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小说有什么缺点

龚妍歌
龚妍歌
发布于 阅读量 905
金庸武侠小说有什么缺点

A. 金庸武侠小说有哪些硬伤

鹿鼎记,开头太文学,虎头蛇尾,武侠不精彩,情节平淡让人想睡觉;天龙八部,总是心头一热推动剧情,有些生硬。鹿鼎记,开头太文学,虎头蛇尾,武侠不精彩,情节平淡让人想睡觉;天龙八部,总是心头一热推动剧情,有些生硬。

B. 金庸武侠小说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金庸写的情都是很合乎常理的感情,又不够超脱,没有一股真正的胸襟和英雄气概。唯一看似够英雄的,就是赵半山和苗人凤,但是,却还是没什么底蕴,少了些英雄事迹做陪衬。萧峰就是一个屠夫,又有何英雄可言。

C. 金庸武侠小说到底哪儿不好

金庸武侠要说瑕疵,不是没有,但基本构不成所谓的真正的缺点,金庸小说代表了中国人一贯的一种梦想(成人童话设定),他也展示了中国文化的一方面,甚至对一些封建礼教进行驳斥,虽然里面还有一些糟粕(比如杀全家灭门的【正义】之举(当然不会是主角),比如滥杀无辜(当然这也不是主角所为,韦小宝除外),比如不尊重历史),但毕竟是小说,作者从来没把小说里的内容作为正确的价值观标榜给读者,作者完全可以说【我这么说又没说这样一定是对的啊!】
没错!福楼拜写《包法利夫人》可不是让你去出轨,也没说出轨是对的!

金庸小说在我看来,没什么大不好的,不过有人说,金庸把武侠写完了,写光了。
这么说,以前就有人这么说过,
然后,古龙给了这些人第一个巴掌
孙晓给了这些人第二个巴掌

先不管他们写的好还是坏,我只知道,古龙和孙晓在真正意义上脱离了金庸的范畴

D. 金庸小说的局限性

文学形式在某种意义上即写作传统,通常包括文学创作中常规手法的体系和与此相连的读者的视野期待。目前通俗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形式问题的解决者中的集大成者,恰恰不是别人,而是金庸。
首先,金庸小说作为武侠小说,它承袭了武侠小说这一文类的特点,即金庸在创作过程中保持了武侠小说复杂的文学、文化、社会、历史内涵,典型的创作了繁复多变的武侠文学。武侠小说在旧中国小说里是文学流派的一个大的分支,它与传统小说一样也是由评话、弹词、说书等演变而来的。在内容方面,与武侠有关联的单四大名著中就牵扯到三部;在形式方面,新派武侠小说与旧派武侠小说并没有多大区别,江湖恩怨、门派斗争、武林纷争、男女爱恨、兄弟情义照例还是新派武侠常用的模式和显扬的主题,它的复杂变化反映在小说的思想上。正如金庸所说:“武侠小说所继承的,是中国传统小说的表现形式,就内容而言,武侠小说和《水浒传》差不了多少,当然写的好不好是一回事,但形式是中国的形式,是继承了中国小说的传统。”②所以,鲁迅在写《中国小说史略》时也得提到《七侠五义》和《儿女英雄传》,而鲁迅若再生,他也必须得提到金庸小说、古龙小说、梁羽生小说。一个真正的思想的巨人在评价文学作品时是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
其次,金庸小说袭用了旧小说在行文时夹用诗词、歌赋、联句,在回目中使用对联、诗词,在语言上使用白话、夹用韵文等特点。金庸在行文时很会玩“花样”,像元好问的《摸鱼儿》、丘处机的《无俗念》、岳飞的《满江红》、李白的《侠客行》等都运用得浑然天成,毫无斧凿之痕。金庸在回目上为了小说的古典意境所做的装潢更是心机用尽,他在1978年10月《天龙八部》修订本的后记中写道:“曾学柏梁体而写了四十句古体诗,作为《倚天屠龙记》的回目,在本书中学填了五首词作回目。”③他还颇费周章的在先祖查慎行的七律中选了五十行对句作为《鹿鼎记》的回目。不过,金庸也在几本书中没有坚持这种通俗文学固有的思维惯性,殊为恨事。尽管如此,金庸在回目上的成就还是鹤立鸡群,试看《天龙八部》四十一——五十回的回目:“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老鹰小丑/岂堪一击/胜之不武/王霸雄图/血海深仇/尽归尘土/念枉求美眷/良缘安在/枯井底/污泥处/酒罢问君三语/为谁开/茶花满路/王孙落魄/怎生消得/杨枝玉霞/敝履荣华/浮云生死/此身何惧/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这一曲气吞万里如虎的《水龙吟》于细微处峰回路转,英雄侠义与儿女情长互为映衬,真是“虎啸龙吟,挽巢鸾凤,剑气碧烟横!”④
再次,金庸小说潜移默化的借鉴了一些中国式的传统手法,如说书艺术、插科打诨角色的引入、全知叙述和次知叙述的运用、戏剧舞台的架设、假全知状态下的视觉与心觉的堂皇运用等。如在人物的塑造上,金庸依靠视觉与心觉的运用,半明半暗地描写人物和事件在客观视觉中留下的意味深长的空白点,轻易地迷惑住了读者,加上精细的心理刻画,终使岳不群成为武侠小说史上最成功的“虚伪家”。又如周伯通、桃谷六仙、岳老三、华山二老等插科打诨一类角色的引入,更令金庸小说锦上添花,对于减低小说的沉闷气氛大有裨益。李渔的《闲情偶寄》就说了“插科打诨、填词之末技也。然欲雅俗同欢、智愚共赏,则当全在此处留神。文字佳、情节佳,而科诨不佳,非特俗人怕看,即雅人韵士,亦有瞌睡之时。作传奇者,全要善驱睡魔,睡魔一至,则后乎此者虽有《均天》之乐,《霓裳羽衣》之舞,皆付之不见不闻,如对尼人作揖,土佛谈经矣。”⑤但即使是如此“末技”,也是多少文人梦寐难求的啊!
到了这里,真相才清晰起来:中国形式的写作传统处于作品中整体艺术构架中较符合传统欣赏习惯,较易为大众所感知的位置,它们较早地随着说书、评话、弹词等艺术形式深入民间,成为影响读者审美心理的重要因素。类型化或程式化的写作传统也并不意味着贬义,还有可能是某些艺术形式的重要特征的中性表述,只有“胸中大有丘壑”的“装载家”才是最后的赢家。优秀的作家总是会想方设法去丰富作品的内涵和艺术表现手法,如锤炼语言、增添新的类型或亚类型、将中西相形式结合等等。而金庸小说的成功也就在于它大俗大雅,至幻至真,超越俗雅,充分的继承了中国传统形式的衣钵,发扬了其武侠小说的特质,成为了20世纪最中国形式的小说。金庸是矛盾的,但这并不一定是缺陷,一个真正意义的作家总是生活在矛盾中并探索着人间百态。

