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元张玉清小说阅读
Ⅰ 小说中的符箓,为什么能镇住妖魔
因为道家降妖除魔非常的厉害,道家的符箓也是一样
Ⅱ 为什么张天师和张玉皇是别人无法代替的两条死龙
玉皇不姓张,那故事是民间杜撰。
道教神仙谱系概述
★三清
三清,总称为“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胜境。也指居于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其中所谓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是所居仙境的区别,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是所统天界的划分。而天尊的意思则是说,极道之尊,至尊至极,故名天尊。
★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是道教的最高尊神,居于三清之首。元始天尊禀自然之气,存在于宇宙万物之先。道体常存不灭,即使天地全部毁灭,也丝毫影响不了他的存在。每当新的天地形成时,天尊就会降临人世间,传授秘道,开劫度人。所度者都是天仙上品,包括太上老君、天真皇人、五方天帝等神仙。每当新的天地开辟时,都有其年号,曰延康、赤明、龙汉、开皇等等,年号之间相距长达四十一亿万年。并且,元始天尊位居三十六天的最上层“大罗天”中,所居仙府称为“玄都玉京”。玉京之中,黄金铺地,玉石为阶,宫中有七宝、珍玉,仙王、仙公、仙卿、仙伯、仙大夫等居于中央和两旁的仙殿中。冬至日为元始天尊的圣诞。
★灵宝天尊
灵宝天尊又称太上道君,是元始天尊的精气所化生,以开皇元年托胎于西方绿那玉国,寄孕于其母洪氏身中,于母亲身中先琼胎玉府,道君于其中凝神修炼三千七百年,在郁察山浮罗丹玄山脚下诞生。道君长大后,启悟道真,期心玄妙,在一株枯桑树下,精思百日。忽感元始天尊下降,传授道君灵宝大乘之法、十部妙经。于是道君跟随元始天尊游历十方世界,宣讲道法。不久,道君得证道果,元始天尊赐予道君太上灵宝天尊之号,居住在上清真境禹余天中,又将金科宝箓、三洞仙经,付与经师郁罗翘真人,传教于十方世界,万国九州。夏至日为灵宝天尊的圣诞。
★道德天尊
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因老君历劫应化,降生凡世度化众生,故又称为“降生天尊”。太初之时,老君从虚空下降凡间,为太初之师,开辟天地,分判阴阳。从此以后劫劫分身下世,开化人天。伏羲之时,老君下界,号无化子(郁华子),作《元阳经》教授伏羲推演阴阳,画八卦;神农之时,老君下界,号大成子,作《太微经》教神农尝百草,种五谷;黄帝之时,老君下界,号广成子,作《道戒经》、《自然经》,传授黄帝长生之道;尧时,老君下界,号务成子,作《政事经》教其治国之道;舜时,老君下界,号尹寿子,作《太清经》,教其孝亲。夏禹之时,老君下界,号直宁子,作《德诫经》,教禹治水;周武王时,老君下界为柱下史(即老子),作《道德经》传授尹喜;汉文帝时,老君降于陕河之滨,号河上公作《河上章句》授于文帝;汉成帝河平二年,老君降于琅琊曲阳,授于吉《太平经》;汉顺帝汉安元年,老君降于蜀山鹤鸣山,授天师张道陵《正一盟盛》秘箓。老君常分身降世,无世不存,农历二月十五日为老君圣诞。
道教仙真本行传略
仁慈惠和 位证昊天—玉皇上帝
往昔昊天世界,有光严妙乐国,净德国王和宝月光皇后,常行仁政,爱民如子,灾害不兴,国泰民安。但国王与王后却老年无子,净德国王非常焦急地想:“如今我已经年迈,但还没有嗣位的太子,一旦国王驾崩,谁来主持国政呢?”于是命令全国的道士修斋建醮,向群圣千真祈祷王后生一个儿子为国王嗣位。一直经过半年的时间,国王与皇后,朝夕礼拜大道高真,祈祷真圣,丝毫没有懈怠。
国王与皇后的至诚之心感动了元始天尊与黄老帝君,黄老说:“因缘在是,时机已经成熟了,可以满足国王与皇后的愿望,赐给他们一个儿子。”元始天尊说:“如此仁德之君王、皇后,实在难得,如果以清虚至真之气投在圣德仁厚之身上,阴阳混合,托孕成胎,必生神明之子,将来一定会成为主宰天地人三才之上圣。黄老觉得如何呢?”
黄老微微点头,于是拿起碧玉瑶光如意,吹口真气在空中,真气逐渐凝结,变成一个婴孩。于是元始天尊让太上道君抱着婴孩前往光严妙乐国,为国王、皇后送子。
果然,在当天夜里,宝月光皇后做一祥瑞之梦,梦见祥光照耀宫殿,五光十色。有许多神仙举着仪仗,护卫着太上道君,浮空而来。道君坐着九龙之辇,怀里抱着一个婴儿,婴儿眉清目秀,遍体放光。皇后见状,喜不自胜,整理衣冠,长跪在道君面前,说:“国王无嗣,愿天尊慈悲,赐予这个孩子为国王嗣位。”。道君回答说:“这个孩子根器不凡,必定证得无极高上之道果,你一定要好好养育。”皇后叩首谢恩,上前拜领,道君从宝椅中托出圣子递给皇后,皇后双手来接,却重如山岳,惊出一身大汗,恍然醒来。急忙去禀告国王,竟发现国王也做了同样的梦,二人感激不尽。
皇后梦醒后就有了身孕,怀胎一年,在丙午年正月初九日午时在皇宫诞生太子。太子出生之时,身放光明,遍照全国,长得很漂亮,观看的人无不赞赏。太子长大后,才智敏慧而心性慈善,国中所有的库藏,一切的珍宝,都拿来散施给贫穷困苦、鳏寡孤独的人民们。太子仁爱谦和,天下人民都归仰太子的仁政,父王非常欢喜。
之后,净德国王忽然驾崩,太子继位,悯念众生多苦,生死不得解脱,于是让位给有道的大臣,自己弃国出家,在普明香岩山中修道,功成升举。之前八百劫,太子为了救护众生,常舍其国出家学道。太子道成后,又过了八百劫,广行方便,广宣道藏经典,演说灵章,讲说经法,助国救人,冥阳两利。又过八百劫,太子修忍辱行,为了救度众生,不惜亡身殒命,舍已血肉。就这样一直修行了三千二百劫,才证得金仙佛果,名号为清净自然觉王如来,演说经法,教化诸多小乘菩萨,顿悟大乘正宗。就这样又修行了亿劫,才证得玉帝之果位,统理三界诸天,十方世界。世间若有众生称扬念诵玉皇上帝宝号,灭无量罪,获无量福。
道高德重 神钦鬼伏—张天师
祖天师张道陵,字辅汉,是西汉宰相张良的八世孙。汉光武进武十年生于天目山,出生前,其母梦见魁星下降,感而有孕。张祖五月十八日生,出生时满室异香,整月不散,黄云罩顶,紫气弥院。自幼聪慧过人,七岁便读通《道德经》,天文地理、河洛谶纬之书无不通晓,为太学书生时,博通《五经》,后来叹息道:“这些书都无法解决生死的问题啊!”于是弃儒改学长生之道。张祖二十五岁,曾官拜江州令。而他却身在朝政,志慕清虚,不久就隐居到洛阳北邙山中,精思学道,修炼三年,有白虎口衔玉符而至其所。永元(公元89年)初年,汉和帝赐为太傅,又封为冀县侯,三次下诏,张祖都婉拒了,他对使者说:“人生在世,不过百岁,光阴荏苒,转瞬便逝。父母隆恩,妻妾厚爱,也随时而消失。君臣之恩,谁见长久?请转告圣上,只要清静寡欲,无为而治,天下自然大定,要我何用?我志在青山中!”为了避开京都近郊的俗务嘈杂和骚扰,张祖决心云游名山大川、访道求仙去了。
张祖先是南游淮河,居桐柏太平山,后与弟子王长一起,渡江南下,在江西贵溪县云锦山住了下来。此地山清水秀,景色清幽,为古仙人栖息之所,张祖就在山上结庐而居,并筑坛炼丹,三年而神丹成;龙虎出现,故此山又称龙虎山。时年张祖六十岁,后又移居四川鹤鸣山,感石鹤长鸣。
汉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2年)正月十五日,太上老君降临蜀地,传授张祖《太平洞极经》、《正一盟威二十四品法箓》、三五都功玉印、雌雄斩邪剑等经书、法器,拜为天师,嘱咐天师广行正一盟威之道,扫除妖魔,救护生民。于是天师于汉安二年七月,登青城山,会八部鬼帅,大战众鬼,制伏外道恶魔,诛绝邪伪。天师道法通玄,诸魔所不能敌,各各降服,愿意皈依正道,于是天师敕命五方八部六天鬼神,在青城山黄帝坛下盟誓,人处阳间,鬼处幽冥,使六天鬼王囚禁于北阴酆都城,八部鬼帅流放于西域边地。从此妖魔降服,人民安乐,至今青城山仍留有天师与众鬼帅战斗的誓鬼台、鬼界碑等古迹。
天师降妖伏魔,救护众生,蜀地的人民都非常感动,都愿意听受天师教化。于是天师设立二十四治,广收门徒,教化于民。东汉桓帝永寿元年九月九日,在四川赤城渠亭山中,上帝派遣使者持玉册,敕封天师为正一真人,天师世寿一百二十三岁,白日飞升。
Ⅲ 中国古代传说中有哪些神仙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仙有:
1、玉皇大帝:
王母是中国神话里掌管罚恶、预警灾厉的长生女神。一部分学者认为西王母是古人神化的始祖女神。在神话中,西王母是女仙之首,主宰阴气、修仙的女神,对应男仙之首东王公。是生育万物的创世女神。
Ⅳ 历史上真的有太上老君这个人吗太上老君是不是姜子牙
历史上没有太上老君这个人,太上老君是神话中的人物,太上老君不是姜子牙。在道教传说中尊崇老子为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是道教尊敬的宇宙至尊之神。老君的信仰,始于东汉。东汉的祖天师张陵(后来的张天师)设天师道,尊为老子为太上老君,后称“太上道德天尊”。
太上老君是公认的道教始祖,即道教中具有开天创世与救赎教化的太上道祖。在道教中太上老君乃元气之祖,万道之祖先,乾坤之根本,天地之精源,太无之中,凝自然之真而为体,广大无边。
应化莫测,非阴非阳,能微能彰,不古不今,不存不亡,常於无量劫运之端,太初、太易之前,肇布玄元始而生太极,判太极於三才,至劫终於六合,俱消混沌为一。
(4)一百元张玉清小说阅读扩展阅读:
在道教传说中中太上老君降下法旨,授东汉张道陵“三天正法,命为天师”继承汉代的黄老道,创立了天师道的教团,用黄老之术教化西蜀少数民族所信仰的宗教,于是老子自然而然成为新教团的教主。
自佛教进入中原,这个和中国似曾相识的宗教使得汉朝士大夫普遍认为老子西去印度度化成佛陀;而刚刚传入中国的佛教,此时微不足道,更是迫切依附在道教上发展,西来传教的佛教徒也宣称老子是佛陀的老师。于是,老子化胡,去外国教化胡人的说法成为当时的社会共识。
Ⅳ 200~300字景色描写的作文
红色的马山
康 桥
马山是泰山西北麓一座峻美的山,虽然海拔只有512.3米,但在当地人心里:马山比泰山还要高。
马山山势雄浑俊秀,形似卧马,她东倚泰山,西傍黄河,南望曲阜,北靠泉城,是古齐国伸向中原的触角。马山有许多神奇的传说,马山最为神奇的是她的山腰间有百万株柏树组成的“毛主席万岁”的巨型标语,这是五十年多前意气纷发的马山人把自己神圣的感情,倾注在马山的历史书写,荣载基尼斯纪录。
走进马山,你就走进浓浓的红色情感之中,走进红色的温暖之中。在马山的东侧,我们迎面就能看到开阔的斜坡上,那100多万株柏树组成的巨副标语,平均字高235.2米,宽142.6米,一个字就有50亩地的面积那么大。
“毛主席万岁”字体最高的要数“岁”字,高260米,字体最宽的要数“万”字,宽达161.5米,笔画最宽的要数“主”字了,宽30.8米,南北总长共764.8米,总面积达276.9亩,这么壮阔的工程,半个多世纪前的马山人是依靠什么栽种出现代人和现代技术都难以做到的奇迹呢?
