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村花小说阅读答案
1. 现代文小说阅读训练(有答案)
父亲的救援
张铭书
⑴1992年,我在地区高师读书,父母亲在老家种田。父亲为贴补家用,不顾多年腰疼的老毛病,农忙之余帮人跑起了长途货运。这年父亲已46岁。
⑵正是这年,出了一件大事,父亲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所有的细节。
⑶那天正好是寒露,阴历的八月二十九。天黑且下着雨的时候,父亲从外地跑车回来。刚一进村,就看见村支书迎头挡在车灯前面,朝父亲一个劲儿地摆手。父亲赶紧刹车。支书一脸焦急地说:“快!你娃出事了!”原来他刚刚从电视里插播的紧急通告里看到:一个20岁左右的小伙,在本市遭遇车祸,被紧急送往市一院,司机已逃逸,小伙身上只找出一些零钱,另有一本学生证,望家人紧急联系。学生证上写着我的名字,所以支书便急吼吼地来找我父亲。
⑷父亲的脸迅速变得煞白,他蹲在车下先抽了两分钟烟,然后抬头问支书:“你家里还有多少钱?”支书说:“也不太多。”父亲说:“有多少拿多少吧。”幸好父亲身上还装着代收的几千元货款。
⑸父亲不敢让我母亲知道,家也没回,当即发动车,准备直奔市一院。车开到镇子上,不敢再开了,因为手抖得太厉害。就从街上找到他的一名老战友,帮忙驾车直扑市里。从小镇到市区仅八十公里,一个小时后就到了。
(6)主治医生马上催他火速往住院部缴钱:“伤情非常严重,需立即手术,如果再晚几个小时联系不到家人,双腿将很难保住。”
⑺父亲再也隐忍不住,眼泪哗一下倾倒了满脸。他跌跌撞撞地赶紧往缴费处跑。【示例:“再也”、“眼泪哗一下倾倒”、“跌跌撞撞地赶紧”、“跑”等词,写出父亲在得知“我”伤势如此严重后的巨大悲痛,再刚强的父亲也承受不了如此的打击。】
⑻从缴费处回来,父亲不顾护士的拦阻,硬闯进急诊室。
⑼父亲看到的是一张清秀的面容。人已昏迷过去。父亲的心里“咯噔”一下,因为他发现这个小伙并非他儿子——也就是说,并不是我。父亲从里面退出来,反复端详从小伙身上找出的那张学生证,学生证上的照片和名字都是我的,没有错呀。父亲迷惑了。
⑽这时来了几名警察,警察告诉父亲,这个小伙的身份刚刚弄清了,原来是一名小偷,之前在公交车上偷了几个学生的东西,被人发觉后就跳车狂奔,他做贼心虚,已经把所有追赶的人都甩掉了,还是不停地飞跑,结果就跑到了一个车轮下了。
⑾【A】父亲这才松了一口气。整个人虚脱得一身大汗,瘫坐在门口的石头台阶上,再也站不起来。
⑿这时,父亲的战友提醒道:“病人不是你儿子,你缴的住院押金怎么办?”
⒀父亲说:“当然要退了,他偷了我儿子,还害得差点吓死我,哪能再给他白扔钱?”
⒁父亲就到收费处去退钱。收费处让父亲找主治医生开退费说明。主治医生刷刷几笔就开好了。
⒂父亲却犹豫起来,说,算了,这钱我不退了,你们接着给他治吧,长得那么漂亮的小伙子,要是少了两条腿多可惜呀,他家里应该也有父母,他的父母也一定会疼得心慌。
⒃小伙的手术顺利进行。
⒄此时已是深夜,雨也停了,父亲想来学校找我,又怕打搅我睡觉,就和战友在车里胡乱挤了一宿。【B】第二日早上才来学校,看见我后,冲上来就紧紧抱了我一下。父亲一贯性格刚强,平时很少流露感情,这次拥抱,还是我有记忆以来的第一次。
⒅那小伙在医院的精心治疗下,恢复得很好。小伙出院那天,阳光灿烂。他寻到我家,给我父亲磕了仨响头,非要认我父亲为干爹。
⒆我父亲担心他再学坏,就让他跟自己学开车。
⒇现在,十多年过去了,他已成为本市运输业非常叫得响的一位老板,去年,还被市里评为“年度最具爱心十大人物”之一。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2年第1期)
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内容。(3分)
▲
11.文章第15段说“父亲却犹豫起来”,结合上下文,说说父亲犹豫的原因。(3分)
▲
12.仿照对文章第7段画线句的评注,从文中另外两处画线的句子中选择一处,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评注。(3分)
我选( ▲ )处,评注: ▲
13.文中的父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说说父亲是个怎样的人?(3分)
▲
14.联系全文,小说标题“父亲的救援”有什么含义?(4分)
答案: ▲
10.(3分)父亲决然救援一个偷了自己儿子钱出车祸的小偷,并使他走上正途。(大意对即可。)
11.(3分)父亲想到了小伙子如果得不到及时医治就得失去两条腿,他的未来要受到严重影响;同时想到小伙子的父母如果知道小伙子的遭遇也会疼得心慌。(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得3分,意思相近即可,引用原文亦可。)
12.(3分)示例:我选【A】句,评注:“才”、“虚脱”、“瘫坐”、“再也”等词写出了真相大白后,父亲紧绷的心弦一下子松开了,惊人的狂喜和惊人的打击给父亲带来的情感变化是如此巨大。
我选【B】句,评注:“才”、“冲上来”、“就”、“紧紧”等词写出父亲见到安然无恙的“我”内心的狂喜,这劫后重生的巨大幸福感使一向刚强的父亲不禁真情流露。(评注角度不限,理解正确即可。)
13.(3分)勤劳、宽容(有爱心、善良)、爱家人。(答出两点即可得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14.(4分)一指父亲用借来的钱救了小伙子的生命;二指父亲用他的宽容和爱心拯救了小伙子的灵魂(精神)。(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2. 乡村小说 得到能让植物快速生长的异能睡了村长的女儿第一次就让她怀孕睡了村里四大花睡了老师让老师怀孕
究竟你是男孩儿女孩儿,你是需要一个姐姐,你还是是需要给别人当姐姐,这个应该是清楚而且明白了。如果你想,任别人说,姐姐你就要成行,你对待了,如果你想给别人当姐姐,
3. 求一篇小说阅读试题的答案
现代文阅读训练——
乡村教师
岳 勇
(1)临近大学毕业的那段日子,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动,如无事人一般。
(2)我们同宿舍的几个姐妹都劝她出去活动活动,争取能在城里留下来。哪知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
(3)我们都吃了一惊,娟子的老家我们结伴去游玩过一次,在大巴山最深处,汽车在二十里以外就进不去了。村里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们当时都笑着调侃说那儿是全国最贫瘠的地方。而现在,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我们都替她惋惜。
(4)这时,娟子一本正经地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
(5)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个老师。班上有13名学生,那位乡村老师将他们从一年级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级。
