的,但在那种社会趋势下,他已经没有能力再将清朝带向昌盛。

2、道光皇帝

道光皇帝是嘉庆帝的第二个儿子,道光皇帝在位期间,清朝已经内忧外患,极其腐败了。鸦片的进入,给中国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导致经济不断的停滞。虽然清政府极力要求节俭,实行一系列的政策,保证国库的收支平衡。但已经无济于事,道光皇帝也无能为力。

3、咸丰皇帝

咸丰皇帝是道光帝的第四个儿子,咸丰皇帝在位期间,国库空虚,军事实力也大不如前。再加上太平天国起义内忧外患,咸丰皇帝已经无力回天。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城,火烧圆明园也是在咸丰年间发生的事情,同时签署了众多不平等条约,由此看出当时的清廷已经是接近尾声了。

4、同治皇帝

同治皇帝只是慈禧太后的一个傀儡而已,他在位期间,并没有自己的思想,仍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试想一下,五岁继位,即使没有慈禧控制,他也没有能力掌权。

5、光绪皇帝

光绪皇帝也是慈禧太后的傀儡,可光绪皇帝曾经有要摆脱慈禧太后控制的想法,但最终被人告密!无可奈何,他还是要听从慈禧太后的旨意。面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时候,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逃离紫禁城,实在是让我们痛心疾首。

㈥ 求二十四史的阅读顺序

1、《史记》西汉司马迁130卷——《汉书》东汉班固100卷——《后汉书》南朝宋范哗120卷——《三国志》西晋陈寿65卷——《晋书》唐朝房玄龄等130卷;

2、《宋书》南朝梁沈约100卷——《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59卷——《梁书》唐朝姚思廉56卷——《陈书》唐朝姚思廉36卷——《魏书》北齐魏收114卷;

3、《北齐书》唐朝李百药50卷——《周书》唐朝令狐德棻等50卷——《隋书》唐朝魏征等 85卷——《南史》唐李延寿80卷——《北史》唐李延寿100卷;

4、《旧唐书》后晋刘昫等200卷——《新唐书》宋朝欧阳修、宋祁225卷——《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150卷——《新五代史》宋欧阳修74卷——《宋史》元朝脱脱等496卷;

5、《辽史》元脱脱等116卷——《金史》元脱脱等135卷——《元史》明朝宋濂等210卷——《明史》清朝张廷玉等332卷。

(6)小说乾隆皇帝阅读顺序扩展阅读

发展

三国时期社会上已有“三史”之称。“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写的《东观汉记》。《后汉书》出现后,取代了《东观汉记》,列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三国志》,称为“前四史”。

历史上还有“十史”之称,它是记载三国、晋朝、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北魏、北齐、北周、隋朝十个王朝的史书的合称。后来又出现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记》、《汉书》、《后汉书》和“十史”。

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础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

明代又增以《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

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总名“二十二史”。后来又增加了《旧唐书》,成为“二十三史”。

后来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的《旧五代史》也被列入正史,经乾隆皇帝钦定,合称“钦定二十四史”。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武英殿刻印的《钦定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正史最完整的一次大规模汇刻。

1920年,柯劭忞撰《新元史》脱稿,民国十年(1921年)大总统徐世昌以《新元史》为“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㈦ 读【乾隆皇帝】这本书后的心得体会

我搜集了一些,你可以参考一下,有他的生平简历和在贴吧找到的评价,希望可以帮到你。

乾隆皇帝像清高宗乾隆(1711年9月25日子时—1799年2月7日),姓爱新觉罗,讳弘历,是雍正帝第四子。生于康熙五十年,卒于嘉庆四年。于雍正十三年即位,乾隆六十年禅位于十五子颙琰,自封为太上皇帝(非一般的太上皇,意指皇帝的皇帝)。在位共六十年,禅位后继续训政三年。其实上已是中国封建史在位时间第一长的皇帝,已超过其祖父康熙帝的在位六十一年,同时也是寿命最长的皇帝。

正面评价:

1.内政“宽严相济”,开创“康乾盛世”

