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写作指导之关联词的作用
网络小说写作指导之关联词的作用
4.1.1.2:关联词使用
关联词,就是“因为……所以……”“不是……而是……”这种的组合词,以及一些单独的词,比如“因此”。
在网文写作中,关联词很重要。
因为读者在阅读时,不是只看文字,而是还有预判与回忆。在看到一段文字后,人的大脑会对后面的文字所表达的意思进行猜测,并且还要对前面的猜测进行验证。
如果读者扫到后面的文字时,发现基本与猜测无异,那么他们就会快速的看过这段文字,并且能够理解作者表达的意思。
但如果读者发现,后面的文字与猜测不符,那么就最少也需要停顿一下,好去理解这段文字。
读者的猜测能力与两个方面有关,第一是读者自身的阅读经验,第二是作者的表达能力。我们无法改变第一点,但是可以强化第二点。
就像这样一句“火焰瞬间升腾起来,熊熊燃烧,XXXX”。这种介绍说明类的文字,一整句话介绍同一个现象,那么读者可以自然的猜到“XXXX”所表达的意思,无非是形容火势凶猛罢了。哪怕看到那是四个不认识的字,也不妨碍读者阅读,读者可以直接跳过。更何况如果是正常的介绍性词汇,那么读者连半秒都不用就能理解。
但如果一整句话介绍多个现象,如“火焰瞬间升腾起来,金色的丹药在其中翻滚不停,XXXX”,那么读者的猜测程度就很稀微,就需要仔细跟进阅读。
除非是写紧张**的情节,否则最好不要一句话介绍多个现象。
猜测,验证。不光要让读者容易猜到,还要让读者能够验证。
比如“火焰瞬间升腾起来,熊熊燃烧,金丹翻滚”,这种文字,就会让读者思维瞬间停顿一下。因为“金丹翻滚”所表达的意思,与预判的不一样。虽然下一瞬就理解了文字的意思,但阅读已经不流畅了。
上面举的案例,都是介绍环境状态的例子。虽然这类文字会占据小说很大一部分的篇幅,但读者对这部分文字的包容度的高。你写的不流畅,读者也不会有多反感。
不过,对于另一类文字,读者就没那么包容了。那就是情节类文字。
比如一个基础的案例:
一:刚才那个气势冲天的巨大身影,是虚招!
二:刚才那个气势冲天的巨大身影,竟然是虚招!
三:刚才那个气势冲天的巨大身影,竟然不是实体,而是虚招!
感受到这三种的差距了么?
在平缓的情节时,介绍环境、状态、背景等信息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一句话一个现象的方法,来便于读者猜测与验证。但在紧张**的情节时,如果还是用一句话介绍一个现象,则会显得拖沓,不只会被骂说水字数,而且还会严重影响阅读体验,降低爽感。
所以,在这种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关联词了。
一句话介绍两三个互相有关联的现象或思考,然后用关联词把它们串起来。这样一来,读者看到“不过”,就知道后面的文字是对前面文字时说的一种特殊现象的单独叙述;看到“而且”,就知道后文是另一个与前文并列的事。
你可以任意找一些你觉得酣畅淋漓的精彩打斗情节,你会发现,他们的关联词用的都非常完美,无一例外。
一般职业作者对关联词的运用,都能达到前文案例的第二层次的水平,这是他们写作生涯中,逐渐产生的基本功。当然,扑街就是基本都是第一层次了,惜关联词如金,用都不用。偶尔用一次,还是有上篇没下篇的,就像“他刚才出门走的急,只想着赶快到饭店,忘了换身衣服。”
“只……却……”,“只”有了,“却”呢?加个“却”字会死啊?
