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台北人好看吗

孔春晖
孔春晖
发布于 阅读量 602
小说台北人好看吗

㈠ 有没有看过白先勇的《台北人》啊求感想/书评/推荐等等

小说中所谓“台北人”,实质上是沦落台北的大陆客。“客们”朝思暮想远在大陆的亲人,怀恋往日的辉煌与风光,在今不如昔的对比中形成一股浓郁的独特的“大陆情结”。白先勇的“台北人”较集中地体现了

这种有异于以往文学主题的情结。
《台北人》之人物,可以说囊括了台北都市社会之各阶层:从年迈挺拔的儒将朴公(《梁父吟》)到退休了的女仆顺恩嫂(《思旧赋》),从上流社会的窦夫人(《游园惊梦》)到下流社会的“总司令”(《孤恋花》)。有知识分子,如《冬夜》之余嵚磊教授;有商人,如《花桥荣记》之老板娘;有帮佣工人,如《那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之王雄;有军队里的人,如《岁除》之赖鸣升;有社交界名女,如尹雪艳;有低级舞女,如金大班。这些“大”人物、“中”人物与“小”人物,来自中国大陆不同的省籍或都市(上海、南京、四川、湖南、桂林、北平等),他们贫富悬殊,行业各异,但没有一个不背负着一段沉重的、斩不断的往事。而这份“过去”,这份“记忆”,或多或少与中华民国成立到大陆沦陷那段“忧患重重的时代”,有直接的关系。

㈡ 白先勇短篇小说集《台北人》内收录了哪些文章

白先勇,广西桂林人,1937年生,幼年时曾居住桂林、南京、上海。1949年至香港,就读九龙塘小学及喇沙书院。1952年赴台湾,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在校期间,与同系同学王文兴、欧阳子、陈若曦、李欧梵、刘绍铭等人创办《现代文学》杂志,培养一代年轻作家,开创新文风,对文学贡献甚大。 1963年赴美就读艾奥瓦大学“作家工作室”,获创作硕士后执教于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部29年,现为荣休教授。
白氏长短篇小说有:《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孽子》,散文集有:《蓦然回首》、《明星咖啡馆》、《第六只手指》。并有多部作品改编为电影及舞台剧,已出版的剧本和电影脚本有:《游园惊梦二十年》、《玉卿嫂》、《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等。他的小说曾被译成英、法、德、意、荷、希伯来、日、韩等多种文字,在海内外拥有广大读者群。
白先勇的《台北人》,是一本深具复杂性的作品。此书由十四个短篇小说构成,写作技巧各篇不同,长短也相异,每篇都能独立存在,而称得上是一流的短篇小说。台北人》标志着白先勇小说的成熟期和高峰期,十四个短篇小说包含作者最优秀的代表作《游园惊梦》、《永远的尹雪艳》,集中描述了一个在今与昔、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的断层中挣扎的失根的中国人。十四个短篇由此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饱含历史与人生的沧桑,充满清醒和无奈的叹息。这种浓浓的历史感与作家圆熟的小说技巧、典雅流丽的行文风格交相辉映,构成了《台北人》永恒的魅力。
自序
台北人
永远的尹雪艳
一把青
岁除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
思旧赋
梁父吟
孤恋花
花桥荣记
秋思
满天里亮晶晶的星星
游园惊梦
冬夜
国葬

㈢ 分析白先勇的《台北人》的内涵意蕴和艺术特色

http://..com/question/78483514.html
网络知道 > 地区 > 台湾 > 台北市

白先勇 台北人 艺术特色和内涵意蕴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22-12-10 13:00
帮一下,谢谢
提问者: rongrongran - 试用期 一级
最佳答案
白先勇的《台北人》,这本书是亚洲百大小说排名第七的名作。我看了无数遍了,只觉得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不过看白先勇的小说要有基本的文学底子,至少语词上的流转要能接受。毕竟他还算是承接古典文学的作家。尤其他本人非常喜爱京戏,小说中常常利用京剧的引子或是引徵!若是不懂得的读者,或许会有雾里看花的感觉。
是1本深具复杂性的作品。此书由14个短篇小说构成,写作技巧各篇不同,长短也相异,每篇都能独立存在,而称得上是一流的短篇小说。但这十四篇聚合在一起,串联成一体,则效果遽然增加:不但小说之幅面变广,使我们看到社会之“众生相”,更重要的,由于主题命意之一再重复,与互相陪衬辅佐,使我们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作品之含义,并使我们得以一窥隐藏在作品内的作者之人生观与宇宙观。
就《台北人》的表面观之,我们发现这14个短篇里,主要角色有两大共同点:
1.他们都出身中国大陆,都是随著国民政府撤退来台湾这一小岛的。离开大陆时,他们或是年轻人,或是壮年人,而15、20年后在台湾,他们若非中年人,便是老年人。
2.他们都有过一段难忘的“过去”,而这“过去”之重负,直接影响到他们目前的现实生活。这两个共同点,便是将十四篇串联在一起的表层锁链。