王朔先生在《我看金庸》里曾引言道:“金庸小说的文字有一种速度感。”又说“老金从语言到立意基本没脱旧白话小说的俗套。”⑥这是比较中肯的说法,金庸的语言的确有速度感,是白话小说,很俗,而这也恰恰是金庸语言的长处。只是,王朔用金庸的优点或长处去批评金庸,孔门卖文之际未免有点贻笑方家的味道。
金庸的语言可以用“行云流水,平中见奇”一言以蔽之。金庸在行文时常会引用一些古典诗词,并运用的极富韵味,但其语言的主要魅力不在于此。金庸的语言通俗,浅显,流畅,灵活生动,没有难认的字,难懂的词和艰涩的句子,语言的动作性强,极善构筑戏剧性场面,具有一种令读者忘记或忽略文字的速度感。读金庸小说时,迎面而来的是古朴、苍劲的感觉,初看似乎语不惊人,但愈展开愈魅力无穷。金庸总是试图在作品中不说而又说点什么,那意境的升华令人如饮佳酿,读者于微醉之间已无形之中进行了一场灵魂的“加冕”。毋庸置疑,金庸的笔是灵动而又厚重的,但也诚如陈墨所言:“金庸小说的语言,之所以看起来没有什么突出的特殊,那是因为作者并不追求风格的单一性,而是进行不同方式的叙述探索,不断改进和创造自己的叙述方式及语言风格,同时不断地拓展语言的疆域,丰富小说的形式美感。”⑦如其为郭芙设计的一系列语言就不仅把她的尖酸、刻薄、娇气表现了出来,还把她对杨过既爱且恨的女人心态体现得淋漓尽致。试看《神雕侠侣》三十九回《大战襄阳》里对郭芙的描写:“郭芙一呆,儿时的种种往事,霎时之间如电光石火般在心头一闪而过:‘我难道讨厌他么?武氏兄弟一直拼命来讨我的喜欢,可是他却从来不理我。只要他稍为顺着我一点儿,我便为他死了,也所甘愿。我为甚么老是这般没来由的恨他?只因我暗暗想着他,念着他,但他竟没半点将我放在心上?’……二十年来,她一直不明白自己的心事,每一念及杨过,总是将他当作了对头,实则内心深处,对他的眷念关注,固非言语所能形容。可是不但杨过丝毫没明白她的心事,连她自己也不明白。此刻障在心头的恨恶一去,她才突然体会到,原来自己对他的关心竟是如此深切。”可以这么说,郭芙这个人物的刻画在金庸小说中是极具里程碑意义的,她的意义绝对不下于小龙女,李莫愁以及黄蓉,而大多数的读者却总是先入为主的把自己当成了杨过,而把郭芙当成了对头并对之无比痛恨,殊不知此举乃是入宝山而空回,买椟而还珠了。金庸小说就是这样:语言升华成性格,性格升华成命运,而命运反过来又影响语言,如此循循导之,步步深入。
金庸语言不仅借助白描和心理刻画,还常随心所欲地运用各种修饰手法。记忆犹新的是《雪山飞狐》中描写胡一刀夫妇的那句话:“这一男一女啊,打个比方,那就是貂蝉嫁给了张飞……”在这里,人物形象借助语言的勾勒而显得如鱼得水,它唤起的想像与联想让读者再也抹不去对这一对夫妻的记忆。金庸的语言还很幽默诙谐。从“老顽童”到“桃谷六仙”再到“韦小宝”,这些令人捧腹的人物使得小说此起彼伏,有滋有味。他们或是成为一种意义或思维的化身,或是成为小说重要情节或线索充实小说内容,或是与叙事角度和评点相结合,不但为金庸小说吸引了无数的读者,也为这个快节奏的世界注入了一股活力。
在故事创作中,几个事件可以同时发生,但是话语却必须把它们一件一件地叙述出来,即使是《天龙八部》这么一部气势恢宏、多头并进的作品也得如此。这就要提及语式中的讲述与描述。讲述与描述的区别体现在叙事角度、人称转换、叙事与故事的距离以及叙事态度上,“讲述是历时性的叙述,提供故事的来龙去脉,交代人物的过去以及有关信息”;而描述则“比较含蓄,多用客观或‘中性’的语调”,是“给定了场面的戏剧性的现时性的叙述型语式”⑧。讲述与描述的灵活运用在金庸小说中随处可见,如《倚天屠龙记》第二章《武当山顶松柏长》的最后一段写道:“张君宝其时年岁尚轻,也不敢断定自己的推测必对。他得觉远传授甚久,于这部九阳真经已记了十之五六,十余年间竟然内力大进,其后多读道藏,于道家练气之术更深有心得。某一日在山间闲游,仰望浮云,俯视流水,张君宝若有所悟,在洞中苦思七日七夜,猛地里豁然贯通,领会了武功中以柔克刚的至理,忍不住仰天长笑。”这是描述性的,后面又接着道:“这一番大笑,竟笑出了一位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大宗师。他以自悟的拳理、道家冲虚圆通之道和九阳真经中所载的内功相发明,创出了辉映后世、照耀千古的武当一派武功。后来北游宝鸣,见到三峰挺秀,卓立云海,于武学又有所悟,乃自号三丰,那便是中国武学史上不世出的奇人张三丰。”这又是讲述了。在这段话里,描述转换成讲述是不着痕迹的,细心的读者在阅读《袁崇焕评传》时肯定更会有这种感觉。

