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让我爱上阅读

林白容
林白容
发布于 阅读量 446
金庸小说让我爱上阅读

⑴ 跪求金庸的随便一部小说的读书笔记,要一段原文后面跟着解析!!!

金庸小说中,“侠”之自由精神具有多种表现,它是一种生存方式,也是一种小说叙事方式;它是一种情感意绪,也是一种引导图式;它是一种个体存在的极致,也是一种自我人格的维护;它重建了存在,也超越了存在。
首先,侠之自由精神具有消解庸常生活的功能。如前所述,金庸小说在演绎正邪对抗、群雄争霸、快意恩仇故事时,目的并不是把玩丑恶、凶杀、权术,而是欲使“一个描写对象从其通常的感知领域转移到一个新的感知领域,形成某种语义变化”⑥。从文化规范、道德伦理、人性深度等方面进行审视,摆脱庸常生活规限,沉思人的生存境界。这里,侠之自由精神不仅消解了世俗生活的丑恶、凶残,而且还使主人公获得自省的激情与动力,把“自我”作为一种“他者”加以观照。《笑傲江湖》中,金庸通过一系列权力争斗场面显现权力对人性的扭曲作用,好人一旦走到权力的重要位置,也有可能腐化堕落,任我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起初,他坚决反对东方不败搞个人迷信,但当他登上教主宝座之后,思想立刻发生变化,“又觉得东方不败定下的这套规矩也挺有意思的”。这里虽然写的是人性的弱点,但却形象化地提出了一个权力缺乏监督滋生腐败的社会问题。
其次,侠之自由精神具有自我阅读功能。金庸小说武打场面描写气势恢弘,各派武功招式自成一体,想象力之丰富非一般人所能及,主要人物对武功的演练、习得潜在地对应着他们对人生诸般境界的阅读、提升。与所有的武侠小说家一样,金庸也描写武功从平庸到神奇,直至不可思议的过程,但他并不一味地推崇武力、蛮力,而是讲求以内制外、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交战双方,在进入相持阶段之后,生死大限往往维系在正邪一念之上。铁砂掌、毒砂拳固然凌厉有加,但精湛的内功能够轻而易举地使之销于无形;即使是博大精深的全真剑法,如果没有内功配合,也只能是徒有虚名,不能用来护身报国。如此内功何以习得?关键一点即在人生阅历。从小说中看,只有那些经历人生磨难,阅尽人事纷争之人,方能在刻苦演练中习得。这一点上,它与宋儒朱熹倡导的“心到”重于“眼到”和“手到”的读书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一个“侠者”而言,武功非凡是必备的条件,《射雕英雄传》中生性迟钝的郭靖靠降龙十八掌独步天下,黄蓉的打狗棒法青出于蓝胜于蓝;《笑傲江湖》中令狐冲的独狐九剑更加是使得出神入化;《神雕侠侣》中杨过算是武功学得最多的,打狗棒法、弹指神功、蛤蟆功、九阴真经、默然销魂掌……不过,仅有高超的武艺还不够,还要有一颗能够阅读世人的“仁爱之心”,对父母要孝,对兄弟姐妹要亲,对国家要忠,对自己要严。武德上者,侠士也。郭靖,以一介平民之身,“铁肩担道义”,死守襄阳十数载,最后以身殉国。萧峰,处在宋辽对峙的夹缝中,面对大宋百姓的灾难,义字当先,以死弭兵。武功与修身对应关系十分明显。
最后,侠之自由精神具有言说与对话功能。作为人类相互沟通与交流的方式,言说与对话本身就是自由,雅斯贝尔斯说它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⑦;巴赫金认为“人类的本性在于对话,无论是在自我与自我之间、自我与其他之间,还是在自我与世界之间”⑧。金庸小说在人物设置和塑造上,体现了这种对话与言说功能,不仅人物之间形成对比和反差,即使是同一类人物身上,也要凸显他们各自的品行,追求复调相和的效果。家庭连遭变故的谢逊自述说:“我生平最崇仰、最敬爱的一个人(谢逊的师傅成昆)欺辱了我,害得我家破人亡,父母妻儿一夕之间尽数死去。因此我断指立誓,姓谢的有生之日,绝不再相信任何一个人。”为了逼迫成昆露面,谢逊不计后果,杀人如麻。然而,当张无忌的出生的啼哭声传来时,他的仁爱之心复生,开始忏悔所犯的一系列罪过。恋爱一再遇挫、失败的李莫愁,因为心爱的男人背叛了自己,就愤而杀死情敌一家,成为嗜血女魔,但当手捧婴儿郭襄时,母性觉醒,用平时用来杀人的浮尘为她驱赶蚊子。她在凄婉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的歌声中出场,又在元好问的这首词中死去,终未参悟“情为何物”的真意。

