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经验 如何创作诗歌
诗歌是很美好的东西,余杰在《香草山》里推崇说人类世界最美丽和精致的语言是圣经。但我想说的是,圣经的美丽也正在于其本身语言的精炼性而带来的文字美感,进一步说,那是诗的美感。
诗是一个难以琢磨和把握的东西,朦胧诗的出现更是把隐喻和借喻的手法发挥到极致,乃至于整个的诗歌变得更加神秘而不易接近。
让我们回过头来做一个反思,什么样的才算好的诗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讨论一些诗歌的基本性的特性,来先延伸发散一些诘问,再回头来思考诗歌的优劣问题。
第一,诗歌,要写什么?
《信徒》是不是仓央嘉措写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我们看到“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的时候,那种纯质的温柔带给我们的感动;徐志摩写离别,一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将一个小女人的美丽描绘地入木三分;是的,我想说,爱情是个永恒的话题。我不敢,也不会敢反对以以诗歌写爱情。罗素提起人生三元素,是“对亲情的渴望,对爱情的渴求,以及对人类社会痛彻肺腑的怜悯。”诗歌的写作是对人性和生活本原探求的苦旅。就好像海子说,“粗枝大叶的人看见你啦!”爱情当然要写,而且要努力地写。但这就要进到第二个问题了,诗歌要怎么写?
不管你是不是追求平仄格律,不管你是喜欢“大江东去”,还是“杨柳岸晓风残月”。都不重要,诗歌写法,无非赋比兴,结构无非起承转合。这些都是诗歌的形式,不能算是诗歌的要诣。多少年前,我们的诗歌是“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是“燕燕往飞。”多少年后的我们自然也不应该被形式掐住了咽喉。但这个并不等于是说,你的诗歌可以完全不拘于形式,把散文拆成一句一句,就当作是诗歌那是对文字的不负责,也是对诗歌的亵渎。凡事皆有个度,这也就是:如果你的主题够深,切入点足够巧,内涵越深刻,外延的约束就越少。
《千家诗》是个启蒙描红的本子,里面收集了大量的诗,大多浅显易懂。韩东冰先生谈古诗和今人写古诗,把平仄格律放在第一位,主要原因也正是在格律平仄要求下的绝句和律诗,以及各种词,才有自己的韵位。当然现代诗和打油诗不在此列,不做要求。换句话说,去掉现代诗歌的部分来看古诗词,除了古风,赋不需求平仄外,其他像五言,七言的截句和词,都务必按照词牌来填。否则就不叫古诗词。至于格律平仄的相关问题,戏子十七会在后文深入阐述,本文在这里仅为抛砖引玉。
同时,应该看到的是,不管是叙事诗、托物言志诗、写景诗还是抒情诗。我们都应该把它当成是一个整体。首先要看一首诗除掉词句外剩下的东西,也就是立意。还是依旧要反对不成熟的诗歌意思表达。诗歌本身限于篇幅,就已很难包含很多东西了,你再拿它去装你的折翼天使的故事,就有了诸多不宜了。
同时诗歌写作,要有个诗的语言,什么叫诗的语言呢?这个我们可以从外文翻译成中文的诗集里窥斑见豹。泰戈尔的飞鸟集,“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是绝美的句子。要理解这个语言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替换。比如“生如夏花般绚烂”这句,为什么不用“出生就好像夏天的花儿一样美丽”呢?同样都是句子,前面的句子被称为诗歌的语言,后文怎不是。为什么?因为前面的文字精练。诗歌最讲究炼字,同样的句子可以用各种不同的表达方法,但只有一种是最合适的。身为中国人,应该要自豪,因为我们有世界上用少的字符就能表达最广泛的意思的文字。而中国文人讲“推敲”,并传为美谈,更是将诗歌的精炼发挥到极致,诗歌的每个句子也都值得仔细研究,这是诗歌之所以为诗歌的基本要求。
很多人看现代诗,推说看不懂,那其实是一种推卸责任的说法。也是因为快餐文化腐蚀人们心灵所造成的。诗歌,结构精巧,内涵深刻。只是因为它本身因为篇幅限制而不得不使用大量的“比兴”之法。比如,海子说“我今夜无法入睡是因为我这黑过黑夜的黑翅膀。”其实不是真的有翅膀,它是一种兴的手法,是一种象征意。比喻不被人接受的自由观。如此而已。写其他文体的人,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诗歌不同,诗歌里,山不一定就是山,水不一定就是水。万事万物都有一个情字,任何意象都可以拿来用,这样的文字,才是真正的诗歌。这样的文,才真正能体现诗歌的魅力。
诗同时讲究起承转合,一首诗,写出来,不可前后不搭。一般来说,起得低,承得巧,转得妙,合得留些韵味的是好诗。胡兰成在《中国文学史话》里谈到一个点不点的问题,当然,这一点戏子十七也会在他的文里详细展开讲,我这里只顺带地提一下。也就是说,诗歌的合,就算是点,也需留些念想给阅读者,就好像闻一多写“爆一声,咱们中国”一样,诗歌留些余味,才更回味悠长。否则美则美已,好景不长,物极必反。原因也就在于此。
总而言之,诗歌,是需要仔细琢磨每一个句子的外沿和深层意的。否则就不叫好诗,或者说,不叫好诗。希望大家能写出好诗来。最后ps,我最烦蛋疼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