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光荣之旅在线阅读

刘德
刘德
发布于 阅读量 333
小说光荣之旅在线阅读

Ⅰ 朱贵彩的军旅小说

朱贵彩军旅小说热销现象研究之一:
《中国文化报》《南方日报》
爱要大声说出来
——读朱贵彩新作《只是当时已惘然》
余世猛
不是每次的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都会有人在等候;也并不是每件事、每个人,都会给你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
著名军旅作家朱贵彩先生最新编著的《只是当时已惘然》把发生在军人身上的情感故事演绎得荡气回肠,催人泪下。全书共三部,由军事谊文出版社出版。小说全部是根据真人真事加工而来,真实的反映了当代军人的情感生活。
军人形象,往往是高、大、全的范例,离开凡人化可以说是大部分戎行文学都会出现的一个较为广泛的创作偏向。也许是行武出身的缘故吧,我一直特别喜爱军旅题材的文艺作品。特别是来,如《亮剑》、《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集结号》、《狼牙》等,都特别受社会关注,不管是影视作品还是原著小说,无一例外都是反映主旋律的作品,强调军人的牺牲与奉献,强调使命的神圣与伟大,英雄味十分浓郁,仿佛每一个官兵都是英雄,每一个英雄都与众不同。
然而,朱贵彩先生却另辟蹊径,把创作的重心放在默默无闻的基层普通官兵身上,关注他们的情感生活,把他们当作“普通人”来写,表现他们最平凡最真实的一面,这也许正是作品尤为吸引人的关键所在。
全书由“情”入手,梳理出了现代军人细腻而又豪壮的情感生活脉络。对当今我国军人心理世界和道德气节的发掘,对军人价值严格、深刻的思考,促使他不断打破这种创作模式,力求还原现代军人真实、完整的形象,传递出他对于军人生活的体会与感悟。
绝大部分的部队都实行封闭式管理,官兵一年只有一次探亲假,即使平常节假日请假外出也非常困难,要严格按照一定的比例指派名额,而且这个比例非常小——仅百分之几。另外部队有许多规定来约束和规范军人的生活,这就注定了军人的谈情说爱会受到诸多限制,注定了军人们的爱情路上会多一些“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忧伤与惆怅。如《第三十二条军规》中,只差一年就可以当上三期士官的“我”比谁都明白,部队里的第三十二条军规:“士官原则上不得在部队驻地区或者本部队内部找对象结婚。”可是,感情一旦决了堤就很难合拢,虽极力控制却还是不可救药的爱上了那个大队长下了死命令不许靠近的“莫小洛”。最后,却只能在自己深爱的部队和心爱的女人之间做出选择……;《一路花香》中的主人公李左右,一个新入伍的南方小战士,刚入伍就被分到新疆大漠深处,新兵训练完毕后,又被分到团卫生队,受两位女兵的“统治”与“爱护”。在长期友好的相处中,与女班长渐生情愫,懵懂的主人公对既来的感情无从把握,最后眼睁睁地看着美好的爱情擦肩而过。徒留一身威武的戎装,裹着一颗忍受着非凡牺牲的心灵,在漫天黄沙中飘零。
朱贵彩先生通过这些清纯而又夹带些许凄伤的军人爱情故事,把当代军人刚中有柔的情感世界细腻的表现出来,让我们可爱的英雄形象更加丰满而充实了。
本书中除描述军人的爱情之外,更注重刻画了战友之间的真挚情谊。如《秦岭山上的小木屋》中,主人公入伍后被分配到秦岭山深处,只有两个人的小木屋里,执行维护山上通讯设施的任务,由最开始不懂在这个深山里当兵有何意义,到后来一次大雪封山,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老班长还为了抢修设施而牺牲,才让“我”真正明白了军人的精神所在——那股如大山般坚韧不拔的意志。最后“我”爱上了山,爱上了秦岭,爱上了那个曾经跟老班长一起生活过的小木屋……作品用浓厚的情感刻画出了当代军人的军魂所在,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朱贵彩先生是睿智的,在他的作品里,既不过分宣扬情感至上,也不主张放弃个人的欲望去追求功名,把人人都变成政治的“机器”,变成只讲奉献不顾个人需求的“英雄”。他尊重主人公的价值观,尊重主人公的个性和选择,什么样的性格决定什么样的命运,他笔下的人物个个性格鲜明,从这个角度来说,朱贵彩先生塑造人物形象是成功的。
自古以来,不少人曾经感叹:问世间,情为何物?但这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又给人间留下了多少凄婉的故事、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可以等待?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如果爱,就要深爱;如果爱,就请大声说出来。
朱贵彩军旅小说热销现象研究之二:
追逐光荣与梦想
《晶报》陈晓航
第一篇稿子就不同凡响
1997年,入伍3年、22岁的朱贵彩参加全军统考,分数高出桂林陆军学院本科线70多分,因第一志愿填了桂林陆军学院后勤训练大队,只读了一个中专。在校期间,他学会了养猪种菜,算盘打得出神入化,可来到部队后,专业受限制,很难有发展,他迷茫了。
1998年长江抗洪抢险,朱贵彩非常偶然与张永大师长(现是湖南省军区司令员)同坐一节闷罐车箱,里面脏乱差,师长却神情自若,全身心地指挥先头部队,部署抗洪工作。朱贵彩写了一篇《与师长同车26小时》的稿子,发表在湖北《石首报》上,在抗洪一线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受到了首长的亲切接见。那是他人生发表的第一篇稿子。
