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真实情节阅读答案
㈠ 蝈蝈为什么鸣叫阅读答案 1,概括小说情节。 2.小说中使用了两处插叙,请指出来。 3.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翁
1.9岁的、失去了父母的天乐在爷爷和许老师的努力和支持下,缴上了欠了很久的版学费,终于能够继续无忧无权虑地读书
2一处后元东扑蝈蝈时描述许志师催文学费的事情,另一处在天乐交学费时描述许志师和好朋友分手的事情。
3.天乐。
4.用阳光明媚反衬爷爷和老师作出牺牲时的痛苦心情,同时,用阳光正面烘托天乐童年生活的无忧无虑.
5.作者用《蝈蝈为什么鸣叫》为题目,为引发读者思考,唤起人们对山区教育的关注。
㈡ “一步棋” 阅读理解答案 小说在情节安排上的特点和作用
楼主您好!请参照下文的第三小题。
(1)少年杰用了哪些诱惑手段,使棋坛高手豪于顷刻之间倾家荡产的?请分点概要回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中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概括。小说以时间为序,思路明晰,我们只需沿着文章勾画筛选出与引诱相关的语句即可,筛选后进行归类总结。
【答案】①以身诱:“面若敷粉,唇如涂朱,潇洒倜傥”,以貌美博豪好感,“终身为奴”,以身作注拨动豪之贪欲。②以镯诱:以宝物使豪智昏。③以棋诱:一搭眼就断言“再一步便定局矣”,这是故意卖弄;“邀以对弈”,“使尽全身招数”竟然输掉,这是诱敌深入,赌局之中更是步步示弱,最后却一招绝杀。
(2)小说的艺术特色非常鲜明,试结合原文回答下面问题。
①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绿冠擎天,清风徐来,树下,豪与一老者对弈,观者如堵”一句。
②“盖玉镯乃一赝品也”一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含义和作用的理解分析。①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要求比较明确。所谓语言表达的角度主要指句式、用词、修辞、风格等。本句主要是整散结合的句式特点和凝练的语言风格。②关键是结合该句在文章结尾的特殊位置进行分析。本小说以此举结尾,发人深省,引人思考,让读者瞬间感觉到杰是一个怎样的人,揭露杰与豪对弈的真实目的。
【答案】①半文半白,语言非常简练;整齐中又有变化,错落有致。②揭示事件的真相,点明杰的性格特点。
(3)阅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杰与豪的性格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这篇小说短小精悍,杰和豪的性格跃然纸上,非常鲜明。结合二人的语言、行动,特别是二人对弈的过程,可以看出杰诡计多端,狡诈阴险。而豪则不够谦虚谨慎,但输棋后能顿悟,也难能可贵。
【答案】杰:狡黠(狡诈)。豪:自负(自大)、能及时觉悟。
(4)小说的题目叫“一步棋”,有什么含义?结合原文,联系实际说说,小说给自己怎样的启发。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题目和小说寓意的理解和探究。一步棋作为本小说的题目,在行文中出现多次,文章结尾最后的“一步棋”却输掉了整个宅院、全部财产和妻妾。这都是豪无法抵御诱惑、自负的必然结果。人生如棋,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另外,也可以从杰的角度去思考。
【答案】一步棋,表面是指小说中多次提到的决定胜负的那一步棋招,实际是指人生中的关键一步。启发:从豪的角度来说,做人不要有傲气,要能抵制住诱惑,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从杰的角度说,不要以阴谋诡计去算计别人,做人好厚道。选一点谈即可。
㈢ 小小说阅读答案:雪夜
这是我以前回答的一个阅读题
悬念1、打开门发现一个人站在门口
2、没有想到歹回徒一上楼就掉答了下来,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太黑
3、老人们一个劲的维护儿子,后来才知道儿子早就死去
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批判
学校教育使孩子们学业负担过重,家庭望子成龙,给孩子造成了心理负担
㈣ 求一篇小说阅读试题的答案
现代文阅读训练——
乡村教师
岳 勇
(1)临近大学毕业的那段日子,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动,如无事人一般。
(2)我们同宿舍的几个姐妹都劝她出去活动活动,争取能在城里留下来。哪知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
(3)我们都吃了一惊,娟子的老家我们结伴去游玩过一次,在大巴山最深处,汽车在二十里以外就进不去了。村里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们当时都笑着调侃说那儿是全国最贫瘠的地方。而现在,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我们都替她惋惜。
(4)这时,娟子一本正经地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
(5)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个老师。班上有13名学生,那位乡村老师将他们从一年级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级。
(6)然而,就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
(7)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等大家发现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
(8)教室里的13名乡下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他一面教孩子们不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大火已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
(9)老师在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师看了她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
(10)烧得通红的门框呼地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来。
(11)他把那个女孩被盗安全地带,然后又急急地冲进了早已变成火海的教室。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教室烧塌了。老师和最后那名学生再也没有出来……
(12)讲完这个故事,娟子眼圈都红了。
(13)我们都猜了出来:“最后就出来的那名女同学就是你,是么?”