然而,除此二点相共外,《台北人》之人物,可以说囊括了台北都市社会之各阶层:从年迈挺拔的儒将朴公(《梁父吟》)到退休了的女仆顺恩嫂(《思旧赋》),从上流社会的窦夫人(《游园惊梦》)到下流社会的“总司令”(《孤恋花》)。有知识分子,如《冬夜》之余钦磊教授;有商人,如《花桥荣记》之老板娘;有帮佣工人,如《那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之王雄;有军队里的人,如《岁除》之赖鸣升;有社交界名女,如尹雪艳;有低级舞女,如金大班。这些“大”人物,“中”人物与“小”人物,来自中国大陆不同的省籍或都市(上海、南京、四川、湖南、桂林、北平等),他们贫富悬殊,行业各异,但没有1个不背负著一段沉重的,斩不断的往事。而这份“过去”,这份“记忆”,或多或少与中华民国成立到迁台的那段“忧患重重的时代”,有直接的关系。
台北人这部小说,基本上就是用"今昔对比"这4个字来贯穿全书。最后再以游园惊梦,作1个大总结。这十几篇短篇里面,尤以游园惊梦用力最深,也被称为白先勇的压卷之作。这部短篇也被许多人称为中国短篇小说史上最精采的1篇杰作!我更喜欢的是,每篇最末尾那股淡淡的哀伤!
回答者:小桔灯 下岗盲流168 - 都司 六级 12-10 07:15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谢谢

㈣ 推荐几本好看的文学书籍

1、《追寻生命的意义》 作者:弗兰克尔
弗兰克尔是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本书第一部分叙述了弗兰克尔的集中营经历,第二部分阐述了他的“意义疗法”。本书不仅适合于心理学爱好者,也适合面临挑战希望寻找生活意义的人们。 2、《拖延心理学》
作者: [美]简·博克/ [美]莱诺拉·袁

你想要向拖延的恶习开刀吗?这两位加利福尼亚心理学家在她们治疗拖延者的实践中精准地捕捉到了拖延的根本原因。这本书可以帮助读者减轻拖延,更好地享受生活。 3、《梦的解析》 作者: [奥地利]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被誉为精神分析的第一名著。它通过对梦境的科学探索和解释,找破了几千年来人类对梦的无知、迷信和秘感,同时揭示了左右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潜意识的奥秘。不管你是否对心理学感兴趣,这本书都会带给你看待人的精神世界的一个新的视角。 4、《宽容》 作者: [美]房龙

在宽容与不宽容之间,宗教以血腥和仁慈维护着它几千年的统治,更迭变幻、不滞不流。从众神的黄昏到好奇的人,从宗教裁判所到新天堂,从耶稣基督到布鲁诺……历史席卷一切,也记忆一切。而在这一切之后,始终不离其左右,是利益抑或是人性?这是一部宗教的历史,一部宽容与不宽容的历史,也是一郜人性血腥与进步的历史。文图之间,《宽容》生动地再现了这一历史。 5、《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美]莫提默·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

你会阅读吗?莫提默·艾德勒告诉你,阅读并非那么简单。不懂阅读的人,初探阅读的人,读这本书可以少走冤枉路。对阅读有所体会的人,读这本书可以有更深的印证和领悟。本书介绍了阅读的三个层次,对每个层次都进行了细致的指导,是一本非常实用的读书用手册。

