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写作模板
『壹』 武侠小说要怎么写有什么技巧
您可以试试九线写法。
1、主角智慧性格
主角的性格智慧。主导整个书的走向!一本书最重要的东西,可以说直接决定一本书的基调。(主角可以平凡,但不能窝囊,可以嫉恶如仇但不可欺男霸女的那种过于恶人。)小说毕竟是现实里某些事情的升级版本,你现实里也不乐意看见某些事情的发生,随意小说里写别写。
很多时候有作者喜欢把主角写的前期性格懦弱,后期随着不断的升级,培养出成熟稳重的性格或者是嗜杀的那种。说实话,你多大,你是吃了几十年的大米还是怎么的,太虚假的那种不要写,你写不好的,作为编辑自己来说,都感觉驾驭不好,更别说是才活了20多岁的你,你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主角的性格上,远不如你花笔墨在主角的主线情节上。
开头就写好一点小故事,小情节,把主角的性格稳定下来,后面你就不用再多浪费精力了。这个是主流的东西,写小说你又想赚钱,又想向读者灌输你的思想理念,怎么可能的事。有多少大神现在都是在讲好故事,而你现间断就是写个小白的东西出来,先赚取读者的目光,赚了钱以后再考虑写本XX自传。
在人物表现上,除了什么性格做什么事之外,
第一个,是设定口头禅和习惯动作,这些都是让人印象深刻的东西。但别塑造的太**,男人就得有个男人的样子,不要娘娘腔,吃软饭的下脚料货色。
第二个,就是人物的故事和八卦。小说开头的黄金三章是最好的写主角过去的时候,以后就少提,就跟你现实里不想跟你现女友说你之前谈了多少个女朋友一样,过度的吹嘘搞不好你这个有得谈崩了。
八卦是个很好的谈资,但是男人这点你最好少写点关于绯闻类的八卦,主要是描写主角的丰功伟绩。收过多少个小弟,其中有多少个现如今是数一数二的牛B人物,主角对兄弟如何,多少人心甘情愿的跟着他。
一个有了异能的主角却还去欺负小角色,这种文注定失败,就像是暴发户想在底层人群里找感觉一样,纯属找喷,这年头只有仇富没有仇穷,有了异能就去踩比自己还狠的,你这种越级的爽感比你踩小罗咯爽N倍。
2、配角炮灰
不管是引出剧情、试刀子、都用炮灰。(配角炮灰的数量远远超过伙伴,而且也是直接推动情节发展的东西,配角炮灰的设定,主要是性格,实力这些东西)
3、技能
这就是力量体系(大致也就是职业等级这些,分为哪些职业,各自又有几个不同等级)的设定了,而技能设定又分为两个部分,主角技能和常人技能。必须跟常人技能结合起来,必须有一个比对,(常人技能,就是这个世界大多数人的能力。主角技能:主角特有的能力与法术)(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设定技能的时候,最好加入技能原理和来历,这个东西可以展开很多背景故事)
4、伙伴
这个其实不用多说了,设定方式也跟配角炮灰基本一致,因此不再赘述。
5、装备
丹药、武器、防具、奇门法宝、无智慧宠物(任何一件装备,得到的过程必然有一个惊险的故事,惊险的故事好看,而且来自不易更能体现装备的价值。)
6、冒险
这个不用我多说吧。。。
7、身世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主角的背景设定(这个很好理解,就是主角的背景设定)
8、势力
也就是整个世界构架的设定了(比如,主角穿越到异界大陆,这个大陆有哪几个帝国,哪几个门派,哪几个团体,他们实力如何,互相之间关系如何。一本书的情节,其实就是矛盾,国家矛盾,门派矛盾,势力矛盾
9、后宫
和主角发生暧昧的女人 ,主角身边的女人了。
多写几个女主,意味着你能多写好几十万字的稿子,文笔不好的就少写点,不然太水,能把故事说好的,可以借女主把男主角的能力和爽感抖出来。
纯情的你可以写,不过个人YY不好的我建议你还不如写多女主,很多读者看你书看到后期,会起哄说你写的如何如何不好,或者怎么还没推倒,索性开头就写种马吧。
小说女主角:
第一,无嫉妒心理
第二,凡事主角为主
第三,别的男人,哪怕再好,就算救世主,也不如主角
第四,刁蛮是为了变相讨好主角,刁蛮是在主角面前调戏追求者,让主角更高兴 第五,一个女人,要做到主角地步,要做到三点最少,家室清白,人品无双,擅解人意
『贰』 如何写好武侠小说
历史书看起来其实很枯燥,史记,资治通鉴之类的能把人看睡了,如果你有足够的毅力就去看正规的历史传记。
中国历史上比较乱的朝代:
战国。七雄并立,合纵连横,江湖的开端。(史记 刺客列传)
秦末:秦末主力其实就是楚汉相争,其他都是附庸。
汉末:西汉末没什么大事,大家乱打一通,很快就平静了,东汉末就进入了三国时代。
两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十六国也是个乱世(满城尽带黄金甲……电影很烂)
隋唐:隋末和唐安禄山叛乱的时候乱一点,国家基本上还是向着统一发展。
五代十国:李后主的马子很漂亮啊……
宋:从北宋开始,中原一直比较动荡,开国的赵匡胤就没能很好的解决少数民族问题,随着游牧民族的壮大(辽,金,西夏,蒙古),汉民族的势力逐步衰退。南宋直接被人打过了长江,以这个时期为背景的武侠多是以抗击少数民族侵略为大方向。
元:终于蒙古统一全国,直打到多瑙河畔,让全欧洲都闻风丧胆,但是对内实行四等人制度,两百多年就玩完了。
明:明朝在政治上比较昏暗,从朱元璋开始的历代君主,要么昏庸多疑,要么残忍暴虐,但是社会经济还是向前的,社会也比较稳定,资本主义萌芽开始诞生。
清:明末爆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清兵入关统一天下,后期火器的繁盛导致了武侠的衰败。