庚寅初冬,我和大众日报社著名记者邹山虎在长清宣传部张玉清部长和长清作协陈莹主席陪同下,来到马山。寒冷的天气,让马山清静了许多,但冬天的马山并不苍凉。马山的松柏在冬天还是翠绿的,而且滴着松油;我们脚下的小草已经变黄,它们在正午阳光的照射下,有些灿烂的样子,隔不远就会遇到还在散发着清香的野菊花……侧柏、刺槐,大树参天,悬崖百丈……
在马山,你只要遇到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他都能清晰地回忆起当年种植标语的情景。今年68岁的董传水,他就是当年种植过标语的一位老人。董传水手指着远处的标语对我们说:1959年,人民公社刚刚成立,马山人民为表达对共产党对毛主席无限的崇敬和热爱,由公社副书记张广林和齐秉祥,组织张毅等四位美术教师,运用原始的标杆、皮尺、纸张和石灰等工具和材料丈量,人在三公里以外观察调整,规划设计。那年的三月底,马山镇公社组织全社53个村的村民和社直各部门人员以及学生2万多人上山栽树。
另一位老人激动地说:毛主席在我们心中,恩情比天高比海深,能够上山亲手栽树就是对共产党和毛主席恩情的最好报答。当时,全社人民积极响应,栽树那天,天刚蒙蒙亮,锣鼓声就在整个马山回响,漫山红旗招展,人山人海,那壮观场面我终身难忘。当时,我们是带红领巾的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挖坑,用一双双小手培土,老师表扬我们比大人还要栽得好。下午三点多钟,一百多万株柏树苗就准确栽植在“毛主席万岁”二十九笔笔画中。我们虽然出了不少汗,但感觉浑身还有使不完的劲儿。
张玉清部长是马山人,他对这段历史很感兴趣,写过许多文章,张部长说:“毛主席万岁”五个大字,栽在了马山山坡上,更留在了马山人民的心坎里。他说这项绿化工程是政府的组织,领导的智慧,群众的心愿,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大杰作。
栽树容易,成活难,要让十多万株柏树全部成活就更难,尤其是这陡坡上的数百万株柏树,浇水相当困难。栽树那天,天空出奇的晴朗,树栽上以后,所有的人都在心里盼望下雨。两天后,天空中飘来几块白云,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雨水不大不小,就好像是专门来为这百万株树苗浇灌水,雨后所有的树苗全部成活。
上个世纪的女作家陈衡哲曾在她的《小雨点》中写道:“当大地渴望甘霖的时候,即使远天一声雷,一片云,也会使?诵牢浚羰怯杏甑纹欢拢嗣潜慊嵝老踩艨竦馗行凰蟮亟涝都亲∷?……”是的,雨水来时,马山人是欢欣鼓舞的,不仅仅是马山人,马山也永远地记住了那场及时雨。
神奇的马山!相传:泰山、五峰山和马山是三姐妹,她们在泰山奶奶的关照下成长得很快,尤其是马山长得更快,在马山快要超过春泰山时,泰山奶奶就派马车镇压,马车碾断了马山的腰,而被碾断腰的马山成长得更快了,执行玉旨的马车眼见闯下了大祸,怕回去不好交差就用金箸射穿马山的心脏……
然而,马山是不死的。只是马山有了经验,不再长高一寸。不再长高一寸的马山是马山人心目中比泰山还要高的圣山,清末长清有位秀才写过这样的诗:满路飞花满岭松,岩高削出玉芙蓉。鸟声清亮泉声雅,人立马山第一峰。
一座神圣的山!它最早的传记是《左传》中记载的鲁襄公十八年(公元前555年)以晋国为首的诸侯联军,攻克齐国的故事。马山悠久的历史和传说远去了,我们能仰望和领略到的是现代的马山人精神和马山文化。
一九七六年八月,马山发生了大面积虫灾,“毛主席万岁”五个大字也未能幸免。仅两天时间,大片柏树叶被“柏蚕”啃掉。党委政府组织几千名中小学生上山灭虫保树,尽管行动很及时,但树仍被啃的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和树干,人们痛心不已,因为这些树已深深根植在了马山人民心中。据当地的老人们讲,在他们的记忆里,还没有听到过这些柏树“招灾”。到了九月九日,伟大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了,来年春天,光秃秃的柏树奇迹般地起死回生,并且更加茂盛。
改革开放伊始,社会上出现了伐树致富风,有关部门负责人拿着红头文件,先后三次来到马山,责成当时的党委书记李近仁砍伐这些树木,李书记坚决地抵制了。
五十年的风吹雨打中,在马山人民精心的呵护下,这100多万株柏树茁壮地成长,青翠动人,除“主”字的点部在1976年唐山震大地震时,被马山顶震落的一块巨石击中外,都完好无损,一位村民说:“那次地震使标语中的“主”变成了“王”,不久传来毛主席逝世的消息。我们马山人认为这是天人感应。”
“毛主席万岁”五个黑体大字,远望字体苍劲,气势恢宏,与雄伟的马山相映,构成大气磅礴的特异景观,成为十华里以外清晰可见,具有特殊意义的倩丽风景。
如今,这些青山掩映的苍松翠柏,已经有五到六米之高,置身在这标语之中,你就会被马山人的情怀所感动,它是马山历史文化的一块瑰宝,凝聚着马山人民对党的无限深情,凝聚着马山人民不畏艰苦,敢于奋斗的精神,也凝聚着马山人民的智慧和创新精神。
孕育这巨幅植物标语的马山自古就是一座名山。马山的山姿形似头南尾北的卧马,山势陡峭险峻,以动人的传说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马山与泰山、五峰山并称鲁中“三姊妹山”。民间有“千里泰山、百里马山”之说。
“马山之景在山麓”,“马山之胜在山顶”。环绕马山,登上马山顶,可观“一字、五泉、十洞、四十八景”,更有这基尼斯纪录的最大的植物标语如巨大的翡翠玉雕镶嵌在马山东麓,可谓处处有景,景景奇异。
每年三月三日是马山传统山会,人们登山进香览胜,观光游客多达数万人次,真是“字因山显,山因字名。”
在马山,我们都被马山文化和马山人浓浓的领袖情结所感染。马山顶,我从心里对自己说:我们都是马山人。
Ⅵ 道教神仙体系是什么样子
1.三清为首的主神三清:玉清境元始天尊、上清境太上大道君又称灵宝天尊、太清境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其中为首的是元始天尊,系道教的最高神。三清尊神与道和由道推动的宇宙演化紧密相关。据道书记载,整个世界由一气所生,那一气就是道,所以有时又称为道气。由原始的一气化生三元,即三个联续的、无限悠远的时代。第一混洞太无元,化生天宝君,也就是元始天尊;第二赤混太无元,化生灵宝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太上大道君或称灵宝天尊;第三冥寂玄通元,化生神宝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太上老君。三宝君各治理天上最高的境界,天宝君即元始天并非尊治理玉清境,玉清境又名清微天;灵宝君即太上大道君治理上清境,其境又称禹余天;神宝君治理太清境,其境又名大赤天。三清中以元始天尊为最终极的神。他在最元初的时代即已存在,当太上大道君出现时,他授道予灵宝君。以后又由灵宝君授道予神宝君即太上老君。这样三清之间又依次是师徒关系。
三清作为道教的最高尊神,既是大道的化身,同时又是授道的主脑,亦即教主。道教的基本教义和根本性的经书,都认为是由三清传授下来的。道教的基本经书分为三洞:洞真、洞玄和洞神。其中天宝君即元始天尊说十二部经,为洞真教主;灵宝君说十二部经书,为洞玄教主;神宝君说十二部经书,为洞神教主。这三十六部经是道教教义、学说的根本。
作为道教信仰的主要尊神,三清受到普遍的供奉。一般在大型宫观中常有三清殿或者三清阁,塑三清神像供奉之。依常例,玉清元始天尊居中,手持混元珠;灵宝天尊居其左,手持如意;太上老君居其右,手持宝扇。 玉皇:在三清以下有一位天庭主宰,号称玉皇大帝。玉皇的全称是: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至尊玉皇大天帝。一般称他为玉皇大帝。在道教中他是仅次于三清的尊神,由于相信他掌管天庭,所有的得道神仙都要经他封赠仙职,而宇宙间治理各类职事的神灵全属他主管,所以在民众心目中,他是事实上的宇宙主宰。
玉皇大帝居弥罗天宫,所以玉皇殿常称弥罗宝阁、弥罗玉殿。除了专门供奉玉皇的宫观之外,他也常在大型的宫观中享受香火。玉皇之像通常如同人间帝皇装束。 四御:在玉皇之下,则另有四位重要的神灵,皆列于帝、后之尊,故号称四御。
其一是勾陈天皇大帝,其二是北极紫微大帝,其三是后土皇地祗,其四是南极长生大帝,合称四御(有时去南极长生大帝,加上玉皇,合称四御,但现在多将玉皇置于四御之上)。 其他重要尊神:除了三清玉皇四御之外,还些有一些地位崇高的天尊、帝君。其中常见的有三官大帝,即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其职司是上元赐福,中元赦罪,下元解厄。据说人仙功过善恶都由三官掌管,每到三官的生辰即要集中考校人的功过,所以常在该日举行仪式祈求免罪赐福。太乙天尊,掌管幽冥的仙真,据说能寻声救苦,帮助地狱中的灵魂出离幽冥,所以甚受重视,常被供奉在救苦殿中,道教有关度亡破幽的科仪中也常请他临坛。东王公,又称扶桑大帝,为男仙之首。西王母,西方金气化身,为女仙之首。据说,凡男仙上天,先要见过东王公,女仙则先要见过西王母,然后由他们奏明太上,才能正式委以仙职。王母女像,以其属金,称金母;居于瑶池,称瑶池金母。玄天上帝。本来是玄武神,后来与龟蛇相纠的玄武原型相分离,被奉为北极玄天上帝。传说他在武当山修行得道,所以武当山全山的道观都依其修仙故事建成纪念性的建筑。玄天上帝在明代崇拜最盛,永乐皇帝称他为玉清师相三教祖师,其尊号有一百个字之多。玄帝像常作披发坦胸持剑,脚踩龟蛇。 2.星君雷神和山川神灵东南西北中五斗星君:在星君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五斗,尤其是其中的北斗星君。中国古代的天象模型以北极为天极,北斗随时运转,似乎是指挥着整个天象的运行。一般将北极和邻近天宇的大星列为至尊的星也是至尊的神,如勾陈、紫微、太一都被尊为大帝、天帝。与北斗地位类似的还有南斗、东斗、西斗和中斗,合称五斗。汉代流传着北斗主死、南斗主生的说法,即认为人什么时候死,由北斗管辖,能活多久则由南斗决定,因此要想延长寿命便要向北斗和南斗祈求,形成的仪式便称为拜斗、礼斗。道教吸收了对于五方星斗的信仰,称五方星斗各有星君。北斗有七弓,主管解厄诞生。一曰天枢,阳明贪狼星君;二曰天璇,阴精巨门星君;三曰天机,真人禄存星君;四曰天权,玄明文曲星君;五曰天衡,丹元廉贞星君;六曰闓阳,北极武曲星君;七曰瑶光,天冲破军星君。南斗有六宫,主管延寿度人。一曰天府司命星君;二曰天枢司禄星君;三曰天梁延寿星君;四曰天同益算星君;五曰天枢度厄星君;六曰天机上生星君。东斗有五宫,主管计算护命。一曰苍陵延生星君,二曰陵延护命星君,三曰开天集福星君,四曰大明和阳星君,五曰尾极总监星君。西斗有四宫,主管记名护身。一宫白标星君,二府高元星君,三典皇灵星君,四将巨威星君。中斗称大魁,有三宫,主管保命。第一赫灵度世星君,第二干化上圣星君,第三冲和至德星君。
