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西口小说阅读

钱慕
钱慕
发布于 阅读量 428
走西口小说阅读

① 梁衡的夏

梁衡 夏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慢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了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天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滂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期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级.夏正当春花求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挂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润,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碰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有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② 夏感 梁衡 教案

十七、夏
梁 衡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解决文中疑难,梳通文意。
2、通过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概括文章结构,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拓展性的比较阅读,能够区分不同作者对夏的不同感受。
4、以本文为学习对象,写作《山城之夏》。
教学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1、作者简介:
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2、导语设计:
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哪位同学愿意说说看,在一年四季中,你比较喜欢哪个季节?(学生说,并简述理由)然而,无论你喜不喜欢夏天,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夏》(亦叫《夏感》),作者对夏的感情是怎样的呢?学完这课文,我们就能够了解到。不过这篇文章比较艰深,在下面的学习中,同学们一定要很专注、很投入。
二、课文研读:
(一)、梳通文意:
1、师指导语: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划出不懂的或有疑问的语句,并进行认真阅读思考,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实在无法解决的再与就近的同学讨论交流。等一会儿我们还要全班讨论。看看我们的同学解决了哪些问题,还遗留哪些问题。
2、学生活动:
学生按阅读要求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提供支持和帮助。
3、全班讨论:提出疑问,对疑问发表见解。(导语:刚才大家的阅读很认真,讨论也很投入。现在我们全班交流、讨论,内容有两个:
1已经解决的疑问,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把你解决的过程和现在认识与大家交流;
2、还有的疑问不能解决的,提出来,请别人帮助。发言的同学尽可能声音响亮点、清楚点,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注:对学生的交流和讨论进行随机的点拨和评价
(二)、理清结构:
1、导语:(过渡)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基本上理解了文章的意思。下面我们就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梳理一下文章的结构。请同学们思考这样的问题:文章通过哪些方面来描写夏天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同学们再次研读课文,并经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活动:
(1)学生独立阅读(指导: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围绕这个问题,进行独立地阅读和思考)
(2)两分钟后,小小组合作学习。(指导: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各小组经过讨论,理清文章结构,如果小组愿意以结构图的形式呈现,我们也非常欢迎。)
注:老师巡视、参与、对话。
3、各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参与,理清文章结构。
板书参考:
景:气势磅礴、色彩金黄蕴涵着——
赞美情:紧张、热烈、急促和顺如意、吉祥美好
人:勤劳、忙碌等含茹。
(三)、质疑探究:
导语:读了这篇文章,大家对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感情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们要进行深入一步的学习了。不知道大家对文章本身有没有什么可质疑的地方?
(1、作者说“夏天的颜色是金黄的。”难道夏天的颜色只是金黄的吗?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2、作者认为“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说说你的理解。)
(四)、拓展学习:
1、指导: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他的感情是很热烈,但是不同的人对夏天是有不同的感受的。现在请同学们想想,我们曾学过那些诗词,它们所表达的作者对夏天的感受是否一样呢?(分组合作)
学生活动:读读、想想、说说(烦躁/闲适/热烈)
2、指导: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夏天,不同的人对夏天的感受也会不同,在你的眼里,我们三明的夏天又是怎样一种景象呢,你的感受又如何呢?请以《山城之夏》为题,学习作者写景的语言,写一篇作文。(可作课后作业)
三、作业:
1、练习:一、二;
2、《训练册》
四、教后反思:

③ 你还知道哪些与土地是地球有关的文学作品或是名言警句

.大地所育,终归大地。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人和剧作家 乔·皮尔
2.大地是最好的避难所。
英国作家 詹·豪厄尔
3.大地,你是万物之母。
墨勒阿格
4.豪气贯日月,英风动大地。
陈毅
5.心如大地者明,行如绳墨者彰。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6.阳光普照大地,不分人间善恶。
古罗马哲学家 塞内加

8.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唐·钱起《春郊》。阳和:春天的暖气。使:使者。这两句大意是:东风是最称职的报春的使者,逢着花草都催促它们发芽萌生。本句十分贴切地渲染出春回大地之后,在温暖的东风吹拂下,百草千花纷纷显露生机的蓬勃景象。可用于描写春景,也可用于形容在某种力量影响下所呈现的欣欣向荣的形势、局面。

