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裹食阅读理解

胡佺
胡佺
发布于 阅读量 949
小说裹食阅读理解

A. 最忆母亲裹粽时 父亲为我念书 阅读答案,就是把下面的题做了!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最忆母亲裹粽时

童年时期,物质贫乏,家中兄弟姐妹又多,但为了过好端午节,父母还是竭力张罗。糯米、赤豆是平时舍不得吃的,特地留着专供包粽子使用;另外再从市场上买一些红枣、猪肉等作馅。粽叶是宽幅的芦叶,只要到附近菜场采购即行。最后一道包粽子的程序便落到母亲的一双手上。我们常围着观看母亲包扎,全家沉浸在温馨、热闹、欢乐之中。

母亲包粽子胸有成竹,心灵手巧,既快又稳。先将粽叶浸洗,用开水烫柔,然后淘米,把浸过水的赤豆、红枣与浸过酱油的猪肉块,混入糯米中。只见母亲用左手食指与中指夹住两张芦叶,卷成小碗状,然后放进米、馅,压紧,再添上一张芦叶,收口盖住,并用棉线扎牢。从外形看,这恰似旧社会妇女裹小脚,故俗称“小脚粽”。有时也包成多角形,小巧玲珑,很像一件民间工艺品。末了,母亲还会给我们包上一串串小三角形粽,逗得我们欢呼雀跃,急等煮熟尝新。

根据母亲的操作经验,包粽子第一选料要好,米粒不可有霉变,肉块尤须新鲜;第二包扎松紧要适中,不能“散包”或“爆腰”(中间涨开);第三火候要到位。将粽子放入锅内浸没水中,用旺火烧熟,再用文火小煮,关火后再焖。若晚上烧煮的话,焖一夜也无妨。次日早晨开锅,这粽子必定润滑爽口,浓香诱人。

当初,我们也是早早地围在锅前垂涎欲滴,等着母亲揭开锅盖,给我们解开粽子。一股股的粽香,扑鼻而来,一次次、一年年地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印象。

记忆最深的是,我去学校住读时,在我简单的行李中,经常放着一包粽子,那是母亲临时包好的,给我在路上或到校时吃的。有时还添加两块糕点,为取谐音“高中”。在母亲的心目中,当然是“高中状元”吧。世上的母亲都是这样,无时不在祝愿自己的儿女们。

父亲为我念书

2022年,我的左眼睛做大手术,手术后不能抬头,要低二十天,干什么都得这个体位。于是,我整日诚惶诚恐使劲低头,基本上日夜趴床上,一句话也不想说。

八十多岁的父亲为我突遭此大难而心疼,但又束手无策。白天,他勉强打起精神,坐在他屋里的电脑前浏览,还强迫自己写点文章,转移对我的忧虑。吃过晚饭后,按从前习惯,他照例坐客厅沙发上看书,可那段时间,只垂头枯坐在点亮的落地灯边,一任时间滴答滴答走过,我在这边屋里,能听到满屋鸦雀无声。有时,他蹒跚地来我屋里看看,拖鞋擦着地板,脚步很重,见我一人躺在黑暗中,就拉亮大灯,可我躺在暗中感觉很安全,总让父亲快把灯关上,每次他都叹口气,无奈地关上灯。过了一分钟左右,方听见他踉踉跄跄的脚步声转回客厅。

我静养了几天后心情稍稍好转,想起那两天有朋友送来一本厚厚的纪实文学,正是父亲久闻其名一直想看的。我想看他看了没有,就下了床,低头来到客厅。睁开右眼看了一下,那本书放在茶几上,父亲垂头呆坐在那,显然没有看。我叫了他一声,他的头猛一抬,见我站在面前,立刻欣喜而急促地说:“你起来啦?来,坐,坐。”

我坐到他旁边,指着那本纪实文学说:“阿爸,你现在有劲么?能给我念念书么?正好你也没看。”

父亲兴奋地说:“你,你有兴趣听念书了?好,好,我念,我愿意念。”他当即打开书:“来,咱们从第一章念。”

那是我如此熟悉的读书声。小时候,每星期六晚上,我们几个孩子围成一圈听父亲念书,大都是从《儿童文学》上选的文章,父亲虽然声音沙哑,但他是读书人,读书人读书有种特别的味道,我们当时静静地、像经历生活中重大事情一样,聆听父亲念完一篇又一篇小说、散文。那种感觉,就像坐在星空下一样,十分辽阔、寂远。

没想到几十年后,我又要依靠父亲念书了。客厅静悄悄,夜沉沉,父亲真切厚实的声音随着每个晚上,一点一滴贯注进我心中。

有一天他说:“每晚吃完饭,想到我们还能在一起读半个小时书,就觉得生活还有点意思。”

“你累吗?”

