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萨克小说阅读
㈠ 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是什么
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童年》、《哥萨克》等。
1、《战争与和平》
俄罗斯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不朽名著。小说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那气势磅礴、宏大复杂的结构与严整有序的布局。
托尔斯泰以一天才之笔,游刃于战争与和平、心理与社会、历史与哲学、婚姻与宗教之间,主次分明,匠心独具。
小说《战争与和平》以库拉金、罗斯托夫、鲍尔康斯基和别朱霍夫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为情节线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初到二十年托尔斯泰卷帙浩繁的长篇小说。
2、《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品。作品讲述了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渥伦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庄园主列文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情贫苦农民,却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而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
矛盾的时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书在矛盾的漩涡中颠簸。这部小说是新旧交替时期紧张惶恐的俄国社会的写照。该书通过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爱情悲剧。
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网络全书式的作品。
3、《复活》
《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99年。该书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
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
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复活》是托尔斯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作家一生探索和思想的总结,被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小说通过玛丝洛娃的苦难遭遇和聂赫留朵夫的上诉经过。
广泛而深刻地抨击了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反动官吏的残暴昏庸、毫无人性,撕下了官办教会的伪善面纱。
反映了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极端贫困,勾画了一幅已经走到崩溃边缘的农奴制俄国的社会图画。《复活》多次被中国教育部列为中学生推荐读物。
4、《童年》
19世纪50年代,托尔斯泰在高加索入伍期间开始了文学创作。处女作《童年》(1852)通过对小主人公伊尔倩耶夫的单纯而又富有诗意的内心世界的细致入微的描摹。
出色地表现了一个出身贵族家庭的、聪颖、敏感、感情热烈,并爱作自我分析的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它与后来作家写就的《少年》和《青年》构成了自传三部曲。
5、《哥萨克》
俄罗斯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同名中篇小说(1853年~1863年),初次发表于1863年第1期《俄国导报》杂志。
小说描述贵族青年奥列宁厌弃上流社会的空虚和虚伪而来到高加索,在高加索奇伟的大自然和纯朴的哥萨克中间,认识到幸福的真谛在于爱、自我牺牲和为别人而生活。
但他未能摆脱贵族的习性,这个理想以破灭告终。在这篇小说里,作者第一次尖锐地提出从自己的阶级“出走”,跟贵族社会脱离关系的问题。
㈡ 《静静的顿河全三册》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静静的顿河(全四册)》(米哈依尔·肖洛霍夫)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vdM2pyar8xGnPybSvHSgWw
书名:静静的顿河(全四册)
作者:米哈依尔·肖洛霍夫
译者:金人
豆瓣评分:8.7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1988-9
页数:2052
内容简介:
静静的顿河流淌在俄罗斯广袤的大地上,肖洛霍夫用他那淡淡的南方色彩,描绘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苏联国内战争期间顿河两岸哥萨克人的生活画卷。小说有两条情节线索,一条以麦列霍夫的家庭为中心,反映哥萨克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另一条则以布尔什维克小组活动所触发的革命与反革命的较量以及社会各阶层的政治斗争为轴心。两条线索,纵横交叉,层层展开,步步推进,将读者带进了风起云涌的哥萨克乡村生活。
㈢ 我的第一只鹅 阅读题,求答案
参考答案来
7.A
8.作者用了比自喻和拟人的手法,把烦乱的环境比喻为“荆棘丛生的小道”,“朝我走来”把“文句”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因为环境的干扰(哥萨克在我脚边走来走去,那个小伙子没完没了地拿我取笑),“我”无法专心阅读(读懂我喜欢的文章)的境况。m,yuwen.chazidian;cOm
9.①情节上,与前文情节照应:前文有师长话语中的轻视,设营员的善意提醒,哥萨克战士肆意的羞辱(结合其中一点分析即可)。② 人物上,符合大学生渴望得到新集体认可的心理,使形象发生变化、更丰满。③主题上,能突出战争的残酷,扭曲了美好的人性。
㈣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
静静的顿河作者通过对他们一家人日常生活的细致描写,真实的饿反映了生活在战争年代的人们对自己命运的无能为力和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的灾难。下面是我为你整理了“《静静的顿河》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您。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1)
《静静的顿河》是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的一部力作。此书共分为四部,从1928年开始直至1940年,共用了12年的时间才创作完成。肖洛霍夫这部处女作一经问世,立刻受到国内外的瞩目,被人称作“令人惊奇的佳作”,“苏联文学还没有遇到同它相比的小说”。此书于1941年获斯大林奖金,1965年肖洛霍夫因此书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苏联作家。
流淌在俄罗斯广袤的大地上,肖洛霍夫用他那炎炎的南方色彩,为我们描绘着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苏联国内战争期间顿河两岸哥萨克人的生活画卷。小说有两条情节线索,以麦列霍夫的家庭为中心,反映哥萨克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两条线索,纵横交叉,层层展开,步步推进,将读者带进了风起云涌的哥萨克乡村生活,与书中的人物共尝悲欢。
在秋天的下午阅读《静静的顿河》,每次抬眼都能望到阳台外清爽的蓝天,刹那间的心思已经飞到了遥远的顿河边上,我自己化身为头戴制帽脚蹬长靴的哥萨克,四下是如烟的大草原,耳畔响着哥萨克的古歌:“不是犁头开垦出这沃野千里,开出千里沃野的是战马铁蹄,千里沃野种的是哥萨克的头颅,装扮静静顿河的是年轻寡妇……”这是读者阅读的造化,也是小说家的造化,相信此刻如果能够与作者面对面,那么在两个人的对视里必定都是会意的微笑。
顿河之美在于肖洛霍夫用细致入微的笔触描绘出的哥萨克世界,这个世界不是高手匠人那样构建出来的,而是对土地与人的情感宣泄。基于作者对顿河的熟悉,使得他对每一个细节和人物的刻画驾轻就熟,几个主要人物的描写有浑然天成之感,格里高力在白军和红军中的摇摆不定;阿克西尼亚对纯真爱情的执着追求;潘捷莱性格暴躁一言持家但对亲人怜爱交加,娜塔丽娅的善良美丽却性格刚烈。每一件相关事件的发展,你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人在这个时候,就是这样的!而不应该是别的样子的。
哥萨克既是士兵又是农民,士兵在历史上通常扮演的是镇压者的角色,农民则永远处于被压迫者的地位,而在哥萨克人身上,这二者融合的是那么自然。马,酒,枪……这些元素反复出现在小说中,成为哥萨克人的一部分,既是顿河画卷中的点缀色,有时候又成为小说的主旋律。只有粗犷的民族才于这些词汇连接在一起,当这些词汇成为一个民族的历史符号时,读者就会感知到这个民族的成长之路是从血与火中走来的。这些人物和事物从开篇起,就像山巅初融的雪水,每个哥萨克都是一颗微小的水滴,组合为一体时就迸发出巨大的感染力,读者在阅读时会被这缓慢但不可阻挡的力量推动着,尽情体会哥萨克的粗鲁野蛮、单纯幽默,保守和卑微,会认识一群奴隶的后裔,一群不屈的战士,一群小农意识支配下的农民和无政府主义者,这些人性的魅力贯穿全篇,使得小说成为和谐统一的整体。
按照镜头构建法的分析,《静静的顿河》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算是近景,人物所处的战火烽烟是中景,在这一切的背后的远景,则是绚丽所彩气象万千的顿河风景画,从春天到冬天,肖洛霍夫不厌其烦地描绘着那片博大的土地,每一朵顿河的浪花,每一片草原上的草叶,每一朵苍穹上的.繁星,还有春水泛滥中的鱼群,麦浪翻滚中的大雁……只有在俄罗斯民族那样宽广的土地上才能诞生这样的情感,只有这样的土地才能诞生这样的作家。一个蜷缩在城市胡同中作者永远不可能有博大的心胸,他不可能体会到草原之美的,他也永远弄不懂,为什么有的作家会痴迷于描写高天上的流云和草地上的蝴蝶。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2)
为什么有的文学作品能够穿越时间和空间,深深地打动如此众多的读者?再读《静静的顿河》,感觉依然强烈,它里面弥漫着一种东西,深厚且迷人,久久挥之不去。
麦列霍夫家的二儿子葛利高里,把家里人的脸给丢尽了。这愣头愣脑的小子,居然跟邻居斯杰潘的老婆阿克西尼娅热乎了起来。两人像魔鬼附身一般,总是找机会凑在一起。宁静的鞑靼村,一时间气氛变得有些异常。村子里的人们议论纷纷,都在背后指指点点,而他俩却毫不忌讳。大家都知道,斯杰潘9天之后就要回来,他可是一个非常暴戾的家伙。人们等着看好戏,等着一场即将来临的暴风雨。斯杰潘回来的时候,那场面可想而知,几个人打成一团,几个人都留下了伤痕。那个夜晚,阿克西尼娅的哭叫声,半个村子都听得到。出乎大家的预料,几天之后,人们又在河岸上看见了他俩的身影。
顿河在静静地流淌,村子里升起了白色的炊烟,间或可以看到哥萨克的骏马,在村道上奔驰而过。
爱情是其中一条线,作品所描绘的是一幅广阔的画卷:战争、杀戮,红军、白军,是非、善恶,离合、悲欢,逃亡、追寻等等。在纷乱的社会表象下面,作者探寻的是人类的生存精神,其中所包含的深刻意蕴,现在读来更加清晰。人类生存的伟力,在历史发展的血与火中铸就,百折不挠,生生不息。书中展现的哥萨克的野性与坚韧,那种不屈不挠的倔强,在我看来,正是人类生存精神的生动体现。
看看葛利高里和阿克西尼娅吧,这一对被村里人叫做野小子和母狗的家伙,他们置各自的婚姻而不顾,私奔到外村去生活。当葛利高里从战场上回来时,发现阿克西尼娅跟东家的儿子有染,葛利高里就用马鞭子分别把他们狠狠地抽打一顿。葛利高里和阿克西尼娅分分合合,始终难以割舍。最后,战火纷飞中葛利高里出逃,他抛弃一切,就带着阿克西尼娅。不幸的是,阿克西尼娅中弹倒下。葛利高里扔掉枪回到自己的村庄,在门口抱起了年幼的儿子。四卷小说就在这里怅然而止。
作者肖霍洛夫196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大前年也就是202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肖霍洛夫年”。
听说,在俄罗斯的维申斯克,朝着南方继续前进,可以找到顿河边的鞑靼村,河岸上矗立着一组雕塑:阿克西尼娅挑着水桶正要回家,葛利高里骑在马上拦着去路。
我未来的愿望之一是,一定要去那个地方看看。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3)
《静静的顿河》是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作品。全书共四部,长达一百五十万字。比《战争与和平》还要长。我个人觉得是最长的一部名著了。而且这部小说以记叙为主,没有多少议论。这一点很像中国的古典小说。情节紧凑,人物众多。这样复杂的小说,是特别难写的。既耗费人的精力,又很难构思。可以说,这部小说是以作者的生命来写的。所以我特别喜欢这步小说,读得特别仔细。小说的情节给我很深的印象与震撼。
小说描写的是哥萨克人在战争中的表现。开始写顿河两岸的哥萨克的生活。接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哥萨克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表现非常突出。不久,苏联国内战争爆发。红军与白军的战争中,哥萨克由于受旧势力的欺骗,而加入了白军。小说很好的描写了苏联国内战争的情景。
小说人物众多,主要描写的是葛利高里一家人。父亲、哥哥,都是哥萨克中的英雄。小说以这三个人为主要线索,描写了鞑靼村的哥萨克,描写了地主阶级、无产阶级的一些人物。小说还写了葛利高里与阿克西尼亚、娜塔莉亚的爱情。下面我想写一写这部小说的几个优点。
第一个优点是小说描写顿河两岸的生活特别出色。顿河两岸的农村,人们生活质朴,勤劳勇敢。作者将农村的生活写的是淋漓尽致。中国的善于写农村生活,但是与《静静的顿河》比都要稍逊一筹。可以说这部小说将农村的生活写“尽”了。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农村的一草一木,农村的房屋、田地,农村的人们的一言一行,都被描写了出来。小说开头二百页都是描写顿河两岸的农村的生活的。可以说这二百页是全书最精彩的二百页。
第二个优点是描写战争。全书除了开头二百页描写平和的农村生活,其余全部是描写战争的。这在世界名著里是少见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苏联国内战争。小说虽然长,而且都是描写单一的战争,但是小说不枯燥。这与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是分不开的。小说在描写战争的同时,还描写了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战士的形象。小说有点像《红楼梦》,主要人物、次要人物都有表现的舞台。这样每人人物都栩栩如生。战争场面的描写也是我很佩服的。像攻克碉堡、骑兵作战、小队人马相遇战、对待战俘等等,写的是栩栩如生,印象深刻。
第三个优点是,描写哥萨克。描写哥萨克的作品很多,托尔斯泰的《哥萨克》、果戈里的《塔拉斯。布尔巴》、美术作品中也有很多关于哥萨克的作品。《静静的顿河》是描写最成功的一部。哥萨克人在和平时期与战争时期的形象、性格都描写出来了。哥萨克生活中憨实、豪迈,战争中勇敢。同时作者也指出了哥萨克太过实在,被白军欺骗了。我读了这部书,对哥萨克人产生了好感,觉得他们实在、勇敢。
这部书还有许许多多的优点。我读完这部书,感觉像是读了哥萨克乃至俄罗斯的历史。因为这部书包括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小说的每一个情节都可以让人津津乐道几个世纪,这是难能可贵的。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4)
一提到最伟大的俄语文学作品,很多人首先会想到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想到他们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和《卡拉马佐夫兄弟》。英国作家毛姆把《战争与和平》列为他心目中的世界十大名作之首,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则宣称,《卡拉马佐夫兄弟》才是最伟大的小说。毛姆主要是从文学创作角度来看的,而弗洛伊德之所以推崇《卡拉马佐夫兄弟》,是欣赏里面的弑父情结,认为揭示了普遍的、深度的人性。这两本书我都读过,然而读了《静静的顿河》之后,我以为最卓越的俄语文学作品,应该是后者。
现在,我们把这三部作品比较一下,说明《静静的顿河》为什么胜出?
