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和欣赏小说
① 怎么鉴赏小说
如何鉴赏小说小说的学习和鉴赏是高中二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之一,也是新大纲、考纲确定的重点之一。三册和四册各有侧重地安排了三个单元、共十二篇课文,其中讲读课文九篇,课内自读课文两篇,课外自读课文一篇。所选课文均为古今中外名篇和节选,如鲁迅、莫泊桑、契诃夫、冯梦龙等的短篇小说及《红楼梦》、《水浒伟》、《母亲》等长篇的节选。从中可以窥到文学作品之一 ——小说的全貌,也可大致了解小说的特点及鉴赏步骤和方法。 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塑造有血有肉的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学习和鉴赏小说,首先要学会剖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塑造人物的手段和方法等,当然要先明确小说的三大要素及古典小说(中国)发展阶段等相关常识。 小说是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典型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具体描写,用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个基本特征,一是通过人物的外貌、对话、行动和心理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或性格;二是要有一定的故事情节,通过对社会生活的细致描写,表现复杂的矛盾冲突,叙述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在情节的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的变化;三是描写具体的社会环境,以表现人物和事件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用来烘托人物,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作者总是通过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来描绘所处的时代,寄寓他所领悟的生活真理。而读者也只有通过人物形象的认识去把握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本质。 小说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是由于它塑造了具体感人的典型人物形象。 典型的艺术形象是指既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的某些本质、具有某种共性的人物形象。即我们常说的个性和共性的统一,如我们刚学过的“套中人”别里科夫、“守财奴”葛朗台,及“祥林嫂”、“老栓”等典型艺术形象。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一般不会是单一的。既可正面描写,又可侧面烘托;既可进行语言、行动等直接描写,也可通过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人物的性格和人物的行为是统一的,什么样的性格决定了有什么样的行为。所以,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应该注意人物的行动描写。如“葛朗台与年龄不符的扑金器的行动”等,只有守财奴的他才做得出来。 语言也是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手段。因为,不同性格的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语言习惯。我们从人物语言入手,就可以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如葛朗台句句话不离金钱、占有、交易,守财奴的个性特征展示无遗。 心理活动是人物本性的再现,外貌描写也可以反映人物内心,揭示人物性格,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小说是时、空的艺术,这里的空间主要指的是环境。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既包括自然环境又包括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即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即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环境决定并影响人物的性格,同时,人物性格也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如别里科夫对全城的辖制。二者相互统一。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它常常是为制造气氛、衬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而安排的,一般都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示。发《祝福》中年关祝福的景象,《母亲》中车站氛围的描写等。 需要注意的是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体现起着强化作用。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出性格。最后尚需提到的是环境所展示的世态风情不仅仅只为塑造人物服务,还有它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那么,如何去把握(学习、分析、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呢?除了理清情节,注意在人与人、人与环境(社会)的矛盾冲突中去认识外,必须按上面所说特点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分析。第一,要注意分析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自然环境时间、地点、时令、地貌等和社会环境时代特征、社会风貌)。它是文艺作品中的典型人物所生活的特定的环境,是一定历史时代的社会生活、阶级矛盾及其发展趋势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它也是形成人物性格和驱使人物行动的一切客观条件的总和:离开了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的存在就失去了依据;同样,离开了典型人物,我们所说的典型环境也就失去了任何意义。第二,要注意人物描写(区别于塑造人物手段)方法,注意分析人物的语言和行动。人物的不同性格,主要通过人物言行(人物所独有的)表现出来的。因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我们只有通过语言分析等来了解人物的不同性格。小说中的人物语言包括独白、对白,分析人物语言要注意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他所处的典型环境。第三,要注意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常常是通过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揭示出来的。通过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了解人物行动的思想基础,使之更加真实、深刻,从而完整地理解人物形象。心理活动本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心理变化过程更是短暂的、稍纵即逝的。尽管如此,但心理活动也有其特点,也是有规律的。