E. 金庸小说的缺陷都有哪些

一、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一些自相矛盾处。例如,许多重要人物的年龄都有矛盾
,如郭靖、黄蓉、段誉、慕容复等人的年龄。还有一些前后事件也有矛盾的地方。
二、有关历史和民俗方面的问题。金庸被誉为在文史和民俗方面有甚深的造诣
,但在他的小说中也有不少在这方面不够准确、甚至是出错的现象。
三、为了制造奇幻的情节,不顾人物性格发展,不顾情节发展的合理性,不顾
人物的心理活动的真实性。这类现象在别的武侠小说中是相当多的。一般说来,金
庸还是比较注意人物性格的描写的,但在他的小说中这一类现象仍然是有一些的。
四、一些和一般的评论不同的意见。这里所说的一般的评论,主要是指包括金
庸的好友倪匡在内的,港台的所谓“金学家”们所作的。近来内地的一些对金庸小
说的评论也急追直上力金庸小说的谀美大有超过港台“金学家”们之势。这部分内
容并不属于金庸小说本身的缺陷。
2
以下文章是综合网络上的一些看法。
(1)喜欢一个人,喜欢一本书,不是只是盲目的说他(它)如何好,也要知道他(它)有那些不足之处,固作此篇。看了许多别人对金庸的评价,所以不免受了他们的影响,甚至有抄袭的嫌疑,不过想起一位哲人说过:已经消化了的东西,就是你自己的。也就释然。
一、总体构思模式化、公式化。如在《笑傲江湖》中,分为五岳各派、少林、武当、日月神教八派,继而衍生出他们之间的恩怨情仇。八派之间的矛盾并非来自现实生活的矛盾,而是作者杜撰的。以金庸之才,如进行纯文学创作,未尝不能成为中国的巴尔扎克。但他却选择了本身有严重缺陷的武侠小说,任金庸有天大的本领,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金庸任是妙笔生花,也不过是“带着枷锁跳舞”。
二、脱离现实。有人说金庸是浪漫主义,然而,浪漫则已,却浪漫的不够彻底。以金庸之才华,何不来个彻底浪漫,创造一部新时代的《西游记》?有人说金庸是魔幻现实主义,“魔幻”有之,“现实”却未必。即使有那么一丁点儿现实,也在虚无缥缈的魔幻宝瓶里化为血水了。
三、融武侠与历史于一体,是金庸小说的特色,却也有以假乱真的副作用。金庸这种亦真亦假、虚实交织的信史写法,完全是对历史的歪曲,误导读者这个副作用,比这种写法的正作用要大得多。
四、情节重复、罗嗦。任金庸不断的变换时间、变换地点、变换人物、变换兵器,也摆脱不了重复与罗嗦。繁冗拖沓的打斗场面,一次次的出现,即使小学生也知道这样写不对。其实,《明报》之所以经久不衰,全靠金庸小说来装饰门面,小说可以带来金钱,金庸当然明白写长的好处,为了金钱,金庸背叛了自己的才华。
五、杀人、血腥的打斗、拉帮结派,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我们不要求小说成为生活教科书,但小说家却应该考虑小说带来的社会影响、社会效应。
六、小说创作违背意愿,创作态度不严肃。创作是一件庄严而神圣的事情,可是金庸却请人代笔。《天龙八部》请倪匡写了一部分是人尽皆知。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创作思路,而当倪匡把“阿紫的眼睛弄瞎了之后”,金庸运用自己驾御文字的能力,竟顺着写了下去!这在文坛形成一股不良之风,金庸如此不严肃,非大家之风范。金庸背叛了文学。
七、哗众取宠。众所周知,《神雕侠侣》最好的结局,莫过欲让龙杨二人终生思念却不得相见,这一点金庸也提到过。但为了《明报》的销路,金庸不得不顺从大众心理,闹个皆大欢喜。文学不是闹剧,金庸此举,让人鄙夷。
我一直认为,广为人诟病的金庸书里的不科学,其实都是些先入为主傲慢的想当然。