一位领导对朱贵彩说,小朱,你可能就这么一篇稿子,改变你司务长的命运。两年后,预言得到了证实,朱贵彩改行到驻深圳龙华某部当新闻干事。但不久他便发现,入错行了!他的个性似乎并不适合干这一行。但朱贵彩不承认自己不能写东西,所以他便开始文学创作,慰藉孤独的心。
这一写,就写出了5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6部小说集。他从深圳龙华75212部队转业到龙岗区任职公务员,要适应新的生活方式,适应新的工作岗位,但他仍坚持在每个深夜学习完公文写作后,默默提笔创作自己心爱的系列小说《列兵和他的中尉女友》第二部、第三部。这部貌似不起眼的作品,在军内受到了热烈追捧,天天有读者询问与订购。
第一次赠书找不到读者
2022年初,已是部队副指导员的朱贵彩从自己写的100多篇短篇小说中挑出55篇,出了人生第一本书。书是自费发行的,写得好,还得发行得好,不然一大堆废纸堆在房间的角落里,就没意义。一个周末,平生第一次去外单位“自荐”,岗哨却让穿着军装的他吃了个闭门羹;使尽了浑身解数进了部队,在警通连,战士们用陌生、怀疑、冷淡的眼神看着前来自荐的他,像看一个外星人似的,让自信的他心里也开始发毛打鼓:赠书竟然找不到读者。他最后放了几本在连队,灰溜溜地走了。
朱贵彩不认输。第二次他又扛着书去,刚走到营门口,岗哨“啪”地给他敬礼,让他受宠受惊。原来岗哨从战友那借看了他的书,被深深迷住了。再到警通连,战士们把他视为贵宾,上茶倒水,表现了极大的热情。
就这样,朱贵彩开始了自己人生独特的军营赠书售书生涯。每到一处,他先用两分钟给战士们讲上一到两个小故事,然后再告诉大家,这就是书中的故事。结果,要书者云集。朱贵彩的书在地方书店不出售,只供给那些年轻的战士。他把书打造成部队的“土特产”,士兵们可以先看后买,经济困难的,可以免费获赠。4年时间里,他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天马行空地跑遍了中国的几大军区,缔造了朱贵彩军旅小说作品在全军发行奇迹。
第一次建立网上俱乐部
朱贵彩的书为啥在战士中流行?因为他的书真实反映当代军人的生活,连队生活是他作品的主线,身边战友是他小说的主人公,每一篇小说都没有离开过“兵”字,既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部队特色和浓烈的喜剧色彩,但又不是那种无厘头的搞笑。他给自己的作品提出“为您的爱情增添感动”口号,把正当兵的、当过兵的、关心军人的女孩、军嫂等年轻人“圈”了进来,让他们成为他最忠实的读者群,有一次签名售书,一位士兵就跟他说,你就是我们军中的“海岩”。
兵役制改革后,部队士兵队伍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也给爱情这个永恒的话题播下新的“种子”,于是一系列幽默好玩、情节曲折的军中爱情故事在他手下应运而生:列兵和他的中尉女友,中尉和他的房地产老板女友、女兵和她的战士网友……一说到写军人的爱情,大多作品是“牺牲”、“理解”、“奉献”,但朱贵彩却从不刻意突出军人爱情中崇高的一面,而是把军人作为社会生活中的普通人来描写,有喜怒哀乐,有崇高也有不那么崇高的地方,无一例外的是,作品中主人公骨子里保留着部队生活的痕迹,保存着军人正直的品性。
朱贵彩说,更重要的不是把书销售出去了,而是和战士们建立了一个知心交底的平台。过去,他是以“官”与“兵”的心态来感受战士们的,虽不至陌生,但有隔,通过故事的交流,心贴近了,战士们经常给他写信,讲自己身边的一切,成了他创作之外的意外收获:把战士们真实的爱情故事记录下来,就是精彩的小说!
读者多了,就有士兵为他在网络开设了“朱贵彩吧”,网络上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粉丝”。随着军旅电视剧的热播,越来越多社会上的读者也被他的作品所吸引。有个玩电脑的读者帮他在网上建立了“朱贵彩读者俱乐部”,短短几个月,来访数已达19万人次。有了网上平台,朱贵彩首先想到的却是利用网络免费为退伍士官找工作、组织士兵读者一起联欢,重温自己美好的军旅生涯。朱贵彩说,对部队的感情太深了,真的很感谢部队的培养。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虽然出来了,但还会继续关心部队的建设,把在部队养成的优良作风带到地方去,退伍不退色。
第一次接到情书至今难忘
朱贵彩读高中时,语文老师朱新庆在校成立了“狗尾巴草”文学社。在那个年代的乡村学校,这是开创“历史先河”的。老师取名“狗尾巴草”的寓意是,希望文学社像狗尾巴草一样具有很强生命力,可以随处生根发芽,文学社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多学习,多交流。没想到,文学社成立的第二天,朱贵彩便收到一个女生成员送来的情诗,希望两个人“友谊的种子也象狗尾巴草一样随处可以生根发芽”,朱贵彩当场“晕”了,幸福来得措手不及。朱贵彩也开始写诗,写散文,开始喜欢舞文弄墨……
朱贵彩的老师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学生若干年后真的成了军中享有盛名的作家;朱贵彩自己没有想到的是,他军旅文学作品中的浪漫基因,或许就是从那时注下的。爱与恨,情与仇,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王候将相平民百姓都很难超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朱贵彩说:他愿意替每一个有故事的士兵写故事,用最炽热的心,最真挚的情。他希望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回报关心关注他的人。

