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喜欢金庸武侠小说
Ⅰ 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那个明星版比较好看,喜欢它的理由又是什么。
黄日华所演的郭靖,翁美玲所演的黄蓉,就我来看,就只有这俩人演的好些,但是舞美效果不敢恭维,要是用这俩人演戏,放在现在估计能效果很好;另外就是胡军所演的萧峰、高虎所演的虚竹、林志颖所演的段誉都还不错;苏有朋演的张无忌也可以吧
Ⅱ 请问为什么张纪中导演这么喜欢拍金庸武侠的电视剧
生长於武侠作品的发源地—香港,我有幸看到这三十年来武侠电视剧的演变。
第一套有印象的金庸电视剧是白彪、米雪主演的《射雕英雄传》,还记得当时的宣传口号是”硬桥硬马真功夫的武侠剧”。从此,也就喜欢了武侠剧,也知道金庸是谁。
第一套令我感到震撼的金庸剧是七十年代末的郑少秋版《倚天屠龙记》,这套电视剧令我认识到何谓美女,那便是赵雅芝演出的周芷若了。至今,还记得最後的一段戏:张无忌站在赵敏坟前,忽然看到赵敏的身影,追出时却不见了,那时张无忌脸上的迷茫、无奈(改编剧情)。郑少秋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张无忌。
内地的朋友喜欢用港台武侠剧来区分内地电视剧,其实,单以金庸剧而论,香港与台湾和其它亚洲地区的制作是有很大分别的。金庸武侠的最大长处是描写人物与人性,不是单单指几位主角,而是小说中的各式人等。台湾等地的制作,只会选几位有知明度的明星当主角,其它角色的选择和塑造却草草了事。纵然,在其它制作条件上比香港的要优胜,也难有金庸小说的神韵和味道
。在二千年以前,也只有香港电视台,才拥有足够的人才,开拍金庸小说这样的巨作;也只有TVB才拍得出金庸小说的韵味。
若要选出每个年代最喜欢的金庸剧,我的选择会是郑少秋版《倚天屠龙记》、刘德华陈玉连版《神雕侠侣》、黄日华版九七《天龙八部》。二千年以後,那便是张纪中金庸剧的天下了。
在张纪中的《笑傲江湖》以前,看到的内地电视剧不多,也就是《三国》、《武则天》、《水浒》、《雍正皇朝》等大制作。记得当时看到《水浒》时,想像若是以此等制作拍摄《天龙八部》,那将会是何等的完美。当时假想丁海峰扮演的武松若换作乔峯,在他那健硕的胸膛绣一个狼头,岂不比黄日华雪白肌肤上的纹身真实得多。
由於喜爱金庸小说,每逢电视台播放金庸剧,也会录下收看。二零零二年末首次看到内地版《笑傲江湖》的宣传短片,只有短短数十秒,其中一小段是令狐冲、任盈盈坐在石崖上琴箫合奏。当时便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感到镜头的运用与取景跟以往的金庸剧有所不同。但也不怎麼於在心上,只道又是台湾的有名无实金庸剧。
看了第一集後,发觉平时所想像的武侠意境,都在戏裏有所体现。例如令狐冲与曲洋在树上邂逅,便与心中所想的不谋而合。真不明白为什麼有一些观众说《笑傲江湖》没有武侠味。真屋真林、真山真水,正正是金庸文子裏的描写。看了数集後不禁心想,要找间大屋或树林什麼的作背景不难,但思过崖的场景不免要用厂景了吧!当真是坐井观天,内地的洞穴,要多少,有多少,比其它的外景更容是找到,看到那思过崖的大洞穴,才真正感到什麼是原著神髓。
其实,当时TVB把《笑傲》的首几集删剪得支离破碎,而李亚鹏的令狐冲实在大有不足,但当时只顾着欣赏它的长处,已感到非常满足,不像一些内地的朋友般只是挑刺。
这麼精彩的武侠剧,当然要好好真藏,录制了十多集後,发觉没有录影带,到街上购买时,无意中发现有《笑傲江湖》的VCD发售,大喜之下,以三百六十多元港币购得。