乾隆帝即位后,政治上矫其祖宽父严之弊,实行“宽严相济”之策,整顿吏治,厘定各项典章制度,优待士人,安抚雍正朝受打击之宗室。经济上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全国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之势。从乾隆初年至中期左右,是乾隆帝政治生命中最有活力,备受后人称颂的时期。乾隆在内政方面最大的成绩是继续施行雍正时期的“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政策,并以个人的威望维持统治高层的稳定,使社会经济在稳定发展中达到繁荣。这一时期也是清朝国力最鼎盛的时期。

2.外交“十全武功”,开疆扩土

最为乾隆自己引以为豪的,是他的“十全武功”,他也因此自称为“十全老人”。所谓“十全武功”包括两次平定西北的准噶尔部,一次平定新疆回部,两次征服西南的大小金川,一次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一次出征缅甸,一次出征越南和两次出征尼泊尔的廓尔喀。对历史影响较大的有西北方面的军事行动。乾隆时代,遇上准噶尔部内乱的大好时机,果断地在1755年出兵攻占伊犁。但噶尔丹策零的外甥阿睦尔撒纳降而复叛,清廷在1757年第二次出兵,终于完全清除了准噶尔部的反叛势力。准噶尔部平定之后,维吾尔族的首领大、小和卓木回到新疆,策动维族各部反清。乾隆被迫第三次对西北用兵,这场战争延续了三年,终于迫使大、小和卓木逃亡国外。随后,乾隆设置伊犁将军,并在喀什等地设参赞大臣、领队大臣等,同时大幅减轻了维族地区的赋税负担。西北190多万具有离心倾向的土地,终于巩固在中央政权之下,这是乾隆对中国历史的一大贡献。

3.文治“集大成”,封建文化顶峰

除了“十全武功”外,乾隆时期最大的亮点就是文化上的作为了。乾隆本人是个热心的文艺爱好者和赞助者。他本人据说作诗达四万多首,所游玩之名胜古迹,常亲题诗于上。他也是一个藏书家。他在位期间组织了许多大规模的文化工程,包括编撰《四库全书》、《大清会典》、《周易述义》、《三礼义疏》、《皇朝通志》、《八旗通志》等书籍,还校刊重刻了《十三经》、《二十二史》、《三通》等书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四库全书》的编撰,共收入古书3457部,共79070卷,装订成36275册,保存了许多珍贵古书,为中国古籍文化的集大成之作。此外,乾隆的时代还诞生了一部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虽于乾隆本人没有关系,却也为这个时代增添了光彩。乾隆统治时期,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集大成时期,君主专制的程度,无论思想上还是制度上都达到顶点。

4.一代雄主

乾隆帝确为一代雄主,也是一个很有福气,也很会享福的帝王。他晚年时曾深深陶醉于同历代帝王的比较,认为不但“得国之正,扩土之广,臣服之普,民庶之安”罕有人能相比,甚至连在位时间、年寿、子孙数目等方面自己都是数一数二。封建制度在乾隆掌权下达到了历史巅峰。他在位时期,平定新疆、蒙古,还使四川、贵州等地继续改土归流,人口不断增加,突破了三亿大关,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强大的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他60年的稳定统治,维持了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他的时代,是中国封建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经过漫长沉淀之后的集大成的时代,他个人也成为这一切的总代表。

负面评价:

1.大兴文字狱,毁坏中华文明的根基

文字狱的特征是:罪状由权力人物对文字的歪曲解释而起,证据也由权力人物对文字的歪曲解释而成。“文字狱”是摧残知识分子最有力的工具。清王朝从征服中国的那一天起就兴起“文字狱”,顺治、康熙当政时“文字狱”还只是个别现象,到五任帝雍正在位时则成为一种暴虐的“制度”。在文字狱浪潮中表现得最为癫狂的人物则是乾隆皇帝。乾隆制造的“文字狱”全是强加给文人身上的“莫须有”罪名。如徐某的“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纯乎是描述生活闲情的随兴之作,硬让乾隆曲解为讽刺清政府没有文化还故作斯文。乾隆大兴文字狱,焚毁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文化典籍,使其“文治”黯然失色。

