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小说高考阅读题

董元龙
董元龙
发布于 阅读量 801
刘慈欣小说高考阅读题

㈠ 大厅时代刘慈欣阅读答案

我认为第三题答案不完整

㈡ 求刘慈欣都写了那些,值得一看的科幻小说,有好评哦。

《三体》、《流浪地球》、《球状闪电》、《科幻世界》、《超新星纪元》、《乡村教师》、《命运》

㈢ 怎么看待刘慈欣的文章被选用到高考语文阅读中

多名专家提到了今年高考全国III卷中选用了科幻作家刘慈欣的短篇小说《微纪元》。 “刘慈欣的小说在流行文化中具有代表性。”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说,这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科幻小说首次进入高考。 命题专家指出,考题中选入刘慈欣的作品是一种内容与题型的创新,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防止刷题、宿构。“学生们的阅读无外乎有两大类:喜欢读的和应该读的。”济南外国语学校刘笑天老师说,刘慈欣的作品在中学生中有广泛的市场,这样的题目正是引导学生用他们喜欢的阅读来构建他们阅读能力。 “加强对考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能力的考查,从文本呈现方式、试题设问等方面,有效考查考生面对不同类型的信息时选取恰当策略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这也正是现代社会对语文学科提出的要求。”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专家说,比如,今年浙江卷的第六题就要求考生针对给定文段归纳主要内容,将信息的整合、提炼与对写作能力的考查结合在一起。来源:中国青年报

㈣ 刘慈欣当代中国科幻第一人阅读理解

有人说,科幻文学描写了未来的可能性。但刘慈欣却l理解认为,这是国内读者对科幻文学最大的误区。“科幻小说应该给人一种对宇宙深邃的敬畏、对神秘新世界的向往”,而绝不是对未来的预测。希望能够帮到你。