从结构样式看,《战争与和平》与《静静的顿河》最为接近,都属于史诗巨著,都展示了宏大的历史场景,塑造了众多生动的艺术形象,那种对于历史横断面的全景式描绘,创造了不仅属于俄罗斯民族的巨幅生活画卷,也是关于人类生活场景的网络全书。
从结构处理和人物塑造上对比,肖洛霍夫和托尔斯泰各有胜负,托尔斯泰擅长处理复杂的人物关系,营造繁复而精密的艺术结构,从而使他的作品在结构上极其严整,这一点,肖洛霍夫似乎略有不及。从已经写成的作品的看,(尤其是前两卷设计的线索)《静静的顿河》在早期的结构处理上,似乎是想写四条线索:一是以葛里高利为中心的麦列霍夫家族,代表自耕农、中农阶层,二是以科什沃依为中心的贫雇农革命分子,三是以李斯特尼斯基父子为中心的地主阶层、保皇派,四是莫霍夫家族为代表的商人阶层。但是后来,后两条线索明显地中断了,李斯特尼斯基父子的结局只是在结尾部分,间接地有个交代,而莫霍夫逃走以后,就不知所踪了。再从全书的结构看,《静静的顿河》在结构处理上,不够严整,尤其是第二、第三卷的内容,松散、拖沓,插入了很多和主体情节不相干的内容,比如革命者本丘克和安娜的故事,而主人公葛里高利几乎被淹没地看不见了,直到第四部,才渐渐显露出来,使得结构的主体清晰、明确,首位连贯。所以,从艺术结构看,托尔斯泰高出一筹。
再从人物塑造的成就看,表面看,两个人的成就不相上下,主体人物都塑造的生动、鲜明,然而,仔细体会,我以为,肖洛霍夫要高出一筹。《战争与和平》也许是因为描写贵族的生活,所以,塑造的人物有明显的“做作”痕迹,这也许是因为贵族的生活和举止都符合伦理规范的缘故,温文尔雅,循规蹈矩,但是总是给人感觉缺乏更多的生气和活力。《静静的顿河》就不一样,塑造的人物极其生动、鲜明,不仅跃然纸上,甚至可以从书本里跳出来,有站到读者面前那种真切感。而几个主要人物的塑造,更是浑然天成,没有一丝一毫的斧凿痕迹,热情艳丽的阿克西妮亚,贞洁贤淑的娜塔莉亚,放荡妖冶的达丽亚,脾气暴躁的潘苔莱,粗野顽固的彼得罗,狡猾又愚蠢的福明,等等,即使一个小人物,一个普通的哥萨克男人或者女人,都描写的非常生动,而且这种生动有一种自然而然的美感、真实感,仿佛只是用精准的白描把原本真实的生活临摹下来一样,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更重要的,在这种真实之中,有一种高贵的“诚挚”,这恰是作品的根本魅力所在。因为任何艺术形象都要通过感染受众,才能使形象真正“活”起来,并成为经典。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创造了不朽的艺术形象的作品,最终都得以保留,因为时代可以更迭,故事也可以重复,但是独特的“人”的魅力不会因此而衰减,不同时代的人,都可以通过对艺术形象的解读,观照到自己的生活。《静静的顿河》比《战争与和平》更能深入人心,也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显现出它的“诚挚”。
至于说《静静的顿河》和《卡拉马佐夫兄弟》相比较,显然,这是文学和非文学的区别,《静静的顿河》是最纯粹的文学,没有一句说教,甚至没有任何议论,它对人生的深刻把握和揭示都是通过情节进展的人物来展现的,自然而然,非常纯粹,任何一个读到结尾的人,都可以在这种漫长的叙述之后,领悟到那种勘比希腊悲剧一般的悲壮与沧桑感,似乎我们在“这个在太阳的寒光照耀下、光辉灿烂的大千世界”所经历、所感受的一切,一切的悲欢哀乐,都包含其中了。而《卡拉马佐夫兄弟》显然是“小众”作品了,它更像是一部用文学语言写成的哲学著作,尤其是“宗教大法官”那段,连篇累牍的说教,如同哲学分析。俄国人的哲学思想,大都体现在文学作品里,似乎俄国人不太擅长哲学叙述,这一点和德国人形成鲜明的对照:德国人的文学作品都充斥着浓重的哲学思辨,比如《浮士德》,比如卡夫卡。从这个意义上,《卡拉马佐夫兄弟》和《静静的顿河》这二者,没有可比性。
迄今为止,《静静的顿河》被译成92种语言,在全球上百个国家一版再版,发行量超过一亿册,2022年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肖洛霍夫年,以纪念这位倾倒众生的伟大作家。苏联解体之后,许多体制内的曾经的御用写手们的作品都销声匿迹了,而《静静的顿河》仍然二度登上俄语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实在不是偶然的。很多人反对肖洛霍夫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他是体制内作家,而且还是官方的作协主席。作为体制内的文化官僚,肖洛霍夫曾经支持苏联官方的文化高压政策,有为虎作伥的劣迹。不过,一个人的思想和所作所为总是复杂的,不能以他个人的功过掩盖其艺术成就,海德格尔始终是一个忠实的纳粹党徒,但不可否认,他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巨擘;同样的,不可否认肖洛霍夫巨大的艺术成就,毫无疑问,肖洛霍夫是继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之后,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俄语文学大师。
以思想成就而论,肖洛霍夫要比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稍逊一筹,但是以才情而论,肖洛霍夫是更纯粹的文学家,《静静的顿河》无愧于俄语文学的颠峰之作。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5)
《静静的顿河》一部宏篇巨著。这本书再现了俄国十月革命前后,俄国人沉痛的生活。看完我在想,这部电影到底在向人们诠释什么呢?我想有以下几点。
一、爱情。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葛利高里执着的爱着,已为人夫的婀克西妮亚。为此他们两次私奔。第二次时,他们乘着满天云霞上路了,还没走几步,婀克西妮亚就被子的弹击中了。血从她的嘴里无情的流出来,葛利高利把自己的棉衣脱下来,枕在心爱的人头底下,赶忙查看她的伤口,然后把自己的内衣撕下一块,塞进还在沽沽流血的胸口,抱起她的头悲痛欲绝的喊:“你倒是说句话啊!”曾不顾一切和他私奔,虽不是妻子却爱他胜过妻子的心爱的人,没有再说一句话,就此撇下一生的挚爱撒手人寰。葛利高利悲哀到了几点,他用双手沉痛的掩埋了自己的爱人。虽是畸恋却如此感人至深,我想只有那种不顾一切的爱,才会如此的打动我们的心。
二、战争。
战争也好像是人类不变的主题。只要有人存在,就不免要强取豪夺。有些人为了自己一己私利,让许多无辜的人们卷入这场死亡游戏。爱好和平的人们,是不需要战争的,战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死亡、恐惧、饥饿、穷困,人民不能安居乐业,而是颠沛流离;夫妻不能长相厮守,而是聚少离多,或是从此阴阳两隔。每次政权的更跌,都是血泪交流,横尸遍野。人民只想过个安生日子,却是如此的难。想想家人的团聚,温馨的饭桌,自由的来去,安逸的睡眠,该是多么的舒服满足。珍惜和平和安宁,才不会轻易陷入战争的漩涡。
三、亲情。
丈夫去打仗,妻子的不舍;儿子战死沙场,母亲肝肠寸断;新婚妻子瞬间变成寡妇,不忍抛弃的公婆……
静静的顿河,却是如此的不平静。这里曾演绎了爱的欢歌,这里曾经历了弥漫的硝烟,这里曾撒下了数不清的血泪,这里曾有一批人日落而息日出而做,这里曾有铁骑踏过的一条静静流淌的顿河。
㈤ 读《静静的顿河》 | 哥萨克的风云年代
《静静的顿河》是一部恢弘的作品,从大场面到细节上展现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到苏联国内战争结束这段时间内顿河流域哥萨克们的命运。
庞大复杂的历史事实与作者的艺术创造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幅长长的而内容充实的画卷。
这段历史正如大河一样壮阔,但就情节而言,我最喜欢的还是开头以及结尾的部分。
一、
小说的开头是围绕着格里高力对阿克西妮亚的追求开始的,同时也描绘了顿河流域的那种融于自然的和谐快乐的生活,开头格里高力和其父亲一起钓鱼和雨中捕鱼的两个情节让有水边生活过的经验的人觉得非常亲切。这是一个纯真的开始,这样的生活场景放在开头,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到了哥萨克的生活中去了。
喜欢开头是喜欢这种纯粹的人类情感,这种朴素而充满了人性美的生活。后来政治角斗所带来的流淌红色血液的战争和红色信仰真的是冲毁了这样的生活、污染了这样的土地。在这里作为开头的纯真快乐的生活也许就如同了人类的童年,渐渐地,你就要与污浊斗争或者坠入其中。这样的生活是不能永久的,历史也在过独木桥,谁不用力挤,谁就掉下去。
喜欢结尾是因为我觉得结尾这一部分是全篇最引人入胜的,情节上是最具有张力的。
这篇小说还余下百页左右的时候,顿河军已经完全溃败了,葛利高里没能得到上船逃往外地的机会,于是归降于红军,为了赎回自己曾抵抗过红军的“罪过”,葛利高里在红军中出生入死地打击残余的反抗势力。但是很快就因为没有得到信任而复员回乡。回乡之后,苏维埃并没有放过他, 米什卡极度地仇恨这些敌人。葛利高里渴望回到普通的哥萨克生活中去,厌倦了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战争,希望苏维埃政权可以放过他。
米什卡说:”不信任你!不管把狼喂得多么好,它还是想往树林子里跑的。“
妹妹杜尼娅听到了丈夫米什卡针对葛利高里的谋划,连忙告知葛利高里,葛利高里当夜逃了出去,在同情他的朋友处住了许多天,但朋友的妻子害怕苏维埃找上门来,并且家里粮食无多,最后葛利高里只好离开。
一出门不久,葛利高里被劫持了起来,以为是苏维埃的人,没想到竟是福明领导的一伙土匪。
福明本来也是苏维埃政权里有点地位的人,但是因为余粮收集制对人民的压迫,福明起义反抗,自以为能代表顿河人民的意志,能够再次煽动起一场群众暴动,但连年战乱再加上福明没有领导的才华,即使福明卖力地到哥萨克的各个村镇去宣传,也无法唤起群众暴动的想法。不过,在哥萨克内部仍然有许多暗地里同情支持福明一伙的人,所以在一开始,福明一伙人在遭到苏维埃的追击时能够得到一些哥萨克的帮助,但后来,苏维埃的压力加大,谁也不敢帮助这伙人了。
