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小说阅读理解

程高懿
程高懿
发布于 阅读量 369
汪曾祺小说阅读理解

⑴ 高中语文做到过一篇阅读理解,讲的是汪曾祺,有关受戒,求全文,或者题目

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

他是十三岁来的。

这个地方的地名有点怪,叫庵赵庄。赵,是因为庄上大都姓赵。叫做庄,可是人家住得很分散,这里两三家,那里两三家。一出门,远远可以看到,走起来得走一会,因为没有大路,都是弯弯曲曲的田埂。庵,是因为有一个庵。庵叫苦提庵,可是大家叫讹了,叫成荸荠庵。连庵里的和尚也这样叫。“宝刹何处?”——“荸荠庵。”庵本来是住尼姑的。“和尚庙”、“尼姑庵”嘛。可是荸荠庵住的是和尚。也许因为荸荠庵不大,大者为庙,小者为庵。

明海在家叫小明子。他是从小就确定要出家的。他的家乡不叫“出家”,叫“当和尚”。他的家乡出和尚。就像有的地方出劁猪的,有的地方出织席子的,有的地方出箍桶的,有的地方出弹棉花的,有的地方出画匠,有的地方出婊子,他的家乡出和尚。人家弟兄多,就派一个出去当和尚。当和尚也要通过关系,也有帮。这地方的和尚有的走得很远。有到杭州灵隐寺的、上海静安寺的、镇江金山寺的、扬州天宁寺的。一般的就在本县的寺庙。明海家田少,老大、老二、老三,就足够种的了。他是老四。他七岁那年,他当和尚的舅舅回家,他爹、他娘就和舅舅商议,决定叫他当和尚。他当时在旁边,觉得这实在是在情在理,没有理由反对。当和尚有很多好处。一是可以吃现成饭。哪个庙里都是管饭的。二是可以攒钱。只要学会了放瑜伽焰口,拜梁皇忏,可以按例分到辛苦钱。积攒起来,将来还俗娶亲也可以;不想还俗,买几亩田也可以。当和尚也不容易,一要面如朗月,二要声如钟磬,三要聪明记性好。他舅舅给他相了相面,叫他前走几步,后走几步,又叫他喊了一声赶牛打场的号子:“格当XX——”,说是“明子准能当个好和尚,我包了!”要当和尚,得下点本,——念几年书。哪有不认字的和尚呢!于是明子就开蒙入学,读了《三字经》、《百家姓》、《四言杂字》、《幼学琼林》、《上论、下论》、《上孟、下孟》,每天还写一张仿。村里都夸他字写得好,很黑。

舅舅按照约定的日期又回了家,带了一件他自己穿的和尚领的短衫,叫明子娘改小一点,给明子穿上。明子穿了这件和尚短衫,下身还是在家穿的紫花裤子,赤脚穿了一双新布鞋,跟他爹、他娘磕了一个头,就随舅舅走了。

他上学时起了个学名,叫明海。舅舅说,不用改了。于是“明海”就从学名变成了法名。

过了一个湖。好大一个湖!穿过一个县城。县城真热闹:官盐店,税务局,肉铺里挂着成边的猪,一个驴子在磨芝麻,满街都是小磨香油的香味,布店,卖茉莉粉、梳头油的什么斋,卖绒花的,卖丝线的,打把式卖膏药的,吹糖人的,耍蛇的,……他什么都想看看。舅舅一劲地推他:“快走!快走!”

到了一个河边,有一只船在等着他们。船上有一个五十来岁的瘦长瘦长的大伯,船头蹲着一个跟明子差不多大的女孩子,在剥一个莲蓬吃。明子和舅舅坐到舱里,船就开了。明子听见有人跟他说话,是那个女孩子。

“是你要到荸荠庵当和尚吗?”

明子点点头。

“当和尚要烧戒疤呕!你不怕?”

明子不知道怎么回答,就含含糊糊地摇了摇头。

“你叫什么?”

“明海。”

“在家的时候?”

“叫明子。”

“明子!我叫小英子!我们是邻居。我家挨着荸荠庵。——给你!”

小英子把吃剩的半个莲蓬扔给明海,小明子就剥开莲蓬壳,一颗一颗吃起来。

大伯一桨一桨地划着,只听见船桨拨水的声音:“哗——许!哗——许!”

……

荸荠庵的地势很好,在一片高地上。这一带就数这片地势高,当初建庵的人很会选地方。门前是一条河。门外是一片很大的打谷场。三面都是高大的柳树。山门里是一个穿堂。迎门供着弥勒佛。不知是哪一位名士撰写了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颜一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弥勒佛背后,是韦驮。过穿堂,是一个不小的天井,种着两棵白果树。天井两边各有三间厢房。走过天井,便是大殿,供着三世佛。佛像连龛才四尺来高。大殿东边是方丈,西边是库房。大殿东侧,有一个小小的六角门,白门绿字,刻着一副对联:

