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欧洲医学小说
1. 欧洲古代小说
那可真多了,随便找几个。
比伽丘的《十日谈》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红与黑》
欧洲启蒙时期及之后的所有经典著作。
2. 有哪些关于欧洲黑死病的文学作品
先普及一下“黑死病”,就是鼠疫,它很可怕,因为病死率极高,尤其是在当年欧洲医学不发达的时候,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在我国也曾大批量出现过,死伤无数,它传染性极强,常常一伤伤一片。
是意大利作家乔万尼·薄伽丘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讲述1348年,意大利佛罗伦萨瘟疫流行,10名男女在乡村一所别墅里避难。他们终日游玩欢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共住了10天讲了百个故事,这些故事批判天主教会,嘲笑教会传授黑暗和罪恶,赞美爱情是才华和高尚情操的源泉,谴责禁欲主义,无情暴露和鞭挞封建贵族的堕落和腐败,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3. 关于中世纪欧洲的小说
天籁纸鸢的小说《奥汀的祝福》,《最后的女神》满足你所要求的一切!王子,美型,权力斗争,女主很有主见,文笔也好。这是很有名的作者啦!!!
4. 推荐几本经典的欧洲中世纪小说啊
无出其右的作品了资源链接攻众号 - (有看书社)
5. 我想写一部中世纪欧洲的小说,请给我一些那个世纪的资料
中世纪(Middle Ages)
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数百年后,在世界范围内,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但是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当西欧在5世纪刚刚进入封建社会的时候,中国已经走完了约1000年封建社会的历程。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一直到公元9世纪,绝大多数的近古(Late Antiquity)学者都按照圣奥古斯丁的观点,认为人类是处于历史的第六个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即《圣经》在“启示录”里预言的“末日”,故而有黑暗之意;一个被历史学家普遍接受的说法是,“中世纪黑暗时代”这个词,是由十四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学者彼特拉克所发明的。他周游欧洲重新发掘和出版经典的拉丁和希腊著作,志在重新恢复罗马古典的拉丁语言、艺术和文化,对自公元四一零年罗马沦陷以来的变化与所发生的,认为不值得研究。人文主义者看历史并不按奥古斯丁的宗教术语,而是按社会(学)的术语,即通过古典文化、文学和艺术来看待历史;所以人文主义者把这900年古典文化上发展的停滞时期称为“黑暗的时期”。
彼特拉克把欧洲历史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古罗马与古希腊时期;二是“黑暗时期”。人文主义者也相信,总有一天罗马帝国会再次兴起,重新恢复古典文化的纯洁性。14世纪末与15世纪初,人文主义者们认为一个现代时期(Modern Age)已经开始了,所以从逻辑上来讲,一个“中世纪”已经形成了。
因此,自人文主义者起,历史学家们对“黑暗的时期”和“中世纪”也多持负面观点。在16世纪与17世纪时基督教新教徒的宗教改革中,新教徒也把天主教的腐败写进这段历史中。针对新教徒的指责,天主教的改革者们也给出了一幅与“黑暗的时期”相反的图画:一个社会与宗教和谐的时期,一点也不黑暗。而对“黑暗时期”,许多现代的负面观念是来自于17、18世纪启蒙运动中的康德和伏尔泰的作品中。
19世纪初, 浪漫主义运动转变了这种对“黑暗的时期”负面观念一边倒的趋势。它给出了一幅祥和的图画:社会和环境的和谐,扎根于大自然的生活;同时也回应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以理性完全超越感性的作法,以及由正在兴起的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环境破坏与污染。浪漫主义者对待“黑暗时期”的观点,仍可以在今天的一些庆祝那个时期文化活动与节日中,通过所展示出来的风俗与发生的历史事件中看到。
风俗画 浪漫主义运动后的19世纪下半叶,考古学取的了很大的进展,许多不为以前的学者所知的历史文献与文物被挖掘和整理出来。而1939年发现的公元625年左右的萨顿骺(Sutton Hoo)宝窟,以及中世纪研究的著名学者查理哈斯金(Charles H. Haskins)的研究发现,使得“黑暗时期”看上去不再是一个合适的词汇。20世纪中叶以后,在英语国家中的专业学者文献里,“黑暗时期”这个词渐渐地消失。