日君和月君:太阳神和月亮神,前者又称太阳星君,后者又称太阴星君。
五星:即岁星(木星)、镇星(土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荧惑星(火星)。五星又称五曜,加上太阳和太阴(月亮)。因皆能照耀光明,故称七曜,亦称七政。《云笈七签·日月星辰部· 总说星》称,五星者,是日月之灵根,天胎之五脏,天地赖以综气,日月系之而明。因此它们在星君中地位皆甚重要。道士在做仪式中也常要向五星吸取正气,然后布于坛或其它对象,以作镇邪。
二十八宿:原是古代天文学家对太阳和月亮所经区域恒星分成的二十八个星座,称为二十八宿。东方七宿,组成龙形,计有角、亢、氐、房、心、尾、 等七星君;西方七宿,组成虎形,计有奎、娄、胃、昂、毕、 参等七星君;南方七宿,组成雀形,计有井、鬼、柳、星、张、翼、 等七星君;北方七宿,组成龟形,亦称龟蛇合体形,计有斗、牛、女、虚、危、室、壁等七星君。
四灵:上述二十八宿分成四个区域,以其星座之形为名,称为青龙(东方)、白虎(西方)、朱雀(南方)、玄武(北方),又成为四个重要的神灵,称为四灵。《三辅黄图》称“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四灵君的名讳:青龙帝君孟章,白虎帝君监兵,朱雀帝君灵光,玄武帝君执明。他们在道教中常作为护卫神将出现。但后来其中的玄武渐渐与原形分离,演变出玄天上帝,而龟蛇相缠的形象则分成龟、蛇二将。
太岁、值年太岁:太岁君,指岁神。岁星原指木星,因它环太阳运行一周正好是十二年,但是古代天文学中又假定在地中有一个与岁星运动速度相同、但运行方向相反的星,称为太岁。其职在于总管年岁。因此太岁是古代天文学中为适应天干支纪时的需要而设想出来的。同时中国古代以天干地支记年,它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天干十二年为一循环,与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地支相配,组成六十干支,用以纪年,世称六十甲子。道书称六十甲子各有岁神,每岁轮值,掌握本岁的人间祸福,称值年太岁,俗称岁君,各有姓名,如甲子太岁金辨大将军之类。太岁君由都雷太岁殷元帅所统管。殷元帅,名殷郊。古代有太岁行地中的说法,认为太岁方即正对木星的方向不能动土(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所以太岁又称地司,其神即是最大(殷,意为大)之土(郊即土),道教中有一种地司法,就是以殷郊为主帅的法,其中谈到元帅是古帝后。以后民间有人整理神谱,形成《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其中说到殷郊是商纣王之子,母姜氏,生下他后,遭妲己害死。殷郊则蒙申真人收养,授以道法,后乃得道,亲手杀了妲己。玉帝闻其孝义,又有斩妖之勇,于是封他为地司九天游奕使、至德太岁、杀伐威权殷元帅。六十甲子值年太岁,即归其统辖。民间重视本命年,所以也重视请自己的本命星君即该年的值年太岁佑护。
雷部神将:雷部神将是随着民间对雷电之神的崇拜而发展起来的,但随着宋代五雷正法出现才形成庞大的系统。“雷公”是民间对司雷之神的普遍称呼。之所以雷公为男性神,是因为震为雷,为长男阳也。而雷出天之阳气,故云公。与之配合,又有电母,俗称闪电娘娘。到五雷正法兴起,雷部被赋予代天行令的威权,也出现了一大批雷部元帅,其中最重要的的雷部主帅邓燮、使者张珏和判官辛汉臣。其他又有如姚天君、陶天君等,也是重要的雷部元帅。原来的雷公、电母则作了他们手下的属将。在雷部神将之上则有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据《天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雷祖即浮黎元始天尊第九子玉清真王的化身。一说是黄帝的封号。居神霄玉府,在碧霄梵气之中,去雷城二千三百里。雷城高八十一丈,左有玉枢五雷使院,右有玉府五雷使院。天尊之前有雷鼓三十六面,三十六神司之,凡行雷之时,天尊亲击本部雷鼓一下,即时雷公雷师兴发雷声也。雷公即入雷泽而为神者也。三十六雷,皆当时辅相有功之臣。雷祖的职能是“主天之灾福,持物之权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杀”。
风伯雨师:风伯是司风之神,雨师是掌管下雨的神。出现很早,在《周礼》中就有风伯和雨师,汉代人解释,风伯就是二十八宿中的箕星,雨师则是毕宿。他们一般都进入各皇朝的祀典。道教吸引他们入神谱,当五雷正法兴起后,又将他们归入雷部属将,在祈求雨晴的道场中,他们常被视做雷部元帅的手下去执行任务。
龙王:被视做水族之首,也是掌管江河大海的神灵。中国古代素来有对龙的崇拜。龙是中国华夏民族的图腾,同时又是司雨水的神灵。汉代的诉雨仪式中,要造土龙,就是当它是管理雨水的。汉以后从印度传进了佛教,也带进了印度的龙王。本来印度的“龙王”音译是“那伽”,是一种住在大海里的大蛇,意译为龙王。大海中的龙宫藏着各种宝贝。后来在民间中印两种龙王合而为一。《历代神仙通鉴》卷一五载四海龙王的名号为:东海沧宁德王敖广;南海赤安洪圣济王敖润;西海素清润王敖钦;北海浣旬泽王敖顺。除大海之外,江、河、溪乃至于井中都认为有龙居住,但其龙王名位各有等级,总的都低于四海龙王。
五岳:中国人普遍认为山有山神,但依山的重要性不同而分成不同的等级,众山之尊莫过于五岳。五岳是古代天子才有资格祭祀的山神。其内容有过几次变化,唐以后固定为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和北岳恒山。唐代在各岳山麓立庙祭祀。宋真宗时加上东岳为天齐仁圣帝,南岳为司天昭圣帝,西岳为金天顺圣帝,北岳为安天元圣帝,中岳为中天崇圣帝。其中东岳泰山地位比较独特。汉代即有泰山治鬼之说,所以后世都认为泰山是掌管幽冥世界的,人死之后都要魂归泰山,故尔东岳受到民间普遍的崇拜,取得了五岳独尊的地位,而且其祠庙建于全国各处,不象其它四岳祠庙基本上只建于其本山。
四渎:古代中国人相信河的河神,大河之神地位更为重要。依周礼规定,天子所祭的名山大川中,最重要的当数五岳,祭礼相当于三公,其次是四渎,相当于诸侯。四渎,就是四条直接通往大海的四条大河,它们是长江、黄河、济河和淮河。唐宋时它们都各有封号。现在一般以宋代之号为称:江渎为广源王,河渎为显圣灵源王,淮渎为长源王,济渎为清源王。
四渎神中,后来在民间也有某些演变,有的还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其中长江神又被称为杨泗将军,黄河神又被称为金龙四大王,后者且被清朝列入祀典。 3.得道仙真张天师
张天师之名,本来是指正一盟威道的创立者张陵,后来也成为天师道嗣法者的泛称。张陵是第一代天师,教内称祖天师。其子张衡继承父业,称为嗣天师,张衡子张鲁则称系天师,祖孙三代和各自的夫人一起合称三师三夫人。他们都被视作神仙在天师系统中,最有影响的当然要推祖天师张道陵。在道教的神仙谱系中,他也占有着要地位。教中称他为六极高明大帝,为玉帝御前四大天师之首。
三茅真君
三茅真君为兄弟三人,长名茅盈,次名茅固,季为茅衷。据说成道后乘白鹤分止于茅山三峰各一峰。人称大者所处为大茅峰,次者所处为中茅峰,季者所居为三茅峰,并称太上老君封茅盈为司命真君,固为定录真君,衷为保生真君,合称三茅真君。茅山各道院普遍奉礼祀三茅真君。因为茅山在道教界间有重大的影响,因此三茅真君的殿宇也建于茅山以外的地区。
许真君
许真君名逊,传说为晋时江东句容人,因做过四川旌阳县令,所以世称许旌阳。曾师事吴猛,得道后转为昊猛之师,于东晋太康二年于洪州(今江西南昌)白日飞升。被符录道派净明派尊为祖师,在仙界号为九州都仙大使高明主者。他飞升之后,里人立祠祭祀。宋徽宗时赐庙额为“玉隆万寿”,现庙仍存,当地也常举办庙会。宋明以后,许真君的名声日隆,被视为玉帝御前的四大天师之一。
八仙
民间最熟悉的仙人群体。八位得道高仙张果老、汉钟离、吕洞宾、李铁拐、曹国舅、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八仙具有老幼男女贫富贵贱等不同特征,因此现实生活中不同有都可以从中得到成仙的鼓励,因此对不同的人皆有亲切感。道教宫观常塑有他们的形象,西安八仙宫等则是他们的专庙。
萨守坚