“不累,不累!”

我现在完全想不起来,那些日子,我家别人在哪,一点没印象(住院时我的丈夫倒是一直陪着我,我是指出院后),只知道在我最灰心绝望时(担心眼睛能否复明),只有父亲与我呼吸与共。整整一个月,他读完了一本几十万字的书。客厅里,从一开始只有一个老人的苍凉的读书声,到后来多了聊天声、笑声。

生活,它的喜都是平平静静的,甚至是从悲中一点点滋生出来的,现在想想,即使那样不幸的日子,因为有父亲在,也令人回味无穷。

17、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粽子( )(2)沉浸( ) (3)蹒跚( ) (4)聆听( )

18、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当初,我们也是早早地围在锅前垂涎欲滴,等着母亲揭开锅盖,给我们解开粽子。

(2)八十多岁的父亲为我突遭此大难而心疼,但又束手无策。

19、《最忆母亲裹粽时》所提到的端午节,今年已经被我国正式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纪念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位著名的爱国诗人?除了包粽子,请再写出一种端午节的民俗活动。(2分)

20、《最忆母亲裹粽时》中作者童年时期的家境并不富裕,但在过端午节时,母亲却把粽子“裹”得宛如一件“民间艺术品”。这表现出母亲什么样的生活态度?(4分)

21、《父亲为我念书》中第六段文字运用了哪一种记叙方法?叙述了什么事情?(4分)

22、《父亲为我念书》中“客厅里,从一开始只有一个老人的苍凉的读书声,到后来多了聊天声、笑声”这句话有什么含义?(4分)

23、《最忆母亲裹粽时》中的动作描写和《父亲为我念书》中的语言描写,颇具特色。请从下面两句话中任选一句,分析动作或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4分)

(1)只见母亲用左手食指与中指夹住两张芦叶,卷成小碗状,然后放进米、馅,压紧,再添上一张芦叶,收口盖住,并用棉线扎牢。

(2)“你,你有兴趣听念书了?好,好,我念,我愿意念。”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17、(1)zòng (2)jìn (3)pān (4) líng (共2分,每小题0.5分)
18、(1)在这里指孩子们嘴馋、急切盼望吃到粽子的情态。 (2)在这里指父亲想为儿女分担病痛却又无可奈何的情形。(共2分,每小题1分)
19、屈原;“赛龙舟、插艾篙、挂香囊、挂葫芦、系彩线、喝雄黄酒、赛诗等”活动,写出一种即可。(共2分)
20、围绕“热爱生活,积极乐观,富有生活情趣等”回答即可。(4分)
21、插叙;围绕“回忆小时候父亲为我们念书”回答即可。(4分)
22、围绕“父亲的读书声改变了我的生活态度,使我变得乐观、开朗起来”回答即可。(4分)
23、第(1)句中运用“夹住、卷成、放进、压紧、添上、盖住、扎牢”这些动词,写出母亲包粽子时既快又稳的特点,突出母亲的心灵手巧。或回答第(2)句中“你、好、我、念”这些词语反复出现,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惊喜、急切的心情(4分)
24、要写出亲身经历的事情,并通过最感动自己的细节写出切身的感受。(共6分,事情2分,感受3分,语言表达1分)

B. 翠鸟吃食阅读答案!

一双(红色)的小爪子 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 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1、者是从爪子、羽毛、眼睛、嘴巴四个方面把翠鸟描写得栩栩如生、活泼可爱。写出翠鸟外形的特点:颜色鲜艳、小巧玲珑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2、考作者为什么能把翠鸟的外形写得如此精彩? ①作者认真地进行了观察并且对翠鸟有着深深的喜爱之情; ②写作时,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了翠鸟的特点。

C. 求作业答案:文言文阅读。

1.(1)停下(2)平时,一向(3)吃(4)给
2.A
3.不要让我的家人知道这件事,我也始终不会告诉别人。(意思符合即可)
4.宽容、善良(富有同情心)。

D. 饿则像向人家乞浆,解裹饭以食。 古文解释

原话是:“饥则向都养乞浆,解裹饭以食。”
意思是:(樵夫总是津津有味地去听讲,不愿离去,)饿了就向厨房大师傅【都养:厨工】要点开水,打开自己带的干粮【裹饭:随身带的食物】就着吃。

E. 主食的故事阅读答案

19.(1)加点的短语指嘉兴“以天下粮仓而著称”的时间较长(1分),但也许某段时间里并不称为“天下粮仓”(1分)。(2)先介绍粽子后介绍年糕,与第①段的内容无关,这是从时间顺序所作的安排(1分):一般而言,裹粽子是在端午时节,而打年糕则在“每年晚稻成熟”之后才开始(1分)。