㈤ 台北人的作品评价

漂泊与还乡
《台北人》真实刻画了饱受悲欢离合的台湾移民群体的人生百态,作品描绘了漂泊、离散者对故园的无限追忆和他们在夹缝中的生存困境、身份认同的危机意识,以及青年一代未知的命运 。
《岁除》中的赖鸣升,当年为国民党军队长官,经历过无数的硝烟炮火,过台之后,却沦为“伙头夫”。在除夕夜的饭桌上,他一边激情万丈地豪饮着从前老部下赠送的金门高粱,回味起昔日国军生涯的光荣战绩和满腔热忱的爱国情怀;一边又黯然神伤地抱怨现如今潦倒境遇,“不过拿了我们医院一点锅巴去喂猪”,主管就“直起眼睛跟他打官腔”。如今已无人在意这位当年“挑起锅头跟着革命家”驰骋台儿庄战场的老英雄。《思旧赋》通过李宅两位老仆的对话,展现了今昔对比强烈的人世沧桑画面。旧日里李长官一家的日子过得轰轰烈烈风光无限,年年“在园子摆酒请客,赏牡丹花”。如今却早已家破人亡,空落成一个颓败破落的大公馆,徒留下早已旧病不起、欲遁空门的老爷,还有那从国外归来就精神异常,成日坐在园子中“淌着口水”,“捉着一把发了花的野草在逗玩”的少爷。《梁父吟》和《国葬》描绘了当你叱诧风云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与其部下们,赴台后宛如风中残烛的凄惨晚年。
白先勇以局外人的眼光来见证这段历史,这些国民党遗老们的故事,轰轰烈烈的发展轨迹和穷途末路的残酷结局,是如此震撼人心的凄凉
《台北人》中的人物都因为权力系统的衰败而逃亡迁徙,失去了成长的根基。白先勇笔下的人物出身、阶级纵有千差万别,却都是不行的被抛弃者、迷失的放逐者。这样,“台北人”不断地寻找现在与过去对话的可能性以及自我的精神根源。正因为如此,台北被漂流过海的大陆人不断地复制成记忆中的故园。现实中的两种生活形态,两种空间范畴,两种人生际遇的交错,使“台北人”在挣扎中或生存或毁灭。
大陆情结
作者没有选取政治视角,也没有采用历史的宏大叙事,而是以人为中心,紧紧抓住人的命运的大起大落,在人生际遇中寄托人生变迁的深沉感慨,表现“台北人”的“大陆情结”。作为现实主义文学,首先《台北人》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展现人生际遇的大起大落,在人生命运的感叹中回响着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历史脚步声。真实的历史事件既构成了故事情节的背景,也构成了人物描写的框架,为“大陆情结”的艺术审视和展现提供了生活依据。其次,《台北人》所描写的“台北人”不管是来自四川的、湖南的、广西的,还是来自上海的、南京的,都是以生活真实为基础的,都具有中国大陆人的音容笑貌、气质性格。他们的忆昔、思亲、怀乡、恋土、念旧之情,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理,具有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积淀。由于时间距离的拉开,历史变动已经淡化,命运感叹不再那么沉重,那种“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大陆情结”作为一种鲜明的中华民族的至情至性突现出来,这正是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体现。再次,象亲友聚会、除夕守岁,唱曲打牌,种花养草,以及“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门庭冷落、世事无常等细节描写,也都是经得起生活检验的。还有《台北人》贯穿着中国大陆五四以来所形成的启蒙主义、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红线,表现了作家直面人生、正视现实的责任和勇气。这一切都说明《台北人》是植根在现实生活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土垠中的文学奇葩!
宗教情绪
白先勇总是不自觉地带着宗教情绪进行他的文学选择和创作,短篇小说集《台北人》就是作家在这种情绪参与下精心模塑的结果。这里所说的宗教情绪并非实在意义上的宗教信仰,而是一种宗教的精神变体,即作家个体对于生命的宗教体验,将宗教情绪引入文学沉思,这使《台北人》在主题和创作构思等诸多方面与台湾同时期的乡愁文学作品产生差异,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
《台北人》中的悲剧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人对自身命运不可把握的悲剧。《台北人》中白先勇用佛教的宿命论观点解释人的命运,把人物的生存活动看成是孽海中的升沉。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形式“。
在《台北人》中,白先勇不厌其烦地重复着以悲伤的命运而告终的幸运儿和显赫人物的故事,展示他们由顺境到逆境的命运变迁,这种看起来有些模式化的悲剧范型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从这种不断的重复中我们隐隐约约感觉到作者的一种急于表达的欲望,他要将自己对历史和人生的认知传达给读者,告诉他们一个简单悲伤的道理:历史总在重演,但这种重演并非毫无意义,他们都遵循着某种神秘的必然法则。