一花一世界

三藐三菩提

进门有一个狭长的天井,几块假山石,几盆花,有三间小房。

小和尚的日子清闲得很。一早起来,开山门,扫地。庵里的地铺的都是箩底方砖,好扫得很,给弥勒佛、韦驮烧一炷香,正殿的三世佛面前也烧一炷香、磕三个头、念三声“南无阿弥陀佛”,敲三声磬。这庵里的和尚不兴做什么早课、晚课,明子这三声磬就全都代替了。然后,挑水,喂猪。然后,等当家和尚,即明子的舅舅起来,教他念经。

教念经也跟教书一样,师父面前一本经,徒弟面前一本经,师父唱一句,徒弟跟着唱一句。是唱哎。舅舅一边唱,一边还用手在桌上拍板。一板一眼,拍得很响,就跟教唱戏一样。是跟教唱戏一样,完全一样哎。连用的名词都一样。舅舅说,念经:一要板眼准,二要合工尺。说:当一个好和尚,得有条好嗓子。说:民国二十年闹大水,运河倒了堤,最后在清水潭合龙,因为大水淹死的人很多,放了一台大焰口,十三大师——十三个正座和尚,各大庙的方丈都来了,下面的和尚上百。谁当这个首座?推来推去,还是石桥——善因寺的方丈!他往上一坐,就跟地藏王菩萨一样,这就不用说了;那一声“开香赞”,围看的上千人立时鸦雀无声。说:嗓子要练,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要练丹田气!说: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说:和尚里也有状元、榜眼、探花!要用心,不要贪玩!舅舅这一番大法要说得明海和尚实在是五体投地,于是就一板一眼地跟着舅舅唱起来:

“炉香乍爇——”

“炉香乍爇——”

“法界蒙薰——”

“法界蒙薰——”

“诸佛现金身……”

“诸佛现金身……”

……

等明海学完了早经,——他晚上临睡前还要学一段,叫做晚经,——荸荠庵的师父们就都陆续起床了。

这庵里人口简单,一共六个人。连明海在内,五个和尚。有一个老和尚,六十几了,是舅舅的师叔,法名普照,但是知道的人很少,因为很少人叫他法名,都称之为老和尚或老师父,明海叫他师爷爷。这是个很枯寂的人,一天关在房里,就是那“一花一世界”里。也看不见他念佛,只是那么一声不响地坐着。他是吃斋的,过年时除外。

下面就是师兄弟三个,仁字排行:仁山、仁海、仁渡。庵里庵外,有的称他们为大师父、二师父;有的称之为山师父、海师父。只有仁渡,没有叫他“渡师父”的,因为听起来不像话,大都直呼之为仁渡。他也只配如此,因为他还年轻,才二十多岁。仁山,即明子的舅舅,是当家的。不叫“方丈”,也不叫“住持”,却叫“当家的”,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他确确实实干的是当家的职务。他屋里摆的是一张帐桌,桌子上放的是帐簿和算盘。帐簿共有三本。一本是经帐,一本是租帐,一本是债帐。和尚要做法事,做法事要收钱,——要不,当和尚干什么?常做的法事是放焰口。正规的焰口是十个人。一个正座,一个敲鼓的,两边一边四个。人少了,八个,一边三个,也凑合了。荸荠庵只有四个和尚,要放整焰口就得和别的庙里合伙。这样的时候也有过,通常只是放半台焰口。一个正座,一个敲鼓,另外一边一个。一来找别的庙里合伙费事;二来这一带放得起整焰口的人家也不多。有的时候,谁家死了人,就只请两个,甚至一个和尚咕噜咕噜念一通经,敲打几声法器就算完事。很多人家的经钱不是当时就给,往往要等秋后才还。这就得记帐。另外,和尚放焰口的辛苦钱不是一样的。就像唱戏一样,有份子。正座第一份。因为他要领唱,而且还要独唱。当中有一大段“叹骷髅”,别的和尚都放下法器休息,只有首座一个人有板有眼地曼声吟唱。第二份是敲鼓的。你以为这容易呀?哼,单是一开头的“发擂”,手上没功夫就敲不出迟疾顿挫!其余的,就一样了。这也得记上:某月某日、谁家焰口半台,谁正座,谁敲鼓……省得到年底结帐时赌咒骂娘。……这庵里有几十亩庙产,租给人种,到时候要收租。庵里还放债。租、债一向倒很少亏欠,因为租佃借钱的人怕菩萨不高兴。这三本帐就够仁山忙的了。另外香烛、灯火、油盐“福食”,这也得随时记记帐呀。除了帐簿之外,山师父的方丈的墙上还挂着一块水牌,上漆四个红字:“勤笔免思”。

仁山所说当一个好和尚的三个条件,他自己其实一条也不具备。他的相貌只要用两个字就说清楚了:黄,胖。声音也不像钟磬,倒像母猪。聪明么?难说,打牌老输。他在庵里从不穿袈裟,连海青直裰也免了。经常是披着件短僧衣,袒露着一个黄色的肚子。下面是光脚趿拉着一对僧鞋,——新鞋他也是趿拉着。他一天就是这样不衫不履地这里走走,那里走走,发出母猪一样的声音:“呣——呣——”。