渐渐地,福明这伙人内部已经觉得死亡的命运已经在头上悬挂着,生活开始放纵,纪律遭到忽视。他们常常抢劫,所以遭到了越来越多的群众的唾弃。葛利高里内心受到谴责,他内心是个正直的人,根本看不下去这种队伍的状况。督促福明肃清风气,但是于事无补。很快红军追击上来,福明一伙人被打的只剩下五人。
五人艰难躲避追杀,为了生存的五个人内部也充满了勾心斗角,有人打算杀掉其余几人去邀功请赏,免去死罪。晚上,想这样做的卡帕林被杀死,葛利高里被怀疑与卡帕林一样有异心险些被杀。
卡帕林死掉,剩下四个人。接着,也有感人的兄弟义气,斯捷尔利亚德尼科夫受伤, 恳求大家不要抛下他。
“‘我们带你走,’丘马科夫断然决定说。‘我们带你走,你别害怕!把眼泪擦掉,你又不是老娘儿们。’”
带着他实在走不了了,斯捷尔利亚德尼科夫自己说:“弟兄们!请你们把我打死吧……我已经活不成啦……我已经精疲力尽,再也支持不下去啦……”
下手杀了他的丘马科夫后来痛苦地自责。
剩下三人。意料不到的是后来其他匪帮的残部又陆续地寻来,愿意追随福明,队伍渐渐又壮大了。葛利高里一开始就觉得福明这伙人不会有好下场,早就想好了要逃离他们。他认为:“夏天,他可以从匪帮中偷两匹好马,乘夜奔回鞑靼村,然后带上阿克西妮亚一起儿从那里逃到南方去。顿河的草原广袤无边,草原上没人走过的路、没人去过的地方多得很;夏天里,所有的道路都四通八达,到处可以找到安身之地……”
他果真逃离了福明这一伙人,逃回到鞑靼村,带了阿克西妮亚出来,距离葛利高里的理想的生活近在眼前,没想到很快被红军发现, 阿克西尼亚没有战斗的经验,一下子就被击中了,受伤后的阿克西尼亚一直没有苏醒过来,黎明前不久,她死在了葛利高里的怀里。葛利高里忍痛埋了阿克西尼亚。
失去阿克西尼亚,于他而言,相当于失去一切,他已经神智不清,他躲到了大树林的土窑洞里,在漫长的日子里,葛利高里以雕刻木头和石头来度日。
他还有两个孩子在家乡。
“回家去吗?”
“回家去。”
他对孩子的思念战胜了一切,决定不顾危险回家去……那是他的人生中还剩下的,精神可以依靠的地方。
二、
阅读这部小说可以注意两个方向上的叙述。一个是历史的、前线的,一个是有情感的、后方的。
其实核心还是战争,战争把这两个方向的东西搅在一起。
在第一个方向上,我们可以看到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哥萨克们就在沙皇的权威下被指挥上前线与德国和奥匈帝国开战,这时,年富力强的男性哥萨克就离开了家乡,只留下了妇女老幼。在二月革命之后,沙皇退位,各方面势力都开始争取哥萨克们这股力量,虽然哥萨克们呼吁停止战争,但是仍然不可避免地卷入历史的洪流中,哥萨克们面临着选择,布尔什维克将一部分哥萨克争取了过去,这就包括了早期的葛利高里和后来对白军充满了仇恨的米什卡。但大部分哥萨克还是回到顿河流域开始了抵抗红军的战斗。在小说的篇幅中,着重地表现了顿河流域哥萨克们对于红军的抗争。但同时也塑造了许多英勇正义、有血有肉的红军形象,比如本丘克和安娜。葛利高里也在这场斗争中展现出他对于阵营选择的复杂态度。
第二个方向中,可以看到葛利高里的家乡——顿河边的鞑靼村在战争中所遭到的破坏,以及没上前线的普通人所遭到的战争波及。还有核心的情感线:葛利高里与阿克西尼亚与娜塔莉亚之间的纠葛。前线在顿河两岸徘徊,鞑靼村反复被双方占据,仇恨在鞑靼村中累积。米什卡和米吉卡都是鞑靼村里的人,但分属于不同的阵营。红军占上风的时候,红军的忠实战士米什卡到村子里杀害了曾经是地主的人们,其中就有米吉卡的亲人。顿河军占上风的时候,回到村子里的米吉卡,报复性地又杀害了米什卡的亲人。他们的行为都不得到鞑靼村人的认同。
自从彼得罗上了前线,妻子达丽娅风流韵事不断,最终染上性病,然后在河中自杀。跟随葛利高里离开了自己丈夫司捷潘的阿克西尼亚也与利斯特尼茨基勾搭在一起。葛利高里暂时回到后方后,抛弃了阿克西尼亚,回到了家里与娜塔莉亚和好,并生下了龙凤胎,不过后来依然怀念着阿克西尼亚。阿克西尼亚在利斯特尼茨基找到真正的妻子后,也只好回到鞑靼村,暂时与司捷潘和好了。
葛利高里与阿克西尼亚分分离离,娜塔莉亚在每次葛利高里投入阿克西尼亚的怀抱时都会找到阿克西尼亚,不过每次的态度不同。最后一次娜塔莉亚绝望了,虽然又怀了葛利高里的孩子,但决定不生下这个孩子,最后浑身是血回到家里,不久死去。其实一开始葛利高里对于娜塔莉亚没有情感,不过在有了孩子之后,葛利高里也开始爱着娜塔莉亚。
葛利高里的母亲伊莉尼奇娜在家里人死去一半后,心中唯一牵挂的是还在前方战斗的葛利高里。一天晚上阿克西尼亚看见月光下,知道自己行将就木的伊莉尼奇娜在院子里轻轻呼唤葛利高里的名字。不久伊莉尼奇娜便寿终正寝了。
三、复杂的葛利高里
其实葛利高里所代表的也是哥萨克的历史,葛利高里反复地重新选择阵营,与历史上哥萨克们一会儿倒向波兰、一会儿倒向俄罗斯又或者寻求土耳其的支持这种行为本身是一致的。当然了,这与哥萨克的由来密切相关,哥萨克是追求自由的逃离土地束缚的人群体,他们英勇善战,参加战斗要自备马匹,经常表达对不会骑马的庄稼佬出身的红军的鄙夷态度。他们处于政权管束不到的地方,反而提供了他们利用各大政权的机会,因为他们势力强大,其他政权有时不得不与其进行政治交易。
葛利高里第一次在战争中受伤之后,接触到了有红色信仰的人,于是他对于沙皇的崇敬意识受到了冲击。随后葛利高里已经接受了红色的信仰。在对白军的战斗中,葛利高里认识到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是很困难的,他渐渐开始怀疑自己的红色信仰。同时,他由于受伤而得到了返回家乡的机会。在家里,葛利高里坦白自己支持苏维埃,顿时就受到了父亲的怒骂!当时他的哥哥彼得罗正在为白军服务,也对葛利高里进行了劝说。无疑地,当时哥萨克们都觉得,红军对于哥萨克是不利的,于是更愿意支持白军。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建立自己的政权,而不是归属于苏维埃。当红军从前方打过来的时候,葛利高里所在的村子开了一次会,在会中大家表示要抵抗红军保卫家乡。在哥萨克们俘虏了本丘克以及波乔尔科夫等赤卫军首领的时候,村民们都愤怒地职责他们背叛了哥萨克,在群情激奋之中,哥萨克们给俘虏的赤卫军判下了死刑。
葛利高里和他的哥哥彼得罗在路线的选择上出现了分歧,彼得罗劝说他打消投奔红军的打算。进行了几次与布尔什维克的战斗之后,葛利高里渐渐地憎恨起布尔什维克起来,认为他们侵犯了哥萨克的村庄和土地。到后来,彼得罗死在红军的枪下,葛利高里对于红军的仇恨进一步加深了。不过顿河军彻底失败后,葛利高里就加入了红军追击残部。
诚如葛利高里所想,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是很困难的。
在每一次选择阵营的时候,葛利高里都有充分的理由。处于历史中的人们,怎么能够知道最终的书写历史的人是谁呢?假如哥萨克们成功地保卫着自己的顿河政权,从此哥萨克有了自己独立的政权,不再像历史上那种总是像墙头草一样依附于各种势力之中,那么后人看到的历史就会被改写。
后人眼中的“正确”,在当时人看来,确是让人暴怒的错误选择。就如家里其他人都劝葛利高里不要投靠红军,他们认为,一个真正的哥萨克就应该将红军打退。
正确与否,判断的权力在胜利者手里。但就哥萨克们而言,他们打算守卫自己的土地,用自己的方式继续自己的生活,而不想苏维埃像沙俄在顿河土地上建立政权,这有错吗?也许是没有的。但是与当时已经在广阔的俄罗斯建立了政权的苏维埃而言,他们很弱小,可谓是在与历史的潮流对抗,即使得到了德国、英国等国的援助,依然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
如果哥萨克们胜利,那么葛利高里就不会归降红军,就会被当做英雄。但是他最终还是成为了苏维埃的“异己”之人,他没有道义上的错误,但是阵营的选择本身就使他背负着可能降临的死刑。
葛利高里没有错,错在他没有早早地战死,成为从一而终的政治信仰坚定的战士。错在他还活着,错在他还要从生存的本性出发去进行选择。
就像那种清洗运动中自降身分而保全性命的人,他们不是大家认可的英雄,但从生存来看,称不上犯了错误。
作者所塑造的葛利高里绝不是英雄人物,不是那种高大全的形象。他还有粗俗的哥萨克习惯,在感情上三心二意。但他还有传统哥萨克正直、勇敢的气质。
说到他的三心二意,在当下的观念中,是非常错误的。在书里的时代,也不正确。葛利高里就不应该在爱上阿克西尼亚之后还娶娜塔莉亚。娜塔莉亚的悲剧是葛利高里一手造成的,第一次绝望时娜塔莉亚自杀未遂,但后来葛利高里回心转意,这段时光是娜塔莉亚嫁过去后唯一幸福的时光。第二次绝望时,娜塔莉亚真的就死了。
如果要说谅解的话,只能说,葛利高里是一个不屈从于现实的人、直白地表露自己情感的人、敢于追求自己生活的人。当他发现他也许会和娜塔莉亚过上幸福的生活时,便娶了娜塔莉亚。当他发现生活不如意,他还是选择了跟阿克西尼亚出逃。他是个莽夫,情感上的莽夫,他没有考虑到他倒向阿克西尼亚或者娜塔莉亚都会给另一方带来巨大的精神创伤。
总体来说,最用笔力构造出来的葛利高里并不是一个精神上能赢得尊敬的人。
四、人物杂谈
作者塑造了不少很真实也很有缺点的人,尤其是在哥萨克这边。葛利高里的父亲潘苔莱·普罗科菲耶维奇,在一次战斗中行为不端,被自己儿子葛利高里批评。还有一次逃避战斗,躲到家里的阁楼上,被人揪了出来,完全不是一个有担当的父亲。哥哥彼得罗的妻子达丽亚,沉浸了肉欲的享受中,不端地和各种人勾搭,为了不让公公再阻碍她,她甚至敢于用极端的方式羞辱公公。虽然这在道德上是不正确的,但是她内心却毫不在意,因为彼得罗上了前线,她便忍受不了了。在那个时代,死亡与动乱的压力使得人们一有机会就开始纵欲。
人们对戴绿帽子这件事似乎并不看重,阿克西尼亚被葛利高里勾引,司捷潘只是把阿克西尼亚打了一顿,然后就和好了。阿克西尼亚和利斯特尼茨基勾搭,葛利高里只是暂时离开了阿克西尼亚,后来还是回到了阿克西尼亚的怀抱中。彼得罗本来想狠狠地教训风流成性的达丽亚,但一见面,欣喜的彼得罗一下子就忘记了他的不满。看来他们对戴绿帽子这种事容忍度比较高。