2.六下江南游逸挥霍,耗尽国力民财

乾隆喜好去繁华似锦的江南游玩。乾隆的祖父康熙曾到过江南六次,但康熙下江南的目的主要是看堤防和了解东南地区的社会和民生疾苦,每次都很俭朴,且多数情况下是微服私访,没有惊动更没有骚扰地方百姓。乾隆也六下江南,但他的主要目的是变着法子寻开心和炫耀他的伟大。乾隆的南巡集团声势浩大,每次都在万人以上,所到之处极尽奢侈糜费,地方供给极尽华丽壮观,百姓的财富经历巨大的浩劫。此外,乾隆还花费巨资在北京西郊营造繁华盖世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把中外九万里的奇珍,上下五千年的宝物,一齐陈列园中,作为皇帝家常的供玩。乾隆的挥金如土,使康熙、雍正辛苦积攒的“家当”很快被消耗殆尽。

3.虚饰浮华,好大喜功

乾隆皇帝好大喜功,喜欢周围的人歌颂他英明伟大,更喜欢别人颂扬他的智慧和才能。乾隆皇帝的虚荣心还体现在帝国的“外交”上。乾隆的外交理念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进贡”。凡是肯向中国“进贡”的国家都是小国和穷国。乾隆皇帝为了鼓励中国以外的国家向他“进贡”,对前来“进贡”的“藩属国”的“赏赐”十分丰厚,赏赐的价值往往十倍甚至百倍于“贡金”的价值。例如中国与印度之间有一个巨坎堤王国每三年向中国进贡一次,每次进贡砂金一两五钱。中国的回报则是堆积成山的绸缎、银币和茶叶。假使世界上有一种一本万利的交易,那就莫过于向乾隆皇帝进贡了。当周边的国家发现向乾隆进贡的好处时,就纷纷利用进贡的名义敲榨中国,并不惜用战争相威胁要求增加“进贡”的次数。乾隆皇帝为了一己虚荣和“面子”,把百姓的税钱不当回事,使中华帝国的财富大量外流。

4.恶直好谀,重用大贪官和珅

乾隆皇帝对部下的阿谀奉承有狂热的爱好,这一嗜好直接导致了中国历史上前于古人后无来者的大贪官和珅的出场。和珅因为特殊的机缘受到乾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在他统治的后期把帝国的行政大权交给他。和珅有着绝顶的小聪明,熟谙做官技巧,用肉麻的谄媚和恭谨的外貌,把自以为英明盖世的乾隆皇帝玩弄于股掌之上。和珅的全部行政才能是贪污和弄权,对乾隆重用他的回报是在全国建立一个史无前例的贪污系统,把清帝国的墙基掏空。全国官员发现,如果不向上级行使巨额贿赂,就要被无情地淘汰出局,甚至被投入监狱,他们不得不适应这一形式。乾隆死后,和珅也跟着倒台,查抄他的家产折合白银九亿两,相当于全国十二年财政收入的总和。如果包括他挥霍掉的和亲人贪污的款项,总数应该不下二十年的财政收入,和珅当权刚好二十年。

总结:

从乾隆初年至中期左右,是乾隆帝政治生命中最有活力,备受后人称颂的时期。后期宠信贪官和珅,加之乾隆帝本人年事已高,致使吏治败坏,弊政丛出,贪污盛行,使乾隆帝辉煌的一生罩上了阴影。当乾隆在自我陶醉的时候,也是中国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睡得最沉的时候。欧洲列强的坚船利炮已经在中国周边出没,正在想方设法打开中国的大门。而中国则被看似“超稳定”的社会结构和思想体系束缚住了前进的脚步,乾隆时代的清王朝,开始成了腐朽落后的代名词。尽管大清王朝和乾隆盛世已经成为历史的背影,但乾隆在维持中国领土完整方面的作用和他在文治方面还是有非凡的。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乾隆皇帝都是一个天生强势的帝王,先辈给他留下的,不仅有辽阔的疆域和治世的积累,还有皇帝以天下为私产的思想基础。乾隆的成功,正在于他最完全充分地利用了强势的地位,与出色的个人能力相结合,将各方面的影响发挥到极大。只有在一个完全强势的帝王经营下,才会有中国2022年来制度和思想文化上“大一统”的巅峰。

