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斯菲尔德庄园小说阅读

朱蝶梦
朱蝶梦
发布于 阅读量 695
曼斯菲尔德庄园小说阅读

❶ 推荐几本文学小说

六道天书, 刀剑新传小说, 霸剑

❷ 为什么要读简·奥斯丁

奥斯丁机智幽默的对白,她那种“涉笔成趣,笔中带刺”的风格和她对人性的深刻洞察都令其作品魅力无穷。从时间上讲,简·奥斯丁的创作经历了两个阶段。1796年到1799年前后,二十岁出头的她先后写出《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和《诺桑觉寺》,显示了她的天才和早慧。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家庭生活的变故,她中断了创作,只是对已完成的作品进行修订。要到1811年,她才开始创作她极具分量的另一部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其后,又相继完成了《爱玛》和受到简迷与一部分评论家们青睐的伟大作品《劝导》。奥斯丁早期作品的魅力,在《傲慢与偏见》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傲慢与偏见》那种欢快活泼的调子、充满生气的女主人公,使它成为奥斯丁赢得读者最多的小说。毛姆也因此提出:它是奥斯丁所有小说中最完美的。在对世俗生活的兴趣和对幽默感的欣赏上,毛姆成了奥斯丁的知己。也因为毛姆本人更多是以小说家而非评论家知名,他的评论更像面对着普通人谈话,给人以亲切感。可爱的女主人公、小说完美的结构和富有韵味的文体,所有这些构成了毛姆对奥斯丁那种更多出于智性层面上的欣赏。从高中时阅读《傲慢与偏见》,到毕业后找遍奥斯丁的其他作品,阅读不同的译本并同人讨论细节,现在的我,早过了迷恋她的那个狂热阶段。如今,我已快到奥斯丁完成她最后一部作品《劝导》的年纪。时间和阅历可以这样改变一个人:过去你认为最重要的那些东西,今天已经未必那么看重,反之亦然。结合《》重读她的小说,我就深觉简·奥斯丁本人也历经了这样的变化。苏珊娜·卡森在《》中,编选了33篇百年来关于奥斯丁的优秀评论文章。其中既有对她的整体评价,也有对某部小说的专论。有些作者是研究奥斯丁的专家,提供了一些简迷感兴趣的信息,比如她的手稿一直由奥斯丁家族保留下来,最后被英国国家图书馆竞拍购得。少数名篇曾收录在论者各自的文集里,多少已为中国的简迷们所熟悉,却仍然值得重读。比如毛姆谈《傲慢与偏见》,哈罗德·布鲁姆谈《劝导》以及伍尔夫关于奥斯丁的名篇。书中最有分量的见解,也是出自以上几位和C·S·刘易斯等大家。奥斯丁后期的两部作品《曼斯菲尔德庄园》和《劝导》和之前的作品相比,有不同寻常之处,而这两部小说之间又相互呼应,后者就像是前者的续集。在《劝导》里,正如伍尔夫所言,奥斯丁已不再采用大量的人物对白,“讽刺变得有些生硬,喜剧场面有些粗糙”。这和《傲慢与偏见》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然而,变化从《曼斯菲尔德庄园》中已可见端倪。像奥斯丁这样的作家,所写小说都是关于婚恋嫁娶、家长里短,题材受到了严格限定。那么我所谓的不同寻常之处何在?C·S·刘易斯指出,其它四本小说是关于女主角“看清真相”、“觉醒”的过程:“四位女主人公在不同程度上痛苦地发现对自己以及周围世界的判断存在严重错误……”。而《曼斯菲尔德庄园》和《劝导》的“女主人公并没有陷入自我欺骗”,她们都是“孤独的女主人公”。《曼》里的范妮和《劝导》中的安妮由于各自的原因,都被环境冷落,但都是她们所处环境的旁观者。以她们的敏感和超常的理解力、判断力,她们对周围的人与事都有客观的评价。然而,她们却远未受到环境的公正对待。刘易斯的文字真挚朴实,往往直中要害。比如,很多论者喜欢拿亨利·詹姆斯和奥斯丁做比较,提到他们的相似之处,刘易斯却指出“奥斯丁的风格,她的价值观、她的性情,都与亨利·詹姆斯形成对应。”唯一让人觉得遗憾的是,他说得太少,而关于简·奥斯丁,像他这样有力的解读是永远不嫌多的。《曼斯菲尔德庄园》和《劝导》之所以不同寻常,还因为这两部小说都饱含焦虑。年轻时奥斯丁以冷嘲热讽表现乡村中的人与事,但越到后来,她越感到很多事无法一笑置之,因为看得越多,痛苦越多。《曼斯菲尔德庄园》因之几乎变成一出充满道德说教的正剧,引来读者甚至评论家的反感。《曼斯菲尔德庄园》真正要说的,是个人意志和环境的角力。有迹象表明,写作该书时奥斯丁面临着一场精神危机。如果说《曼斯菲尔德庄园》的焦虑源于自我意识的抬头,《劝导》却是由于感情得不到满足。伍尔夫认为,这部小说有一种独特的美和独特的枯燥。所有那些她写到烂熟的情节———譬如小说中的人物总能在散步中遭遇各种事件,女主角又总是无意中听到他人的对话,受到触动———她几乎没有耐性去重复了。故事的转折非常突兀,男主人公对突发事件的反应也如毛姆所言,很不合理。这些都成了推动情节发展的套路,作者真正想引出的,只是男主人公对安妮复燃的、火烧火燎的恋情。换言之,《劝导》不同于作者其它小说,“始终围绕着爱情展开”(刘易斯语)。因着《劝导》,我们看到,一颗自由的心灵在面对真正的爱情时,怎样激情迸发。这爱情不需要借语言表达,如同哈罗德·布鲁姆文章中提到的:在安妮和上校之间有种默契和神秘的交流。可惜小说的后半部分老调重弹,一方面插入一些“无关”情节交代故事,重复奥斯丁式絮叨;另一方面,作者让上校以一封热烈的情书表白爱情,多少有掩人耳目之嫌。发生在《劝导》里的爱,根本不是文字所能抵达。考虑到作者所处年代,《劝导》的不完美和后半部分的失败是伟大的失败。现在你大概明白了,为什么我是简迷。除了无以伦比的洞察力,奥斯丁在后期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那种不借助外力不断突破自我的勇气也极其罕见。她一直在以一己之力,努力挣脱传统和惯性加诸心灵的束缚。惟其如此,她的过早离世就更令人扼腕叹息———假如奥斯丁继续写下去,她的视野会更广阔,气质中比较感性和奔放的那部分会来得更多,而不那么保守说教。可惜,没有假如了。国内关于奥斯丁的专著,除了《》,还有就是1985年出版、朱虹编选的《奥斯丁研究》。后者按时间分为“十九世纪部分”、“现代部分”和“当代部分”。两本书对照着看,收获更大。不过,《》也有些令人遗憾的地方。一方面,有关奥斯丁的文献浩如烟海,难免有个取舍问题,有些关于奥斯丁的优秀评论没有收进来。另一方面,本书的译文有些地方似乎有理解的错误:比如,节选自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中的文章里有这样一段话:“尽管安妮对自己充满信心,却无法摆脱对一种死气沉沉生活的焦虑心态,她只是从不提及,可能有的损失不止但也包括了得不到满足的性欲”(译林出版社(微博)江宁康翻译),在本书里却被翻译为“安妮虽然相信自己,但她很容易担忧未来,又不允许自己表露这种情绪。从未实现的两情相悦虽然有助于她以超然态度对待现实,但同时也饱含了她内心的失落”。对照原文和《西方正典》里的译文,这段翻译几乎成功地诋毁和贬低了安妮。原著中“sexualunfulfillm ent”没有被翻译出来,这是很可惜的。尽管奥斯丁恐怕永远不会把“性欲”写实,这对理解《劝导》却至关重要。