二师父仁海。他是有老婆的。他老婆每年夏秋之间来住几个月,因为庵里凉快。庵里有六个人,其中之一,就是这位和尚的家眷。仁山、仁渡叫她嫂子,明海叫她师娘。这两口子都很爱干净,整天的洗涮。傍晚的时候,坐在天井里乘凉。白天,闷在屋里不出来。

三师父是个很聪明精干的人。有时一笔帐大师兄扒了半天算盘也算不清,他眼珠子转两转,早算得一清二楚。他打牌赢的时候多,二三十张牌落地,上下家手里有些什么牌,他就差不多都知道了。他打牌时,总有人爱在他后面看歪头胡。谁家约他打牌,就说“想送两个钱给你。”他不但经忏俱通(小庙的和尚能够拜忏的不多),而且身怀绝技,会“飞铙”。七月间有些地方做盂兰会,在旷地上放大焰口,几十个和尚,穿绣花袈裟,飞铙。飞铙就是把十多斤重的大铙钹飞起来。到了一定的时候,全部法器皆停,只几十副大铙紧张急促地敲起来。忽然起手,大铙向半空中飞去,一面飞,一面旋转。然后,又落下来,接住。接住不是平平常常地接住,有各种架势,“犀牛望月”、“苏秦背剑”……这哪是念经,这是耍杂技。也许是地藏王菩萨爱看这个,但真正因此快乐起来的是人,尤其是妇女和孩子。这是年轻漂亮的和尚出风头的机会。一场大焰口过后,也像一个好戏班子过后一样,会有一个两个大姑娘、小媳妇失踪,——跟和尚跑了。他还会放“花焰口”。有的人家,亲戚中多风流子弟,在不是很哀伤的佛事——如做冥寿时,就会提出放花焰口。所谓“花焰口”就是在正焰口之后,叫和尚唱小调,拉丝弦,吹管笛,敲鼓板,而且可以点唱。仁渡一个人可以唱一夜不重头。仁渡前几年一直在外面,近二年才常住在庵里。据说他有相好的,而且不止一个。他平常可是很规矩,看到姑娘媳妇总是老老实实的,连一句玩笑话都不说,一句小调山歌都不唱。有一回,在打谷场上乘凉的时候,一伙人把他围起来,非叫他唱两个不可。他却情不过,说:“好,唱一个。不唱家乡的。家乡的你们都熟,唱个安徽的。”

姐和小郎打大麦,一转子讲得听不得。

听不得就听不得,

打完了大麦打小麦。

唱完了,大家还嫌不够,他就又唱了一个:姐儿生得漂漂的,两个奶子翘翘的。

有心上去摸一把,

心里有点跳跳的。

……

这个庵里无所谓清规,连这两个字也没人提起。

仁山吃水烟,连出门做法事也带着他的水烟袋。

他们经常打牌。这是个打牌的好地方。把大殿上吃饭的方桌往门口一搭,斜放着,就是牌桌。桌子一放好,仁山就从他的方丈里把筹码拿出来,哗啦一声倒在桌上。斗纸牌的时候多,搓麻将的时候少。牌客除了师兄弟三人,常来的是一个收鸭毛的,一个打兔子兼偷鸡的,都是正经人。收鸭毛的担一副竹筐,串乡串镇,拉长了沙哑的声音喊叫:“鸭毛卖钱——!”

偷鸡的有一件家什——铜蜻蜓。看准了一只老母鸡,把铜蜻蜓一丢,鸡婆子上去就是一口。这一啄,铜蜻蜓的硬簧绷开,鸡嘴撑住了,叫不出来了。正在这鸡十分纳闷的时候,上去一把薅住。

明子曾经跟这位正经人要过铜蜻蜓看看。他拿到小英子家门前试了一试,果然!小英的娘知道了,骂明子:“要死了!儿子!你怎么到我家来玩铜蜻蜓了!”小英子跑过来:

“给我!给我!”

她也试了试,真灵,一个黑母鸡一下子就把嘴撑住,傻了眼了!

下雨阴天,这二位就光临荸荠庵,消磨一天。

有时没有外客,就把老师叔也拉出来,打牌的结局,大都是当家和尚气得鼓鼓的:“×妈妈的!又输了!下回不来了!”

他们吃肉不瞒人。年下也杀猪。杀猪就在大殿上。一切都和在家人一样,开水、木桶、尖刀。捆猪的时候,猪也是没命地叫。跟在家人不同的,是多一道仪式,要给即将升天的猪念一道“往生咒”,并且总是老师叔念,神情很庄重:“……一切胎生、卵生、息生,来从虚空来,还归虚空去往生再世,皆当欢喜。南无阿弥陀佛!”

