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荒原狼推荐理由
『壹』 啥是荒原狼
“不知这一切的意义何在,却只能如此地走下去。”
这便是在通读《荒原狼》这部小说后,它所留下的有关人类生存和去向的、一个形而上困惑而深刻的命题。
《原狼》是不朽的,它的不朽烘托出了德国作家黑塞灯塔式独特的人格魅力。这同样是一座隐喻的黑城,在暗含中隐射使读它的人欲走不能、欲罢不休地被投置于其中,被深深磁引。
正犹如黑塞所有小说(也象他所有散文和诗)那样,这部小说同样拒绝的是集体的强制力量,强调的是个性和孤独,抒写的重心是浪漫而无羁的个人问和情怀。如许确切无疑的倾向又谓直捷了当,直奔、直、直点。这总会使人想到艾略特的长诗《荒原》,两者在喻指方面是一脉相承的,只是一个热烈而浪漫些,一个理智而清冷些,但均在婉约中紧扣着时代的命脉!
这也是一个内在的信仰问题。作家黑塞自己就曾指出,《荒原狼》的宗旨是指出一种永恒的精神信仰在维持信仰的同时,揭露出我们那个时代对精神的蔑视,以及这种蔑视对于那些具有高度文化、高度精神修养者的斫丧。只有真正的人,才会具备着所呼吁和渴望的一切。
每当这条荒原狼”窜出书籍的扉页,在阗寂的深夜驰过一张四四方方的纸页向远方遁去,留下的便是一抹人性光辉的印迹,难怪有人跟随。
一个人经历过各种超越时间地域的宗教、哲学、艺术的洗礼之后,当他回到当前的问题、回到具体的事务中的时候,他会因为受到锻炼而更加有力量。我们经过这种精神洗礼会变得更有耐心、更富幽默感和理解的意愿,对于一切生命及其困顿不足、错误都能以新的爱心相待。这是小说《荒原狼》秘赐予我们的网性思索金穗式的收获。
『贰』 荒原狼结尾
《荒原狼》(Der Steppenwolf(也译作荒野之狼))是瑞士籍作家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所著作的长篇小说 。《荒原狼》是黑塞中期创作的代表作,亦是他创作生涯中的里程碑。
《荒原狼》通过对个人精神疾病的讲述,展示出现代社会中人性遭到分裂的恶果。无家可归的哈勒尔,像一只狼一样被无情追猎,被精神疾病折磨。哈勒尔在与赫尔米娜、帕布洛、玛丽亚等几个重要人物之间的相互交往中走向了人生的两难,陷入了生命的绝境;最终他又从歌德、莫扎特等“不朽者”的崇高思想中得到启发,摆脱绝望,重新回到现实生活。小说幻想色彩浓郁,象征意味深远,被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 赫尔曼·黑塞,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叁』 荒原狼的内容梗概
小说的主人公哈勒尔是个正直的作家。他鄙视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常常闭门不出,令人窒息的空气使他陷于精神分裂的境地。一天他偶尔读到一本《评荒原狼》的小书,顿觉大梦初醒,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人性”和“狼性”并存的荒原狼。之后他应邀参加聚会,发现与会者都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而他的反战言论遭到斥责,更觉自己孤独;回家时他遇到酒吧女郎赫尔米娜,获得肉欲欢乐;经赫尔米娜介绍他又结识了音乐人帕布洛和一姑娘玛丽亚,在音乐和感官享受中忘却了一切烦恼和忧虑。但当他看到赫尔米娜和帕布洛亲近时,便“狼性”大发,出于嫉妒将赫尔米娜杀死。
『肆』 《荒原狼》就简单解释一下,我年轻,有点看不懂
《荒原狼》是瑞士籍作家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所著作的长篇小说 。
无家可归的哈勒尔,像一只狼一样被无情追猎,被精神疾病折磨。哈勒尔在与赫尔米娜、帕布洛、玛丽亚等几个重要人物之间的相互交往中走向了人生的两难,陷入了生命的绝境;最终他又从歌德、莫扎特等“不朽者”的崇高思想中得到启发,摆脱绝望,重新回到现实生活。