南宋时人。据说他曾得到并宋末极负盛名的五雷正法大师林灵素、王文卿和张继先的传授,从而通晓五雷正法。同时因为戒行严整无瑕可击,感动原想找他报仇的恶神,反而皈依他为徒,后成为著名的道教护法神王灵官,也使得萨守坚在仙界的地位更高。萨守坚曾创有一个行五雷正法为特征的道派西河派,所以他在道门中称为“萨祖”,有多种道法挂在他的名下。在民间,他在宋元时便被尊称为萨天师。明清以后,萨守坚与张陵、葛玄和许逊一起被当作玉皇大帝御前四大天师。
五祖七真
指全真道的五位祖师和七位最重要的嗣法者。
五祖是东华帝君王玄甫、阳子钟离权、纯阳子吕洞宾、海蟾子刘操和重阳子王喆。当年王重阳创立全真道,据说其法传自钟、吕和刘操一系,而其法的大源则是东华帝君,所以后世将他们与王重阳一起合称全真五祖。因为全真教开始时主要在北方传播,所以又称北五祖,而与在南方传播的金丹南宗的五祖相区别。
七真指王重阳的七大弟子马珏、谭处瑞、刘处玄、王处一、丘处机、郝大通及孙不二。 他们七位各传全真的一个支派,也就是七派各自的开山祖师。化去后也都被视为得道高真。在全真教的各个祖庭中,五祖七真常常聚在一处接受祭祀,也常各列自己的专殿或者专庙。
南五祖
金丹派南宗的五位祖师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和白玉蟾。北宋时张伯端受异人指点,修成内丹,写下内丹名著《悟真篇》,成为继《周易参同契》后最为重要的内丹经典。张伯端道号紫阳,他传下的道派主要在南方传播。盖进入南宋后,南北隔绝,其道传于南方也是时势使然。这支道派以传授内丹修行之术为主,五位祖师各留下著作。同时,从陈楠开始,也传习五雷正法,白玉蟾更负盛名。因此在雷法史上,也将白玉蟾当成重要的祖师之一。
众多的女仙
道教的神谱中,女仙数量之多、地位之高,比起其它宗教,显得十分突出。它曲折地反映了,早期道教的妇女观中有较多的尊重妇女的倾向。道教承认妇女有与一男子一样的修仙条件,功德相当,也可以仙界担任地位与男仙相当的仙职,所以女仙的级别也可以很高。因为认为女仙得道,先要去拜见西王母,所以一些记载女仙的书,总是以西王母为中心,五代道士杜光庭编的《墉城集仙录》便是如此。金墉城传说为王母所居之处。书中记王母、玄女以下女仙37人。后世的道书中,也有专记女仙的。
在民间影响比较大的女仙,除西王母外,还有:麻姑。魏夫人,即魏华存,在仙界的名号称为南岳夫人。谢自然,是属于上清派的道姑。据说她得道后白日升天,居屋周围云缭绕,久久不散。
此外,如前面提到的正一盟威道的三夫人、全真派七真之一的孙不二,等,也都是著名的女仙。 4.冥府诸神酆都大帝;酆都,又称罗酆山,据说在北方。本来在灵宝派系统的《元始上真众仙记》中提到有五方鬼帝,酆都在北方,由正一盟威道的第二代天师张衡和杨云为鬼帝。后来除酆都外,其它四方鬼帝名号不显。陶弘景《真灵位业图》中第七中位为酆都北阴大帝,说他原为炎帝大庭氏,讳庆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罗酆山,三千年一替换。《真诰》则说酆都有六宫,第一宫为纣绝阴天宫,依次向东行,第二宫为泰煞谅事宗天宫,第三宫为明晨耐犯武城天宫,第四宫名恬昭罪气天宫,第五宫名宗灵七非天宫,第六名敢司连宛屡天宫。后来,在民间传说中,将酆都搬到四川的酆都城。
十殿阎王:阎罗王,原是印度人信仰的地狱主者。进入中国后完全中国化,形成中国式的十位阴间大王。分别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变成王,泰山王,平等王,都市王,转轮王,酆都王。
东岳七十二司:前面提到过,东岳本为山神,但在汉以后渐渐演变成治理阴间的主管神灵。其下属有七十二司,(一说有七十六司),即七十二(六)个专职衙门。大型的东岳庙中往往塑有其像,道教颁发的秘录中也常出现七十二司之名。其中有掌生天、掌催生、掌不公、掌索命,以及掌定局职、掌福、掌财帛等。这些专司本来是老百姓针对人生中的幸福和灾难、社会上的公正与不平等、善良与邪恶等矛盾形成的,所以历代会有一些不同的变化。同时,民间也常将自己的愿望,自己对社会现象或历史人物的评价放到对鬼神世界的构想中去。七十六司系统中有速报司,是掌对害人致死者追究的衙门。宋、元之交时,人们认为包公最耿直无私,所以担任着速报司的掌司职务。后世又认为岳飞本来忠义却被秦桧等害死,最能体恤冤案的苦楚,所以北京东岳庙速报司中供奉的便是岳飞。 5.道门护法神执役神将仙吏功曹、玉女:为仙吏中最重要者。功曹,原指衙门中掌管文案、刑事的吏,道法中所称则是指诸仙府的仙吏,一般上章奏时都要请他们转达或收录,所以在道法仪式中必不可少,法师上殿举行仪式开始时都的一个“出官”的环节,即召出各类仙官神吏,其中便要召功曹。玉女,在仙界充传言、散花等职,因近在尊神身侧,所以在举行仪式时也常械请她出来供职。
马元帅 :名马胜。原是南斗斗口一星叫胜星,于是以之称呼其星君。因其居南方,五行属火,方位居南方当正午,午为马,故以马为姓。是道法中常召的一位天将。有时也塑像于殿前,充护法。 王灵官:王灵官是护法神中最常见的一位。他面目狰狞,红面赤须,三目怒睁 ,手执钢鞭,脚踩风火轮。被玉帝封为雷部副元帅,号三五火车灵官,做了道教护法神。一般道观进山门即是灵官殿,内供王灵官。 岳元帅:即岳飞。生前为抗金名将,殁后成神,道门中称岳帅,常被塑成手执金枪的神将,站在殿前做护法。
温元帅:名温琼。传说原是阳间官差,后被东岳收录,坐化于东岳殿前,即充为东岳太保。道门中的专门召役他的道法,同时他也常被供于殿前充当护法。
殷元帅:名殷郊。原是太岁神,道门中称他为地司殷元帅,有专门的地司法召役他,同时也常被供于殿前做护法。
其他如关公、张巡等英烈,也常被召为神将。 6.地方和家族保护神城隍神:城隍是地方神的一种。如同人间的地方官吏,省城隍即为一省之主,县城隍为一县之主,分管天下地下一省一县之事。其神往往是地方生前有功德劳绩之人充任。例如:苏州城隍为春申君,上海城隍为秦裕伯等等。唐时文人张说、许远、张九龄、韩愈、杜牧、李商隐等均有祭城隍文,大多为祈雨、求晴、禳灾,诸为本地谋风调雨顺,安居乐业而作。五代后唐康泰年间,始封城隍为王爵,宋时将城隍神列入祀典,于是其祀遍于天下。据《明史 礼志》,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封京都城隍为乘天鉴国司民升福明灵王;开封、临濠、太平、和州、滁州等府城隍为王;其余府为鉴察司民城隍威灵公,秩正二品;州为鉴察司民城隍灵佑侯,秩三品;县为鉴察司民城隍显佑伯,秩四品。洪武三年,去封号,但称某府某州某县城隍神。二十年(1387)改建城隍庙宇如公廨,设座判事,如人间衙门状。清代循明旧制,仍将祀奉城隍列入祀典。清代和民国初年,各地城隍在清明节及阴历七月十五日等节日,均有城隍更衣和出巡之会,俨然如同人间长吏出巡一般。其目的当是以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 土地神:又称土地公、“福德正神”。可以说,在旧中国的土地上,凡是有人烟、村落的,都祀奉土地神。土地之神古称社神。道教科仪中常要召当境土地,视其为有职任保护土方、效力道法的正神。灶神:灶神是东厨司命定福灶君的俗称,又称灶君、灶王。灶神之祭,古已有之。现世所供奉灶神纸马,往往是一对老夫妇的画像,即为灶君及其夫人。汉代以前,灶神所主仅为饮食。汉代起灶神即掌握一家的寿夭祸福。
门神:门神,即守卫门户之神。人居室之门有神,古已有传说,并加祀奉。汉代的门神指神荼(shu)、郁垒(lu )。唐以后的门神所指略有变化,秦琼和尉迟敬德为门神,秦为白脸,尉迟为黑脸。 7.其他由祀典与民间信仰进入的神灵关圣帝君:关圣帝君就是三国时蜀汉大将关羽,字云长。他生前以忠勇著称,殁后被立祠祭祀。他很早就被道教吸收为神将。关帝庙祀极盛,几乎全国各地都可以见到他的祠庙,而且其庙的规格都很高,关帝一般塑成红脸的武将,因其已是帝君,所以头上常加冕琉。他身旁经常立着手捧官印的义子关平,以及帮他持着青龙偃月刀的部将周仓。
妈祖:妈祖,亦称天妃、天后,又称天上圣母。航海保护神,主要流传于中国东南沿海以及东南亚华人社会之中。
财神:中国的财神有多位才。一般在道观中常建有财神殿,奉祀武财神关羽和赵公明,以及文财神比干。福禄寿三星:他们本来是星君,但民间对其崇拜很少去指认哪一颗星宿。一般将福星描绘成天官赐福模样。寿星本来是南极老人星,很古就受到民间崇拜。一般将他塑成长须、高额的老者形象。禄星管人间功名,一般长官打扮。送子娘娘:又称为子孙娘娘,专司人间子嗣的女神。月下老人:专管人间婚姻的神。据说,人间姻缘由月下老人掌管,刚出生时,便将男女双方脚上各系上红线,从此便千里姻缘一线牵,即使天各一方,也终成配偶。
施相公:盛行于江苏南部、上海市和浙江北边部一带。刘猛将:捕蝗神。一般称为猛将神,说姓刘,故又称刘猛将。
Ⅶ 西游记中太上老君是怎样的人
太上老君在姜子牙封神之前叫李耳,也就是常说的老子。还算一个比较可爱,中规中矩的老头。
Ⅷ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多少神仙
古代神仙族谱
第一代
创始元灵(四个徒弟:鸿钧,混鲲,女娲,陆压)
第二代1.鸿钧老祖[三个徒弟,也就是“三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盘古),灵宝天尊(通天教主)]
2.混鲲祖师[大弟子:接引道人(如来),二弟子:准提道人(菩提老祖),其他如蟒牛蛇兽、蛟鹏狮猴等各种生灵来者不拒,通通是其弟子]
3.女娲娘娘:在盘古开天劈地后造人
4.陆压道人:此人有月光宝盒说不定哪天就来你身边了。第三代如来(接引道人)(座下弟子无数)菩提老祖(准提道人)(最有名的弟子:孙悟空)元始天尊(盘古)[弟子十二金仙:广成子,赤精子,玉鼎真人,太乙真人,黄龙真人,文殊广法天尊(文殊菩萨),普贤真人(普贤菩萨),慈航道人(观音菩萨),灵宝大法师,惧留孙,道行天尊,清虚道德真君;除此之外还有:南极仙翁(福禄寿三星中的寿星),云中子,姜尚,申公豹等]灵宝天尊(通天教主)(弟子有二十四星宿、雷公电母等)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徒弟:度厄真人)