香港电视剧的播出时间,远不如内地电视台般讨好观众,一次播数集。一般的港剧是在星期一至五,每日播出一小时,还夹杂三段颇长的广告时间,颇不痛快。这次看《笑傲江湖》电视剧,是首次感到一气呵成的痛快和满足。当时并不感到剧情拖沓,每集都颇有感觉,每每有所惊喜。竹林大战、少林三战、东方不败之战、五岳盟主之战和结局大战,皆畅快淋漓,感到前所未的满足。
当时对《笑傲江湖》有这样的评价:「以住的金庸电视剧,只不过是金庸小说的衍生物,其成果,也不过是发挥了小说的部分精彩之处,有点意思而已。这部内地版《笑傲江湖》,却提升至与小说同等的地位;也就是说,有部分情节是用文子来表达的好,也有不少的场面,用电视来演绎比文子更好,而大部分是文字光影,相得益彰。」现在看来,这样的评价是有点过誉,但也表达了当时震撼的心情。
二零零三年年初,无意中在一间影视店内发现了《射雕英雄传》的VCD,只售二百多块。那是内地入口的,包装十分不美观,封面上的郭靖有点凶恶(当时还不知是令狐冲的扮演者),黄蓉也不美丽。比较吸引的,反而是封面上那万马奔腾的景象。翻转背後,看到了张纪中的名字,还有鞠觉亮、马玉成、赵箭等制作人的名字。导演鞠觉亮虽然是香港人,但名不见经传。马玉成却并不陌生,是颇不错的武术指导。其後,与《笑傲江湖》的制作人比较一下,发觉与《笑傲江湖》是同一制片,那就是张纪中了。
香港的电视剧以监制为首,电影则以导演为首,那制片人是否等同於监制呢?或只是等同於投资方?还有另一疑问,究竟《射雕英雄传》是拍摄於《笑傲江湖》之前或後?这通通对这部电视剧的成绩大有影响。反之,主演是谁却不怎麼放在心上,反正一个也不认识。这样也有好处,不会有演员的固有形象,看剧时可以更加投入剧中角色。
当第一次看到片头曲的画面时,登时放心,那是比《笑傲江湖》更高档次的制作。整部《笑傲》的效果是极其平均,《射雕》却有虎头蛇尾的感觉,最不能忍受是华山论剑的草草了事,比《笑傲》的结局大决斗相差甚远。还好,最後郭靖与成吉思汗论英雄一节拍得相当不错,李亚鹏的演出也异常出色,成功地树立了小郭靖的大侠形象。这也是我重看最多的其中一节。
看完了这部《射雕》之後,是多麼的渴望能看到这一对郭靖蔩蓉的成长。金庸笔下,也只有郭靖黄蓉,由青年写到老年,依然血肉丰满。李亚鹏和周迅不能续演《神雕侠侣》,这两部书的延续也就断了。无论将来的《神雕侠侣》有多成功,这也是一大遗憾。
同年的年中,亚视播出了《天龙八部》的宣传短片,虽只有数秒钟,也看得出是张纪中的制作,其它的金庸剧是没有张氏金庸剧的气氛和构图的。还发现段誉由林志颖演出,我只看过他在十多年前的电影《流星蝴蝶剑》中演出的一个配角,觉得他有着段誉的高贵气质。从那时开始,便每隔一段时间到影视店逛逛,渴望这套《天龙八部》的面世。
二零零三年十二月中,《天龙八部》VCD终於出售,但只有上半部,这也是内地进口的,包装同样极不吸引。第一眼看到的是盒装封面上的胡军,看过他的《无间道II》,对他的演出也印象深刻,觉得他演出乔峰将非常合适。再看看其他演员,较熟悉的有锺丽缇、汤镇宗、林志熲。港台内地大混合,有点不伦不类,不像是张纪中的电视剧,反而更像台湾资金的制作。盒装背後,竟然连制作人的名字也没有印上,不禁怀疑是不是张纪中的作品。
由於只得上半部,那时也非常忙碌,没有时间观看,并不急着购买,便抄下发行的网址,再作打算。通过了这一网址,发现了很多对张氐金庸剧的报导,也惊奇地看到这样足以自豪的金庸电视剧,在国内却遭到无情的谩骂。