Ⅱ 西游记里女儿国国王的真名叫什么啊谢谢啊

在央视版《西游记》里,最受欢迎的配角可能就是朱琳扮演的女儿国国王了。在原著小说里平平淡淡的一节,电视版却处理得荡气回肠。如果不能理解“柔情似水”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看看《西游记》里的朱琳大约就能明白了。

朱琳原来是通信兵文工团的舞蹈演员,一次偶然的机会,参加了西影影片《叛国者》的拍摄,从此便走向银幕。1981年她到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培训班进修,毕业后进入峨眉电影制片厂当演员。1987年,因主演《凯旋在子夜》而荣获第五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主角奖。

在9月1日开机的电视剧《一梦千寻之-风雨西关》里,朱琳将和陈坤、孙俪合作演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广州几个社会和经济地位截然不同的家族之间的恩怨情仇。
出生年月 1958年 出生地 北京市
毕业学校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班 职务职称 一级演员
供职单位 峨眉电影制片厂
简历 她原是通信兵文工团的舞蹈演员,一次偶然的机会,参加了西影影片《叛国者》的拍摄,从此便走向银幕。1981年她到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培训班进修,毕业后到峨眉电影制片厂当演员。
作品
1991年以前主演的电影电视剧有:
电影《梨园传奇》、电视连续剧《觊旋在子夜》(扮演女军人江曼)、《远离人群的地方》、《骆驼草》、《二十年后再相会》、《肖尔布拉克》、《弯弯的石径》等,并在片中担任女主角。
1991年以后的影视作品有:
1992年,19集电视剧《戏剧人生》 ,饰周泱,深圳电视台摄制;
1993年,电影《永远的门》,饰林雪莹,文化部摄制;
1993年,12集电视剧《火浴》,饰康曼月,广东电视台摄制;
1994年,30集电视剧《遭遇昨天》,饰刘琳,陕西电视台摄制;
1995年,6集电视剧《啊,妈妈》,饰黄月华,西安电视台摄制;
1996年,33集电视剧《大秦之腔》,饰双池,陕西电视台摄制;
1997年,20集电视剧《家事风云》,饰柳芳菲,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摄制;
1998年,18集电视剧《走过柳源》,饰寒梅,中央电视台摄制;
1998年,上下集电视剧《不可战胜》,饰王军,中央电视台摄制;
1998年,21集电视剧《你是我的生命》,饰胡玉珊,上海电视台摄制;
1998年,电影《共和国之棋》,饰项佩瑜,紫禁城影业公司摄制;
1999年,20集电视剧《和平卫士》,饰柳漪芳、柳漪雯,四川电视台摄制;
1999年,18集电视剧《光荣之旅》,饰张洁,中央电视台摄制;
2022年,20集电视连续剧《永不放弃》,饰映雪;
2022年,20集电视连续剧《红与黑》,饰穆佳。
获奖情况 朱琳的表演朴素、自然,真实而生活化。1987年,因主演《凯旋在子夜》而荣获第五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主角奖。
社会职务 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会员。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3249884.html

Ⅲ 我想写本小说,大家都喜欢哪些类型的小说呢征集下

穿越写的都是现代人穿越到了其他地方
本质上是为了寻求那一份同为现代出生的归属感
所以这种穿越小说还是可以流行不短的一段时间的
你可以考虑啊

Ⅳ 西游记里的女儿国国王真名叫什么

朱琳演的
1991年以前主演的电影电视剧有:
电影《梨园传奇》、电视连续剧《觊旋在子夜》(扮演女军人江曼)、《远离人群的地方》、《骆驼草》、《二十年后再相会》、《肖尔布拉克》、《弯弯的石径》等,并在片中担任女主角。
1991年以后的影视作品有:
1992年,19集电视剧《戏剧人生》 ,饰周泱,深圳电视台摄制;
1993年,电影《永远的门》,饰林雪莹,文化部摄制;
1993年,12集电视剧《火浴》,饰康曼月,广东电视台摄制;
1994年,30集电视剧《遭遇昨天》,饰刘琳,陕西电视台摄制;
1995年,6集电视剧《啊,妈妈》,饰黄月华,西安电视台摄制;
1996年,33集电视剧《大秦之腔》,饰双池,陕西电视台摄制;
1997年,20集电视剧《家事风云》,饰柳芳菲,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摄制;
1998年,18集电视剧《走过柳源》,饰寒梅,中央电视台摄制;
1998年,上下集电视剧《不可战胜》,饰王军,中央电视台摄制;
1998年,21集电视剧《你是我的生命》,饰胡玉珊,上海电视台摄制;
1998年,电影《共和国之棋》,饰项佩瑜,紫禁城影业公司摄制;
1999年,20集电视剧《和平卫士》,饰柳漪芳、柳漪雯,四川电视台摄制;
1999年,18集电视剧《光荣之旅》,饰张洁,中央电视台摄制;
2022年,20集电视连续剧《永不放弃》,饰映雪;
2022年,20集电视连续剧《红与黑》,饰穆佳。
获奖情况 朱琳的表演朴素、自然,真实而生活化。1987年,因主演《凯旋在子夜》而荣获第五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主角奖。
社会职务 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会员。

Ⅳ 孙犁 短篇小说 《光荣》 原文

光 荣

饶阳县城北有一个村庄,这村庄紧靠滹沱河,是个有名的摆渡口。大家知道,滹沱河在山里受着约束,昼夜不停地号叫,到平原,就今年向南一滚,明年往北一冲,自由自在地奔流。

河两岸的居民,年年受害,就南北打起堤来,两条堤中间全是河滩荒地,到了五六月间,河里没水,河滩上长起一层水柳、红荆和深深的芦草。常常发水,柴禾很缺,这一带的男女青年孩子们,一到这个时候,就在炎炎的热天,背上一个草筐,拿上一把镰刀,散在河滩上,在日光草影里,割那长长的芦草,一低一仰,像一群群放牧的牛羊。

"七七"事变那一年,河滩上的芦草长得很好,五月底,那芦草已经能遮住那些孩子们的各色各样的头巾。地里很旱,没有活做,这村里的孩子们,就整天缠在河滩里。

那时候,东西北三面都有了炮声,渐渐东南面和西南面也响起炮来,证明敌人已经打过去了,这里已经亡了国。国民党的军队和官员,整天整夜从这条渡口往南逃,还不断搔扰抢劫老百姓。

是从这时候激起了人们保家自卫的思想,北边,高阳、肃宁已经有人民自卫军的组织。那时候,是一声雷响,风雨齐来,自卫的组织,比什么都传流得快,今天这村成立了大队部,明天那村也就安上了大锅。青年们把所有的枪枝,把村中埋藏的、地主看家的、巡警局里抓赌的枪枝,都弄了出来,背在肩上。

枪,成了最重要的、最必需的、人们最喜爱的物件。渐渐人们想起来:卡住这些逃跑的军队,留下他们的枪枝。这意思很明白:养兵千,用兵一时;大敌压境,你们不说打仗,反倒逃跑,好,留下枪枝,交给我们,看我们的吧!