20.“刘光荣”“宁宁”等相关内容的叙述:紧扣了题目中的“故事”(1分);属于举例子的说明方法(1分);贴近生活,使介绍内容真实、可信,易于接受(1分)。

F. 美食身上穿的阅读答案

13.(3分)说明了利用天然作物开发的新型生物布料的特点
14.(2分)加工(或转化)
15.(2分)举例子 作比较
16.(3分)有保健的作用,免烫易洗,绿色无污染
另:牛奶 你会发现一些用牛奶丝织纺的内衣、T恤和裙装。 牛奶丝做出的"纯牛奶衣"轻盈、滑爽、质感好,它又比真丝的强度高,有适度的弹性,更耐穿耐洗。由于牛奶丝的重要原料是牛奶蛋白,与皮肤的亲和性特别好。它还有天然的抑菌能力。其中含有的保湿因子能很好的柔软光滑皮肤。由于透气和导湿性非常好,穿着牛奶丝内衣还有汗出而无味的特点。冬季牛奶内衣可以在皮肤和保暖衣间形成一层"滑膜"使人感觉轻松舒展,而减轻被"捆绑"着的感觉。

G. 语文阅读题

山沟的孩子
①天还没亮,山沟黑黑的。
②从这座山,翻过那座山,孩子们背着书包上学校去。野葡萄由黑变绿,牵牛花油黑变紫,女孩的新褂由黑变红。远远近近,红日把他们拥抱。
③天渐黑了,山沟裹着夜雾。
④从这座山梁,翻过那座山梁,孩子们背着书包放学回家。————————,————————,————————。远远近近,说说笑笑。
⑤黑黑的,天边的云。
⑥黑黑的,山沟的道。
⑦远处,狼在嚎,羊栏边的黄狗汪汪叫,黑洞洞的天,忽然亮起一盏灯,哦,那是月亮哟,多像焦急的母亲提着灯笼迎着孩子回家睡觉。
⑧传说,山沟里埋藏着一把能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山沟的孩子们就是这样,日日夜夜,夜夜日日,在漫长又遥远的求知路上,辛勤刻苦的寻找。他们要用那把金钥匙,打开知识的宝库,用知识的力量改变村庄,改变山沟的穷面貌。
⑨祖国,请相信吧,山沟的孩子不怕从黑夜起程,他们必定能找到理想的绚烂的黎明……
题目:
1.《山沟的孩子》中,“天还没亮,山沟黑黑的”“那是月亮”分别表达什么意思?
答: 代表着山沟里的孩子为了上学,早早就从家里出来,天还没亮,山沟里还是黑的,顶着月亮去上学.
2.《山沟的孩子》中,“野葡萄由黑变绿……”这三“变”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孩子们翻过一座座山沟,这时的天已经亮了(说明了孩子的家离学校很远)
3.从《山沟的孩子》一文的第2段,推想第4段横线上的内容如何写,请试写一下。
答:
(就是造句,不用我帮你了吧?开放题,合理就行)

H. 主食的故事 阅读理解答案

米饭。甜食

I.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阅读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09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侍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馆,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不断改进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勉而远都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侍公而食。”故人至墓不来,起不食侍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民。故人来,方与之食。魏文候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候,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住,犯风而罢虞人。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李悝警其两和②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子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注】 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的官。②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遂与大夫期十日 期:约定 B.会天疾风 会:适逢 C.犯风而罢虞人 犯:冒着 D.过而击之也 过:经过答案 D 解析 过:错误。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攻原得卫者假舆马者 B. 侍公而食信而见疑 C. 为鼓以与百姓为戍洎牧以谗诛 D. 敌人旦暮且至击汝若属且为所虏答案 D项均为副词,将要。解析 A 第一个表提顿语气,不译;第二个“……的人”。B 第一个“而”表顺承;第二个“而”表转折,却。C第一个“以”,表目的,来;第二个“以”,因为。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 ( ) ①遂罢兵而去 ②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 ④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⑤曾子欲捕彘杀之 ⑥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A.①②⑤ B. ③④⑤ C. ①③⑥ D. ②④⑥ 答案 B 解析 ②⑥并非直接体现诚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 C.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 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答案 D 解析 “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有误。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译文:(2)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 译文:(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译文:答案 (1)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2)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啊。” (3)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胡佺在2023-06-24 11:11:42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tuijian/173879.html


上一篇:类似宜搜小说网站推荐
下一篇:男主有自闭症小说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