㈥ 台北人这部小说集在今天有没有什么实用价值

具体的内容建议你参考网络文库。

㈦ 《台北人》在现当代文学中的地位

《台北人》为白先勇於1971年集结数篇1960年代於《现代文学》发表的14篇短篇小说而出版的单行本。各篇长短不同,写作技巧也相异,但题材皆关於1950年代从中国大陆来台湾的形形色色的人们以及他们的生活。部份篇章曾於1968年出版的《游园惊梦》中收录。

本书曾被译为包括英文在内的多国语言版本,其中的短篇故事也曾经被编成剧本於台湾、香港等地上演,也曾经拍成电影。

收录的短篇小说
永远的尹雪艳
一把青
岁除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
思旧赋
梁父吟
孤恋花
花桥荣记
秋思
满天裏亮晶晶的星星
游园惊梦
冬夜
国葬
参考资料
《台北人》汉英对照版,白先勇著,白先勇、叶佩霞译,ISBN 957-8265-69-7

《台北人》被公认为现代最出色的短篇小说集之一,它结集了十四个看似独立却又有联系的故事,并将一群因国共战争爆发而迁居台北的大陆人的生活点滴,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而《台北人》的作者,白先勇先生也通过此小说集向世人阐述著他对於人情的探索,对今非昔比的感慨,对人世生死的参透,对社会真面目的嘲讽。

对人情的探索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钗头凤〉)1正如以上诗句所言,在《台北人》的字里行间我们正感受著人情的软弱,就如花一般,终究因为许多的变故而逐渐凋零。
首先是亲情的部份。《思旧赋》里,李家的小姐就宁愿为了和一个有妇之夫在一起,遭到了家长的反对,更不惜与父亲反目成仇,与其断绝关系,由此可见,十多年的养育之恩,骨肉之情竟比不上这麼一段的不伦之恋!《孤恋花》中娟娟的父亲,其实他根本就是一个罔顾亲情,仅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兽欲,而伤害自己亲生女儿的禽兽!从娟娟父亲的恶行,甚麼骨肉之情根本就是荡然无存!《国葬》里的李将军的儿子,少年时候竟违背了父亲的意思,从军校装病退下来,跑到美国去,直到父亲到了垂暮之年,也不回国探望,也不愿关心父亲晚年的生活过得是否愉快,他仅有的就是一脸的漠然!到底作者通过描写以上「人士」不孝,不义的行为用意何在呢?从作者在《蓦然回首》2中讲述他与父母亲的关系来看,白先生当然不是上述「人士」的那一群。我们可以从作者身处的社会环境来分析,他正身处一个西方社会(他在写作的时候正在美国任教),如此社会环境根本就不存在任何父权主义3,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淡薄的,当然父母亲和子女之间也是如此。与此同时,七十年代的台湾社会正一步一步受到西方思想的吹袭,作者自然也会担心台湾社会也会出现西方社会的「个人主义」4泛滥,亲情逐渐被忽视的境况。他希望将社会的阴暗面表达出来,将如此令人咋舌的恶行,令为人子女又或是为人父母的你与我为之震撼,为之反思!
接著,《台北人》当中描写爱情的情节也是为数不少。从《情与中国文化》5当中提到的,人世间的爱可以被分成两种,一种爱是「关心」或「顾念」(下称之为Concern),另一种是「探究」或「好新」的成分居多(下称之为Wonder)。故此,《台北人》涉及到爱情,我们可以将予以他们区分。《永远的尹雪艳》中,一群达观贵人对於尹雪艳的迷恋,《岁除》中赖鸣升与小军阀李春发姨太太的勾搭,《金大班最后一夜》妓女与嫖客们之间的情感均属於Wonder的爱情,他们之间的情感仅仅是建基与肉欲,毫无情感,更是毫无道德可言,自然是受到了世人的白眼,嘲讽。而《台北人》的绝妙之处就是,刚才提到爱情的两个种类,却又会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真实情感的消逝更是令人唏嘘不已!如《一把青》当中朱青原来对郭轸的情感是真挚的,她的心跟随郭轸的离世而过著行尸走肉的生活,其后,她来台之后,与一群年轻空军的勾搭,即使小顾出了事,她也全无悲伤的神色,由此可见,她与这群年轻空军之间的爱情根本没有存在甚麼关爱,顾念,而她的爱情已经从对郭轸的死心塌地的Concern逐渐变质成了后来的Wonder。而在《金大班最后一夜》里,金兆丽开始对官家子弟月如的感情的真挚,从她为了月如怀有身孕,为了他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为他哭光了眼泪,为了他永远不再真心爱上其他的男人,即使我们不能推断金大班的心是否也随月如的人一同离去,但是她所为这段感情付出的一切的确是毋庸质疑的。另外,她愿意嫁给陈姓富商的原因也并非是真正爱上了对方,而是金大班也想到自己的年岁已经不再适合从事这个行业,因此她也想找一个落脚点,她与陈姓富商的爱情是建基於利益关系之上,至於有没有关爱,顾念,这又是见仁见智了。
当然,作者描述友情的篇幅是属於比较少的,故此就暂且略为不谈了。俗语有云∶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作者的确是看透了这个到底,从他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人情的逐渐消亡,人情的作用逐渐变得软弱无力,人间就似一个沙漠,到处的荒草。正因作者若有似无地提到人情消亡的现象,这也给这些故事渲染了一层悲情的阴霾。