“只想着赶快到饭店,却忘了换身衣服”,一个字,阅读流畅度提升一个档次。
至于关联词后文内容的验证,我想我没必要说了吧。如果你能写出“他只想着赶快到饭店,却立刻开始穿鞋”这种黑人问号脸的文字,那你小学估计是白念了
4.1.1.2:关联词使用
关联词,就是“因为……所以……”“不是……而是……”这种的组合词,以及一些单独的词,比如“因此”。
在网文写作中,关联词很重要。
因为读者在阅读时,不是只看文字,而是还有预判与回忆。在看到一段文字后,人的大脑会对后面的文字所表达的意思进行猜测,并且还要对前面的猜测进行验证。
如果读者扫到后面的文字时,发现基本与猜测无异,那么他们就会快速的看过这段文字,并且能够理解作者表达的意思。
但如果读者发现,后面的文字与猜测不符,那么就最少也需要停顿一下,好去理解这段文字。
读者的猜测能力与两个方面有关,第一是读者自身的阅读经验,第二是作者的表达能力。我们无法改变第一点,但是可以强化第二点。
就像这样一句“火焰瞬间升腾起来,熊熊燃烧,XXXX”。这种介绍说明类的文字,一整句话介绍同一个现象,那么读者可以自然的猜到“XXXX”所表达的意思,无非是形容火势凶猛罢了。哪怕看到那是四个不认识的字,也不妨碍读者阅读,读者可以直接跳过。更何况如果是正常的介绍性词汇,那么读者连半秒都不用就能理解。
但如果一整句话介绍多个现象,如“火焰瞬间升腾起来,金色的丹药在其中翻滚不停,XXXX”,那么读者的猜测程度就很稀微,就需要仔细跟进阅读。
除非是写紧张**的情节,否则最好不要一句话介绍多个现象。
猜测,验证。不光要让读者容易猜到,还要让读者能够验证。
比如“火焰瞬间升腾起来,熊熊燃烧,金丹翻滚”,这种文字,就会让读者思维瞬间停顿一下。因为“金丹翻滚”所表达的意思,与预判的不一样。虽然下一瞬就理解了文字的意思,但阅读已经不流畅了。
上面举的案例,都是介绍环境状态的例子。虽然这类文字会占据小说很大一部分的篇幅,但读者对这部分文字的包容度的高。你写的不流畅,读者也不会有多反感。
不过,对于另一类文字,读者就没那么包容了。那就是情节类文字。
比如一个基础的案例:
一:刚才那个气势冲天的巨大身影,是虚招!
二:刚才那个气势冲天的巨大身影,竟然是虚招!
三:刚才那个气势冲天的巨大身影,竟然不是实体,而是虚招!
感受到这三种的差距了么?
在平缓的情节时,介绍环境、状态、背景等信息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一句话一个现象的方法,来便于读者猜测与验证。但在紧张**的情节时,如果还是用一句话介绍一个现象,则会显得拖沓,不只会被骂说水字数,而且还会严重影响阅读体验,降低爽感。
所以,在这种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关联词了。
一句话介绍两三个互相有关联的现象或思考,然后用关联词把它们串起来。这样一来,读者看到“不过”,就知道后面的文字是对前面文字时说的一种特殊现象的单独叙述;看到“而且”,就知道后文是另一个与前文并列的事。
你可以任意找一些你觉得酣畅淋漓的精彩打斗情节,你会发现,他们的关联词用的都非常完美,无一例外。
一般职业作者对关联词的运用,都能达到前文案例的第二层次的水平,这是他们写作生涯中,逐渐产生的基本功。当然,扑街就是基本都是第一层次了,惜关联词如金,用都不用。偶尔用一次,还是有上篇没下篇的,就像“他刚才出门走的急,只想着赶快到饭店,忘了换身衣服。”
“只……却……”,“只”有了,“却”呢?加个“却”字会死啊?
“只想着赶快到饭店,却忘了换身衣服”,一个字,阅读流畅度提升一个档次。
至于关联词后文内容的验证,我想我没必要说了吧。如果你能写出“他只想着赶快到饭店,却立刻开始穿鞋”这种黑人问号脸的文字,那你小学估计是白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