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里吃肉喝酒
Ⅰ 武侠小说里,为什么大多豪杰好汉喝酒时都要点熟牛肉
因为吃牛肉可以体现出大侠风范,体现出不畏强权的品质以及牛肉营养价值高,可以充分补充大侠在行侠仗义中失去的热量。不论是武侠小说还是古装电视剧,我们都可以看到英雄豪杰们将银两拍在桌子上然后大吼一句“小二,两斤熟牛肉,一斤女儿红”,因此女儿红和熟牛肉又被戏称为大侠套餐。
当然古人是不知道这一点的,他们只知道吃多了牛肉会身强力壮,而英雄豪杰的标配不就是强壮的体魄么,所以他们才常吃牛肉。古时候小说中英雄豪杰的刻画,是寄托了作者的情思在其中。他们想要斥责社会黑暗现象,但是又无力改变,只能通过笔下人物写出来,希望可以达到警醒世人的目的。
Ⅱ 小说里老是讲,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请问一般是什么肉啊
这句话可能最初来源于水浒,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银,古人的肉一般都指牛肉
Ⅲ 武侠小说里,古代豪杰喝酒都会点熟牛肉,这是为什么
因为生牛肉不好消化啊,所以都点熟牛肉
Ⅳ 金庸笔下武侠人物大多大口喝酒吃肉,与何古龙笔下高手啃馒头相比,谁更现实些
说起武侠,人们一定能想到的两个人物,一定是金庸和古龙吧。如果单单是评价这两个人的话,那么金庸一定比古龙更胜一筹。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古龙之前,金庸一直是武侠小说的佼佼者,然而金庸宣布封笔不再写小说之后,古龙才决定要接手金庸,继续将武侠小说延续下去。说两个人是师徒关系也并不为过。
而古龙的小说就没有那么精雕细琢,古龙通常是将小说一气呵成,从来都没有修改过,也许是因为古龙想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呈现给读者们吧。那么大家认为两个人之中谁最现实呢,其实还是金庸比较能反映现实,毕竟他的作品是经得起推敲的。
Ⅳ 武侠小说里,为什么古代英雄豪杰喝酒都会点熟牛肉
因为是在古代而且因为当时都是物以稀为贵那么在当时人们根本见不到很多的牛,所以说当时的牛肉就是比较昂贵的东西了,再加上古代牛的数量非常稀少,即使是有头牛那样就基本上是个当地的小地主了。这样的生活有牛肉就算是不错的了,由此可见当时的人们能够吃到牛肉就算是非常不错的了,更不要说是经常吃这个牛肉了,能够吃一口就算是让你立马去死有的人也是会去这样做的。
反正我就是觉得这样写更能够突出当时的英雄豪杰都是比较豪放有钱的人,而且他们不惧怕律法,敢和那些高高在上的人们进行斗争。
Ⅵ 武侠小说中喝酒喝到高兴了为什么要摔碗
武侠小说中经常会有这样一种场景,大侠们喝酒喝高兴了就把碗一摔,显得十分豪气。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节设置呢?
我觉得这可能是武侠小说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或许也是当时武侠小说的潮流吧。就像现在的偶像剧小说总会有一个狂拽酷炫的霸道总裁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可能就是一种写作手法。有人这么写了,其他人觉得还不错,就跟着模仿了。
其实在很多武侠小说中间都有这样的场景描写,例如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六大派围攻光明顶之前就这么一个喝酒摔碗的仪式,后来水浒传里也多次出现这样的场景,英雄一喝酒必摔碗。
很多影视剧里也有这样的场景,每次有摔碗的场面,好多人可能都顾不上看剧情,只顾着心疼碗了。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点猜测,如果有人有别的想法,可别忘了告诉我。
Ⅶ 古代武侠小说里,为何江湖侠士只会点熟牛肉配好酒
“小二,给爷捡好的牛肉上二斤,好酒一壶。”这几乎是武侠小说里,最为常见的台词,但凡有武功的大侠,到了饭馆必然会点一份上好的牛肉,再来他几斤上好酒来,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把那种洒脱的侠士风采展现的是淋漓尽致。这个主要就体现在《水浒传》上,经常看到林冲包几斤熟牛肉喝酒吃,武松吃熟牛肉等等,书中描写在店里要熟牛肉就酒喝的情景不下百处。
受其影响,金庸笔下最大的两个大侠,郭靖和乔峰,都是牛肉达人。古龙也是牛肉迷,在小说里介绍过一道菜“蚝油牛肉”,而且规定炒这道菜只能炒七下。陆小凤还有一个女朋友就叫做“牛肉汤”。梁羽生写的大侠南霁云,也是一进酒店就喊:“打五斤好酒,切三斤牛肉来!”