浅谈同性恋问题
白先勇先生在《台北人》一书当中的两个故事——孤恋花,满天里亮晶晶的星星均略略地带过同性之间的情爱。如《孤恋花》当中的「总司令」眼看自己手头越来越紧,也宁愿为了和五宝置一个家而变卖自己珍爱的首饰;再到后来五宝的替身娟娟出现在「总司令」的生活圈子里,她也愿意全心全意地照顾娟娟的起居;即使娟娟遭受柯老雄的虐待,「总司令」也愿意以身犯险,抓起案上的一把菜刀,准备和柯老雄拼命!在这个人人自危的社会里,「总司令」为何完全不计较自己的利益,无私地帮助并尝试拯救这个孤女?她们之间除了单纯的友情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情感?……这又是作者给我们埋下的一个个的问号,留给读者们一个思考的空间。
而《满天里亮晶晶的星星》的同性恋情的暗示就更加强烈了。「教主」是一个过气的导演,他对拥有「那股灵气」的姜青的欣赏而衍生的迷恋;其后,他又和三水街的小么儿的勾搭,「教主」喽著小么儿的肩,两人一大一小亲密无间的背影又是对同性恋另一种表达方式。
作者写作上述两个故事的时间均是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而且该故事的读者们都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他们的意念当中,男与女之间发生的情感才是符合常规的。从「断袖」,「偷桃」这些低俗的字眼,就可发现同性恋在未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中国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不道德,畸形的情感。当然从作者点到即止的笔迹,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也不得不向当时社会的未被「开放」的思想低头。

揭露社会的众生相
白先勇笔下的人物的种类很多,而且遍布的阶层十分广泛。如有上流社会的,《永远的尹雪艳》和一群达观贵人,《游园惊梦》内一群由戏子演变成阔太太的仕女们,《秋思》内争风吃醋的官太太华夫人和万夫人,《梁父吟》内的国民党高级将领等等。当然也有处於中产阶层的,《冬夜》里余教授和吴教授,《那一片血一般的杜鹃花》的丽儿,舅母一家。可是作者描写得最传神,最活生生的人物反而是处於社会底层的人们,他带出了《孤恋花》中低贱妓女娟娟悲情的一生,他一语道破了《金大班最后一夜》的金兆丽势利的性格,他甚至利用了自己的同乡——《花桥荣记》的老板娘到处了以桂林人为傲的想法。
由此可见,作者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重点并非集中在一个阶层当中,他而是将一个完整的社会(包括了上流社会,中产阶级,草根阶层)完全地搬到了纸上,也将他们放进《台北人》这个巨大的舞台上。他通过平时的留意观察不同阶层的人们的日常生活,深刻而准确地描写了不同人的不同的生活模式,在《台北人》的世界里,我们可以看到了上流社会的金雕玉砌,纸醉金迷,我们可以看到了身为夹心阶层的中产人士,依然会为将来为生计而营营役役,我们更是会为草根阶层的恶劣的生活环境而黯然神伤。
到底作者将一个完整的社会跃於纸上的动机何在呢?从《永远的尹雪艳》,《游园惊梦》,《国葬》透露出来上流社会的奢侈的生活,人与人之间展露出极度虚伪的面目,作者通过揭露他们的「罪恶」,引起了读者们的不忿,这不就是达到了白先生批判了某部份人浪费,虚伪的恶习的目的了吗?另外,从《孤恋花》,《花桥荣记》这些集中讲述下层社会的故事里,我们又会为当中的弱势社群处处受到压迫的情况而痛心。作者既掀开了上流社会的奢华,又揭示了低层社会的黑暗,腐败,如此强烈的对比,更容易使读者们有了深刻的反思,增加对於弱势社群的关注。