第三代法力高低就很难分了,如来在后来的修炼中法力已经超过三清了。
第四代玉皇大帝十二金仙(弟子一大堆,主要有:皇帝,杨戬,哪吒,黄天化等)姜尚孙悟空云中子(弟子:雷震子)二十四星宿、雷公电母等玉皇大帝手下当差的:二十四星宿,雷公电母,南极仙翁等等1玉皇大帝 三清之化身。三清与玉皇,犹如先虚无而后妙有,先无极而后有太极,先无为而后有为。道家的《真灵位业图》即将玉帝道君置为元始天尊属下之神。经三千二百劫,始证金仙。看来唐僧的西天取经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与玉帝对比起来简直就是小打小闹。此人后来的修为已在太上老君之上,本着尊老爱幼的原则,排名第四代第一位,不与太上老君争名次。
2“玉虚十二门人” 广成子,赤精子,太乙真人,文殊广法天尊(文殊菩萨),普贤真人(普贤菩萨),慈航道人(观音菩萨)。黄龙真人,道行天尊,清虚道德真君,惧留孙,玉鼎真人和云中子,飞熊(姜子牙)。
3孙悟空 个人比较喜欢,吴承恩也喜欢,选他做西游记的主角。厉害是厉害可惜老是被观音等菩萨玩弄啊。在取经路上遇到打不过的妖怪又要请几位菩萨帮忙。所以排第三
4二十四星宿、雷公电母、普天星相 通天教主门下弟子。后来成为玉皇大帝的小喽啰,正是可怜。法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念在辈份高,排个第四。
5度厄真人第五代十二金仙的弟子:杨戬,,李靖,哪吒等 雷震子第五代中在社会上还算有点名气的应该是杨戬,哪吒等姜子牙的师侄了。这帮人助周伐纣建立不朽功业。杨戬更是了得,在后来居然能和孙悟空斗一斗了!!注:雷震子和雷公不是一个人雷公:雷公和电母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对天神。司掌天庭雷电。雷公名始见《楚辞》,因雷为天庭阳气,故称「公」。
雷震子:本无父无母,不知何故的藏于一颗巨蛋中,弃于荒野。恰巧姬昌(即西伯侯)一次出巡,途经路过,发现巨蛋。正自好奇之际,突然一道雷电打落,将巨蛋劈开,一名小男婴就在蛋中呱呱大哭。昌擅观天象占卦,合指一算,推测到此男婴出生奇特,将来必成大器,遂收其为第一百名养子,并见他出生跟雷电有关,因而给他取名“雷震子”。
盘古氏-又称元始天王,一名,浮黎元始天尊。
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 又名太上道君道德天尊 又名太上老君(西游记里也称为太上道祖)六御中央玉皇大帝 妻:王母娘娘,又称为 西王母
北方北极中天紫微大帝南方南极长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为元始天王九子。
东方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西方太极天皇大帝 (手下:八大元帅,五极战神(天空战神,大地战神,人中战神,北极战神和南极战神))
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五方五老: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三岛十洲仙翁东华大帝君(即东王公,名\"金蝉氏\",号木公)
北方北极玄灵斗姆元君(佛教中二十诸天的摩利支天)中央黄极黄角大仙中央天宫仙位表千里眼 | 顺风耳 | 金童 | 玉女 | 雷公 | 电母(金光圣母) |风伯 | 雨师 | 游奕灵官 | 翊圣真君 | 大力鬼王 | 七仙女 | 太白金星 |赤脚大仙 | 广寒仙子(姮娥仙子)嫦娥 | 玉兔 | 玉蟾 | 吴刚 | 天蓬元帅 |天佑元帅 | 九天玄女 | 十二金钗 | 九曜星 | 日游神 | 夜游神 | 太阴星君 |太阳星君 | 武德星君 | 佑圣真君托塔天王李靖 | 金吒 | 木吒(行者惠岸) |
三坛海会大神哪吒 | 巨灵神 |月老 | 左辅右弼 | 二郎神杨戬 | 太乙雷声应化天尊王善王灵官 | 萨真人 |紫阳真人(张伯端) | 文昌帝君 | 天聋 | 地哑三官大帝:天官 | 地官 |
水官四大天王:增长天王、持国天王、多闻天王与广目天王四值功曹:值年神李丙 | 值月神黄承乙 | 值日神周登 | 值时神刘洪
四大天师:张道陵、许逊(字敬之,号许旌阳)、邱弘济、葛洪四方神青龙孟章神君、白虎监兵神君、朱雀陵光神君、玄武执明神君。
四渎龙神黄河 | 长江 | 淮河 | 济水河神马赵温关四大元帅:马元帅 又名马天君,又称华光天王、华光大帝赵元帅 即武财神赵公明,又名赵玄坛温元帅 温琼,东岳大帝部将关元帅 关羽。五方谒谛:金光揭谛、银头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摩诃揭谛五炁真君:东方岁星木德真君 | 南方荧惑火德真君 | 西方太白金德真君 |北方辰星水德真君 |
中央镇星土德真君五岳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 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 中岳嵩山中天崇圣大帝北岳恒山安天玄圣大帝 西岳华山金天愿圣大帝(五岳帝君:东岳帝君,名金虹氏,东华帝君弟。其它四岳帝君为东华帝君的四个儿子。)
及 碧霞元君五斗星君:东斗星君 | 西斗星君 | 中斗星君 | 南斗星君 | 北斗星君六丁六甲:六丁为阴神玉女 | 丁卯神司马卿 | 丁已神崔巨卿 | 丁未神石叔通 |丁酉神臧文公 丁亥神张文通 | 丁丑神赵子玉 |六甲为阳神玉男 | 甲子神王文卿 | 甲戌神展子江 | 甲申神扈文长 |甲午神卫玉卿 | 甲辰神孟非卿 |
甲寅神明文章南斗六星君第一天府宫:司命星君第二天相宫:司禄星君第三天梁宫:延寿星君第四天同宫:益算星君第五天枢宫:度厄星君第六天机宫:上生星君北斗七星君:(《狮驼国》中的北天七皇)北斗第一阳明贪狼星君北斗第二阴精巨门星君北斗第三真人禄存星君北斗第四玄冥文曲星君北斗第五丹元廉贞星君北斗第六北极武曲星君北斗第七天关破军星君(《狮驼国》中的北斗七星君为北斗星君的另一个称号:天枢、天璇、天玑 、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合起来又称为\"斗魁\"或\"璇\",后三星组成斗柄,称\"杓\"
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张果老增长天王手下八将:庞刘荀毕、邓辛张陶,其全名为刘俊、荀雷吉、庞煜、毕宗远;邓伯温、辛汉臣、张元伯、陶元信(四目)
九曜星金星 | 木星 | 水星 | 火星 | 土星 |罗睺(蚀星) | 计都星 | 紫炁星 | 月孛星
十二元辰子丑寅卯等二十八星宿亢金龙、女土蝠、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斗木獬、牛金牛、氐土貉、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獝、奎木狼、娄金狗、胃土彘、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三十六天将蒋光 | 钟英 | 金游 | 殷郊 | 庞煜 | 刘吉 | 关羽 |马胜 | 温琼 | 王善 | 康应 | 朱彦 | 吕魁方角 | 耿通 | 邓伯温 | 辛汉臣 | 张元伯 | 陶元信 |荀雷吉 | 毕宗远 | 赵公明 | 吴明远 | 李青天 | 梅天顺 |熊光显 | 石远信 | 孔雷结 | 陈元远 | 林大华 | 周青远 |纪雷刚 | 崔志旭 | 江飞捷 | 贺天祥 | 高克(三十六天将的版本是最多,以上仅供参考)
地上天仙表姜子牙(亦为东华帝君,估计是木公的接班人)蓬莱三仙:福禄寿三星,福神天官大帝,另一说是西汉杨成,又一说中是唐阳城财神赵公明、(一说比干范蠡为文财神);
寿星南极仙翁,女寿星:麻姑真武大帝,又名九天降魔祖师、玄武元帅。
龟蛇二将(又名太玄水精黑灵尊神、太玄火精赤灵尊神)小张太子与五大神龙黎山老母、镇元子龙王:东海龙王敖广 | 南海龙王敖钦 | 西海龙王敖闰 | 北海龙王敖顺 |
井海王神霄派诸神紫微北极大帝玉清真王(南极长生大帝)--元始天王第九子神霄八帝(多为道教虚构),玉清真王与神霄八帝合起来又称为神霄九宸大帝东极青华大帝、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黄帝)、九天雷祖大帝等。(太乙天帝、六天洞渊大帝、六波天主帝君、可韩真君、采访真君)
九司三省与北极四圣九司:玉府判府真君、玉府左右待中、玉府左右仆谢、天雷上相、玉枢使相、斗枢上相、上清司命玉府右卿、五雷院使君、雷霆都司元命真君三省:雷霆泰省、雷霆玄省、雷霆都省北极四圣:
天蓬元帅(猪八戒) 手下天罡大圣、九天杀童大将(北斗第八星,又称天杀大神)、雷使者等。天佑(猷)元帅翊圣元帅玄武元帅 真武大帝另有:五方雷王、五方雷霆大帝阴曹地府北阴酆都大帝五方鬼帝:东方鬼帝蔡郁垒、神荼,治\"桃止山\" 鬼门关西方鬼帝赵文和,王真人,治\"嶓冢山\"
北方鬼帝张衡、杨云,治罗酆山;南方鬼帝杜子仁,治罗浮山;中央鬼帝周乞、稽康,治\"抱犊山\"罗酆六天以下为宫名,六天为守宫神)纣绝阴天宫、泰煞谅事宗天宫、明晨耐犯武城天宫、恬昭罪气天宫、宗灵七非天宫、敢司连宛屡天宫地藏菩萨
十殿阎王: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其这将、臣:
首席判官崔府君、钟魁、黑白无常、牛头马面、孟婆神、上古神话诸神混沌天神--较正式的说法,盘古为开天辟地之始神,但仍有部分传说中,混沌早于盘古而生。