唐代诗人 钱起 《春郊》
9.火轮杲杲悬中天,下铄大地生青烟。
清·黄景仁《苦暑行》。火轮:喻炎炎烈日。杲杲(gǎo稿):明亮的样子。铄(shuò朔):熔化。这两句大意是:一轮火一样的太阳高挂在天空的正中发出耀眼的光亮,下面的大地烧炙得青烟直冒,好像就要熔化一样。两句生动地写出了酷暑景象:烈日如火,大地生烟。人们头顶中天的火轮,足蹬生烟的大地,酷热难当,自不待言。可用以描写盛夏的暑热。

清代诗人 黄景仁 《苦暑行》
10.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见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泥融:冻土融解。这两旬大意是:春日和暖,冻土松软,残雪已经消退了一半;行人启程,芳草青青,马嘶声分外响亮。本句可用于描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表现人们欣喜欢悦的心情。

唐代诗人 杜牧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11.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中国现代作家、政治评论家 鲁迅
12.为大地添一抹绿意,为世界增一份生机
13.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大地却永远长存。
《圣经》 《圣经》
14.羞涩腼腆的花神把大地描绘得五彩缤纷。
18世纪英国诗人 蒲柏

④ 王彬彬的学术论文

徐树铮:现实中的“荆生”?——兼谈五四新文化运动 同舟共进 2022/06
作为学者的何满子 当代文坛 2022/03
《红旗谱》:每一页都是虚假和拙劣的——“十七年文学”艺术分析之一 当代作家评论 2022/03
漫议顾彬 读书 2022/04
关于“当代文学”的评价问题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2022/02
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的学风问题 文艺研究 2022/03
“十七年文学”中的汪曾祺 文学评论 2022/01
《野草》修辞艺术细说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2/01
文学批评的语文品格——以一篇文章为例 文艺争鸣 2022/11
《钟山》创刊三十年感言 小说评论 2022/05
《八一宣言》、“新启蒙运动”与“左翼”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05
瞿秋白:不得不走、不得不留与不得不死 报刊荟萃 2022/07
“新启蒙运动”与“左翼”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河北学刊 2022/04
鲁敏小说论 文学评论 2022/03
汪精卫见溥仪:“木偶奇遇记” 文史博览 2022/06
当代文艺中的“阶级情”与“骨肉情” 当代作家评论 2022/03
中国现代大学与现代文学的相互哺育 社会科学 2022/04
我所理解的顾彬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22/02
《鲁迅年谱》增订本亟待再次修订 文艺研究 2022/03
“群英荟萃”还是“萝卜开会”——漫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名作欣赏 2022/03
“新左派”与鲁迅的中国 东岳论丛 2022/01
禁欲时代的情色——“红色电影”中的女特务形象 雨花 2022/02
两个瞿秋白与一部《子夜》——从一个角度看文学与政治的歧途 南方文坛 2022/01
鲁迅与中国托派的恩怨 南方文坛 2022/05
鲁迅对鹤见祐辅《思想·山水·人物》的翻译 天津社会科学 2022/03
钱钟书两篇论文中的三个小问题 文艺研究 2022/03
孙犁的意义 文学评论 2022/0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中国现代历史研究的互动 文艺争鸣 2022/01
毕飞宇小说中的“性话语” 当代作家评论 2022/01
当代作家的可持续写作问题 扬子江评论 2022/01
郭沫若:毛泽东诗词解说者的尴尬 同舟共进 2022/10
心中的先生 杂文选刊(上半月版) 2022/10
略议墨子的和谐观及其时代价值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22/04