⑵ 因为____我爱上读书作文600字

书是传播人类文化的使者,从印刷术发明以来,这事实就一直存在着,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用思维接触文字,用大脑去想象,用心灵去感受。书贵在读,贵在捧在手中的那一份珍惜,打开读时的那一份虔诚。当你读书时,你的思维在书中神游,你的情感在书中起落,在书中你可以体会到任何喜怒哀乐,书的魅力便在于此。

我的成长离不开书,书使我成长的更快。课堂上的本本厚书写满了难题,记满了深奥,我喜欢读,因为它使我学到很多,人世间的书写满了艰辛,记满了沧桑,我更爱读,因为它使我了解到更多……

当我坐在课堂里,聆听老师的讲解,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使我的大脑日益充实。课间,我喜欢和同学为了某道数学题和同学争的面红耳赤,对了,成功的喜欢让我笑,错了,失败使我得到经验。学习是艰苦的,可我乐意,因为读书是享受,我爱读书。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书琳琅满目。我为卖火柴的小女孩冻死街头而哭泣,为岳飞将军的壮志未酬鸣不平,为阿Q的悲惨遭遇而叹息,又为共产党横渡长江打垮国民党而喝彩。甚至金庸老先生的武侠小说,琼瑶催人泪下的言情小说,都让我流连忘返。我喜欢它们,因为在这里,我可以学到课本上没有的东西。

