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的想象力之美

萧蔷
萧蔷
发布于 阅读量 700
网络文学的想象力之美

无论新一届的茅盾文学奖最终是否会授予网络文学,都应该承认,该传统文学大奖向网络文学敞开本身即传达出一个确定无疑的信息:中国作家协会已正视当下文学形成的新格局,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置于同一平台上来思考。但从茅盾文学奖对网络文学参评的具体限定中可以看出,网络文学的含义有待厘正。

新载体培植新文学形态

网络文学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重视,就在于它给人们提供了新的东西,也正是这些新的东西才使网络文学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文学而存在。

网络本身就是新的高科技成果,但高科技之新并不意味着文学之新。准确地说,网络只是一个新的载体,一部文学作品既可以印刷在纸质媒体上,也可以发布在网络上,如果我们把纸媒载体上的文学称之为传统文学的话,那么现在的确有不少从事传统文学写作的作家借助网络这一新载体发布作品,这些文学作品相对于传统文学来说并没有发生新的变化。如果要把这些文学作品独立出来称之为网络文学,显然毫无实质意义。只不过是承载作品的方式有了变化,从原来我们习惯了的纸媒载体移到了新的载体网络;也只不过是阅读方式改变了而已,过去我们是捧着一本书在读文学,而现在我们是坐在电脑前,用鼠标点击来阅读文学。

那么,网络文学在文学意义上究竟有什么新的因素呢?这种新的因素仍与载体的变化相关。新的载体往往会带来文学革命性的变化。譬如现代报刊的兴起,催生了以现代汉语为基础的现代文学,并使它取代了以文言文为基础的古代文学。同样的原因,网络作为一种新的载体,也为培植新的文学形态提供了可能性。网络是一个自由进出的世界,也是一个争奇斗艳、花样翻新的世界,人们在网络上挑战了语言的规范性,创造出一种随意的、反规范的、简约的、多变的语言表达方式,建立在这种表达方式基础之上的文学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网络文学。这种网络文学在审美形态、欣赏方式和思维方式上都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文学。网络世界提供了一个完全、彻底的后现代文化语境,因此,网络文学在思维方式上表现出不确定性、零乱性、非原则化、无我性、卑琐性、内在性、非中心等后现代特征,网络文学审美取向上因而也具备鲜明的后现代性,反讽、戏谑、幽默、反智和自我解构不仅成为基本的审美形式,而且其本身就成为一种意义表达。

网络文学在审美方式上与传统文学具有根本性的差异,从而也改变了文学欣赏的方式。传统文学是一种静态的欣赏,这是一种典型的阅读,在阅读中,读者会去欣赏文字之美和神奇,去品咂文字中所蕴涵的深意,所以作者要在文字上下足工夫。但是网络文学不是让我们欣赏文字的,在网络上,你完全可以一目十行地浏览和扫描,因此准确地说,网络文学不是供我们阅读的,在这种快速的浏览和扫描中我们欣赏的是作者的想象力。如果说传统文学之美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上的话,那么网络文学之美则是建立在想象力基础上的。

文学格局多元共生

网络文学具有革命性的因素,但它与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有所区别。五四文学革命完全是对抗性的,它要以新的文学形态完全取代以文言文为基础的古代文学,而古代文学面对新的时代也已经丧失了表达力。今天,网络语言催生的网络文学虽然方兴未艾,但它与以现代汉语为基础的传统文学并非势不两立。更重要的是,现代汉语文学并没有失去活力,仍有表现新时代的强大能力。这反映了两个文学时代的根本区别。前者是一个一元的时代,新的必须取代旧的,才有生存的位置;后者是一个多元、多中心的时代,每一种文学都对应着一元,各有自己的确定位置,并产生互动效应。可以预见,未来的文学格局应该是现代汉语文学与网络文学两峰对峙、相得益彰、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态,网络文学是青涩的、稚嫩的,它的成熟还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需要我们主动地为其创造条件。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处理传统文学的逻辑和方式去提高网络文学的质量。因此,试图在传统文学奖中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一锅烩的做法,某种程度上说是抹杀了网络文学的独特性,并不能真正起到推进网络文学发展的积极作用。如果想通过评奖参与到网络文学创作之中,不妨专门为网络文学设立一个与茅盾文学奖具有同等权威性的网络文学奖。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萧蔷在2023-06-23 20:37:55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xiezuo/1773.html


上一篇:办公室人员给领导写好材料的几个小技巧
下一篇:学会反转,剧情不走寻常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