阿克西尼亚对爱情的追求是很坚决的。从娜塔莉亚夺取葛利高里的开始,阿克西尼亚就心中决定,一定要把葛利高里拉回到自己的手里。阿克西尼亚面对娜塔莉亚,就像男性一样有着战斗的气质。虽然在爱情的追求上,阿克西尼亚是刚硬的。但对于爱情本身以及孩子却非常柔软。正是阿克西尼亚与葛利高里的孩子的死亡,使得利斯特尼茨基能攻破阿克西尼亚的心理防线。娜塔莉亚死后,作为情敌的阿克西尼亚却很有同情心地照顾起娜塔莉亚的两个孩子来,使得那两个孩子都把阿克西尼亚当作亲人。
在娜塔莉亚未涉世事的时候,是葛利高里到家里去求婚,纯真的娜塔莉亚一下子就被葛利高里吸引了,以为从此就嫁了出去,构建一个有丈夫、有孩子的世界。但却遭到了无情的抛弃,娜塔莉亚痴情得有些傻,她给葛利高里寄去一封信,请求他回来,又收到无情的回复。后来找到阿克西尼亚,请求她将葛利高里还回来。她的世界里就只有葛利高里,他是她的精神支柱,一旦失去,她就觉得生活无法继续。
说到复杂,还可以看到一个奇怪的情感是葛利高里妹妹杜尼亚的情感。杜尼娅这个形象,在很长的前面的内容中几乎都没有浮现出来,而是一直隐在后面。直到她和红军战士米什卡的情感线浮出来后才被人注意的。由于哥萨克对于红军的一般的排斥,再加上哥哥彼得罗是死在米什卡手上的。家里都不支持杜尼娅和米什卡的感情。但事实上,对于杜尼亚来说,爱就是爱,是要与其他分开来看的。在红军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后,杜尼亚和米什卡成婚。后来哥哥葛利高里回来,杜尼亚同时爱着互为敌人的葛利高里和米什卡。还是杜尼亚从丈夫那里偷听来的消息救了哥哥葛利高里。
葛利高里一开始参加战争时,杜尼亚还没有长大,受伤回来后,葛利高里评价其出落成大姑娘了。她虽然身处于战争之中,但始终保持着距离,她并不明白那些战争的世界,也不明白阵营的区分。她只是真诚地爱着自己的哥哥还有自己的丈夫。她是书中纯真的形象,爱便只是爱,只是一个刚长大的孩子,与世俗纠纷不同流。在娜塔莉亚与阿克西尼亚的爱情对抗中,杜尼娅充满爱地照顾嫂子娜塔莉亚,娜塔莉亚死去后,杜尼亚也支持兄长与阿克西尼亚结合建构新的生活。那时阿克西尼亚用自己的爱心已经取得了娜塔莉亚诞下的孩子的信任。
作者虽然是站在哥萨克的立场上写下这部巨著的,但是他并没有丑化哥萨克的敌人。虽然也写了苏维埃做得不合理的事情,但那只是在表现真实。而且,书中塑造了不少很值得尊敬的红军战士和领袖。比如死在演讲台上的施托克曼,死在战场的本丘克,宁死不屈、行刑前还传播政治信念的红军领袖。
五、
在小说的结局,葛利高里将武器都丢到了碧波荡漾的顿河里,走在雪还没有完全融化的土地上,在顿河的对岸,见到了自己的儿子。葛利高里紧紧地拥抱着儿子,儿子吃惊地认出了他,对他保持了一定的抗拒。葛利高里从儿子口中知道,女儿已经得白喉死了。
这就是在整个哥萨克的风云年代中,葛利高里所经历的一切,所剩下的还与这块土地相连的一切。
㈥ 推荐些外国经典小说,暑假读的
《小公主》理由:自从看了小公主,我发现自己成熟了许多,对事物也有了全新的正确的看法了,遇事后,想到小公主,就劝诫自己要像她一样沉着冷静,结果,我成了一个有主见思想,且头脑一直保持冷静、沉着的人了。
《小王子》理由:淡淡的忧伤,对成年人对于工作疯狂的态度无情的耻笑,也是叩击我们灵魂深处的一部经典小说。
《少年维特之烦恼》理由:让你在青春时期对事物过分幼稚看好的同时,冷静下来,了解真正的可悲。
《羊脂球》理由:让你明白什么是社会!
《红楼梦》是我最欣赏的中国小说了,记得在书上看到,毛主席有一次说:“没看过红楼梦就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所以这本小说是很不错的!
《简爱》:如果你是女孩子的话,看简爱就看对啦!跟着女主人公,你会慢慢得成为一个外柔内刚的成功女性的!而且,简爱里的描写及对话都是非常出色的,井井有条,而且也蛮深奥的,情节也是一环扣一环,到处可见铺垫,可读性无论是从文章的语句,或是文章的内涵来看,都是很强的哦!(不过刚开始读,也许你会读不太懂,或是觉得有些乏味,不妨试着把书放下,等有兴趣了再读,然后等你把书初步读完后,再读一遍,这样,你就会品出它的价值了,毕竟,一本好书是要读上几遍,慢慢品味的吗!^_^)
《巴黎圣母院》:这本书可是很好看的,文中的几个主人公,从外表到内在,都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非常明显,从外表美到心灵美到心灵丑陋,及外表丑陋但心灵美和心灵丑陋的,这样的人物在小说中非常明显的被雨果用文字表达了出来,因此这篇小说,在人物塑造方面,是非常成功的,寓意也很深刻,值得一读。
《茶花女》:这本书挺伤感的,不过很现实,文学价值也很高,如果你愿意一读的话,那么它对于你的影响是很大的!
另外推荐:《悲惨世界》、《高老头》、《红与黑》、《复活》,还有很多到书店的外国名著柜台一查便知!
㈦ 《静静的顿河》的故事梗概及心得
如果说《战争与和平》是以上层人士眼光来叙说的史诗,那么《静静的顿河》无疑是以下层参与者感受来体验的史诗。它残酷地剥开每一个英雄表面的粉饰,真实的告诉我们,在伟人们挥斥方遒时,将有多少悲剧发生,无论是历史前进的代价,还是无谓地牺牲。大地上真正让人动容的是来此最底层的咆哮。该书是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的一部力作。此书共分为四部,从1928年开始直至1940年,共用了12年的时间才创作完成。肖洛霍夫这部处女作一经问世,立刻受到国内外的瞩目,被人称作“令人惊奇的佳作”,“苏联文学还没有遇到同它相比的小说”。此书于1941年获斯大林奖金,1965年肖洛霍夫因此书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苏联作家。静静的顿河赏析与评论流淌在俄罗斯广袤的大地上,肖洛霍夫用他那炎炎的南方色彩,为我们描绘着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苏联国内战争期间顿河两岸哥萨克人的生活画卷。小说有两条情节线索,一条以麦列霍夫的家庭为中心,反映哥萨克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另一条则以布尔什维克小组活动所触发的革命与反革命的较量以及社会各阶层的政治斗争为轴心。两条线索,纵横交叉,层层展开,步步推进,将读者带进了风起云涌的哥萨克乡村生活,与书中的人物共尝悲欢。静静的顿河读后感在秋天的下午阅读《静静的顿河》,每次抬眼都能望到阳台外清爽的蓝天,刹那间的心思已经飞到了遥远的顿河边上,我自己化身为头戴制帽脚蹬长靴的哥萨克,四下是如烟的大草原,耳畔响着哥萨克的古歌:“不是犁头开垦出这沃野千里,开出千里沃野的是战马铁蹄,千里沃野种的是哥萨克的头颅,装扮静静顿河的是年轻寡妇……”这是读者阅读的造化,也是小说家的造化,相信此刻如果能够与作者面对面,那么在两个人的对视里必定都是会意的微笑。顿河之美在于肖洛霍夫用细致入微的笔触描绘出的哥萨克世界,这个世界不是高手匠人那样构建出来的,而是对土地与人的情感宣泄。基于作者对顿河的熟悉,使得他对每一个细节和人物的刻画驾轻就熟,几个主要人物的描写有浑然天成之感,格里高力在白军和红军中的摇摆不定;阿克西尼亚对纯真爱情的执着追求;潘捷莱性格暴躁一言持家但对亲人怜爱交加,娜塔丽娅的善良美丽却性格刚烈。每一件相关事件的发展,你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人在这个时候,就是这样的!而不应该是别的样子的。哥萨克既是士兵又是农民,士兵在历史上通常扮演的是镇压者的角色,农民则永远处于被压迫者的地位,而在哥萨克人身上,这二者融合的是那么自然。马,酒,枪支……这些元素反复出现在小说中,成为哥萨克人的一部分,既是顿河画卷中的点缀色,有时候又成为小说的主旋律。只有粗犷的民族才于这些词汇连接在一起,当这些词汇成为一个民族的历史符号时,读者就会感知到这个民族的成长之路是从血与火中走来的。这些人物和事物从开篇起,就像山巅初融的雪水,每个哥萨克都是一颗微小的水滴,组合为一体时就迸发出巨大的感染力,读者在阅读时会被这缓慢但不可阻挡的力量推动着,尽情体会哥萨克的粗鲁野蛮、单纯幽默,保守和卑微,会认识一群奴隶的后裔,一群不屈的战士,一群小农意识支配下的农民和无政府主义者,这些人性的魅力贯穿全篇,使得小说成为和谐统一的整体。按照镜头构建法的分析,《静静的顿河》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算是近景,人物所处的战火烽烟是中景,在这一切的背后的远景,则是绚丽所彩气象万千的顿河风景画,从春天到冬天,肖洛霍夫不厌其烦地描绘着那片博大的土地,每一朵顿河的浪花,每一片草原上的草叶,每一朵苍穹上的繁星,还有春水泛滥中的鱼群,麦浪翻滚中的大雁……只有在俄罗斯民族那样宽广的土地上才能诞生这样的情感,只有这样的土地才能诞生这样的作家。一个蜷缩在城市胡同中作者永远不可能有博大的心胸,他不可能体会到草原之美的,他也永远弄不懂,为什么有的作家会痴迷于描写高天上的流云和草地上的蝴蝶。有人说过,老舍先生的《茶馆》有一点非常厉害,那就是剧中人物往往只有之言片语但读者却能从这片刻的出场中窥见此人的性格,肖洛霍夫同样具备这样的神来之笔,在顿河中有时候仅仅是一个简短的感叹,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速写。俄罗斯小说家一向是擅长对话描写,肖洛霍夫的《顿河》也不例外,在这里我想说到另一位俄罗斯作家妥斯脱耶夫斯基,与之相比较,妥斯脱耶夫斯基推理式的对话就显得拖沓和枯燥。肖洛霍夫出身乡村,对乡村俚语方言的运用,大量的哥萨克歌谣穿插其间,或悲或喜,信手拈来,神韵自成。因为作者的心属于那片土地,因为作者爱那片土地,所以,无需取巧,一切尽在掌握中。而读者应该感谢的除了肖洛霍夫,还有译者。王小波说,最好的文章是译文。我深以为然。我先后买过两个版本的《静静的顿河》,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本的显然不如漓江出版社这一版,漓江版的译者力冈,据说是翻译俄文的权威,单从这本书的翻译上来看,权威是肯定的。他译出了小说的神韵,也译出了哥萨克人的灵魂。我一直认为,当小说脱离了土地,脱离作者所赖以生存的根基,脱离民族性,地域性,脱离了作者的本体性,那么,小说就已经死亡。一篇中国人的小说读起来像美国人写的,一个日本人的情感看上去更像一个印度人的,这这样的小说是失败的。人本小说根本上讲是对小说的背叛,一个人从降生时起,他就不可能没有国籍,没有地域性,对于一个中国作家来说,他(她)首先是中国人,其次才是人,泛人性论同样是对人性的亵渎。