(6)然而,就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
(7)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等大家发现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
(8)教室里的13名乡下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他一面教孩子们不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大火已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
(9)老师在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师看了她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
(10)烧得通红的门框呼地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来。
(11)他把那个女孩被盗安全地带,然后又急急地冲进了早已变成火海的教室。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教室烧塌了。老师和最后那名学生再也没有出来……
(12)讲完这个故事,娟子眼圈都红了。
(13)我们都猜了出来:“最后就出来的那名女同学就是你,是么?”
(14)“是的。”娟子含泪点点头,“但你们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再也没有被出来的同学是谁么?”我们都摇摇头。
(15)娟子说:“是老师的女儿呀!”
(16)说完这句话,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17)我们的眼圈也都红了。
(18)最后,我们宿舍有三个姐妹跟着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一名乡村教师。我是其中一位。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4 分)
答:即将大学毕业的娟子主动放弃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毅然决定回乡工作。同宿舍的姐妹们大惑不解,于是娟子给她们讲述了一个乡村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真实故事,为乡村教师的精神所感动,同宿舍的三个姐妹跟着娟子一同去她老家做了乡村教师。
答题要点:1、娟子的决定;2、乡村教师的事迹;3、事迹对我们的感染;4、“我们“的举动”。每个要点1分。
2.“乡村教师”这一题目有两层含义,请分别写出来。(2 分)
答:① 以此纪念舍己数学生的乡村教师;
② 以此赞扬去乡村任教的大学毕业生。
3.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从全文看,(5)一(11 )自然段采用了哪一种顺序?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3 分)
答:插叙。(1 分)
作用是:把娟子回乡下任教的原因交代更加清楚(2分)
4.在“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的时候,“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 ,这是为什么?( 4 分)
答:一是为小学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精神所感动(或“感激小学教师的救命之恩”,或“传承小学教师对学生的爱”),以当一名乡村教师为荣;二是想用自己的所学回报养育自己的家乡、让贫苦的家乡不再贫苦。
答题要点:1、精神鼓舞(或“载誉而归”,或“传承爱心”);2、回报家乡。每个要点2分。
5.读了这篇文章,你联想到汶川大地震救援中的哪些情景?感悟到了什么?( 4 分)
10、有人认为第三段中加点的成语“轻描淡写”用得不恰当,你的意见如何?请讲明理由。(2分)
11、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上文的故事内容,不超过55字。(2分)
12、小说作者叙述故事为什么用插叙而不用顺叙?(至少讲两个理由)(2分)
13、见文中划线的句子。乡村教师在“看了她俩一眼”到“最后咬咬牙”的瞬间是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文,悉心揣摩,合理想象,用3~5句话描写出他此时的心理活动。(2分)
14、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那位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乡村教师,也有人说是娟子。请对娟子这一人物形象作一点简要的分析(应当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从她的表现看她是怎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3分)
参考答案:10、开放题。不恰当:“轻描淡写”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仅淡淡带过,有范围限定,不能修饰“放弃”。恰当:“放弃”是指前文“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轻描淡写”修饰的还是“说”。
11、乡村教师从火海里救出娟子等12个学生,最后去救女儿时不幸与女儿一同遇难。娟子大学毕业后决定回乡村作教师。
12、造悬念,行文曲折;表现主题的需要,突出乡村教师无私博大的爱以及这种爱的无限延伸(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使结构紧凑,内容更丰富。(其它言之成理的也可以)
13、略
14、供参考:贫穷农村的孩子都希望改变命运跳出“农门”,而大学毕业的娟子却毅然决定回老家当一名乡村教师,为建设落后的家乡做贡献,这说明她是个有使命感、责任感的热血青年,她爱家乡,不忘本,有志向。娟子这一形象一方面在衬托她的老师,同时也在表现“乡村教师”这一代又一代的爱的延伸,也给只为改变个人命运而奋斗者立了一面镜子。
4. 荷花(冰心)阅读答案
作者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 荷叶和莲花
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原文