书是收获希望的土地,我要辛勤耕耘,以获得更多的粮食。

⑶ 求一篇关于金庸小说有关的文章

我写过两篇关于《笑傲》和《鹿鼎记》的。
你看看吧。
-------------------------------------
1969年,金庸最后一部小说《鹿鼎记》开始在香港《明报》连载。连载未久,读者登时哗然——《鹿鼎记》是不是别人代写的?
在经过《射雕英雄传》的沉稳雄壮,《神雕侠侣》的缠绵壮丽,《天龙八部》的波澜壮阔和《笑傲江湖》的博大精深后,读者心中所期盼的是那个“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群雄逐“鹿”,问“鼎”中原的江湖。然而,金庸“深负众望”。一个出身妓院,油嘴滑舌的韦小宝代替了他们的“大侠”;一个皇帝与太监的故事代替了他们的江湖;“爱恨情仇”也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好色与宫廷斗争”。
难道真的是“金郎才尽”?此言大谬!
上个世纪初,中华民族遭受千余年来所未有的巨大创伤,外有列强蚕食,内有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而此时的中国国民却是麻木无知,苟且偷生。鲁迅痛心疾首。有感于此,遂作《阿Q正传》来讽刺并唤醒这些愚昧的国民。到了新时期,我们的社会稳定并繁荣起来。可是人们的思想水平并没有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而见长。投机取巧,见利忘义,阿谀奉承,人情冷漠……这些构成了我们新时期的的“国民性”。金庸作为一个优秀的社评家,身处物质生活更加优越的香港,当然对此深有感触。乃有《鹿鼎记》一书问世。
从另一方面看,金庸不仅对当代国民性提出批评,更是寄托了很大的希望在人们身上。《鹿鼎记》中“天下第一英雄”陈近南,竟为“奉唐”还是“奉桂”与江湖人士争吵不休,最后死得不明不白。“天下第一奇男子”吴六奇,为反清复明,不惜卧身朝廷鹰犬,最后更是死得稀里糊涂,冤枉之极!这并不表示金庸不再推崇“侠”了。而是多年下来,金庸感到“侠”已经很疲乏了,他已经被人们推到轻飘飘的云端,崇高但很容易摔下来。“侠”是需要推崇的,但是不遗余力、发狂地吹捧只能使这个“侠”的梦想由水滴变成色彩斑斓的气泡,再到爆炸破灭,再也没有了号召力。而且从现实出发,在我们这个法治社会,我们有健全的法律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我们不再需要而且得不到所谓的“侠”了。反而金庸将侠的外衣全部剥光,却独剩了一个“义”给韦小宝——韦小宝什么都干,却唯独不出卖朋友。通过韦小宝娶七妻,骂脏话等,我们又可以读出金庸对现代人们个性解放,摆脱束缚,快乐独立,讲情讲义的人性的期待。而市井流氓韦小宝之所以能讨人们喜欢,大抵也是金庸在批评他的同时,赋予了他这些美好的品德。
不仅对于国民,金庸给予了希望。在政治方面,金庸同样提出了见解。六七十年代交接之时,正是大陆“文化大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金庸关注时事,以“神龙教”中“高喊口号”“排斥老人,擢升青年”等加以影射,表现了他对这些政治斗争的极度厌恶。而在书中,他又同时塑造了一个英明决断的千古名君康熙皇帝。在熟读史书的金庸心中,他当然知道康熙并非如书中说的那样完美无暇。他只是借用康熙来表达他对英明领导人的期盼。
不论是国民,还是领导,从根本上看,他们都是是金庸在《鹿鼎记》中想要说的——期待一个充满人性光辉的世界!
另外,金庸一生著书至此,其叙事状物,已至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所谓文有余思,笔无滞碍,信笔所至,皆成妙谛。我们可抱着欣赏散文的态度去欣赏《鹿鼎记》。