清朝的乾隆时期应该是其最强大、昌盛的时期,然而其强大昌盛,有着前面有着康熙雍正等明君建立了很扎实的基础的缘故,当然也因为乾隆也是一位不错的皇帝。

乾隆,在我们大家的心目中形象还是不错的。电影电视及小说中也常有出现。乾隆曾经多次来到江南,并且来到过我的故乡。我小时候游山玩水的时候也时长见到为他提的字,为他铺的路。从中足以看见当时的昌盛繁荣。

在其昌盛繁荣的背后,也埋下了后来衰败的因缘。据余先生书上说到,当时西洋使者来我国参见乾隆皇帝时,曾经要求乾隆在中国港口设置国外经济特区,以及对外贸易专门港口等。当时此事被乾隆一口否决了。这与康熙的“海纳百川”背道而驰。截断了百川、大海就会慢慢的变小,变弱,以至后来的落后挨打。

前车之鉴,历史是我们的明镜。回到我们现在的学习上来。我认为:学习也需要“海纳百川”,要学习各个方面,不知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习做人做事,还要学习时政、艺术、音乐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是未来真正的社会栋梁。

1楼

有关他文字狱一说,用现在的观点看是错误,但用一个君王的观点是对,一个优秀的君王必需的巩固他的政权,就当时的政局他必须得这么做。他那么擅长文学又那么热爱文学,怎么可能舍得大搞文字狱,我想他一定有苦衷!!苦衷就是他是一个统治四万万人大国几十个民族,一千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江山的大皇帝。
我从来不认为乾隆完美,他是那种优点和缺点都十分明显的人,但他非常有情趣,文化素养是历代帝王之中最高的,他把皇帝当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虽然他的工作有劳苦,有烦难,但他相当喜欢并且享受自己的工作,没有这点精神,当皇帝只一件极苦的差事。唯一的缺憾是他的晚年!
越想完美就瑕疵越多。
弘历聪明俊秀,有才情,可惜晚年毁了他的形象。否则就完美了
在大清王朝的历史上,清高宗乾隆是一代英明君主。以乾隆之英明却宠幸劣迹斑斑的和绅长达二十余年,是君臣相得,还是别有隐情?是乾隆看错了和绅,还是和绅钻了乾隆的空子?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真是千古奇谜。

《乾隆原典》和《和绅传》,乾隆与和绅之关系绝非世人想象的那么简单,其中攸关两人际遇、性情、爱好与志趣等诸多因素, 说到底,他们二人之间是一个相互依存、互相利用的矛盾统一体,原本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融洽关系。

据《清宫遗闻》和《清朝野史大观》记载:乾隆做太子的时候,一次因事进宫,看到父王雍正的一个妃子娇艳无比,正对镜梳妆,不禁想和她开个玩笑,于是就从后面用双手捂住了那个妃子的眼睛,妃子不知就里,遂用梳子往后击打,正好打到了乾隆的额头上。乾隆的母后见了,就说那个妃子调戏太子,将她赐帛自尽。乾隆觉得对不住这个妃子,就用朱砂在妃子的颈上点了一下,悲痛地说:“我害尔矣,魂而有灵,俟二十年后,其复与吾相聚乎?”

后来,和绅入宫侍驾,乾隆越看和绅越像那个冤死的妃子,验其项颈,果见其颈上有一红色胎记。叩其年龄,也与那妃子死去的时间相合,正是25年。乾隆愈发吃惊,遂认为和绅就是那冤死的妃子之后身所化。为偿还年轻时的“孽债”,乾隆对和绅关爱由加,处处袒护,致使和绅平步青云,步步高升,以至权倾朝野,作威作福长达二十余年而不倒。直到后来乾隆死后,嘉庆皇帝才将他扳倒,死时居然也是白绫赐死,与那妃子一般无二,真是历史的巧合。

乾隆宠爱和绅,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还债说”载于野史,不足全信之外,其中有和绅自身的原因,也有乾隆的原因,当然更主要的还是封建官场的专制机制,三者互起作用,才成就了这一对令人难解的君臣之缘。