先是在村里设好圈套,卡一个班或是小队逃兵的枪;那常常是先摆下酒宴,送上洋钱,然后动手。

后来,有些勇敢的人,赤手空拳,站在大道边上就卡住了枪枝;那办法就简单了。

这渡口上原有一只大船,现在河里没水,翻过船底,晒在河滩上。船主名叫尹廷玉,是个五十多的老头子,弄了一辈子船,落了个"车船店脚牙"的坏名儿,可也没置下产业。他有一个儿子刚刚十五岁,名叫原生,河里有水的时候,帮父过逃兵,看过飞机,割芦苇草。

这一天,割满了草筐,天也晚了,刚刚要杀紧绳子往回里走,他听得背后有人叫了他一声。

"原生!"

他回头一看,是村西头的一个姑娘,叫秀梅的,穿着一件短袖破白褂,拖着一双破花鞋,提着小镰跑过来,跑到原生跟前,一扯原生的袖子,就用镰刀往东一指:东面是深深一片芦苇,正叫晚风吹得摇摆。

"什么?"原生问。秀梅低声说:"那道边有一个逃兵,拿着一枝枪。"

原生问:

"就是一个人?"

"就是一个。"秀梅喘喘气咬咬嘴唇,"崭新的一枝大枪。"

"人们全回去了没有?"原生周围一看,想集合一些同伴,可是太阳已经下山,天边只有一抹红云,看来河滩里是冷冷清清的没有一个人了。

"你一个人还不行吗?"秀梅仰着头问。

原生看见了这女孩子的两只大眼睛里放射着光芒,就紧握他那镰刀,拨动苇草往东边去了。秀梅看了看自己那一把弯弯的明亮的小镰,跟在后边,低声说:"去吧,我帮着你。"

"你不用来。"原生说。

原生从那个逃兵身后过去,那逃兵已经疲累得很,芷低着头包裹脚上的燎泡,枪枝放在一边。原生一脚把他踢趴,拿起枪枝,回头就跑,秀梅也就跟着跑起来,遮在头上的小小的白布手巾也飘落下来,丢在后面。

到了村边,两个人才站下来喘喘气,秀梅说:"我们也有一枝枪了,明天你就去当游击队!"原生说:

"也有你的一份呢,咱两个伙着吧!"秀梅一撇嘴说:

"你当是一个雀虫蛋哩,两个人伙着!你拿着去当兵吧,我要那个有什么用?"

原生说:

"对,我就去当兵。你听见人家唱了没:男的去当游击队,女的参加妇救会。咱们一块去吧!"

"我不和你一块去,叫你们小五和你一块去吧!"秀梅笑一笑,就舞动小镰回家去了。走了几步回头说:

"我把草筐和手巾丢了,吃了饭,你得和我拿去,要不爹要骂我哩!"

原生答应了。原生从此就成了人民军队的战士,背着这枝枪打仗,后来也许换成"三八",现在也许换成"美国自动步"了。

小五是原生的媳妇。这是原生的爹那年在船上,夜里推牌九,一副天罡赢来的,比原生大好几岁,现在二十了。

那时候当兵,还没有拖尾巴这个丢人的名词,原生去当兵,谁也不觉得怎样,就是那登上自家的渡船,同伙伴们开走的时候,原生也不过望着那抱着小弟弟站在堤岸柳树下面的秀梅和一群男女孩子们,嘻嘻笑了一阵,就算完事。

这不像离别,又不像是欢送。从这开始,这个十五岁的青年人,就在平原上夜晚行军,黎明作战;在阜平大黑山下砂石滩上艰苦练兵,在盂平听那滹沱河清冷的急促的号叫;在五台雪夜的山林放哨;在黄昏的塞外,迎着晚风歌唱了。他那个卡枪的伙伴秀梅,也真的在村里当了干部。村里参军的青年很多,她差不多忘记了那个小小的原生。战争,时间过得多快,每个人要想的、要做的,又是多么丰富啊!

可是原生那个媳妇渐渐不安静起来。先是常常和婆婆吵架,后来就是长期住娘家,后来竟是秋麦也不来。

来了,就找气生。婆婆是个老妇子人,先是觉得儿子不在家,害怕媳妇抱屈,处处将就,哄一阵,说一阵,解劝一阵;后来看着怎么也不行,就说:

"人家在外头的多着呢,就没见过你这么背晦的!"

"背晦,人家都有个家来,有个信来。"媳妇的眼皮和脸上的肉越发搭拉下来。这个媳妇并不胖,可是,就是在她高兴的时候,她的眼皮和脸上的肉也是松鬈地搭拉着。

"他没有信来,是离家远的过。"婆婆说。

"叫人等着也得有个头呀!"媳妇一转脸就出去了。婆婆生了气,大声喊:

"你说,你说,什么是头呀?"