------------------------------------
《笑傲江湖》是金庸倒数第二部小说。
此时金庸年逾不惑,人生阅历已深,事业成就已丰,不须像当年那样号召人们“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停留在“侠”的层面。而经历了香港“六七暴动”(有人称为香港式“文化大革命”),目睹着大陆“文化大革命”,金庸觉得有必要写一部更高意义的书——描写政治小说。
如果说金庸最后一部《鹿鼎记》已经达到写整个人类的境界(见前评《鹿鼎记》),那么《笑傲江湖》就是写国家的水平。
在看这部小说时,我们不能把它简单看成一个武林争霸的故事。金庸在本书的后记中曾说:“不顾一切地争取权利,是古今中外政治生活的基本情况,过去几千年是这样,今后几千年恐怕仍会是这样。任我行、东方不败、岳不群、左冷禅这些人,在我设想时主要不是武林高手,而是政治人物。林平之、向问天、方证大师、冲虚道人、定闲师太、莫大先生、余沧海等人也是政治人物。这种形形色色的人物,每一个朝代中都有,大概在别的国家中也都有。”简单的寥寥数语,将本书的宗旨精确的概括了出来。
的确!任我行手段高超,意欲强霸江湖,难道不像历史上野心勃勃,意图吞并他国的君王吗?岳不群口蜜腹剑,韬光养晦,阴险狡诈地想谋取高位,难道不像历史上阴谋篡国的王莽吗?左冷禅阴险狠毒,明目张胆地谋取大权,最后却被岳不群反算,难道不像历史上嚣张跋扈的将相,却被其他大臣暗中倾轧吗?林平之是政治斗争最无辜、最可怜的牺牲品;向问天是选择政治方向的投资者;方证大师是隔岸观火,只求自保的高官;定闲师太是一身正气的清官,但不明世事,为奸小所害;莫大先生是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仅做到不与他人同流合污的平庸之官;余沧海则是一个大大的黑官!
《天龙八部》之后,武侠小说真正难以为继了,唯有金庸自己,才能再来突破,而《笑傲江湖》就做到了这一点。《天龙八部》之中,已经有了各种各样江湖人物的典型,可却偏偏没有令狐冲。令狐冲一出,武侠小说又进入了一个新境界。令狐冲是典型的隐士,他不好名利,无视权贵,逍遥豁达。所以了解本书宗旨后,我们可以容易看出,令狐冲的出现并不是金庸刻意所为,而是为了反衬政治斗争应运而生的。
但是,仔细品味,当我们读完整书之后,会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便是这本书的缺陷!由于“武侠小说”这个大框架,它的局限性,使得金庸在写作的时候,必须沿着武侠的路数去发展。这便造成作者一些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思想不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当然,在下一部《鹿鼎记》中,金庸就聪明多了。难怪他在后记中说“毋宁说它是一部历史小说”)
对于《笑傲江湖》,我个人认为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情节。虽然《笑傲江湖》不是金庸最成功的作品,但我认为它的情节在金庸小说乃至古今所有小说中无书能出其右。
先看福威镖局的“灭门”,尸体一具接着一具抛出,悬念一个又一个设成,令人应接不暇,气为之屏。我恐怕最好的侦探小说也不过如此吧。再看令狐冲的出场,这个主角一直到第五回才正式露面,在这之前都是通过他人口述而展现给读者。作者运用得很巧妙,先写一个老者做他的二师弟,再写众人叙述令狐冲以前的“光荣事迹”,致使林平之叹道:“这令狐老儿也真多事!”再看任盈盈的出场,竟是由一个百岁年纪的婆婆变成。还有东方不败的出现,他能打败一代怪杰任我行,武功号称天下第一,你能想象是一个在闺房中绣花的“同性恋”吗!还有陆大有之死,江湖豪客赠送令狐冲礼物,令狐冲习“吸星大法”,定逸定闲之死,莫不让人吊足胃口,最后真相大白。“桃谷六仙”真乃旷世奇人!“采花淫贼”田伯光令人喜欢的有些肃然起敬。谁能写出这些?唯金庸可为!
一本优秀小说的简单要求是:较高的叙事手法,经典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结构,深刻的含义。对于《笑傲江湖》,我认为它是:金庸用高超的叙事手法通过塑造大量经典人物和完美的情节尝试去表达若干政治问题。尽管表达不是十分成功,仍不失为绝世之作。仅此而已!
----------------------------

⑷ 因为什么我爱上读书

书是传播人类文化的使者,从印刷术发明以来,这事实就一直存在着,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用思维接触文字,用大脑去想象,用心灵去感受。书贵在读,贵在捧在手中的那一份珍惜,打开读时的那一份虔诚。当你读书时,你的思维在书中神游,你的情感在书中起落,在书中你可以体会到任何喜怒哀乐,书的魅力便在于此。

我的成长离不开书,书使我成长的更快。课堂上的本本厚书写满了难题,记满了深奥,我喜欢读,因为它使我学到很多,人世间的书写满了艰辛,记满了沧桑,我更爱读,因为它使我了解到更多……

当我坐在课堂里,聆听老师的讲解,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使我的大脑日益充实。课间,我喜欢和同学为了某道数学题和同学争的面红耳赤,对了,成功的喜欢让我笑,错了,失败使我得到经验。学习是艰苦的,可我乐意,因为读书是享受,我爱读书。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书琳琅满目。我为卖火柴的小女孩冻死街头而哭泣,为岳飞将军的壮志未酬鸣不平,为阿Q的悲惨遭遇而叹息,又为共产党横渡长江打垮国民党而喝彩。甚至金庸老先生的武侠小说,琼瑶催人泪下的言情小说,都让我流连忘返。我喜欢它们,因为在这里,我可以学到课本上没有的东西。

书是收获希望的土地,我要辛勤耕耘,以获得更多的粮食。

我爱读书,因为课堂的书让我学习,让我思考,课外的书让我了解,让我思索,而人生的品读,更让我成熟,让我成长。我爱读书!