金书里多有小概率事件的传奇,却没有不可能事件的意淫。我其实有个小方法,金书的缺陷,其实看金庸自己的态度就知道了,也就是新修版对三联版改动的方向。(改动的方向,改动的方向……)所以我认为,金庸的局限,最大问题之一就在于为了保证通俗,多多少少不敢把主角(很多前期作品的主要角色)置于真正的道德困境和人生陷阱里。
大概是常说的主角光环的意思,但是没有批评意。因为主角其实也遇到了不少难题,也没有无概率事件发生过。故而金书里配角作为作者更能自由支配的载体,比主角多了不少的悲剧与困境,而作者并不是为了衬托主角才写得这么惨,他们往往都各自丰富着,寄托了很多感情。而主角的困苦,就算有,也是一笔带过,绝不多写,不给读者太多时间代入。
所以《射雕英雄传》里郭靖困惑时,立马有母亲来自刎明志,有师傅以身作则;
比如《连城诀》里困在雪谷时,偏偏就主角有食物,金庸把人性的实验放在配角上,主角是读者要代入的,他不太敢动;比如《天龙八部》,一个乔峰的困局,要用喜剧性的二个兄弟来冲淡,而段誉虚竹也有心理困境的,却写得极隐晦,粗读绝读不出来,只有个神仙美眷美满结局的模糊概念;
比如《笑傲江湖》令狐冲经历的人性险恶绝不弱于林平之,但是令狐冲经历的这部分却不能写得明显了,只有些简短的概述和惊鸿一瞥的念头;《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的人物性格极丰富,却只有在情爱上的困境敢写一些(已被骂成渣男),其他的都不怎么敢写;《神雕侠侣》的过神心理很值得赏析(正正邪邪),但很多人粗读多半觉得杨过一直正义而讨厌黄蓉等。三联版里,也只有个韦小宝,封顶之作,才敢真正地去多写一些心理。然而在《鹿鼎记》的后记,金庸这么说:“这篇小说在报上刊载时,不断有读者写信来问:“《鹿鼎记》是不是别人代写的?”因为他们发觉,这与我过去的作品有很大不同。其实这当然完全是我自己写的。
很感谢读者们对我的宠爱和纵容,当他们不喜欢我某一部作品或某一个段落时,就断定:“这是别人代写的。”将好评保留给我自己,将不满推给某一位心目中的“代笔人”。有些读者不满《鹿鼎记》,为了主角韦小宝的品德,与一般的价值观念太过违反。武侠小说的读者习惯于将自己代入书中的英雄,然而韦小宝是不能代入的。在这方面,剥夺了某些读者的若干乐趣,我感到抱歉。”往下为私货:后来,世纪新修版时,金庸早已过天命之年。所以不再顾及读者,他将段誉虚竹的困局写明了些,王语嫣是心魔最后离开了他,他自己也出了家,虚竹的婚姻和门派可能都会困难重重;
所以袁承志爱的是阿九,但是要遵守信义,要一辈子守着青青;所以张无忌其实并没有完全选定赵敏,谁推动的力大,他便最“爱”谁,实际上一个都放不下……但是说金庸老糊涂了的言论纷至沓来。事实上,这些改动还不够好,金庸自己也不满意,但是阻挠声也多。当然阻挠的理由很多,有些也很有道理。面对阻挠和类型限制和本身笔力,金庸最后也折中了,也恰好体现在《鹿鼎记》新修版放过了韦小宝,最后没有改动结局让他家破人亡。
金庸自称有两个原因,一来在于韦小宝那样的人不会输的。第二个原因原话不记得了,用我的话说,是因为要表现的在于一群人一个时代,主角给读者代入就好了,不必要改动一个人。出新修版时,金庸说再十年,也就是94岁后年时,还要再改小说。不考虑是不是真的,我还是挺期待的。
武侠,古有七侠五义,薛刚反唐,说唐,说岳之类,今有梁羽生,金庸也。武打加爱情点缀,再加 故事离奇,能飞檐走壁,功夫高深莫测,什么蔡花宝典,少林功夫,武当之类,关键地方,且听下回分解。娱乐型,地摊上种类繁多,可以批量生产,看过了什么没留下。国外也有,什么侠盗之类……
金轮死后,中原武林盛况空前!杨过,郭靖,黄药师,周伯通,南帝,等等。为什么不能直驱蒙古包,将那些个啥尽数干掉,而要一面喊爱国,一面云游四方,死等鞑子来改襄阳,以全郭靖忠义之名?幻想小说与历史结合太紧,常出现如此悖论,没办法的事。
其实最大的问题就是老老实实练武功,一辈子都不会有进步
最好,无论怎么评论,都是小说而已,本身就是假的。