寻找历史的痕迹
作者笔下的「台北人」,都是一些来自全国各地迁往台北定居的「新移民」。纵使他们在台北这个城市的留下的痕迹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每个人背后的那段故事却是不容忽视的。作者又从这些新「台北人」的故事,又追溯到北伐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这些历史的片段。
在《子夜》一文当中,作者通过从吴柱国教授和余教授言谈之间提及的五四运动的一些片段,再加上了二人当时窘迫的景况,进一步突显主人翁们不得不向现实低头的无奈,再借此控诉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而在《岁除》一文当中,赖鸣升在醉酒后向身旁的两位后辈讲述自己在抗日战争中的「台儿庄」战役的丰功伟迹。在《梁父吟》当中,朴公对雷委员描述他与仲公,孟养三人参加革命时的热忱,其后在北伐战争时的经历。这些都是透过人物的转述来使这些故事,给故事中的人物带来了一分浓厚的历史色彩。
《国葬》一文更是用了更大的篇幅来展现北伐战争和其后的国共之战的历史片段。而文中的一篇祭文令整个历史的氛围更加浓重, 「桓桓上将,时维鹰扬,致身革命,韬略堂堂,北伐云从,帷幄疆场,同仇抗日……」。而其后叶辉敬的挽联,又使用了另外的一个方式来表达败走台北的国民党将领们的万般无奈!
每当作者引述历史片段的时候,都存在著一个共通之处∶故事中的主人翁都拥有一段光辉的过去,再与现今日渐失色的境况,自身的颓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如此的强烈对比,又带出了作者心中一直存在著的今昔之比。

今昔之比
从历史的痕迹,从故事人物口中的交代,从对故事环境的描写,再分析作者的生平,我们可以发现一系列的「今昔之比」就是将《台北人》十四个故事串联起来的「隐型锁链」。
《永远的尹雪艳》——依然美丽动人的尹雪艳和一群地位日渐没落的达官贵人;《一把青》——曾对郭轸死心塌地的朱青和后来爱吃「童子鸡」的朱青;《岁除》——驰骋沙场的赖鸣升与现今是荣总医院厨房的买办;《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曾经红极一时的妓女和甘於嫁作人妇的老鸨;《那一片血一般的杜鹃花》——对已定亲的湖南妹的感情和对丽儿的迷恋;《思旧赋》——昔日的温馨的李氏一家与现今的妻离子散;《梁父吟》——往日一群为革命奔波劳碌的热血青年和现今进入垂暮之年的老翁;《孤恋花》——五宝和娟娟的不同的立场;《花桥荣记》——昔日在桂林山清水秀与现今台北街道的肮脏邋遢;《秋思》——「一捧雪」这种菊花在台湾的长势远不及大陆的长势;《满天里亮晶晶的星星》——昔日的名导演与今日在公园里游荡的疯癫「教主」;《游园惊梦》——昔日梨园的名角与今日上流社会的姨太太;《冬夜》——昔日为革命为理想而奔走的热血青年与进入中年为生计为前程烦恼的无作为学者;《国葬》——昔日领军无数的威风将领与今日将归入尘土的往生者。
许多「台北人」,在大陆时,都有一个辉煌的过去,但是物换星移的力量一步也不让地让他们倒地;有人崩解了,有的屈服了,但也有人屹立不摇。
引发作者有将今昔相比的倾向,就是因为他也是这群新「台北人」的一分子,作者自身也有段历史,但现今也只有回味的份。正因作者身同感受的缘故,他很容易察觉到大家的变化,不论是形体、生活、意识,他也发现了每个台北人都存有一份「想当年」的情感、惆怅,因为现在的一切并不是他们(包括作者)所想要的。於是作者这些所谓的「台北人」,在这小小的舞台上,也就是台北这个小小的社会平台上,配合著简单的布景,演出各自人间种种的悲欢离合。
结语
《台北人》既表达了作者对於人,情和社会三方面的感兴,另外,我们不难从作者的言语之间感受到他的喜怒哀乐∶他为一些新「台北人」放下过去展望将来而欣喜,他为人性真面目的丑恶而感到恼怒,他为社会的阴暗面,弱势社群受到压迫而感到悲哀,他为迁居台湾的人们重新展开新生活,面对新的挑战而感到快乐。