⑸ 喜欢阅读讨论金庸小说的人,都是些什么素质和鉴赏水平呢

喜欢阅读讨论金庸小说的人一般都比较倾向喜欢武打片,然后都很有那种大侠风范的素质很大气。

⑹ 想要读金庸的小说,从哪部开始最好

金庸的武侠作品很多是互相关联着,他们之间甚至有着比较严密的时间线关系,如果要读金庸的武侠小说,我建议是从天龙八部开始,因为天龙八部很明显是发生在射雕三部曲之前,这样在你读到射雕三部曲的时候,就能够联系到天龙八部里面的内容。

其实在读一些金庸的武侠小说的时候,也不必完全按照时间线去读,因为金庸的武侠小说写得通俗易懂,内容的方方面面照顾的很全面,不必担心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⑺ 因为 我爱上读书作文600字

书是传播人类文化的使者,从印刷术发明以来,这事实就一直存在着,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用思维接触文字,用大脑去想象,用心灵去感受。书贵在读,贵在捧在手中的那一份珍惜,打开读时的那一份虔诚。当你读书时,你的思维在书中神游,你的情感在书中起落,在书中你可以体会到任何喜怒哀乐,书的魅力便在于此。
我的成长离不开书,书使我成长的更快。课堂上的本本厚书写满了难题,记满了深奥,我喜欢读,因为它使我学到很多,人世间的书写满了艰辛,记满了沧桑,我更爱读,因为它使我了解到更多……
当我坐在课堂里,聆听老师的讲解,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使我的大脑日益充实。课间,我喜欢和同学为了某道数学题和同学争的面红耳赤,对了,成功的喜欢让我笑,错了,失败使我得到经验。学习是艰苦的,可我乐意,因为读书是享受,我爱读书。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书琳琅满目。我为卖火柴的小女孩冻死街头而哭泣,为岳飞将军的壮志未酬鸣不平,为阿Q的悲惨遭遇而叹息,又为共产党横渡长江打垮国民党而喝彩。甚至金庸老先生的武侠小说,琼瑶催人泪下的言情小说,都让我流连忘返。我喜欢它们,因为在这里,我可以学到课本上没有的东西。
书是收获希望的土地,我要辛勤耕耘,以获得更多的粮食。
我爱读书,因为课堂的书让我学习,让我思考,课外的书让我了解,让我思索,而人生的品读,更让我成熟,让我成长。我爱读书!

⑻ 金庸小说让你有哪些感悟

可以说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金庸迷,我看过金庸的很多部小说,比如说《天龙八部》,比如说《射雕英雄传》,而且由金庸小说改编电视剧被演艺了很多的版本。金庸的小说伴我走过漫长的青春岁月,那时候看小说就是我释放学业压力最好的方式之一。下面谈一谈看了我看了金庸小说的一些感悟。

很多人看小说,看的只是情节与人物,但是说实话一部好看的小说也能获得很多的人生感悟,作者写的不是小说而是人生!