❸ 毛姆读书随笔

上海三联书店出来一套“世界名人书话系列”丛书,除了本次要介绍的《毛姆读书随笔》,还有托尔斯泰,劳伦斯和罗曼•罗兰的读书随笔集。书中的32篇随笔,主要选自毛姆的3部散文著作。文章内容都围绕着阅读展开,包括毛姆对阅读的看法,对于哲学问题的思考和认识,以及最后关于文学作品和作家的漫谈,都是基于毛姆广泛的阅读量而写成的。

关于阅读,毛姆认为这是一件快乐而且值得享受的事情。他从随笔的第一篇,直到最后一篇,都不断地强调自己的阅读价值观。此外,毛姆还谈及了他对于小说写作的一些看法,什么才是理想的阅读方式。

在此,我非常乐意和诸位学友一同分享一段毛姆的阅读习惯:“早晨开始工作前,我总是读一会儿科学或者哲学方面的著作,因为读这类书需要头脑清醒、思想集中,这有助于我一天的工作。等工作做完后,我觉得很轻松,就不想再进行紧张的脑力活动了,这时我便读历史、散文、评论或者传记;晚上,我看小说。此外,我手边总有一本诗集,兴之所至就读上一段,而在我床头,则放着一本既可以随便从哪里开始读、又可以随便读到哪里都能放得下的书。”

谈到小说的优劣时,毛姆列举了几个著名的作家和他们的小说。从一个小说家的角度去分析小说和写作笔法,虽然不能称之为理论,但是却颇有几分道理和值得学习的东西。

毛姆的阅读涉猎之广,我们难以想象。他几乎通读了所有西方哲学著作,在随笔集中,他对于斯宾诺莎、洛克、布拉德莱、康德,以及各类哲学观点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一个小说家,对于哲学能够有此番不同于他人的广阔见地,实在令人心生敬意。

我以为,此书最值得一读的非第三部分“作家与作品”莫属了。这一部分,包括了对于作家和作品的评价和英法美文学的漫谈。英法美文学漫谈主要是以向读者推荐值得一读的书为主,兼及对于书的简要介绍。而每一篇关于作家和作品的文章,则先以叙述作家的生平为主,再介绍他(她)的小说。笔者对于巴尔扎克和他的小说,是了解比较多的。所以在阅读《巴尔扎克和<高老头>》的时候,真可谓是一次特别愉快的阅读体验。在阅读的过程一边发现,一边收获:原来每一个作家都有如此多的奇闻逸事,毛姆将他的所知娓娓道来。每一个作家的性情脾性,都在毛姆笔下显得生动而真切。他有意识地去叙述每个人的生平故事,是为了更准确地拿捏他们的作品。因而出自毛姆笔下的评述,是如此的恰到好处且见地深刻。

毛姆是一个作家,可字里行间却透着一股治学的严谨扎实:“关于托尔斯泰,我原先想劝你读他的《安娜•卡列尼娜》而不是《战争与和平》,因为在我的记忆中前者好像比后者更好一点;但是,为慎重起见,我又把这两本书都重读了一遍,现在我可以毫无疑问地对你说,还是《战争与和平》更为出色。”类似的表述,在文中不止一处,着实展现了一位大师的行文与阅读姿态。