首先,任何一种心理变化,都与外界刺激相关,即与特定的典型环境相关;其次,心理变化过程也是有序的,不论由喜到悲,还是由悲到喜,都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因此,只要抓住典型环境和人物情感的变化,就可能理解人物形象。总之,我们应该明确以下三点:人物是“三要素”的中心,小说的主题思想正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出来的。分析人物自身形象,除了从外貌、心理、语言、行动等方面去综合分析外,还要各有侧重,抓住不同小说突出部分的描写来分析,不能每篇小说都面面具到,掩盖了特色。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更多的时候是融为一体的,是不可截然分开的。下面再谈一谈学习和鉴赏时如何认识小说中情节、人物、环境对表现主题所起的作用。主题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是小说的灵魂和学习鉴赏小说的终极目的。要把握小说主题,必须从情节、人物、环境这三个方面进行认真考虑。小说的主题贯穿于整个作品之中,是作品内容的核心。正是由于有小说主题的统帅,使小说各个部分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还应该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小说的动机,这一些对于我们正确把握小说的主题也是很有帮助的。最后,谈一谈小说的细节描写。它是指文学创作中对人物的性格、肖像、语言、行动、心理及其周围环境所作的细腻、具体的描写。它极其生动、细致,是刻画人物、描写事件的最小组成单位。细节的描写可能夸张,但前提是必须真实,后者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必要条件。没有生动、真实的细节描写,形象就会干瘪、苍白,缺乏艺术感染力。但细节描写必须服从主题的表达,有利于生动、具体地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增强艺术效果。琐琐、冗长的细节描写,往往损害人物性格,淹没作品主体,模糊主题思想。小说的学习和鉴赏除了上面我们谈到的几点外,还要注意品味语言(不指人物语言描写,而指作者的叙述和描写语言。人物语言见前)和欣赏技巧(指作家驾奴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来的熟练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技能等)。总之,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正确的审美观,加上对小说特点的把握,小说的学习和鉴赏并不难
② 阅读和欣赏的文学史小说
全书以文学史的演进过程为主线,按照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文体渐次展开,并简要概述文学欣赏的基本知识。注重对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方法的介绍。
在体例上,对每一种文体都讲述了欣赏技巧,每一篇例文都给出了相关注释及赏析。在方法上,注重用最新的文学批评理论来解读文学作品,尤其是当代的文学作品,更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维特点,更具有时代特色。全书注重对学生文学素质的培养、情感能力的培养、审美能力的培养、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本书适合高职高专院校各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作为各类人员自学的参考用书。 前言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物质文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然而,世界各国在经历了工业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大发展之后发现,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完全的幸福,随之而来的却是许多新的灾难和麻烦,如资源掠夺性的消耗、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国际社会关系依旧紧张等等。可见,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并不能完全解决人的生存问题。怎么办?用人文精神来重构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关系并推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解决问题的一剂良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一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指出,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任的公民”。我国政府也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战略决策。这里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人文素质教育。
但是,长期以来受实用主义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出现了削弱甚至取消人文素质教育的倾向。特别是在职业技术院校,强调技术教育忽视人文教育的问题更是严重。受到学校和学生普遍重视的是专业技能,而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则被放到有无皆可的位置,于是导致了许多现实问题。问题一: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越来越呈现出技术化、工具化、机械化的倾向,青年学生不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承载技术的容器。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的确,实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但如果只片面地强调实用技术教育,忽略人文教育,那么就有可能会把青年学生培养成技术纯良的“工具人”或“机器人”。问题二:学生人格构建不健全。人文素质的提高是人格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忽视人文素质的提高就会造成学生人格上的“残疾”。例如,有些学生除了专业知识以外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因此常常感到精神空虚、思想苦闷、情绪消沉。有些学生渴望成才,但综合素质不够;有些学生有自我奋斗的愿望,但没有远大理想;有些学生热爱美、追求美,但常常难以把握区分美与丑的标准;有些学生崇尚实现自我,但没有社会责任感,如利用高科技犯罪现象越来越多。这些都是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带来的问题。问题三:技术精湛,但缺乏创新精神。技术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创造性思维绝不能离开形象思维。人文教育特别是文学艺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一个人创造力的大小与他的形象思维能力密切相关。大胆的想像、巧妙的构思、闪光的灵感一向青睐思维活跃、情趣丰富、有创造力的人。