“全维罗纳响起了晚祷的钟声”——由《乌托邦与反乌托邦:对峙与嬗变》想到的 文艺争鸣 2022/08
作家的工匠化 文艺争鸣 2022/04
以伪乱真和化真为伪——刘禾《语际书写》、《跨语际实践》中的问题意识 文艺研究 2022/04
学者之怒与诗人之忧——说说何满子与邵燕祥 杂文选刊(上半月版) 2022/04
毕飞宇小说修辞艺术片论 文学评论 2022/06
我的老师潘旭澜先生 美文(上半月) 2022/11
花拳绣腿的实践——评刘禾《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与被译介的现代性(中国,1900—1937)》的语言问题 文艺研究 2022/10
关于胡与鲁之比较的读书研究计划 杂文选刊(上半月版) 2022/02
不成问题的问题——鲁迅与胡适比较中的问题之一 当代作家评论 2022/04
胡搅蛮缠的比较——驳王德威《从“头”谈起》 南方文坛 2022/02
鲁迅笔下的无赖儿郎——也谈鲁迅对流氓文化的批判 江汉论坛 2022/01
读李建军《小说修辞研究》 文学评论 2022/01
在爱国名义下的一记耳光 杂文选刊(上半月版) 2022/09
读黄蓓佳《没有名字的身体》 文艺争鸣 2022/04
被遮蔽的与被误解的——读《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 小说评论 2022/04
鸟比驴好,也比狐好——关于《绝唱》 长城 2022/02
其实汪曾祺也善写恶人——说《鸡毛》 长城 2022/01
胡适的“最低限度” 海燕 2022/03
王彬彬专栏:“姑妄言之”之四 对昆德拉的接受与拒绝 小说评论 2022/05
中国文艺美学如何与时俱进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01
在文学的名利场上——漫说批评 南方文坛 2022/05
瞿秋白的“名誉” 南方文坛 2022/03
花·雨·狐——朱文颖小说印象 南方文坛 2022/01
王彬彬专栏:“姑妄言之”之五——比喻砌成的《围城》——钱钟书对比喻的研究与运用 小说评论 2022/06
王彬彬专栏:“姑妄言之”之三 《我与地坛》的小说嫌疑 小说评论 2022/04
王彬彬专栏:“姑妄言之”之二——“城市文学的消亡与再生”——从《我们夫妇之间》到王彬彬专栏:“姑妄言之”之一——我喜欢汪曾祺,但不太喜欢《受戒》 小说评论 2022/02
从瞿秋白到韦君宜——两代“革命知识分子”对“革命”的反思之一 文艺争鸣 2022/01
用一生的时间吐尽狼奶(外一则) 文学自由谈 2022/04
亟需确立通俗文学批评标准 章回小说 2022/02
唐德刚笔下的胡适 书屋 2022/02
林道静、刘世吾、江玫与露沙——当代文学对知识分子与革命的叙述 文艺争鸣 2022/02
开放、敏锐而又切实的“问题意识”——读《多维视野中的鲁迅》 文学评论 2022/05
批评金庸:对“五四”精神的捍卫 粤海风 2022/01
许广平在改写鲁迅中的作用与苦衷 文艺争鸣 2022/01
中国流氓文化之王朔正传 粤海风 2022/05
钱钟书旧事:谁是被侮辱被损害者 粤海风 2022/02
鲁迅的脑袋和自由主义的帽子 鲁迅研究月刊 2022/11
在鲁迅止步的地方——关于鲁迅和鲁迅研究的几点想法 鲁迅研究月刊 2022/07
何谓“思想家” 鲁迅研究月刊 2022/06
等待与寻找 党政论坛 2022/06
小说还剩下什么 雨花 1999/04
被延迟了的伤痛(名家评点) 雨花 1999/04
随笔、文学、经济学及其他 书屋 1999/06
[岂好辩哉]之五——一个乡下人对“知青”的记忆 书屋 1999/05
[岂好辩哉]之四——批判传统文化仍是当务之急 书屋 1999/04
[岂好辩哉]之三 平凡的能力与非常的影响——说说张铁生 书屋 1999/03
[岂好辩哉]之二——为一九八九年版《辞海》送行 书屋 1999/02
[岂好辩哉]之一——磨而不磷 涅而不缁 书屋 1999/01
“职业批评家”的消失 南方文坛 1999/06
文艺战线——兼谈文艺用语的军事化问题 南方文坛 1999/05
鲁迅的临终情怀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1999/03
学术讨论中的“假相倚”现象 天涯 1998/01
中国式的“为学术而学术” 文艺评论 1998/03
客观之幌下的肆意歪曲——对一本《梁实秋传》的几点订正 书屋 1998/04
另几种亵渎 鲁迅研究月刊 1998/04
读书札记:关于自由主义 天涯 1997/02
鲁迅晚年的“姑活”心态 东方艺术 1997/06
“给每日以生命”──关于文化批判的方式 东方艺术 1997/05
“对不起!中国大得过分了!” 东方艺术 1997/01
蔡元培的“兼”与“偏” 文学自由谈 1997/05