小说幻想色彩浓郁,象征意味深远,被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
『伍』 荒原狼的点评鉴赏
《荒原狼》的宗旨是指出一种永恒的精神信仰,如黑塞在《荒原狼》中所写的:“只有在两个时代的交替,两种文化、两种宗教交错的时期,生活才真正成了苦难,成了地狱。”那种“经历过灵魂死亡”,仿佛生错了时代的感觉,其实是因为生在了两个时代的交替之中。
有理由说,哈勒的精神危机和疾病并不是个别现象,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时代特征。正像作者借出版者的口所说的那样, “如果我把他的自述只看做某个可怜的精神病患者的病态幻觉,那么我就要考虑是否有必要公之于众,然而,我看到了更多的东西,这是一个时代的记录⋯⋯哈勒的心灵上的疾病并不是个别人的怪病,而是时代本身的怪病,是哈勒那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病。”著名评论家汉斯·迈耶尔在《论荒原狼》一文中也已指出, 《荒原狼》和荷尔德林的《许佩利翁》、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以及亨利希·曼的《臣仆》一样,是“一部批评德国状况的小说”。黑塞生活的时代,正是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黑塞看到这个制度正在走向没落,也感到一个新时代正在到来,但他对这个新时代既没有明确的概念,也没有正确的认识,他既反对美国的典型的资本主义制度,又不赞同布尔什维克革命和苏维埃制度。他的主人公哈勒就是那种“处于两种时代交替时期的人,他们失去了安全感,不再感到清白无辜,他们的命运就是怀疑人生,把人生是否有意义这个问题作为个人的痛苦和劫数加以体验”。
按照黑塞的看法,技术的发展,机器的使用,使社会越来越物化,“越来越扫荡着创造精神的最后巢穴,美国化的机器喧闹声总是站在暴力一边反对灵魂,站在死神一边反对生命”,使人成为机器的奴隶。在这种“技术与金钱的时代,战争与贪欲的时代”,人们崇尚物质,崇尚技术,追求赤裸裸的物质利益,精神道德不受重视,传统文化和人道思想遭到摧残。像哈勒这样正直的知识分子与严酷的现实发生冲突,他们既不愿同流合污,又看不到改造社会的出路,看不见群众的力量。 但哈立·哈勒的思想矛盾不仅存在于他与社会外界环境的冲突中,还存在于他内心自身的不协调,不一致。“荒原狼”与“赫尔米娜”邂逅正是在他无路可走的时候。被死亡追逐得无路可逃的“荒原狼”在酒馆一碰到“赫尔米娜”,就把“赫尔米娜”当作了上帝:“赫尔米娜”的声音不仅悦耳,而且还充满关心和理解。一但“荒原狼”在魔幻剧场中发现“赫尔米娜”不是拯救自己的上帝(她赤裸裸地跟帕勃罗睡在一起),就毫不犹豫地用刀杀死了她。俨然再一次上演了人类杀死上帝(自己所相信的)的那一幕。
哈勒的知识分子与严酷的现实发生冲突,是他与外部世界的矛盾。他的内心也充满矛盾,他既有人性,又有兽性,既有高尚光明的一面,又有庸俗阴暗的一面,他憎恨小市民,又习惯于小市民的生活;他憎恨秩序,又摆脱不了秩序。他在魔剧院中剖析了自己的灵魂,看见自己分裂为无数个自我。他发现驯兽师、部长、将军、疯子在他们的头脑中想得出来的思想也同样潜藏在自己的身上,也是那样可憎、野蛮、凶恶、粗野、愚蠢。他听见莫扎特的笑声,于是决心把邪恶忍受到底,再次游历自己的内心地狱,净化自己的灵魂,以求得心灵的和谐统一。可以说,《荒原狼》是为了净化灵魂的目的而写下的一部小说。
在这技术与金钱横流的时代,在这暴力与功利横行的时代,知识者的彷徨歧途与迷惘失踪,本是再自然不过的事。然而又不仅如此,除了时代精神危机外,还有人性本身永恒的危机,后者不过在前者的刺激诱发之下更加剧了人生的动荡感。在维持信仰的同时,只有真正的人,才会具备着所呼吁和渴望的一切。《荒原狼》是不朽的,它的不朽烘托出了德国作家黑塞灯塔式独特的人格魅力。这部小说强调的是个性和孤独,抒写的重心是浪漫而无羁的个人问题和情怀,在婉约中紧扣着时代的命脉。 这也是一个内在的信仰问题。作家黑塞自己就曾指出,《荒原狼》的宗旨是指出一种永恒的精神信仰,在维持信仰的同时,揭露出那个时代对精神的蔑视,以及这种蔑视对于那些具有高度文化、高度精神修养者的斫丧。只有真正的人,才会具备着所呼吁和渴望的一切。