荷叶 母亲冰心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hàn )萏(dàn)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qī)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yin bì)? 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编辑本段赏析
这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这样写荷花,把我比喻成了荷花,而母亲是荷叶,生动形象。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于是在结尾处写道:“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编辑本段课文简析以及难点
《荷叶·母亲》这首散文诗用触景生情,托物喻人的方法,引出对家庭往事的回忆。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女儿的情景,于是借景抒发了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激。这样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达到“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遮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于是,文章结尾处写道:“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抒发了自己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 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父亲的朋友送我们两缸莲花,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描绘雨中荷叶护红莲的动人情景。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点明主旨,表达作者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与爱恋。 写作特点及借鉴: 主要特点:借景写人,抒发对母亲的深情。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副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雨荷图,作者由此联想到女儿对母亲的依恋,母亲对女儿的呵护。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并以莲自比,讴歌伟大的母爱,自然贴切,新颖独特。 借鉴:“托物言志”是抒情散文常用的方法,即把作者的感情寄托在某物上,让此物本身代表自己表达。自然万物皆可寄情,只是所寄情的物要恰当,物的功能或象征性能负载人的感情,否则是不能感染读者的。 难点1、“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文章写莲,先平淡地叙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平平淡淡地铺叙,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入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2、“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对这句话,你如何理解? 这句话卒章显志,自然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而“心中的雨点”涉及的面很广,内容纷繁,谁来荫蔽?只能是母亲。这样就把母爱推向了高潮。 3、课文写作者的情绪变化有何作用? 课文中作者的情绪变化从“烦闷”到“不适意”,从“不适意”到“不适意的心绪散尽”,这样写表露了作者关注花的命运的感情。 4、联系时代背景,分析一下本文中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 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夜雨后两缸莲花的情状。白莲在繁杂的雨点的摧残下凋零了,洁白的花瓣飘散在水面上,那小小的莲蓬和淡黄色的花须孤零零地留在梗上,随风摇曳,显得那样凄清、冷落,这里明显地表现了作者怜惜的情感,用以作为红莲的对比。那朵初开的、亭亭玉立的红莲,是高雅、清芬、瑰丽的形象,可以说是美的象征。在大雷雨中,在毫无遮蔽的天空之下,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斜。这自然界的雷声雨点,无疑也是黑暗、动荡时代的风雨,它摧残着娇嫩的花朵,侵袭着美好、纯洁的心灵。在风雨飘摇之中,一个大荷叶,倾侧下来,覆盖着开满的红莲。尽管雨势并不减退,而左右敧斜的红莲又稳稳地玉立着,狂暴的雨点,只能在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这里的“倾侧”、“覆盖”,透露出一种崇高的、感人的美。荷叶勇敢地抗击自然界的风雨,无私地保护着红莲,寄托着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对坚强的力量,英勇无畏的精神,扶持新生、美好事物的行动的赞颂。文章的主题自然地得到了升华。 5、为什么要写白莲? 这是一个对比,把红莲与白莲进行对比,白莲因为没有荷叶的保护,被雨点打谢了,更突出了母亲对我的照顾,写出了母爱的伟大
编辑本段注释
①荷叶 母亲:选自《冰心全集》第一卷。原题作《往事(一)》之七,题目是编者加的; ②菡萏(hàn dàn):指未开的荷花,即花苞。 ③攲(qī)斜:倾斜、歪斜。 ④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⑤荫(yìn)蔽( bì) :树木遮蔽。 ⑥祷(dǎo)告:向神祈求祷告
编辑本段作者详细介绍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冰心