⑼ 金庸哪部小说受到评价最高如何评价

无疑是天龙八部,天龙八部这部作品无论是从创作年代,写作目的,以及内容方面,都达到了金庸所有武侠小说的最高高度,它将射雕三部曲中一直贯穿的民族主义及爱国思想,深化到了各民族的角度进行剖析,不但是汉族,契丹,吐蕃,摆夷包括金人都有着他们的爱国爱族思想,由此,金庸提出了一个千古以来大家一直讨论着的问题:“汉人究竟是不是上等民族,难道除了汉人其他人都是夷狄禽兽?”答案当然是不,为了地位,为了权力,长时间以来在中国,各民族之间的战争可谓不计其数,所以,金庸就提出了“神武不杀”,宣扬和平,主张民族大同,各文化交融的方针,这不但增强了小说的文学价值,在另一方面也起到了易换世风的作用,而且天龙八部一书的脉络结构以及写作手法,都达到了近代武侠小说的一个巅峰,所以说,天龙八部是金庸武侠小说的巅峰之作“北乔峰,南慕容”,这就是江湖上盛称的两位青年才俊。两人都有高超的武艺,有着各自的追求。然而,两人的结局都是悲剧性的。乔峰有着豪迈豁达的气质与“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英雄气魄,又有强烈的民族气节。上至王侯,下至普通的江湖人物,都对他无比尊敬。而为了救阿朱,大战聚贤庄,更是动人心魄。当智光和尚问他对当年武林人士雁门关大战契丹的态度时,他说:“但乔某纵然无能,却也是一个有肝胆、有骨气的的男儿汉,于这大节大义份上,决不致不辨是非。我大宋受辽狗欺凌,家国之仇,谁不思报?倘若得知这项消息,自当率同本帮弟兄,星夜赶去阻截。”“诸位前辈英风侠烈,乔某敬仰得紧,恨不得早生三十年,得以追随先贤,共赴义举,手刃胡虏。”然而,他或许做梦都没想到,他所敬仰的这次义举,却是一次误杀,并且,杀的是自己全家。他也不会想到,他自己原来就是他所仇恨的胡虏。从此,他踏上自己的悲剧之旅。为了报仇,一掌误杀了自己的爱侣阿朱;为了对自己民族、君主的忠诚,一剑刺死了自己。“萧峰大声道:‘陛下,萧峰是契丹人,今日威迫陛下,成为契丹的大罪人,此后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拾起地下的两截断剑,内功运处,双臂一回,噗的一声,插入自己的心口。”一掌使得“塞上牛羊空许愿”,亲手埋葬了自己的爱情,从此走上了灵魂无法拯救的痛苦深渊;一剑“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同时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掌一剑,成了萧峰生命中永远不可言说的伤痛。其悲剧起源于多年前的雁门关大战,而直接的导火索却是一个女人的嫉妒。“马夫人微笑道:‘我还想要什么?乔峰,我恼恨你不屑细细的看我,以致酿成这场祸事,你要我告知那带头的大哥的名字,那也不难,只须你将我抱在怀里,好好的瞧我半天。”世间之情事,多种多样。嫉恨对方,不惜把对方往悲剧的路上牵引,为的竟然就是让他能抱着自己看一眼。慕容复为贵族的后代,虽然没落,但却依然有着雍容华贵的气质。为了复国的理想,他能舍弃一切,包括爱情。他心中始终想到的是他父亲对他的叮嘱:“除了中兴大燕,天下更无别般大事,若是为了兴复大业,父兄可弑,子弟可杀,至于男女情爱,越加不必放在心上。”尽管在旁人眼里,他的这种追求是很愚蠢的。正如王语嫣说的:“是的,他是燕国慕容氏的旧王孙。可是已经隔了这几百年,又何必还念念不忘着祖宗的往事?”他不学中国字,但是也不懂祖宗的鲜卑文。他就那么固执地一如既往地,为着心中的一个遥远的梦与理想去追求。即使,到最后,他所有愿望在现实中都破灭了,自己也疯了。在疯中,他仍然执著地实践着自己的梦想。这是一个为自己的理想,近似自虐的形象。不能简单说慕容复是一个贪恋权势的人。他的所作所为,以及最后的悲惨结局,更多的是自己的一种权力意志的毁灭。他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社会。从表面症候来讲,他与抱着街上走过的一匹老马痛哭流涕的尼采并无区别,也是一种生命哲学的彻底失败。