三师父仁渡一刀子下去,鲜红的猪血就带着很多沫子喷出来。

……

明子老往小英子家里跑。

小英子的家像一个小岛,三面都是河,西面有一条小路通到荸荠庵。独门独户,岛上只有这一家。岛上有六棵大桑树,夏天都结大桑椹,三棵结白的,三棵结紫的;一个菜园子,瓜豆蔬菜,四时不缺。院墙下半截是砖砌的,上半截是泥夯的。大门是桐油油过的,贴着一副万年红的春联:向阳门第春常在

积善人家庆有余

门里是一个很宽的院子。院子里一边是牛屋、碓棚;一边是猪圈、鸡窠,还有个关鸭子的栅栏。露天地放着一具石磨。正北面是住房,也是砖基土筑,上面盖的一半是瓦,一半是草。房子翻修了才三年,木料还露着白茬。正中是堂屋,家神菩萨的画像上贴的金还没有发黑。两边是卧房。■扇窗上各嵌了一块一尺见方的玻璃,明亮亮的,——这在乡下是不多见的。房檐下一边种着一棵石榴树,一边种着一棵栀子花,都齐房檐高了。夏天开了花,一红一白,好看得很。栀子花香得冲鼻子。顺风的时候,在荸荠庵都闻得见。

这家人口不多,他家当然是姓赵。一共四口人:赵大伯、赵大妈,两个女儿,大英子、小英子。老两口没得儿子。因为这些年人不得病,牛不生灾,也没有大旱大水闹蝗虫,日子过得很兴旺。他们家自己有田,本来够吃的了,又租种了庵上的十亩田。自己的田里,一亩种了荸荠,——这一半是小英子的主意,她爱吃荸荠,一亩种了茨菇。家里喂了一大群鸡鸭,单是鸡蛋鸭毛就够一年的油盐了。赵大伯是个能干人。他是一个“全把式”,不但田里场上样样精通,还会罩鱼、洗磨、凿砻、修水车、修船、砌墙、烧砖、箍桶、劈篾、绞麻绳。他不咳嗽,不腰疼,结结实实,像一棵榆树。人很和气,一天不声不响。赵大伯是一棵摇钱树,赵大娘就是个聚宝盆。大娘精神得出奇。五十岁了,两个眼睛还是清亮亮的。不论什么时候,头都是梳得滑溜溜的,身上衣服都是格挣挣的。像老头子一样,她一天不闲着。煮猪食,喂猪,腌咸菜,——她腌的咸萝卜干非常好吃,舂粉子,磨小豆腐,编蓑衣,织芦篚。她还会剪花样子。这里嫁闺女,陪嫁妆,磁坛子、锡罐子,都要用梅红纸剪出吉祥花样,贴在上面,讨个吉利,也才好看:“丹凤朝阳”呀、“白头到老”呀、“子孙万代”呀、“福寿绵长”呀。二三十里的人家都来请她:“大娘,好日子是十六,你哪天去呀?”——“十五,我一大清早就来!”“一定呀!”——“一定!一定!”

两个女儿,长得跟她娘像一个模子里托出来的。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青,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浑身上下,头是头,脚是脚。头发滑溜溜的,衣服格挣挣的。——这里的风俗,十五六岁的姑娘就都梳上头了。这两上丫头,这一头的好头发!通红的发根,雪白的簪子!娘女三个去赶集,一集的人都朝她们望。

姐妹俩长得很像,性格不同。大姑娘很文静,话很少,像父亲。小英子比她娘还会说,一天咭咭呱呱地不停。大姐说:“你一天到晚咭咭呱呱——”

“像个喜鹊!”

“你自己说的!——吵得人心乱!”

“心乱?”

“心乱!”

“你心乱怪我呀!”

二姑娘话里有话。大英子已经有了人家。小人她偷偷地看过,人很敦厚,也不难看,家道也殷实,她满意。已经下过小定,日子还没有定下来。她这二年,很少出房门,整天赶她的嫁妆。大裁大剪,她都会。挑花绣花,不如娘。她可又嫌娘出的样子太老了。她到城里看过新娘子,说人家现在绣的都是活花活草。这可把娘难住了。最后是喜鹊忽然一拍屁股:“我给你保举一个人!”

这人是谁?是明子。明子念“上孟下孟”的时候,不知怎么得了半套《芥子园》,他喜欢得很。到了荸荠庵,他还常翻出来看,有时还把旧帐簿子翻过来,照着描。小英子说:“他会画!画得跟活的一样!”

小英子把明海请到家里来,给他磨墨铺纸,小和尚画了几张,大英子喜欢得了不得:“就是这样!就是这样!这就可以乱孱!”——所谓“乱孱”是绣花的一种针法:绣了第一层,第二层的针脚插进第一层的针缝,这样颜色就可由深到淡,不露痕迹,不像娘那一代绣的花是平针,深浅之间,界限分明,一道一道的。小英子就像个书童,又像个参谋:“画一朵石榴花!”

“画一朵栀子花!”

她把花掐来,明海就照着画。

到后来,凤仙花、石竹子、水蓼、淡竹叶,天竺果子、腊梅花,他都能画。

大娘看着也喜欢,搂住明海的和尚头:“你真聪明!你给我当一个干儿子吧!”

小英子捺住他的肩膀,说:“快叫!快叫!”