本书正是基于上述背景来编写的。旨在努力推进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工程,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因为,文学素养是推行素质教育、实施人文素质工程的主要内容。希望当代大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学习掌握中外文学名著中“典范的语言规范”,增强自己驾驭语言的能力,并进一步增强与人交流、交际的能力;了解和继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类文化遗产,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生活感知能力和情感领悟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健全的人格,努力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思辨能力,切实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期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造就新世纪合格的复合型人才。
为了给读者以系统完整的认识,本书以文学史的演进过程为主线,按照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文体渐次展开,并简要概述每一种文体发展概要;为了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书中结合具体作品着重讲述了不同文体的阅读与欣赏技巧。在选文上,以中国作品为主,兼以外国作品;既重视历代经典名篇,也适当涉猎富有时代特色、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作家风格的作品。
本书由胡茂胜、赵志英主编,王健、董君任副主编,杨百梅、于孝廷主审。全书共五章。胡茂胜编写第一章;赵志英编写第二章;王健编写第三章、第四章;董君编写第五章。最后由胡茂胜统稿,杨百梅、于孝廷审稿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著作,并从中汲取了大量有价值的最新研究成果,未能悉数注明,在此,谨表衷心的感谢。
限于水平和能力,书中难免有疏漏错误之处,恳请广大同仁、专家、学者不吝赐教,给予斧正。 第一章 阅读与欣赏概述1
第一节 关于阅读1
一、阅读的分类1
二、科学作品的阅读2
三、文学作品的阅读2
第二节 关于文学3
一、什么是文学3
二、文学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异同4
三、文学的分类5
第三节 诗无达诂、情感共鸣的审美特质6
一、文学欣赏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6
二、文学欣赏是一种浸透着情感的审美活动7
三、文学欣赏是一种能动的创造性活动8
第四节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审美历程9
一、审美注意9
二、审美感知10
三、审美判断10
四、审美体悟11
第五节 知人论世、披文入里的审美技巧11
一、知人论世,零距离认知12
二、虚境妙悟,艺术化观照12
三、披文入里,无字有真意13
四、同而不同,比较见真知13
第二章 诗歌的阅读与欣赏16
第一节 诗歌概述16
一、诗歌的发展16
二、诗歌的特点19
第二节 诗歌的欣赏技巧21
一、疏通字义,领会内涵,了解写作背景21
二、认知基本抒情方法、掌握常用表现手法22
三、融入诗中意境,领悟作者感情,体会其中意蕴24
第三节 例文阅读与欣赏25
关雎25
山鬼27
龟虽寿30
杂诗(其一)32
过故人庄33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35
独坐敬亭山37
春望38
风雨40
清平乐42
江城子·密州出猎44
一剪梅45
摸鱼儿47
雪花的快乐49
我爱这土地51
致橡树53
一棵开花的树56
云雀歌58
第一次的茉莉62
丁香为我送芬芳64
第三章 小说的阅读与欣赏67
第一节 小说概述67
第二节 小说欣赏技巧68
一、从解读故事到理解人物68
二、从体味细节到把握情节69
三、从分析主题到欣赏技巧70
第三节 例文阅读与欣赏72
三王墓72
王子猷雪夜访戴74
武松打虎76
娇娜82
阿Q正传(节选)87
春阳95
围城(节选)101
红高粱(节选)108
乡村医生115
第四章 散文的阅读与欣赏120
第一节 散文概述120
第二节 散文欣赏技巧122
一、牵住线索,沿波讨源122
二、领悟意趣,品尝意味124
三、找准文眼,细察理趣125
第三节 例文阅读与欣赏126
秋水故事(三则)126
月赋128
兰亭集序131
前赤壁赋133
西湖七月半136
秋夜138
乌篷船140
翡冷翠山居闲话142
男人145
入川小记148
第五章 戏剧文学的阅读与欣赏153
第一节 戏剧文学概述153
一、戏剧与戏剧文学153
二、中国戏剧的发展153
三、西方戏剧的发展156
四、戏剧文学的特点157
第二节 戏剧文学的欣赏技巧158
一、把握戏剧冲突,体会戏剧冲突的社会意义158
二、掌握戏剧结构,了解戏剧结构的层次美159
三、品味戏剧语言,感受戏剧语言的艺术美159
第三节 例文阅读与欣赏160
裴少俊墙头马上(第三折)160
琵琶记·糟糠自厌165
牡丹亭·惊梦168
哈姆雷特(节选)173
伪君子(节选)176
玩偶之家179
一只马蜂187
北京人(节选)196
升官图(节选)203
推销员之死(节选)210
关汉卿(节选)212
参考文献220
学生阅读与欣赏书目222
③ 如何赏析小小说
首先,你先要了解小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小小说,又称为微型小说。小小说体现出“以小见大”特征。它“篇幅短小”、“单一性原则”、“人物单纯”、“细节精简”、“情绪简单”、“时距简短”、“风格单纯”、“语言简约”。其中,篇幅短小,千字左右,是它的外部特征;选材精、结构巧、含意深,是它的本质特点。
其次,小小说的创作,一定有其特殊的背景。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是小说结构的重要元素,它决定着情节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展的幅度。环境越单纯、集中,情节展示的幅度愈小。在小小说中,场面以单一为主,场面的自然或社会内容大都简明扼要,不充分展开。它把生活事件浓缩在时空座标的某一特定点上,进行点式反映。阅读鉴赏时,应从点到面,从小处看到大问题。了解背景还包括小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的心永远是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的,他随时受到当时社会气候的影响,并用饱蘸感情的笔把它传达出来。所以阅读鉴赏小小说,了解创作背景也是很重要的。
然后呢,小小说的情节你一定要理解并理清。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小小说是以某一行为或动作作为情节的主体。尽管,人物动作或行动片断也是在一个矛盾冲突中表现出来的,但矛盾的前因后果,由开端、发展到高潮、结局的过程都可以不作套体性显示。读小小说,既要紧紧抓住人物某个动作或某个事件,同时,也要注意小说情节的曲折跌宕。
再者,要学会感知形象。小小说不仅人物少,而且在人物的表现上通过人物某一动作或行动片断,“闪现”人物性格、心理、情感、情绪、思想、意识和人物命运的某一点细微特征。运用特写,显示人物的微部、使其充分“曝光”,给读者留下一个鲜明突出的印象,于细微处见精神。或只写人物性格的一个小凸面,或只写人物心理上的一道波痕,或只写人物情绪上的一丝变化,或写人物思想、意识上的一点升华,或只写人物命运的一次小小撞击。前后不一的语言刻画出人物先怒后喜的直率性格,使人物形象突出。
接着,你要学会概括主题。小小说容量虽小,但不意味着肤浅单薄。虽然它写的是小题材,撷取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断,却是生活内容的高度浓缩。它集中反映生活的矛盾和冲突,触及到生活的本质,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迸发出绚丽的思想火花。常常是以小见大,以微见著,以小事件或平常现象反映大主题或深刻的道理。所以阅读小小说时,必须透过情节、人物和事件,概括出文章的大主题。阅读小小说,不能不多长一个心眼。
最后呢,要分析层次。小小说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构思的精巧别致。巧妙的构思首先表现在新颖、独特、有悬念、有起伏,结构精巧。小小说的构思精巧还表现在含蓄曲折。所以阅读小小说时,分析文章的层次,理清作者的思维脉络,既是小小说的一个考查点,也是阅读小小说的一个突破口。