『叁』 武侠小说怎么写
现在武侠小说好写,但很难写好。因为最经典的招式、门派、武功、兵器、战阵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地点,基本本已经被老一辈的武侠名家,诸如:金庸、古龙、梁羽生、黄易、温瑞安等发挥到极致了,所以不管怎么写都很容易被人认为是前人的套路。现在网上已经很难看到纯粹的武侠了,据我所知现在还在写武侠的还有两位名家,一个是黄易正在连载的《日月当空》,一个是网络文学的名人墨武。这都是写作功底深厚的大师级写手,即便是他们的作品在当今这个网络文学爆炸的时代,也只能占据很小的一款市场。
如果你只能想尝试自己创作,可以多看看那些武侠名著,先练练手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如果你想把写作当做一份职业来做,那最好还是选择其他文学形式,毕竟现在喜欢纯武侠的书迷已经很少了。
『肆』 求古代武侠小说的写作方法(俗的不要)
1,想一个自己想写的故事,是自己的经历或者是想,比如,一位写手刚从大学毕业,却迟迟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于是他把心和压力都写在了文字中。他的故事很简单,就是一个初去江湖的傻小子,在是是非非和温柔残酷间,最后逆溪成王的故事。
2,这样的故事太多了,必须有不同的元素吸引读者,在江湖中无疑会遇到的事情都有:中毒,跳崖,修习秘籍,女主摔到男主怀里,难过的时候会下起大雨等。那么,把这些元素写出新意,甚至反其道行之,就给人新鲜感。
3,然后,创造每个出场的人,包裹他们的年纪,姓名和性格,画好简略的关系图。比如这个写手,他最爱的恋人是什么样的,就创造一个和她类似的角色。boss也一样,当他把情感赋予人物,这个角色才能鲜活起来。
4,接着,就是小说的骨,也就是大纲了。一般每一集的大纲在百字左右,必须保证主要的情节,也就是主线的作用,比如用悬疑的方法写,不用上帝视角来写。描写时,必须按角色来些,不可以喧宾夺主,甚至覆盖了原本的主线。也不可以出现bug,比如失踪的人突然就在队伍中,没有任何交代。
5,然后,就是把大纲转换成正文的时候了,用什么风格,完全由作品类型来决定。比如是华丽丽的宫斗,就多描写些生动的场景和人物活动。直白和繁华的文风各有受众,要写,就写出风格来。
6,写正文的时候,一定要有现场的感觉,经历过的可以直接代入,其它需要想的情节也必须多科普资料,不然会闹外行的笑话。写越多,就能告别模仿的感觉,写出了自己的感觉。所以,要写出精彩的作品,还是要不断地付出努力。
一个写了10多年的写手,完毕,喜欢请采纳。
『伍』 武侠小说怎么写开头好
“其文如升日出,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纶,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清 姚鼐武侠小说,谁都会写。但是要写出金庸的水准,古龙的风格却绝非易事。写好武侠小说,最关键,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呢?我总结了几条:1.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里说的是灵感。一篇好的小说,灵感的来源占有相当比例,这一点任何人都无可厚非。2.斩奸锄恶不愧武,为国为民方称侠。这里说的是侠义。武侠武侠,侠义为先;义字当头,豪言壮语,喷薄而出。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说的是积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诌;有了积累,写作也并不难了。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里说的是才气。写出好的小说,才气相当重要:若将灵感比作点火装置,将侠义比作助推器,将积累比作燃料,那么才气便相当于助燃物——由此,神州六号能够一跃腾空,我们的文章也能够天马行空了。5.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里说的是坚持。一篇文章,不是仅有思路就能称之为好文;一个人,不是成功了一篇文章就能成为优秀作家。只有坚持:对于一部作品来说不断修改,对于一个人来说不断创作,才能与预想的完美境界靠近。由于时间仓促,环境扰乱,行文较为潦草,见解也未见透彻。勿怪。最后,用王静安的“境界说”作结:古今之称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重里寻他千网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陆』 写武侠小说怎样写才是最经典的
一、中国人侠义观念之形成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侠」与「游侠」之称屡见不鲜,却并无「武侠」一词。最早将「武」、「侠」二字相提并论,复加以必然之关联者,厥为战国时代法家代表人物韩非。《韩非子•五蠹篇》有云:「儒以文犯法,而侠以武犯禁!」所谓「五蠹」,乃特指学者、言谈者、带剑者、串御者、工商者「五类分子」而言。其中「带剑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即是法家为「侠」所罗织的罪状,必欲去之而后快!
