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红日阅读

杨文星
杨文星
发布于 阅读量 1000
小说红日阅读

㈠ 《红日》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红日》以1947年发生在江苏的涟水,山东的莱芜、孟良崮三次战役为主线,详略得当地描述了这三次战争。

书中先写了涟水战役,由于国共双方力量悬殊,结果国民党占领了涟水,而解放军伤亡惨重,被迫撤退。后来解放军重整军队,改变了不利的局面,在接下来的莱芜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并在最后的孟良崮战役中全歼了国民党的74师。

《红日》是现当代作家吴强所创作的长篇小说,首版于1957年。《红日》一经发行就轰动全国,后来《红日》被译为英、法、俄、日、德等十多种文字在中国国外出版发行。吴强也因为《红日》的巨大影响,先后访问了苏联、波兰、匈牙利、阿尔巴尼亚、新西兰等国家。

(1)小说红日阅读扩展阅读:

作品主题

《红日》的基本主题即歌颂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个基本观点,即人民战争。人民的军队,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战的;人民也正是战争的主力,他们是人民军克敌制胜的基础,离开了人民的支持,人民军将一事无成。

《红日》无论写涟水战役的守卫战,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的包围战、攻坚战,还是写在这期间零星发生的各种中小型的战斗,无不写到了战争与人民的关系,突出了人民的力量。

作者简介

吴强(1910—1990),原名汪大同,江苏涟水人,作家。曾于1933年参加了左翼作家联盟,后来又参加了新四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过华东军区文化部副部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等职务,出版了长篇小说《红日》、《堡垒》(上)等作品,其中《红日》先后被译成英、法、俄、日、德等10多种文字。

㈡ 小说《红日》

描写1946年深秋,国民来党王源牌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开始向华东解放区疯狂进攻的事,是抗日题材的,吴强,当代著名小说家.曾用笔名吴蔷、叶如桐。吴强1933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1938年参加新四军,曾任新四军政治部宣传部文艺干事,抗战剧社秘书,曾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小说家联谊会会长等职。从事文学创作五十余年,著有长篇小说《红日》、《堡垒》(上部)、散文集《心潮集》等,其代表作为长篇小说《红日》1957年7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初版,属于“红色经典”的文学范畴。如今被人们视为“红色经典”的文本。

㈢ 《红日》读书笔记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能忍心马上分别!大家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迎着斜阳,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出自老舍的《草原》,此句中多处运用了“借代”期望傍晚时分。这些借代,意思完备而又深刻。

这句话所描绘的意境:自古以来,蒙古与汉族就是好朋友。今天我们在这里相聚,不仅是朋友的聚会,更是两个民族友谊的见证。在这一碧千里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夕阳西下,希望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体现了蒙汉两族团结友好,与这茫茫的大草原奏成了一曲自然和谐的大合唱。

(3)小说红日阅读扩展阅读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2022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这是该作自发表以来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

参考资料:网络-老舍

网络-蒙汉情深何忍别

㈣ 红日书里的简介、主要人物、作者.是什么

一、《红日》简介

《红日》是现当代作家吴强所创作的长篇小说,首版于1957年。

《红日》以1947年发生在江苏的涟水,山东的莱芜、孟良崮三次战役为主线,详略得当地描述了这三次战争。

书中先写了涟水战役,由于国共双方力量悬殊,结果国民党占领了涟水,而解放军伤亡惨重,被迫撤退。

后来解放军重整军队,改变了不利的局面,在接下来的莱芜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并在最后的孟良崮战役中全歼了国民党的74师。

如此转败为胜的结局更加真实而独特地再现了解放军取得胜利的不易。

二、主要人物

1、张灵甫

张灵甫是国民党王牌师整编七十四师的师长,七十四师是蒋介石用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嫡系王牌部队,号称“天之骄子”,身为这样一个部队的首领,绝非等闲之辈,被称为“常胜将军”、“名将之花”。

他在攻占涟水城后显得不可一世,甚至在他已陷入了解放军的重围之中时,仍然气焰器张,叫嚣着要创造惊人奇迹,一举解决山东战场,这充分显示了他狂妄骄横、刚愎自用的性格。

作品也展示了他性格的多重性,如作为王牌师师长的指挥才能,精明强干,指挥若定,但身陷重围无人接应时又惊恐万分。

这个“常胜将军”的失败结局,揭露了一切反动派色厉内荏的本质,有力地衬托出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2、沈振新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高级指挥员、军长沈振新,是一位参加过长征、身经百战的老革命。作品中塑造了他沉着、冷静、果敢的意志品质,突出他作为一名优秀指挥员的风采。