再附上一些阅读技巧。小小说一般只有几百字、千把字,在这样短小的篇幅里,要完成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情节、展示环境和表达主题思想的任务,必须充分调动发挥读者形象思维的创造力。小小说中,写实的部分相当少,把最广阔的想象空间留给读者。以少胜多,以虚显实,这既是小小说语言表现的技巧,又是小小说构思、布局和剪裁的特征。所以读小小说时,一定要注意虚笔的表达效果。语言的品味赏析,包括含义理解、作用分析、语言技巧和手法的赏析。是小小说阅读中的重要考查点。对语言的品味也是感知形象、概括主题、把握作者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的有效途径。品味语言,要抓住关键词去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如鲁迅的《阿Q正传》中有句话“举人老爷和赵家排了转折亲”,这句话含义丰富,品味重点应落在“排”和“转折亲”。“排”说明是硬拉扯上的关系,“转折亲”也是硬拉扯上的。一分析就读出语言的丰富内容——封建势力为了各自的利益在相互勾结了。品味语言,还要挖掘语言中的潜台词。
总之,阅读鉴赏小小说,抓住文体特征,把文体特点作为做题的突破口,是提高阅读鉴赏小小说的有效途径。我们除注意以上几点外,还要注意标题的含义,结尾的匠心独用和文中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等等。
④ 如何欣赏小说
你开始领悟看小说不仅是“看”,到了小说“欣赏”的层次,说明你文化层次和知识水平已经到了一定的高度,有这方面的迫切需求。实际上文学鉴赏本身是门艺术,也反映自身各方面的修养和素质,所以提到欣赏就不是简单的时间消遣和小说情节带给你的愉悦,而是精神上的一种升华。
那么针对“欣赏”二字,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基本的是:
广泛的阅读和适度的精读,扩大对于某些个方面的深度和广度,比如哪个国家什么时期的什么类型的小说
关于文学、艺术的评批这个时期可以多看
慢慢培养自己的鉴赏观,包括犀利的眼光和精辟的总结
到了一定的时候你当然是水到渠成,自然体会其中的奥妙和乐趣
当然这是个慢过程,需要常年知识积累和广闻博视的精力和兴趣,如果你想你的鉴赏思想变成文字,还得把汉语重新修炼,使得自己的语言不像我一样这样大众化和平淡。
⑤ 怎样去阅读和理解一本文学小说
这人需要一定的人生积累
没有经历过很多,你是很难真正读进去一本小说的
比如川端康成,他内的容雪国
我也看过
但是就像你说的,故事不是很紧凑的。但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要擅于从他的景物描写中看出他的那种情绪来。
而这又不是一两句可以说清的。还有一个问题,外国文学翻译到中国来的过程中,有一个失真的过程。只有读原文,可能才能真正读懂作者是什么意思。
关于你说的平凡的世界
和骆驼祥子
其实我一直觉得平凡的世界不怎么样
单从文字功底
和
文字欣赏上说,小说写得太直白了。。。
骆驼祥子还不错
老舍毕竟是可以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物。其文笔是相当不错的
但是读这类小说,必须要有相当的人生阅历。不然你就会味同嚼蜡,读起来。
可以交流:)
⑥ 了解小说的常识,对阅读和欣赏小说有什么帮助
了解文学常识对更好的认识文学有很大的帮助,它能帮你识别什么是好的小说,特别在文笔、布线、构思、结构方面有很大的帮助,至少你看的小说是对你的素养有较大的提高,不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去看不值得一看的书的
⑦ 小说该如何阅读
知识链接
一、小说的基本知识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因为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型中撷取典型因素创造出来的角色,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
二、小说备考要点及题型
小说阅读属于文学作品阅读,它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在备考中要抓住小说的文体特征,结合2022年高考的特点,进行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于指导学生明确高考怎么考,重点研究高考的题型特征和侧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一)人物形象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要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人物指的是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它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可能涉及到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等。
※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典型例题: 2022年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答案略)(作品见实战演练)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二)故事情节
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鉴于小说的情节在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性,命题者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XX事物、XX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3、概括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典型例题:2022年江苏卷《侯银匠》 “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答案略)(作品见实战演练)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寻找线索,抓住场面等几方面入手,要特别注意情节的设计如何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由其独特的性格决定等较为深层面的意义。
(三)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人物的性格通过环境得以凸显,环境是为人物而设置的,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生活环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环境的痕迹。小说追求相对完整的人物形象塑造,就要着力于人物所处的环境的描绘,人与人之间所酿成的气氛和整体意境的形成,无不包含着某种真挚的思想情感。
对小说的环境描写的考查,一般会要求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或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等。
※常见题型:
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 奠定情感基调;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
典型例题: 2022年浙江卷《乌米》“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答案略)(作品见实战演练)