从这以后,媳妇就更明目张胆起来,她来了,不大在家里呆,好到街上去坐,半天半天的,人家纺线,她站在一边闲磕牙。有些勤谨的人说她:"你坐的落意呀?"她就说:"做着活有什么心花呀?谁能像你们呀!"等婆婆推好碾子,做熟了饭,她来到家里,掀锅就盛。还常说落后话,人家问她:"村里抗日的多着呢,也不是你独一份呀,谁也不做活,看你那汉子在前方吃什么穿什么呀?"她就说:"没吃没穿才好呢。"

公公耍了半辈子落道,弄了一辈子船,是个有头有脸好面子的人,看看儿媳越来越不像话,就和老婆子闹,老婆子就气得骂自己的儿子。那年,近处还有战争,她常常半夜半夜坐在房檐下,望着满天的星星,听那隆隆的炮响,这样一来,就好像看见儿子的面,和儿子说了话,心里也痛快一些了。并且狠狠地叨念:怎么你就不回来,带着那大炮,冲着这刁婆,狠狠地轰两下予呢?

小五的落后,在村里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一些老太太们看见她这个样子,就不愿叫儿子去当兵,说:"儿子走了不要紧,留下这样娘娘咱搪不开。"

秀梅在村里当干部,有一一天,人们找了她来。正是夏天,一群妇女在一家梢门洞里做活,小五刚从娘家回来,穿一身鲜鲜亮亮的衣裳,站在一边摇着扇子,一见秀梅过来,她那眼皮和脸皮,像玩独脚戏一样,呱嗒就落不来,扭过脸去。

那些青年妇女们见秀梅来了,都笑着说:

"秀梅姐快来凉快凉快吧!"说着就递过麦垫来。有的就说:"这里有个大顽固蛋,谁也剥不开,你快把她说服了吧!"

秀梅笑着坐下,小五就说:

"我是顽固,谁也别光说漂亮话!"秀梅说:

"谁光说漂亮话来?咱村里,你挨门数数,有多少在前方抗日的,有几个像你的呀?"

"我怎么样?"小五转过脸来,那脸叫这身鲜亮衣裳一碚衬,显得多么难看,"我没有装坏,把人家的人挑着去当兵!"

"谁挑着你家的人去当兵?当兵是为了国家的事,是光荣的!"秀梅说。"光荣几个钱一两?"小五追着问,"我看也不能当衣穿也不能当饭吃!""是!"秀梅说,"光荣不能当饭吃、当衣穿;光荣也不能当男人,一块过日子!这得看是谁说,有的人窝窝囊囊吃上顿饱饭,穿上件衣裳就混的下去,有的人还要想到比吃饭穿衣更光荣的事!"

别的妇女也说:

"秀梅说的一点也不假,打仗是为了大伙,现在的青罐人,谁还愿意当炕头上的汉子呀 小五冷笑着,用扇子拍着屁股说:

"说那么漂亮干什么,是'画眉张'的徒弟吗,要不叫称,俺家那个当不了兵!"

秀梅说:"哈!你是说,我和原生卡了一枝枪,他才当了兵?我觉着这不算错,原生拿着那枝枪,真的替国家出了力,我还觉着光荣呢!你也该觉着光荣。""俺不要光荣!"小五说,"你光荣吧,照你这么说,你还是国家的功臣呢,真是木头眼镜。"

"我不是什么功臣,你家的人才是功臣呢!"秀梅说。

"那不是俺家的人。"小五丝声漾气地说,"你不是干部吗?我要和他离婚!"大伙都一愣,望着秀梅。秀梅说:

"你不能离婚,你的男人在前方作战!""有个头没有?"小五说。

"怎么没头,打败日本就是头。"

"我等不来,"小五说,"你们能等可就别寻婆家呀!"

秀梅的脸腾地红了,她正在说婆家,就要下书定准了。别人听了都不忿,说:"碍着人家了吗?你不叫人家寻婆家,你有汉子好等着,叫人家等着谁呀!"

秀梅站起来,望着小五说:

"我不是和你赌气,我就不寻婆家,我们等着吧。"

别的人都笑起来,秀梅气得要哭了。小五站不住走了。有的就说:"像这样的女人应该好好打击一下,一定有人挑拨着她来破坏我们的工作。"秀梅说:"我们也不随便给她扣帽子,还是教育她。"那人说:"秀梅姐!你还是佛眼佛心,把人全当成好人;小五要是没有牵线的,挖下我的眼来当泡踏!"

对于秀梅的事,大家都说:"你真是,为什么不结婚?""我先不结婚。"秀梅说,"有很多人把前方的战士,当作打了外出的人,我给

她们做个榜样。你们还记得那个原生不?现在想起来,十几岁的一个人,背起枪来,一出去就是七年八年,才真是个好样儿的哩!"

"原生倒是不错,"一个姑娘笑了,"可是你也不能等着人家呀!""我不是等着他,"秀梅庄重地说,"我是等着胜利!"

小五到村外一块瓜园里去,这瓜园是村里一个粮秣先生尹大恋开的。这人原是村里一家财主,现在村中弄了名小小的干部当着,掩藏身体,又开了瓜园,为的是喝酒说落后话儿,好有个清净地方。

尹大恋正坐在高高的窝棚里摇着扇子喝酒,一看见小五来了就说:"拣着大个儿的摘着吃罢,你那离婚的事儿谈得怎样了?"

小五拨着瓜秧说:

"人家叫等到打败日本,谁知道哪年哪月他们才能打败本呀!"

"唉!长期抗战,这不是无期徒刑吗?喂,不是有说讲吗,五年没有音讯就可以。这是他们的法令呀,他们自己还不遵守吗?和他打官司呀,你这人还是不行!"

小五回来就又和公婆闹,闹得公婆没法,咬咬牙叫她离婚走了,老婆婆狠狠啼哭了一场。老头说:"哭她干什么!她是我一副牌赢来的,只当我一副牌又把她输了就算了!"