比起我在这里不断地摘选和赘述,我想更好的选择是请诸位自行品鉴一番。大师的风采,渗透在一字一句之中。恕我不能一一展示于文中。愿你们在阅读的时候,能够体会毛姆所强调的阅读快乐。毛姆在《英国文学漫谈补遗》一文中引用约翰逊博士的话作为结束,在此与各位共勉,一并结束我们本篇导读吧——“不读书的人不经常思考,所以也不经常有话可谈。”

结尾部分,我将附上毛姆在文中为读者开列的书单,有兴趣的书友们不妨选择几本慢慢品味。

英国文学:
笛福《摩尔•弗兰德斯》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菲尔丁《汤姆•琼斯》
斯特恩《特里斯脱恩•香代》 《感伤的旅行》
包斯威尔《塞缪尔•约翰逊传》 《赫布雷德群岛游记》
塞缪尔•约翰逊《诗传》
吉朋《自传》
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勃特勒《众生之路》
简•奥斯汀《曼斯菲尔德庄园》
赫兹里特《桌边漫谈》 《初识诗人》
萨克雷《名利场》
艾米丽•勃朗特《呼啸山庄》
乔治•爱略特《米德尔马契》
特罗洛普《尤斯塔斯钻石》 《巴切斯特城堡》
梅瑞狄斯《利己主义者》
帕格雷夫《黄金诗库》 《牛津英诗选》
杰拉尔德•布莱特《英国短诗精选》
罗伯特•勃里奇斯《人之精神》

法国文学:
德•拉•法耶特夫人《克莱福公主》
普雷沃神甫《曼侬•来斯戈》
伏尔泰《老实人》
卢梭《忏悔录》
巴尔扎克《高老头》
司汤达《红与黑》 《巴玛修道院》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本杰明•贡斯《阿道尔夫》
大仲马《三个火枪手》
阿那托尔•法朗士《珍珠贝盒》
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
蒙田《蒙田随笔》

俄罗斯三大长篇小说:
屠格涅夫《父与子》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
契科夫《主教》以及诸多短篇小说

美国文学: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
霍桑《红字》
赫尔曼•麦尔维尔《白鲸》
瓦尔特•惠特曼《草叶集》
埃德加•爱•伦坡 《黄金先生》
梭罗《华尔腾》
爱默生《散文集》 《英国人的性格》
亨利•詹姆斯《美国人》
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帕克曼《俄勒冈的小路》
艾米莉•迪金森 诗选

其他文学: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❹ 奥斯丁共创作了几部小说

英国女小说家。出生在一个叫史蒂文顿的小乡镇,父亲是当地的牧师。她没有进过正规学校,在家由父母指导阅读了很多古典文学和流行小说。她终身未嫁,长期居住农村,生活圈子很狭窄。她共创作了6部小说.《傲慢与偏见》和《爱玛》是其代表作,其他奥斯丁像作品还有《教导》《曼斯菲尔德山庄》《理智与情感》等。她的作品基本都以乡镇中产阶级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为主题,描写日常生活的风波和人物之间的喜剧性冲突,在轻松诙谐的氛围中表达她的婚姻观:为了财产和地位结婚是错误的,但完全不考虑财产也是愚蠢的。18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充斥着庸俗无聊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奥斯丁的创作虽然反映的生活面不广,但扭转了当时小说创作的庸俗风气,在英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❺ 有哪些英文名著值得读的

1、《热与尘》Heat and Dust

作者:[英]露丝·普拉瓦尔·杰哈布瓦拉

介绍:五十年,两代女性,印度的溽暑与烟尘中,相异而别样的爱与纠葛。英国文学最高奖项布克奖获奖作品。

(5)曼斯菲尔德庄园小说阅读扩展阅读:

1、要想提高英语,有一项内容是万万不可忽视的—单词。不管你在“听说读写”下了多少苦功夫,只要词汇量少,那便很难有质的进步。所以想要提高英语的第一点便是“背单词”。

2、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下三种核心背单词法。

(1)阅读记忆

顾名思义,阅读记忆指的是通过阅读英文文章与资料来记忆单词。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按照将生词圈出、反复研读句子、勾画词组、了解替换词汇、搞定熟词辟义(如husband名词作为丈夫、动词作为节俭地)的顺序对单词进行记忆。

优点:能通过语境,从文章中了解单词实际及具体的用法;印象深刻;比较有趣

缺点:不能在短期内快速增加词汇量

(2)词根、词缀、词源、字母学规律

英语单词中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单词含有词根词缀,通过词根词缀来记忆可以解决掉大部分单词。通常情况下,一个词的前缀表示肯定、否定、数字以及方向;后缀确定词性;而词根则表示该词的意义。相比之下,词源与字母学规律的记忆更适用于单音节词汇的记忆。

优点:短期内能迅速突破单词数量;有效记忆

缺点:难以使用到自己的语句中;记忆过程枯燥;容易忘记

(3)联想

编故事、编口诀、利用谐音法等联想方式帮助记忆词汇。如前段时间网络上流行的thank you(三克油)、twohands(偷汉子)等,都属于联想记忆的范畴。

优点:避免记忆词汇时出现枯燥与乏味的状态

缺点:不是所有单词都能使用这一方式记忆

4、背单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反复,每天都要将之前背过的单词再复习巩固一遍,不然很容易在刷完一遍后发现真正记住的没几个词。