虽然由于史料所限,近世学者迄今仍无人能明确指出「侠」与「游侠」的分际究竟如何──即令贤如司马迁,在《史记》中为游侠立传,亦不免将两者混为一谈──但大抵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古代侠客并非以仗剑动武为唯一要件,所重端在「仁义」而已;至于行谊、精神则是一脉相承、代代不绝的。
游侠:重仁尚义「施恩拒报」
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论游侠的本质是:「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不既信,不倍言,义者有取焉。」明白揭橥仁、义二字。而〈游侠列传〉更进一步勾勒出游侠的精神面貌是:「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阨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这便将游侠的人生观与行为准则界定下来了。
在〈游侠列传〉里,司马迁曾提及「侠」的四种名目,分别是:布衣之侠、乡曲之侠、闾巷之侠、匹夫之侠;实则彼此相类,只是活动的空间或略有差异,说法不同而已。如汉初之朱家、郭解、田仲、剧孟等等,均属于民间游侠,其人或「以躯借交报仇」;或「所藏活豪士以百数」;或「天下骚动,宰相得之若得一敌国」;或「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云云。
其实,郭解「睚眦杀人」,有失仁侠之道,不足为训。而班固作《汉书•游侠传》,则又以信陵、平原、孟尝、春申四君「竞为游侠」,置于传首;即后世所谓「卿相之侠」(借钱穆语),以与民间游侠区分,但此说颇有问题。试看司马迁为「四豪」立传:论平原君赵胜,则「利令智昏」;论孟尝君田文,则「好客自喜」,一怒而灭县;论春申君黄歇,则「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卒以弄虚造假而贾祸杀身;凡此,皆乖离游侠精神。唯有信陵君魏无忌礼贤下士,仁义无双,与〈游侠列传〉宗旨相符。此外,「延陵挂剑」的吴公子季札,一诺千金,亦有「侠士之风」。综上所述,游侠或出身平民市井,或出身卿相贵族;居仁由义,重然诺,轻生死!其性质并非钱穆在〈释侠〉一文中所断:「侠乃养私剑者,而以私剑见养者非侠。」因为侠士可以不带剑,亦可不带剑;可以动武,亦可不动武;「养私剑」(培植私人武力)者固有,却未可一概而论。对此,刘若愚的《中国之侠》一书,看法就较为合理。他认为:「游侠并非属于任何特殊社群,亦不具某种阶级成分;不过是拥有若干理想的人物而已。」刘氏进而又将游侠的特征归纳为八,而以「重仁义,锄强扶弱,不求报施」列为首要。可谓探骊得珠!
诚然,中国自古「侠」、「义」并称。唐代李德裕作《豪侠论》即剀切指出:「夫侠者,盖非常人也;虽然以诺许人,必以节义为本。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难兼之矣。」可见「义」对侠者之重要,二者不可须臾离。然而有关「义」的正当行为标准如何,自春秋以迄先秦各家均各执一词,并无定论。
《墨子•尚同上》曾慨乎言之:「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这就是说,古人由于立场、看法不同,对于「义」的解释及所定标准也就不同。
那么「侠客之义」即侠客所公认的正当行为究竟与常人有何相异之处?我们由《史记•游侠列传》描述朱家之为人行事,即可约略得知:侠客实以「利他」主义为行动原则。如朱家自奉甚俭,但「诸所尝施,唯恐见之」,「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他岂止于「不求报施」?更「羞伐其德」,避不见面!这是何等清高的志节!但侠者却认为理所当然,不值一提。此所以冯友兰在《新事论》中指出:
所谓「行侠仗义」的人所取的行为标准,在有些地方都比其社会道德所规定者高。(中略)「施恩不望报」是道德的行为,「施恩拒报」即是超道德的行为了。
明乎此,乃知侠义精神端从无私、利他的主观意识出发。所谓「救人于厄,振人不赡」正是一种伟大同情心的表现;至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犹其余事了。然则后世常以「侠」、「刺」并举,这是什么道理呢?其间又有何区别呢?