代表作为《繁星》《春水》《往事》《寄小读者》等。福建长乐人,因一生刚好度过了一个世纪,所以被称为“世纪老人”,深受人民的喜爱。 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她父亲谢葆璋参加了甲午海战,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后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冰心出生后7个月,便随全家迁至上海,4岁时迁往山东烟台,此后很长时间便生活在烟台的大海边。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了她的心胸;而父亲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也深深影响着她幼小的心灵。在烟台,冰心开始读书,家塾启蒙学习期间,已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7岁即读过《三国演义》、《水浒》等。辛亥革命后,冰心随父亲回到福州,住在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一座大院里。在这里,冰心于 1912年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成为谢家第一个正式进学堂读书的女孩子。 1913年父亲谢葆璋去北京国民政府出任海军部军学司长,冰心随父迁居北京,住在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次年入贝满女中,1918年升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向往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五四”运动的爆发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冰心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振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她全身心地投入时代潮流,被推选为大学学生会文书,并因此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的工作。在爱国学生运动的激荡之下,她于1919年8月的《晨报》上,发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后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由于作品直接涉及到重大的社会问题,很快发生影响。冰心说,是五四运动的一声惊雷,将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之后所写的《斯人独憔悴》《去国》《秋风秋雨愁煞人》等“问题小说”,突出反映了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面对新世界两代人的激烈冲突以及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苦痛。其时,协和女子大学并入燕京大学,冰心以一个青年学生的身份加入了当时著名的文学研究会。她的创作在“为人生”的旗帜下源源流出,发表了引起评论界重视的小说《超人》,引起社会文坛反响的小诗《繁星》《春水》,并由此推动了新诗初期“小诗”写作的潮流。 1923年,冰心以优异的成绩取得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20岁出头的冰心,已经名满中国文坛。在去美国的杰克逊总统号邮轮上,冰心与吴文藻相识。冰心在波士顿的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攻读文学学位,吴文藻在达特默思学院攻读社会学,他们从相互的通信中,逐渐加深了解,1925年夏天,冰心和吴文藻不约而同到康耐尔大学补习法语,美丽的校园,幽静的环境,他们相爱了。 1926年冰心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吴文藻则继续留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社会学的博士学位。冰心回国后,先后在燕京大学、北平女于文理学院和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1929年6月15日,冰心与学成归国的吴文藻在燕京大学临湖轩举行婚礼,司徒雷登主持了他们的婚礼。 成家后的冰心,仍然创作不辍,作品尽情地赞美母爱、童心、大自然,同时还反映了对社会不平等现象和不同阶层生活的细致观察,纯情、隽永的笔致也透露着微讽。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有 1931年的《分》和1933年的《冬儿姑娘》,散文优秀作品是1931年的《南归――献给母亲的在天之灵》等。 1932年,《冰心全集》分三卷本(小说、散文、诗歌各一卷),由北新书局出版,这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第一部作家的全集。1936年,冰心随丈夫吴文藻到欧美游学一年,他们先后在日本、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苏联等地进行了广泛的访问,在英国,冰心与意识流现代派小说创作的先锋作家吴尔夫进行了交谈,他们一边喝着下午茶,一边谈论着文学与中国的话题。 1938年吴文藻、冰心夫妇携子女于抗战烽火中离开北平,经上海、香港辗转至大后方云南昆明。冰心曾到呈贡简易师范学校义务授课,与全民族共同经历了战争带来的困苦和艰难,1940年移居重庆,出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不久参加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热心从事文化救亡活动,还写了《关于女人》《再寄小读者》等有影响的散文篇章。抗战胜利后,1946年11月她随丈夫、社会学家吴文藻赴日本,曾在日本东方学会和东京大学文学部讲演,后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在日本期间,冰心和吴文藻在复杂的条件下团结和影响海外的知识分子,积极从事爱国和平进步活动。冰心作为一位忠诚的爱国知识分子,继承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追求光明,永不止息。在抗日战争时期,她与周恩来就有过接触,应约在进步刊物上发表文章,周恩来曾邀请她访问延安,虽然未能成行,但他们的心是相通的。解放战争时期,冰心拒绝参加“国大”代表竞选,支持亲属投奔解放区。 新中国成立之初,她身居日本,心向祖国,坚决支持吴文藻毅然摆脱国民党集团的正义之举。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新形势鼓舞下,吴文藻、冰心夫妇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阻难,于1951年回到日思夜想的祖国,从此定居北京。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了吴文藻、冰心夫妇,并对他们的爱国行动表示肯定和慰勉。冰心感受到新中国欣欣向上的民心,以百倍的精力投入到祖国的各项文化事业和国际交流活动中去。