创世神天吴、毕方、据比、竖亥、烛阴、女娲上古四方天帝与辅神:太阳神炎帝与火神祝融共同治理天南一万二千里的地方少昊与水神共工建立天西一万二千里的地方颛顼与海神禺强(又名冬神玄冥)治理天北一万二千里的地方青帝伏羲与九河神女华胥氏及属神句芒治理天东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黄帝时代的诸神陆吾、英招、离珠、金甲神(此神应是其它神的一种化身说,根据他我虚拟了狮驼国中的金甲雷神)蚩尤、风伯雨师、赤松子、力牧、神皇、风后、应龙、魃、夸父、大力神夸娥氏、大庭氏、五龙氏炎帝,又称为神农氏炎帝的女儿女娃(后化身精卫鸟)瑶姬,在《狮驼国》中又名婉华仙子。还有一个小女儿,其名不可考,(拙著《狮驼国》中为炎天圣母)
少昊母为皇娥、长子春神句芒、次子秋神蓐收颛顼的后代四子:虐鬼、魍魉、送穷鬼、
梼杌后代:老童、太子长琴、黎、重、彭祖(孙)
帝俊天上妻子:羲和、常羲人间妻子(省略)女丑、羿鲧
妻:女喜。尧 又名:放勋, 妻女皇;
舜 姓姚,名重华,妻娥皇,女英;禹,父鲧,妻\"女娇\",又名涂山氏,系九尾白狐精三皇:指天地人三皇,分别是伏羲、神农与女娲。
五帝:通常指 黄帝 | 颛顼 | 帝俊 | 尧 | 舜其它--
后天著名仙真表房中之祖--彭祖 | 纵横始祖--鬼谷子 | 文始真人--尹喜 | 南华真人--庄子求仙使者--徐福 | 茅山仙祖--三茅真君 | 万古丹王--魏伯阳 | 太极真人--刘安诙谐岁星--东方朔 | 太平教主--于吉 | 役使鬼神--费长房 | 竹林狂士--嵇康水府仙伯--郭璞 | 净明教主--许逊 | 蓬莱(都)水监--陶弘景 | 天师--寇谦之情仙--裴航 | 扶摇子--陈抟 | 显化真人--张三丰王重阳与全真七子(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清净散人孙不二、长生子刘处玄、长真子谭处端、丹阳子马钰)
在平都山修炼成仙,世人合称为'阴王',后世讹传为掌管阴司的阎王,遂将平都山称为鬼城。4、文昌帝君:本为司禄之神,后来变为文人士子的守护神。传说是到晋朝时四川孟溪的张亚子,曾经七十二化,在绵阳梓潼县战死;后在祭祀中传闻文人能够得到他的保护,后人遂将文昌帝君与梓潼帝君合并为一,称为文昌梓潼帝君。顺便一提,文昌星,指掌管人间功名利禄的神,是北斗七星中的第四颗星,也称为文曲星。第四颗就是掌管武略智谋的武曲星。
四、古代仙人:1、传说中的上古仙人:黄帝,西王母(也称为金母)、西王母的丈夫东王公、彭祖、赤松子、王乔(也称王子乔)等。2、李八百、李真多、李意期、李常在等,不一而足。3、八仙:关于八仙的说法很多,有汉八仙(淮南八仙)、唐八仙(饮中八仙、蜀中八仙)等几种说法。直至宋元时期才逐渐形成现在的八仙,到明朝时期吴元泰才在〈八仙出处东游记〉中初步将八仙定形。即汉钟离(汉代钟离昧,也说是唐代钟离权,自称'天下都散汉')、吕洞宾(唐代人,传说本为李唐皇裔,为避武后追杀遂避祸改姓为吕)、铁拐李(资历最老的仙人,传说曾经与老子同游华山)、何仙姑(武后时期广州增城人何秀姑,为吕洞宾度化成仙)、蓝采和、张果老(唐山西道士张果,曾经受唐玄宗封赐)、韩湘子(韩愈的侄子或者也有人说是侄孙韩湘)、曹国舅(宋仁宗曹皇后弟);分别代表了男女老少、富贵贫贱美丑善恶等各种形象。
Ⅸ 张天师去病符法初一至三十
初一日病者,东南路上得之,是神使客死鬼作崇。头疼,乍寒乍热,起坐无力,饮食无味。用黄纸五张,东南四十步送之大吉。
初二日病者,东南方得之,是家乡之老鬼作病。初头疼口乱不宁鬼作病,热多冷少,肢无力,呕吐不止。用白纸五张,向东南方三十步送之。即愈。
初三日病者,正北得之,是家亲作崇。初害头疼,乍寒乍热不宁,饮食不进。用黄钱五张,向正北二十步送之,大吉。
初四日病者,东北得之,病者手足沉重,头疼狂乱不宁,饮食呕吐。用黄钱五张,向东北五十步送之,大吉。
初五日病者,东北得之,此病是石榴鬼作崇。乍寒乍热,呕吐不止,其鬼在床头坐,用黄钱五张,东北五十步送之,即安。
初六日的病,正东得之,树神使黄头鬼作崇。四肢沉重,霍乱不宁,遍身疼痛,鬼在卧床、衣服上坐。用白钱五张向正东四十步送之,大吉。
初七日病者,东南得之,土地家神使老母鬼作崇。呕逆寒热,手足沉重,其鬼在卧床东坐北,用白钱五张,向东南三十步送之,大吉。
初八日病者,东北得之,土地使妇人作崇,膝脚疼痛,四肢无力,乍寒乍热,饮食不思。用黄钱五张东北方二十步送之大吉。
初九日病者,正南得之,亲少年妇人鬼。其病呕吐,四肢无力,手足沉重,坐卧不安。用白钱五张向正北三十步送之即安。
初十日病者,正东得之,其病先轻后重,手足如打,头痛心恍惚,乍寒乍热不思饮食。用白钱五张向正东方四十步送之即安。
初十一日病者,正北得之,抂死妇人鬼作崇,上热下寒,呕吐酸水,沉重,不思饮食。用黄钱五张向西南方四十步送之大吉。
初十二日病者,东北得之,土地家亲作崇。先轻后重,呕吐不宁,起卧不安,四肢寒冷。用白钱五张向东北方三十步送之即安。
初十三日病者,东北得之,亲男子少亡鬼与人作崇。其病霍乱,恍惚不宁,饮食无味。用黄钱五张向正北五十步送之大吉。
初十四日病者,正东得之,家神引鬼作崇。手足冷,霍乱坐卧不安,饮食无味。用白钱五张向东南方三十步送之即安。
初十五日病者,正南得之,水火二神做病。寒热沉重,呕吐心乱,不思饮食,鬼在床头坐。用白钱五张向正南方三十步送之即安。
初十六日病者,西南得之,家亲鬼自作崇。头痛,在病人身上坐,乍寒乍热,四肢沉重。用黄钱三张,向西南四十步送之,大吉。
初十七日病者,正西得之,少年女子鬼做崇。其病头疼,手足如火,坐卧不宁,寒热不分。用黄钱五张,向正西三十步送之,即安。
初十八日病者,西南得之,借物吃食上得之,乍寒乍热,霍乱不安,饮食无味,鬼在床上东南坐。用白钱五张,向西南四十步送之,大吉。
初十九日病者,正北得之,抂死妇人鬼做崇。上热下冷,呕吐酸水,沉重不思饮食。用黄钱五张,西南三十步送之,大吉。
初二十日病者,正东北得之,土地使家亲做崇。先轻后重,呕吐不宁,起卧不安,四肢无力。用白钱五张,东北五十步送之,大吉。
图片
初二十一日病者,东北得之,家亲少年男鬼做崇,其病霍乱恍惚不宁,坐卧不安,饮食无味。用黄钱五张,正北方四十步送之,大吉。
初二十二日病者,正东得之,井神引鬼兵做崇。手足皆冷,霍乱不宁,坐卧不安,饮食无味。用黄钱五张,东南方三十步送之,大吉。
初二十三日病者,正南得之,西冲五道山神侠客死鬼做崇。睡卧不安,肚疼霍乱,饮食无味。用白钱五张,西南四十步送之,大吉。
初二十四日病者,西南得之,因将老母不葬鬼做崇。四肢沉重,寒热呕逆。用黄钱五张,东南方五十步送之,即安。
初二十五日病者,正西得之,金神使老子鬼做崇。头重身沉,不思饮食,其鬼在卧处坐。用白钱七张,正西方四十步送之,大吉。
初二十六日病者,西北得之,北方火神使和尚家亲鬼做崇。头疼恍惚不宁,鬼在背脊上坐。用黄钱五张,西北五十步送之大吉。
初二十七日病者,正东得之,东方神使小男子不合鬼做病。头疼狂乱,乍寒乍热,呕吐恶心。用黄钱三张,正东方三十步送之大吉。
初二十八日病者,正北得之,金神使家室小女子鬼做病。头疼发热,起坐不安,不思饮食。用白钱五张,正西方四十步送之大吉。
初二十九日病者,东南得之,土地使家亲做病。头疼沉重,乍寒乍热,饮食无味,鬼在西南器物上坐。用白钱七张,东南方三十步送之大吉。
初三十日病者,东北得之,山神使男子鬼做病,头疼脑痛,恍惚不宁,不思饮食。用黄钱五张,西北方四十步送之大吉。
Ⅹ !谁有《宋史——钦宗本纪》(全文)的白话文译本请告诉我,谢谢!!!
卷二十三 本纪第二十三
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讳桓,徽宗皇帝长子,母曰恭显皇后王氏。元符三
年四月乙酉生于坤宁殿。初名亶,封韩国公,明年六月进封京兆郡王。崇宁元年
二月甲午,更名烜,十一月丁亥,又改今名。大观二年正月,进封定王。政和元
年三月,讲学于资善堂。三年正月,加太保。四年二月癸酉,冠于文德殿。五年
二月乙巳,立为皇太子,大赦天下。丁巳,谒太庙。诏乘金辂,设卤簿,如至道、
天禧故事,及宫僚参谒并称臣,皆辞之。六年六月癸未,纳妃朱氏。
宣和七年十二月戊午,除开封牧。庚申,徽宗诏皇太子嗣位,自称曰道君皇
帝,趣太子入禁中,被以御服。泣涕固辞,因得疾。又固辞,不许。辛酉,即皇
帝位,御垂拱殿见群臣。是日,日有五色晕,挟赤黄珥,重日相荡摩久之。乃引
道君皇帝出居龙德宫,皇后出居撷景园。以少宰李邦彦为龙德宫使,太保、领枢
密院事蔡攸、门下侍郎吴敏副之。是时,金人已分道犯境。壬戌,赦大逆、反叛
以下罪,进百官秩一等,赏诸军,立妃朱氏为皇后,以太子詹事耿南仲签书枢密
院事。癸亥,诏太傅燕王、越王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诏非三省、枢密院所得旨,
有司勿行。甲子,斡离不陷信德府,粘罕围太原。诏京东、淮西、浙募兵入卫。
太学生陈东等上书,数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李彦、朱勔罪,谓之六贼,
请诛之。丙寅,上道君皇帝尊号曰教主道君太上皇帝,皇后曰道君太上皇后。诏
改元。
靖康元年春正月丁卯朔,受群臣朝贺,退诣龙德宫,贺道君皇帝。诏中外臣
庶实封言得失。金人破相州。戊辰,破浚州。威武军节度使梁方平师溃,河北、
河东路制置副使何灌退保滑州。己巳,灌奔还,金人济河,诏亲征。道君皇帝东
巡,以领枢密院事蔡攸为行宫使,尚书右丞宇文粹中副之。诏自今除授、黜陟及
恩数等事,并参酌祖宗旧制。罢内外官司、局、所一百五处,止留后苑,以奉龙
德宫。以门下侍郎吴敏知枢密院事,吏部尚书李棁同知枢密院事。贬太傅致仕王
黼为崇信军节度副使、安置永州。赐翊卫大夫、安德军承宣使李彦死,并籍其家。
放宁远军节度使朱勔归田里。帝欲亲征,以李纲为留守,以李棁为副。给事中王