❻ 我想读简·奥斯汀的作品、你们谁能给我推荐一部她最好的作品

简奥斯汀的6部作品我都读过,她是我最喜欢的作家,所以我把几部作品给你分类一下,你可以选择性的阅读,因为有些作品的确是无关痛痒,读不读都可以。 1、傲慢与偏见,这无疑是简奥斯汀最经典的作品了,伊利莎白与达西从刚开始的傲慢、偏见转为后来的相知、相守,期间经过了很多摩擦碰撞,而结局是圆满的,书中另外的一些人物也都血肉鲜活、活灵活现,强烈推荐,如果你的时间有限只能读一本书,那么这本无疑是你最好的选择。当然有兴趣也可以看看这本书改成的电影,05版,很经典。 2、曼斯菲尔德庄园。很多人都说傲慢与偏见才是简奥斯汀最完美的作品,但简奥斯汀再给友人的一封信上写“我个人认为曼斯菲尔德庄园比傲慢与偏见更加成熟、完美”,这本书讲了一个小女孩因为家境贫穷而被父母寄养在曼斯菲尔德庄园,只有她的表哥真心爱护她,有很多磨难,但等到她长大了就和表哥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也是典型的灰姑娘遇到王子的故事,但我个人也认为简的文笔在这本书上显得更加熟稔 了。 3、爱玛。我也是比较喜欢这部作品的,两个女孩,不同类型不同地位,各自遇到了不同的人,很轻松也很诙谐。 4、劝导。年老色衰的女主角遇到了当年被她抛弃的初恋情人,情人依旧英俊潇洒,但她却已经平平庸庸,再也不是当初的大小姐了,而后来男主角经过种种摩擦终于认识到了女主角可贵的品质,结为连理。我也比较喜欢这部书改编成的电影,男主角很帅哦。 5、理智与情感。两个姐妹不同的性格造就了不同的人生,也是经典佳作。 6、诺桑觉寺。之所以留到最后是因为我个人对这部作品真的不太感兴趣,依旧是灰姑娘与王子的故事,还有对哥特式小说的讽刺,有兴趣可以读一下,很轻松很诙谐。 ——————————————————————原创————————————————————

❼ 介绍一些14岁至15岁人看的小说

郭敬明的啊
左手倒影 右手年华
梦里花落知多少
《安娜卡列宁娜》《老人与海》《羊脂球》《白痴》《红与黑》《呼啸山庄》《基督山伯爵》《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爱玛》《曼斯菲尔德庄园》《威尼斯商人》《简爱》《十日谈》《神曲》《忏悔录》《鲁宾学漂流记》《格列佛游记》《飘》《战争与和平》《复活》《巴黎圣母院》《雾都孤儿》《苦儿流浪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个火枪手》《堂吉诃德》《所罗门的宝藏》《小妇人》《瓦尔登湖》《安妮日记》《死魂灵》《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海底两万里》《金银岛》《野性的呼唤》《远大前程》《父与子》《八十天环游地球》《茶花女》《圣女贞德》《变形记》《王子与贫儿》《我是猫》《小王子》《大卫科波菲尔》《弗兰肯斯坦》《卡门》《汤姆索亚历险记》《爱伦坡短篇小说集》《欧亨利短篇小说集》《王子复仇记》《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❽ 有谁可推荐几本适合13岁孩子阅读的侦探类小说

没有吸引力不要分!
一看就放不下的,推荐文泽尔的五个长篇:
第1弹:《冷钢》[连载完结]
http://cache.tianya.cn/techforum/content/16/584922.shtml

第2弹:《千岁兰》[连载完结]
http://cache.tianya.cn/techforum/content/16/590821.shtml

第3弹:《特奎拉日升》[同步连载]
http://cache.tianya.cn/techforum/content/16/604504.shtml

第4弹:《白矮星》[同步连载]
http://cache.tianya.cn/techforum/content/16/604505.shtml

第5弹:《黑暗的女儿》〔同步连载〕
http://cache.tianya.cn/techforum/content/16/606032.shtml

新华书店五本都有卖的,阅读快感绝对保证

作者介绍:

文泽尔,旅居德国的侦探小说作家,现居斯图加特,以文泽尔为主要人物著有文泽尔系列侦探小说。文泽尔系其笔名,真名不详。

目录
1 笔名由来
1.1 笔名的秘密
1.2 其它关于笔名来源的疑惑
2 作品列表
2.1 文泽尔系列侦探小说
2.2 其它贡献
3 出场人物介绍
3.1 系列主要角色
3.2 系列其他角色
4 关于系列
4.1 系列特色
4.1.1 整体风格
4.1.2 自由意志市
4.1.3 墓志铭式结尾
4.2 系列各篇相关介绍
4.2.1 让最后一缕光芒消散
4.2.2 无弦小提琴
4.2.3 白矮星
4.2.4 黑暗的女儿(又名Erinyes)
4.2.5 冷钢
4.2.6 千岁兰
4.2.7 特奎拉日升
5 参考资料及注释
6 外部链接

笔名由来
笔名的秘密
“文泽尔”的笔名本身包含多重含义:
德语Unser Detektiv中Unser的音译。Unser是德语的物主代词,意为“我们的”。“我们的侦探”——此处暗自文中主角文泽尔是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原创侦探角色。
文言文“以文泽尔[1]”的一部分,意为“以文章(系列小说)使尔等(你们,读者们:此处无贬义)受到恩泽(获得收获)”。
作者所在城市的足球队VfB斯图加特队有一位为此队效力十多年的、名叫Timo Wenzel的后卫,而德文姓氏Wenzel的一种译法即为“文泽尔[2]”。
作者自称,“此笔名之下尚隐藏着一个关于我本人的谜题,只有真正了解我的人才能破解。”[来源请求] 。
其它关于笔名来源的疑惑
Wenzel是一个典型的德语国家姓氏,但依照该侦探系列的背景设定,此名字应是作为主角的名[3]出现。
另外,系列中的主要人物(即文泽尔,塔芙妮,汉迪克,莫斯曼四人)均不说明姓氏——系列文章中,每到需要说明姓氏的时候,作者都使用叙述性诡计来回避。详见系列主要角色。