期间,她先后出访过印度、缅甸、瑞士、日本、埃及、罗马、英国、苏联等国家,在世界各国人民中间传播友谊。同时她发表大量作品,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的新生活。她说:“我们这里没有冬天”,“我们把春天吵醒了”。她勤于翻译,出版了多种译作。她所创作的大量散文和小说,结集为《小桔灯》《樱花赞》《拾穗小扎》等,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冰心受到冲击,家被抄了,进了“牛棚”,在烈日之下,接受造反派的批斗。 1970年初,年届70的冰心,下放到湖北咸宁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直到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即将访华,冰心与吴文藻才回到北京,接受党和政府交给的有关翻译任务。这时,她与吴文藻、费孝通等人,通力全作完成了《世界史纲》《世界史》等著作的翻译。在这段国家经济建设和政治生活极不正常的情况下,冰心也和她的人民一样,陷入困顿和思索之中。在十年“文革” 的动乱中,尽管受到不公正对待,她坦然镇静地面对一切,坚信真理一定胜利。她时时密切关注社会主义祖国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她曾在《世纪印象》一文中写到:“九十年来……我的一颗爱祖国,爱人民的心,永远是坚如金石的”。实践证明,冰心是长期与党患难与共的亲密朋友。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祖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冰心迎来了奇迹般的生平第二次创作高潮。她不知老之将至,始终保持不断思索,永远进取,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1980年6月,冰心先患脑血栓,后骨折。病痛不能令她放下手中的笔。她说“生命从八十岁开始”。她当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空巢》,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接着又创作了《万般皆上品……》《远来的和尚》等佳作。散文方面,除《三寄小读者》外,连续创作了四组系列文章,即《想到就写》《我的自传》《关于男人》《伏枥杂记》。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创作风格之独特,都使得她的文学成就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出现了一个壮丽的晚年景观。年近九旬时发表的《我请求》《我感谢》《给一个读者的信》,都是用正直、坦诚、热切的拳拳之心,说出真实的话语,显示了她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 她身体力行,先后为家乡的小学、全国的希望工程、中国农村妇女教育与发展基金和安徽等灾区人民捐出稿费十余万元。她热烈响应巴金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倡议,捐出自己珍藏的大量书籍、手稿、字画,带头成立了“冰心文库”。 本文与《金色花》一起被选入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的第24课《散文诗两首》
5. 小说阅读题及答案
乡村教师
岳 勇
(1)临近大学毕业的那段日子,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动,如无事人一般。
(2)我们同宿舍的几个姐妹都劝她出去活动活动,争取能在城里留下来。哪知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
(3)我们都吃了一惊,娟子的老家我们结伴去游玩过一次,在大巴山最深处,汽车在二十里以外就进不去了。村里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们当时都笑着调侃说那儿是全国最贫瘠的地方。而现在,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我们都替她惋惜。
(4)这时,娟子一本正经地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
(5)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个老师。班上有13名学生,那位乡村老师将他们从一年级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级。
(6)然而,就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
(7)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等大家发现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
(8)教室里的13名乡下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他一面教孩子们不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大火已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
(9)老师在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师看了她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
(10)烧得通红的门框呼地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来。
(11)他把那个女孩被盗安全地带,然后又急急地冲进了早已变成火海的教室。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教室烧塌了。老师和最后那名学生再也没有出来……
(12)讲完这个故事,娟子眼圈都红了。
(13)我们都猜了出来:“最后就出来的那名女同学就是你,是么?”
(14)“是的。”娟子含泪点点头,“但你们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再也没有被出来的同学是谁么?”我们都摇摇头。
(15)娟子说:“是老师的女儿呀!”
(16)说完这句话,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17)我们的眼圈也都红了。
(18)最后,我们宿舍有三个姐妹跟着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一名乡村教师。我是其中一位。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4 分)