F. 金庸小说缺点

金庸小说的缺点。
1.“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些道理在金庸小说中是看不到的,或者说看到的只有反例。 段誉短短数年就集六脉神剑、凌波微步、北溟神功以及超强内力与一身。虚竹几乎和段誉一样,运气奇好。萧峰的机缘相比就差了,虽能学得丐帮、少林两家之长,主要还是靠自身的努力。谢烟客本想害死石破天,阴差阳错造就了石破天的古怪内力,又遇上十八泥偶、毒酒等等,变成天下第一。张无忌偶然得到九阳神功、偶然得到乾坤大挪移,圣火令、太极拳剑等等,武功突飞猛进。
2.在小说中,许多武林大师的能力几乎达到近乎神妖的程度,而且金庸先生还着力虚构了“功力”的概念,“功力”可以积累,可以发散,可以传导,甚至可以窃夺。在小说里,越老“功力”积的就越多越深,他们有时像神仙,有时像妖魔。完全违背现实的物理和生理基础。
3. 金庸所虚构的武林世界,是一个非逻辑的世界,它对青少年心智的影响来看,它不利于青少年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青少年现代公民意识的建构。沉溺于这个与现代民主与法制社会格格不入的武林世界的青少年,很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显得思维混乱。

G. 谈谈金庸小说的不足之处

金庸是个很有野心的人,也是个很自负的人,我们可以看得出,从《书剑恩仇录》到《鹿鼎记》,陈家洛到韦小宝,他每一篇都在追求变化,虽说在细节和一些次要人物上有些重复的地方,但总的来讲是不存在重复的问题。 至于说“金庸笔下的侠与其说是武术家不如说是罪犯,每一门派即为一伙匪帮。他们为私人恩怨互相仇杀倒也罢了,最不能忍受的是给他们暴行戴上大帽子,好像私刑杀人这种事也有正义非正义之分,为了正义哪怕血流成河”,我们说金庸的小说是英雄传奇写作,表现的本就是与现实生活胡同的另一个世界的规则,你不能用现实社会的规则去衡量它,黑社会江湖本就是奉行赤裸裸的暴力原则,至于打打杀杀,这里借用弗洛依德的理论来说,人的两大本能是性本能和攻击暴力本能(我记得我小的时候一看到打仗的电影就来劲,比如《南征北战》啦什么的都看得津津有味,几乎所有的男孩恐怕都有个这样的特点),因此我们从流行文学和电视电影中可以看到,性和暴力永远是吸引人的主题。不管我们从理想主义的层面如何否定它,文学与道德无关,借用当代批评家评价新写实小说的一个批评术语:只表现,中止判断;何况,你从金庸的小说里真的只看到打打杀杀吗?金庸的武侠不是陈青云的小说。至于说金庸小说中没有政府和法治,是无政府主义的,一方面这是个想象的世界,满足我们的英雄欲望伟大欲望,另一方面这样的世界也并非不可能,比如社会秩序崩溃之后的乱世。 金庸不能评价过高和跟曹雪芹鲁迅等并列的理由 一:语言太粗糙;这一点我在大学以前我一直没有感觉到,相反我还觉得《鹿鼎记》的语言非常好,到我大学毕业以后看了大量的外国世界名著以后,我反过来再看金庸小说,我发现别的不说,妨碍我读下去的最大一个障碍就是语言问题,就象看了欧洲四大联赛无法忍受我们的甲A一样。这跟《红楼梦》的语言可以当散文读甚至当诗来品评就差异太大了,跟鲁迅的独特而让人印象深刻,连模仿鲁迅文体都很有味道相比,金庸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一个语言粗糙的作家(啊肯曾经写过《金庸笔下的江南意象》,老实说对这篇文章我是很不以为然的,金庸笔下的江南意象不咋样,对比一下柳永的《望海潮》就可以看得出来)要捧得太高恐怕比较困难。 二:商业写作和武侠写作本身的弱点。金庸写作的时候始终把读者装在脑子里,处处考虑读者趣味,有没有悬念,搞不搞笑,读者看不看得懂,结果趣味性传奇性导致的结果是虚拟的世界而且从当中看到的社会和人生也是虚拟的,由于金庸个人性格达观,也由于他以讲故事为主的写的是社会历史环境中的人,也由于他主体从作品中的退出,也由于他的反现代性和反西方性,因此他就没能表达现代性的个体困境和真实感受,我们从他的虚拟的童话世界中醒来之后倍感怅然,而一当我们从学校走进社会,一当我们丧失幻想,我们开始面对人生和社会的真相,我们就再也无法沉入不真实的幻想当中,我们就很难再看得进金庸小说,我跟我认识的所有爱好文学的朋友探讨过这个问题,目前还没发现例外。 