作品列表
文泽尔系列侦探小说

《冷钢》(北方文艺出版社)第一版封面。封面题辞“天堂总禁锢在我们的苦难中 地狱却丢失在我们的乐园里”为《冷钢》的收尾诗:这也是该系列的特色之一。截至2022年1月的代表著作有
2022年-《让最后一缕光芒消散》(中篇),《无弦小提琴》(中篇)
2022年-《白矮星》(短篇),《Erinyes》(中篇)
2022年-《冷钢》(长篇)
2022年-《千岁兰》(长篇),《特奎拉日升》(长篇)
2022年-《白矮星》(长篇[4]),《黑暗的女儿》(长篇[5])

其它贡献
文泽尔本人亦为新兴的网络电子杂志《推理恐怖研究》(简称tky)的创始人及现任主编,为杂志撰写过诸多专稿,计有
《天使离地狱如此之近》(2022年2月号)
《从惧尸心理到恋尸癖》(2022年4月号)
《充分写实的浪漫主义——文泽尔谈侦探小说写作》(2022年7月号)
《论集体歇斯底里》(2022年9月号)
《来自科塞尔的不死之爱》 (2022年11月号)
《透过指纹抚摩你》(2022年1月号)
《弥赛亚的前世今生vol.1》(2022年3月号)
以及一些和推理恐怖主题相关的影评

出场人物介绍
系列主要角色
文泽尔(Wenzel,姓氏目前不详) 整个系列的主角,以冷静推理闻名于自由意志市的私家侦探。曾任自由意志市第11警察分局探员,因不满在该市警界普遍存在的官僚作风和完全依赖于舆论的权力监督模式[6],于1992年3月辞职[7]。并且因为一笔意外得来的赏金,得以实现自己成立独立侦探社的愿望。文泽尔只吸万宝路烟(在小说中通常使用原文Marlboro),烟瘾较大。在中学时期选修的第二外语为拉丁语[8],会说汉语[9]。关心时事,平时看《自由意志报》,但会让助手预先挑出文艺及时尚类版面[10],以节约时间。对葡萄酒和欧洲历史略有研究。最喜欢喝的鸡尾酒是摩吉托(Mojito),但自己不会调酒[11]。

塔芙妮(Taphne,姓氏目前不详) 父母因空难而死亡(或许并不准确)[12],自小由默特尔姑姑抚养长大。毕业于自由意志大学商学院,却因为不明的原因而选择成为一名侦探助手。她是尤莉雅(文泽尔前往南非之前的助手)的继任,但却并不能成为如尤莉雅那般令人信赖的帮手——实际上,塔芙妮的日常工作多为问询记录,整理档案,负责联络,结案总结这类琐事。但她显然对这个现状不满,并经常尝试去独立调查案件:即使结果多半令人沮丧,甚至经常因此而陷入到困难的境地之中,文泽尔也总是以符合冷硬派主角的行为方式,给予最大限度的帮助。此二人之间的关系,自2022年侦探社爆炸事件[13]之后开始逐渐升温。爱好是逛街购物,和艾米一道喝下午茶,以及观看自由意志市出品的连续剧(通常是由FW5台播出的)。

汉迪克(Handick,姓氏目前不详) 文泽尔的好友,是他在第11警察分局任职时的同事。汉迪克是一个力图表现得处事圆滑的老实人,在警局的各项公务中但求自保,时刻担心惹麻烦上身(这也是自由意志市老资格探员的一般特征,但也有例外)。但对于好友文泽尔因为探案需要而提出的各种请求,却总是无法干脆拒绝。总局高层时常利用汉迪克和文泽尔之间的朋友关系,将麻烦的案子暗中推到11分局汉迪克所辖的部门,汉迪克也乐意将这些案子委托给文泽尔办理:这些案子多半都能顺利解决(至少是以令总局高层满意的方式),汉迪克也因此受到分局的器重,并屡次晋升。目前任十一分局刑事科科长,离异,喜欢收藏名贵葡萄酒。

莫斯曼(Mossman,姓氏目前不详) 文泽尔的好友,在小说中作为侦探社的固定咨询人,负责调查和所涉案件相关的各类资料信息。在大学期间就已经表现出黑客方面的天才,曾服过兵役,擅长编写木马和蠕虫程序。无业,独居,不修边幅,是一个典型的大龄宅男形象。身为沃蒂阿姨最小的孩子,时常为母亲的热心拜访感到烦恼(因为他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而母亲显然还当他是小孩子)。和一般的宅男表现类似,莫斯曼极少出门。虽然没有过分的社交恐惧症,但在和女性的交往上仍然存在些许问题:不过,对于熟识的朋友,他的表现相当正常,甚至愿意外出参加在文泽尔家举行的好友聚会。喜欢甜食。