两星期後,怀着了激动的心情,开始看这期待了半年的电视剧。相对於两套前作,我对《天龙八部》的期望是大了不少。最希望看到的情节是杏子林、聚贤庄、阿朱之死及少林大战。相比於当年看九七天龙的感受,以直观感觉而论,杏子林与聚贤庄的感觉差不多,阿朱之死却有所逊色,(青石桥的重拍非常出色,这裏是指整个布局编排,而九七天龙的这一段内,编导演却异常成功)。
到了少林大战才是真正张纪中电视剧的气魄,是前所未有的震撼,而乔峰大英雄的形象气盖,也是到了这时候才真正建立。而没有期望的情节,却常有惊喜。《天龙八部》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金庸剧。
看罢《天龙》之後,我阅遍了有关内地金庸剧的报导,也开始追踪有关《神雕》制作的动态。包括筹备,选角,拍摄及现在的等待。我从没对一套电视剧的制作如此熟悉。相对於之前的金庸剧,《神雕侠侣》却完全失去了神秘感,选角、造型、服装、场景等皆耳熟能详。但对《神雕》的期望却异常之高,这样必然会影响了他日观赏时的感觉。当然,我对《神雕》的成绩还是充满信心的,它必然是武侠电视史上的另一个高峰。
Ⅲ 金庸的15部武侠小说,捧红了多少影视明星呢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是金庸先生用一副对联,将自己的14部长中篇武侠小说小说的书名串联起来,堪称一绝。其实,在这14部武侠小说之外,金庸先生还写了一部不太有名的短篇小说《越女剑》。
在上世纪50、60、70年代以来,金庸这15部武侠小说,风靡华人世界,达到了“有井水处有金庸”的程度。影视界当然不会放过大好的机会,陆续将金庸的武侠小说改编成影视剧。众多港台明星,都是通过这些影视剧而走红。
Ⅳ 喜欢金庸武侠小说的请进
武侠界公认的金庸作品排行:
1.鹿鼎记
2.笑傲江湖
3.天龙八部
4.射雕英雄传
5.神雕侠侣
6.倚天屠龙记
7.连城诀
其他的就不排名了,用金庸自己的话说“长篇好于短篇,后期好于前期”。
Ⅳ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痴迷于武侠小说,尤其是金庸的作品
爱情与家仇的较量
爱情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其“言情之奇、之曲、之美、之深似犹过之,更非一般言情作家作品可比”。其中爱情所带来的审美效果常常是通过它与复仇的相互作用体现出来的。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下,流动着一种深层的生命意识,从而也体现出金庸“写人”、“表现人性”的审美理想。从二者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看,大体分为四种类型爱情遭拒,变态复仇利用爱情达到复仇爱情消解复仇和为爱情复仇。这里主要讨论爱情对复仇的淡化和消解。
友情与家仇的战斗
友情与仇恨之间究竟有没有可相沟通的某种有机、必然的联系可以说,这一直是文学家们讨论和争执的问题,也一直没有令人满意的解释。从《史记》写先秦刺客们为主恩遇之友报仇到汉代游侠的助友报仇,以及宋代传奇至《水浒传》中结友复仇、代友雪恨,我们看到的几乎全是情如何服务于复仇,复仇大业如何得益于友情。尤其是血亲积怨这样的深仇大恨,仇怨双方基本上没有什么缓解调和的余地。报雪家族世仇被视作天经地义、责无旁贷的,也是最能体现侠之钢肠豪骨。