另外,《荒原狼》不仅是一本以净化灵魂为目的的书,也是一本发出“卡桑德拉警告”的书。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德国,民族沙文主义十分强大,军国主义和复仇情绪抬头。黑塞通过主人公的口指出,人们并没有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吸取教训,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热心地准备下一场战争,成千家报纸、杂志,成千次讲演、公开的或秘密的会议在宣扬虚假的爱国主义,煽动复仇情绪。“我的同胞中三分之二的人阅读这种报纸,每天早晨和每天晚上听到的都是这种调子,他们每天被灌输、被提醒、被煽动、被搅得不满和发火,这一切的目的和结局就是爆发一场战争。”然而,黑塞充满恐惧的警告没有被倾听,反而遭到舆论的嘲笑。 《荒原狼》是一部充满了狂暴幻想、具有表现主义色彩的小说。黑塞在小说中大量运用了梦幻形式,把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一个中年欧洲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黑塞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运用意识流的娴熟技巧,文笔优美细腻, 小说幻想色彩浓郁,象征意味深远,被认为有“超现实主义”风格。托马斯·曼称它为“德国的《尤利西斯》”。
《荒原狼》与黑塞的其他小说不一样,它明显地体现出一种德国特色的艰涩的抽象哲思,乃至大胆的心理意识流手法的运用。与《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中表现出诗音的淙淙流淌与哲思的婉转悠扬不同,与《在轮下》中表现出的成长之痛与淡淡哀伤也有异,这里呈现出的,是整个时代的病症与病人的哀号,那种急促的探寻与困顿的挣扎,多少有“困兽犹斗”的意味在内。
与黑塞其他小说相同的是(也像他所有散文和诗歌)那样,这部小说同样拒绝的是集体的强制力量,强调的是个性和孤独,抒写的重心是浪漫而无羁的个人问题和情怀。如许确切无疑的倾向又谓直捷了当,直奔、直刺、直点。这总会使人想到艾略特的长诗《荒原》,两者在喻指方面是一脉相承的,只是一个热烈而浪漫些,一个理智而清冷些,但均在婉约中紧扣着时代的命脉。
『陆』 荒原狼的人物介绍
这本小说的中心人物哈立·哈勒尔(Harry Haller)是黑塞本人第二次婚姻触礁后的写照。习惯于布尔乔亚(Bourgeois)生活的哈立,深入又独立的思想使他看出德国受到军事与工业势力的影响与控制,正一步步的迈向战争。他和平主义的意见与周遭平庸的布尔乔亚格格不入。缺乏家庭温暖又无社交活动的哈立在强烈理性又孤立的生活中,已经不知道感觉与感情为何物。他只觉得心中有一只原始有野性的荒原狼(Steppenwolf),时时会不由自主的爆发出来。一方面他是受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另一方面他是冲动直率又孤僻的荒原狼。深陷入矛盾接近自杀边缘的哈立依靠他本身无意识(Unconscious)中的阿尼玛与自性引导调和心灵中的理性与感性。
赫尔米娜一般认作为阿尼玛一样的角色,并对哈勒尔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哈勒尔是在徘徊于自杀的边缘的时候遇到她的,并且在她的影响下变得不再想自杀。因此,可以说赫尔米娜的存在缓和了哈勒尔内心的痛苦。从她教哈勒尔跳舞,介绍玛丽亚可以看出,赫尔米娜还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哈勒尔的问题,而仅仅是想办法帮助哈勒尔在生活中忘掉它,使哈勒尔选择逃离 ,而没有像帕勃罗和“莫扎特”那样刺激哈勒尔。但这并不代表她是带有现实色彩麻醉剂,因为赫尔米娜一直被哈勒尔所相信,以至于有点和上帝相似的神圣感。因此不能将她作为某种事实存在的力量,只可以说是一种精神屏障或者是依赖,将哈勒尔和他的痛苦隔离开来。
