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各方角力中国电子书
本月初,科幻小说家刘慈欣科幻代表作《三体》的APP应用(Application的简称,多指智能手机、电脑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在苹果应用商店发售,刘慈欣和他的这套《三体》是过去两年被读者追捧的作家和作品。而在过去两个月中,当当和京东分别上线了电子书网店。2022年将会是中国电子书产业转折之年吗?但至少从写作者到出版商角度来看,电子书和数字阅读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单行本APP是过渡产品
目前的《三体》APP版本在苹果应用商店上免费下载试读本,经过试读后再决定购买,可以选择12元人民币购买单本,或30元人民币购买全套。作为此次《三体》APP版本的推出者之一3G门户网总裁张向东表示,希望把《三体》APP打造成一个范本,为更多的原创作者提供优良、有利的生态环境,并且希望这个产业链条的每个环节都产生价值和回报。
事实上,经过授权,把纸质书制作成APP应用出售,《三体》肯定不是第一个,它也不会成为目前中国电子书市场发展的一个转折。在《三体》之前,李如一的唐茶网站从2022年7月开始发售正版的电子书APP,这本书是《连线》杂志创始人凯文凯利的《失控》,而让唐茶进入媒体视野的是《史蒂夫乔布斯传》唐茶版APP的发售,目前它也是唐茶出售数量最高的一本书。
尽管唐茶目前的主要生意是在网站上出售12本图书单行本的APP,但李如一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把书做成APP应用单行本并非电子书行业的趋势,一本书做一个APP,目前只是市场的过渡状态,不是长久之计。如果我现在有一万本书,那我就要做成一万个APP?苹果是不鼓励这种行为的。目前经过授权的图书APP其实屈指可数,其实就算在亚马逊,图书APP应用数量也非常少。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图书APP都比较容易找到。但如果在互联网上或者在苹果应用店上,甚至在唐茶上有数万个图书APP,除了有目的地去搜索,读者又如何去逛,如何去寻找呢?苹果应用商店也对这几万几十万个图书应用一一进行审核?这肯定不是最经济的。李如一说,公司会计划把整个电子书店做成一个APP应用,然后所有的书都在里面,在里面进行展示或者分类。
在李如一看来,读者最终买的还是内容,到底是APP还是其他文件,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购买是否方便、管理是否方便。在我们看来,这个市场不应该是尝鲜式的、比较式的,所以目前还是不成熟的市场。我们对未来的想象是,管理书肯定是个重点,因为以后电子书多了,怎么来分类。我的手机、iPad丢了,那么以前买的电子书是否还能找回来?这些在未来电子书市场上应该是标配的服务。
盗版真是问题吗?
就算是《三体》的作者刘慈欣对这个应用也不乐观,他想到的是盗版和纸质书发行在先。目前可能困扰《三体》APP版的是,在苹果应用商店里输入三体两个字,除了正版的APP还会出现一批未经授权的《三体》APP,后者免费或者价格更低。其实这也是苹果不鼓励图书做单行本APP的原因之一,因为目前的苹果审核并不能完全杜绝盗版,在收费的正版和免费的盗版间做选择,也有人会选择后者。所以刘慈欣对早报记者说:对于前景,我不认为销量会特别大,因为盗版的存在,也因为很多人都看过纸质书了。而且,这本书APP的价格要30元,没有太大的价格优势,在电子书里算是比较贵的。
在很多出版商和出售正版电子书公司抱怨中国数字盗版过于猖獗时,李如一的看法是,我不觉得盗版是主要问题,纸书同样也有盗版问题。首先,正版永远都打不过盗版的,但永远有一些人只愿意下载盗版的,关键在于你要把正版做得足够好,以吸引到足够多、愿意付费的人,这是最重要的。我认为,现在愿意付钱的人肯定多了。唐茶为iPad和iPhone制作的正版图书APP目前已经获得了一大批读者青睐,所以李如一会说:在谈论盗版的时候,首先把道德放到一边,应该采取实用主义态度,我相信大部分人不太愿意花时间工夫和冒道德法律风险去寻找盗版,而我们做的就是省去中间的麻烦。
移动阅读
是出版商稳定收益来源
在《三体》其他数字版本开发中,除了在苹果应用商店,《三体》其他数字版本也将于下月初在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及3G门户书城平台全面上线,而这才是刘慈欣、数字版权拥有者、数字版开发者将来能获得稳定收益的来源。与美国不同的是,目前国内出版商和写作者,在数字出版上能获得的最稳定收益恰恰是来自移动运营商,也就是手机,而不是电子书阅读器或者各种APP应用,也不是网站。移动运营商通过订阅、搭售方式,向其用户提供电子书。