自从小五出门走了以后,秀梅就常常到原生家里,帮着做活。看看水瓮里没水,就去挑了来,看看院子该扫,就扫扫干净。伏天,帮老婆拆洗衣裳,秋天帮着老头收割打场。

日本投了降,秀梅跑去告诉老人家,老人听了也欢喜。可是过了好久,有好些军人退伍回来了,还不见原生回来。

原生的娘说:

"什么命呀,叫我们修下这样一个媳妇!"秀梅说:

"大娘,那就只当没有这么一个媳妇,有什么活我帮你做,你不是没有闺女吗,你就只当有我这么个闺女!"

"好孩子,可是你要出聘了呢?"原生的娘说,"唉,为什么原生八九年就连个信也没有?"

"大娘,军队开的远,东一天,西一天,工作很忙,他就忘记给家里写信了。总有一天,一下子回来了,你才高兴呢!"

"我每天晚上听着门,半夜里醒了,听听有人叫娘开门哩,不过是想念的罢了。这么些人全回来了,怎么原生就不回来呀?"

"原生一定早当了干部了,他怎么能撂下军队回来呢?"

"为国家打仗,那是本分该当的,我明白。只是这个媳妇,唉!"

今年五月天旱,头一回耩的晚田没出来,大庄稼也旱坏了,人们整天盼雨。晚上,雷声忽闪地闹了半夜,才淅沥淅沥下起雨来,越下越大,房里一下凉快了,蚊子也不咬人了。秀梅和娘睡在炕上,秀梅说:

"下透了吧,我明天还得帮着原生家耩地去。"娘在睡梦里说:

"人家的媳妇全散了,你倒成了人家的人了。你好好地把家里的活做完了,再出去乱跑去,你别觉着你爹不说你哩!"

"我什么活没做完呀!我不过是多卖些力气罢了,又轮着你这么嘟哝人!"娘没有答声。秀梅却一直睡不着,她想,山地里不知道下雨不,山地里下了大雨,河里的水就下来了。那明天下地,还要过摆渡呢!她又想,小的时候,和原生在船上玩,两个人偷偷把锚起出来,要过河去,原生使篙,她掌舵,船到河心,水很急,原生力气小,船打起转来,吓哭了,还是她说:

"不要紧,别怕,只要我把得住这舵,就跑不了它,你只管撑吧!"

又想到在芦苇地卡枪,那天黑间,两个人回到河滩里,寻找草筐和手巾,草筐找到了,寻了半天也寻不见那块手巾,直等月亮升上来,才找到了。

想来想去,雨停了,鸡也叫了,才合了合眼。

起身就到原生家里来,原生的爹正在院里收拾"种式",一见秀梅来了,就说:

"你给我们拉砘子去吧,叫你大娘旁耧。我常说,什么活也能一个人慢慢去做,惟独锄草和耩地,一个人就是干不来。"

秀梅笑着说:

"大伯,你拉砘子吧,我拿耧,我好把式哩!我几亩地,都是我拿的'种式'哩!"

"可就是,我还没问你,"老头说,"你那地全耩上没有?"

秀梅说:"我前两天就耩上了,耩的'干打雷',叫它们先躺在地里去求雨,我的时气可好哩!"

老头说:

"年轻人的时运总是好的,老了就倒霉,走吧!"

秀梅背上"种式"就走。她今天穿了一条短裤,光着脚,老婆子牵着小黄牛,老头子拉着砘子胡卢在后边跟着,一字长蛇阵,走出村来。

田野里,大道小道上全是忙着去种地的人,像是一盘子好看的走马灯。这一带沙滩,每到春天,经常刮那大黄风,刮起来,天昏地暗人发愁。现在大雨过后,天晴日出,平原上清新好看极了。

耩完地,天就快晌午了,三个人坐在地头上休息。秀梅热得红脸关公似的摘下手巾来擦汗,又当扇子扇,那两只大眼睛也好像叫雨水冲洗过,分外显得光辉。她把道边上的草拔了一把,扔给那小黄牛,叫它吃着。

从南边过来一匹马。

那是一匹高大的枣红马,马低着头一步一颠地走,像是已经走了很远的路,又像是刚刚经过一阵狂跑。马上一个八路军,大草帽背在后边,有意无意挥动着手里的柳条儿。远远看来,这是一个年轻的人,一个安静的人,他心里正在思想什么问题。

马走近了,秀梅就转过脸来低下头,小声对老婆说:"一个八路军!"老头子正仄着身子抽烟,好像没听见,老婆子抬头一看,马一闪放在道旁上的石砘子,吃了一惊,跑过去了。

秀梅吃惊似的站了起来,望着那过去的人说:"大娘,那好像是原生哩!"

老头老婆全抬起头来,说:"你看差眼了吧!"

"不。"秀梅说。那骑马的人已经用力勒住马,回头问:"老乡,前边是尹家庄不是?"

秀梅一跳说:

"你看,那不是原生吗,原生!""秀梅呀!"马上的人跳下来。

"原生,我那儿呀!"老婆子往前扑着站起来。"娘,也在这里呀!"

儿子可真的回来了。

爹娘儿女相见,那一番话真是不知从哪说起,当娘的嘴一努一努想把媳妇的事说出来,话到嘴边,好几次又咽下去了。原生说:

"队伍往北开,攻打保定,我请假家来看看。""咳呀!"娘说,"你还得走吗?"

原生笑着说:

"等打完老蒋就不走了,"秀梅说:

"怎么样,大娘,看见儿子了吧!"

"好孩子,"大娘说,"你说什么,什么就来了!"

远处近处耩地的人们全围了上来,天也晌午了,又围随着原生回家,背着耧的,拉着砘子的。

刚到村边,新农会的主席手里扬着一张红纸,满头大汗跑出村来,一看见原生的爹就说:

"大伯,快家去吧,大喜事!"

"什么事呀?" "大喜事,大喜事!"

人们全笑了,说:

"你报喜报的晚了!"

