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高考探究题的解题思路

罗学
罗学
发布于 阅读量 405
小说阅读高考探究题的解题思路

Ⅰ 高考小说题目的作用解题技巧

1、命题角度一: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首先明确标题的表面义即字典义,然后弄清标题的语境义及延伸义,而语境义和延伸义一般与文章的主题有着直接的关系。
2、命题角度二:为什么设这个标题
一般从文章的写作内容、行文结构和中心主旨这三个方面作答。
3、命题角度三:标题和内容的关系
答题时多从思路、从内容、从中心着手,要善于发现潜在的命题点,挖掘出命题中的表层与深层含义。
4、命题角度四:更换标题好不好或哪一个合适
①确认回答题干。回答用语用“好” 或“不好”,“行”或“不行”。
②联系文章中心。采用抽出关键词句的方法获得信息,找那些能集中体现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语句,含义较深、富含哲理的句子等,看中心与标题的关系,如紧扣中心、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形象地表现中心等。
③比较置换者优劣点。比较时主要从语言特点、技巧、风格、中心联系的紧密与否、结构安排上的合理与否上回答合乎主题与否,当然,回答时不一定面面俱到。
四、答题模式
1、含义类:
①表面义与真实义
②指代义、引申义、象征意义等
③一语双关,双重含义
2、、意蕴类
①文中具体意思(表层义)
②与主题相关的意思(深层义)
③对揭示主题,塑造人物等作用。
3、小说标题作用
(1)①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点名时间、地点、环境,创设背景,渲染氛围。②突出小说主题。③线索作用、设置悬念作用。
(2)以物件为题:①结构线索,文章结构严谨,②设置悬念,引发联想。③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主题,隐含比喻象征义。
(3)以人物为标题:①突出人物形象,②暗示故事情节,③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4)以形象特征为标题:①铺开情节,呼应细节,②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5)以事件为标题:①突出主要故事情节,②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6)以问题为标题:①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4、标题优劣类(更换题目)
①这个题目是文章的线索或概括主要内容或制造悬念或讽刺或双关的作用。
②这个题目有助于突出某个人物形象。
③这个题目有助于突出文章的某个主题。
④替代的题目有这样那样的缺点。

Ⅱ 高考语文探究题的答题技巧

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试题解题方法探讨
高考现代文阅读是一个常考常新的考点。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始终紧扣对学生筛选、抽象、概括、整合信息能力的全方位考查的要求。所占分值18分,是高考语文中的重头戏,决定着高考语文的成败与否。那么,怎样才能科学、准确、高效地解答这类试题呢?下面就以近年的高考试题为例对此作一番探讨。

1审析题干,坐标定位

高考现代文主观阅读试题的题干设置,限定了考生答题的内容,指示着思维的方向。我们在解答现代文阅读试题时就要仔细地审析题干,弄清题目要求,然后以要求为坐标来定位,根据上下文的意脉,寻找答题的信息,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解答试题。例如,解答2022年高考第19题,“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地兴奋和感激?’”要准确地解答这道题就必须仔细地审析题干要求,并以其为坐标定位。俞伯牙与钟子期成为知音的内容叙述在文章的第二段,文中就有“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中专心致志地鼓琴,樵夫钟子期竟会听得出神入化。”钟子期对俞伯牙“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的琴声”,“感应得如此丝毫不差,竟犹如从自己心弦上盘旋着飞翔出来的”,“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这怎么能不让伯牙分地兴奋和感激?”等句子。通过以上的分析,这道题的答案就水到渠成地凸现在我们的眼前。