同时,作品还表现了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思想感情:对牺牲的战友的沉痛思念,对犯了错误的部下既严厉批评又热情帮助,对妻子满怀思念之情,……这些都真实地展示出这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指挥员丰富的内心世界。

3、梁波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高级指挥员、副军长梁波,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军事指挥员,他比较严肃,。

作者通过涟水战役失利后梁波的到来、羊角庄侦察、吐口丝战斗和他的情感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他的性格魅力:他既有军事指挥员的谋略,又有政治家的气度,既有理论水准,又能平易近人。

4、石东根

连长石东根,是战场上叱咤风云、雷霆万钧的英雄人物,但也存在着人性的弱点:幼稚、浮躁,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

莱芜大捷后,因为他的连队在此次战役中战果辉煌,在庆功会上他喝得酩酊大醉,得意忘形,一时酒醉纵马,着一身缴获而来的敌军军官装束,狂奔乱喊,受到军长的严厉批评。

但经过官兵们的帮助及战争的锤炼,石东根逐渐改掉了“火烧屁股”的毛躁性格。作品细致地描绘了他在革命战争的磨炼之下,逐渐克服自身弱点不断成长的过程。

三、作者

吴强(1910-1990) 原名汪大同,江苏省涟水县高沟镇人。其兄汪海清为著名画家。少年时的吴强就常以文学自娱,对《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三侠五义》等书籍爱不释手。

1933年在上海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抗战爆发后投笔从戎,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期间参加莱芜、淮海等著名战役。

解放后,历任华东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1952年后在上海工作,曾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小说家联谊会会长等职。1990年去世,享年八十岁。

代表作品有《三战三捷》、《红日》、《英雄的业绩》等。

(4)小说红日阅读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在解放战争时期,吴强担任苏中军区的政治部副部长和华东野战军六纵的宣传部长,他亲身经历了涟水、莱芜、孟良崮、淮海等多次战役。

孟良崮战役胜利结束,希望能“立马沂蒙第一峰”的常胜将军张灵甫(国民党将领)最终被解放军用门板抬下了山。

当时,吴强正随军驻扎在当地的一个村子里,他目睹了这一幕之后,忽然就萌发了要写一部长篇小说来描写这几场战役的残酷和艰苦的念头。

但是由于部队每天都要行军打仗,停下来时还要做宣传,给大家鼓劲,做思想工作,繁忙得挤不出一点儿时间认真构思,更没有时间坐下来安心写作,这让吴强心中很是郁闷,只好抽出一点时间就做一些记录。

可是,后来夜渡朐河的时候,他做记录的几个笔记本连同收集的74师的《士兵报》全都丢失了,这让他非常懊恼。

尽管没有时间,但吴强仍然每天在思考着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每日里无论坐着站着,还是行军、吃饭,他都时刻不停地思索着,连做梦都梦到自己心中的人物了,就这样思考了很久,又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看到了更多英雄人物的形象,他心里面的故事情节越发丰满起来。

㈤ 根据小说《红日》内容出几道选择题,要答案。

作者:吴强(1910—1990),原名汪大同,江苏涟水人,作家。曾于1933年参加了左翼作家联盟,后来又参加了新四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过华东军区文化部副部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等职务,出版了长篇小说《红日》、《堡垒》(上)等作品,其中《红日》先后被译成英、法、俄、日、德等10多种文字。

问:作者吴强的代表作有哪些?

答:《堡垒》

问:简述小说主要内容?

答:小说以我山东部队一个五战五捷的常胜英雄军为中心,选取了三个重要而联贯的战役——涟水、莱芜、孟良崮战役展开故事情节,两次涟水战役,我军受挫,狂妄的敌人得意忘形,不可一世。面对这一严峻局面,军长沈振新和副军长梁波表现出了优秀指挥员的优良素质和才能,他们认真总结了骄傲轻敌的教训,通过大练兵,指战员的思想觉悟和作战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在此后的莱芜、孟良崮战役中,战胜了在人数和武器上都处于优势的敌人,全歼了敌七十四师,击毙师长张灵甫。

问:小说主要人物有哪些?