和绅生于钮牯禄氏旗,属于满洲正红旗,幼时丧父,家境贫寒,使他过早的尝尽了人间世态的炎凉,同时也使他对金钱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他认为:只有有了钱,才能被人尊重;只有有了钱,才能做人上人。这一认识,为后来他疯狂敛财打上了深深的印记。为了出人头地,还在咸阳宫官学读书时,他就奋发努力,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为他日后进入清朝政坛打下了坚实的学问基础。

据说和绅身材忻长,眉清目秀,不仅是个标准的美男子,而且还是一个聪明绝顶、出口成章、处事机敏的干练之材,而且以最会理财、敛财专长。例如:在他任内务府总管之前,这个主管皇家事务的机构经常入不敷出,常常亏空,和绅做了总管之后,内务府不仅不亏空,而且还略有赢余;他不仅善于从各省封疆大吏、盐政织造、及富商大贾那里聚敛钱财献给皇上,而且还首倡在朝廷施行“议罪银”,收入所得,全部并入内务府特别收入,以满足乾隆骄奢淫逸和好事铺张的生活需要,这点深得乾隆皇帝嘉许。乾隆自称儒雅皇帝,和绅相貌俊俏且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文,平时巧答应对、处理政务干练决断,都甚和乾隆心思,是乾隆晚年不可多得的助手。

从这一点上看,和绅受宠不仅仅是靠溜须拍马,而且是确实也有一些真本事,不然他也不会做到清朝的文武兼备的一等侯爵。当然,只靠本事还是不行的,和绅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他对乾隆的耿耿忠心和善于揣摩乾隆的思想意图,他“以帝心为心”,处处变着法儿哄乾隆高兴,可谓乾隆的心腹密臣。

乾隆爱好黄金,他就建议乾隆建造万佛楼,让王公大臣和各级文武官员献金佛给皇上,借以敛财;乾隆喜欢谈文论史,自誉无所不知,他就在编纂二十四史时在明显的地方故意抄错几个字,让乾隆一一指出来,以示天子的英明和学识渊博,借以满足乾隆的虚荣心;另外和绅债乾隆面前不失时机的表现自己的忠心,比如既便他成了一等侯爵,在乾隆面前仍然自称“奴才”,而不是像别的大臣那样自称“臣”或“老臣”,有时碰上皇帝咳唾,他也总是亲自“以溺器进之”,时时处处都给乾隆留下是自己人的感觉,这在个人感情上对于取得乾隆的信任绝对是必要的。

当然他的这些手段都没有白费,皇帝的信任换来了和绅仕途上的光辉前程,也造就了一个权倾朝野、“携天子以令诸侯”的“窃国大盗”。据说和|被抄家时,统计家有良田八千多公顷,当铺、银号、古玩店、洋行店遍布全国各地,总计家财8亿多两白银,相当于清朝当时5年的财政总收入。

古语讲:“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脏。”原因就在于狡吏和贪官的胆大妄为都是对下不对上。在皇帝面前,他们绝对都是清白廉洁的好官,他们聚敛的钱财都是在“合法的”、“正当的”名义下进行的,绝对让人抓不到把柄。说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和绅们的出现,不仅是个人的问题,而且也有着封建官场机制的深层问题。在封建专制制度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是最高的统治者,只要获得了皇帝的信任,凡事皇帝不追究,狡吏和贪官们就没有什么可怕的。其实,这些狡吏和贪官们都深深地懂得:皇帝握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只要把功夫下在皇帝身上,有皇帝这棵乘凉的大树和保护伞,他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至于其他大臣的弹劾攻击,还不是以皇帝的是非善恶为是非善恶,皇权至高无上,和绅抱了乾隆的粗腿,当然也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总上所述,乾隆宠幸和绅,一是有“还债的内疚”,乾隆想刻意提拔重用和绅;二是和绅确有才干,是乾隆处理政务的得力助手;三是和绅善于揣摩帝心,能让皇帝的生活时时刻刻都充满情趣;四是封建官场官官相护的痼疾,有时皇帝也不能例外。有此四点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乾隆宠幸和绅的原因了。