我们成熟以后成年以后也不读安徒生童话也不读一千零一夜,我们当然无法否认这些作品是经典作品。但你肯定不会去阐释它不会在文学史教材上给它留太多位置,问题就在于它的精英性的空缺,金庸虽然做到了雅俗共赏,他的小说到底还只能是通俗小说,挤不进精英文学的殿堂(我这里并没有采用后现代的取消中心边缘精英大众的做法,我始终坚持现代性的精英立场)。由于非现代性,你在阐释金庸小说的时候你既无法应用现代文学批评理论也很难应用现代文学批评术语,民族大义这些东西都是很传统的东西。当然也不是一点现代性都没有,比如岳灵姗喜欢与岳不群相似的林平之而不喜欢令狐冲你可以用弗洛伊德的恋父情来进行精神分析批评和解释;郭靖对武功的怀疑你可以认为是工具与价值,知识与信仰的矛盾;欧阳锋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现代性追问倒是很有意思,但被他置入武侠语境和总体幽默语境之后,现代性被消解无余,反而造成了陌生化间离的反讽幽默效果。 三:综合性创造却非独创:“他是真好意思从别人的作品中拿人物,一个段誉为何不叫贾宝玉?若说老金还有什么创意,那就是把这情种活活写讨厌了,见一女的就是妹妹,一张嘴就惹祸。幸亏他前边还有个《水浒》,可以让他按着一百单八将的性格往他笔下那些妖魔鬼怪身上贴标签”,王朔的这个说法是没有错的,不仅段誉让人想起贾宝玉,而且黄药师无疑让人想起魏晋人物,比如他“非汤武而薄周孔”,而杨过的狂也并不新鲜,论语里面就有高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的楚狂接舆,而且还有李白这样的人物可以借鉴;至于乔峰无论如何就让人想起击筑而歌的高渐离,萧萧易水冷的荆柯,“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的大梁豪杰朱亥侯赢等人,一句话北地豪杰“燕赵慷慨悲歌之士”。韦小宝无论如何让人想起阿Q,还有对历史逐鹿和历代帝王尤其对文革毛泽东的形象借用;还有其他许多,不一一举例。 从情节上来看,模仿之处也很多,比如铁胆周仲英掌毙独子的情节无论如何会让人想起梅里美的小说;而从结构技巧上来说也不新鲜,从他比较讲究技巧的《飞狐外传》来看,也会让人想起《蝴蝶梦》的写法,其中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讲述也不新鲜。还有对历史的概括,尤其《笑傲江湖》和鹿鼎记》二书,说深刻只能用传统的眼光来看,有《史记》在前,有李宗吾的《厚黑学》在前,有梁启超鲁迅的小说杂文对历史文化对国民性的批判在前,那还有什么新鲜的呢?对一个智力稍微好一点的人来说,这些道理还有什么新鲜的?我们不仅在历史著作中可以看出这些道理,在现代中国社会中自己也可以体会出来。而且《天龙八部》等又是佛学观念的演绎,我在金庸小说里面可以看到儒佛道看到历史,就是看不到金庸自己的东西,所以金庸虽然无所不包,索然博大却不精深,虽然综合创新却非横空出世的独创,没有对历史人生人性的新的发现。就象吴祖缃说钱钟书:“你的《管锥编》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你自己!”四:写女性和爱情的全面失败:我们说在传统意义上的小说中,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女性和爱情写得成功与否,至为关键,金庸写不好爱情和女性的原因在于,一是他的语言的粗糙,而且从他的语言特征来看本非以文采见长,他与古龙的区别在语言风格上有点象本色派的关汉卿和文采派的王实甫的区别。我们说美丽的女性美丽的爱情要用美丽的语言来表达,金庸的本色的语言极不适合写女性和爱情。而且女性以及恋爱中的微妙复杂的心理也需要作者本人细腻的感觉力需要作者是至情至性的人多少还是有唯美气质的人,而达观智性的情感粗糙的金庸适合写历史写出道理适合旁观人性却不适合写爱情适合营造美丽朦胧的感觉氛围。比较起来他写女性就比古龙差得太远了。我把女人分为纯情,风情骚情三种类类型,金庸勉强能写好的是纯情型的少女,至于后两种类型,比如林诗音和林仙儿这种类型的金庸是不可能写得出来也不可能写好的。