答:即将大学毕业的娟子主动放弃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毅然决定回乡工作。同宿舍的姐妹们大惑不解,于是娟子给她们讲述了一个乡村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真实故事,为乡村教师的精神所感动,同宿舍的三个姐妹跟着娟子一同去她老家做了乡村教师。
答题要点:1、娟子的决定;2、乡村教师的事迹;3、事迹对我们的感染;4、“我们“的举动”。每个要点1分。
2.“乡村教师”这一题目有两层含义,请分别写出来。(2 分)
答:① 以此纪念舍己数学生的乡村教师;
② 以此赞扬去乡村任教的大学毕业生。
3.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从全文看,(5)一(11 )自然段采用了哪一种顺序?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3 分)
答:插叙。(1 分)
作用是:把娟子回乡下任教的原因交代更加清楚(2分)
4.在“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的时候,“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 ,这是为什么?( 4 分)
答:一是为小学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精神所感动(或“感激小学教师的救命之恩”,或“传承小学教师对学生的爱”),以当一名乡村教师为荣;二是想用自己的所学回报养育自己的家乡、让贫苦的家乡不再贫苦。
答题要点:1、精神鼓舞(或“载誉而归”,或“传承爱心”);2、回报家乡。每个要点2分。
5.读了这篇文章,你联想到汶川大地震救援中的哪些情景?感悟到了什么?( 4 分)
10、有人认为第三段中加点的成语“轻描淡写”用得不恰当,你的意见如何?请讲明理由。(2分)
11、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上文的故事内容,不超过55字。(2分)
12、小说作者叙述故事为什么用插叙而不用顺叙?(至少讲两个理由)(2分)
13、见文中划线的句子。乡村教师在“看了她俩一眼”到“最后咬咬牙”的瞬间是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文,悉心揣摩,合理想象,用3~5句话描写出他此时的心理活动。(2分)
14、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那位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乡村教师,也有人说是娟子。请对娟子这一人物形象作一点简要的分析(应当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从她的表现看她是怎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3分)
参考答案:10、开放题。不恰当:“轻描淡写”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仅淡淡带过,有范围限定,不能修饰“放弃”。恰当:“放弃”是指前文“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轻描淡写”修饰的还是“说”。
11、乡村教师从火海里救出娟子等12个学生,最后去救女儿时不幸与女儿一同遇难。娟子大学毕业后决定回乡村作教师。
12、造悬念,行文曲折;表现主题的需要,突出乡村教师无私博大的爱以及这种爱的无限延伸(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使结构紧凑,内容更丰富。(其它言之成理的也可以)
13、略
14、供参考:贫穷农村的孩子都希望改变命运跳出“农门”,而大学毕业的娟子却毅然决定回老家当一名乡村教师,为建设落后的家乡做贡献,这说明她是个有使命感、责任感的热血青年,她爱家乡,不忘本,有志向。娟子这一形象一方面在衬托她的老师,同时也在表现“乡村教师”这一代又一代的爱的延伸,也给只为改变个人命运而奋斗者立了一面镜子。
6. 阅读答案 迷人的侧影
在纽约,有一家很古老很古老的旅馆。你们应该在杂志上看到过它的木版画。它建成的时侯——让我想想——那时,第十四大道以北的地带还是一片荒凉,只有一条通往波士顿和哈默斯坦事务所的古老的印第安小径。这家古老的旅馆很快就要被拆毁了。当坚固的墙壁轰然倒塌,砖块随溜槽落下发出轰然巨响时,成群的市民会聚集在最近的街角,为这一古老珍贵的地标建筑的毁灭而哭泣。新巴格达人的市民自豪感是最强的;而在这些抗议破坏地标建筑的人们当中,流泪最多、喊声最高的将会是这么一个人(他出生在特雷霍特),他对于这古老旅馆的甜蜜记忆仅限于一八七三年,那年他曾被人从免费午餐的柜台前踢出去。
玛吉•布朗夫人总在这家旅馆驻留。布朗夫人六十岁上下,骨瘦如柴,穿着褪尽了色的黑衣服,挎着一个手提包,这包的皮子显然来自当年被亚当命名为短吻鳄的那种动物。她总是住在旅馆顶层一个客卧两用的小房间,每天的租金为两美元。她住在那儿时,每天都有很多男人赶来见她。他们都是脸型瘦削,表情急切,仿佛只能腾出几秒钟时间。据说玛吉•布朗是世界第三大女富翁;而这些满面焦虑的绅士正是城里最富有的经纪人和生意人,想从这位拎着陈旧手提包的肮脏老妇人手里得到区区几百万的贷款。
艾达•贝茨小姐是阿克罗波利斯旅馆(呀!我怎么把旅馆的名字说出来了!)的速记员兼打字员。她美得就像古希腊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她的美貌毫无瑕疵。有位老前辈这样赞美一位小姐:“爱过她,就相当于接受过一次人文教育。”真的,即使只是瞧一瞧贝茨小姐的黑发和整洁的白色衬衫式连衣裙,就等于在这个国家的任何一所函授学校修了一门完整的课程。有时她会为我打打字,而且,因为不肯提前收钱,她似乎渐渐把我当成了朋友和保护人。她天生一副好脾气,总是和蔼可亲;只要她在场,即使是铅白推销员或毛皮进口商也不敢举止不端。阿克罗波利斯的全体员工,从住在维也纳的老板,到卧床十六年的搬运工头头,都愿意随时挺身而出保护她。
有一天,我走过贝茨小姐那小小的、神圣的雷明顿打字机,看到她的位置上有一个长着黑发的东西——准是一个人——不停地用她的食指重重地敲击按键。我走开了,心里还想着世事真是无常啊。第二天我就去度假了,在外游玩了两周。我回来时,信步走过阿克罗波利斯的大堂,看到贝茨小姐正给她的打字机罩上罩子。她还是那样高贵优雅,和蔼可亲,完美无瑕,她的脸蛋微微泛红,似乎忆起了往昔的美好时光。已经到停止营业的时间了;但她要我进去,在口授用的椅子上小坐几分钟。贝茨小姐解释了为什么她离开了阿克罗波利斯旅馆,后来又回来了;下面所写的差不多都是她的原话:
“对啦,朋友,你的小说怎么样啦?”
“还是那样吧,”我说,“差不多寄出去多少,退回来多少。”
“我很抱歉,”她说,“对于一篇小说来说,打印的好坏十分关键。你想我了,对吧?”