寓谏亲征,罢之。庚午,道君皇帝如亳州,百官多潜遁。宰相欲奉帝出襄、邓,
李纲谏止之。以纲为尚书右丞。辛未,以李纲为亲征行营使,侍卫亲军马军都指
挥使曹曚副之。太宰兼门下侍郎白时中罢。李邦彦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守中书
侍郎张邦昌为少宰兼中书侍郎,尚书左丞赵野为门下侍郎,翰林学士承旨王孝迪
为中书侍郎,同知枢密院事蔡懋为尚书左丞。壬申,金人渡河,遣使督诸道兵入
援。癸酉,诏两省、枢密院官制一遵元丰故事。金人犯京师,命尚书驾部员外郎
郑望之、亲卫大夫康州防御使高世则使其军。诏从官举文武臣僚堪充将帅有胆勇
者。是夜,金人攻宣泽门,李纲御之,斩获百余人,至旦始退。甲戌,金人遣吴
孝民来议和,命李棁使金军。金人又使萧三宝奴、耶律忠、张愿恭来。以吏部尚
书唐恪同知枢密院事。乙亥,金人攻通津、景阳等门,李纲督战,自卯至酉,斩
首数千级,何灌战死。李棁与萧三宝奴、耶律忠、王汭来索金帛数千万,且求割
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并宰相、亲王为质,乃退师,丙子,避正殿,减常膳。
括借金银,籍倡优家财。庚辰,命张邦昌副康王构使金军,诏称金国加“大”字。
辛巳,道君皇帝幸镇江。以兵部尚书路允迪签书枢密院事。金人陷阳武,知县事
蒋兴祖死之。壬午,大风走石,竟日乃止。封子谌为大宁郡王。甲申,省廉访使
者官,罢钞旁定贴钱及诸州免行钱,以诸路赡学户绝田产归常平司。统制官马忠
以京西募兵至,击金人于顺天门外,败之。乙酉,路允迪使粘罕军于河东。平阳
府将刘嗣初以城叛。丁亥,靖难军节度使、河北河东路制置使种师道督泾原、秦
凤兵入援,以师道同知枢密院事,为京畿、河北、河东宣抚使,统四方勤王兵及
前后军。庚寅,盗杀王黼于雍丘。癸巳,大雾四塞。乙未,贬少保、淮南节度使
梁师成为彰化军节度副使,行及八角镇,赐死。
二月丁酉朔,命都统制姚平仲将兵夜袭金人军,不克而奔。戊戌,罢李纲以
谢金人,废亲征行营司。金人复来议和。庚子,命附马都尉曹晟使金军。辛丑,
又命资政殿大学士宇文虚中、知东上阁门事王球使之,许割三镇地。太学诸生陈
东等及都民数万人伏阙上书,请复用李纲及种师道,且言李邦彦等疾纲,恐其成
功,罢纲正堕金人之计。会邦彦入朝,众数其罪而骂。吴敏传宣,众不退,遂挝
登闻鼓,山呼动地。殿帅王宗濋恐生变,奏上勉从之。遣耿南仲号于众曰:“
已得旨宣纲矣。”内侍朱拱之宣纲后期,众脔而磔之,并杀内侍数十人。乃复纲
右丞,充京城防御使。壬寅,追封范仲淹魏国公,赠司马光太师,张商英太保,
除元佑党籍学术之禁。诏诛士民杀内侍为首者,禁伏阙上书,废苑囿宫观可以与
民者。金人使王汭来。癸卯,命肃王枢使金军。以观文殿学士、大名尹徐处仁为
中书侍郎,宇文虚中签书枢密院事。蔡懋罢。乙巳,宇文虚中、王球复使金军。
康王至自金军。金人遣韩光裔来告辞,遂退师,京师解严。丙午,康王构为太傅、
静江奉宁军节度使。省明堂班朔布政官。丁未,日有两珥。戊申,赦天下。诏谕
士民,自今庶事并遵用祖宗旧制,凡蠹国害民之事,一切寝罢。己酉,罢宰执兼
神霄玉清万寿宫使及殿中监、符宝郎。诏用祖宗故事,择武臣得军心者为同知、
签书枢密院,边将有威望者为三衙。以金人请和,诏官民昔尝附金而复归本朝者,
各还其乡国。庚戌,李邦彦罢,以张邦昌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吴敏为少宰兼中书
侍郎,李纲知枢密院事,耿南仲为尚书左丞,李棁为尚书右丞。辛亥,诏监察御
史言事如祖宗法。宇文粹中罢知江宁府。癸丑,种师道罢为中太一宫使。赠右正
言陈瓘为右谏议大夫。甲寅,贬太师致仕蔡京为秘书监、分局南京,太师、广阳
郡王童贯为左卫上将军,太保、领枢密院事蔡攸为太中大夫、提举亳州明道宫。
先是,粘罕遣人来求赂,大臣以勤王兵大集,拘其使人,且结约余睹以图之。至
是,粘罕怒,及攻太原不克,分兵趣京师,过南、北关,权威胜军李植以城降。
乙卯,陷隆德府,知府张确、通判赵伯臻、司录张彦遹死之。丙辰,有二流星,
一出张宿入浊没,一出北河入轸。己未,诏遥郡承宣使有功应除正任者,自今除
正任刺史。辛酉,梁方平坐弃河津,伏诛。王孝迪罢。命给事中王云、侍卫亲军
马军都指挥使曹曚使金国,镇洮军节度使、中太乙宫使种师道为河北、河东路
宣抚使,保静军节度使、殿前副都指挥使姚古为制置使。乙丑,御殿复膳。丙寅,
下哀痛之诏于陕西、河东。是月,金人犯泽州之高平,知州高世由往犒之,乃去。
三月丁卯朔,遣徽猷阁待制宋焕奉表道君皇帝行宫。诏侍从言事。诏非三省、
枢密院所奉旨,诸司不许奉行。罢川路岁所遣使。募人掩军民遗骸,遣使分就四
郊致祭。戊辰,李棁罢为鸿庆宫使。己巳,张邦昌罢为中太一宫使。徐处仁为太
宰兼门下侍郎,唐恪为中书侍郎,翰林学士何为尚书右丞,御史中丞许翰同知
枢密院事。庚午,宇文虚中罢知青州。癸酉,诣景灵东宫行恭谢礼。命赵野为道
君皇帝行宫奉迎使。甲戌,恭谢景灵西宫及建隆观。乙亥,诣阳德观、凝祥池、
中太乙宫、佑神观、相国寺。丙子,改撷景园为宁德宫。录司马光后。己卯,燕
王俣、越王偲为太师。壬午,诏金人叛盟深入,其元主和议李邦彦、奉使许地李
棁、李邺、郑望之悉行罢黜。又诏种师道、姚古、种师中往援三镇,保塞陵寝所
在,誓当固守。癸未,遣李纲迎道君皇帝于南京,以徐处仁为礼仪使。殿中侍御
史李擢、左司谏李会罢。乙酉,迎道君皇帝于宜春苑,太后入居宁德宫。丙戌,
知中山府詹度为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原府张孝纯、知河间府陈遘并为资政殿学士,
知泽州高世由直龙图阁,赏城守之劳也。丁亥,朝于宁德宫,诏扈从行宫官吏,
候还京日优加赏典,除有罪之人迫于公议已行遣外,余令台谏勿复用前事纠言。
庚寅,肃王枢为太傅。姚古复隆德府。辛卯,复威胜军。壬辰,太保景王杞、济
王栩为太傅。有流星出紫微垣。甲午,康王构为集庆、建雄军节度使,尚书户部
侍郎钱盖为陕西制置使。命陈东初品官,赐同进士出身,辞不拜。籍朱勔家。乙
未,诏金归朝官民未发遣者,止之。丙申,贬蔡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是春,夏
人取天德、云内、武州及河东八馆。
夏四月戊戌,夏人陷震威城,摄知城事朱昭死之。己亥,迎太上皇帝入都门。
壬寅,朝于龙德宫。癸卯,立子谌为皇太子。耿南仲为门下侍郎。乙巳,置《春
秋》博士。戊申,置详议司于尚书省,讨论祖宗法。己酉,乾龙节,群臣上寿于
紫宸殿。庚戌,赵野罢。壬子,金人使贾霆、冉企弓来。癸丑,封太师、沂国公
郑绅为乐平郡王。贬童贯为昭化军节度副使、安置郴州。减宰执俸给三之一及支
赐之半。诏开经筵。令吏部稽考庶官,凡由杨戬、李彦之公田,王黼、朱勔之应
奉,童贯西北之师,孟昌龄河防之役,夔蜀、湖南之开疆,关陕、河东之改币,
及近习所引,献颂可采,特赴殿试之流,所爵赏,悉夺之。甲寅,种师道加太尉、
同知枢密院事、河北河东路宣抚使。乙卯,诏自今假日特坐,百司毋得休务。以
平凉军节度使范讷为右金吾卫上将军。丙辰,诏有告奸人妄言金人复至以恐动居
民者,赏之。戊午,进封南康郡王栻为和王,平阳郡王榛为信王。己未,复以
诗赋取士,禁用《庄》、《老》及王安石《字说》。壬戌,诏亲擢台谏官,宰执
勿得荐举,著为令。追政和以来道官、处士、先生封赠奏补等敕书。甲子,令在
京监察御史、在外监司、郡守及路分钤辖已上,举曾经边任或有武勇可以统众出
战者,人二员。东兵正将占沆与金人战于交城县,死之。乙丑,诏三衙并诸路帅
司各举谙练边事、智勇过人并豪俊奇杰、众所推服、堪充统制将领者各五名。贬
蔡攸节度副使,安置朱勔于循州。
五月丙寅朔,朝于龙德宫,令提举官日具太上皇帝起居平安以闻。丁卯,诏
天下有能以财谷佐军者,有司以名闻,推恩有差。以少傅、镇西军节度余深为特
进、观文殿大学士。戊辰,罢王安石配享孔子庙庭。庚午,少傅、安武军节度使
钱景臻,镇安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刘宗元并为左金吾卫上将军。保信军节度
使刘敷、武成军节度使刘敏、向德军节度使张茂、岳阳军节度使王舜臣、应道军
节度度使朱孝孙、泸川军节度使钱忱并为右金吾卫上将军。是日,寒。辛未,申
铜禁。诏:无出身待制已上,年及三十而通历任实及十年者,乃得任子。监察御
史余应求坐言事迎合大臣,罢知卫州。甲戌,曲赦河北路。乙亥,申销金禁。丁
丑,诏以俭约先天下,澄冗汰贪,为民除害,授监司、郡县奉行所未及者,凡十
有六事。姚古将兵至威胜,闻粘罕将至,众惊溃,河东大振。河北、河东路制置
副使种师中与金人战于榆次,死之。己卯,借外任官职田一年。开府仪同三司高
俅卒。辛巳,损太官日进膳。追削高俅官。甲申,罢详议司。己丑,以河东经略
安抚使张孝纯为检校少保、武当军节度使。壬辰,诏天下举习武艺、兵书者。乙
未,诏姚古援太原。
六月丙申朔,以道君皇帝还朝,御紫宸殿,受群臣朝贺。诏谏官极论阙失。
戊戌,令中外举文武官才堪将帅者。时太原围急,群臣欲割三镇地,李纲沮之,
乃以李纲代种师道为宣抚使、援太原。辛丑,以资政殿学士刘韐为宣抚副使,陕
西制置司都统制解潜为制置副使。太白犯岁星。壬寅,封郓国公楃为安康郡王,
韩国公楗为广平郡王,并开府仪同三司。诏:“今日政令,惟遵奉上皇诏书,修
复祖宗故事。群臣庶士亦当讲孔、孟之正道,察安石旧说之不当者,羽翼朕志,
以济中兴。”癸卯,以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镇西军承宣使王禀为建武军节
度使,录坚守太原之功也。甲辰,路允迪罢为醴泉观使。乙巳,左司谏陈公辅以
言事责监合州酒务。壬子,天狗坠地。有声如雷。癸丑,虑囚。丙辰,太白、荧
感、岁、镇四星合于张。辛酉,罢都水、将作监承受内侍官。熙河都统制焦安节
坐不法,李纲斩之。壬戌,姚古坐拥兵逗遛,贬为节度副使、安置广州。彗出紫
微垣。