"什么呀?"主席说,"县里刚送了通知来,我接到手里就跑了来,怎么就晚了!"

人们说:

"这不是原生已经到家了!"

"哈,原生家来了?大伯,真是喜上加喜,双喜临门呀!"主席喊着笑着。人们说:

"你手里倒是拿的什么通知呀!"

"什么通知?原生还没对你们大家说呀?"主席扬一扬那张红纸,"上面给我们下的通知:咱们原生在前方立了大功,活捉了蒋介石的旅长,队伍里选他当特等功臣,全区要开大会庆祝哩!"

"哈,这么大事,怎么,原生,你还不肯对我们说呀,你真行呀!"人们嚷着笑着到了村里。

第二天,在村中央的广场上开庆功大会。

天晴的很好,这又是个热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换了新衣裳,先围到台下来,台上高挂全区人民的贺匾:"特等功臣。"

各村新农会又有各色各样的贺匾祝辞,台上台下全是红绸绿缎,金字彩花。全区的小学生,一色的白毛巾,花衣服,腰里系着一色的绸子,手里拿着一色的花棍,脸上搽着胭脂,老师们擦着脸上的汗,来回照顾。

区长讲完了原生立功的经过,他号召全区青壮年向原生学习,踊跃参军,为人民立功。接着就是原生讲话。他说话很慢,很安静,台下的人们说:老脾气没变呀,还是这么不紧不慢的,怎么就能活捉一个旅长呀!原生说:自己立下一点功。台下就说:好家伙,活捉一个旅长他说是一点功。原生又说:这不是自己的功劳,这是全体人民的功劳。台下又说:你看人家这个说话。

区长说:老乡们,安静一点吧,回头还有自由讲话哩,现在先不要乱讲吧。人们说:这是大喜事呀,怎么能安静呢!

到了自由讲话的时候,台下妇女群里喊了一声,欢迎秀梅讲话,全场的人都嚷赞成,全场的人拿眼找她。秀梅今天穿一件短袖的红白条小褂,头上也包一块新毛巾,她正愣着眼望着台上,听得一喊,才转过脸东瞧瞧,西看看,两只大眼睛,转来转去好像不够使,脸绯红了。

她到台上讲了这段话:

"原生立了大功,这是咱们全村的光荣。原生十五岁就出马打仗,那么一个小人,背着那么一枝大枪。他今年二十五岁了,打了十年仗,还要去打,打到革命胜利。

"有人觉着这仗打的没头没边,这是因为他没把这打仗看成是自家的事。人们光愿意早些胜利,问别人:什么时候打败蒋介石?这问自己就行了。我们要快就快,要慢就慢,我们坚决,我们给前方的战士助劲,胜利就来得快;我们不助劲,光叫前方的战士们自己去打,那胜利就来得慢了。这只要看我们每个人尽的力量和出的心就行了。

"战士们从村里出去,除去他的爹娘,有些人把他们忘记了,以为他们是办自己的事去了,也不管他们哪天回来。不该这样,我们要时时刻刻想念着他们,帮助他们的家,他们是为我们每个人打仗。

"有的人,说光荣不能当饭吃。不明白,要是没有光荣,谁也不要光荣,也就没有了饭吃;有的人,却把光荣看得比性命还要紧,我们这才有了饭吃。

"我们求什么,就有什么。我们这等着原生,原生就回来了。战士们要的是胜利,原生说很快就能打败蒋介石,蒋介石很快就要没命了,再有一年半载就死了。

"我们全村的战士,都会在前方立大功的,他们也都像原生一样,会带着光荣的奖章回来的。那时候,我们要开一个更大更大的庆功会。

"我的话完了。"

台下面大声的鼓掌,大声的欢笑。接着就是游行大庆祝。

最前边是四杆喜炮,那是全区有名的四个喜炮手;两面红绸大旗;一面写"为功臣贺功",一面写"向英雄致敬"。后面是大锣大鼓,中间是英雄匾,原生骑在枣红马上,马笼头马颈上挂满了花朵。原生的爹娘,全穿着新衣服坐在双套大骡车上,后面是小学生的队伍和群众的队伍。

大锣大鼓敲出村来,雨后的田野,蒸晒出腾腾的热气,好像是叫大锣大鼓的声音震动出来的。

到一村,锣鼓相接,男男女女挤得风雨不透,热汗齐流。

敲鼓手疯狂地抡着大棒,抬匾的柱脚似的挺直腰板,原生的爹娘安安稳稳坐在车上,街上的老头老婆们指指画画,一齐连声说:

"修下这样好儿子,多光荣呀!"

那些青年妇女们一个扯着一个的衣后襟,好像怕失了联络似的,紧跟着原生观看。

原生骑在马上,有些害羞,老想下来,摄影的记者赶紧把他捉住了。

秀梅满脸流汗跟在队伍里,扬着手喊口号。她眉开眼笑,好像是一个宣传员。她好像在大秋过后,叫人家看她那辛勤的收成;又好像是一个撒种子的人,把一种思想,一种要求,撒进每个人的心里去。她见到相熟的姐妹,就拉着手急急忙忙告诉说:

"这是我们村里的原生,十五上就当兵去了,今年二十五岁,在战场上立了大功,胸前挂的那金牌子是毛主席奖的哩。"

说完就又跟着队伍跑走了。这个农民的孩子原生,一进村庄,就好把那放光的奖章,轻轻掩进上衣口袋里去。秀梅就一定要他拉出来。

大队也经过小五家的大门。一到这里,敲大鼓的故意敲了一套花点,原想叫小五也跑出来看看的,门却紧紧闭着,一直没开。

队伍在平原的田野和村庄通过,带着无比响亮的声音,无比鲜亮的色彩。太阳在天上,花在枝头,声音从有名的大鼓手那里敲打,这是一种震动人心的号召:光荣!光荣!