“没有人,”我说,“在我认识的人当中,没有人能像你这样,把腰带扣系得熨熨帖帖,把分号的间距打得恰到好处,把客人照顾得心满意足,把发夹别得漂漂亮亮。但是你也离开了。前几天,我在你的位置上看到一包薄荷味助消化剂。”
“我正打算把一切都告诉你呢,”贝茨小姐说,“要是你没打断我的话。
“你一定知道玛吉•布朗吧;她有时住在这里。还有,她的身价有四千万美元呢。在泽西,她住十美元的公寓。她手头总有很多现金,甚至超过半打竞选副总统的生意人所持有的数目。我不清楚她是不是把现金都装在长筒袜里;不过我知道她在市中心那一带很受欢迎,那里的人个个都是拜金主义者。
“大概两周前的一天,布朗夫人停在门口,上下打量了我十分钟之久。我侧身对着她坐着,正帮托诺帕来的一个和蔼的老头复印几份铜矿计划书。但我总能看到四周的一切。努力工作的时侯,我能透过侧面的发梳看东西;我会让衬衫式连衣裙后面的一颗扣子开着,以便看到谁在我后面。一周要挣到十八至二十美元,我没时间四下张望,而且我也用不着四下张望。
“那天晚上下班时,她派人叫我去她的房间找她。我猜我得打印两千字左右的期票、抵押书、还有合同,而且只有十美分的小费;但我还是去了。真的,朋友,我着实吃了一惊。老玛吉•布朗竟然变得通人情了。
“‘孩子’,她说,‘你是我一生见过的最美丽的人儿。我想让你辞掉工作,来和我一起住。我没什么亲友,’她说,‘除了一个丈夫和一两个儿子,但我和他们没有任何往来。他们生活太奢侈,我这个勤勉女人养不起他们。我希望你做我的女儿。他们说我吝啬抠门,报纸上也造谣说我自己洗衣做饭。这纯粹是造谣,’她继续说,‘除了手帕、长筒袜、衬裙和衣领,还有诸如此类的轻便东西,我的衣服差不多都送到外面洗。我有四千万美金,有现金,也有股票和债券,它们像美孚石油公司的股票一样好卖,在教会义卖会上很抢手。我是一个孤独的老女人,需要有人陪伴。你是我见过的最美的人。’她说,‘你愿意来和我一起住吗?我倒要让他们看看我会不会花钱。’她说。
“唉,朋友,要是你会怎么做?当然,我接受了。而且,老实说,我开始喜欢老玛吉了。不只是因为那四千万美元和她为我做的一切。在这个世界上我也有点儿寂寞。大家都得有个能听自己倾诉的人,说说左肩膀的疼痛,说说漆皮鞋怎么一裂口就穿坏了。你不可能和旅馆里碰到的男人谈论这类的事情——他们正找这样的空子呢。
“于是我放弃了旅馆里的工作,去和布朗夫人一起生活了。显然,对她来说我似乎有一种魔力。每当我闲坐、读书或看杂志时,她会盯着我看,一看就是半个小时。
“有一次我问她:‘我是不是让你想起了某位已过世的童年时代的亲戚或朋友,布朗夫人?我发现你时不时会专注地审视我。’
“‘你的脸,’她说,‘酷似我一个要好的朋友——我一生中最好的朋友。但是我喜欢你也因为你自己,孩子。’她说。
“朋友,你猜猜看她都做了什么?她出手大方,像在科尼岛冲浪时溅起的波浪一样。她把我带到一个一流的裁缝那里,交给她一张订单,全是做给我的衣服——花多少钱都不在乎。而且都是加急订单,裁缝太太只好锁上店门,带着全体员工加班加点。
“然后我们搬到——你猜哪里?——不对,再猜——对啦——邦顿酒店。我们住有六个房间的套房;每天一百美元。我看到账单了。我开始爱上那个老女人了。
“接着,朋友,我的衣服开始送来了——哎呀,我不想给你讲衣服的事!说了你也不懂。我开始叫她玛吉阿姨了。你肯定读过灰姑娘的故事吧。唉,我每天对自己说的话,比起王子把那只三号半的A型水晶鞋穿在灰姑娘脚上时她说的话,还要快活得多。
“然后玛吉阿姨说她打算在邦顿酒店为我举行一个宴会,庆祝我正式踏入社交界,第五大道所有荷兰世家的名流都会驱车前往。
“‘我早就踏入社交界啦,玛吉阿姨,’我说,‘但是我可以再踏入一次。不过你知道,’我说,‘这是本市最高档的酒店之一。而且你晓得——请原谅我这么说——如果你不是这方面的老手,聚集一群名流是很困难的。’
“‘不要为此烦心了,孩子。’玛吉阿姨说,‘我不是发送请帖——我是发布命令。我要邀请的五十位客人通常不会同时出现在任何宴会,除非英王爱德华或是威廉•特拉弗斯•杰罗姆下帖邀请他们。当然了,他们不是欠我钱,就是正打算跟我借钱。他们的妻子有些不来,但很多都会来的。’
“我真希望你也参加了那次宴会。所有餐具都是用纯金和雕花玻璃做的。除了玛吉阿姨和我,列席的大概还有四十位男宾和八位夫人。你再也没有机会结识世界第三女富翁了。她穿了一件崭新的黑丝绸礼服,上面缀满珠饰,走起路来声音像极了以前的一次雹暴,当时我一整夜都和住顶楼画室的女孩儿呆在一起。
“还有我的礼服呢!——唉,朋友,我真不想费口舌了,说了你也不懂。蕾丝都是纯手工的——在所有有蕾丝的地方——这礼服值三百美元呢。我看过账单了。那些男人要么是秃头,要么留着花白的络腮胡子。他们谈论年息百分之三的证券、布赖恩和棉花收成,妙语连珠,滔滔不绝。
“我左边的那位说话语气挺像个银行家,而我右边的那个年轻人自称是报社画家。他是唯一一个——哎呀,我刚才正想给你讲呢。
“宴会结束后,布朗夫人和我回到楼上套房里。一大群记者乱哄哄地守在走廊里,我们只得从人群中挤过去。这就是金钱威力的一个体现。对了,你认不认识一个叫莱思罗普的报社画家——个子高高的,眼睛很漂亮,说起话来让人很舒服?对啊,我想不起来他为哪家报纸工作了。噢,没关系的。
“我们一到楼上,布朗夫人立刻打电话要账单。账单来了,一共是六百美元。我看见账单了。玛吉阿姨晕过去了。我把她弄到躺椅上,解下她的珠子首饰。
“‘孩子,’她恢复了意识,说道,‘这是什么账单?是租金上涨还是所得税单?’