所谓“文革语言” 文学自由谈 1997/02
多少话,欲说还休关于鲁迅的“顾忌” 鲁迅研究月刊 1997/03
为“道德评价”一辩 长城 1996/05
命蹇运滞的现实主义 时代文学 1996/06
一个沉重的话题——关于民粹主义的读书札记 上海文学 1996/09
“高调”与“危害”及其他 文艺评论 1996/03
平凡与平庸 文艺评论 1996/01
把农民当笑料的背后——从一个角度看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 书屋 1996/02
冷眼看“张热”——张爱玲的当前文坛的启示 书屋 1996/01
当前文学中的现实主义问题 文艺争鸣 1996/06
两种不同质地的文化──略论“通俗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差别 文艺争鸣 1996/05
文人:文与人 作家 1995/12
再谈过于聪明的中国作家及其他 文艺争鸣 1995/02
走出困境与丧失自身的“纯文学” 文学自由谈 1995/01
人类生存的后半夜——《某一年的后半夜》粗解 大家 1994/04
往事如烟——《观望》印象 大家 1994/02
“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文艺评论 1994/05
所谓事业──兼对《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与《红楼梦》做一比较(下) 文艺评论 1994/02
所谓事业──兼对《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与《红楼梦》做一种比较(上) 文艺评论 1994/01
一份备忘录——为未来的文学史家而作 文艺争鸣 1994/02
偏颇的评析─—论王晓明先生研究鲁迅小说创作心理障碍时的心理障碍 鲁迅研究月刊 1994/03
接近于无限透明的人格理想──关于朱苏进的两部中篇新作 当代作家评论 1994/01
当一个作家或者不当 文学自由谈 1993/04
悲悯与慨叹——重读《古船》与初读《九月寓言》 当代作家评论 1993/01
重提小说的认识价值——米兰·昆德拉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启示 文艺评论 1993/05
集体主义的价值限度 文艺评论 1993/04
偶思长短录 文艺评论 1993/03
在功利与唯美之间 文艺评论 1993/02
小说的世俗描写与超越意蕴 文艺评论 1993/01
李杭育论 文艺争鸣 1992/02
“谁缚汝?”——也谈“军事文学”的突破 当代作家评论 1992/06
心债的偿还——潘旭澜先生散文读札 当代作家评论 1992/05
残雪、余华:“真的恶声”?——残雪、余华与鲁迅的一种比较 当代作家评论 1992/01
仿效与创新——毕加索的启示 读书 1991/07
人物论:作为一种批评方法的荣辱兴衰 当代作家评论 1991/03
文艺创作中的仿效与创新——大地与天空的对话 文艺争鸣 1991/05
为自己辩护——思想与体验之一 文艺评论 1991/03
朱苏进小说中的“孟中天精神” 小说评论 1990/03
关于几篇情绪化的小说 当代作家评论 1990/01
文学艺术中的进化观念与创新识意——大地与天空的对话 文艺争鸣 1990/04
“且趣当生,奚遑死后?”——当代小说中的文化心理现象之九 文艺评论 1990/06
当代小说中的“做人现象”——当代小说中的文化心理现象之八 文艺评论 1990/05
愚昧的正派——当代小说中的文化心理现象之七 文艺评论 1990/04
愚弱者的强权——当代小说中的文化心理现象之六 文艺评论 1990/03
精神的花朵——当代小说中的文化心理现象之五 文艺评论 1990/02
家中的风景——当代小说中的文化心理现象之四 文艺评论 1990/01
不名刊物和未名作家——偶读《日晕》的随想 文学自由谈 1989/02
余华的疯言疯语 当代作家评论 1989/04
“残酷”的意义——关于最近几年的一种小说现象 文艺争鸣 1989/02
当代小说中的墨家文化心理——当代小说的文化心理现象之三 文艺评论 1989/06
哥哥你走西口——当代小说中的文化心理现象之二 文艺评论 1989/05
“人面不知何处去”——当代小说中的文化心理现象之一 文艺评论 1989/04
民以食为天——当代小说中饥饿描写的文学意义 文艺评论 1989/01
假作真时真亦假——读《红橄榄》 文学自由谈 1988/04
俯瞰和参与——《古船》和《浮躁》比较观 当代作家评论 1988/01
从愤世到厌世——三年来的“反文化小说”读札 小说评论 1988/04
当代小说中的创伤报复型人物——兼谈“改革者”形象塑造 文艺评论 1988/02