(四)主题思想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而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中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一般来讲,可以通过环境、背景甚至小说的标题来了解小说的主题;也可以通过人物、情节了解小说的主题。另外要注意,分析要恰如其分,符合实际情况,不能随意拔高或主观臆断。
※常见题型: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①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 1.设置了悬念。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4.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5.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②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③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④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在把握主题时,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出现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在没有认真阅读原文,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
(五)表达技巧
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这是因为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的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
对于表达技巧的考查多在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及其作用方面设题。
※常见题型: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可以从下几方面去分析:
①表达方式。一般涉及到描写的角度,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叙述顺序的安排(手法的运用及作用。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描写的特点(白描、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言事说理服务的;
②表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
③从结构安排角度。看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六)小说的语言。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词语、句子的含义,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
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一是瞻前顾后,结合文意理解;二是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
3、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
总之,小说备考应注重实效性,要关注文本,走出题海战的误区。既要有老师的解题指导,又有学生的限时训练,老师和学生一起评分、探究,分析答题的得失情况,掌握答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备考效率。
⑧ 怎么阅读小说啊
小说阅读方法:
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塑造有血有肉的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学习和鉴赏小说,首先要学会剖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塑造人物的手段和方法等,当然要先明确小说的三大要素及古典小说(中国)发展阶段等相关常识。
小说是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典型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具体描写,用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个基本特征,一是通过人物的外貌、对话、行动和心理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或性格;二是要有一定的故事情节,通过对社会生活的细致描写,表现复杂的矛盾冲突,叙述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在情节的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的变化;三是描写具体的社会环境,以表现人物和事件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用来烘托人物,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作者总是通过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来描绘所处的时代,寄寓他所领悟的生活真理。而读者也只有通过人物形象的认识去把握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本质。
小说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是由于它塑造了具体感人的典型人物形象。
典型的艺术形象是指既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的某些本质、具有某种共性的人物形象。即我们常说的个性和共性的统一,如我们刚学过的“套中人”别里科夫、“守财奴”葛朗台,及“祥林嫂”、“老栓”等典型艺术形象。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一般不会是单一的。既可正面描写,又可侧面烘托;既可进行语言、行动等直接描写,也可通过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人物的性格和人物的行为是统一的,什么样的性格决定了有什么样的行为。所以,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应该注意人物的行动描写。如“葛朗台与年龄不符的扑金器的行动”等,只有守财奴的他才做得出来。
语言也是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手段。因为,不同性格的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语言习惯。我们从人物语言入手,就可以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如葛朗台句句话不离金钱、占有、交易,守财奴的个性特征展示无遗。