汉斯·穆斯卡林(Hans Muskarin) 在系列的第一作《冷钢》中各个证人的证词里反复提到的“汉斯探长”,于该文末尾向主角投递了信息神秘的邀请函,正式在系列中登场。他经常在系列各篇的序章或末尾中出现——在序章中出现,说明该篇和秘密组织“反七(NEVES)”有关系;在末尾则偏好用酒吧闲聊的方式,解释本应结束的案件中仍令侦探感到疑惑的地方,甚至一举将之前的结论全部颠覆。汉斯的谈话技巧相当高超,擅于捕捉对方的想法,并适时给出恰如其分的回应,亦懂得巧妙回避敏感问题和选择转换话题的最佳时机。言谈举止上更趋向于一位和善的老者。文泽尔在每一次和汉斯的较量中均处于下风。

艾米(Amy,姓氏目前不详) FW电视台知名的九点档新闻主播(有时也出外景),塔芙妮的闺中密友。她们自大学时代起就是朋友,即使各自的工作十分繁忙,也依旧保有仅属于她们自己的下午茶时间。除见面外,艾米还经常和塔芙妮以各种方式聊天(电话,手机,icq甚至直接通过新闻播报时的暗语)。艾米为人精明,善于交际和察言观色,但对待朋友却十分真诚,不抱任何私心。赞成塔芙妮和文泽尔交往。

卡尔·诺纳(Karl Neuner) 总局的杰出黑人探长,喜欢在案子中和文泽尔较量,但可惜总是比文泽尔少一点细心。最近有被“反七”收买的迹象
积格勒·埃佩尔(Siegle,姓氏英译目前不详) 在老吉姆案之前曾和文泽尔有过短暂合作,蓄大胡子,是个风趣踏实的老探长。
关于“反七(NEVES)”的宗教意义,请参阅七美德及七宗罪。

系列其他角色
哥本哈根公爵(英译不详) 绰号或封号,第一辑《黑暗的女儿》的篇尾出现,是一个身高两米多的巨人,曾经是自由意志市美德隐修会的首脑。曾拉拢汉斯加入美德隐修会,原因不明。
普丽西拉(Priscilla,姓氏不详) “反七”的成员,据称是“反七”目前最老资格的成员,第一辑《黑暗的女儿》中出现,特长似乎是考古学知识以及文物仿制。曾拉拢汉斯加入美德隐修会,原因不明。
海森贝格·安内洛雷(Heisenberg,姓氏英译不详) 化名,第一辑《白矮星》及《黑暗的女儿》中的活跃人物,霍得菲恩的法语和天文学老师。虽然在《白矮星》的末尾似乎已经死去,但文中却有相当多其人尚在人世的暗示。
霍得菲恩(英译不详) 一个内向的13岁女孩,孤儿,第一辑《白矮星》中的角色。
高桥由加利(英译不详) 芳汀夜总会的老板,原籍日本大阪,第一辑《白矮星》中的角色。
费米·莫林(英译不详) 自由意志市前工会副主席,第一辑《白矮星》中的角色。
沙尼达·斯戴恩(英译不详) 投机商,候选议员,第一辑《白矮星》中的角色。
格蕾丝·艾德蒙兹(英译不详) 芳汀夜总会的高层工作人员之一,高桥由加利的朋友。第一辑《白矮星》中的角色。
雷斯兄弟(英译不详) 芳汀夜总会的保安,可能是西班牙人。第一辑《白矮星》中的角色。
格里芬·普劳斯教授(Griffin·Prowse) 神秘的高个子先生,知识渊博。在第一辑《白矮星》和《黑暗的女儿》中登场,设置为一个网络全书式人物,“反七”的成员之一。目前已知精通古代枪械和浮世绘知识。
捷尔特·内格尔博士(姓氏英译不详) 医学博士,第一辑《千岁兰》中的角色。
约翰·贝恩斯(姓氏英译不详) 知名调酒师,第一辑《特奎拉日升》中的角色。
西尔斯·多纳多(英译不详) 调酒师,第一辑《特奎拉日升》中的角色。
奥古斯特·多纳多(英译不详) 邮差,第一辑《特奎拉日升》中的角色。
埃玛·赫塞尔(英译不详) 路修斯·赫塞尔的妻子,爱喝自由古巴,第一辑《特奎拉日升》中的角色。
路修斯·赫塞尔(英译不详) 调酒师,原名英戈(Ingo),可能是“反七”的成员之一,第一辑《特奎拉日升》中的角色。
海因纳(英译不详) 酒界人士,和两位朋友一道经营酒庄,第一辑《特奎拉日升》中的角色。
普雷斯曼(英译不详) 海因纳的两位经营酒庄的朋友之一,第一辑《特奎拉日升》中的角色。
克卢(英译不详) 海因纳的两位经营酒庄的朋友之一,第一辑《特奎拉日升》中的角色。
雅玟·布兰琪(英译不详) 西尔斯·多纳多的德国女友,第一辑《特奎拉日升》中的角色。
罗特(英译不详) 探长,第一辑《特奎拉日升》中的角色。
沃蒂阿姨(Waitty) 莫斯曼的母亲——此名取男子名Walter的昵称Watty及英语单词witty合成:意为“机智诙谐的”
英斯(英译不详) 总局的笔迹鉴定专家,第一辑《特奎拉日升》中的角色。