帕勃罗的存在范围囊括了文中的现实和魔剧院,时常伴随哈勒尔左右,因此可以认作是另一个哈勒尔,并带有自性的色彩。而文中可以发现的是,哈勒尔总是由帕勃罗所引导,被帕勃罗所影响,因此帕勃罗可以看作是一个理想,面对他就必须面对痛苦,这也是为什么哈勒尔在他面前有种无地自容的感觉。他和“莫扎特”、“歌德”等“不朽者”一样,作为哈勒尔心中引导他走出困境的力量。
“莫扎特”、“歌德”等“不朽者”共同的特点都是属于文艺世界,这和《东方之旅》中的“盟会”非常类似,象征的是人类文明的登峰造极者,亦是黑塞在人类社会中所敬仰的力量。莫扎特作为一个天才一样的人物被哈勒尔所崇敬,同时起到引导作用。因此他们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理想,一种境界,但是其层次要比帕勃罗要高,对于哈勒尔来讲,可信度也比帕勃罗要大。是独立于哈勒尔自身以外的理想。可见,小说中的莫扎特和不朽者象征着具有永恒价值的、美好的、人性的、神圣的精神,在哈勒尔痛苦的生活之上存在着一个有信仰而愉悦的世界。
『柒』 关于狼的文学作品
1、《狼图腾》
《狼图腾》,是2022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姜戎。主要讲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位知青在内蒙古草原插队时与草原狼、游牧民族相依相存的故事。
1971年起腹稿于内蒙古锡盟东乌珠穆沁草原,1997年初稿于北京,2022年岁末定稿于北京,2022年4月出版。该书在中国出版后,被译为30种语言,在全球110个国家和地区发行。
『捌』 荒原狼的介绍
《荒原狼》(Der Steppenwolf(也译作荒野之狼))是瑞士籍作家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所著作的长篇小说 。《荒原狼》是黑塞中期创作的代表作,亦是他创作生涯中的里程碑。1《荒原狼》通过对个人精神疾病的讲述,展示出现代社会中人性遭到分裂的恶果。无家可归的哈勒尔,像一只狼一样被无情追猎,被精神疾病折磨。哈勒尔在与赫尔米娜、帕布洛、玛丽亚等几个重要人物之间的相互交往中走向了人生的两难,陷入了生命的绝境;最终他又从歌德、莫扎特等“不朽者”的崇高思想中得到启发,摆脱绝望,重新回到现实生活。小说幻想色彩浓郁,象征意味深远,被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2赫尔曼·黑塞,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玖』 荒原狼 读后感400 中学生
小说的主人公哈勒尔是个正直的作家,他鄙视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常常闭门不出,令人窒息的空气使他陷于精神分裂的境地。一天他偶尔读到一本《评荒原狼》的小书,顿觉大梦初醒,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人性”和 “狼性”并存的荒原狼。之后他应邀参加聚会,发现与会者都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而他的反战言论遭到斥责,更觉自己孤独;回家时他遇到酒巴女郎赫米纳,获得肉欲欢乐;经赫米纳介绍他又结识了音乐人帕布洛和一姑娘玛丽亚,他在音乐和感官享受中忘却了一切烦恼和忧虑。但当他看到赫米纳和帕布洛亲近时,便“狼性”大发,出于嫉妒将赫米纳杀死。
小说幻想色彩浓郁,象征意味深远,被认为有“超现实主义”风格;托马斯·曼称它为“德国的尤利西斯”。