㈧ 小说 乾隆皇帝下江南

呵呵,,,应该是乾隆下江南 不是乾隆皇帝下江南

具体地址:
http://www.xs001.com/jd/b/3748/index.html

㈨ 乾隆皇帝是怎么读历史书的

乾隆江山坐得好坐得稳坐得久,读书当然也读得大胆别出蹊径。乾隆读书广泛,但也有重点。他的重点自然是那些和他担当一样角色的皇帝们,甚至敢于批评唐宗宋祖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是乾隆亲自抓的一项文化重点工程。全书共有一百二十卷,记事上自伏羲氏,下至明亡,是中国古代史籍中记事时间最长的一部史书。因为亲自抓,于是抓得细,据说,书每成一卷都要抄好进呈御览,乾隆极负责任,沙里披金,留下了一千九百多条批注,十五万字之多,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方面。 乾隆江山坐得好坐得稳坐得久,读书当然也读得大胆别出蹊径。在他眼里,尧帝最有水平,因而是所有皇帝的学习典型。他欣赏尧帝什么呢?置谏鼓,立谤木,虚心纳谏,让提意见的人当面击鼓,还可以在意见簿上留下真姓大名。一个人、一个政府,无论做什么,听取意见大概是最主要的。 乾隆看皇帝:对李世民赵匡胤也是要批评的 乾隆读书广泛,但也有重点。他的重点自然是那些和他担当一样角色的皇帝们。 他是以欣赏的角度看李世民的。 他对唐太宗有如下的评价:一是唐高祖李渊没水平,如果他将李世民选为太子的话,就不会有玄武门事件。要是李建成继位,那么,乾隆断定,唐也脱不了隋的命运,绝对短命,所以责任还在唐高祖;二是李世民尽管目的正确,但达到目的的手段却有违做皇帝的职业道德,要是人人都像他这样(后来明成祖确实学样),那整个社会岂不是乱套了? 因此,他对唐太宗也就比较挑剔。我们仅举李世民想看起居注的故事,看看乾隆的反应。贞观年间的一天,李世民对褚遂良说:你负责记录我的言行,你都写了些什么啊,我能看看吗?褚答:这个恐怕不行吧,我们史官有规矩的,好的坏的都要记下来,这样和您说吧,这也是一种监督,因为要传下去给后人看的。李世民明知故问:我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也要记下来吗?褚答:这个当然,这是我的职责所在!这时,边上的黄门侍郎刘洎插嘴:即便褚遂良不记下来,天下的人也都记着它呢。自然,李世民不死心。有一天,他又对监修国史的房玄龄说:我想看一下国史,了解我以前做过的不妥当的事,作为今后的教训,你拿来给我看一下。房真的很为难,皇帝想看一下国史,有错吗?可是,李世民明明是想打擦边球嘛。怎么办呢?李世民的这个心事,估计整个唐朝的干部群众都知道了。这时,谏议大夫朱子奢开始行使他的本职权力了:您好不好其实自己应该知道,您看一下起居注也不会造成什么损失。但是,您想过没有,如果把这个规矩传给了后代的子孙们,有的人就会掩盖自己的错误和短处,那时,就会有史官被诛杀,那么,哪个人还敢直言呢?千百年后,这些记载还怎么能说得上是真实可信呢?也许是有心结,李世民在这件事情上很固执,一定要看,非看不可!房玄龄他们绞尽脑汁,真要看,他们不执行,都要死,那么,就让他看吧,但是,全本绝对不能给他看的。于是,李世民看到的国史是删节后的。 乾隆对此的评论,倒也没有长篇大论,大意是说,我们做皇帝的,有意想不到的赞美,也会有求全责备的毁谤。作为人君,只要用心去做事就行了,怎么可以每天喋喋不休地和天下人辩论是非呢? 对于和李世民同样类型的皇帝,乾隆基本上是同一个态度。赵匡胤陈桥兵变,对这种黄袍加身取得天下的手段,乾隆极不赞同,对杯酒释兵权,又多为赞赏,但他是从英明决断、勇敢有为这个角度来分析的,并不像有人评论说宋太祖耍的是雕虫小技。乾隆这样辩证分析:就取得政权的方式看,是下三滥;就治理政权的手段看,是大智大谋。 