尤其体现在专门写情的《神雕侠侣》一书,完全是失败,一方面是他写爱情的失败,一方面是杨过这个狂的人物的失败,几乎可以说是金庸所有小说里最差的。 五:从金学著作的低劣反观原著的水准:我几乎不看金庸研究著作,因为实在太糟糕,根本看不下去,问题出在哪里?倒并不是说研究者水平低下,肯定也不会高,从他去研究金庸这点来看(做金学和钱学研究的人你都不要高估他的智商)就可以明白。但更重要的在于原著本就没有什么高度本就不值得研究,你再一阐释,那就更肤浅了,相反,我看阐释鲁迅的著作却百看不厌,研究金庸的陈墨严肃家炎无论如何无法跟钱理群比,因为金庸无法跟鲁迅比。其实从才华上来讲,钱理群非常平庸。 六: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金庸为了照顾读者的文学历史等知识修养,把一切问题反复解释说得透透彻彻,我在中学的时候水平有限,感觉不到这个问题。现在看来,照顾读者从审美上又带来问题,我们说中国传统诗词都讲究意在言外,绘画讲究留白,海明威有冰山理论,而现代德裹国伊瑟尔英伽登等人的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则强调不确定性和留下空白,强调应该给读者留下索解和想象的空间,由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学识个性进行体验想象补充完成作品的具体化创造,作者不应该笔无藏锋。从这个角度来讲,金庸与鲁迅的差距又比较大。 七::作品的非批判性:当然,我们说文学不是道德批判,有些人强调只表现不判断。但真正伟大的作品不应该终止判断。比如红楼梦如果不对当时的主流价值观念甚至儒佛道都进行否定性批判的话,他能创造出一个独特的文学世界吗?还有这样的价值吗?那种对现有价值观念不进行批判的作品意义和价值终究有限的。看看三言二拍就可以明白。所以有人(比如岳彤)指责武侠小说的问题并非没有道理。金庸太照顾读者,太爱传统,以至于毒品都给读者吃。举个例子,我们看〈阿Q正传〉的阅读感受,先是嘲笑他,渐渐得嘲笑我们自己,甚至于笑不出来了。而看〈鹿鼎记〉的感觉就不一样,金庸显然非常喜欢韦小宝。读者也是越看越爱,甚至在心理和观念上喜欢和接受这样一个人物,效果是非常坏的。我就清楚的记得我们寝室有个金庸迷看了〈鹿鼎记〉从语言和性格特征上仿佛自己都变成了韦小宝,王朔的小说也有这样的坏效果,人们看了不是批判而是接受学习和模仿语言人格,而这样的小流氓就象癌细胞一样是会败坏社会的。文学影响人的能力如此之强,我们对这种影响不能不批判。也许金庸自己是想批判的,但我从作品中看不到这一点。 八:无法获得世界性:有些人写作的时候不考虑读者,不管是本国的读者还是外国的读者,有些人专门为世界写作,写的时候就考虑了翻译,比如米兰·昆德来,有些人专为本民族写作,比如金庸。他把中国传统的地方性的一切文化资源都用上了,尤其是表层具体的文化符号。这样金庸就绝对无法获得世界性。虽然他自己不在乎这一点,虽然我们反对西方中心,但不能为世界所接受说明作者在普遍人性把握上有缺陷,或者说因为中国人太不具备普遍人性。金庸自己说,如果拿五部作品出来,他不如大仲马,而如果比十五部,他比大仲马强,但那只是中国人的感觉,汉语读者的感觉,一个法国人能象我们喜欢〈三个火枪手〉和〈基督山伯爵〉那样喜欢金庸的〈鹿鼎记〉和〈笑傲江湖〉吗?我表示怀疑。最后说一句,从原创性来讲,金庸实在不如古龙。 当然,以上评价对金庸未免太苛刻,有点象一个人矮小就嫌他不够高,高了你又嫌他不够矮小,感性你嫌他不够理性,真要理性你有怪他不够感性,而有些缺点本来就是伴随优点而来的。一个人具有了其中一点就无法再有另一点,只是有些人把金庸太得太过,所以也就对他酷评一番。我个人倒对金庸始终佩服得很! 那么如果要在中国小说史上来给金庸一个地位的话,他该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呢?由于中国小说不如西方小说那样发达,有那么多经典,本来无法跟精英文学相提并论的金庸却超过了许多拙劣的精英文学作家,我个人认为,在中国小说史上,到目前为止,金庸可以排在曹雪芹和鲁迅之后排在第三位。但如果以后有更多的精英文学佳作出来,他的座次还得往后靠!他的受欢迎从侧面也反应了一帮精英文学作家的无能。