刺客:「报恩以武」不顾死生
纵观《史记•刺客列传》,我们可以发现:刺客的思想行为实与游侠精神相通,其别一在于「报」,二在于「武」。而刺客之所谓「报」,又特别着重报恩,具有被动性质;为了达到目的,迅求事功,便不得不动武矣。
──如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是因率军与齐国交战,三度败北;而鲁庄公不加问罪,「犹复以为将」!可谓有恩有德,岂可不报?
──如专诸以鱼藏剑刺吴王僚,是因公子光以「善客待之」,且曰:「光之身,子之身也。」如此看重,乃奋身以报。
──如豫让变容易貌,狙击赵襄子,是因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遂不惜「为知己者死」!
──如聂政刺杀韩相侠累,是因严仲子倾心结纳,恩遇至厚;借躯为报其仇即是报恩,故粉身碎骨,在所不顾。
至于荆轲刺秦王一事,则不无可议之处。因其虽屡言「报」字(报燕太子丹),但一再迟迟其行,推三阻四;以致连累多人白白送命,有负恩主重托,终究身死事败为天下笑!症结正出在他学艺未精,武功低微,又「不讲于刺剑之术」。惟荆轲在秦廷浴血奋战,从容就义,亦足称勇士。可惜匹夫徒逞血气之勇,令人慨叹!
由此观之,刺客「报恩」以武,游侠「施恩」以仁;虽然两者皆重然诺、轻生死,但毕竟在立身行事的动机与做法上,有所不同。是故司马迁为游侠、刺客立传,泾渭分明,实寓有深意在内。
墨者:「替天行道」为民除害
复次,侠者又有「别墨」之称。据《吕氏春秋》记载,春秋战国时代原始墨家集团,以墨翟为首任「巨子」,其徒遍天下;弟子三百人,皆可使其赴汤蹈火,急人之难。如禽滑厘率众救宋,即为显例。
《墨子•兼爱下》主张:「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并且为求「兴天下之大利」,便不得不「用天之罚」以「除天下之大害」;甚至必要时「不惮以身为牺牲」!而《墨子•非攻下》更特别指出,武王伐纣「非所谓攻也,所谓诛也」!因为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所以不得不「代天行诛」!
如此看来,墨家实无殊于一侠士集团,初不计较个人恩怨,而以救国救民、替天行道为人生理想目标。再就其组织观之,墨家纪律严明,有如江湖帮会;「巨子」即帮主,对于犯「墨者之法」者,可操生杀大权。据《吕氏春秋》引述「墨者之法」是:「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值得注意的是,墨者视此一家法为「天下之大义」,尤高于一般国法;即使「巨子」杀人违犯,亦罪在不赦,何况其余!
由是「戒妄杀」乃悬为后世侠者共遵共守之信条;相较之下,刺客为「报私怨」而率性杀人,所见之「义」又特其小也!
以上笔者已大略将清史所载有关侠、刺、墨三者思想行为之异同,作了初步分析。姑不论其见识大小、是非功过如何,但不可否认的是,古代具有独行侠或豪侠性质的侠、刺之流与具有帮会性质的墨者之徒,对于两千年来中国人侠义观念之形成与深化,影响至钜。我们常说某人「有侠气」、「讲义气」,都是一种美称,多持肯定态度;而「见义勇为」更属难能可贵的英雄行径,令人由衷钦佩──所谓「虽不能之,然心向往之」,即足以说明这个道理。
是故,在此一历史背景及社会心理的交相激荡下,人们普遍欢迎这类以侠义英雄事迹为题材内容的传奇小说,毋宁是理所当然的了。
二、「武侠」与小说类目之关系
在当前海峡两岸所出版的重要辞典中,绝少收入「武侠」或「武侠小说」一词;即有释义,亦甚简略,更未言及出处。这在武侠小说流行了大半个世纪的中国,不能不说是一桩怪事。
顾名思义,「武侠」系专指凭借武技主持公道的侠义之士而言。但有趣的是,在我国古代文献与稗官野史中虽有「游侠」、「仁侠」、「义侠」、「豪侠」、「勇侠」、「隐侠」、「儒侠」乃至「剑侠」、「盗侠」、「僧侠」、「女侠」种种名目,惟至迟在清末之前,尚未出现「武侠」一词。其实,「侠以武犯禁」固寓有武侠之意,但「武侠」之成为一个复合词,却是日本人的杰作;而辗转由旅日文人、学者相继采用,传回中国。