一个为了忠诚,一个为了理想,萧峰和慕容复都走向了人生的不归路。他们都不是汉族人,但是他们的骨子里却有着根深蒂固的汉族父权思想。或者说,他们都是有着深刻的“恋父”情结。这也是金庸小说男主人公一个普通的特点,一开始都没有父亲。父亲在这里只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一种别无选择、理所当然的决定与信念。正如慕容复把父亲的话当成自己存在的根据一样。这种寻父可能是去寻找一个具体的父亲,也可能是父性遗留下来的某种东西,可能是某种由父性衍生出来的忠君思想等等。胡斐失去了父亲,但他延续了父亲的相貌与豪情;郭靖没有父亲,他需要完成的是父辈为国为民的事业,杨康拒绝寻父,于是他毁灭了;令狐冲对岳不群的依赖与尊重,也是超过了普通师徒的关系。如此等等。金庸小说中的父性情结可能与香港文化的无根性有关。在《天龙八部》中,父亲更是一种民族身份认同的象征。乔峰在中原生活三十多年,仅仅因为得知自己父亲是契丹人,立场马上就转了过来。他对自己最心爱的女人阿朱说:“我父母这血海深仇,岂可不报?我从前不知,竟然不知道,认敌为友,那已是不孝之极,今日如不再去杀了害我父母的正凶,乔某何颜生于天地之间?”这种个人的复仇在江湖世界里,无可厚非。但马上把自己过去所有的朋友都认为敌人,直至最后,以身殉“忠”,这中间就有很深的父权思想在作祟。他的立足点是要有颜面生于天地之间。而要有颜面,就是要“孝”和“忠”,至于孝与忠的对象怎样,暂时是可以不在乎的。因此,他不在乎父亲是一个杀孽深重的凶手与阴谋家,也不在乎忠的对象——耶律洪基对他是利用。当他用自杀的方式来表示对民族和君主的忠心,耶律洪基只不过有一阵茫然,接下来,“他摇了摇头,微微苦笑,拉转马头,从辽军阵中穿了过去”。他的努力换来了短暂的和平,然而却用忠义毁了自己。当然,他也是很有侠义的,不愿生民涂炭,但并不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英雄。可以说,萧峰和慕容复都是这种不加怀疑的父权观念的忠实奴隶。他们没有了真正的自己,活在一种观念之中。萧峰在阿朱死去之后,命运对他是一种打击,也未尝不是一种转机,因为,他可以从此脱离不可遏制为父复仇的冲动。然而,他很快又转向了父性的另一面——忠君。慕容复则彻头彻尾都是为父辈不可实现的遗愿所左右。他们无法享受爱情,没有快乐,除了父性留下的重负。从一个更宽广的角度来说,他们是在民族冲突的缝隙中不断地找寻自己,又不断地迷失了自己的悲剧人物。相比慕容复,萧峰毕竟还有自己最心爱的人,也有去塞外隐居的念头。而慕容复连这一点都没有。为了当能给他复国机会的西夏驸马,不惜看着青梅竹马,深爱着自己的王语嫣自杀。当宫女问他生平在什么地方最是快乐逍遥的时候,他“突然间张口结舌,答不上来。他一生营营役役,不断为兴复燕国而奔走,可以说从未有过什么快乐之时。别人瞧他年少英俊,武功高强,名满天下,江湖上对之无不敬畏,自必志得意满,但他内心,实在是从来没有感到真正的快乐过”。快乐是与他无关的。他的快乐存在于他对自己的理想的一种希望。“要我觉得真正的快乐,那是将来,不是过去。”等问到他生平最爱的人叫什么名字时、“慕容复一怔,沉吟片刻,叹了口气,说道:‘我没什么最爱之人。’”没有快乐,没有爱,除了四处奔波,作为一个人,他还能有什么呢?或许他还有希望。因为,我们分明看到他还坐在海边的石头上,享受着他的梦想。萧峰的刚烈又何尝有过真正的快乐呢?先是为了报仇失手打死爱侣,一直沉浸于痛苦之中,后来,又在忠义与民族矛盾之间徘徊,最后没有一个社会群体是他能融入的。只有毁灭。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林白容在2023-06-24 11:12:04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tuijian/173955.html


上一篇:扭曲的人生小说网盘
下一篇:未曰后宫小说排行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