金庸在与池田大作的对话中曾说“中国人民间最重视的道德,第一是孝,第二是义。”①这句话提出了中国传统伦理原则中根本的问题。千百年来,“孝”与“义”一直是中国人衡量人性善恶的标准。“义”作为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精神,深深地浸入中国人的心理结构的深层,化为拂之不去,驱之不尽的潜意识和本能性的情感。在金庸的文本中,“义”又总是与“情”血脉相连,“义气”既是与身俱来的察赋,是性情的自然流露,又是他笔下人物自觉实践的人生和努力追求的理想。当仇恨和友情发生冲突时,他往往让后者超越了前者。
民族大义与家仇的冲突
中国是一个讲求“忠”与“孝”的国度。儒家讲求“仁',,“忠恕之道”,强调血亲伦理,非常注重孝道,认为百事孝为先,从而对复仇问题显示了异乎寻常的肯定态度。《礼记·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游之仇,不同国。”这也是武侠小说不能摆脱“报恩仇”的情节结构的来源。从血亲复仇这一最基本的复仇类型来说,传统意义上的故事总是强调“儿子长大后复仇”,即使受害人被杀父仇人从小扶养到成年,因为家族血缘的纽带是相当强韧的,儿子仍然属于生身父亲家族的成员,而仇人多年的感情也不会代替家族身份的血缘认同。
Ⅵ 哪些明星在金庸武侠剧塑造了经典角色
对于大多数八零后九零后都特别迷恋金庸吧。当然除了迷恋金庸,还更加迷恋的是金庸的才华,他写的小说吧。那个年代大多数都流行看小说,而金庸带我们走进了武侠小说的世界,让我们体会了在武侠小说中的爱恨情仇,他们所经历的江湖,他们潇潇洒洒的生活。金庸先生的小说也被多次翻拍成电视剧电影,当时选的角色也十分的好,为我们那会儿的生活添了很多的精彩。
金庸的武侠小说带我们领略了一代江湖的风采。虽然金庸先生已经去世了,但他留给我们的武侠世界是永不磨灭的。
Ⅶ 喜欢金庸武侠小说者请进
金庸写的所有武侠小说的先后顺序1955 《书剑恩仇录》 1956《碧血剑》 1957《射雕英雄传》 1959《神雕侠侣》《雪山飞狐》 1960《飞狐外传》 1961《倚天屠龙记》《鸳鸯刀》《白马啸西风》 1963《连城诀》《天龙八部》 1965《侠客行》 1967《笑傲江湖》 1969《鹿鼎记》 1970《越女剑》 1972《鹿鼎记》连载完毕,宣布就此封笔不写武侠小说。 金庸小说的历史顺序 一、越女剑-春秋 二、天龙八部-北宋 三、射雕英雄传-南宋 四、神雕侠侣-南宋末 五、倚天屠龙记-元末 六、侠客行-明中 七、笑傲江湖-明中 八、碧血剑-明末 九、鹿鼎记-清康熙 十、书剑恩仇录-清乾隆 十一、飞狐外传-清乾隆 十二、雪山飞狐-清乾隆 十三、白马啸西风 ----大致应该是乾隆或嘉庆 十四、鸳鸯刀-清 十五、连城诀-晚清
Ⅷ 明星爱看的书有哪些
邓超看《扶轮问路》
Ⅸ 金庸先生一生中众多的武侠小说当中,哪一部最受观众喜欢
金庸老前辈写了那么多的武侠小说,在我看来最吸引人,让人最喜欢的一部,应该是鹿鼎记。因为鹿鼎记不仅仅整部剧充满了搞笑和满满的封建主义思想。更大程度上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风气和习俗以及人民的生活。说它是一部搞笑的古代剧,不如说它是一部具有社会气息的历史剧。所以他能够受到广大人民的喜欢也是不无道理的,毕竟每一个剧情都恰到好处。就比如说。
以上所说的两个人物都是极具有对比效果的,这两个角色所赋予的人物是有种表里不一的感觉。但是他们也无不为整个社会国家考虑。整部剧里面的风格都是诙谐幽默的,但是却能够在幽默之中凸显出丝丝悲凉。这也是金庸老先生的厉害之处。武侠不一定就是当时的社会,他也指着人们内心的一种生活向往。那种有热血有担当,敢闯敢拼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