心理活动是人物本性的再现,外貌描写也可以反映人物内心,揭示人物性格,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小说是时、空的艺术,这里的空间主要指的是环境。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既包括自然环境又包括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即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即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环境决定并影响人物的性格,同时,人物性格也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如别里科夫对全城的辖制。二者相互统一。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它常常是为制造气氛、衬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而安排的,一般都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示。发《祝福》中年关祝福的景象,《母亲》中车站氛围的描写等。
需要注意的是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体现起着强化作用。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出性格。最后尚需提到的是环境所展示的世态风情不仅仅只为塑造人物服务,还有它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
从解读故事到理解人物
小说的审美特征和表现手段决定了读者在鉴赏小说作品时要遵循独特的鉴赏规律和鉴赏方法。作为叙事性文学文体,小说世界是由一个一个的人物形象、一个一个的情节事件、一个一个的环境景物有机有序地组合而成。作为借助语言作塑造形象的媒体的文学文体,小说的这些系列形象是在鉴赏者的脑海里通过想象间接生成的。小说作家用一个一个的词语、一句一句的有序化、个性化的语言来描述小说形象。小说读者将通过读懂这一个一个的词语、理解这一句一句的语言,在自己脑海里再现小说作家描述的形象。所以,进行小说鉴赏的第一个前提是鉴赏者要具备一定的语言素养和语言能力。他起码能认识2022以上的汉字,能根据词意和句意,通过形象思维在自己的大脑里复现小说描述的系列形象,并把小说系列形象联接为一个完整的有因果关系的故事。
这是一种在语言素养和语言能力综合作用下的对小说故事的总体直觉感受。中西小说发展的历史证明,小说"寓教于乐"的审美功能常常是通过可读性很强、艺术感染力较大的故事来实现。具备了小说鉴赏能力的读者在进入小说鉴赏过程的第一环节,就是通过总体地阅读小说的文字语言,迅速把握这篇小说的故事的基本轮廓和情节的基本类型。
小说的故事情节实际上是由小说人物的性格、言行生发的一件一件事情的有序组合。有什么样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小说就会生发什么样的事情和情节。小说鉴赏者在了解了故事轮廓和故事类型的基础上就要进一步把握小说人物、理解小说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在小说故事中显现的小说人物均有各种各样的类型。有的小说人物在作品中鲜明地表现出某一个性格侧面的特征,小说作家写进故事中的事情经过了严格的选择和提炼,这些材料能生动地展示人物突出的某一方面的个性。相当多的短篇小说、微型小说都是采用这样的方法写人的。有的小说人物在作品里表现出了矛盾的性格元素,概括出了生活中的复杂人物性格现象。有的小说人物在作品中展示了一个复杂的性格系统。一般的中长篇小说塑造的小说人物常常就是这样的典型人物。
在小说故事中描述的小说人物命运也有各种各样的遭遇。有的小说人物从顺境走入逆境,承受了人生的巨大灾难。有的小说人物从逆境走入顺境,概括着生活中的美最终要战胜丑。有的小说人物象张至璋的《路》中写到的狮仔那样,在短暂的故事时空里发生"灵魂搏斗",他从决定杀人到决定不杀人,生命意识在短短20多分钟里产生了相反的剧变。有的小说人物象聂华苓的《珊珊,你在哪儿?》中的珊珊一样,15年来由清纯的美变为粗俗的丑,在一个漫长的生命历程中人物的外貌与性格出现了"质的渐变"。
无论是人物性格特征还是人物的历史命运,小说作家往往要在其中寄寓他对生活的审美理解和审美评价。小说作家常常是把他主观上对人物的感悟以及想确立的作品主题通过栩栩如生的人物性格和曲折多变的人物命运来含蓄地传达。因此,符合规律的小说鉴赏是在鉴赏故事的同时欣赏小说人物形象。
从体味细节到把握情节
小说鉴赏在完成了上述第一次总体阅读后可以进入第二个环节——"局部解剖"了。当小说读者开始对小说作品进行第二轮阅读时,他的审美注意可以先放在大致区分小说的情节单元上。在对每一个情节单元进行细致品味和分析时,他的艺术感受力可以着重放在每个情节单元的写人细节上。从小说创作方面讲,作家生动、鲜活地刻划一个小说人物的最基本的表现手段就是要选择和提炼一批高质量的写人细节。小说人物产生一般化、概念化的根本原因,就是作家没有掌握和提炼出若干个生动而典型的写人细节。人们一说起小说史上那些脍炙人口的小说典型人物时,往往就能想起若干个体现他的性格特征的细节。小说文体感的产生、小说与其它文学文体的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小说细节的叙述与描写上,所以小说鉴赏在进入到"局部解剖"时,就应该欣赏作品精采的写人细节,体味写人细节的高质量与生动性,并为作家提炼了如此富有概括力和表现力的细节以及用如此精妙的艺术表达方法来再现细节而拍案称奇。
如何欣赏小说的写人细节呢?小说读者可以根据这个写人细节的动作内容和外在形态迅速了解这个细节体现人物的"行为内容"。但小说读者鉴赏细节绝不能停留在这肤浅的第一层面上。高质量的写人细节一般会在人物的"行为方式"上展示人物性格的特征。同样是做一件事情,不同性格的人会有不同的作法。小说读者要从这一个写人细节上看出人物不同的"行为方式",并由此把握人物独特的性格特征。
从小说创作的角度说,把一系列的细节联接起来就构成了一条有机的情节链,小说情节的实质就是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的各种细节连贯有序的艺术组合。小说情节有客观的内容因素,也有主观的形式因素。说它是客观的,是因为小说情节的各个细节的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说它又具有主观的形式因素,是因为小说作家并不按照现实生活的原有形态来排列组合,它根据小说作家的创作意图和审美理想加以重新结构。小说情节的艺术时空相对于生活本来的时空来说已做了新的重建与改造。小说情节与现实生活的这种既联系又区别的特点深刻地影响了小说作家对情节的构造和小说读者对情节的鉴赏。
因为小说情节来源于现实生活,它要求小说作家设计的情节要真实,这种真实像亚里斯多德所说,它是生活中已经发生的事情,或者是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情。已经发生的事情能够概括生活中许多同类的事情;可能发生的事情是按照生活的必然律,这个事件虽未发生,但其本质和规律决定了它可能会发生。如果小说情节里反映的生活事件,生活中虽然发生过,但它是生活中的支流或假象,不能体现生活中的全局和整体的真实状况,读者就会觉得这种情节不真实;如果小说情节反映的事件是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发生的,它超越现实生活太远,不能激发读者联想自己的生活,那读者也会觉得这种情节是虚假的。
因为小说情节还来源于作家的主观创造,小说情节时空在作家的重建和改造下,以集中、新奇的形态来超越现实生活,形成对读者强烈的审美刺激。小说情节中的巧合、误会、悬念、对比、重复……等情节技法的出现,都是为了把读者熟悉的生活用新奇、陌生的形态来表现,实现小说情节"既出意料,又入情理"的审美境界。
如何鉴赏小说情节?如何鉴赏小说情节"既真实又新奇"、"既出意料、有入情理"的情节境界呢?首先看小说情节事件的典型性。小说情节要能概括日常生活的内容,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本质内容和人性深层的心理内容,以这种相关性与概括性来激发小说读者的审美注意和审美联想。其次看小说情节组合形式的机智性。要特别留意体味小说作家在组合小说事件和小说细节时有哪些机智的构思和技法,有哪些巧妙的形态和策略。
要形成对小说情节鉴赏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可以在大量的鉴赏小说情节现象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一些小说情节理论,在脑海里建立一些情节模型。小说情节因小说种类的不同而有各种各样的模型。故事小说、人物小说、心理小说……有自己特殊的叙述模型;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侦破小说……也有自己富有个性的结构模型;微型小说、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更有自己稳定的文体模型。