H. 你认为金庸的小说有哪些缺点

文采不敢恭维历史不及格

I. 金庸小说的不足之处

金庸小说作为现当代武侠小说的代表,在继承传统武侠小说的过程中,既有突出的成就,但也有一定的缺憾。具体表现为:
一、反封建却又存在男权主义倾向:从小说主体内容上看,金庸是具有现代意识的,是反封建的。他主张个性解放、男女平等,反对重男轻女、男尊女卑。但在小说情节这样设计只是因为男性是武侠文学中的中心,而女性只能像磁石一样围绕在男性周围,即所谓的夫唱妇随。在提倡男女平等的今天,这显然是一种隐藏的男权主义观念,并没有逃脱传统武侠小说的藩篱。
二、关注社会民生却又远离社会现实:与传统武侠小说整体比较,金庸小说更加关注社会民生。作者笔下的英雄人物为国为民,不惧艰险,悲天悯人,大义凛然,其高尚精神不由不令读者无声赞叹。但与《水浒》等古典小说比较,金庸小说无论是在反映社会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在人物命运的安排和设计上,都与社会现实相悖,显得不足。
三、崇尚自由超脱却又与市场和商业性紧密联系:武侠小说太注重商业考虑和读者好恶这一缺点一直被诟病,金庸武侠小说当然也免不了这个俗。
虽然金庸小说存在着一些缺憾,但是瑕不掩瑜。

J. 金庸小说有什么特点

金庸小说的承袭了武侠小说这一文类的特点,它保持了武侠小说复杂的文学、文化、社会、历史内涵,典型的创作了繁复多变的武侠文学,并袭用了旧小说在行文时夹用诗词、歌赋、联句,在回目中使用对联、诗词,在语言上使用白话、夹用韵文等特点。它借鉴了一些中国式的传统手法,如说书艺术、插科打诨角色的引入、全知叙述和次知叙述的运用、戏剧舞台的架设、假全知状态下的视觉与心觉的堂皇运用等。而其超凡的功力在于他通过浪漫叙事构造的侠谱。杰出的武侠小说家,写武侠,写出的是人世的众生相;敏锐的读者,读武侠,读出的是人间的沧桑和百态。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龚妍歌在2023-06-25 10:23:12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xianxiawen/332491.html


上一篇:主角方什么的玄幻小说
下一篇:反派类型的玄幻小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