押川春浪首张「武侠」之目
日人何时衍创「武侠」一词?漫不可考。然明治时代后期的通俗小说家押川春浪(一八七六~一九一四年),却有三部以「武侠」为名的小说,轰动日本,风行一时;分别是《武侠舰队》(或译《海底军舰》,为处女作,一九○○年)、《武侠之日本》(一九○二年)、《东洋武侠团》(一九○七年);此外更创办《武侠世界》杂志(一九一二年),以鼓吹武侠精神。
清光绪二十九年(一九○三年),梁启超在横滨所办《新小说》月报之〈小说丛话〉专栏中,有署名「定一」者评论古今名著时说:「《水浒》一书为中国小说中铮铮者,遗武侠之模范;使社会受其余赐,实施耐庵之功也。」这可能是中国刊物首次借用「武侠」这个外来语以颂扬《水浒传》之滥殇。越一年,梁氏作《中国之武士道》,其自序亦两提「武侠」之名。彼等受到押川春浪小说影响,殆无可置疑。
清光绪三十四年(一九○八年),笔名「觉我」的徐念慈曾于上海《小说林》月报发表〈余之小说观〉一文,略谓:「日本蕞尔三岛,其国民咸以武侠自命、英雄自期……故博文馆发行之……《武侠之日本》……《武侠舰队》……一书之出,争先快睹,不匝年而重版十余次矣。」徐氏尝谓亲自润饰中译《武侠舰队》,改题为《新舞台》,连载于《小说林》。
经查《小说林》所分小说类目,计有:社会、科学、侦探、历史、军事、言情、奇情、家庭以及短篇共九种,而《新舞台》(即《武侠舰队》)则列入军事小说中。此外,该刊第五期所载《绿林侠谭》,亦未冠以「武侠」之名,而独立存在于九种小说类目之外,当作江湖轶事看待。
林纾〈傅眉史〉得风气之先
据马幼垣考清末民初众多小说期刊所收作品,具有武侠小说性质者,当日恒归类为「义侠」、「侠义」、「侠情」、「勇义」、「技击」、「武事」、「尚武」等名目;而最早标明为「武侠小说」者,厥为林纾在《小说大观》第三期(一九一五年十二月)发表的短篇小说《傅眉史》,一次刊完。
嗣后,以「武侠」为书名之荦荦大者计有:钱基博与恽铁樵编撰的《武侠丛谈》(一九一六年)、姜侠魂编撰的《武侠大观》(一九一八年)、唐熊所撰《武侠异闻录》(一九一八年)、许慕义所编《古今武侠奇观》(一九一九年)以及平襟亚主编《武侠世界》月刊(一九二一年)、包天笑主编《星期》周刊之〈武侠专号〉(一九二二年)等等。至此,「武侠」之名不胫而走;透过报纸、杂志的宣传鼓吹,社会大众也逐渐接受「武侠小说」存在的事实。
迨及一九二○年代「南向北赵」双雄崛起之际,向恺然的《江湖奇侠传》与赵焕亭的《奇侠精忠传》虽均未特别标明是武侠小说,但世人皆以武侠小说目之。此后晚出的同类作家封面及扉页,或径称「武侠小说」,或代以「技击小说」、「武侠技击小说」、「历史武侠小说」、「侠义小说」、「侠情小说」、「奇侠小说」、「剑侠小说」、「武侠斗剑奇情小说」,甚至「党会小说」等等,殊不一致。然总以标榜「武侠小说」者居多;于焉乃形成一种为社会大众所共认可的小说类目,以迄于今。
三、武侠文学传统及其演化过程
如采狭义的说法,武侠小说自然是民国初年以后的「新生事物」;但这并不意味在此之前中国就没有性质相类的小说存在。相反地,从唐人传奇在文学史上领一代之风骚起,武侠小说即开始萌芽。如宋初李昉等所编《太平广记》卷一九三至一九六,特将十八种唐人传奇列入「豪侠」类,便可概见武侠小说实与唐人传奇部分作品脉络相通。故若谓唐人传奇为武侠小说之远祖,当不为过。
惟这类「豪侠」传奇也有两个公婆:一是汉初司马迁《史记》中的游侠、刺客列传;二是魏晋、六朝间盛行的「杂记体」神异、志怪小说。
──前者正如近人钱基博在其〈铁樵小说汇稿序〉中所称:「太史公序游侠,则进处士而退奸雄,是亦稗官之遗意也。」稗官乃指小说者流;然就侠、刺列传的内容性质而言,即使不能等同于小说,亦可谓最早的「豪侠传记文学」,对唐人传奇中描写的侠、刺行为颇有启发作用。