答:

张灵甫

敌七十四师师长,性格骄横狂妄、刚愎自用,具有军事斗争经验和才干,是个不易对付的对手。[4]

沈振新

经过万里长征锻炼和考验的高级军事指挥员,身经百战,高瞻远瞩,总是从战争的大局、全局思考问题,作出决定;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率领全军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最后全歼敌七十四师。[4]

梁波

副军长,性格开朗,平易近人,说话风趣幽默,即使批评人也不疾言厉色。同样是高级指挥员,却更多地表现出政治家风度和儒将风采,别具魅力。[4]

刘胜

团长,忠诚、勇敢、嫉恶如仇。[4]

石东根

连长。是一个性鲜明、别具风格的人物,他赤脚冲锋跳火墙、赤膊杀敌守障地,痛切地检讨、戒酒,天真地学习指导员的办法写总结,严肃地、强有力地以革命军人的荣誉教育新解放战士。有着猛打猛冲的战斗作风,但“火烧屁股”不讲战术,更怕写文章;对革命无限忠心,但有游击习气;对战友热爱;在民主间题上却有军阀残余;革命自尊心极强,学习却不够主动。他并不代表新四军部队的全体连长,却代表着某一类型的连长。

㈥ 红日小说全集

电视剧红日全集
红日》片尾曲《红日》演唱:宋佳 那电视剧红日全集一刻你倒下去 轻盈得尽电视剧红日全集量不压住一只蝼蚁 那一刻你倒下去 缓慢得几乎耗去我一生追忆 有什么比淡电视剧红日全集漠更无情 有什么比忘却更无义 任凭岁月蹉跎,光阴电视剧红日全集如梭 我还将永...根据吴强同名小说改编。
1946年初冬,蒋介石帮对华东解放区发动大规模的疯狂进攻。人民解放军某军沈振新部在苏北涟水城外,与国军“王牌”整编七十四师张灵甫部激战以后,主动北撤山东。敌整编七十四师猖狂万分,配合八十三师等20万人,又向我山东临沂方向齐头并进。盘据在济南的敌军李部,也同时出动到达莱芜、新泰,企图南、北夹击我军。我野战军司令部决定留一部分主力在南线阻击,大部分转头北上,决心首先消灭北面的李部。历史上著名的莱芜战役展开了。
我军沈振新部的任务是拿下莱芜城北吐丝口镇,截断莱芜敌人的退路。由团长刘胜和团政委陈坚带领的一个团被留下作为总预备队,而团长刘胜和连长石东根因急于求战,被留下后情绪有些急躁。战局急剧变化,莱芜五万敌人在我军猛攻下,企图向吐丝口镇方向突围。吐丝口镇的战斗还在激烈进行,我野战军司令部指示必须迅速解决吐丝口镇的战斗。沈军长当即命令团长刘胜和团政委陈坚率领部队投入战斗。刘胜事前已经了解了吐丝口镇敌人的情况,故用一支突击力量,越过前沿,插入敌人心脏,以最快的速度消灭了敌人的师部。吐丝口镇战斗结束,他们又立即掉转头来堵击莱芜溃逃敌人,抓了大批俘虏。巨大的胜利鼓舞着全军。然而有些人——如连长石东根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沈军长严厉地批评了他。
家乡沦陷,遭受敌人残酷迫害的苏北妇女阿菊,跋山涉水,来到山东找到丈夫杨军,再一次要求参军杀敌。并且带来故乡亲人的期望:要大军消灭国军七十四师,替乡亲们报仇。国军以整编七十四师张灵甫部为先锋,又向我山东蒙阴县进攻,妄图聚歼我华东野战军于沂蒙山区。为了分散和牵制敌人,沈振新军从沂蒙山西侧,插到敌后鲁南一带。敌七十四师进攻坦埠失利,在我军东、西、北三路大军强大压力下,狼狈向南溃退。沈振新军星夜飞兵抢占垛庄,切断敌人的退路,将七十四师紧紧包围在孟良崮山上。张灵甫陷入重围,惊慌失措,想以声东击西的诡计逃避被歼灭的命运:一边向我540高地发动佯攻,一边却妄图从385高地突围出去。我军识破敌人的阴谋,以强有力的攻势粉碎了敌人的突围企图。战斗中,团长刘胜不幸牺牲。在攻占孟良崮顶峰时,石东根连的战士搭了人梯攀上悬崖绝壁,直捣张灵甫指挥部石洞,张灵甫无路可退便与众将领自杀殉国。红日当空,碧云明丽,我各路大军在孟良崮上胜利会师。红旗如林,欢声雷动。
这是了部优秀的军事历史片。它以涟水、吐丝口、孟良崮三次战斗为主线,描写了人民解放军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条件下消灭国民党王牌军74师的故事。

〖幕后花絮〗

电影《红日》拍摄于1961年到1963年。影片取材于1947年的“孟良崮之战”,这场闻名中外的惨烈战役对交战双方有着存亡绝续的意义。影片尽量客观地塑造了国共双方的各级将领达20多人,从军师团到连排班,人物众多,个个鲜活生动,是为经典。当中的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更是唱遍全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㈦ 速求!!!!!红日阅读题答案!