(14)“是的。”娟子含泪点点头,“但你们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再也没有被出来的同学是谁么?”我们都摇摇头。
(15)娟子说:“是老师的女儿呀!”
(16)说完这句话,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17)我们的眼圈也都红了。
(18)最后,我们宿舍有三个姐妹跟着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一名乡村教师。我是其中一位。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4 分)
答:即将大学毕业的娟子主动放弃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毅然决定回乡工作。同宿舍的姐妹们大惑不解,于是娟子给她们讲述了一个乡村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真实故事,为乡村教师的精神所感动,同宿舍的三个姐妹跟着娟子一同去她老家做了乡村教师。
答题要点:1、娟子的决定;2、乡村教师的事迹;3、事迹对我们的感染;4、“我们“的举动”。每个要点1分。
2.“乡村教师”这一题目有两层含义,请分别写出来。(2 分)
答:① 以此纪念舍己数学生的乡村教师;
② 以此赞扬去乡村任教的大学毕业生。
3.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从全文看,(5)一(11 )自然段采用了哪一种顺序?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3 分)
答:插叙。(1 分)
作用是:把娟子回乡下任教的原因交代更加清楚(2分)
4.在“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的时候,“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 ,这是为什么?( 4 分)
答:一是为小学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精神所感动(或“感激小学教师的救命之恩”,或“传承小学教师对学生的爱”),以当一名乡村教师为荣;二是想用自己的所学回报养育自己的家乡、让贫苦的家乡不再贫苦。
答题要点:1、精神鼓舞(或“载誉而归”,或“传承爱心”);2、回报家乡。每个要点2分。
5.读了这篇文章,你联想到汶川大地震救援中的哪些情景?感悟到了什么?( 4 分)
10、有人认为第三段中加点的成语“轻描淡写”用得不恰当,你的意见如何?请讲明理由。(2分)
11、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上文的故事内容,不超过55字。(2分)
12、小说作者叙述故事为什么用插叙而不用顺叙?(至少讲两个理由)(2分)
13、见文中划线的句子。乡村教师在“看了她俩一眼”到“最后咬咬牙”的瞬间是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文,悉心揣摩,合理想象,用3~5句话描写出他此时的心理活动。(2分)
14、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那位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乡村教师,也有人说是娟子。请对娟子这一人物形象作一点简要的分析(应当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从她的表现看她是怎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3分)
参考答案:10、开放题。不恰当:“轻描淡写”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仅淡淡带过,有范围限定,不能修饰“放弃”。恰当:“放弃”是指前文“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轻描淡写”修饰的还是“说”。
11、乡村教师从火海里救出娟子等12个学生,最后去救女儿时不幸与女儿一同遇难。娟子大学毕业后决定回乡村作教师。
12、造悬念,行文曲折;表现主题的需要,突出乡村教师无私博大的爱以及这种爱的无限延伸(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使结构紧凑,内容更丰富。(其它言之成理的也可以)
13、略
14、供参考:贫穷农村的孩子都希望改变命运跳出“农门”,而大学毕业的娟子却毅然决定回老家当一名乡村教师,为建设落后的家乡做贡献,这说明她是个有使命感、责任感的热血青年,她爱家乡,不忘本,有志向。娟子这一形象一方面在衬托她的老师,同时也在表现“乡村教师”这一代又一代的爱的延伸,也给只为改变个人命运而奋斗者立了一面镜子。
㈤ 母亲 儿子 阅读答案 小说中最为奇特但又真实可信的情节应是哪个情节它为什么又奇特又真实可信呢
过年前,满仓说要回来看娘的情节。
说他真实是因为大家都瞒着满仓娘:满仓还在;说他奇特,满仓已不在人世间。
㈥ 小说阅读题及答案
乡村教师
岳 勇
(1)临近大学毕业的那段日子,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动,如无事人一般。
(2)我们同宿舍的几个姐妹都劝她出去活动活动,争取能在城里留下来。哪知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
(3)我们都吃了一惊,娟子的老家我们结伴去游玩过一次,在大巴山最深处,汽车在二十里以外就进不去了。村里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们当时都笑着调侃说那儿是全国最贫瘠的地方。而现在,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我们都替她惋惜。
(4)这时,娟子一本正经地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
(5)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个老师。班上有13名学生,那位乡村老师将他们从一年级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级。
(6)然而,就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
(7)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等大家发现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
(8)教室里的13名乡下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他一面教孩子们不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大火已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
(9)老师在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师看了她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
(10)烧得通红的门框呼地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来。
(11)他把那个女孩被盗安全地带,然后又急急地冲进了早已变成火海的教室。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教室烧塌了。老师和最后那名学生再也没有出来……
(12)讲完这个故事,娟子眼圈都红了。
(13)我们都猜了出来:“最后就出来的那名女同学就是你,是么?”