这本小说反映黑塞在1920年代心灵所面临的危机。黑塞在1926年曾接受心理治疗。他的医师是容格的学生。这篇小说明显受到容格分析心理学的强烈影响。全书主题是容格式的心灵成长,称为个性化或自我实现。
这本小说的中心人物哈瑞·黑勒是黑塞本人第二次婚姻触礁后的写照。习惯于布尔乔亚生活的哈瑞,其深入又独立的思想使他看出德国受到军事与工业势力的影响与控制,正一步步的迈向战争。他和平主义的意见与周遭平庸的布尔乔亚格格不入。缺乏家庭温暖又无社交活动的哈瑞在强烈理性又孤立的生活中,已经不知道感觉与感情为何物。他只觉得心中有一只原始有野性的荒原狼,时时会不由自主的爆发出来。一方面他是受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另一方面他是冲动直率又孤僻的荒原狼。深陷入矛盾接近自杀边缘的哈瑞依靠他本身无意识中的阿尼玛与自性引导调和心灵中的理性与感性。
根据容格的分析心理学,本书是黑塞本人的独白。几乎所有情节都是他心中的挣扎。书中的人物是他本身心灵中的原型:
·哈瑞是有意识的自我。他是受良好教育的温和知识分子。
·荒原狼是无意识中的负面的阴影。它是冲动直率又孤僻的荒原狼。
·赫尔米娜是阿尼玛。她是哈瑞心中的女性性格,是创造力与智慧之源,在这里是他调和矛盾之旅的向导。
·莫扎特是心,或自性。本书中的不朽者相当于容格分析心理学中的老智者。给哈瑞条约与引哈瑞入舞厅的皆可视为哈瑞的自性。
·巴布罗是一个很会体验生活的爵士乐萨克斯风手。他具有哈瑞想要成为的性格。在魔术剧场中他是主人,是另一自性。
·玛丽亚是一个理想的女友,提供包括性爱的爱情,却不要求哈瑞负任何责任。
魔术剧场中种种矛盾的组合,让哈瑞认识自己内心的矛盾与多面性。读者可看出容格式的心灵成长。有意识的自我靠无意识中阿尼玛与自性引导与启发而认识自己的矛盾,进而化解矛盾以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拾』 赫尔曼·黑塞《荒原狼》中:“ 因为我跟你一样。因为我也和你一样孤独,和你一样不能爱生活,不能
感谢推荐向我推荐这本书的朋友,我没有看得很懂,但是这本书向我敞开一扇门,让我接触到一个深层次或者说未知的世界,让我对自己有多一分了解。以我自己的品位大概也就看看流行小说和畅销书,最多一些哲学和心理学的书。
一些句子很有感触,摘抄如下:
我有我自己的生活方式,我过的是平平常常、规规矩矩,然而又是有保障的、充满义务的生活。
因为我跟你一样。因为我也和你一样孤独,和你一样不能爱生活,不能爱人,不能爱我自己,我不能严肃认真地对待生活,对待别人和自己。世上总有几个这样的人,他们对生活要求很高,对自己的愚蠢和粗野又不甘心。
是的,我们是魔鬼的孩子。魔鬼就是精神,它的不幸的孩子就是我们。我们已经脱离了自然的轨道,游离在虚空中。
我们不得不越过这么多的污泥浊水,经历这么多的荒唐蠢事才能回到家里!而且没有人指引我们,我们唯一的向导是乡愁。
我不也是某种意义上的狼吗?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和人类有隔阂,觉得孤独,不留恋生命,期待有一天早点结束。有意无意地在人海中寻找和自己类似的人。
今天和朋友讨论了一点,他问我是否喜欢,我说不知道,我没有看懂后面魔剧院的部分,他说那是说明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家庭?理想?孩子?还是工作?有谁知道人生的意义吗?他说艺术和家庭都是美好的,但是他也没有找到人生的意义。他说我教会他享受生活,自己快乐才能让身边的人快乐。可是我自己呢?我不热爱生命,也不热爱生活,不惧怕死亡,期待来世,但也绝不自杀。
读《荒原狼》仿佛在读一个人的内心。我曾经认识过这样一个人,他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甚至和自己的家人都无法好好相处,总是忿忿不平。不知道他有没有读过这本书。
感谢您对派派求书寻文区的支持,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