关于系列
系列特色
整体风格
文泽尔侦探系列的主角,形式上遵循冷硬派元祖雷蒙·钱德勒对于私探的设定,实际则颠覆以往“正义使者”的侦探形象,更符合一个真实存在人物的特性:侦探不是万能的,相反常常会被击倒;即使逻辑严密,也会因为手头线索和调查的局限,产生不可预料的错误:这些错误有些会被侦探及时改正,有些甚至到小说结尾也没能被主角发现。因此,小说中的真正犯罪者们“逍遥法外”是十分常有的事——但因为他们亦非简单作为“正义的对立面”而存在,因此就使得故事更趋于人性化。即使对于侦探和犯罪者们进行了如此的限定,考虑到过分舞台化的台词和情节,该系列小说也不应归入到社会派当中。
对于本格派所推崇的诡计方面,该系列在诡计设置上相当在意动机的重要性。即使作案的目的是出自强迫症等精神疾病,也会在行文中进行严谨的说明。该系列并不特别在意诡计的华丽程度,更多是在为可行性考虑。因此,某些诡计在细节上就演变得十分复杂。
文泽尔系列中的反派人物,常常得到比主角更多的笔墨描写,以诠释这些“社会人的真实断面[14]”。对于小说中的死亡场景,作者偏好于使用细致且富于浪漫主义的笔触,并经常将重点放在尸体所呈现出的表观特征(流动的血液,骨折,腐败,破损的脏器,撕裂的皮肤及子弹弹孔)上,不加掩饰——这种浪漫主义与自然主义结合的方式,构成了文中描写的主要基调。
对话方面,运用黄金时代流行的舞台剧风格台词,不偏向白话文,对话精致且富于条理[15]。常通过对话和场景变换来实现叙述性诡计,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切换十分频繁,倒叙和插叙经常在文章中出现,各篇的结构均相当紧密。
由于系列数篇中均涉及大量与历史、宗教、玄学、哲学、艺术及西方文学史相关的内容,含明显“炫学”的成分,或可将之与安伯托·艾柯的《玫瑰之名》或约瑟芬·铁伊的《时间的女儿》归作一类。鉴于其与目前各种推理小说分类之间的差别,某种程度上,称该系列为“反推理小说系列”也未尝不可。

自由意志市

自由意志市交通区划图,全图。该区划图以斯图加特市交通区划图为蓝本,图片左上角为自由意志市交通公司“fct”的标志。本图的简体版本以书首黑白拉页的形式出现在《冷钢》(北方文艺出版社)中。作为架空类型的侦探小说,文泽尔系列并未采用诸如科幻推理或者惊悚、灵异推理等新本格式的背景设定。虽然故事中人物所处的城市是虚构的,除了一些刻意设定以便和现实相区分的特点之外,自由意志市和任一个欧洲大城市之间并没有太大区别。

墓志铭式结尾
系列中每篇小说均以寥寥数行(2到3行,通常是2行)的寓言诗格式结尾。因为第一辑前三本的结尾均为篆刻在墓碑上的墓志铭,故称之为墓志铭式结尾。系列结尾的寓言诗通常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总结,但也经常是对结局发表的感慨——因为系列的故事多带有浓重的悲剧气息,墓志铭式结尾读来也使人感到内心沉重,并能引发读者对文章内蕴的反思。 以下罗列系列各篇的墓志铭结尾:

注意:下文记有作品情节、结局或其他相关内容,可能降低欣赏原作时的兴致。这是为了防止剧情透露的情况。
《冷钢》(正文)
天堂总禁锢在我们的苦难中
地狱却丢失在我们的乐园里

《冷钢》(番外)
三个魔鬼本不该那样死去
你看过我的标注,我的朋友
我们会再见的

《千岁兰》
不朽踩在死亡的边缘
凋零的生命纷纷哭泣

《特奎拉日升》
酒精最擅于迷惑人
死亡最富于戏剧性

《白矮星》
今晚你懂得仰望天空
明早星辰将知道你的存在

《黑暗的女儿》
仇恨弃绝了神的公义
黑暗却将一切尽数忘却

系列各篇相关介绍
让最后一缕光芒消散
本作品为文泽尔的侦探小说系列的第一部,完成于2022年12月,并于2022年夏季开始对其进行大幅的修改,计划于2022年8月底修订完毕。文中描写一个和西班牙酒密切相关的古怪命案,是典型的“暴风雨山庄”式案子。警察虽然在中途介入,但所起作用不大。

无弦小提琴
本作品为文泽尔的侦探小说系列的第二部,完成于2022年12月。作者于2022年夏季开始对其进行大幅的修改,并计划于2022年8月底修订完毕。在这个和名小提琴“瓜奈利”以及伦勃朗的名画“读书的米勒瓦”相关的案子中,自由意志市的侦探小说家夏哀·哈特巴尔先生初次登场。

白矮星
本作品为文泽尔的侦探小说系列的第三部。初稿完成于2022年,全文仅两万余字。作者自2022年夏季开始对该篇进行大幅修改,并于2022年7月修改完毕。改写后的《白矮星》全文达到二十万字,仅沿用了初稿的构思,内容和初稿有较大的区别。《白矮星》主要讲述了一起和自由意志市哥伦比亚黑帮及三合会势力相关的连环谋杀案,并且塑造了一位名为海森贝格的、身兼黑帮成员和中学天文学/法语教师双重身份的人物。虽然海森贝格在小说末尾被人在Evian酒吧射杀,但根据作者的后记和文中表明的态度,此人的生死依旧未明。而在随后的姐妹篇《黑暗的女儿》中,也没有对其生死进行明确的说明。 该作品中涉及大量与狙击手及黑手党文化相关的内容。

黑暗的女儿(又名Erinyes)
本作品为文泽尔的侦探小说系列的第四部,完成于2022年。长篇,十四万字左右。本案作为《白矮星》的姐妹篇,承接上一个案子的故事,主要讲述了在三合会被警方剿灭后,哥伦比亚黑帮内部发生的一起神秘卡片连续杀人事件。