──后者亦如明人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卅六)》所云:「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而周树人着《中国小说史略》更进一步点明:「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然施之以藻绘,扩其波澜,故所成就乃特异。」例如隋末唐初王度所撰〈古镜记〉及〈补江总白猿传〉(不着撰人),便直承六朝变异之谈余烈,开唐人传奇中「神怪」类小说之先河。
这一实(前者写实)、一虚(后者虚构)相生互激的结果,乃导致晚唐所出的「豪侠」类传奇,多少均染上宿命或神异色彩;其对后世武侠小说影响深钜,固不待言。
唐人「豪侠」传奇产生之社会背景
有关唐人传奇勃兴的原因,范烟桥着《中国小说史》曾约略言之:「在此时代,婚姻不良,为人生痛苦的思想,渐起呻吟;而藩镇跋扈,平民渴盼一种侠客之救济;故写恋爱、豪侠之小说,产生甚富。」
此固为持平之论;但需要特别补充的是,中唐后社会暗杀之风极盛;藩镇各霸一方,私蓄刺客以仇杀异己之事,时有所闻,史不绝书。这便为唐人豪侠小说提供了「反映社会现实」的催化剂。
复次,当时权贵为求自保,乃格外注重安全保卫工作。如《资治通鉴》卷二一五,记李林甫:「自以多结怨,常虞刺客。出则步骑百余人为左右翼,金吾静街;前驱在数百步外,公卿走避。居则重关复壁……如防大敌;一夕屡移床,虽家人莫知其处。」故侠、刺者流要想得手,非具有神出鬼没的本领不可。此所以唐人驰骋想象作豪侠小说,凡涉武事,便千奇百怪;神通幻变,不一而足。像《史记•刺客列传》写荆轲那样不谙剑术的庸手,在唐人传奇中是再也见不到了。
唐人「豪侠」传奇包含四种类型
纵观民初以降的武侠小说,无论其流派风格、品类优劣如何,其共同点都是牢牢扣住「用武行侠」的主题;而武与侠二者互为表里,浑如一体,是手段也是目的,尤侧重武技描写。但细按唐人豪侠小说之内容,却不尽然「用武行侠」;它大抵包含四种类型,旨趣各异。今举其荦荦大者于次:
(一)用武行侠类──如袁郊〈红线〉、〈懒残〉、裴铏〈昆仑奴〉、〈韦自东〉、皇甫氏〈义侠〉、〈车中女子〉、康骈〈田膨郎〉等;完全具有武侠小说的本质与特性。
(二)有武无侠类──如裴铏〈聂隐娘〉、沈亚之〈冯燕传〉、段成式〈僧侠〉、〈京西店老人〉、〈兰陵老人〉、皇甫氏〈嘉兴绳技〉、〈张仲殷〉、康骈〈潘将军〉、〈麻衣张盖人〉等;或卖弄武技,故神其说,或滥杀无辜,草菅人命,均未见行侠事迹。
(三)有侠无武类──如杜光庭〈虬髯客传〉、蒋防〈霍小玉传〉、许尧佐〈柳氏传〉、薛调〈无双传〉、柳埕〈上清传〉、牛肃〈吴保安〉、皇甫枚〈李龟寿〉、李亢〈侯彝〉、冯翊〈张佑〉等;仅表现出某种豪侠或侠义精神,而不以武技取胜。
(四)衔冤复仇类──如李公佐〈谢小娥传〉、皇甫氏〈崔慎思〉、薛用弱〈贾人妻〉等,皆为报冤仇不择手段杀人。前者固彰显孝妇节义,然究非侠义;余则「杀子绝念,断其所爱」,全无人性可言!其冷酷无情,虽禽兽、盗贼亦不能过。
荀悦《汉纪》卷十有云:「游侠之本,生于武毅不挠;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见危授命,以救时难而济同类;以正行之者谓之武毅,其失之甚者致为盗贼也。」这也就是说,恃武横行之人若不走正道,即是盗贼而非游侠,两者不可相混。然由上举四类世所公认的唐人豪侠小说(或泛称侠义小说)故事旨趣可知,其中固不乏描写豪杰、义士行径者,而以盗为侠者亦不在少数;更多的则是一些非侠非盗而武技神奇的中间人物及冷血杀手,也昂然混迹其内。如《太平广记》所列「豪侠」类目,即有泰半是滥用侠名者,可概其余。
但就广义「武」、「侠」的范围而言,举凡唐人传奇里所描写的江湖豪杰、义士、异人、盗贼、杀手、复仇者以及神鬼莫测的武功、剑术等等趣味性素材,均为后世武侠小说所吸纳,共冶于一炉。
我们试看「用武行侠」类的唐人传奇内容,即可明了武侠小说之原型要素殆已包罗其中:
一、行侠仗义必以「武」;它包括一切超能力的武技,可以止戈(如〈红线〉),可以救人(如〈昆仑奴〉、〈车中女子〉),可以摘奸发伏(如〈义侠〉、〈田膨郎〉),可以为民除害(如〈懒残〉、〈韦自东〉)──武与侠乃形成有机的结合,二者不再孤立存在。