(14)“是的。”娟子含泪点点头,“但你们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再也没有被出来的同学是谁么?”我们都摇摇头。
(15)娟子说:“是老师的女儿呀!”
(16)说完这句话,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17)我们的眼圈也都红了。
(18)最后,我们宿舍有三个姐妹跟着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一名乡村教师。我是其中一位。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4 分)
答:即将大学毕业的娟子主动放弃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毅然决定回乡工作。同宿舍的姐妹们大惑不解,于是娟子给她们讲述了一个乡村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真实故事,为乡村教师的精神所感动,同宿舍的三个姐妹跟着娟子一同去她老家做了乡村教师。
答题要点:1、娟子的决定;2、乡村教师的事迹;3、事迹对我们的感染;4、“我们“的举动”。每个要点1分。
2.“乡村教师”这一题目有两层含义,请分别写出来。(2 分)
答:① 以此纪念舍己数学生的乡村教师;
② 以此赞扬去乡村任教的大学毕业生。
3.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从全文看,(5)一(11 )自然段采用了哪一种顺序?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3 分)
答:插叙。(1 分)
作用是:把娟子回乡下任教的原因交代更加清楚(2分)
4.在“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的时候,“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 ,这是为什么?( 4 分)
答:一是为小学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精神所感动(或“感激小学教师的救命之恩”,或“传承小学教师对学生的爱”),以当一名乡村教师为荣;二是想用自己的所学回报养育自己的家乡、让贫苦的家乡不再贫苦。
答题要点:1、精神鼓舞(或“载誉而归”,或“传承爱心”);2、回报家乡。每个要点2分。
5.读了这篇文章,你联想到汶川大地震救援中的哪些情景?感悟到了什么?( 4 分)
10、有人认为第三段中加点的成语“轻描淡写”用得不恰当,你的意见如何?请讲明理由。(2分)
11、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上文的故事内容,不超过55字。(2分)
12、小说作者叙述故事为什么用插叙而不用顺叙?(至少讲两个理由)(2分)
13、见文中划线的句子。乡村教师在“看了她俩一眼”到“最后咬咬牙”的瞬间是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文,悉心揣摩,合理想象,用3~5句话描写出他此时的心理活动。(2分)
14、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那位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乡村教师,也有人说是娟子。请对娟子这一人物形象作一点简要的分析(应当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从她的表现看她是怎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3分)
参考答案:10、开放题。不恰当:“轻描淡写”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仅淡淡带过,有范围限定,不能修饰“放弃”。恰当:“放弃”是指前文“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轻描淡写”修饰的还是“说”。
11、乡村教师从火海里救出娟子等12个学生,最后去救女儿时不幸与女儿一同遇难。娟子大学毕业后决定回乡村作教师。
12、造悬念,行文曲折;表现主题的需要,突出乡村教师无私博大的爱以及这种爱的无限延伸(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使结构紧凑,内容更丰富。(其它言之成理的也可以)
13、略
14、供参考:贫穷农村的孩子都希望改变命运跳出“农门”,而大学毕业的娟子却毅然决定回老家当一名乡村教师,为建设落后的家乡做贡献,这说明她是个有使命感、责任感的热血青年,她爱家乡,不忘本,有志向。娟子这一形象一方面在衬托她的老师,同时也在表现“乡村教师”这一代又一代的爱的延伸,也给只为改变个人命运而奋斗者立了一面镜子。
㈦ 小说里真实的情节与虚假的情节会给读者带来怎样的感受
小说的情节也要求真实感人。真实是小说情节赖以成立的根基,虚假回的情节会使读者的审美情感答受到极大的伤害,甚至当读者发现作品中某一处情节或某一处细节是凭空编造的时,也会顿时兴致大减。反之,只有入情入理的情节才会深深地吸引读者,使读者在赞叹之余去心悦诚服地接受小说家的思想意旨。
㈧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阅读答案
联系上下文语境,说说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戛然而止:
②贪婪:
2
.文中依次写了三个感人的情节,分别是:老牛
,强忍鞭打执意索水,护犊饮水母子情深。
3
.请从文中摘抄最使你感动并且最能表现老牛母子情深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4
.文中画线句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它有什么好处?
5
.本文对你有什么启迪?请你谈一点体会。
6
.假如你是运水战士,你会甘受处分而给老牛半盆水吗?为什么?
答案:
1
.突然停止
喝不够的样子
2
.挣脱僵绳阻拦运水车
3
.不远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
4
.描写
它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老牛以死抗争,执意索水的感人场面。
5
.答案不惟一。可以从“神圣的母爱”、“改变生态环境”、“解放军爱民为民”、“解放军战士舍己救难的仁爱之心”等方面谈。(能就某一点展开,言之有理即可。)
6
.会。因为场面悲壮感人,因为人性的善良,等等。不会。因为军人的纪律高于一切,因为救人急于救牛,等等。(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