譬如我们分别鉴赏微型小说、短篇小说、长篇小说的情节时,就可以从它们最富有文体特征的情节模型入手进行拆解和组合。微型小说体微式短,它比较讲究在情节的尾部制造意外结局来给读者一种阅读震惊。为产生这种情节效果,小说作家常常要用到一种把误会和悬念叠加使用的"释悬曲转"模型。短篇小说的艺术时空比微型小说要阔大,但短篇小说又没有长篇小说那种全方位反映生活纵断面的优势,短篇小说的构思常常要通过重建新的艺术时空来机智地反映生活、表达主题。于是短篇小说的"时空交错模型"便应运而生。聂华苓的《珊珊,你在哪儿?》写男主人公李鑫想去会见15年没见面的初恋女友,作品只写了李鑫在去吉林路的公共汽车上的一个事件的片断,但在这个"横断面"的叙述中,作家以李鑫的眼睛和心灵为线索,不断切入一些李鑫对15年前生活的记忆,待形成了"现实—往事—现实—往事—现实……"的时空交错模型后,作家突然让公交车上那个粗俗作做、令人生厌的妇女与十几年来让李鑫魂牵梦绕的清纯女孩珊珊重叠。突兀的嘎然而止的结局令我们感受到了生活对人无情的重塑,体验到理想的美在世俗生活中的破灭。用新形态的、陌生化的艺术时空,机智地表达小说作家的立意和审美情趣,这是"时空交错"等短篇小说情节模型形成的原因之一。
长篇小说有以《唐?吉诃德》为代表的"单线式情节模型";有以《安娜?卡列尼娜》为样板的"双线式情节模型";有以刘心武的《钟鼓楼》为试验文本的"橘瓣式情节模型"……长篇小说要真实、全面地并富有艺术感染力地反映纵断面生活,它的情节模型的构建主要是为了有深度、有厚度地概括立体式的纵断面生活。为实现这个艺术目标,传统的长篇小说和当代的长篇小说都在探讨一个有艺术生命力的长篇情节模型——综合立体与线性的"串珠模型"。古典长篇小说《水浒传》写了108 将的故事,差不多每个人都有曲折、动人以至是惊险的传奇。作品用若干回写足、写透一个人,在这几个回书中,横断的、纵断的、现实的、历史的生活全面铺开,形成了以这个人物为核心的独立故事。每个人物独立的故事就像一颗完整的珠子。然后这许多珠子用一条艺术线索将它们连接组合。全篇的叙述按线性铺开,但每一颗珠子展示的人物生活又是立体的。这就是综合立体与线性的"串珠模型"。这种长篇情节模型因其特殊的艺术优势和艺术功能直到今天还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如果我们从这些情节模型来鉴赏小说,就会发现中外小说艺术发展过程中带规律性的现象,会对不同题材、不同类别的小说作品有更敏锐的鉴赏意识,有效地提高对小说文体的鉴赏水平。
从分析主题到欣赏技巧
小说鉴赏在进行到第二环节 —— "局部解剖" —— 掌握人物形象的内容和描写人物形象的基本手段、方法的同时,还是要启动一项这样的解读、分析工作:透过人物形象和描写人物形象的具体材料(细节、情节)、领悟和体味作者在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中寄寓的主题,这就是要理解人物形象背后的艺术底蕴。文学的主题是文学作者在创作题材中提炼出来的对生活的理性认识,是从作品描写的具体内容中概括出来的思想意义。小说的主题则是小说作家在描写、叙述人物性格、人物命运时显示出的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
小说作家组合细节和情节是有意的、机智的,他把哪些细节有序地组合为情节链,他将哪些没有时空联系的事情连接在一起,完全受到他的创作意图和在作品中表达的主题的制约。小说作家这种有意的、机智的组合,使得细节与细节、事件与事件之间建立了一种因果关系。小说读者在把握有着因果关系的细节和事件时,看出了小说作家对生活事件的理解和认识。我们在鉴赏沈宏的获奖小说《走出沙漠》时,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作者要正面肯定、赞美的人物肇教授根本就没有出场。作品实际上写了一明一暗两件事,表面是叙述主人公"我"与迷路的三个考察队员坚决不动用最后一壶水,一直坚持到黄昏才走出沙漠,找到了绿洲。另一件是没有正面叙述的事,通过"我"两次的插叙读者才知道,考察队迷路时,最先倒下的是年纪最大的肇教授,但肇教授临死之前把一滴水都没有的真相告诉了"我",他要"我"把这壶沙当作水的假相一直坚持到最后才告诉大家。这明写的和暗含的两件事一经组合连接起来,读者就发现了两件事的因果关系—— 肇教授临死前把沙当作水的计谋,使整个考察队得救了。这一细节也用人物的牺牲作代价有力地刻划了肇教授先人后己的博大心胸和机智沉着的性格特征。这个有因果关系的故事实际上也概括了人类生活一个真理——在任何逆境中人都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精神,人没有信念和精神就不能战胜绝望。从这样的故事和人物里能读出这样的主题才算是真正的小说鉴赏。
小说的主题隐含在小说的因果情节和人物描写里,这种对生活事件和人物命运的理性认识和小说作家的主观思想意图有直接联系,作家的思想认识和创作时的主观意图深刻地影响着小说主题的形成。但是,小说的主题又不直接等同于作家的创作意图。这两者有着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复杂关系。有时,小说主题艺术地传达了作家的主观意图,就使得这两者基本相同。有时,小说主题并没有艺术地或者说是完全传达作家的主观意图,就可以说,是"小说主题小于主观意图"。有时,小说作品因写活了人物,写透了事件,小说的人物和事件便按照自己的生活逻辑发展,他们有了自己的艺术生命,显露了一些连作家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内涵底蕴,那么可以说这是"小说主题大于主观意图"。小说主题与作家的创作意图之间的既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证明,小说主题包含着"形象客观"和"作家主观"两种成分;小说作家在表达主观意图时有参差不齐的艺术水平,这使得小说读者在鉴赏小说主题时会出现种种复杂的情形。
当小说读者的鉴赏能力不强,而优秀的小说作品的主题比较丰富、多义时,小说读者只能理解其中一部分的小说主题,达不到高层次的鉴赏境界。有时甚至出现不能正确理解小说主题,导致完全错误的解读。当小说读者的鉴赏能力比较强,而优秀的小说作品的主题内涵比较丰富、多义时,可能会出现小说主题鉴赏的超越和提升。小说读者不但领会了小说作家在小说人物形象和情节故事里寄寓的主观意图,而且还发现和感受出了小说作家没有意识到、小说形象获得了艺术生命时滋生的客观内涵,小说人物、情节包孕的主客观思想都被小说读者领会和把握。在这种情况下,高明的、懂得小说鉴赏规律的作家会充分理解和高度评价小说读者这种出乎意料、令人惊奇的新发现、新领悟。
鉴赏小说主题的高级境界是把握"小说母题"。某一小说作家的作品中反复出现同一主题,就形成文艺学中提及的"小说母题"。这是对小说主题进行类型化分析和鉴赏的结果。发现和品鉴某一小说作家或某一时代的小说创作共同出现的"小说母题",并进一步将归纳到的"小说母题"与国外具有可比性的小说进行比较鉴赏、比较分析,就会在比较高的层次上来欣赏小说主题了。
当我们完成了对一部小说作品的"总体阅读"和"局部解剖"两个环节的鉴赏后,还需要从头至尾对小说作品再做一次"总体阅读"。这一次总体阅读,可以进一步巩固已确立的人物形象,印证自己对作品的主题感受和认识,对细节和情节作深化理解,在这些鉴赏阅读中,小说鉴赏的深化是要进一步体味作品的富有特色的艺术技巧。这种对小说的艺术性体察很可能在第一次总体阅读和第二次局部解剖时就有感觉、有认识了,但是,作为对小说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的鉴赏,需要在印证解读了小说的思想内容的同时,巩固和强化对小说作品艺术性的体验和认识。所以,小说鉴赏的第三个环节 —— 第二次总体阅读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体味和欣赏优秀小说的艺术技巧。小说的艺术技巧指的是小说作家在塑造性格和构建情节模型、提炼叙述语言等方面的技法因反复熟练地使用而形成的一种技能。艺术技巧是为表达小说内容(人物、情节、环境)服务的。小说的艺术技巧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我们在这里着重讨论塑造人物和设计情节的几个主要技巧。
正面延宕与侧面衬托的写人技巧。在小说里塑造人物有两个最基本的技巧 ——让人物出场和不让人物出场。小说人物一旦在作品露面,小说作家就要集中艺术力量去写活人物。但是小说的篇幅永远是有限的,而刻划小说人物性格的材料却是无限的。要在小说创作中艺术地解决这一对矛盾,小说作家的技巧就在于:第一、他首先确定作品要表现的人物特征(个性、行为、语言、思想等),然后选择和提炼若干个材料(细节)去反复展示人物的这一个特征。这些材料可以是时空不同但内涵相同的"同质异形"的细节。一个人物特征用两个以上同质异形的材料去反复表现,便构成了叙述延宕(或叫叙述重复)的艺术效果。