小明子跪在地下磕了一个头,从此就叫小英子的娘做干娘。

大英子绣的三双鞋,三十里方圆都传遍了。很多姑娘都走路坐船来看。看完了,就说:“啧啧啧,真好看!这哪是绣的,这是一朵鲜花!”她们就拿了纸来央大娘求了小和尚来画。有求画帐檐的,有求画门帘飘带的,有求画鞋头花的。每回明子来画花,小英子就给他做点好吃的,煮两个鸡蛋,蒸一碗芋头,煎几个藕团子。

因为照顾姐姐赶嫁妆,田里的零碎生活小英子就全包了。她的帮手,是明子。

这地方的忙活是栽秧、车高田水,薅头遍草、再就是割稻子、打场子。这几荐重活,自己一家是忙不过来的。这地方兴换工。排好了日期,几家顾一家,轮流转。不收工钱,但是吃好的。一天吃六顿,两头见肉,顿顿有酒。干活时,敲着锣鼓,唱着歌,热闹得很。其余的时候,各顾各,不显得紧张。

薅三遍草的时候,秧已经很高了,低下头看不见人。一听见非常脆亮的嗓子在一片浓绿里唱:栀子哎开花哎六瓣头哎……姐家哎门前哎一道桥哎……明海就知道小英子在哪里,三步两步就赶到,赶到就低头薅起草来,傍晚牵牛“打汪”,是明子的事。——水牛怕蚊子。这里的习惯,牛卸了轭,饮了水,就牵到一口和好泥水的“汪”里,由它自己打滚扑腾,弄得全身都是泥浆,这样蚊子就咬不通了。低田上水,只要一挂十四轧的水车,两个人车半天就够了。明子和小英子就伏在车杠上,不紧不慢地踩着车轴上的拐子,轻轻地唱着明海向三师父学来的各处山歌。打场的时候,明子能替赵大伯一会,让他回家吃饭。——赵家自己没有场,每年都在荸荠庵外面的场上打谷子。他一扬鞭子,喊起了打场号子:

“格当XX——”

这打场号子有音无字,可是九转十三弯,比什么山歌号子都好听。赵大娘在家,听见明子的号子,就侧起耳朵:“这孩子这条嗓子!”

连大英子也停下针线:“真好听!”

小英子非常骄傲地说:“一十三省数第一!”

晚上,他们一起看场。——荸荠庵收来的租稻也晒在场上。他们并肩坐在一个石磙子上,听青蛙打鼓,听寒蛇唱歌,——这个地方以为蝼蛄叫是蚯蚓叫,而且叫蚯蚓叫“寒蛇”,听纺纱婆子不停地纺纱,“XX——”,看萤火虫飞来飞去,看天上的流星。

“呀!我忘了在裤带上打一个结!”小英子说。

这里的人相信,在流星掉下来的时候在裤带上打一个结,心里想什么好事,就能如愿。

……

“”荸荠,这是小英最爱干的生活。秋天过去了,地净场光,荸荠的叶子枯了,——荸荠的笔直的小葱一样的圆叶子里是一格一格的,用手一捋,哔哔地响,小英子最爱捋着玩,——荸荠藏在烂泥里。赤了脚,在凉浸浸滑滑溜的泥里踩着,——哎,一个硬疙瘩!伸手下去,一个红紫红紫的荸荠。她自己爱干这生活,还拉了明子一起去。她老是故意用自己的光脚去踩明子的脚。

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脚印。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


⑵ 求 雨 汪曾祺 阅读答案

1.答案:下雨前,人们的眼睛是蓝的,表现了他们盼雨的急切心情。下雨后,眼睛是黑亮的,映着火光,说明了雨给人们带来了喜悦与希望。(或两处对眼睛的特写,都是从望儿的视角来写的,表现了孩子机灵、纯真的美好品性。雨前人们的眼睛是蓝色的,突出人们盼雨的逼切心情,雨后人们的眼睛是黑亮的,表达了雨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与希望)

2.

3.答案:(1)通过以望儿为首的小孩子求雨这样一小故事,提示普通人身上的人性美。(2)表现了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以及具有安身立命的坚忍,体现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与赞美。(3)通过这些小人物小故事来表现一种生活的真实与平淡。(4)作者意在通过小孩子“求雨”这样一件看似游戏的小故事,表现一种风俗、一份温情,一种爱与美。(只要答出其中3点即可)