二、特别渲染方外人的神奇本领;而所述佛、道两家弟子之玄门绝技或秘术,均非世俗所能想象(如〈红线〉、〈懒残〉)──后世武侠小说每喜为玄门奇人张目,胎息在此。
三、仗剑护法与灵丹妙用;这在以「剑仙」除魔卫道故事为主的武侠小说中,尤为显著,而实以裴铏〈韦自东〉为滥殇。盖古传采药炼丹(或修练神功)易遭魔扰,必须借助高人护法,方可成事;而灵丹妙药则有诸般神效,如驻颜、长生、增强功力等等──凡此,皆为后世武侠小说所宗,更进而发扬光大。
当然,若论唐人传奇中最具武侠典型的「侠之大者」,自推袁郊所撰〈红线〉;叙述侠女红线为解潞州节度使薛嵩之忧,而勇往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枕边盗盒示警的故事。传中说她「夜漏三时,往返七百里;入危邦,经五六城」;而归来时彷佛「晓角吟风,一叶坠露」,洵可谓神乎其技;然却一无杀伤,十足体现仁侠精神。结果正如所云:「两地保其城池,万人全其性命;使乱臣知惧,烈士安谋!」故此「红线盗盒」千古传诵,令人赞叹不已。
文言武侠由盛而衰之渐变
惟唐人传奇树立了文言「武侠」的典型之后,经五代至宋,却并无任何发展,反而有衰落之势。在现存的传世之作中,除王定保所撰〈胡证〉、〈宣慈寺门子〉及孙光宪所撰〈荆十三娘〉等篇,尚能表彰武侠精神而外;余如吴淑《江淮异人录》二卷所收〈李胜〉、〈聂师道〉、〈张训妻〉、〈洪州书生〉与洪迈《夷坚志》所收〈花月新闻〉、〈解洵娶妇〉、〈郭伦观灯〉、〈侠妇人〉、〈八段锦〉诸篇,或有武无侠,或有侠不武,甚至以细故杀人者亦屡见不鲜;惟〈郭伦观灯〉用武行侠,彰明较着。
其次,明人王世贞伪托段成式所编《剑侠传》四卷,则收宋人作品十六篇,大体仍模仿唐人传奇笔意,率由旧章。故周树人《中国小说史略》慨谓:「宋一代文人之为志怪,既平实而乏文彩;其传奇,又多托往事而避近闻。拟古且远不逮,更无独创之可言矣。」
然而自宋以降,文言武侠作品走势虽衰,明、清两代仍有不少这类仿唐传奇小说存在。如《剑侠传》之继起者有乔吉《续剑侠传》、徐广《三侠传》、邹之麟《女侠传》等;从此,飞剑乘空之说甚嚣尘上,亦风行一时。
此外,明人武侠传奇之文情较可观者尚有李昌祺〈青城舞剑录〉、宋濂〈秦士录〉、宋懋澄〈刘东山〉、徐士俊〈汪十四传〉及乐宫谱〈毛生〉等篇。至于清人武侠传奇则今存本甚伙,撮其要者如蒲松龄的〈侠女〉、〈武技〉、〈红玉〉(收入《聊斋志异》);王士祯的〈剑侠〉、〈女侠〉(收入《池北偶谈》);袁枚的〈三姑娘〉、〈好冷风〉(收入《新齐谐》);毛祥麟的〈南海生〉、〈褚复生〉(收入《墨余录》)以及李渔〈秦淮健儿传〉、钮琇〈云娘〉、乐钧〈葛衣人〉、许仲元〈陶先生〉、沈起凤〈恶饯〉等篇,但亦不脱唐人传奇之流风遗韵。
复次,在《清朝野史大观》的述异、遗闻、轶事中,亦多武侠传奇;但凡近世知名的江南八侠、大刀王五、霍元甲等人物事迹,悉在其内。值得注意的是,自从宋初洪迈撰《八段锦》首揭气功名称及师承来历以后,有明一代竟无赓续者;而入清季却逐渐蔚为风气。如蒲松龄〈武技〉、〈铁布衫法〉之少林派;许仲元〈陶先生〉之内、外家;沉起凤〈恶饯〉之内、外功;采蘅子〈武技三则〉之软、硬功;毛祥麟〈褚复生〉之神功;以及《清朝野史大观》藉峨眉僧故事而评述内家正宗拳法源流、传承等等。凡此,均与宋、明文人祖述唐人传奇之剑侠神技大异其趣。迨及清末林纾撰《技击余闻》一书,可谓文言武侠小说压卷之作;嗣后此类作品寥若晨星,终致绝迹人间。白话武侠始自「说公案」
一言以蔽之,武侠文学自唐代发微,入宋后分为两支发展:一为「传奇体」,即文言小说,已如上述;一为「话本」,即白话小说,则与后世武侠小说关系尤大。此因唐宋传奇多出于文人学士之手,皆为古典文言,笔墨简洁,未能雅俗共赏;而「话本」实系宋以前市井中「说话人」(以说书为专业者)的故事本子──初受佛经讲唱「变文」之影响,再经宋人以民间俚语著书──因其文字浅显易懂,故又称为「平话」。