军眼前出现被击中的敌军官时,他会想 看来我就要死了。当敌军官向他射击时,他会想 再见,我的国家,我不能再为您杀敌了。当敌军官没有子弹射出来时,他会想真是天助我也。正是顽强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㈧ 小说红日读后感

作为一部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红 日》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更重要的贡献 还在于:在应和时代共名的同时,小说在 战争观念和小说美学上体现出来的创新性 和探索性。

首先,以宏大的现代战争场面的描绘 替代传统战争小说中的传奇性故事。在50 年代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中,《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等作品都是自觉吸收 和利用了民间文化传统中自由粗放、洋溢 着原始生命力的艺术精神,以传统游侠小 说的传奇性故事作为叙述框架,来表现战 争中的英雄业绩。这种叙述方式保留了中 国传统小说的痕迹,而面对新的叙事目的, 则明显地体现出其在叙事结构上的局限, 因为传奇性故事的叙述一般只适合于讲述 较小规模的游击战争,而无法自如的正面展现大规模的现代战争场赴。 其实,即使像《保卫延安》这样有意识地展现大规模现代战争的作品, 还是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传奇性的魅力,其主要情节构架还是由周大 勇及其连队的脱离大部队、沙漠迷路、打粮站等传奇性故事构成。而 《红日》则突破了以往传奇小说将着墨重点放在“连队”上的写法, 直接以中共一支“常胜英雄军”与国民党的王牌军之间展开的大规模 战役为叙述中心,将笔触从军师团一直延伸到连排班,从高级将领写 到普通战士,从军队写到地方,从前方战场写到后方医院,视野开阔 而层次分明,场面宏大而结构紧凑,应该说在叙事上是非常有特色的。

其次,小说对战争环境中人物性格丰 富性有较好的刻画,突破了当时同类创作 中存在的局限。这除了指小说刻画了从军 队高级将领到普通士兵的多层次的丰富的 人物群像、以及他们包括爱情生活在内的 丰富的内心活动外,还体现在下列两个方 面:一是注意对人物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性 的揭示。在刻画我军官兵形象时,作家没 有把他们写成十全十美的完人,而是在表 现他们的英雄行为时,也十分注意表现他 们的七情六欲,挖掘他们自身的性格弱点, 以及在战争进程中人物精神上的自我斗争。 作家对团长刘胜和连长石东根的形象塑造 虽然并不排除借鉴外国战争文学作品的因 素,但在50年代战争文学形象中仍然是独 特的。作者不仅写出了他们作为我军基层 指挥官的一面,还写出了来自他们的农民 出身的性格弱点,事实上,绝大部分军人在穿上军装之前都是农民, 农民固有的文化观念,比如作为一团之长的刘胜对知识分子(政委陈 坚)的偏见,他的时间观念的淡薄。又如连长石东根在胜利后醉酒纵 马,着一身缴获而来的敌军官装束,狂奔乱喊,这让人联想起《水浒》 中的阮小七在征方腊获胜后的醉酒细节,把农民阶级造反的某种特性 展示无遗。吴强这样的描写显然不是对《水浒》的单纯模仿,而是隐 含了对农民文化传统的批判意味,从而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作家作为一 个知识分子的启蒙主义立场。尽管作家这一立场在强大的时代共名下 显得有点游移不定,但其探索仍然是难能可贵的。二是小说对敌对人 物形象的刻画并没有采用当时流行的漫画化方式,而是较为真实地写 出了他们作为具有不同政治立场更人的责任感、作战才能甚至作为人 的良心。漫画化的方式总是不屑于进入对象的内心世界、将其作为社 会关系中的人来描写,而将国民党的中高级将领作为现实的人来描写, 是《红日》在人物塑造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当时更多的作品都是将国 民党军队写得不堪一击,视战争如同儿戏,而《红日》却着力写出了 张灵甫、张小甫这两个国民党军官形象。由于张灵甫所率领的74师是 蒋介石用全副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嫡系王牌部队,国民党五大主力部 队的第一主力,号称“天之骄子”,所以张灵甫攻占了涟水城之后显 得不可一世,甚至在他已经陷入了解放军的包围之中的时候,仍在盘 算着全歼中共华东野战军,一举解决山东战场。但作家在描写他刚愎 自用,骄横狂妄的同时,也写出他对作战中孤军突出,无人接应的内 心恐慌,还写出了他作为高级将领的沉着干练的一面,。另外,小说 还通过张灵甫与张小甫的对比,写出了不同类型国民党军官的形象, 张小甫投降并力劝张灵甫放弃孟良崮的情节也没有作简单化的处理, 而是在体现中共政治攻势的威力时,也显示了大势所趋的压力和其对 上司、对军人职责的忠诚的一面。在战争小说中,把敌方的形象作为 一个有独立地位的艺术形象来描写,在客观上是对战争文化规范下 “二元对立”艺术模式的偏离,使作品的人物较为丰富、生动、可信, 在当代的战争小说中具有着特别的意义。