美有内在统一的本质,又以千姿百态的表象展现出来,雨打芭蕉是美,金戈铁马也是美。当然,这取决于读者主观的审美情趣,审视一种风格的文字,宛如看风景,比如大漠黄沙,一个旅行者看到的是发自内心的赞叹:浩瀚、苍凉、雄浑等等,而一个生活在沙漠中的土著,必然抱怨自己所处的穷山恶水,这不是矛盾,只是观看者所用的角度不同。我姑且把自己当成一个顿河边上的旅行者。诚然,《静静的顿河》一书使用的是现实主义手法,在它获得诺贝尔奖的颁奖词中,瑞典人也提到:“肖洛霍夫在艺术创作中并没有什么创新……现实主义这一手法,与后来的小说创作艺术出现的一些模式比显得简单而质朴……”我以为,小说的终极目的在于表现小说家想表现的思想,传达小说家想传达的观点,讲述小说家想讲述的故事。当小说最终产生了力量,使读者产生了共鸣,让作者完成了自己的任务,那么创作这个小说所用的艺术手法就是成功的,就是胜利的,无所谓现实主义或现代主义,小说是表达思想,宣泄情感,而不是买弄技巧,以金庸小说里的人物为例,黄药师武功的奇巧华丽可以成为大师,郭靖的敦厚凝重也可以自立一家。现实主义过时了吗?没有,每一种现代主义离开了现实主义都会成为无根之水,成为空中楼阁。小说不是隐藏,不是让读者在迷宫里晕头转向,也不是让读者赞叹建筑迷宫者有多么高超的手艺,更不是小说家躲在斗室中的孤芳自赏。作为小说家任性的肆意妄为和心血来潮,产生了这样那样的实验,这些实验令人尊敬,但到今天,没有一种小说手法的成就能够超越现实主义,也没有一种现代技巧能够构建起《顿河》这样一部宏大的哥萨克史诗。瑞典老人们对《顿河》获得诺贝尔奖的决定时指出,“肖洛霍夫在描写俄罗斯人民生活中一个历史阶段的顿河史诗中所表现的艺术力量和正直。”在六十年代的前苏联,今天,我们回过头来审视处在那个时代那个国家中的作者,在那时,能够不娇柔不做作不掩饰,能够以正直的决心和正直的良心来描写真实的人性之美,站在与《日瓦戈医生》《古格拉群岛》的同等意义上,肖洛霍夫和《静静的顿河》理应获得读者更多的尊敬。当一个作家从内心归属于一片土地时,他的血液里就流淌着那片土地的精神、传奇、风采、历史及其崇高的形象,而那片土地所传达给他的某种特殊启示,将凝聚成这个作家毕生赖以表达的字符,在他的这些字符里所传达出来的,是那种最擅长抒发心灵和情感之美的语言,他不是从世界文学的潮流中,不是从书架上的字纸堆里,而是从炎热的夏天、寒冷的冬天、长葡萄的平原或积雪的高山之间获取灵感,获取文字的力量和决心,只有对土地的眷恋和心有所属,他的文字才能如此从容不迫和富有个性。
㈧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650字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下面是我整理的静静的顿河读后感650字,欢迎大家分享。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650字 篇1
《静静的顿河》一部宏篇巨著。这本书再现了俄国十月革命前后,俄国人沉痛的生活。看完我在想,这部电影到底在向人们诠释什么呢?我想有以下几点。
一、爱情。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葛利高里执着的爱着,已为人夫的婀克西妮亚。为此他们两次私奔。第二次时,他们乘着满天云霞上路了,还没走几步,婀克西妮亚就被子的弹击中了。血从她的嘴里无情的流出来,葛利高利把自己的棉衣脱下来,枕在心爱的人头底下,赶忙查看她的伤口,然后把自己的内衣撕下一块,塞进还在沽沽流血的胸口,抱起她的头悲痛欲绝的喊:“你倒是说句话啊!”曾不顾一切和他私奔,虽不是妻子却爱他胜过妻子的心爱的人,没有再说一句话,就此撇下一生的挚爱撒手人寰。葛利高利悲哀到了几点,他用双手沉痛的掩埋了自己的爱人。虽是畸恋却如此感人至深,我想只有那种不顾一切的爱,才会如此的打动我们的心。
二、战争。战争也好像是人类不变的主题。只要有人存在,就不免要强取豪夺。有些人为了自己一己私利,让许多无辜的人们卷入这场死亡游戏。爱好和平的人们,是不需要战争的,战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死亡、恐惧、饥饿、穷困,人民不能安居乐业,而是颠沛流离;夫妻不能长相厮守,而是聚少离多,或是从此阴阳两隔。每次政权的更跌,都是血泪交流,横尸遍野。人民只想过个安生日子,却是如此的难。想想家人的团聚,温馨的饭桌,自由的来去,安逸的睡眠,该是多么的舒服满足。珍惜和平和安宁,才不会轻易陷入战争的漩涡。
三、亲情。丈夫去打仗,妻子的不舍;儿子战死沙场,母亲肝肠寸断;新婚妻子瞬间变成寡妇,不忍抛弃的公婆……
静静的顿河,却是如此的不平静。这里曾演绎了爱的欢歌,这里曾经历了弥漫的硝烟,这里曾撒下了数不清的血泪,这里曾有一批人日落而息日出而做,这里曾有铁骑踏过的一条静静流淌的顿河。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650字 篇2
假期,我阅读了苏联著名作家,被人们称为哥萨克歌手的肖洛霍夫的成名作——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
小说描述的是一个普通哥萨克的故事,反映的却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至国内战争时期这十年间顿河流域政治风云变幻和顿河全体哥萨克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命运。
全文以普通哥萨克人葛利高里的生活经历为明线,以他的情感经历为暗线,记叙了他坎坷而又充满激情和迷惘的一生,并由点及面,全面而又深刻地反映了顿河人民在面对社会历史重大选择的紧要关头所经历的痛苦的思想斗争和走过的艰难曲折的人生道路,探讨了个人命运同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表现出作者独有的悲剧意识和深广的人道主义关怀。
读完全书后,我不得不对这位伟大作家感到信服,1965年他所荣获的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对他而言,真是当之无愧。
葛利高里就是文中的英勇而不屈于命运的青年,抛下妻子娜塔丽娅——这个富商的女儿,而选择真正至爱的,地位低微的阿克西妮娅;他那足够的魄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立刻应征入伍;在表现出色,屡立战功的光辉之时,对战争的血腥和残酷深感困惑而使精神上异常痛苦;因不满自己所在的红军施下的暴行而一气之下加入叛军且当上师长;在白军被消灭后,再有勇气带着赎罪之心参加布琼尼骑兵团,并能奋勇杀敌,战功赫赫;因惧怕在肃反运动中遭迫害而冒险参加弗明匪帮;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带上阿克西妮娅远走高飞;在阿克西妮娅被追兵枪击,悲惨死去后,万念俱灰的独自一人在草原上流浪三天三夜。
小说的最后一幕,凡是读过的人都会有极深的印象,葛利高里抱着自己同他那在屈辱中度过了一生的妻子娜塔丽娅所生的儿子站在自家的门前,面对着疲惫而广阔的大地,不无凄凉地感到自己和这个世界唯一的联系便是小儿子米沙特……
如果没有这些注定悲剧的恐怖因素,世间本可以是多么的祥和而温暖,人类自认为正确的进步方式反而抑制了我们前进的脚步。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650字 篇3
《静静的顿河》是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作品。全书共四部,长达一百五十万字。比《战争与和平》还要长。我个人觉得是最长的一部名著了。而且这部小说以记叙为主,没有多少议论。这一点很像中国的古典小说。情节紧凑,人物众多。这样复杂的小说,是特别难写的。既耗费人的精力,又很难构思。可以说,这部小说是以作者的生命来写的。所以我特别喜欢这步小说,读得特别仔细。小说的情节给我很深的印象与震撼。
小说描写的是哥萨克人在战争中的表现。开始写顿河两岸的哥萨克的生活。接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哥萨克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表现非常突出。不久,苏联国内战争爆发。红军与白军的战争中,哥萨克由于受旧势力的欺骗,而加入了白军。哥萨克曾三、四次动乱,小说很好的描写了苏联国内战争的情景。
小说人物众多,主要描写的是葛利高里一家人。父亲、哥哥,都是哥萨克中的英雄。小说以这三个人为主要线索,描写了鞑靼村的哥萨克,描写了地主阶级、无产阶级的一些人物。小说还写了葛利高里与阿克西尼亚、娜塔莉亚的爱情。下面我想写一写这部小说的几个优点。
第一个优点是小说描写顿河两岸的生活特别出色。顿河两岸的农村,人们生活质朴,勤劳勇敢。作者将农村的生活写的是淋漓尽致。中国的善于写农村生活,但是与《静静的顿河》比都要稍逊一筹。可以说这部小说将农村的生活写“尽”了。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农村的一草一木,农村的房屋、田地,农村的人们的一言一行,都被描写了出来。小说开头二百页都是描写顿河两岸的农村的生活的。可以说这二百页是全书最精彩的二百页。
第二个优点是描写战争。全书除了开头二百页描写平和的农村生活,其余全部是描写战争的。这在世界名著里是少见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苏联国内战争,哥萨克的三、四次动乱。小说虽然长,而且都是描写单一的战争,但是小说不枯燥。这与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是分不开的。小说在描写战争的同时,还描写了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战士的形象。小说有点像《红楼梦》,主要人物、次要人物都有表现的舞台。这样每人人物都栩栩如生。战争场面的描写也是我很佩服的。像攻克碉堡、骑兵作战、小队人马相遇战、对待战俘等等,写的是栩栩如生,印象深刻。