“‘只是这次小宴会的账单,’我说,‘没什么可担心的——还不及投机商号里的一滴水呢。坐起来看看——又不是所有账单都是剥夺财产的通知书。’
“可是,唉,朋友,你知道玛吉阿姨作何反应吗?她吓得手脚冰凉!第二天早上九点钟她就催着我离开了那个邦顿酒店。我们去了西区南部的一家寄宿舍。她租的那个房间地板漏水房顶透光。我们搬进去后,房间里能看到的就是价值大约一千五百美元的高档新衣服和一个单灶煤气炉。
“玛吉阿姨像挨了当头一棒,又变得小气起来。我想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疯狂挥霍一次。男人会花钱猛喝烈酒,而女人则会疯狂买衣服。但是如果有四千万美元——比方说,我就想要一幅照片——不过,说到照片,你碰到过一个名叫莱思罗普的报社画家吗——一位个子高高的——哦,我前面问过你了,对吧?在那次宴会上,他对我非常友好。我太喜欢他的嗓音了。我想他肯定认为我会继承玛吉阿姨的部分财产。
“唉,朋友先生,三天我就受够了那种轻松的家务。玛吉阿姨一如既往地喜欢我。她几乎不让我离开她的视线。但是,让我告诉你吧。她简直就是一个来自小气镇小气村的小气鬼。一天七十五美分是她定的限额。我们自己在房间里做饭吃。我,拥有一千美元时髦衣服的我,却在单灶煤气炉上表演绝活。
“就像我说的,在第三天我就飞出了牢笼。我对此忍无可忍:炖着十五美分的腰子,却穿着一百五十美元的家居服,上面还缝有瓦朗西安蕾丝。于是我走进更衣室,穿上布朗夫人买给我的最廉价的衣服——就是现在身上这一件——七十五美元买的,已经不错了,对吧?我把自己的所有衣服都留在布鲁克林我姐的公寓里了。
“‘布朗夫人,我曾经的“玛吉阿姨”,’我对她说,‘我会朝着这个方向,迈开双脚快步走出去,好在最短的时间内离开这个房间。我不是拜金主义者,’我说,‘但是有些事情我无法忍受。我能容忍书中的可怕妖怪,一口气能毁掉有体温的小鸟和冰冷的瓶子。但是我不能容忍一个虎头蛇尾的人。’我说,‘他们说你有四千万美元——好,你的钱一分也不会变少。我本来都开始喜欢你啦。’我说。“唉,我曾经的玛吉阿姨听了这话,开始抱怨起来,最后还流下了眼泪。她主动提出搬进带有双灶煤气炉和自来水的豪华房间。
“‘我花的钱太多太多了,孩子。’她说,‘我们必须得精打细算一阵子。你是我见过的最美的人儿,’她说,‘我不想让你离开我。’
“好啦,你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对吧?我径直来到阿克罗波利斯旅馆,要回我的工作,他们也答应了。你说说你的作品怎么样了?因为没有我给你打字,有几篇被退回来了,这我知道。这几篇都附插图了吗?还有,顺便问问,你认不认识一个报社画家——哎呀,不说了!我想起我已经问过你了。我真想知道他在哪家报社工作。我知道这很可笑,但还是忍不住想,但愿他不是为了钱;可他很可能认为,我应该会从老玛吉•布朗那儿得到点财产。要是我认识几个报纸编辑就好了,那我就——”
门口传来了轻快的脚步声。艾达•贝茨用她脑后的发梳就看出来人是谁了。我看到,她变成了一尊完美的绯红雕像——这样的奇迹除了我,应该只有皮格马利翁经历过。
“我能先走一步吗?”她对我说——她满怀希望的样子是那么可爱,“正是——正是莱思罗普先生。我在想,会不会他真的不是为了钱——我在想,他有没有一点点——”
当然,我受邀参加了他们的婚礼。婚礼结束后,我把莱思罗普拉到一边。
“你是个艺术家,”我说,“竟然还没发现玛吉•布朗为什么那么喜欢贝茨小姐?想想看为什么——让我给你说明白。”
新娘穿着一件简约的白色婚纱,上面有美丽的褶儿,颇有古希腊盛装的味道。我从小客厅的一个装饰花环上摘了一些叶子,做成花冠,戴在前贝茨小姐光洁的栗色头发上,让她侧过身对着她的丈夫。
“天哪!”他说,“艾达的侧影不正和银币上的贵妇头像一模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