有时作家要正面表现的人物不让他出场,小说腾出的篇幅主要用于写与他有关联的次要人物或有关联的物品细节,写次要人物在主要人物的行为影响下产生的心灵震荡和命运转折,写在物品细节上留有的主要人物的影响和效果。这就是侧写和虚写的写人技巧。于德北的获奖作品《杭州路十号》主要写一个待业青年"我"因无所事事而开了一个生活玩笑——把他的痛苦和绝望写下来寄给一个想象中的地址和人物—— 杭州路十号袁小雪。 谁知他真的收到了杭州路十号袁小雪鼓励他勇敢地面对生活、改变自己的处境和命运的信。并且,他每一个月都会收到类似的信和书。待他思想发生了转变去找袁小雪时,才知道,"袁小雪"原来是著名的病残心理学专家骆翰沙教授,他患骨癌已去世两个多月了,他在去世前还留下了一叠信嘱老伴每个月都给那个待业青年寄一封。骆教授作为一个作品要着力刻划的用自己的生命之火去点燃别人的生命之火的人物,在作品中根本就没有出场。作品正面描写的是骆教授的人品、胸怀对一个待业青年的影响和改造。次要人物的命运、性格的转变动力来自未出场的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品德,这里面蕴含的审美信息足以激活读者的艺术想象。这是一种十分高明的人物侧写技巧。
多重突转与反跌对比的情节技巧。在小说情节的有序组合和进行线性叙述时,小说作家为了实现小说情节的传奇性,他总想让小说读者猜不到他下一个情节内容和故事的结局,因此有意制造小说的两个情节之间发生相反突变的模型便得到了小说作家的青睐。小说作家在使用这种情节模型和技法时,他不仅是让小说情节作一次突转,而是让情节连续突转几次,使小说情节方向在突转了180度后,又突转180度,有时甚至是突转几次。陈建功的获奖小说《飘逝的花头巾》男主人公"我"本来对生活感到无聊和绝望,在女主人公沈萍的鼓励和示范下,他的生活发生了转变,开始向上和发奋;等到"我"考上了大学,去寻找"我"一年来一直梦牵魂绕着的沈萍时,情节却再次发生了意想不到的突转——沈萍自己却走进了"我"千方百计要摆脱的堕落生活。情节再次突转,深刻地启迪着他们性格突变里包蕴的哲理。
叙述对比本来也是小说设计情节模型的最常用到的技法,但不少的小说作家却把它熟练地用成一种反跌对比的技巧。小说作家在小说中不是设置一重对比的情节,而是设置两重以上的对比,让人物与人物、事件与事件发生交织错落的变化。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的阅读震惊就来自于这两重的反跌对比。主人公故意违规想让警察把他关进监狱以便度过一个寒冷的冬天,但他连续几次违规都未获得成功,待他最后听见教堂钟声和歌声心理产生了忏悔、准备重新做人时,警察却把他抓进了监狱。想进监狱而屡不成功,而不想进监狱准备重新做人时,却把他抓进监狱——这就是情节的反跌对比。设置双重以上的对比技巧,使情节的容量和包涵的哲理大大扩增,情节的可读性与传奇色彩便得到了有力度的强化。
从钻进去到跳出来
文艺鉴赏的特征与规律告诉我们,鉴赏主体与鉴赏客体之间产生审美情感交流,鉴赏主体设身处地地想象自己在鉴赏客体中的情形,将自己的感情投射于鉴赏客体,并结合着自己的经历、知识、修养去想象鉴赏客体,与作者共同完成文艺作品的创造,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艺鉴赏。
小说作品表现出来的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使小说读者首先对小说作品描述的人物和事件产生"可信赖的真实感"。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他觉得小说里描述的故事和人物是生活中发生过的,或者是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的。如果小说读者在阅读中觉得小说作品既无生活真实也无艺术真实,里面全是虚假的、歪曲的生活,那么可以断定,这种鉴赏主体与鉴赏客体之间不能成功地建立信赖与交流的关系,那么小说鉴赏活动就不可能启动。
当小说读者对小说作品的"真实性认可"产生以后,小说读者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就会对小说的故事和人物形成阅读的审美注意,他将留意小说故事如何发展,设身处地地想象小说人物的各种情境,全方位地投入自己的感情,与小说人物同悲同喜,为人物命运感喟概叹。他可能会在小说人物的性格、命运里发现自己的影子和自己的生活,他可能会联系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理解为人物寻找解释和预测,并为小说人物的命运印证了自己的解释和预测而产生由衷的阅读愉悦和审美快感。这种阅读愉悦和审美快感的产生又反转来使小说读者对小说作品进行反复地玩味,反复地体验,反复的欣赏。如果小说读者在鉴赏过程中没有投入自己的感情,小说鉴赏只能停留在理解词义和语句的阶段,读者积极的想象活动无法激活,小说鉴赏活动就不算真正开始。
在小说鉴赏活动中,鉴赏者如果不投入自己的感情,就难以和鉴赏对象产生情感交流和情感共鸣,但是,感情如果投入太多,到了没有节制和任意泛滥的地步,这样的小说鉴赏就会走偏方向。即能跳入鉴赏客体中,投入感情以至与鉴赏对象产生共鸣,同时又能清醒地从鉴赏情感中跳出来对鉴赏的过程和结果作理性分析。这才是完整的符合鉴赏规律的小说鉴赏。
"跳出来"的理性分析如何操作呢?小说读者在对小说作品作了"真实性认可"后进行"总体阅读",接下来的"局部解剖"就是想到这个完整的富有艺术生命的小说世界是作家虚构的,是作家对客观生活作了主观改造的结果,需要小说读者脱离共鸣的情境冷静地分析下列内容:小说作家塑造了一个什么类型、什么特征的人物形象?这个人物性格、人物命运概括了一个什么样的哲理和生活底蕴?他在现实生活和小说历史中有没有典型意义?小说作家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段和技巧去刻划这个人物?这种手段和技巧有无新意?和传统的手段和技巧联系及区别在哪里?同样的内容还可以追问情节和细节、故事与环境。这些理性分析的介入将出现真正的小说鉴赏,在冷静的分析和比较中,读者便可以准确地把握小说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格。
⑨ 怎样鉴赏小说
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方面:
1.鉴赏人物形象
(1)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人物;
(2)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来分析人物;
(3)从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理解人物;
(4)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对人物作面面观。
2.鉴赏故事情节
(1)找出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
(2)由事见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人物塑造服务;
(3)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
(4)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
3.鉴赏环境描写
(1)分析环境对主题思想的暗示;
(2)分析环境对人物形象的烘托;
(3)分析环境对小说氛围的创造;
(4)分析环境对小说情节的推动。
4.鉴赏语言
(1)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
(2)注意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
(3)注意从作品实际出发对语言进行具体分析。
5.主题的鉴赏
(1)从作者背景看主题;
(2)从人物塑造看主题;
(3)从情节发展看主题;
(4)从语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题;
(5)从整体倾向看主题。
希望可以帮到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