2整体阅读,搜索提取

高考现代文主观阅读试题,不单单考查对段落和某些主旨句、关键句、关键词的理解阐释,还要考查对整个全文内容的总体把握。包举万象,驾驭全局,这是一种更高的思维要求,也是阅读能力的一种最高境界,也是高考命题的必然选择之一。例如,2022年高考第20题,“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根据文意,分两点对此概括说明”。要正确解答这道题,就必须整体阅读全文,根据命题要求,在全文中去搜索提取信息。放眼全文,文中的第一段就有“两千多年前的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神往神往和渴求充满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等句子。文章的第三段也有“我偶或在黝黑的深夜里浏览着《吕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汤问》,思忖着知音这两个字的分量……”“我曾在《乐府解题》里看到过这样的记载”等句子。这些语句就从两个方面说明“知音”已经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再如,2022年高考第21题,“俞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在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他’?根据文意,简要回答。”解答这道题,同样要整体阅读全文,根据题意,搜索提取信息。原文中第三段、第四段就从不同的侧面阐述了这方面的内容。第三段中“当我向他衷心地致敬时,多么想唐突地劝慰他,依旧要奏出震撼人们灵魂的声音,其中自然有悼念那位知音的悲歌,让人们更透彻地理解,智慧的灵魂和丰盈的情感是多么值得怀念和尊重,像这样美丽动人的乐曲,难道不会熏陶出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的知音?……知音总是越多越好!”第四段中有“像这样花费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轻易放弃了是多么严重损失,艺术的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不能动摇和沉沦。”以上句子都说明了作者要“唐突地劝慰他”的原因。

3理清文脉,举纲张目

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试题,在强调整体阅读的同时,必须紧紧把握文章的主旨,抓住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脉络。只有把握了文章主旨,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才能举纲张目。例如,2022年高考北京试题第22题“通观《一片树叶》)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是按怎样的季节顺序描述树叶的?

(2)从一片树叶中作者获得了哪些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要准确地回答这道题,我们就必须把握住文章的主旨,本文以小见大,以充满感情的描写诗化了人与自然的联系,自然界中蕴含了丰富的启示,即使一叶坠地,也隐含着深刻的哲理;同时也要抓住文章的线索。本文在观察自然时是以时间为线索。原文第三段中就有“我注视着院子里的树木,更准确地说,是在凝望枝头的一片树叶。“那是去年冬,就在这片新叶尚未吐露的地方,吊着一片干枯的黄叶”,第五段中有“春天终于来了,万木高高兴兴地吐翠”,第六段中有“你迅速长成一片嫩叶,在初夏的太阳下浮绿泛金”,第七段中有“我预测着你的未来。等一场台风袭过,天气也随之凉爽起来……你的绿意,不知不觉黯然失色了,终于变成了一片黄叶在冷雨里垂挂着。夜来,秋风敲窗,第二天早晨起来,树枝上已消失你的踪影”等句子就较好地体现了作者描写树叶的季节顺序,回答问题的第一小题也就水到渠成了。回答第二小题,就要把握文章的主旨。原文第八段中有“一叶坠地,决不是毫无意义的。正是这片片黄叶,换来了整个大树的盎然生机。这一片树叶的诞生和消亡,正标志着生命在四季里的不停变化”;第九段中有“同样,一个人的死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死,固然是人人所不欢迎的,但是,只要你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珍视他人的生命,那么,当你生命渐尽,行将回归大地的时候,你应该感到安宁。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所得到的启示”等句子,这些句子,很好地回答了第二小题。

4优化整合,准确答题

高考现代文主观阅读试题的答题,必须扣紧文本,优化整合,方能准确高效。为达此目的,特提出如下几种方法以飨莘莘学子。

1.中心主旨句移用法

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试题的答题,难度大,要求高,往往事倍功半,或者废力不讨好,是高考语文中最为棘手的问题。如果我们运用中心主旨句移用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解答2022年高考第21题就可以移用原文中的中心句来回答:知音越多越好,俞伯牙应在失去钟子期之后去寻找更多的新知音;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不应轻易放弃,艺术的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再如,2022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第11题,“对于‘作者既有自己的独特的感悟,又在传统文化中找到了渊源,试分别用一句话加以说明”。