乾隆看历代名臣:官员的节气是做人之根本 除了对皇帝们的关注,乾隆还关注那些臣子们,这些人也很重要,他们关系着国家的运转。那么什么样的人是他要的好干部呢? 看他对知名大臣狄仁杰的评价。 狄仁杰,影视中看得多了,这是个很有贤名的领导。我印象中的狄仁杰,精明能干、秉持公正、执法不阿,是好官的代表。 可乾隆不这么看。道理很简单,狄仁杰原来是唐朝的大官,居然在武周政权官也做得一帆风顺,对武则天服务得很周到。狄是怎么得到武则天赏识的呢?武则天抢了李唐的天下后,李唐的宗室自然不服气了,于是常常有反击,也就是动乱,而狄恰恰是平定了豫州的叛乱后得到武则天赏识的。此后,狄一路顺风,被武则天称为“国老”。但恰恰是这个“国老”挽救了李唐王朝。公元698年,武则天开始做皇帝,感觉好得不得了。武则天的几个侄儿竟然多次请求姑姑,立武家人做太子,武则天犹豫不决。这个时候,狄国老进谏了:皇帝您如果立儿子为太子,那么将千秋万岁配食太庙,享受无穷;如果立侄儿为太子,我从来没听说过侄儿会在太庙中祭祀姑姑的。这回,武则天总算没被胜利冲昏头脑,将儿子李显立为皇嗣。 在乾隆之前,对狄仁杰还有一种评价是,他保全自己是为了恢复唐室。 但乾隆大胆否定:余少时亦有仁杰,非感知己之深,乃服其韬晦,且以复唐自任之论,今以武氏始终夺唐祚及仁杰不能匡复观之,未免失言。大意是,我年少的时候还是很崇拜狄仁杰的,但我并没有将他视为知己,只钦佩他韬光养晦,还有以恢复唐室为己任的一些言论,从武则天夺取唐室天下的整个过程看,狄仁杰未免有些失言了。 对于狄仁杰这样的人物,乾隆都还有微词,一些变节的臣子就更让他痛恨了。所以,1776年,他做了两件大事:一是下令编辑《胜朝殉节诸臣录》,大力表彰明朝那些死节诸臣。想想看,前面历朝历代的忠臣,离我们太远了些,那就向前朝的忠臣学习。为什么要学习,因为我们蔑视那些变节的人,我们赞扬那些忠臣,忠臣才是我们大清王朝各位臣子学习的好榜样,“各为其主,义烈可嘉”。二是下令编辑《贰臣传》,把那些“在明已登仕版,又复身仕本朝”的官员统统编进。这个有点狠,人家都已经投降你了,你不好好用也就算了,干嘛还要编本书,让他们遗臭万年呢?就这点来说,乾隆是从心底看不起他们,他看到了事情的两面:既然大赞忠臣,当然也要大贬降臣。 到这里,乾隆的用心已经很明显了:变节就是对我大清朝的不忠!看看我对忠臣和贰臣的态度,你们这些干部们可要想好了,和平时期看不出来,一到关键时刻,品格高低立马就显现了,历史会记着你们的,好好干工作! (作者为国家一级作家、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㈩ 二月河的乾隆皇帝分几部,分别是什么名字

二月河写的《乾隆皇帝》包括六卷

第一卷风华初露
第二卷夕照空山
第三卷日落长河

第四卷 天步艰难

第五卷月昏五鼓
第六卷秋声紫苑

《风华初露》描写乾隆继位后一心开创清王朝盛世,推行“以宽为政”的施政方针,革除前朝苛严弊政;整顿吏治,以及他的风流倜傥。故事起伏跌宕,妙趣横生,发人深省。

《夕照空山》描写进入壮年时期的乾隆一改青少年时期的风采,全身心地投入到勇创大业之中,虽国事家事连连受挫,乾隆仍壮怀激烈,坚韧不拔,日夜勤政不息。书中塑造了一大批活鲜鲜的艺术形象。

《日落长河》描绘了乾隆虽有壮志,宵旰勤政,严厉惩腐,可无力挽救乾隆盛世落入江河日下的尴尬局面。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尹妶在2023-06-25 10:28:11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xuanhuan/353117.html


上一篇:好的网游小说推荐主角是盗贼
下一篇:苏晨小说震虎拳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