⑶ 汪曾祺小说钓鱼的医生阅读理解

1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王淡人在小院子里栽种鸡冠、秋葵、凤仙等草花及扁豆、瓢菜,是因为既可节省金钱和时间,又可观赏和食用。
B.王淡人不相信药铺,亲自炮制外科散药,作者在肯定他对病人负责的同时,也含蓄地批评了他疑心过重。
C.王淡人由于大多看外科,不好意思多收钱,再加上经常免收诊费甚至白送药钱,以至于生活相当清贫。
D.从“这个医生”到“这位老兄”,再到“王淡人先生”,作者用称呼的不断变化反映出对他不断熟悉的过程。
E.小说的第一句话独立成段,既照应了标题,也表现出了王淡人——这个医生的特别之处,开头设置悬念,别具一格。
16. 结合全文,概括王淡人的形象特点。(6分)
答:
17. 第四段写到王淡人家的匾,有何用意?(6分)
答:
18. 有评论者认为,汪曾祺的小说充满“中国味儿”。请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两个,结合文本探究“中国味儿”的内涵。(6分)
(1)主题思想方面 (2)表现手法方面 (3)语言特点方面
答:
15.(4分)B、D(B项“含蓄地批评了他疑心过重”不准确,作者没有批评的意思。D项,“称呼的不断变化反映出作者对他不断熟悉的过程”不准确,称呼的变化体现出作者对他的尊敬之情不断加深) 【评分参考】⑴答对1项得2分。 ⑵答案超过2项本题不得分。
16.(6分)①作为一个医生,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2分) ②作为一个普通人,他善良淳朴,乐于助人,急公好义(2分);(3)作为一个有情趣的人,他洒脱淡泊,甘于清贫,富有生活情趣(2分).【评分参考】意思相近即可
17.(6分)①交代相关背景,说明王淡人家世代行医,暗示他医术高超;②特别点明送给王淡人的那块匾的内容,突出他“急公好义”的性格特点;③为下文叙述这块匾的由来埋下伏笔。(每点2分) 【评分参考】意思相近即可
18.(6分)
①在主题思想方面,小说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文中王淡人深受中闲传统文化的影响:治病救人,急公好义.淡泊闲适,率性洒脱,情趣高雅,集中体现中国传统士大夫的节操。作者通过刻画王淡人的形象,表达了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赞美与呼唤。②在表现手法上,善于运用白描手法,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小说善用白描手法,往往寥寥数语就能揭示出人物的精神风采。如本文第二段对王淡人钓鱼、吃鱼的描写,自然朴实、不事雕琢却又准确生动、简练传神,将其自得其乐、闲适洒脱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
③在语言方面,口语化的民间语言显得自然质朴、清新别致。句式上多用短句,不用浓艳冗长的修饰语。如“有人说,王淡人很傻。王淡人是有点傻,去年就办了件傻事。”一个口语化的重复真实自然的揭示了人物性格。另外诗化的语言营造一种氛围,表现人物形象。如“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不一会,就有一只刚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对蓝蜻蜓、鱼竿的细节描写,不仅营造一种悠然闲淡的氛围,也衬托出王淡人的可爱与淡泊的特点。

⑷ 职业汪曾祺阅读答案

1.相同点:①内容上都是介绍或记叙叫卖的“吆喝”,结构上都是以“一年四季”和“从早到晚”展开。③都表达了作者对旧日风情的怀念。不同点:①课文除了介绍口头“吆喝”,还介绍了器物的“吆喝”,选文只描写了口头“吆喝”;②课文作者在介绍的过程中更多是融入欣赏和品味的情感,而选文作者在文中更多的是流露对“吆喝”者的同情,也包含着对当社会的谴责意味。

2.①清脆。以一个形象的比喻经常表现(“就像一个牙口极好的人咬一个脆萝卜似的。”)。②吆喝者辛苦奔波和不幸。③悲苦凄凉。④甜美好听,使人春天和初秋的暖意。

4.年纪虽小却有着大人的成熟(也可理解为:承受着不该承受的大人的负担,失掉了孩子的天性,没有了玩耍的自由。)

5.以“椒盐饼子西洋糕”为A,以“捏着鼻子吹洋号”为B,区别是你:①A是一种“职业”劳动,B是游戏;②A是谋生的手段,B是玩耍;③A是老板要求的,不喊不行,B是自己想喊的,自由自在的。④A是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B是暂时的解脱;⑤A是一本正经的,B是轻松愉快的;⑥A是机械枯燥的,B是活泼开心的。(能写出一两点即可)

6.文章主要写一个小孩街头叫卖的生活,写一个不该有职业的小孩在那个时代却有了职业,题目中含有对人物的同情和对社会的谴责之意。另外,用这个枯燥的、一本正经的、成人意味的词,来写一个天真的、向往游戏乐趣的小孩的生活,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⑸ 《花园》 汪曾祺 阅读答案!!!