第三个优点是,描写哥萨克。描写哥萨克的作品很多,托尔斯泰的《哥萨克》、果戈里的《塔拉斯。布尔巴》、美术作品中也有很多关于哥萨克的作品。《静静的顿河》是描写最成功的一部。哥萨克人在和平时期与战争时期的形象、性格都描写出来了。哥萨克生活中憨实、豪迈,战争中勇敢。同时作者也指出了哥萨克太过实在,被白军欺骗了。我读了这部书,对哥萨克人产生了好感,觉得他们实在、勇敢。
这部书还有许许多多的优点。我读完这部书,感觉像是读了哥萨克乃至俄罗斯的历史。因为这部书包括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小说的每一个情节都可以让人津津乐道几个世纪,这是难能可贵的。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650字 篇4
我成长在和平年代,没有经历过战争,战争对我来说,仅仅存在于小说中或环球新闻报道中,但静静的顿河看完,我觉得自己随主人公格里高利一起走过枪林弹雨,冒着炮火向着未来迈进,多么沉重的一段旅程!心灵和身体都疲惫不堪,再也没有什么比战争更能考验人性的了。
主人公第一次在战场上杀第一个敌人的场景让我永生难忘。他本是个善良的小伙子,心里还怀着纯洁火热的爱情,可是他在自己也搞不清楚为什么而战的情况下,稀里糊涂的杀人了。一旦战争的巨轮往前滚动,谁也不会有空或有胆去想为什么而战,只是本能地让自己避开死亡。主人公没有文化,没有见识,一心只想打完仗回家跟心爱的女人厮守,为此他麻醉自己的心灵,尽量不去想那一张张死去的脸孔和他们身后的父母妻儿,他不得不这么做,求生的本能驱使着他前进,在战场上心软的人就是死神最爱光顾的人。
战争把他的心揉碎了,掰开,慢慢又长合,长合之后又撕开,扯坏,再长合的心就完全变形,很硬很空了,随便一敲就支离破碎,再也拾不起了。他失去了两个最爱他的女人——妻子和情人,尤其是他深爱着的情人,勇敢无畏的`跟着他逃难的阿克西妮亚,他亲眼看着她中枪死去,连最后的道别都没有机会说。
埋藏完情人,就像埋藏了他自己的一生。他的父母,兄弟,妻子女儿相继死去,在这世界上的唯一牵持就是幼子,他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的抓住了这个信念,勇敢的面对了自己一直在逃避的现实。战争中,个人的命运是如此的渺小,在历史的洪流中有很多像主人公这样被迫前进分不清该如何选择立场的人,他们只能依着本能随大流前进,而他们的本能往往和历史背道而驰,悲剧就此而生,对此我们毫无办法。
虽然不能挽救格里高利的悲惨人生,却能深刻认识到战争的可怕,从而更珍惜现在拥有的安宁生活,我要竭力看清自己的命运,在需要抉择的时候做出正确的选择。
永别了,静静的顿河,我不忍看第二遍了。谁也不想经历两次战争,看着美好的东西再次被毁灭,看着善良纯朴的人再次被战争摧残,看着不计其数的无辜生命再次消失,这真是最最残忍的事了。我再也承受不起。
战争的时候,上帝不存在。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650字 篇5
文章的开头:麦列霍夫家的院子在村子的尽头。牲口圈的两扇小门朝着北面的顿河。在长满青苔的灰绿色白垩巨石之间有一条八沙绳长的坡道,下去就是河岸:遍地是珠母贝壳,河边被水浪冲击的鹅卵石形成了一条灰色的曲岸。再过去,就是微风吹皱的青光粼粼的顿河急流。东面,在用红柳树编成的场院篱笆外面。是黑特曼大道,一丛丛的白艾,马蹄践踏过的、生命力顽强的褐色车前草;岔道口上有一座小教堂;教堂后面,是飘忽的蜃气笼罩着的草原。南面,是白垩的山脊。西面,是一条穿过广场、直通到河边草地去的街道。
对了,就是这个开头,不用看了,这本书应该就不会差到哪里去。为什么,首先就是这文字非常顺,读起来口齿生香。另外你看下文章的描写语言,一开始就采用拉镜头的手法,远近结合当中的味道非常足。这种在空间上选取跳脱的能力就不是一般作家能够控制的。另外,作家毕竟是要写一部史诗一样的作品,所以注意下他选取的景物,基本都是比较大气的东西。在这段之后文章才开始走向关于人物的。但是文章没有直接就进入到主人公的描写当中,而是描写了一段长远的历史,这非常有趣,因为这段事情根本就和文章没有关系,甚至说你就把这段文字给删掉也不会影响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可是作者为什么花费苦心去写这样的一段历史,而且放在开头?要知道这样的文字放在开头是比较危险的,毕竟读者一开始读的就是这一章节。作者写的顿河,作为哺育哥萨克的一条河流,它就不能只是在空间上广阔,它在时间长流上也必须具有魅力。换句话说,这么一段文字是给这本书奠定基础的。给人的感觉是,在静静的顿河上,作者所描写的只不过是长流中的一段。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650字 篇6
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对这本《静静的顿河》产生了顿悟,因为当时老师倡导我们看些文学性的小说。渐渐地,我接触了这本我初读并且印象最深刻的文学作品。
这本书共四本,让我这个出入者不禁望而却步,但在读完第一本后,我就被文中一个个鲜活的形象牵动着,直到坚持看完最后一个字。
文中写着作者肖洛霍夫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国内战争结束这个动荡的历史年代中,描写了顿河两岸哥萨克人在战争时期的生活和命运,葛利高里是她们的代表。在战争中,他在红军和白军中间摇摆不定,从一个单纯的孩子成长为暴躁偏激的军官。在经历了红军白军的多次选择之后,在经历了几次抗争和逃避后,这位平民英雄变得凶残放荡,最终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肖洛霍夫正是深知哥萨克人内心世界曾经有过怎样尖锐的矛盾和斗争,他受时代的感召,满怀对他们的热爱,塑造了许多体现历史进步方向的革命者——布尔什维克红军战士形象,讴歌了他们为之斗争的苏维埃政权的彻底胜利。
肖洛霍夫用他那淡淡的笔触,为我们描绘着顿河两岸哥萨克人的生活画卷。这本书以布尔什维克小组活动所触发的革命与反革命的较量以及社会各阶层的矛盾为轴心,层层展开,步步推进,将读者带进了风起云涌的哥萨克乡村生活。与书中的人物一同感受生活的疾苦与悲欢。我非常喜欢书中对顿河大自然风貌的描写,这些文字让人文静,让人暂时忘却了紧张的学习生活,使人徘徊于其间。整篇文字是那样安静,平静,冷静;就像他笔下那条静静的顿河,但无渲染的文字具有最强的冲击力。当一个作家从内心归属于一片土地时,他的血液里就流淌着那块土地的精神,风采和传奇,而那片土地所传达给他的某种特殊启示,将凝聚成这个作家平生抒发心灵和情感的语言。
肖洛霍夫曾说:我愿我的作品有助于每个人变得美好,心灵变得纯洁,也希望我的作品能唤起每个人对同伴的爱心。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样一本宏大构思,磅礴气势,具有深厚的生活内涵,人生意义,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650字 篇7
我觉得全书最为精彩的地方就在第六卷第九章,这里作者描写的是哥萨克抢劫红军家属战利品的场景。要说这样的情节很难写出精彩,而且很容易写出一股子人道主义精神,很多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不但造成和全文的气息不调,而且让整个文章充斥了一种廉价酸腐味。但是,来看肖洛霍夫是怎么写的。肖洛霍夫安排了一个人去强抢红军家属的财物,这个人是不是别人,而是潘苔莱·普罗科菲耶维奇,这看上去好像没有怎么样,但是你要知道,潘苔莱在这之前是个什么人,地地道道,老老实实的传统的哥萨克,在这个画面之前肖洛霍夫在写道这个人物的时候几乎就从来都是正面的形象(哪怕不是正面的形象,也从来都没有任何的批判)就是在这个画面里潘苔莱这个人物突然就变坏了,整个形象突然坍塌,又突然立了起来,圆满了起来。
这个很出人意料,但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就必须要有出人意料之外的东西,要不然读者看到了开头就看到了结尾那还有什么意思?当然,所有的突然都必须要有一个逻辑支撑着(这边的逻辑就是潘苔莱是一个把家业看得比较重的人,事实上任何一个哥萨克农民都是这样,潘苔莱根本就是其中一个最普通的一员。当然写到这边我还不会说这一部分是全文最为精彩的地方,这边就起了一个冲突,这种行为被男主人公葛利高里给看见了,这既是描写潘苔莱也是描写葛利高里更是描写两个人身处乱世处世的不同哲学。这还不是最精彩的,最精彩的是文章出来一个人物和潘苔莱对话,这个人是达利亚。要说达利亚抢东西我一点也不奇怪,但是她却扮演了一个责备的角色。文章是这样写的:车尾的东西上又装了一个浴室热水器,是潘苔莱·普罗科菲耶维奇从洗澡间的炉灶上拆下来的,他刚刚拿到马车边,达利亚就责备说:“爸爸,您连大粪都不放过……”我不太清楚原文是怎么样的,但是这个翻译是非常到位的,必须是“责备”,必须是“您”,必须是感叹号和省略号连用。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650字 篇8
小的时候姐姐特别愿意看书,她找到了那个年代所能找到的所有书籍。包括诗歌、散文、人物传记以及五花八门各种版本的图书、小人书、画报,受姐姐的影响我也爱上了读书。但都要等姐姐读完之后才能轮到我看,记得在十五岁那年,姐姐拿回了两本书。虽然封面已有些残旧,但上面的几个字却清晰可见《静静的顿河》……
现在每当我听到或看到《静静的顿河》这个名字都会心潮澎湃,激动不已。思绪仿佛又回到了过去的那个年代,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在昏暗的电灯下贪婪读书的那个孩子……《静静的顿河》这部影响了我整个少年和青年时代的宏篇巨著。当我再次读完它的时候,仿佛已置身于俄罗斯大地,穿行于顿河两岸广袤的平原、河流、山丘,向那些正在劳作的农夫,正在边洗衣边哼歌的妇女,正在戏水欢笑的顽皮的孩童,抽着劣质卷烟的刁钻的老头,和正在策马扬刀高呼“呜啦”的年轻勇猛的哥萨克致敬!