按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吴自牧《梦粱录》、灌园耐得翁《都城纪胜》都有提及当时汴京「说话」伎艺之盛。其中耐得翁曾分南宋小说为三类:「一者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皆是搏拳、提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说铁骑儿,谓士马金鼓之事。」与吴自牧说法略同。至「话本」小说大典,引吭发变征之声;音虽稍下,却甚通俗,妇孺俱解,遂广为流传。如〈杨温拦路虎传〉、〈杨谦之客舫遇侠僧〉、〈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万秀娘仇报山亭儿〉、〈郑节使立功神臂弓〉等,皆属于「说公案」一类白话小说,而饶有武侠之意味。特以〈杨温拦路虎传〉描写杨温与李贵对打,逐招交代,并采用内行术语,殆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遭。
『柒』 武侠小说怎么写,列出提纲
开始写小说要先在大纲列出以下:
1、文笔2、故事(要有新意)3、世界观4、宣传5、选材6、角色设定(角色设定不要大众化的主角脸+主角光环) 作为新人写作缺一不可。
最后写出故事的大致发展
最后的结局设定
你要是对于世界观、情节方面想要收获建议可以来找我(私信QQ都成)
现在写小说的目的大概有二,其一是商业目的、其二是个人爱好。
后者很难被推广。因为其非专业性、和面向群体使之大受限制。
商业化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把小说写长,忍住无人关注时的寂寞。
而前者却存在太过庸俗的商业化缺点
需要注意的:
2、细节描写处理不够
3、人物描写加强
5、节奏掌握的不好
6、文笔有待提升
7、略有啰嗦
8、剧情过密集
9、铺垫太少
10、词不达意
要专注于心理描写和感情上的纠结感。
但不要陷入叙述停滞,那会让读者反感。
关于这方面,我首推的是金庸先生<鹿鼎记>思考和流畅简洁的文笔
奇幻里虚渊玄同志的《fate zero》内涵和情节
玄幻里已故的山口升老师的《零之使魔》更是穿越小说模板里标榜中的标榜
提醒你下,就像楼上说的,正统武侠小说是没多大发展的
因为无论怎么写都有一个金庸先生无法超越
最后解答站点问题
起点中文网和创世中文网都还不错
最常答这类问题了....
如果想写 可以网络hi我.....
『捌』 怎么写武侠小说
先看古龙、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各几本,找找感觉,还可以看黄易、温瑞版安等人的权魔幻武侠、穿越武侠。最后看看现在流行的网络文学,武侠味不重,奇幻味十足。都感觉不过瘾,就看日本的动漫,来寻找特别灵感。最后按照下面的基本套路:
1、读者是男人,则男主角一定要建后宫,女主角一定要纯情。百合例外。
2、读者是女人,则女主角一定要建后宫,男主角一定要专一(对女主角专一)。BL例外。
3、武功,开始如果张扬,很快要碰点挫折,认识自己是井底之蛙,然后有奇遇,一两年时间练成绝世武功。接下来一边行侠仗义,一边快意恩仇,偶尔被朋友背叛,被亲人出卖,遇到天大的难题,最后还是一一克服。然后是完美结局。觉得太俗套,就安排一个谁也打不过的大魔王(例如乔峰面对的是自己是自己也痛恨的契丹人还是大坏蛋的儿子这个血统的魔王),然后壮烈牺牲。或者为爱情牺牲。总之彻底悲剧。这就是喜剧套路与悲剧套路。
『玖』 古代武侠小说的写作
开始写小说前先把故事情节想好,然后把材料凑齐
开头一定要写的有吸引力, 不然很少人会把时间浪费在一部没什么名气的作者写的书上。
情节上不能一直平平淡淡, 亦不能一直是高潮迭起,
主角不能一出现就是无敌与天下, 最好是一步一步的提升,带着读者一起,
金老的小说里的武功是一步一步的提升只要你肯下工夫,还有就是得奇遇。
黄老的小说里的武功讲究天分,你有天分你就能成为一个高手,要是没有天分那么对不起你就只能作一个平凡人了。
好好想想你要走哪个提升武功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