目前三大移动运营商都设有各自的手机阅读运营基地,以中国移动设在杭州的阅读基地为例,目前已经汇集了超过20万种正版图书,成为了全国最大的正版数字图书发行平台。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也已经与国内主要出版集团和出版社、网站、版权代理公司签约,后者提供内容。为了推动手机移动阅读业务,中国移动采取了强势手段:为用户提供按次付费或者3元、5元的包月付费模式,并免去用户的流量费。
民营出版公司博集天卷数字业务负责人高锋向早报记者表示,现在各家出版商在数字阅读上的运营模式都差不多,不分民营或者国营,和移动运营商合作是一块,与人民网、新浪网等网站合作是一块,还有就是第三方合作如京东、当当、淘花网等。收入形式也都一样,预付加分成。但在高锋看来,未来移动运营商这块收入可能比较稳定,其他如新浪等网站流量很大,但收入不高,而第三方渠道,像京东这样的第三方我们还是看好的,但目前还很一般。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向早报记者提供的相关信息也表示,世纪出版集团的电子书内容,目前主要同当当、京东、淘花网站、中移动手机阅读公司等单位合作,开展电子书销售业务。
对于出版商来说,这是稳定收益来源,而且是不可以忽略的。
不过由移动运营商提供的手机阅读目前也有问题,根据易观国际《2022年中国手机阅读市场用户研究报告》显示,在手机用户经常阅读的内容中,报纸、资讯类占比最高,网络文学内容占比始终为24.8%,而传统文学内容占比较低,只有14.7%。不过这对出版商和写作者的影响不大,后者并不直接以阅读量获益。
数字阅读是未来走向
对于电子书和数字阅读的未来,作为写作者的刘慈欣很重视数字阅读,它是未来阅读的主要方向。从现在的市场上看,人们的阅读量并没有减少,这是令人鼓舞的消息。我对整个阅读行业是乐观的,说现代人不看书了,这并不是事实。《三体》在出版上成功,然后搬到网上去,这种转变当然也还不错,但电子书市场的发展,仅仅靠这种方式肯定是不行的,未来趋势就是绕过传统纸质出版(环节),直接出版电子书。
刘慈欣说,具体到他个人写作并不乐观,如果为电子书这种格式写作,在网上写作,和传统写作很不一样。我毕竟还是一个传统写作者,怎么样向电子书网络写作方向转移,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和挑战。目前我还只能从事传统的纸质书写作。但我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往这个方向转变。将来迟早有一天,大部分的阅读都将是在网上进行,这种阅读的进行,不光是媒介的变化,对创作方式和理念,与读者关系,都将会有根本性改变。必须适应这种改变。
对电子书未来同样乐观的还有李如一,尽管他的唐茶目前所能出售的电子书只有10多本,但他希望在未来一年内,在数量上增长到上千本,我们未来还将大量增加公版书(过了版权保护期限的书籍)。尽管从事的领域跟技术相关,但李如一一直强调的是,人永远比技术重要。所以,在他看来,从作者角度讲,哪天他从电子书商获益更多了,他才会考虑电子书而不是纸书。也就是链条里的所有人都能得到回报,尤其让作者有收益。
至于出版商,他们也在慢慢转变对数字化的恐惧心理,他们也知道数字出版和数字阅读是大方向,要尽快地完成向数字出版的转型。无论民营还是国有出版商,在规模允许情况下,其实都已成立数字出版部门。博集天卷的数字出版部门成立于去年,目前只有五六个员工。像世纪出版集团,在2022年就成立数字出版部,并成立易文网来作为数字出版的发布平台。以易文网为主要平台,世纪出版集团已制作和网络发布电子书13000余种。
相关新闻
对电子书
对于电子书这个行业,在经营唐茶的李如一看来,还有许多认识的误区,比如,电子书的定价一定低于纸质书?决定定价的不在于是纸制书的厚度,还是虚拟的数字化,而是内容!
数字阅读只适合于浅阅读吗?我们唐茶上有几本书都是几十万字的,很多读者都很顺利地完整阅读了。李如一说,所以我们做电子书,从一开始就是要做强阅读。现在大家能在iPad这样一个设备上读完几十万字的书,那么就说明,在电子设备上阅读跟纸阅读的差异是细枝末节般的。而最需要电子书和数字终端的恰恰是重度阅读者,在阅读体验足够好,已经接受电子书阅读的前提下,是选择背上几本书呢还是带上一个数字终端?
在李如一看来,对电子书和数字阅读另一大误解是,数字出版将取消中间出版环节,作者与零售商、读者直接对接,以此可以减少很多成本。当我们谈论自出版的时候,以为就是中间人的取消,这是不会出现的。电子书、自出版也需要编辑,这跟传统出版是一样的,要想选题、编辑、获得授权等等。这是社会分工要求的。石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