汪曾祺《花园》 —————灵动的生命美汪曾祺的《花园》主要描写了童年时代记忆里家中那片花园里的各式各样的景物以及自己在这片花园里度过的儿时珍贵、难忘的快乐。“我的脸上若有从童年带来的红色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这片花园承载了作者多少童年的欢乐。在那里曾经贪婪品尝过巴根草的酸涩味道捉过大垂柳上的天牛看它在手中挣扎反抗捕过蜻蜓、蟋蟀、蝉、土蜂、螳螂在清脆的鸟叫声中睡去醒来为心爱鸟儿的死伤心哭泣掐各式各样的花闻芳香四溢逗弄含羞草......或许花园正感受着作者童年时代的喜怒哀乐为他的开心而开心为他的难过而难过这又何尝而知呢在这篇散文里作者描写了很多花园里的事物有草有花有虫有鸟有树有藤还有作者和它们之间发生的快乐的或者遗憾的回忆。作者所选取花园里的描写对象是些人们熟悉的和与自然关系十分密切的事物不是威严的山峰没有壮丽的的河流更不是庄严肃穆的沙漠作者没有着眼于大的山水事迹而是抓住了平常生活中普通、常见、可爱的对象并将它们诉诸笔上把它们活泼、生动、可爱、自由的一面以一种清新自然的姿态展示在人们面前。例如关于含羞草、荷花、龙爪槐、壁虎、蜘蛛、金鱼等的描写作家笔下的生物好像就真实地生活在一个弥着淡淡水气的夏日风光画境里散发出淡泊轻灵、悠远空明的自然美。作者渲染了一片生机盎然的风物展示给我们的不只是动植物世界的奇妙我们也从这种简朴的生活经历中嗅到一种清甜、微苦的生活气息。大自然的缤纷多彩混杂着生活的朴实辛劳对作者的人生观、生活理想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汪曾祺散文中流露出的人生态度是淡泊、超然、洒脱的这种思想感情一直是人们所追求和渴望达到的。作者没有很强的功利性写作只是感情使然想要表达某种对生活的感受和对生命的体验。散文大多描写与自然相关的事物景色用极其简单、流畅、朴实的语言展示生物世界灵动的生命美与此相对应他传达的是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真诚对一种平淡柔和人生理想的追求这些不仅使得他的散文具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也使得我们对他的生活态度倍感敬重。大自然的各种小生命如文中的蟋蟀、蜻蜓、土鸟等等经常在他的笔下展现生机这也正是作者欣赏向往的生活愉悦的生活态度和生活理想。“我爬上堆近屋顶的芦柴上听水从高处流下来响极了訇——空心的老桑树倒了葡萄架塌了我的四近越来越黑了雨点在我头上乱跳。忽然一转身墙角两个碧绿的东西在发光哦那是我常看见的老猫。老猫又生了一群小猫了。原来它每次生养都在这里。我看它们攒着吃奶......”先写老槐树的倒塌一种惋惜、遗憾伤心油然生来但接着并没有继续抒发伤感之情意而是笔锋一转写到家中的老猫生下了小猫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不息与活力释放出作者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启示我们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但是不能自言放弃要永远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相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这是一篇值得人细细体味的文章。从儿时的天真烂漫到文章最后的“我已经像个大人了”花园作为一个实体陪伴了作者整整一个童年完成稚童到成年的蜕变作为一种情感的见证花园中千姿百态的花虫鸟树是作者对纷繁多变现实生活世界的独特生命体验

⑹ 如何理解汪曾祺小说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都强调“文以载道”,所做之文由于涵盖了“道”上的意义,因而显得沉重与乏味。但汪曾祺的小说却很不一样,读他的作品轻松自然,和谐生动。作为沈从文的学生的汪曾祺,甚至有些方面超越了他的老师。但这两个人实际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的写作都围绕自身所处的地域,紧扣这个天然的“地域背景”,不断寻求创作的契机,沈从文似乎一直在抒写“凤凰”小城,汪则一直在描绘故乡“高邮”。他们都不原趋近当时主流的政治话语,更愿意追求一种类似于个性的“性灵式”的表达。与鲁迅的改造“国民性”的不同,汪的小说似乎从没有如此深沉的内涵,因为汪自己也曾说,他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因而,在汪的笔下,从来不长曾出现悲壮的故事,也从来不曾出现英雄式的高大人物,更是一些流传于街头巷尾的凡人凡事。他的短篇中,大多是一人或一事,一花或一鸟,看上去很象散文,但显然不似传统的散文,似乎很象小说,但有不似传统的小说,于是就形成了属于汪特有的文本形式。其实,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文学一直在走一条尝试与探索并行的道路,新文化运动固然倡导“文学”平民化,然而矫枉过正的激进态度仍使古典文学精髓得以保存下来。所以,在汪的小说世界里,依然带着大量传统观念的烙印,而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名声也由此在中国文坛不胫而走。
从《受戒》开始,再到《大淖纪事》,以及《陈小手》,都在写凡人小事。不论是明海还是小英子,还是巧云或十一子,抑或是陈小手。他们都是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他们太过平凡,平凡到都被人遗忘。但一旦到汪曾祺笔下,便变得栩栩如生。在这篇《陈小手》里依然如此,作品写了一个专替人接生的“陈小手”,尽管他能成功接生,但由于不是真正的医生,所以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这样一个平凡人物,在某些作家看来,也许根本不值得来写,但到了汪的笔下,这个人物显得饶有趣味,耐人寻味。他的短篇中,大多是一人或一事,一花或一鸟,看上去很象散文,但显然不似传从这些平凡人物中,我猜想,汪是个“心怀悲悯”的人。正因为有这层意思,他的小说总有一丝“周作人式”的苦涩,但又有一缕“鲁迅式”的悲愤。尽管如此,汪仍保有自身的独特写作风格与人文精神。他的小说很不象小说,但确实又是另一种小说。他似乎不注重人物塑造与刻画,但确实也写活了人物。所以当代作家王安忆曾说:汪老的小说最好读。这个判断是不无道理的。因为,读起汪的小说总是那么轻松,又是那么感动。汪曾祺从未写过长篇,大多都是短篇。但正是这些短篇,让后人记住了这位作家。
在思想观念上,汪并非缺乏深刻的见解,相反在平淡从容的叙述中,早隐匿着他对于世事与人生的独特看法。但这一切都在不动声色的艺术主张中展开了。对于具体的艺术创作,汪曾说,很多事情不能当时去写,需要沉淀好长一段时间,静下来在回忆中再去写才好。他的代表作《受戒》就在四十年后才写下的,而《大淖纪事》也在回忆中写完。同样《陈小手》也是在沉寂好长以后才写下的。应该说,这种创作方法,既符合传统的创作原理,又属于汪特有的艺术见解。作为抗日战争中西南联大的一名学生,同时作为现代文学家沈从文的学生,汪的确有意或无意的实践他的艺术主张。他不止一次说过,他追求的是和谐,不是深刻。他还强调说,很多东西,必须在回忆中写。只有除却了当时的浮躁之后,才能静下来写,也只有除却这种“火气”,才能达到艺术的高妙境界。其实,汪始终带着一种“仙气”,这种独特的感觉,体现在他的小说里,便是我们既感到有儒家的“入世”,同时又有道家的“出世”。甚至还有佛家的“禅味”。尽管他的小说篇幅往往很短,但在短小精悍的文章里,不经意中,那种仙风道骨就被徐徐的展现出来。也许,在就是我们所仰慕的文学大家吧!