查理哈斯金写道:“历史的连续性排除了中世纪与文艺复兴这两个紧接着的历史时期之间有巨大差别的可能性,现代研究表明,中世纪不是曾经被认为的那么黑,也不是那么停滞;文艺复兴不是那么亮丽,也不是那么突然。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之前,有一个类似的运动,即便它不是那么广传。
所以,原来的“中世纪黑暗时期”现被改为专指公元410年(或455年)到公元754年(或800年)这段欧洲历史。
1.混战 (神圣罗马帝国 法国 英国 北欧海盗 )
2.混乱 如英法百年战争前英王是法国的臣子
3.教权与皇权的斗争与协调
4.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争 如攻破君士坦丁堡,十字军东征
5.黑死病的不断侵袭
《堂吉诃德》
欧洲历史上的中世纪,是从公元476年奴隶制的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直到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为止。这是欧洲封建社会形成(公元5-11世纪)、兴盛(公元12-15世纪)和衰落(公元15-17世纪)时期。但在欧洲文学史上,中世纪文学指的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兴盛时期的文学,因为封建社会衰落时期也就是资本主义产生时期,欧洲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此时产生的人文主义文学,已经属于资产阶级近代文学的范畴。
在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里,思想文化领域由基督教神学统治一切。恩格斯指出:“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宗教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中的词句在法庭上具有法律效力。基督教会鼓吹神权至上,宣扬禁欲主义,推行蒙昧主义,否定世俗生活,排斥异教文化,妄图以神学说教美化封建统治,使广大人民忍受剥削压迫而不加反抗。中世纪欧洲文学大多打上神学烙印。它主要有下列4种类型。
一、 教会文学
教会文学是直接为基督教神学服务的文学。其基本内容是讴歌上帝的英明伟大,赞美圣徒的高尚德行。其中,基督故事和神秘剧一般以《圣经》为题材,描写耶稣的出生、传教、受难、升天和复活等事迹,宣扬上帝万能,反叛上帝必受惩罚。圣徒传和奇迹剧歌颂笃信基督、清心寡欲、一生赎罪而创造奇迹的圣徒高僧,美化殉教、献身、追求死后幸福的来世思想。其他如道德剧、赞美诗等也都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息。艺术上,教会文学大多采用神秘、梦幻和象征、寓意手法,渲染浪漫奇迹色彩。
二、 骑士文学
骑士文学是反映世俗封建贵族中最低一个阶层——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和道德准则的文学。它的主要内容是写骑士为了维护宗教、君主的利益以及同贵妇人之间的“典雅爱情”,不惜冒险行侠、驱妖除魔、出生入死。骑士文学有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之分。
骑士抒情诗主要流行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一带,故又名普罗旺斯抒情诗。主要抒写骑士与贵妇人之间在黎明时缠绵悱恻、依依惜别的恋情,讴歌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以及他们为了爱情而去冒险征战、建功立业的骑士道德。在艺术上,骑士抒情诗注意心理描写,感情细腻,对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抒情诗产生过影响。
骑士传奇采用荒诞不经的冒险故事形式,赞美忠于国王,锄强扶弱,为捍卫宗教、荣誉或爱情而献身的骑士精神。按照题材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古代希腊罗马系统、不列颠系统和拜占廷系统三类,其中以不列颠岛凯尔特族领袖亚瑟王及其圆桌骑士的传说最为典型。在《朗斯洛,或坐囚车的骑士》、《特里斯丹和绮瑟》等骑士传奇中,把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写成威武有力、英勇善战、降妖除魔、保护妇女的盖世英雄,叙写亚瑟王的诞生、武功和阵亡,以及他手下以朗斯洛为代表的圆桌骑士为探寻盛过耶稣鲜血的酒杯——圣杯的冒险经历。艺术上,骑士传奇既有荒诞不经、神秘色彩浓厚、歪曲现实的缺陷,也有想像丰富,情节引人,注意人物心理刻画等优点,对后来的浪漫主义文学颇有影响。
三、英雄史诗
英雄史诗原先在民间口头流传,后来由教会神职人员用文字写定。早期英雄史诗大多反映氏族社会末期生活,歌颂部落英雄为民除害、为民造福的事迹。其中,英国的《贝奥武甫》,讴歌为民杀死水妖、除灭火龙而牺牲的部落英雄贝奥武甫;芬兰的《卡列瓦拉》(又译《英雄国》),以能制造夺取“三宝”(谷物、盐和金币)的神磨为中心主线,赞颂智慧超群、勇夺“三宝”、为民造福的部落英雄万奈摩宁和伊尔玛利能。约在公元6、7世纪,北欧出现了神话和英雄史诗,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冰岛的《埃达》与《萨迦》。欧洲早期英雄史诗因产生较早,带有较多的神话色彩,但在用文字写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打上基督教的烙印,如《贝奥武甫》中把水妖格伦德尔说成是出卖耶稣的叛徒该隐的后代等。