作者的独特感悟____传统文化的渊源:____

要准确回答这道题,用原文中的语句可谓天衣无缝。说明作者的独特感悟就直接移用原文第二段中“湿了的大自然的景色却格外地有韵味”来回答;说明传统文化的渊源仍可直接移用原文第二段中“中国画家爱画风雨归舟,爱画‘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境”来回答。

2.关键语句、中心词组合法

高考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查,既要求能够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还要求能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归纳、概括能力是一种较高的能力。要答好这类高考题,如果运用关键语句、中心词组合法,就可以恢恢乎游刃有余地也,而再也不会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了。例如,回答2022年全国高考第20题,我们就可以运用第一段和第三段、第四段中的关键语句和关键词来组合答案:①知音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神往和渴求知音成为了华夏子孙的一种纯洁而神圣的情操;②知音的传说在《吕氏春秋》、《乐府解题》等古代典籍中多有记载、传诵。再如,回答2022年北京高考试题第22题第2小题,也同样可以运用原文第九、十段中的关键句、关键词组合,答案可为:(1)当你生命将尽,行将回归大地的时候,你应该感到安宁。(2)一片树叶的诞生和消亡,正标志着生命在四季里的不停转化。

3.综合分析,条分缕述法

高考考试说明要求,高考现代文阅读不但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更要考查其综合能力。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考查表述能力。因此,我们在回答高考主观试题的时候,就要在综合分析之后,条分缕析地表述出来。例如,2022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第22题就可以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条分缕析地表述出来。本题答案可为:①从今年仲夏开始去年初冬____今年春天____初夏暑天____秋季____明年春天。(1)应对个体生命的自然消亡持安宁的态度。(2)生命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再如,2022年北京高考语文第21题:本文结尾,在“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的启示”之后,作者又加上一句“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关于生命的要谛。”这样结尾含有什么用意?请试着分析。要准确地答好这道题,就必须仔细地阅读题干,准确地理解题目要求。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根据全文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原文第二段中就有“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体会自然给我们的启示”这个主旨句。因此,本文结尾,在“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的启示”之后,再用“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关于生命的要谛”来照应,同时,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述了人与自然亲切和谐生命相依相通的关系。此后我们便可以把这些内容条分缕析地表述出来:(1)把树叶拟人化,使树叶获得了主体位置。(2)照应了“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的观点。或“表达了人与树叶具有平等地位的思想”。《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试题解题方法探讨》一文由中国搜课网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Ⅲ 高考小说题目的作用解题技巧有哪些

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
误区:分析人物形象时,不从实际出发,过分拔高人物的思专想品质;属没有立足原文,无中生有,概括出原文中没有的东西;以偏概全,不能全面分析评价人物。
解题思路应分四步走:
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Ⅳ 高考小说的答题技巧怎样去答题

小说阅读训练题型
(1) .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
误区:分析人物形象时,不从实际出发,过分拔高人物的思想品质;没有立足原文,无中生有,概括出原文中没有的东西;以偏概全,不能全面分析评价人物。
解题思路应分四步走:
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2) .重要情节(细节)作用的分析,解题时要注意其思考的方向:
①.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②.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③.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处于不同的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将会是不同的。然后再概括所描写的环境。
分析环境描写作用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②.增添或烘托某种气氛;
③.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
④.有时有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
⑤.揭示主旨
(4) . 思想内容(主题)和写作技巧的鉴赏和评价。理解主题主要看重要情节和主要人物;而小说主要的写作技巧也表现在重要情节的安排和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把握主题时,不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避免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没有认真阅读原文,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这是学生做这类题最大的误区。鉴赏评价小说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时的误区是,过分拔高小说所表现的主题和哲理;偏激地看待创作技法的成败,认为一发表的文章总是好的,不敢提出批评的意见;以自己头脑中固有的观念看待作品和作者,要求作品和作者符合自己先入为主的思想观念;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评价小说的标准,合自己口味的则说好,否则,就说不好。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罗学在2023-06-24 13:58:05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wangyou/213112.html


上一篇:南城旧事小说阅读
下一篇:可乐小说网穿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