秋七月乙丑朔,除元符上书邪等之禁。宋昭政和中上书谏攻辽,贬连州;庚
午,诏赴都堂。乙亥,安置蔡京于儋州,攸雷州,童贯吉阳军。己卯,免借河北、
河东、陕西路职田。乙酉,诏蔡京子孙二十三人已分窜远地,遇赦不许量移。是
日,京死于潭州。丁亥,令侍从官共议改修宣仁圣烈皇后谤史。辛卯,遣监察御
史张澄诛童贯,广西转运副使李升之诛赵良嗣,并窜其子孙于海南。壬辰,侍御
史李光坐言事贬监当。是月,解潜与金人战于南关,败绩。刘韐自辽州引兵与金
人战,败绩。
八月甲午朔,录陈瓘后。丙申,复命种师道以宣抚使巡边,召李纲还。庚子,
诏以彗星,避殿减膳,令从臣具民间疾苦以闻。河东察访使张灏与金人战于文水,
败绩。辛丑,诏求民之疾苦者十七事,悉除之。丁未,斡离不复攻广信军、保州,
不克,遂犯真定。戊申,都统制张思正等夜袭金人于文水县,败之。己酉,复战,
师溃,死者数万人,思正奔汾州。都统制折可求师溃于子夏山。威胜、隆德、汾、
晋、泽、绛民皆渡河南奔,州县皆空。金人乘胜攻太原。录张庭坚后。乙卯,遣
徽猷阁待制王云、阁门宣赞舍人马识远使于金国,秘书著作佐郎刘岑、太常博士
李若水分使其军议和。戊午,许翰罢知亳州。己未,太宰徐处仁罢知东平,少宰
吴敏罢知扬州。以唐恪为少宰兼中书侍郎,何为中书侍郎,礼部尚书陈过庭为
尚书右丞,开封尹聂昌同知枢密院事,御史中丞李回签书枢密院事。庚申,遣王
云使金军,许以三镇赋税。是月,福州军乱,杀其知州事柳庭俊。
九月丙寅,金人陷太原,执安抚使张孝纯,副都总管王禀、通判方笈皆死之。
辛未,贬吴敏为崇信军节度副使、安置涪州。移蔡攸于万安军,寻与弟翛及朱勔
皆赐死。乙亥,诏编修敕令所取靖康以前蔡京所乞御笔手诏,参祖宗法及今所行
者,删修成书。丁丑,礼部尚书王宇为尚书左丞。戊寅,有赤气随日出。李纲罢
知扬州。壬午,枭童贯首于都市。癸未,赐布衣尹焞为和靖处士。甲申,日有
两珥、背气。丙戌,建三京及邓州为都总管府,分总四道兵。庚寅,以知大名府
赵野为北道都总管,知河南府王襄为西道都总管,知邓州张叔夜为南道都总管,
知应天府胡直孺为东道都总管。又罢李纲提举洞霄宫。辛卯,遣给事中黄锷由海
道使金国议和。是月,夏人陷西安州。
冬十月癸巳朔,御殿复膳。贬李钢为保静军节度副使、安置建昌军。丁酉,
金人陷真定,都钤辖刘竧死之。有流星如杯。戊戌,金人使杨天吉、王汭来。
庚子,日有青、赤、黄戴气。金人陷汾州,知州张克戬、兵马都监贾亶死之。又
攻平定军。辛丑,下哀痛诏,命河北、河东诸路帅臣传檄所部,得便宜行事。壬
寅,天宁节,率群臣诣龙德宫上寿。甲辰,诏用蔡京、王黼、童贯所荐人。丙午,
集从官于尚书省,议割三镇。召种师道还。丁未,以礼部尚书冯澥知枢密院事。
己酉,阅炮飞山营。庚戌,以范讷为宁武军节度使、河北河东路宣抚使。辽故将
小<革胡><革录>攻陷麟州建宁砦,知砦杨震死之。壬子,诏太常礼官集议金主尊号。
命尚书左丞王宇副康王使斡离不军,宇辞。乙卯,雨木冰。丙辰,金人陷平阳府,
又陷威胜、隆德、泽州。丁巳,高丽入贡,令明州递表以进,遣其使还。戊午,
贬王宇为单州团练副使,命冯澥代行。庚申,日有两珥及背气。侍御史胡舜陟请
援中山,不省。辛酉,种师道薨。
十一月丙寅,夏人陷怀德军,知军事刘铨、通判杜翊世死之。籍谭稹家。戊
辰,康王未至金军而还。冯澥罢。己巳,集百官议三镇弃守。庚午,诏河北、河
东、京畿清野,令流民得占官舍寺观以居。辛未,有流星如杯。壬申,禁京师民
以浮言相动者。癸酉,右谏议大夫范宗尹以首议弃地罢。金人至河外,宣抚副使
折彦质领师十二万拒之。甲戌,师溃。金人济河,知河阳燕瑛、西京留守王襄弃
城遁。乙亥,命刑部尚书王云副康王使斡离不军。许割三镇,奉衮冕、车辂,尊
其主为皇叔,且上尊号。丙子,金人渡河,折彦质兵尽溃,提刑许高兵溃于洛口。
金人来言,欲尽得河北地。京师戒严。遣资政殿学士冯澥及李若水使粘罕军。丁
丑,何罢。以尚书左丞陈过庭为中书侍郎,兵部尚书孙傅为尚书右丞。命成忠
郎郭京领选六甲正兵所。签书枢密院事李回以万骑防河,众溃而归。是日,塞京
城门。戊寅,进龙德宫婉容韦氏为贤妃,康王构为安国、安武军节度使。罢清野。
辛巳,以知怀州霍安国为徽猷阁待制,通判林渊直徽猷阁,赏守御之功也。壬午,
斡离不使杨天吉、王汭、勃堇撒离栂来。命耿南仲使斡离不军,聂昌使粘罕军,
许画河为界。康王至磁州,州人杀王云,止王勿行,王复还相州。甲申,以尚书
右丞孙傅同知枢密院事,御史中丞曹辅签书枢密院事。以京兆府路安抚使范致虚
为陕西五路宣抚使,令督勤王兵入援。乙酉,斡离不军至城下。遣蜡书间行出关
召兵,又约康王及河北守将来援。多为逻兵所获。丁亥,大风发屋折木。李回罢。
戊子,金人攻通津门,范琼出兵焚其砦。己丑,南道总管张叔夜将兵勤王,至玉
津园,以叔夜为延康殿学士。斡离不遣刘晏来。庚寅,幸东壁劳军。诏三省长官
名悉依元丰旧制。领开封府何为门下侍郎。
闰月壬辰朔,金人攻善利门,统制姚仲友御之。奇兵作乱,杀使臣,王宗
濋斩数十人乃定。唐恪出都,人欲击之,因求去,罢为中太一宫使。以门下侍
郎何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刘韐坐弃军,降五官予祠。癸巳,京师苦寒,
用日者言,借土牛迎春。朱伯友坐弃郑州,降三官罢。西道总管王襄弃西京去。
知泽州高世由以城降于金。燕瑛欲弃河阳,为乱兵所杀。河东诸郡,或降或破殆
尽。都民杀东壁统制官辛亢宗。罢民乘城,代以保甲。粘罕军至城下。甲午,时
雨雪交作,帝被甲登城,以御膳赐士卒,易火饭以进,人皆感激流涕。金人攻通
津门,数百人缒城御之,焚其炮架五、鹅车二。驿召李纲为资政殿大学士、领开
封府。金人陷怀州,霍安国、林渊及其钤辖张彭年、都监赵士詝、张谌皆死之。
乙未,金人入青城,攻朝阳门。冯澥与金人萧庆、杨真诰来。丙申,帝幸宣化门,
以障泥乘马,行泥淖中,民皆感泣。张叔夜数战有功,帝如安上门召见,拜资政
殿学士。金人执胡直孺,又陷拱州。丁酉,赤气亘天。以冯澥为尚书左丞。戊戌,
殿前副都指挥使王宗濋与金人战于城下,统制官高师旦死之。庚子,以资政殿
学士张叔夜签书枢密院事。金人攻宣化门,姚仲友御之。辛丑,金人攻南壁,杀
伤相当。壬寅,诏河北守臣尽起军民兵,倍道入援。癸卯,金人攻南壁,张叔夜、
范琼分兵袭之,遥见金兵,奔还,自相蹈藉,溺隍死者以千数。甲辰,大雨雪。
金人陷亳州。遣间使召诸道兵勤王。乙巳,大寒,士卒噤战不能执兵,有僵仆者。
帝在禁中徒跣祈晴。时勤王兵不至,城中兵可用者惟卫士三万,然亦十失五六。
金人攻城急。丙午,雨木冰。丁未,始避正殿。己酉,遣冯澥、曹辅与宗室仲温、
士讠布使金军请和。命康王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速领兵入卫。辛亥,金人来议和,
要亲王出盟。壬子,金人攻通津、宣化门,范琼以千人出战,渡河,冰裂,没者
五百余人,自是士气益挫。甲寅,大风自北起,俄大雨雪,连日夜不止。乙卯,
金人复使刘晏来,趣亲王、宰相出盟。丙辰,妖人郭京用六甲法,尽令守御人下
城,大启宣化门出攻金人,兵大败。京托言下城作法,引余兵遁去。金兵登城,
众皆披靡。金人焚南薰诸门。姚仲友死于乱兵,宦者黄经国赴火死,统制官何庆
言、陈克礼、中书舍人高振力战,与其家人皆被害。秦元领保甲斩关遁,京城陷。
卫士入都亭驿,执刘晏,杀之。丁巳,奉道君皇帝、宁德皇后入居延福宫。命何
及济王栩使金军。戊午,何入言,金人邀上皇出郊。帝曰:“上皇惊忧而疾
必欲之出,朕当亲往。”自乙卯雪不止,是日霁。夜有白气出太微,彗星见。庚
申,日赤如火,无光。辛酉,帝如青城。
十二月壬戌朔,帝在青城。萧庆入居尚书省。是日,康王开大元帅府于相州。
癸亥,帝至自青城。甲子,大索金帛。丙寅,遣陈过庭、刘韐使两河割地。辛未,
定京师米价,劝粜以振民。癸酉,斩行门指挥使蒋宣、李福。乙亥,康王如北京。
丙子,尚书省火。庚辰,雨雹。癸未,大雪,寒。纵民伐紫筠馆花木为薪。庚寅,
康王如东平。
二年春正月辛卯朔,命济王栩、景王杞出贺金军,金人亦遣使入贺。壬辰,
金人趣召康王还。遣聂昌、耿南仲、陈过庭出割两河地,民坚守不奉诏,凡累月,
止得石州。甲午,诏两河民开门出降。乙未,有大星出建星,西南流入于浊没。
丁酉,雨木冰。己亥,阴曀,风迅发。夜,西北阴云中有如火光。庚子,金人索
金银急。何、李若水劝帝亲至军中,从之,以太子监国而行。乙巳,籍梁师成
家。丙午,刘韐自经于金军。太学生徐揆上书,乞守门请帝还阙。金人取至军中,
揆抗论,为所杀。至夜,金人劫神卫营。丁未,大雾四塞。金人下含辉门剽掠,
焚五岳观。
二月辛酉朔,帝在青城,自如金军,都人出迎贺。丙寅,金人堑南薰门路,
人心大恐。已而金人令推立异姓,孙傅方号恸,乞立赵氏,不允。丁卯,金人要
上皇如青城。以内侍邓述所具诸王孙名,尽取入军中。辛未,金人逼上皇召皇后、
皇太子入青城。庚辰,康王如济州。癸未,观文殿大学士唐恪仰药自杀。乙酉,
金人以括金未足,杀户部尚书梅执礼、侍郎陈知质、刑部侍郎程振、给事中安扶。
三月辛卯朔,帝在青城。丁酉,金人立张邦昌为楚帝。庚子,金人来取宗室,
开封尹徐秉哲令民结保,毋藏匿。丁巳,金人胁上皇北行。
夏四月庚申朔,大风吹石折木。金人以帝及皇后、皇太子北归。凡法驾、卤
簿,皇后以下车辂、卤簿,冠服、礼器、法物,大乐、教坊乐器,祭器、八宝、
九鼎、圭璧,浑天仪、铜人、刻漏,古器、景灵宫供器,太清楼秘阁三馆书、天
下州府图及官吏、内人、内侍、技艺、工匠、娼优,府库畜积,为之一空。辛酉,
北风大起,苦寒。
五月庚寅朔,康王即位于南京,遥上尊号曰孝慈渊圣皇帝。绍兴三十一年五
月辛卯,帝崩问至。七月己丑,上尊谥曰恭文顺德仁孝皇帝,庙号钦宗。三十二
年闰二月戊寅,祔于太庙。
赞曰:帝在东宫,不见失德。及其践阼,声技音乐一无所好。靖康初政,能
正王黼、朱勔等罪而窜殛之,故金人闻帝内禅,将有卷甲北旆之意矣。惜其乱势
已成,不可救药,君臣相视,又不能同力协谋,以济斯难,惴惴然讲和之不暇。
卒致父子沦胥,社稷芜茀。帝至于是,盖亦巽懦而不知义者欤!享国日浅,而受
祸至深,考其所自,真可悼也夫!真可悼也夫!