冷钢
本作品为文泽尔的侦探小说系列的第五部,完成于2022年,于2022年5月在中国大陆出版(北方文艺出版社)。长篇,十四万字左右。文中主要描写一个1985至1992年间发生的连续杀人案,文泽尔以十一分局探员的身份登场,对主要人物的关系由一些预先的交待,是一个前传类型的案子。

千岁兰
本作品为文泽尔的侦探小说系列的第六部,完成于2022年,于2022年6月在中国大陆出版(北方文艺出版社)。长篇,十二万字左右。本文别出心裁地采取二段式的剧情构建,前半段为平面推理,后半段转型为现场推理。

特奎拉日升
本作品为文泽尔的侦探小说系列的第七部,完成于2022年,于2022年8月在中国大陆出版(北方文艺出版社)。长篇,十一万字左右。也作《酒会谋杀案》,是作者第一个正式的暴风雨山庄式案件。
为了防止剧情透露的情况,记有情节或结局的内容在此处结束,下文与情节无关。

文泽尔是一个关于作家、诗人、文学家等人物的小作品。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1 期待买到第四版《千岁兰》,国内第1本半年突破10万本的原创侦探!
文大的第二本小说《千岁兰》,自去年7月上市以来,在新华书店受到广大推理迷的追捧,卓越网的书也经常断货。印刷厂第一次加印之后,3个月内又再次加印4万本。。现在又断货,按照印数计算,销量已经超过9万本!!!!!!!!!
这是多年以来原创推理小说卖得最好的一次了!!!!
原创终于能赢过外国鬼子了,大家一定要继续支持他啊!!!
参考资料:网络

❾ 简·奥斯丁的6部作品是...

简·奥斯丁,(1775—1817)英国女作家,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大师,被誉为“道德教育家”。出生于英格兰汉普郡的斯蒂文顿村,父亲是教区的主管牧师。在父兄的熏陶下,奥斯丁从小就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她16岁时开始写作,是第一个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使小说具有鲜明现代性质的小说家。奥斯丁一生中共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理智与情感为(1811)、《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庄园》(1814)、《爱玛》(1815)、(诺桑觉修道院》和《劝服》(后两部出版于她去世后的1818年)小说内容多是刻画当时英国乡村的风俗民情、社交和男女恋情等。她的创作开启了19世纪30年代的现实主义小说高潮,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作品目录:
1、《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丁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这部社会风情画式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2、《理智与情感》
简·奥斯丁在她诞生地汉普郡的斯蒂文顿繁荣而稳定的乡间长大,十二三岁就开始写作。她早期的习作都是中短篇,光是十五六岁时写的,后人就编成了两部集子。一七九七年,简二十二岁,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第一面印象》。接着开始写《埃莉诺与玛丽安》。这两本都是书信体小说,十多年后,分别改写成用第三人称叙述的长篇小说《傲慢与偏见》和《理智与情感》。后者于1811年出版,等到前者于两年后问世时,后者于同年再版。所以,尽管《傲慢与偏见》的原始本子写作在前,她第一部出版的作品却是《理智与情感》。
3、《爱玛》
发表于1818年,英国女作家,奥斯丁小说。女主人公爱玛是一个“从来不在外面住 宿的天下少有的女人”,孤零零的,但是充满了感情与思想,她经过一系列误会后,与男主人 公先生终成佳偶。小说情节紧奏,细节描写生动、鲜明,语言就像作者歌颂...
4、《曼斯菲尔德庄园》
范妮是个出身贫寒的少女,10岁时被姨父母伯特伦爵士夫妇收养。在姨父母家,除了二表哥埃德蒙处处呵护她外,受到众人的冷落,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但她始终有颗温柔善良的心肠,辨是非,明大理。她坚决抵制大表哥等人要在家里排演有伤大雅的情节剧,毫不动摇地顶住了纨绔子弟克劳福德的无理纠缠,始终不渝地暗恋着埃德蒙,特别是在克劳福德小姐对埃德蒙“旧情复发”时,她告诫表哥不要被她的假象所迷惑,最终,她的高尚人品赢得了伯特伦爵士的器重和埃德蒙的爱,小说以范妮和埃德蒙喜结良缘为结局。
5、《诺桑觉寺》
痴迷于哥特式恐怖小说的乡村牧师之女凯瑟琳,有时把现实生活也当成传奇故事中的虚拟世界。她被带着去巴思社交场合见世面,结交了虚情假意的索普兄妹,并与正直英俊的富家子弟亨利一见钟情后,受亨利的父亲蒂尔尼上将盛情相邀前去他家做客。在诺桑觉寺这所幽深、古老的宅子里,凯瑟琳脑海里浮现出恐怖小说中的可怖情景,上演了一幕幕可笑的历险记。嫌贫爱富的蒂尔尼上将听信索普的谗言,出尔反尔,对凯瑟琳冷酷地下了逐客令。然而爱情的忠贞最终占用小人的谎言:教堂的钟声响了,人人都喜笑颜开。
6、《劝导》
主人公安妮·埃利奥特是个出身贵族家庭的小姐,与青年军官温特沃思真心相爱,并私自订下终身。安妮的父亲和教母认为温特沃思出身卑微,因此极力反对两人交往。安妮被迫中断了与温特沃思的恋情,但对他的感情却依然如故。八年后,温特沃思上校荣归故里,与安妮旧情难忘,在历经曲折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朱蝶梦在2023-06-24 11:13:30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tuijian/174687.html


上一篇:暗黑升级小说排行榜
下一篇:武侠世界大穿越请看小说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