《静静的顿河》作者肖洛霍夫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愿我的作品有助于每个人变得美好,心灵变得更纯洁,也希望我的作品能唤起每个人对同伴的爱心”。肖洛霍夫的作品粗犷豪放,同时又细腻流畅,充满柔情。读《静静的顿河》仿佛能使你变身书中的一个人物,你也许叫布察金,也许叫肖霍夫。你跟随着故事的主人公葛利高里乘着月色,骑着用布包裹在马蹄上的快马去偷袭敌营,你也许是一个叫不上名字的农夫,正懒洋洋地躺在刚刚收割完麦田的草垛上,和恰娃调情……
至今为止没有哪一部作品能让我如此感动,惟有《静静的顿河》。肖洛霍夫用一种超现实的写实手法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战乱中的世外桃源,他笔下的顿河两岸并没有因为战争而失去颜色,那片广袤博大的土地,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那静静流淌的顿河,那烟雾蒙胧的村庄,那泼辣风骚的村妇,还有春天里那野花淡淡的香气,都那么清晰自然真实地呈现在你的眼前。虽然是一部描写战争的史诗巨著,肖洛霍夫把更多的篇幅和文字放在了描写自然景色,风土人情,和爱情人性上,力求表现和平,安宁和大自然的壮美。使人读后欲罢不能,深深地沉浸其中……
㈨ 找几部好看的小说,类型不限。
现代修真:寸芒、星耀幻世、亡灵修真者、东方血修、纽约剑修 恩```看了不少的小说,也算是一个书虫了.但每人喜欢的风格不同.我这里就把起点上面的评价给你看一下吧.分为 "天" "地" "人"三种等级! 2022年以前的 天榜 地榜 人榜 天榜 《迷失大陆》--读书之人 被称为是网络作品中最像西方玄幻的小说。但在我看来,西方玄幻的特点是忽略个人突出团体。似乎没有主角又个个都是主角。而迷失大陆的个人化印象太深,所以也算不得是纯西方的玄幻。但是这部作品对人性的探讨非常有见地,这也是我把他列入天榜的原因。 《罪恶》—raystorm 我所看到的最好的网络科幻小说。生命演化的意义究竟何在。所谓的罪恶是不是真正的罪恶。人类又将去往何处,或许这是个永远没有答案的问题。 《风姿物语》--罗森 我想说的是,如果仅仅是故事,那么风姿也仅仅是一个好看的故事。太长是他的优点也是缺点。但是,我更感动的是风姿里的人。我们这类小说,里面的人物往往都是脸谱化的小说任务,是对人性某一部分的简单放大。但是风姿里的人,你会发现,这才是活生生复杂的人啊! 《悟空传》--今何在 有些书,总是需要特别推荐的。有些书,总是需要反复阅读的。情和堪,意何真,如梦如幻! 《英雄志》—孙晓 老实说,我看过这本书,但是不喜欢,因为他让我觉得落泪。但是,无论如何榜还是要评的,也是需要公正地去评的。《英雄志》入榜,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搜神记》--树下野狐 我很奇怪的是,我们的作者似乎对于国外的历史了解和神话体系的了解程度要远远超过对于我们自身的了解。但是,无论如何,我总觉得,只有坚持自己的东西,才能修得正果。好在,至少树下野狐做到了。 《无家》——雪夜冰河 我一直以为网络的作者很少有能像传统作家那样对现实能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和描写,但是,看来的想法在这本书之后需要做一次深刻的反省和调整了! 地榜 《紫川》--老猪 有些作品,开头就可以决定一切的。 《鱼龙变》--魏岳 是我看过最好的一本书,官场、情场、战场分进合出,各有味道。作者的叙事和文笔朴实无华,绝无哗众取宠之意,但字字珍贵,扣人心弦。此书难能可贵之处还在主角从文开始到目前性格、发展始终如一,没有任何进程上的断层。以上是一位读者的留言评论。我再加上一句,从山贼到高官,一越龙门化成龙的神话就此诞生。 《梦幻魔界王》--X X作品中令人思考的成分总使我着迷,如光是这一点,X的作品是绝对可以列入天榜的。但是,令我困惑的是,看X的东西你可以说他是故事,散文,杂文,但就是让我觉得不是小说,为何?为何? 《魔盗》--血珊瑚 故事循序渐进,情节细密,丝丝入扣,看到后来让人不忍释卷。但是开头那一大段却有骗稿费的嫌疑。 《精炎战记》--天狗月炎 言情的内涵套上武侠、玄幻的外衣。不禁让人惊呼原来也有能吸引大多数女生的武侠、玄幻啊!但是类似三角恋再大悲剧的结尾实在令人遗憾。 《翩跹丽人行》--邹邹 一向不看好女性做主角的书,但是这篇却是例外之一。或许蕴涵在文中的现代女性精神令我感动吧。 《青蝠酒吧》--孔雀高飞 日式漫画类的作品一般都免不了有强硬搞笑和缺乏深度的毛病,但是孔雀却处理的不错。 《天魔神谭》--手枪 非常过瘾的一部作品。第一部非常好看,第二部作者似乎想表达点什么东西出来,不过遗憾的是,至今我还没看出来作者的观点。 《七武士》--阿丸 七英雄的另一中诠释,非常精彩。 《天庐风云》--飞凌 此书给人的感觉很轻松,但也不乏对人生的思考。淡淡的笔调,淡淡的故事,却在读者心头系上了一份期待、一份牵挂…… 《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勿用 我认为这才是真正意义的中国本土玄幻。 《道缘儒仙》——鬼雨 道缘的情节不如飘渺,而文字各有千秋。但是道缘比飘渺优秀的地方就在于完整的将佛、道、儒三者将的关系做了一次完整的体系化和标准化设定。而这种系统化的设定在国内作者中往往是很少有人这么去做的。 《吸血獠》——周文涛 故事中的一些深刻的东西让我胆寒。站在非人类的立场人类似乎是最不应该出现在地球上的生物。但是生存就是如此,每一种生物就有资格生存下去,为了生存,任何手段都将被最终地使用。 《飘邈之旅》——萧潜 在给道缘的理由中同时也出现了飘邈的理由。正如我在评选标准中所说,有些书总是让人无法错过的。 《乱世铜炉前传》——又是十三 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虽还算处在开篇铺垫阶段,可也把人物的七情六欲,生活的五味纷呈写得惟妙惟肖,这书中纭纭众生千亿铜丸,看来要在十三笔下尽显本色了。 《亵渎》——烟雨江南 罗格似乎是个奸诈圆滑,为了赚钱不择手段的贵族败类,同时也似乎是一个风花雪月,脸上架着镜框的哲学家,人性的缺点和优点都在罗格那并不一路顺畅地“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的生活中被小小夸张了一点点,而本书最大的成功和遗憾,或许就是“已经太多的烙上了这个世界的印记”吧。 《天鹏纵横》——流浪的蛤蟆 主角一出场就到了不容易遇到危险的程度,但是为防止过于YY也设置了不会太容易嚣张的环境——然后,顺畅的情节带领着读者体味中国神魔文化为内涵的奇趣设定、上天入地包罗万象的场景、层出不穷的法术招式、目不暇接的打斗场面、快意恩仇的江湖生活…… 《火翼与冰鳍的怪奇谈》——迦楼罗火翼 怪奇谈决非完美——某些地方过分华丽的修饰,大量词藻的堆砌,微微有些拗口的长句,太过日式的背景——但是这些小毛病并不会到影响整个作品给人的感觉。怪奇谈就像是角落里默默燃烧着的能让鬼怪现行的犀角,色彩强烈,感情丰盛。 《寻找人类》——raystorm 难得的科幻精品,不但“幻”得离奇曲折,也有真正“科”的成分。 《升龙道》——血红 一度是网上最红火的小说,自有它的道理,若论一个“爽”字,很难找出第二本能与本书相提并论的作品了。并且如果说网络创作有其自身特点的话,那么血红的作品就将这些秘籍完美的诠释了出来。 《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似是故人来 军营中的热血男儿歌是丝毫不比那仗剑江湖载酒行逊色的,原来文字还可以这样用,完全是最粗俗的词语,完全就是我们日常生活所说的那些话来表达;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这样通过最简单的直叙来表达最真挚的情感——一样,可以让我们在阅读之后泪流满面。 《庆熹纪事》--红猪侠 政治武侠的经典之作。政治斗争的描写堪比二月河,武侠描写也堂堂正正。文字之练达,情节之多变,一再令我震惊。写情之精已超越二月河,看至均成一章,我竟泪如雨下,好书! 《骑士风云》-陆双鹤 原名《君与臣》,风格颇类《阿尔斯兰战记》,有史诗风格的冷兵器战争小说。 人榜 《真髓》--魔力的真髓?? 最好的三国作品。与之比肩的有《天变》,但个人认为《真髓》写实,战争场面残酷而真实,非《天变》可比。 《赫氏门徒》--冷钻 改版后的《赫氏门徒》相当的成功,两位女主角的魅力丝毫无损,男主角的魅力大增,三个不同的身份都有美女捧场,虽然YY,却YY得极其精采。语言风趣幽默,情节多变,只是男主角的个性象一团浆糊,始终分明不起来。强烈推荐此书! 《网络骑士》--网龙?? 这是一部关于网络的小说。最精彩的就是中美黑客大战,这是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十分悲壮,让人热血沸腾,恨不得置身其中才好。 《都市妖奇谈》--可蕊?? 很好的短篇小说集,各篇自成一个故事却又互相关联。想知道妖怪与人类是怎样相处吗?去看吧! 《神剑遥想》--路西法 遥想遥远的时空,神剑划破了时光,却斩不断情爱的牵绊。看路西法的文章不仅有成为神的快感,还有生为人的忧思。这是非常难得的。 《幻魔战记》--unknow 网络玄幻界擂台战第一人。 《至尊无名》――言西早楼 传统中带着创新的武侠佳作。另类的主角、独特的价值观、轻松幽默的风格、与众不同的故事,这些因素糅合在一起,却仍是本传统意义上的武侠小说。 《长刀无痕》――狂沙 很有特色的一部武侠作品,虽然书中硬伤不少,但对人物心理,世态炎凉等的描写,尤其是主角那独特的人格魅力,已能让本书在武侠界占有一席之地。 《星之海洋》――charlesp 本书叙事风格轻松,书中的社会与现实相对应,流露着一种青春气息,令人回味不己。 《有阳光的世界》――沙木 一个新奇的设定,人按照收入住在不同的地区,地层意味着阶级——主角想要从地底爬升到地面,而他必须采用游戏的方式,并在这个过程中成熟坚强;沙木说“阳光”是爱情的意思,只是,当主角挤身于那些一手造成“没有罪的孩子因为养不起被流放到地底”的现象的顶端阶级中时,他还记得这最初的阳光吗? 《转折》――拔剑 与同类小说有很大不同,本书带着一种小资情调,回到过去后,主角并没有一心想着利用现代科技大展拳脚,甚至争霸天下,而是努力融入那个时代中,努力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 《风起紫罗峡》――荆柯守 “一生寄托非良人,砸金碎玉琉璃生。追求天道者,诚知生死之间,多有可畏,然我辈只能漫步而行。”而那慈祥的父母,可爱的小狗,那早邻居女子的笑颜,那一句海誓山盟,亦将在虚空中渐行渐远,消散不见。风舞狂沙,千年万年。为何,我等还是如此孤独的一路前行?终于无言。 《剑仙-剑之修真者》――平民百姓 《剑仙》之软肋在于可以维持其情节之精当而不能维持其长,作者对小的场景,比如说争斗什么的描写得扣人心弦,但是总体情节的转圜未免生硬些,进入天界篇后,一些隐线开始被一一拾起,让全文显得更为通畅,文字上也有进步,总的说来是一本越来越好的小说。 《第七颗头骨》――凤凰 黑暗、恐怖、沉重,是本书的特色,而压抑之后,却也能引起我们的思考。 《第二次创世圣战》――X 宫廷悲剧式的天神一族,充满开拓精神又貌合神离的魔族,相对弱小却为了自由奋斗不息的人族,都在堕天使、魔族、人类三位一体的主角眼中为了一场汇集了几代神魔的智慧和努力的战争中取胜而努力,虽然结局中“理解和融合”的到来未免有点过于容易,但是作者的思考和文字能力是让人感动的。 《梦幻王朝》――秋风清 一个原先生活在现代的年轻人,因为一尊白玉美人保留记忆转世到唐代后,所经历的无奈和悲哀但却又热血沸腾的故事,既有纯洁又神秘的情感,也有动人心魄的战争和改革,是一本值得期待的小说。 