㈤ 阅读答案 雨果奖得主刘兹欣在深山里缔造科幻王国

因未提供阅读题目,网上也没有相关题目,故附上相关内容参考:
2022年8月23日,科幻作家刘慈欣凭其代表作《三体》,在美国夺得第62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该奖项被称为“世界科幻界的诺贝尔奖”,这也是亚洲人首次获此殊荣。把中国科幻小说推上了世界高度的刘慈欣,曾以370万元的版税收入跻身作家富豪榜,在无数粉丝眼中,他简直是“神一般的人物”。但在生活中,他是一个质朴至极的山西汉子:每天朝九晚五地去发电站上班,回家还要给孩子、老婆做饭,不会开车,不会玩微信……是什么样的力量和契机,让他攀登上了世界科幻界的巅峰?他有着怎样的人生故事?
我就是为科幻而生的
1963年,刘慈欣出生于北京。原本在中国煤炭设计院工作的父亲,后来被下放到山西阳泉煤矿集团,当时还在读小学二年级的刘慈欣,也随家人转到了阳泉第三矿区读书。
父亲在去山西时,偷偷带着一大箱“文革”时的禁书,这些书丰富了刘慈欣幼小的心灵。他经常从床底下悄悄拿出那些“大部头”,查着字典,一本本似懂非懂地看。情节和想象在脑海中齐飞,让他感觉恍若置身于梦中仙境。
上小学三年级时,刘慈欣读到了一本比苏联小说、莎士比亚的著作更令他兴奋的书——凡尔纳的《地心游记》,他说:“出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种感觉就像是我寻找了很久,终于被我找到了。我感觉这本书就是为我这样的人写的。”
从小时候开始,他就发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小伙伴们的不同,他说:“别人的形象化思维有一个尺度,但对于我来说,多大的宏观事物,我都能把它形象化。”他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看到“光年”的概念时,就马上开始想象:光1秒钟能绕地球7.5圈。这么快的东西走一年,能走多远呢?刘慈欣说:“我只要一想到在黑暗的太空中,光走了一年的那种无穷无尽的距离,就特别有画面感,一直到现在我都觉得很震撼。但其他的小伙伴就不觉得有多远、多震撼。”现在,刘慈欣把这种感觉描述为:“我就是为科幻而生的。”
刘慈欣上初一时,“文革”结束。也是在那一年,中国的科幻小说进入黄金时代,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童恩正的《珊瑚岛上的死光》等书出版,引起轰动,他所喜欢的作家凡尔纳的系列作品也相继出版,他感觉“就好像在一个黑屋子里,窗户一下子被打开了”。
那时的科幻市场尽管繁荣,但书的总量仍然有限。“全国就那么几家科普杂志、几家出版社在出版长篇小说,每出一部到书店就能看见,所以每年出版的科幻小说我都看过。”刘慈欣说。
但好景不长,1983年他读大学时,科幻作品被当成“精神污染”加以清除。在他的印象中,那时科幻作品在一夜之间就没有了,他感到非常恐慌。如果想找科幻书,只能去北京的外文书店,可那里的书都是几十块钱一本,根本买不起,刘慈欣只能带一本英汉词典过去站着看。但那时候的书店不让随便看书,看的时间长了,就会被店员赶走。
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一些科幻作品才开始披着文学的外衣被陆续引进,比如罗杰·泽拉兹尼的《科魔大战》。“我眼睛很尖,一看就知道哪些是科幻作品。”刘慈欣难掩喜悦地说。
在深山里缔造“科幻王国”
1985年,刘慈欣在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山西娘子关发电厂的计算机室工作,每天就从宿舍区走到办公区,再从办公区返回宿舍区。偏僻的小镇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同事们大多热衷聊天和打牌。刘慈欣不打牌,也很少跟人聊天。
他常常在下班后坐在院子里的一把躺椅上,目送春雨秋风,惯看夏花冬月。在看似平静的生活中,刘慈欣把想象投射到数万光年以外的浩渺太空,灵感的火花不经意间就冒了出来……在这个闭塞、落寞却处处回荡着历史韵味的大山中,刘慈欣对科幻文学越发痴迷。没有科幻小说可看,他索性开始用笔构筑自己的科幻王国!
《宇宙塌缩》和《微观尽头》,是这位“科幻迷”参加工作之初的两篇试手之作,虽然语言显得有些生涩,描写也较粗糙,但已孕育了他后来创作的小说气魄大、悬念足的风格。短篇小说写得不过瘾,刘慈欣就开始了长篇创作。1989年,他完成了《中国2185》,两年后又写出了《超新星纪元》。
《超新星纪元》描述了一个孩子掌控的世界:一颗超新星突然爆发,强烈的辐射使13岁以上的人类普遍患上了辐射病,并相继死亡,只剩下12岁以下具有基因自主修复功能的孩子。这些失去大人的孩子与成人一般,坦克、航母、歼击机、核弹头……所有的武器都是他们的玩具。《超新星纪元》实际上是对独生子女的娇气、贪玩、不爱学习、自私等坏毛病进行了抨击。
但由于当时科幻文学正处于寒冬,他的《超新星纪元》等作品相继投了几家出版社,得到的回复都一样:“书稿很不错,但出不了……”
直到1999年,见科幻文学在国内已经出现“冰雪消融”的解冻现象,刘慈欣又从自己的作品中遴选了5篇,打印出来投给《科幻世界》杂志。编辑唐风从如山的来稿中发现了刘慈欣的5篇小说:《鲸歌》《微观尽头》《宇宙坍缩》《带上她的眼睛》《地火》。初读之后,唐风拍案叫绝,立即给刘慈欣打了电话,告诉他5篇全部留用!
同年,《带上她的眼睛》还荣获了第11届中国科幻“银河奖”一等奖。从此,刘慈欣的科幻作品创作一发而不可收,而且作品质量颇高:《乡村教师》《朝闻道》《全频道阻塞干扰》《镜子》《赡养人类》《赡养上帝》《球状闪电》……他的科幻作品一篇接一篇、一部接一部。
刘慈欣说,他是一个把科幻和现实分得很清楚的人,科幻和现实各有各的规则。“有人说,写科幻小说是为了逃离现实,对于我来说不是这样的,我与现实相处得很融洽。我每天按时上班,还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下班后就骑着自行车接孩子、买菜,只是利用业余时间写作而已。”刘慈欣说。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董元龙在2023-06-24 11:23:36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tuijian/176768.html


上一篇:我的k房女友小说阅读
下一篇:女医明妃传小说在线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