备注∶
1.摘自《情与中国文化》的首三段。意思是说人情如话一般容易凋零。
2.作者1978年初版的散文集,记叙作者童年经历及出国前后的心路历程。
3.子女完全依附於父母,父母对於子女有绝对的权威,甚至达到了「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的程度。
4.一个以个人为本位的社会专有的社会现象,此行为特徵是「自我导向」及「自我依赖」,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5.吴森先生於1974年8月3日应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中国文化学会邀请所作的一次有关中国文化问题的演讲,原文最先载於《明报月刊》第九卷第九期(1974年9月),其后收入作者所著《比较哲学与文化》(1978年)。

㈧ 什么小说最好看

丹。布朗的书,包括 数字城堡,骗局,天使与魔鬼,达芬奇密码,失落的密符,地狱。本本经典,唯一追的作者,绝对是用心写书的小说家。

㈨ 白先勇 台北人 艺术特色和内涵意蕴

白先勇的《台北人》,这本书是亚洲百大小说排名第七的名作。我看了无数遍了,只觉得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不过看白先勇的小说要有基本的文学底子,至少语词上的流转要能接受。毕竟他还算是承接古典文学的作家。尤其他本人非常喜爱京戏,小说中常常利用京剧的引子或是引徵!若是不懂得的读者,或许会有雾里看花的感觉。
是1本深具复杂性的作品。此书由14个短篇小说构成,写作技巧各篇不同,长短也相异,每篇都能独立存在,而称得上是一流的短篇小说。但这十四篇聚合在一起,串联成一体,则效果遽然增加:不但小说之幅面变广,使我们看到社会之“众生相”,更重要的,由于主题命意之一再重复,与互相陪衬辅佐,使我们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作品之含义,并使我们得以一窥隐藏在作品内的作者之人生观与宇宙观。
就《台北人》的表面观之,我们发现这14个短篇里,主要角色有两大共同点:
1.他们都出身中国大陆,都是随著国民政府撤退来台湾这一小岛的。离开大陆时,他们或是年轻人,或是壮年人,而15、20年后在台湾,他们若非中年人,便是老年人。
2.他们都有过一段难忘的“过去”,而这“过去”之重负,直接影响到他们目前的现实生活。这两个共同点,便是将十四篇串联在一起的表层锁链。

然而,除此二点相共外,《台北人》之人物,可以说囊括了台北都市社会之各阶层:从年迈挺拔的儒将朴公(《梁父吟》)到退休了的女仆顺恩嫂(《思旧赋》),从上流社会的窦夫人(《游园惊梦》)到下流社会的“总司令”(《孤恋花》)。有知识分子,如《冬夜》之余钦磊教授;有商人,如《花桥荣记》之老板娘;有帮佣工人,如《那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之王雄;有军队里的人,如《岁除》之赖鸣升;有社交界名女,如尹雪艳;有低级舞女,如金大班。这些“大”人物,“中”人物与“小”人物,来自中国大陆不同的省籍或都市(上海、南京、四川、湖南、桂林、北平等),他们贫富悬殊,行业各异,但没有1个不背负著一段沉重的,斩不断的往事。而这份“过去”,这份“记忆”,或多或少与中华民国成立到迁台的那段“忧患重重的时代”,有直接的关系。
台北人这部小说,基本上就是用"今昔对比"这4个字来贯穿全书。最后再以游园惊梦,作1个大总结。这十几篇短篇里面,尤以游园惊梦用力最深,也被称为白先勇的压卷之作。这部短篇也被许多人称为中国短篇小说史上最精采的1篇杰作!我更喜欢的是,每篇最末尾那股淡淡的哀伤!

㈩ 谁给我推荐几本好看点的小说

推荐耳雅的 《神算四部曲》《SCI迷案集》,顾漫的《微微一笑很倾城》梅子黄时雨《人生若只初相见》人间小可《放弃你,是我做过最勇敢的事》《终是自在》笙离《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恐怖故事蔡骏的还行了,如果是名著的话莫言的心灵感应类小说,白先勇的<台北人系列>张爱玲的,林徽因和苏青的,汪曾祺还好。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孔春晖在2023-06-25 10:20:09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xianxiawen/302112.html


上一篇:毒瘾穿越网络小说
下一篇:好看小说2022九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