⑺ 《老舍先生》(节选)汪曾祺 阅读答案

1.三方面
一.爱花成性
二.藏画甚富
三.好客
2.因为老舍先生爱花,已经到了爱花成性的地步,花已经是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3.《养花》
我体会到了老舍先生非常爱花。
老师已经讲过了,好要评为满意答案啊!感谢了(*^__^*)
嘻嘻……

⑻ 汪曾祺的《花园》的阅读理解!!!!!!!!!!!!!!!!!!!!!!!!!!!急

汪曾祺《花园》 —————灵动的生命美 汪曾祺的《花园》主要描写了童年时代记忆里家中那片花园里的各式各样的景物以及自己在这片花园里度过的儿时珍贵、难忘的快乐。 “我的脸上若有从童年带来的红色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这片花园承载了作者多少童年的欢乐。在那里曾经贪婪品尝过巴根草的酸涩味道捉过大垂柳上的天牛看它在手中挣扎反抗捕过蜻蜓、蟋蟀、蝉、土蜂、螳螂在清脆的鸟叫声中睡去醒来为心爱鸟儿的死伤心哭泣掐各式各样的花闻芳香四溢逗弄含羞草......或许花园正感受着作者童年时代的喜怒哀乐为他的开心而开心为他的难过而难过这又何尝而知呢 在这篇散文里作者描写了很多花园里的事物有草有花有虫有鸟有树有藤还有作者和它们之间发生的快乐的或者遗憾的回忆。作者所选取花园里的描写对象是些人们熟悉的和与自然关系十分密切的事物不是威严的山峰没有壮丽的的河流更不是庄严肃穆的沙漠作者没有着眼于大的山水事迹而是抓住了平常生活中普通、常见、可爱的对象并将它们诉诸笔上把它们活泼、生动、可爱、自由的一面以一种清新自然的姿态展示在人们面前。例如关于含羞草、荷花、龙爪槐、壁虎、蜘蛛、金鱼等的描写作家笔下的生物好像就真实地生活在一个弥着淡淡水气的夏日风光画境里散发出淡泊轻灵、悠远空明的自然美。作者渲染了一片生机盎然的风物展示给我们的不只是动植物世界的奇妙我们也从这种简朴的生活经历中嗅到一种清甜、微苦的生活气息。大自然的缤纷多彩混杂着生活的朴实辛劳对作者的人生观、生活理想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汪曾祺散文中流露出的人生态度是淡泊、超然、洒脱的这种思想感情一直是人们所追求和渴望达到的。作者没有很强的功利性写作只是感情使然想要表达某种对生活的感受和对生命的体验。散文大多描写与自然相关的事物景色用极其简单、流畅、朴实的语言展示生物世界灵动的生命美与此相对应他传达的是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真诚对一种平淡柔和人生理想的追求这些不仅使得他的散文具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也使得我们对他的生活态度倍感敬重。大自然的各种小生命如文中的蟋蟀、蜻蜓、土鸟等等经常在他的笔下展现生机这也正是作者欣赏向往的生活愉悦的生活态度和生活理想。“我爬上堆近屋顶的芦柴上听水从高处流下来响极了訇——空心的老桑树倒了葡萄架塌了我的四近越来越黑了雨点在我头上乱跳。忽然一转身墙角两个碧绿的东西在发光哦那是我常看见的老猫。老猫又生了一群小猫了。原来它每次生养都在这里。我看它们攒着吃奶......”先写老槐树的倒塌一种惋惜、遗憾伤心油然生来但接着并没有继续抒发伤感之情意而是笔锋一转写到家中的老猫生下了小猫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不息与活力释放出作者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启示我们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但是不能自言放弃要永远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相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这是一篇值得人细细体味的文章。从儿时的天真烂漫到文章最后的“我已经像个大人了”花园作为一个实体陪伴了作者整整一个童年完成稚童到成年的蜕变作为一种情感的见证花园中千姿百态的花虫鸟树是作者对纷繁多变现实生活世界的独特生命体验。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程高懿在2023-06-25 10:20:14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wangyou/302854.html


上一篇:泡泡小说网权色官途
下一篇:办公室嗨文小说在线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