总的来说,武侠小说中的大侠套餐,主要是为了从侧面刻画人物形象。本来并没有什么特殊含义,只是被我们普遍认可,也就成为了一种潜意识里的文化符号。以至于我们只要看到“一坛好酒,再切几斤熟牛肉”脑子里的第一反应就是武侠和江湖。但是为什么这些大侠们都喜欢吃牛肉,不来点其他肉,比如猪肉、狗肉、鸡肉、鱼肉呢?其一,小说是明清之际流行的,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这个时期,虽然没有太严厉的律法规定牛肉不允许贩卖的,但是牛还是很珍贵的。历史上的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国家,耕牛对于国家的兴衰十分重要。简单来讲,耕牛几乎直接影响了当时的GDP,牛的地位自然与众不同。甚至在很多朝代,私自宰牛吃牛肉都会受到严厉的刑罚。明代公案小说《包公案》就曾经描写过一桩杀牛案。说两户邻家有怨,其中甲户偷偷把乙户的牛的舌头割了,乙户告包公调查,包公让他宰牛卖肉。于是甲户就抓住乙私自杀牛的罪过,将其告官。包公就此推理是甲割的牛舌。说明古代有这样的罪名。而英雄好汉多是义薄云天,天不怕地不怕。选择吃牛肉,更能体现他们的豪情。
无论是越喝酒越厉害的萧峰,还是憨直的郭靖,亦或是行者武松、黑旋风李逵,他们的出场几乎都离不开酒水和熟牛肉。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符合大众在潜意识里对于豪杰的想象。(骨子里敢于反抗,行事中豪气干云)其二,得从古代祭祀说起,祭祀的最高规格为“太牢”,就是用“牛,羊,猪”三畜祭祀上苍,是皇帝祭祀上天是用的。如果没有牛的话,那只能叫“少牢”,规格要低一些的,是是士大夫们祭祀时用的。既然牛是祭祀上苍的最高牲畜,是三牲之首,只有皇帝才配使用,所以熟牛肉有多贵可想而知。大侠豪杰都是视钱财如粪土、一掷千金的主儿。一坛陈年女儿红再切三斤熟牛肉,这个标准套餐是相当的豪华啊。普通百姓几乎是不可能享用的起,而大侠们都是义字当头,重情义轻财锦,这种套餐更符合他们的身份。
而且在古代,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是造反精神的表现,喝酒不用讲礼制,下层阶级吃上层阶级才能吃的食物,寓意在吃喝上不仅平等分配,并且夺取财富分配话语权。其三,豪杰大侠们神勇无比,自然需要消费能量高,营养价值高的牛肉。除此之外,当然最重要的是熟牛肉适合食用啦。酒食相配,熟牛肉在烹制的过程中已经加了多种佐料草药卤料,味道鲜美,而且快速加工,一热一切即可装盘,不用性子急的英雄们久等。温一壶老酒,与牛肉特别是酱牛肉切片相配,可谓是绝配。
Ⅷ 武侠小说中的酒肉文化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七公嗜吃如命,九指神丐的大名,就是因为年轻时贪吃误事,没能专救成义士的性属命,一狠心便砍了自己的食指。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该吃还是要吃,该喝还是要喝。杨过第一次见到他,是在华山之巅。在暮色茫茫的华山绝顶,杨过见到这头发花白的老者,天生狂傲的他,竟也生了敬意。七公背上一个大葫芦,满满的装着美酒,背囊里藏着无数佐料和吃饭的家伙,这一老一小,二人一起风卷残云般得消灭了百来条大蜈蚣。
Ⅸ 金庸笔下的武侠人物都是大口喝酒大口吃肉,为何古龙笔下的高手只都啃馒头
喜欢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金庸笔下的人物个个活灵活现。大侠聚在一起的时候也经常喝酒吃肉,让人看着眼馋。而古龙也是一位非常知名的武侠大师。但是在古龙的武侠小说当中,武林高手们,却是在吃馒头。为什么两个人的写作风格完全不一样呢?其实这要从金庸和古龙小时候的生活条件说起。
当然金庸和古龙两个人都是非常用心,非常敬业的人。不能说谁写的不好。只不过相对比较来看古龙所描绘的更加细腻贴切,富有生活气息。金庸所描绘的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表现出了英雄豪杰的豪爽豁达。古龙笔下的吃馒头的描写让整个场景看起来更加的真实。
Ⅹ 为何金庸笔下的大侠都喝酒吃肉,而古龙的却啃馒头
虽然金庸先生和古龙先生,都是武侠小说领域的大师,但他们的作品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给了我们2个不同的武侠世界。并且,细心的读者应该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在金庸先生笔下的大侠,经常聚在一起喝酒吃肉,但反观古龙先生笔下的大侠,反而是在啃馒头,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也很现实,主要是因为他们二人从小的生活环境不同,才造就了这2种不同的写作风格。
当然了,金庸先生和古龙先生的描写都各有千秋,并不是说谁写的不好。金庸的“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表现出了大侠们的豪迈与洒脱;而古老先生的吃馒头和路边摊,则让大侠们看起来更真实,多了几分亲近感。至于观众们更钟爱哪一种风格,就得看大家的喜好了,毕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