㈨ 红日小说的内容

1946年初冬,蒋介石帮对华东解放区发动大规模的疯狂进攻。人民解放军某军沈振新部在苏北涟水城外,与国军“王牌”整编七十四师张灵甫部激战以后,主动北撤山东。敌整编七十四师猖狂万分,配合八十三师等20万人,又向我山东临沂方向齐头并进。盘据在济南的敌军李部,也同时出动到达莱芜、新泰,企图南、北夹击我军。我野战军司令部决定留一部分主力在南线阻击,大部分转头北上,决心首先消灭北面的李部。历史上著名的莱芜战役展开了。
我军沈振新部的任务是拿下莱芜城北吐丝口镇,截断莱芜敌人的退路。由团长刘胜和团政委陈坚带领的一个团被留下作为总预备队,而团长刘胜和连长石东根因急于求战,被留下后情绪有些急躁。战局急剧变化,莱芜五万敌人在我军猛攻下,企图向吐丝口镇方向突围。吐丝口镇的战斗还在激烈进行,我野战军司令部指示必须迅速解决吐丝口镇的战斗。沈军长当即命令团长刘胜和团政委陈坚率领部队投入战斗。刘胜事前已经了解了吐丝口镇敌人的情况,故用一支突击力量,越过前沿,插入敌人心脏,以最快的速度消灭了敌人的师部。吐丝口镇战斗结束,他们又立即掉转头来堵击莱芜溃逃敌人,抓了大批俘虏。巨大的胜利鼓舞着全军。然而有些人——如连长石东根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沈军长严厉地批评了他。
家乡沦陷,遭受敌人残酷迫害的苏北妇女阿菊,跋山涉水,来到山东找到丈夫杨军,再一次要求参军杀敌。并且带来故乡亲人的期望:要大军消灭国军七十四师,替乡亲们报仇。国军以整编七十四师张灵甫部为先锋,又向我山东蒙阴县进攻,妄图聚歼我华东野战军于沂蒙山区。为了分散和牵制敌人,沈振新军从沂蒙山西侧,插到敌后鲁南一带。敌七十四师进攻坦埠失利,在我军东、西、北三路大军强大压力下,狼狈向南溃退。沈振新军星夜飞兵抢占垛庄,切断敌人的退路,将七十四师紧紧包围在孟良崮山上。张灵甫陷入重围,惊慌失措,想以声东击西的诡计逃避被歼灭的命运:一边向我540高地发动佯攻,一边却妄图从385高地突围出去。我军识破敌人的阴谋,以强有力的攻势粉碎了敌人的突围企图。战斗中,团长刘胜不幸牺牲。在攻占孟良崮顶峰时,石东根连的战士搭了人梯攀上悬崖绝壁,直捣张灵甫指挥部石洞,张灵甫无路可退便与众将领自杀殉国。红日当空,碧云明丽,我各路大军在孟良崮上胜利会师。红旗如林,欢声雷动。
这是了部优秀的军事历史片。它以涟水、吐丝口、孟良崮三次战斗为主线,描写了人民解放军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条件下消灭国民党王牌军74师的故事。

〖幕后花絮〗

电影《红日》拍摄于1961年到1963年。影片取材于1947年的“孟良崮之战”,这场闻名中外的惨烈战役对交战双方有着存亡绝续的意义。影片尽量客观地塑造了国共双方的各级将领达20多人,从军师团到连排班,人物众多,个个鲜活生动,是为经典。当中的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更是唱遍全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杨文星在2023-06-24 20:00:30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wangyou/281874.html


上一篇:前天百度推荐小说
下一篇:西方领主贵族争霸小说排行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