晚上回来,原生对爹娘说:"明天我就回部队去了。我原是绕道家来看看,赶巧了乡亲们为我庆功,从今以后,我更应该好好打仗,才不负人民对我的一番热情。"

娘说:"要不就把你媳妇追回来吧!"

原生说:"叫她回来干什么呀!她连自己的丈夫都不能等待,要这样的女人一块革命吗?"

爹说:"那么你什么时候才办喜事呢?以我看,咱寻个媳妇,也并不为难。"原生说:"等打败蒋介石。这不要很长的时间。有个一年半载就行了。"娘又说:"那还得叫人家陪着你等着吗?"

"谁呀?"原生问。

"秀梅呀!人家为你耽误了好几年了。"娘把过去小五怎样使歪造耗,秀梅怎样解劝说服,秀梅怎样赌气不寻婆家,小五走了,秀梅怎样体贴娘的心,处处帮忙尽力,原原本本说了一遍。

在原生的心里,秀梅的影子,突然站立在他的面前,是这样可爱和应该感谢。他忽然想起秀梅在河滩芦苇丛中命令他去卡枪的那个黄昏的景象。当原生背着那枝枪转战南北,在那银河横空的夜晚站哨,或是赤日炎炎的风尘行军当中,他曾经把手扶在枪上,想起过这个景象。那时候,在战士的心里,这个影子就好比一个流星,一只飞鸟横过队伍,很快就消失了。现在这个影子突然在原生的心里鲜明起来,扩张起来,顽强粘住,不能放下了。

在全村里,在瓜棚豆架下面,在柳荫房凉里,那些好事好谈笑的青年男女们议论着秀梅和原生这段姻缘,谁也觉得这两个人要结了婚,是那么美满,就好像雨既然从天上降下,就 一定是要落在地上,那么合理应当。

一九四八年七月十日饶阳东张岗

得胜回头

孙犁(1913年5月11日—2022年7月11日),原名孙树勋,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又先后担任过《平原杂志》《天津日报》文艺副刊、《文艺通讯》等报刊的编辑,[1] 并著有关于编辑的作品。12岁开始接受新文学,受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影响很大。“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主席,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协第一至三届理事、作协顾问,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

Ⅵ 军旅小说有哪些

1《幸福像花样灿烂》(改编的电视剧《幸福像花儿一样》)
2《波涛汹涌》
3亮剑
4历史的天空
5《军歌嘹亮》
6《玫瑰绽放的年代》
7《男人的天堂》
8士兵突击

其他
也有情感的地带:军人大院
http://www.zywl.cn/book/202210/6632.html

特殊年代的军人故事:红领章
http://book.sina.com.cn/nzt/lit/honglingzhang/index.shtml

“战神”将军的传奇一生:亮剑(主要内容是人性,并非打杀)
http://book.sina.com.cn/nzt/lit/showsword/index.shtml

血性军人的战场恩怨:高地
http://book.sina.com.cn/nzt/lit/gaodi/index.shtml

打打杀杀有什么不好,再推荐两本!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实录:狼牙
http://book.sina.com.cn/longbook/ele/langya/index.shtml

见证特种兵的龙虎之威:愤怒的子弹
http://book.sina.com.cn/nzt/lit/fennudezidan/index.shtml

最后,要看更多的,到以下地址:
http://www.zywl.cn/book/book1/Index.html

Ⅶ 亲们,推荐一些好看的军事题材小说,电影,电视剧,最近迷上这类题材了,刚好寒假闲着没事来消遣一哈!

小说:《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狼牙》《冰是睡着的水》《刺客》《危机四回伏》《如临大敌》《特战答先锋》《子弹上膛》《狙击生死线》

电视剧:
陆军:突出重围 和平年代 光荣之旅 DA师 狼烟 沙场点兵 和平使命 战争目光 归途如虹 陆军特战队
海军:旗舰 潮起潮落 海天之恋 驱逐舰长 蓝色国门 砺剑 军港之夜
空军:壮志凌云 长空铸剑 垂直打击 炊事班的故事 卫生队的故事 鹰隼大队
二炮:天啸 石破天惊 导弹旅长
武警:绝密押运 武装特警 中国近卫军 热带风暴 军人荣誉 战友故事

Ⅷ 君住长江尾的作者简介

马继红,国家一级编剧。总后勤部电视剧艺术中心主任。1974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发表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电视剧本500余万字,出版文学图书12本。1981年荣获首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她组织创作和拍摄电视剧《天路》、《红十字方队》、《光荣之旅》等,多次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及全国最佳编剧单项奖。2022年被评为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高军,国家一级编剧。文学博士。总后勤部电视剧艺术中心副主任。1990年开始文学创作,出版长篇小说《血在烧》等100余万字的作品。1993年转入影视创作,创作并组织拍摄了《天路》、《红十字方队》、《光荣之旅》、《向前向前》、《李大钊》等10余部数百集电视剧,多次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并被评为全国、全军最佳编剧。

Ⅸ 有哪些言情小说中的男主角是军人的

写军人的:
弹痕
常青
嗨,我们到公园看猴子吧
殊途同归
无糖爱情
草草鸟事
长官爱人
无处安版放的婚姻
哪一年权让一生改变
天堂太远,人间正好(武警)
人间烟火(是天堂的后续)
幸福不脱靶
我的飞来峰
男人的好
重生小媳妇
向佛爷爷保证
重生之军嫂
绿红妆之军营穿越
现任配偶
朱可娃传
擦身而过(军医)
金豆豆,银豆豆(军训教官)

还有一些是士兵突击的同人:
袁家那些事儿
千里因缘
嫁给袁朗
袁朗的十年爱情
我不想热血
在A大队混日子的岁月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刘德在2023-06-25 10:20:54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wangyou/309934.html


上一篇:废少修真小说网
下一篇:重生到天龙的小说排行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