⑤ 速求作文,1500字,题目:让阅读成为习惯,事成再赏50!!!!!!!!!!!!!!!!!若好再加!

让阅读成为习惯
随着2022年3月24日北京奥运会圣火在希腊的点燃,北京奥运会圣火全球传递活动正式拉开序幕。人们纷纷为迎接北京奥运如火如荼、不辞辛劳地工作着时,在高大宏伟、举世瞩目的奥运体育场拔地而起时,我们也要反问一句,我们也为北京奥运筑起了同样高大宏伟的文明大厦了吗?什么是文明呢?简单地说,文明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文明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国家的脸面。所以我们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我们校园里,一部分同学也把公德丢在一些不文明的行为里。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花园里不时会发现大大小小的脚印,风起时也有随风而起的食品袋,课间还有同学在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打闹,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竟习以为常,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在我们这个这个千年古镇临涣,大多数人把公德与垃圾丢在了角落里。在我上学必经的那条繁华的街道,似乎是用垃圾、油污砌成的地面,不堪入目。途中不时看到父母抱着四五岁的小孩在路边大小便,不时听见“咳——呸”的吐痰声响。对此,我深恶痛绝,但却只能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地转过头。在我们小城镇是这样,那我们即将举办奥运会的首都怎样呢?去年暑假,我和父母跟随淮北春风旅行社一同来到我从小就心驰神往的皇城古都——北京。北京是个美丽庄严的城市,交通便利,市民友好,就连最繁华的王府井大街都看不见一片纸片。就在我逐渐爱上这座城市时,同样发现了不和谐的现象。当我在北京的地铁上左右摇摆时,无意发现一彪形身后几个鲜红的字迹——孕妇与残疾人专用座位,而他身旁却挤着一个楚楚可怜的孕妇,我第一次坐地铁的兴奋和喜悦被一扫而光……报纸上常常报道中国公民素质低下,可我却不服气,但“翻身”的信心却一次又一次被“眼见为实”打消。中国创办北京奥运的理念是“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而其中的人文奥运就是要求我们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和传统美德,遵守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要求。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奥林匹克具有同样渊源的历史,但她却常常只是挂在人们的嘴上,它的本质却像一本厚重的书,被时间的灰尘所掩盖。我希望奥运会像一场海的波澜,冲走尘埃,冲走人们心底的阴霾,让人们重新打开那本意蕴深厚的书,使有汉白玉玉润光泽、如琉璃瓦一样闪亮朴实的中华民族美德融化在人们的心底,溶解在现代奥林匹克中,溶解在和谐社会里……顾拜旦说:“你像高山之巅出现的晨曦,照亮了昏暗的大地”,我希望奥林匹克神圣的光辉能够照亮中华民族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的心。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文明习惯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们知道:一个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设出优良的学习气氛。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我们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心理素质,而文明的行为就在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质,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那我们即使拥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然后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单纯掌握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那我们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评语: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在我们的校园和社会中还存在着与北京奥运极不协调的不文明现象。这些不文明现象有悖北京奥运的理念: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因为我国是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文明礼仪在我国源远流长。现在又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北京奥运会不仅仅是一届体育盛会,更重要的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古老的文明和优秀的文化。作者希望我们每一个人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个人迈出文明一小步,社会就会迈入文明一大步。推荐意见:本文以“迎奥运、促和谐”为主题,观点正确、内容充实、中心突出,体现了奥运的理念和精神,表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的理想和信念。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⑥ 你读过的古代小说、戏曲等作品中,有哪些反映了商人的生活

我觉得这类小说和戏曲还真的不太多,因为在古代经商的人也很少,而把他们写进小说或是戏曲的也不多了,我知道的像《威尼斯商人》、《红楼梦》等吧。在当时商人是没有社会地位,没有话语权,自然也当不了文学作品的主角。

要说把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应该有不少呢,像《乔家大院》、《大宅门》、《走西口》 、《一代大商孟洛川》、《望族》、《大染坊》等,这些电视剧可以说是描写商人最好的电视剧,写了他们怎么经商,以及他们的生活等等,我还是更喜欢看电视剧,小说、戏曲里反应商人的太少了。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钱慕在2023-06-24 19:27:53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wangyou/278767.html


上一篇:强烈推荐文笔好的小说现言
下一篇:超宠女主小说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