中世纪中期的英雄史诗是封建国家形成时期的产物。史诗的主人公都是体现忠君、爱国、护教思想的英雄形象。中期英雄史诗的主要作品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古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等。
《罗兰之歌》(1080?)是中世纪欧洲最著名的英雄史诗。它叙写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远征西班牙取得决定性胜利,所剩顽敌马西里为免于灭亡,遣使求和。查理大帝派去谈判的使臣甘尼仑,贪生怕死,被敌人收买。当查理率领大军回国时,马西里以10万大军袭击掩护法军撤退的罗兰部队。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大将罗兰浴血奋战,壮烈牺牲。查理闻讯赶来,消灭敌军,处死叛徒甘尼仑。
史诗着重歌颂罗兰的英雄气概,赞美他对国家、对君王的忠贞,对基督教信仰的虔诚。在遭到敌人大军的包围,面临全军覆没的危急关头,他仍然无畏地驰骋沙场,奋勇杀敌。当他身负重伤,力尽倒地时,仍艰难地将宝剑和号角放在背后,面向西班牙,表示至死不忘卫国抗敌;又将右手伸向上天,表示甘愿为护教流尽最后一滴血。史诗对王权的象征——查理大帝也极尽讴歌之能事:讲他英勇善战,战功显赫;讲他深谋远虑,坚持正义;讲他对内能镇压诸侯叛乱,对外能击败入侵之敌,建立统一强大的国家。这正符合中世纪社会从割据状态走向统一的历史潮流。
《罗兰之歌》在艺术上巧用夸张、渲染手法。罗兰吹号角求援时因用力过度而口喷鲜血,胀裂了太阳穴而死去;把历史上远征西班牙时只有36岁的查理,写成已有200岁的“长须雪白”、“容颜威严有神”的理想君主。这些手法有助于突出罗兰的刚强性格和查理的威严形象。
史诗还使用教会文学中常用的神秘梦幻、上帝显灵、天使下凡等手法。尽管这是基督教神学迷信思想的烙印,但用得好也有烘托气氛的作用。例如上天让太阳停止不动,使查理能在白天乘胜歼灭一支敌军,这一奇迹正好表现了查理和广大士兵渴望消灭敌人,为罗兰复仇、为国雪耻的心情。
《熙德之歌》(1140?)是一部反映西班牙人民反抗阿拉伯人侵略的英雄史诗,着重讴歌英雄人物熙德英勇善战、忠君爱国、对敌狠对友亲的崇高品德。史诗主要用现实主义手法描写熙德沙场血战和个人家庭的坎坷经历,很少用其他史诗常见的神秘梦幻手法。《伊戈尔远征记》(1185-1187)谴责罗斯国内王公们的内讧引起外族的入侵,赞美勇士伊戈尔。史诗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上采用民歌手法,对后代俄罗斯文学有深远影响。《尼伯龙根之歌》(1200?)用公元5世纪日耳曼民族大迁移时代的传说,反映12世纪封建社会的社会现实和思想意识。它歌颂勇武过人、心怀坦荡、急公好义的理想英雄西格夫里特,谴责阴险狠毒、图财害命的封建朝臣的典型哈根。艺术风格上接近早期英雄史诗。
四、城市文学
城市文学又名市民文学,是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反映新兴市民阶级思想情趣的文学。它取材于现实生活,揭露讽刺封建贵族和宗教僧侣的专横、贪婪、愚蠢和伪善,表现市民的聪明才智和进取精神,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倾向。艺术风格生动活泼,语言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郁。城市文学体裁众多,有韵文故事、市民抒情诗、市民戏剧和长篇叙事诗等,其中以法国的长篇叙事诗《列那狐的故事》成就最为突出。它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象征市民的列那狐同象征封建贵族的伊桑格兰狼之间的冲突,反映封建社会的人情世态、弱肉强食和矛盾斗争。对列那狐反抗大动物、欺负小动物的两重性格,作品也作了有力的揭示。此外,长诗《玫瑰传奇》在城市文学中也颇有声
6. 有没有以古代欧洲部落历史为背景的小说……
日耳曼全面战争
主角是日耳曼蛮族的小说。
7. 描写古欧洲的小说
<艾文荷> 英国作家乔治司各特作品, 他的其他作品
8. 求主角是医生,穿越到古代的小说,要西医的,不要主角自己是西医还在贬低西医太高中医,比如大唐御医,,
你喜欢圣母主角阿!你可以看看国医圣手。主角就很圣母,反正我是看的恶心,救仇人。
9. 看过一部欧洲小说,具体内容记不清楚,记得一些细节,请问这是谁的作
抉择
作者: 云朵
简介:
林玉琪,嫁给洪卫民之后,因生了一个女儿遭到夫家的嫌弃,被赶出家门,后来她在姑妈的资助下开店做生意,重新站了起来,为了报复洪家,她和表哥、夫家的仇人联手起来对付洪家,斗智斗勇,堪称商界的“花木兰
10. 介绍几本穿到欧洲古代的小说
古灵
《
征服者的飨宴
》穿到法国和英国的,是今天明天系列的,其他两本也很好看,一个穿到中亚,一个穿到韩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