《四面墙》――哥们儿 四面墙是墙内人的四面墙,也是外人的四面墙,它不是展示一种正常的生活,而是用轻轻的笔端描写了一群无助的被社会抛弃的野兽的生活,在这种生活中,是没有尊严、人格、理想和意志的。这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写实主义佳作,它好象空气中的尘埃,我们经常忽略它,尘埃却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着。 《枪?血玫瑰?Necromancer》――necroman 一流的设定,一流半的情节,暂时还是二流的文笔……精彩的魔法对决,超强的不死主角,新奇的世界设定,还有还有,暧昧的师徒关系……无论是哪种读者,大概都找到自己所喜欢的看点吧。(转摘自龙空Tomshi评论) 《明》――酒徒 现代人回到过去,本书不是第一本,也不是最后一本,但无论是表面的yy,还是深层的内涵,本书都可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既能令人轻松一乐,又能让人掩卷沉思。 《新创世传说》――X 谁能想到一篇本来是英雄史诗类的故事会写得这样又象传奇、又象史话、又象爱情、又象搞笑、又象动漫、又象游戏、还带几分正宗的黑色幽默……这里要讲述的是几位在新创世时代极有名气的英雄年轻时不为人知的传说。也许这些文字有些怪诞,但并非在下有意篡改历史,因为历史的本来面貌往往比魔幻小说还要怪诞。 争议榜 《龙魔传说》--紫天使 《我是大法师》--网络骑士 《九州》--九州创作组 《若星汉》--今何在 《梦幻空间》--玄雨 《小兵传奇》--玄雨 《大圣者》--kelen999 2022年---------2022年以前的 "天地人" 榜 天榜: 《重生传说》——周行文 作为正式打开起点重生类题材的代表作品,它已经可以在天榜中占有一席之地。况且作者精妙的文字,以及处处流露出来的那种欲言还休的细腻情感,也令人深醉。如果你是轻小说的爱好者,且凑巧又喜好幻想文风,这本书一定会符合你的需要。 《鬼吹灯》——天下霸唱 要说2022年下半年网络最红的原创小说,一定非《鬼吹灯》莫属。在一段时间内,“《鬼吹灯》今天你看了没有”的问候,都快赶上当年娃哈哈广告的流行度了,可见书红的程度。况且,作为经典的探险灵异类小说,本书的出现也在互联网上带来一股考古小说的风潮。 《历史的尘埃》——知秋 这又是另一种风格的传奇。起点小说里讨论战争、人性以及伟大爱情的是凤毛麟角,偶尔有之,也因作者驾御能力不足而不忍阅读,但是,这本书却是难得的精品,竟然在娱乐小说中非常精确地把握到了平衡,使得最不能忍耐说教的起点用户们也投入到作者所编织出来的世界中。每次读来,总能在获得阅读快乐的同时,体会到那种深切的感动。 《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随波逐流 起点不是没有女作者,起点也不是没有写历史架空题材的女作者,但是能够把一部架空题材写得如此荡气回肠、酣畅淋漓的却只有这么一个。看过本书的人,都会在恍惚中怀疑这世界上是不是真出现过一个南朝,一段楚史,一个江随云。 《星之海洋》——charlesp 这是我看过最好的、以星际争霸为背景的星战题材小说,这也是我看过最能体现真实味道的权谋争夺小说。作者的切入点相对目前流行的小说来讲比较怪异,而且小说本身流露出的观点也不是一般人可以充分领会的,所以,我会向所有的人推荐这本书。无论你只是一个喜欢热闹的普通小说阅读者,还是一位喜欢阅读具有一定深度内涵的资深读者,相信《星之海洋》都不会让你感到失望。顺便一提,两年前我刚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它仅仅进入人榜,但是经过两年的磨练,这本书已经脱胎换骨。 《佛本是道》——梦入神机 仙侠类小说这两年差不多也快被人写滥了。看前一半,我最多只能把它算入人榜,但是看到后一半,我认为它已经有资格进入天榜。用实际行动为还珠楼主弥补遗憾的行为本就伟大,更何况写得还真好看。 《佣兵天下》——说不得大师 两年前曾经出现过一批精彩的以西方奇幻小说,但是坚持下来的不多,到了今天就更少了。而《佣兵天下》这本书的出现,使得中国原创小说领域中又多了一本非常好看的纯西式魔幻小说。深厚文字的功底,对西方传统奇幻的了解,喜欢西方奇幻的人一定不能错过。 地榜: 《师士传说》——方想 从《变形金刚》到《高达》,从《EVA》里的超级人性战斗兵器再到《太空堡垒》的变形战斗机,驾驶战斗机甲与敌人搏斗的宇宙浪漫梦想始终存在于大多数爱幻想人士的脑海,但是,与之相对应的却是原创领域此类题材的作品稀缺,偶尔出现的也是动漫作品的同人,不过方想的《师士传说》却正好弥补了这样一个遗憾。丰富的想象和壮观的机甲战斗场面,让我们再次沉浸于那伟大的传说。 《兽血沸腾》——静官 既然我们能够认同一个真卑鄙真阴险的罗格,那么也不会反感那个真野蛮真粗鲁的老刘的存在,况且这个看似粗鲁的兵痞骨子里却常常流显露出几分可爱。闲暇无聊,看看老刘的桃花劫、倒霉运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娱乐方式,各位,你们说呢? 《大明星爱上我》——鹅考 想像一下找个美女大明星做女朋友的感觉吧!没有想像力?无法想像?那还不赶紧看看起点白金作家鹅考的《大明星爱上我》。记得看完学两手,也许以后你也有机会遇上。 《楚氏春秋》——宁致远 对于此书,我只能说,惟一遗憾的是如果作者不是设计一个重生类的噱头,绝对有和一代军师相抗衡的实力。作为重生架空类小说,天榜已没有它的名额。 唐家三少 这是我惟一一个将作者名直接写入榜单的人。三少的小说质量稳定,更新迅速,实在是勤劳作者中的代表。我可以保证,只要喜欢三少的某一本书,就一定会喜欢三少所有的书。对于这样一位实力型作者,任何赞美和介绍都是多余的。你需要做的就是赶紧在起点上搜索唐家三少,然后看书去吧。 《横刀立马》——任怨 其实,《横刀立马》也可以算是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文风,这种将高层宇宙的能力带入低层宇宙然后无敌天下的爽文之前是很少看到的,再加上不错的情节和文笔,地榜之内该有它一位。 《大亨传说》——黯然销魂 不能够把这本书简单地看成是一本重生小说,全文丰富的资料记载和历史事件回放,简直可以当成一部香港电影发展的回顾史,同时,各种可能的探索和对中国电影的思考也非常值得一看。当然,重生类题材中让人兴奋的发家过程,一定可以满足很多人的口味。 《龙域》——众生 传说中的订阅冠军。大家的推荐是最好的推荐。相信这个创造订阅奇迹的作品吧! 《蜀山》——流浪的蛤蟆 我一直认为,蛤蟆是个好作者,所以应该在榜单里给他留个位置。不过以《妖灵》论,充其量只能进人榜,好在有《蜀山》,好在这又是一本网游小说。蛤蟆这次并没有走传统的网游路线,而是从人性人心入手写网游,《蜀山》想不好看也难。 《至尊无赖》——跳舞 跳舞的书一直很好看,跳舞的书也一直走在传统路线的边缘,所以跳舞的书不见得会开创新的领域,但是跳舞的书却一定可以让你不停地阅读下去,直至故事终结。 《仙路烟尘》——管平潮 天榜的文笔,地榜的情节,加上更新速度不快,给他降半级处理,钦此! 《空之战》——红色哥萨克 纯谋略类的大陆战争小说在起点实属少见,也很少有人有这样的见识和控制力,能够写好这类冷兵器大场面的小说,但是《空之战》却做到了。在这本书里,红色哥萨克对人种优生学也做了一点有趣的阐述,绝对值得一看。 人榜: 《数字生命》——Absolut 重生回去做富翁已经写了太多,没搞头,重生加上高科技如何?强国富民平天下,似乎是每个人的梦想,那么偶尔在小说里体验下梦想成真的感觉也算不错。 《YY之王》——撒冷 跳开不切实际的YY,跳开传统的发家泡妞路线,你能想象书里的很多商业计划都有现实中的模本吗?就冲着这一点,进榜应该没有争议了吧! 《1911新中华》——天使奥斯卡 奥斯卡文章里的主角很会装酷,所以他的文风也显出一股酷酷的味道。重生打仗写得不错的很多,比如《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但是大多都光会写打仗了,具体的战略方面却写得很少,这点上天使奥斯卡的确干得不错。 《高衙内新传》——斩空 让一个标注了小人标志的人换个活法怎么样?斩空的这次尝试的确很大胆,但也很有趣。如果你不姓林,又对那个霸占了林冲娘子的小人高衙内没有彻底的抵触的话,不妨可以看看。 《和校花同居的日子》——麽麽茶 少有的优秀的现实题材小说。虽然名字让人浮想联翩,但是我保证也仅仅是名字而已。本书真正的看点,还是在于现代年轻人的情感纠葛和内心世界。顺便说声,作者知道纯正的麽麽茶是什么吗? 《美女凶猛》——蓝之颜 这个以一夜情作为开头的小说,在一开始的确让我大吃一惊,但是,逐渐深入下去,却发现作者并没有走入种马的俗套,而向着现代职场小说坚定地发展了下去,越来越有味道。 《星爆》——广林 还记得当年莫仁的星路系列吗?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升级系统的小说,在我的印象里大多都成功了——莫仁编的那32个字,以及后来《飘邈之旅》的修炼等级系统都使得小说本身得到了巨大的成功,这可能是个巧合,也可能是一个定式,不过有系统总比没系统和借用系统来得有感觉。如果喜欢星空冒险小说,那就看看这本《星爆》吧! 《觉醒-仿如昨日》——令狐BEYOND 一本好书,有时候给人的感觉却是非常复杂的,似乎一时间你很难用简单的话讲述出他的好处来。比如这本《觉醒-仿如昨日》。我一直很欣赏这本书精妙的语言,那种很少在国内小说里看到的毒舌攻击,偶尔出现的小细节,真的非常令人过瘾。虽然文章很长,涉及的情节却不太复杂,整理下来也不过几个桥段,但是那种轻小说特有的细腻文风却使人非常的愉悦。同时,作者巧妙地将几部经典漫画的桥段设计到了这部小说中,真让人惊艳不已。 《搜神新记》——往往醉后 生活中有很多小人物,小说里呢?其实小人物的世界也很精彩,他们的故事同样可以让人感动和感慨。谁说小人物就没有伟大的事迹呢?更何况这个小人物的周围到处都是传说中的伟大神人们。无论是后羿还是共工,似乎也都有着与小人物一样的烦恼。 《喜剧之王》——黯然销魂 同样精彩的小说,同样强悍的电影分析,只可惜,他已经有一部《大亨传说》了。 《十天八荒万妖记》——周行文 论文风,论情节,这本书即便进不了天榜也应该在地榜,但是,套用一句被说烂掉的句子——我见过玄的,但没见过这么玄的!作者这次搞得未免也太玄了吧。很多时候看得懂上面的话,却不明白里面包含的意思,实在是非常挑战读者的理解能力。不过,如果经常阅读西方小说,如《达?芬奇密码》,却又可以惊讶地发现,原来我们国家也有不弱于丹?布朗的强悍作者啊! 《妖魔之代理人》——吾不笑 如果我要在起点内选出几部最适合改编成漫画的作品,它一定名列其中。从一开始,整个故事就被半掩埋在由各种明暗线索构成的网络中,而在行间句中,几许淡淡的哀伤贯穿现实与虚幻之间,让人凭空生出许多感触。鲜明的人物性格和富有节奏感的脉络情节,都让人充满着期待——下一章究竟会有什么。 其实这是我把起点里面的风云榜复制过来了,因为我发现很多人的看书风格不一样,喜欢的类型不一样(我从初中看到现在所感觉到的``),比如说“张三丰异界游”刚看的时候还觉得不错,可越到后面越看不下去`,但这本书现在却有900多万的点击率!!我不能去说这本到底好不好看,只能说我 不喜欢````有很多类似的情况,说到底还是个人的喜好问题。我以前很喜欢“三少”的书,现在却最喜欢“骷髅精灵”的文字,如果要我自己介绍肯定介绍“骷髅”的书,但别人如果不喜欢的话那就是白说````~~~`所以我并没有写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